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巫山巫峡

时间:2019-05-15 07:4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巫山巫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巫山巫峡》。

第一篇: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巫山巫峡

巫山巫峡

《水经注》

一、作品介绍: 1.《水经注》和《水经》

《水经注》是给《水经》作注的,《巫山巫峡》从《水经注》选出,题目自加。

《水经》是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一部地理著作。作者是谁说法不一,有说是汉代桑钦著,有说是晋代郭璞著,但无可靠依据,据明、清人考证,著者可能是三国时人,姓名不可考。

《水经》原书内容很简略,共三卷,记载大小河流137条,到北魏时郦道元给《水经》作注,名义是“注”,实际上是以北魏以前的地理著作进行了新的创作。

2.作者介绍

郦道元(44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家善长,范阳涿鹿人(今河北涿县)。曾任尚书省主客郎(尚书省,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占,中占,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省,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占,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尚书占总领长官为“尚书令”。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皆统属其下)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尉、春、秋、晋国上、中、下三军都设尉主发众使民。战国时赵设中尉,职掌“选练举贤,后官,能”,秦汉为武职,掌京师治安)等职,他执法严峻后为派出作关右大使,途中被企图反叛北魏的雍州刺史肖宝寅杀害。郦道元好学博览,遍历北方,留心观察水道地理现象,故能撰写出《水经注》。

3.《水经注》的价值:

①《水经注》共四十卷,资料超过原书20倍,记载了全国水道1252条,它不仅大大扩充了原书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记述这些河流的名称,而是对每条河流的发源地,支流及所经地,还有每个流域的水文,气候、地形、土壤、植物、物产,工程建设都作了较详细的记叙。专家们认为《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好的水文地理,河流地理名著而且也是一部以河流为基础的区域自然地理名著。

②《水经注》还用“因水记山,因地记事”的方法,记载了各条河流沿岸城市的建设沿革各流域,近的风士人情,有关的历史遗迹和神话传说,并且用优美的文笔对这些地区优美的风光,山川形貌作了生动描写,远远超出了“水”的范围。“地理书”的范围,其中许多篇章也是优秀的游记体散文,语言简洁,文笔深峭,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③《水经注》在保存资料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书中引用著作437种之多(不少已失传)拿地理书来说,从先秦时代的《禺贡》到南北朝的齐梁时期我国有240多种地理著作,大多已失传,其中有片断保存在《水经注》里,通过它,可以了解一些失传古书的情况。

因此《水经注》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它独特的地位,所以从事研究它的人历代有不少,有人还称这种研究为“郦学”。

4.《水经注》局限,@作者生活在南北朝分裂时期,许多地方未能实地考察,因此某些记述与实际地理不符,二、作品

本篇选自卷三十四《江水》

它通过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记载了巫山,巫峡的地理位置,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和三峡两岸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展现出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是长江万里锦秀图中一副出色的画卷。全篇文笔简洁精炼,语言生动,富有传神的力量,是《水经注》的一篇代表作。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江水又东:长江水从四川万县开始一直向东流经巫峡。江:长江,今仍用(江南,江北)东:用作动词,向东流。

迳:问化“经”经过。巫峡:四川巫山县东。

杜宇:古代传说中蜀国的国王,他的帝号叫作“望帝”。据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所以人们称这种鸟为“杜鹃”,“杜宇(也就是子规)。杨雄《蜀王本记》、《应邵》《风俗通义》,来般《本蜀论》都记载望帝曾派人凿巫山巫峡通江水的故事。”

郭仲产:“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也?” 郭仲产:南朝刘宋时人。据《隋书·经籍志》记载,他著有《荆州记》。《新唐书·艺文志》说他著有《荆州记》

地理志:即《汉书地理志》,“志”是历史著作中的一种体裁。“志”的内容是关于政治经济,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发展,演变的情况,带有专题性质。“志”这种体裁是《汉书》作者班固创造的。它与《史记》的八书有同样的性质。《汉书》有十志,《地理志》为其中一篇。

巫山在(县)西南;这是应劭给《地理志》作的注。原书无“县”,郭仲产引用时加进“县”字县,指巫县。隋朝时改为“巫山县”。

将:副词,表揣测语言,略等於“大概”。居治:指改府机关所在地。居,居停,停留。治,治所。汉代刺史“居无常治”,即没有固定的治所。

而:然而,可是,今:指郭仲产所处的时代。按《地理志》巫山位置在巫县西南,观在却在县东。

一大概是巫县的政府机关的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即是说,东汉与南北朝时巫县县府不在一地,但无考。郡县:本为两级行政机构,郡以下为县,但因巫县曾作过郡的政府所在地(战国时楚曾设“巫郡”,秦改为“巫县”,归“南郡”管辖。三国时吴又曾在这里设“建平郡”,郡机关,郡治就设在巫县)故称郡、县。

居治:金文,小篆,《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

俗居从足,段玉裁《说文》 有居,處也,从尸得几而止,凡今人居处字古只作 作。居,蹲也,凡今人蹲踞字,古只作居。(“ 陈也,象卧之形。”五筠曰“各本篆作,本当作 模陈之人也,有从文者,始垂一足而作 ”处直,)

治:治理→治理的地方。

居治,治理政事的地方,即政府机关所在地。(汉代制度“居无常处”即没有固定的治所)

无恒:恒,长久,固定不变。

江水歷峡,东,迳新崩滩。此山因汉帝和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歷:“历”的繁体,歷,曆,“历”的异体。

新崩滩: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四川巫山县东。崩,指巫山(《汉书·五门志》记载“秭归山”)崩土至滩,叫“新崩”因晋太元二年又崩故。滩,江河中水浅,石多,流急之处。

汉和帝:名刘肇,为东汉第四个皇帝,永元十二年,即公元100年。晋太元:东晋孝武皇帝的第二个年号,晋太元三年即公元377年。这两次两崩可能由于地震造成,后崩据作者作注已100多年,称“新崩滩”当时当地人在二次崩后名之。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如圆如箪,或云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水逆流:因为山崩把水流截断了,所以江水倒流,洪波涌起。或:有的,无定指代词。

箪(dān):古代盛饭的器具,用竹或苇编成,圆形。笥sì:古代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方形。陨yǔn:从高处掉下。陨落。

致:本为动词,把东西送到一定的目的地,使至(让从来,即“招致”“导致”)

至和致有区别,“至”到,“致”使到。一为不及物,一为及物,后虚化为“以致”(表由于上述原因而发生后面的结果,为连词)这里仍为动词。

怒:人发怒,→水发怒(水势汹源奔腾)使动。湍tuān:急流的水 水势急

这句指不放在江中,使得湍急的流水更加汹涌澎湃。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那崩塌后山崖听余下来的部分(所余山崖),与周围众山峰比较,还是很高的。

颓,假借字,本字为,匮tuí坠落,降落颓,秃貌→例塌→落下

岩(巗,嵒)yún:“岩”的异体字。“岩”同“崖”(yá)旧读yái,山石或高地陡立的侧面。

之:应为介词,同“于”不是代词。

尚为竦桀sǒng jiã:——还算是高束桀出的“竦”同“耸”,桀=傑=嵥,突出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听无,乃当抗峯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非惟:不只是三峡没有这样高的山(在三峡地区大巫山为最高,没有任何其它山峰比它高)

三峡:瞿qū塘峡,巫峡,西陵峡,在四川奉县和湖北宜昌县之间,地处长江上流,山高,滩多,水急。

乃:与“非惟”呼应,表进层(不是转折)

——巫山还可与岷山,峨媚山争高下,可与衡山,九疑山相并排。当:应当,抗峯:山峰相对抗。偕岭,山岭相偕用。岷(山):四川松潘县东。峨(嵋山):四川峨嵋山西角。衡:王岩中的南岳,主峰祝融在湖南衡山县。

疑:一作嶷yí,不读ní,今湖南宇远县,又名苍梧山,相传舜葬于此。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大巫山统领,遮护着周围的山岭,与青云平列,除非(还得)站到霄汉(高空)去衡量才能看出它有多高。

翼,附:并列谓语。翼,名作动,遮护,护卫,附,使依附,即统帅群山。并概:并,并列,比并。概,量米谷时刮平斗斛用的器具,后引申为刮平,此处作并列,一般讲。

就:走近,靠近,接近,跟“去”相对。霄:日旁气,云气,引中为天空,高空。汉:银河,天河。神孟涂所处。

——大巫山是神孟涂所居住的地方。

《竹书记年》“帝启”(传说中复代国君)几年帝使孟涂如巴涖讼。(涖二莅)《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此为神话,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文字与原义稍有出入。

后:君主,人君,天子。有时指诸侯,启为夏禹之子。距今四千多年。司神:常管神灵之事,也即为巴地之神,古代人神交往,启既管神美事,也管人问讼诉事。

巴:古国名,秦代设巴郡,在川东。讼sîng:诉讼,告状,打官司。

在丹山西:指有血者被放后所居之山,即大巫山,在丹山西也。郭景纯方:“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郭景纯:郭璞的字,晋代人,给《山海经》作过注,今本误将其注本作了本义。引号内系郭对“丹山”的注。

丹阳:古地名,在今湖北秭归县。属巴:属巴郡管辖范围。者也:者,停顿,也,助判断。

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日瑶姬,未行而之,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定为灵芝”。

又:按上面叙述的《山》的故事,又叙述宋玉在《高唐赋》中所写的一个神话故事(实见于《高唐注》李善注引中,引《襄阳耆归传》“赤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

帝女:天帝之女、天帝,上帝,焉,于是,是,指巫山。宋玉:战国后期楚国人,辞赋家,或称屈原弟子,曾事顷襄五。季:伯—仲—叔—季

行:道路—走—做,这里引申指出嫁。

封:加土培育树木,——堆士为坟,这里引申为埋葬。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华阴 水北为阳,水南为阴,江阴 寔半是(异体)这就是灵芝草。

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祖,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以上出自《南唐赋》是巫山神女对楚怀王说的话,文字略有出入。高唐:楚怀王建筑在云梦泽(今湖北监利县以北,安陆县以南)一座公馆的名称(馆有高台)。此处作“高台”较合适。是说神女与楚怀王遇合后离去时自称自己住在高山上很险阻的地方。

“旦为”二句:是说早上变为行云(流动的云彩)晚上变为雨雾,早早晚晚都在阳台上,这几句是神女自叙,行止变幻不定,但始终在大巫山及其周围。

旦:“明也”段注“当作朝”„„明引申义“朝”:日始出 莫:“日且冥也”将冥从日从 阳台:山名,在巫山县境内。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指楚怀王第二天一早去看,焉:语气助词。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其问:指巫峡之中,泾巫山县境这一段。

据现在计算巫峡约40公里(根据《辞海》一册0034页)今三峡长度(一说209公里)古三峡亦说不一,这一方面由于古人计算不一定精确,更主要的“三峡”一说193公里所指,各书记载不一。

盖:表推测,详“大概”语气副词,句首语气词。因为江两岸为巫山,故把长江这一地段取名巫峡。

自三峡七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辞海》“长江三峡”“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血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县南沣关,长193公里。”

——在三峡七百里全程中,两岸山连着山,一点中断的地方也没有,重重山岩,层层陡壁(岩上有岩,峰上有峰,遮隐了天空,挡住了月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略:大致,稍微。略无:连用表示“毫无”“全元”为固定结构。阙quâ:本义为宫阙(城门两连的高台或建筑物)有时也能当“使亏损”“空缺”讲,这种意义基本同“缺”,但习惯上也不写作“缺”。

嶂zhàng:形势高险,象屏障一样的山峰。

“重”“迭”义近。“岩”“嶂”义近,即一层一层的高山峻岭。隐:隐蔽——遮蔽。“隐”“蔽”近义

自非:此句从修辞方式说叫“并提法”就是把两种相关的情况合起来叙述,相提并论。分叙则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自非:为固定结构,又叫“假设否定固定连词性词组。”自,假设连词,未见单用例,一般要和“非”连用,偶而和“无”(动词,用于叙述句)连用。如“自无圣王,民散久矣”。《晋书·纪瞻传》

亭午:正午,有人说“亭”与“正”古音相近,“亭”是“正”的假借字,不对。“亭”原是动词,“停留”“停止”这一意义也写作停,太阳停留在午时,即亭午,后成为一个词表正午。

夜分:夜半(十一、二点)分,分开一半,月到中天不一定是半夜,但本文是指半夜。

至于夏水襄陵,沿涛阳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驭风,不以疾也。

——到了夏天,江水猛涨,漫上(淹没)山陵时,上下航道,(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阻绝不通,如果皇帝(朝廷)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情况就不一样)„„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至于,动十介,放在句子前头,表示要另引一个话题。

有人称此为助词,还有人叫他转接(他转)连词,这里的“至”意实,可译“在”,作助词,作助词,他转连接皆不妥。

襄:xiāng,上,漫上。襄陵:水漫上山陵,书自《尚书·光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吞没一切的洪水,包围了大山,冲上了陵冈,水势大极了,简至要遮蔽天空。

或:有时,偶或

如果,(此讲妥)这例“或”亡所出,怒,为之不食。有时:

白帝: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边的山上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本此。

以: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莱峻茂,良多趣味。

——到了春天,冬天的时侯,雪白的浪花与“碧绿的潭水”,回旋看清波,侧映着岸上各种景物的影子,极其陡峭的山峰上长看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高山上流下来的宗水和瀑布,飞速地冲刷着两旁的石山;这里水清、树荣、山高草茂,(清澈的江水,繁茂的树木、峻峭的山岭、密密的野草)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素湍fuān:清白湍流。这指水浅,石高、流急的难头流水。湍,旋转的急流,素:白色的。

谭:静止的深水,多呈碧绿色,此处仍指峡中水,因处深水,看上去好象不流动似的潭水一样。

迴清:回旋的清流,指湍流中出现的旋涡,一说指急流反射着清光,迴,反射,后意似变。素湍反射看清光,绿潭倒是非曲直着影子。均为动宾关系。

或作偏正:迴旋着清流,倒影着的影子,与“素湍”“绿浑”成一幅幅画画。巘yǎn:山顶。绝巘:绝即,绝:极也。怪:形状奇怪。

悬泉:倒挂着的泉水,即从山上流下来的如果这种泉水水量大,如区练下垂即是瀑布。

漱shù:冲刷,冲荡。飞漱:飞速地,急速地冲荡着。

其间:三峡两岸的山石。或作冲刷着水流流经的处所,即山崖,山谷。“清苹”两句:这八个字是对春、冬景致的总结,前四字分指出四种景色作四个小分句均行。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水,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树林中一派寒意,山涧中宁静空旷(树林山涧一片清寒静寂)时常能听到(有)高处传来的猿猴的放声长叫,那叫声连续不断,异常凄凉异怪,(凄落哀怨)。在空旷的山谷里响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的声音回荡很久才能消失。

至:到了。由此“至”可证第二段“至于”的“至”为动词。晴初:晴日初至,即初晴,雨后刚放晴。肃:肃瑟冷清,宁静、空旷。涧jiàn: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啸xiào:兽类拉长声音叫,人长声叫也叫“唻”

属zhǔ:教材“属音引洞”意,指人歌唱,此处形客猿啸,是一种拟人写法,此说妥当,连接不断

引:开弓→延长,拉长声。

转:作“婉转”,有人假为“啭”不妥,应为回转,回荡。这样和“久浥”不但扣得紧,和心情也一致。

巴东:古郡名,今四川东部云阴县,奉节县(不是今湖北巴车县)和巫山县一带,白帝亦属此地区。

三声:虚指,几声。杜甫借用了此句“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仗虚随八月槎”。以上“自三峡”到结属,非郦道元手笔,这一段话是从南北朝刘宋盛弘的《荆州记》中摘录的,中间有删节。《荆州记》已失传,《水经注》里还保存了这段优美的文字(风格和前段不同)。

工子坊

杨衒文

《洛阳伽篮记》

伽篮,梵语音译词,就是佛寺,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佛教吴南北朝时刚刚传入中国不久)北魏自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迁都洛阳后,数十年间仅洛阳城内就建有佛寺一千余所。

杨衒之北魏至北齐时人,曾任北魏抚军府的司马,北齐的期城郡守等官,他在东魏我定王年(公元547年)因事重过洛阳,看到洛阳荒芜的情景,追忆过去的繁华,寺庙的繁盛,写成这部书,寄托他对北魏的哀悼,所记除佛寺外还有许多历史实事和传说故事。

本文选自《洛阳伽篮记》卷四“城西”题目是编者后加。

作者这段文字描写了王侯的穷奢极欲的浮靡生活,和贪得无厌的性格。临 臨:居高处朝向低处。《说文》“监,临也” 段注:临,临也。临,临下也。

坊,①市街村的通称:街坊,村坊。②别屋 当时:后来后忆追叙过去的清景,故称当时(公495—528)晏:《说文》“晏,天清也。”段注引《淮南子注》:“晏无云处。” 率:遵循,顺服。庆:可纪念庆贺的事

玉烛:四季气侯调和,言人看德美如玉,可致四时和气之祥

殷富:殷:富裕。殷实,富裕。《说文》“殷,作乐之盛谓之殷”段注“„„凡盛之称,引申为大,引申为众多„„”

年登:季:“谷熟也”。段注:《尔雅》曰:“夏曰岁,商曰祀”

周曰平,唐虞曰载。年者,取禾一熟也。在《说文》“礼器也”生民曰于豆于登,释器

煢独:煢:无兄弟。独,无子。孤独无依无靠的人

饶:《说文》“饶,饱也。”“段注”饶者,甚饱之词,引申为凡甚之称。宫足多。

崇:山大而高也。

岂:《说文》“豆之丰满也”段注“谓豆之大者也:引申之凡大皆曰丰” 洞:《说文》“洞,疾流也,”段注:“引申为洞达,洞壑” 户:,护也,丰门曰户:象形。

池:生风,起雾:楼馆高耸入天,疑是生风起雾。池:《尔雅》“池,沼也。”段注“池,陂也”洼,深池也 河间王、高阴王:王的称号 衡:抗衡,较量

绩:《说文》“绩,缉也”纺麻曰绩。妓女:歌妓,以歌舞等技艺服役的女子。诸:辨也,引申为众。

讨:“治也”段“发其纠纷而治之曰讨。” 为何:为何,介实前置。

谓、语、曰:语:谈话,谈论(回答别人的问题或同别人议论一件事,)谓:①对(某人)说。②叫,称做,认为。

谓是说,后有引语,但不与引语紧接“曰”字后紧跟引语。次 第二、较差劣一等 簷:檐 数:

惋:怅恨,叹惜,感叹。

盈:《说文》“满器也,从皿 ”“段:秦以市买多得为 ”“谓人满宁之,溢卞云,器满也,则谓器中已满。”

止:只,仅 题:《说文》“题,额也。”从夏页是声

萍:浮岸,植物体叶状,例卵形或长隋圆形,浮生在水面,下面有一条根。府:《说文》:“府文书藏也。”段注“文书所藏之处引申为府史胥徒之府。” 库:《说文》“库,兵车藏也。”段注:“引申为凡貯物舍皆日库。”

钴鉧潭西小丘记

公元805年(唐顺宗永员八年)柳宗元因改治革新失败,遭到政敌的迫害,被贬到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这个山沟,整整住了十年。这十年,他发愤读书,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在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永州八记”就是这一时期写的。《钴鉧潭西小丘记》是第三篇,第一篇叫做《钴 潭记》

柳宗元在这篇山水游记中,借描写小丘的情色,来抒发自己遭贬后的忧愤之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新被召回长安的愿望,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钴鉧:又写作“钴 ”。圆形的熨斗,潭的形状是圆的,好象一个钴鉧,故名为钴鉧潭。

潭:深水坑。潭:是南方方言。也就是渊的意思。《楚辞·抽思》王逸注:“楚人名渊曰潭”。钴鉧潭是冉溪的一个深潭,冉溪是潇水的一条支流,也叫冉水,字又写作“染”。(今湖零陵县西三里)

小丘:丘《说文》“土之高也” 从北从一非人之作为。甲文,金文作,小篆讹,小丘是小山包,无名,故用邻近地区的名字和方位来说明它的所在。后来柳宗元在另一篇文章中,给小丘取了一个名字叫“愚丘”

“记”:古体一种文体,这篇记属于山水游记。寻:探寻美景。

道:《说文》“所行道也”。段注“《毛传》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谓之行。”

步:步,与今义不同。古人所说的一步,等于今之两步,今之一步,古人只算半步(跬步),这里所说的“步”乃是长度单位,一步有多少尺,各个时代不完全一样,《汉书·律历志》说“古者„„六尺为步”这是秦代规定的。有的注本说“五尺为步”是有根据的,二百步,一千多尺,三四百米。

当:对着,向着,迎着,动词。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士而出,争为奇状者;突怒:凸出向上。怒:本指人发火,这里有弃发不可遏制之意。偃蹇:失娇上伸,高耸。负土而出:负土修饰出。争为奇状:争抢,争先,为,作„„奇状,奇持怪异的样子。„„者定语后置。中心词“石”。

殆:几乎,差不多。副词

嵚:高耸(向下而倾斜)累:重迭 冲:(衝)快速向上闯。

发现西山后的第八天,探寻美景从山口向西北行二百多步(千多尺)又发现钴鉧潭。潭水向西一百多尺,正对看水深急流的地方是一道鱼梁,鱼梁岸道上有座小山丘,生长着竹林。丘上高耸盘曲,破土而出,争奇的石头(多得)几乎数不清,这里高耸倾倒一个迭着一个顺山势往下的,象牛马在溪中喝水。挺拔向上象兽角一样排列顺山势向上的,象熊罷爬山。

在小丘的位置,丘上的景致,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静景动写,使小丘充满生机。

货:出卖,不售:卖不出去。出自意外:(这件事)出乎意料之外。立、露、显:都出显现、突出的意思。遨游:自由自在的游。

迴巧:《论文》“回,转也”巧,《说文》技也,技巧。献技。悠然:远,远则虚,渺茫,渊,深,深则幽静。

一写丘被人遗弃,卖不出去,以丘隐现喻自己的遭遇,遣贬斥,无人欣赏自己的才华,才华得到不施展的机会。

二、情景交融,清凉宁静的景,作者才有深远幽静的感受,这种感受忧郁、闲适,是作者贬斥不受重用时的感情表露。

致:至,《说文》鸟飞从高下至也,一地也,矢将也。送致,从至从攴,至声。

致之沣、镐、鄠、杜:沣本是陕西渭河的一条支流,在渭河的南面,即今西安边的丰河,周文王从歧下往来东迁都至丰,建立丰邑镐,后为武王又在距丰邑不远的地方建立镐京。镐,也是一条河流的名称,镐京就因镐水而得名。鄠:古邑名,即夏代扈,秦改名名为鄠,汉代改名为鄠县,在今户县北。杜,这个地名西周时就出现,秦设立杜县,汉宣帝时改为杜陵县。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贵游”这个词出自《周礼、地官、师民》“丹国之贵游子弟学焉。”郑注:“贵游子弟,五公之子弟,游,无官司者。”《抱朴子外篇,崇教》:“而贵游子弟,生平深宫之中,长乎妇人之手。”可见“贵游”的“游”字不是游玩的意思,“贵游子弟”指显贵者。

日增千金:“千金”这个词在战国时期文献中使用得很普遍,当时所谓“金”一般是指铜质货币。“金”又是货币单位的物量词,在这个意义上“金”字有时有写作“釿”“斤”“千金”就是“金千斤”但战国时所说的一金(斤)并不是后来的十六两,一金到底有多少,因各国货币不完全一样,没有统一标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两左右,这里所说的“千金”是表示钱很多,非实指。

遭:遇也。际遇,机会。下文“遭”,是好的机会。

所以:常见的凝固结构,“所”后面不是动词,而是介词“从”“所以”在古汉语里有两层意义,第一“用来„„的方法”“凭它来„„的”第二用来表示原因,与现代汉语“导致„„原因”,“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王蠹》

作者以人们对丘的不同态度来说明人或物总是要碰到不同的机会,流露出希望召回长安受到重用的幻想。

游天都

选自《徐霞客游记》,作者徐宏祖(公元1586—1641年)字振元,别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游记文作家。

他自幼好读有关山水地理的书籍图书,从二十二岁起,用毕生的精力对许多名山大川进行实地考察,尤其五十一岁后还对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进行大规模考察,他是地理学史上第一个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的人。

《徐霞客游记》是作者在野外考察时所记的日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详细记录,开我国地理学界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作者文笔清新生动,记述详,述中的许多篇章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可惜这些游记作者生前并未编印成书,现在传世的四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只保存了部分遗稿。

本文节选《徐游记》,题目是编者后加的。天都是黄山三十六峰之一,比主峰莲水略低,但山势险峻,作者不到三年,两游黄山,在这篇游记中,作者记述了黄山的石松、雾海、松柏等奇异魂丽的景色。

汤:《说文》“汤,热水也。”

第二篇:巫山巫峡

巫山巫峡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凃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凃,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凃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为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或注释: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象箪,有些方的象笥,象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新崩滩下去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峡所没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还要到霄汉去衡量它们的高低啊!神入孟凃就居住在这大巫山上。《山海经》记载:“夏朝君主启的臣子孟凃,这人在巴地主管神灵之事。巴地的人到孟凃那里诉讼,孟凃把那衣服上有血的人抓起来了,被抓的人请求饶命,孟凃赦免了他,让他居住在这丹山的西边。”郭景纯给《山海经》作注说:“丹山在丹阳,属巴地。”丹山西就是巫山。天帝的女儿也住在那里。宋玉所说:“天帝最小的女儿名叫瑶姬,未出嫁就死了,埋在巫山的南面。灵魂变成草,这就是灵芝。”记载“神女离别楚怀王时自叙:„巫山神女,住在巫山险要的地方,早上变为朝云,晚上变为雨雾,早早晚晚,都在阳台山的下面。‟第二天早晨去看,果然象神女所说。因此楚怀王为神女立庙,叫做朝云。‟这一段从头到尾全长一百六十里,叫做巫峡,是根据巫山而得名的。

在整个三峡七百里地当中,江两岸一个山峰连着一个山峰,一点空缺的地方也没有。层层叠叠的高山险峰,挡住了天空,遮蔽了太阳;除非在正午或半夜,否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都被阻绝了。偶或皇帝有命令须急速传达,有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路,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长风,和行船比起来也不算快。春冬雨季,这一带有洁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流,倒映着的影子;极高的山顶上长满了形状奇特的柏树,从山崖上流下来的泉水和瀑布从那儿飞速冲刷而下;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确富有吸引人、使人感到愉快的特色。每到秋天雨后刚晴或者下霜天的早晨,山林中气候寒冷,山沟里气氛清泠;常常有山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呼叫,叫声象—种悠长的歌曲非常凄凉特别,空旷的山谷传送着猿啼的回声,悲哀宛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王子坊

自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芒山,其间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为寿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从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面靠近洛水,北面到达芒山,东西宽二里,南北长十五里的一块市区,总的取名叫做“寿丘里”。这是皇帝宗族居住的地方,民间称它为王子坊。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纪庆,玉烛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当时全国安定太平,八方边远部族都遵循职守,文章著作记载着国家的吉庆,和光普照调节着风雨气候,老百姓殷实富庶,庄稼丰收,民俗欢乐。没有听说过贫苦无靠的人吃给猪狗吃的东西,没有看见过孤独无依的人穿给牛马遮体的衣服。

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在这个时候,皇帝宗族、王公诸侯、外戚公主占据着物产富饶、景色幽美的地方。他们争相修建园林住宅,彼此夸耀,比赛豪华。高门大屋,内宅深幽,房屋连着房屋,巨大的建筑物高耸空中,好象风从中产生,雾从中兴起似的。每一家都建了高大的楼台、芬芳的亭榭;每座园中都有花木、曲池。没有一处不是夏季桃李茂绿,冬季竹柏长青的。

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

河间王元琛要算是居豪华奢侈的首位,经常和高阳王比赛奢华,他建造了文柏堂,形状象皇宫里的徽音殿。置造了玉石砌的水井和黄金做的水罐,并且用五色金丝搓成井绳。养了三百个歌妓舞女,都是全国最美的女子。有个婢女叫朝云,擅长吹篪,能演唱吴地的团扇歌和陇上的曲调。

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陕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元琛做秦州刺史时,羌民在边疆纷纷叛乱,元琛多次征讨他们,他们都不投降。于是元琛就命朝云装扮成贫苦的老妇人,吹着篪乞讨,羌民听到怀乡的篪声,全都流下了眼泪,纷纷说:“我们为什么要离开祖坟和乡里,在这山谷里做盗寇呢?”马上一个领着一个来归降。秦民俗话说:“骑快马的士兵,还不如吹篪的老妇人。”

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次有七百里者十余匹,皆有名字。以银为槽,金为锁环。诸王服其豪富。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

元琛做秦州刺史时,很无政绩。却派遣使者到西域一带寻求名马,远到波斯国才找到匹千里马,称它为“追风赤骥”。次一等日行七百里的好马有十多匹,都给起了名字。他用白银做成马槽,用黄金打成锁链。众王侯都叹服他的豪富。元琛常常对人说:“晋朝的石崇只是庶姓富翁,还能穿用雉头毛和狐腋皮做成的衣服,在吃的蛋上画图画,在烧的柴上雕花纹,何况我这大魏天王的子孙,难道不该享受豪华奢侈吗?”

造迎风馆于后园。牕户之上,列钱青琐,玉凤衔铃,金龙吐佩。素柰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

于是在后园建造了迎风馆。馆内门窗上都雕了排列的钱币图案和青色连环文,建筑物上镶嵌着口衔吊铃的玉凤和口衔佩饰的金龙。挂满白色苹果和红色李子的枝条伸到屋檐下,歌妓舞女们在楼上坐着可随手摘食。

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杯、琉璃碗、赤玉巵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又陈女乐及诸名马。复引诸王按行府库,锦罽珠玑,冰罗雾縠,充积其内。绣、缬、紬、绫、丝、綵、越、葛、钱、绢等,不可数计。琛忽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元琛曾经邀请皇族亲友来家聚会,把各种珍贵的器皿陈列出来,金瓶银瓮就有一百多口,贵重的瓯、檠、盘,盒与此数量相当。其余的酒器有水晶钵、玛瑙杯,琉璃碗、赤玉卮各几十个。做工奇特巧妙,是中国所没有的,都来自西域。又陈列出歌女舞女和各种名马。然后又领着众王侯巡行参观财物库房,华丽的毛毡和贵重的珠玑、透明如冰轻薄如雾的丝织品,堆满在仓库里。绣、缬,绸、绫、丝、綵、越布、葛布、钱、绢等等,多得数不清。元琛忽然对章武王元融说:“我不遗憾没有见到石祟的豪富,遗憾的是石崇没有见到我的豪富!”

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惋叹,不觉生疾。还家,卧三日不起。江阳王继来省疾,谓曰:“卿之财产,应得抗衡。何为叹羡,以至于此?”融曰:“常谓高阳一人宝货多于融,谁知河间,瞻之在前。”继咲曰:“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融乃蹶起,置酒作乐。

元融天性贪婪暴戾,欲望没有限度,看到元琛的众多财富怅惘叹息,竟然不觉生病。回到家里,卧病几天不起床。江阳王元继前来探望他的病情,对他说:“论你的财产,应能和元琛不相上下,为什么还要惊叹羡慕,以至弄到这种地步呢?”元融回答说:“我曾经认为只有高阳王一个人的珍宝财物比我多,谁知河间王的财富也超过了我。”元继笑着说:“你是想如袁术在淮南时,不晓得世间还有个刘备吗?”元融这才惊跳起来,照常摆酒奏乐。

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此时国家殷实富强,财物多得连仓库都放不下,钱绢没有遮盖地堆积在廊下,无法核实计数。到胡太后赏赐文武百官背绢时,竟让他们任意拿取,朝廷的官员没有不凭着自己的力气背取绢帛的。唯有元融和陈留侯李崇扛的绢帛超过自己的力气,跌倒扭伤了踝骨。太后看到后便不给他们,让他们空着手出门,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们。侍中崔光只拿两匹。太后问他:“恃中为啥拿得这么少?”他回答说:“我只有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得到的已经够多了。”朝廷的显贵们都佩服他的清廉。

经河阴之役,诸元歼尽。王侯第宅,多题为寺。寿丘里闾,列刹相望,祗洹郁起,宝塔高凌。四月初八日,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观其廊庑绮丽,无不叹息,以为蓬莱仙室,亦不是过。入其后园,见沟渎蹇产,石磴瞧峣,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啧啧。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

经过河阴战役,元氏皇族差不多都被杀光了。王侯的府第宅院,大多题上匾额,作了佛寺。寿丘里佛寺密布,随处可见,精舍繁多,宝塔高耸。四月初八日浴佛节这一天,京城里的青年男女大多来到河间寺,看到寺内房舍华丽,没有不惊叹的,认为蓬莱仙阁,也不会超过它。进到河间寺的后园,看见沟渠曲折,石阶高峻,红荷花露出池面,绿萍草飘浮水面,天桥横跨楼阁之间,挺拔的树木直插云端,全都啧啧赞叹。即使梁孝王的兔园,想来它也比不上。蓝田县丞厅壁记

[唐]韩愈

【题解】自唐朝以下,朝廷各官署的办公处所,常常有“壁记”,叙述官署的创置、官秩的确定以及官员的迁授始末等,刻在壁间。后来地方官署也起而效法。写壁记的目的在于使后任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前任的情况,所以一般都写得比较平实详细。韩愈的这篇壁记却与一般的壁记不同。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当时县丞一职,有职无权,形同虚设,还要受到吏胥的欺凌,只能低首下气,使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居此亦无所作为,并以崔斯立任蓝田县丞的种种境遇为例尽情刻画,含有深刻的讽刺意味。韩愈代崔斯立发出不平之鸣,以期引起朝廷对这类事情的注意。蓝田县,唐代属中道京兆府,今属陕西西安市。崔斯立于元和十年(815)任蓝田县丞,当时韩愈任考功郎中兼知制诰,本文即作于此年。全文短小精悍,生动泼辣,意味深长。自“文书行”至“漫不知何事”一段,尤将县丞的无用描摹得淋漓尽致。

丞之职所以贰令[1],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薄、尉[2],主薄、尉乃有分职[3]。丞位高而偪[4],例以嫌不可否事[5]。文书行[6],吏抱成案诣丞[7],卷其前[8],钳以左手[9],右手摘纸尾[10],雁鹜行以进[11],平立睨丞曰[12]:“当署。”丞涉笔占位[13],署惟谨[14],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15],漫不知何事[16]。官虽尊,力势反出主薄、尉下。谚数慢[17],必曰“丞”。至以相訾謷[18]。丞之设,岂端使然哉[19]?

博陵崔斯立[20],种学绩文[21],以蓄其有[22],泓涵演迤[23],日大以肆[24]。贞元初[25],挟其能战艺于京师[26],再进再屈千人[27]。元和初[28],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29],再转而为丞兹邑[30]。始至,喟曰:“官无卑[31],顾材不足塞职[32]。”既噤不得施用[33],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去牙角[34],一蹑故迹[35],破崖岸而为之[36]。

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37],墁治壁[38],悉书前任人名氏[39]。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40],俨立若相持[41],水循除鸣[42]。斯立痛扫溉[43],对树二松,日吟哦其间[44]。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45]。

——选自《四部丛刊》本《昌黎先生集》

县丞一职是用以辅佐县令的,对于一县的政事没有什么不应过问。其下是主薄、尉,主薄和尉才各有专职。县丞的地位高于主薄、尉,逼近县令,照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加可否。在公文发出之前,吏胥怀抱已拟成的案卷,到丞那儿去,卷起前面的内容,用左手夹住,右手摘出纸尾签名处,象鹅和鸭那样摇摇摆摆地进来,直立斜视,对县丞说:“您还要署一下名。”县丞拿笔望着应由自己署名的位置,谨慎地签上名字。抬头望着小吏,问:“可以了吗?”小吏说:“就这样。”然后退下。县丞不敢稍稍了解一下公文的内容,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官位虽较高,实权和势力反而在主薄、尉之下。民间谚语列举闲散多余的官职,一定说到县丞,甚至把丞作为相互谩骂的话。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

博陵人崔斯立,勤学苦练,以积累学问,他的学问包容宏深,境界广阔,每天都有长进,并且逐步显露出来。贞元初年,他怀藏本领,在京城与人较量文艺,两次得中,两次折服众人。元和初年。他任大理评事,因为上疏论朝政得失而被贬官,经过两次迁谪,来到这里做县丞。刚到时,他叹息说:“官无大小,只怕自己的能力不能称职。”在只能闭口无言无所作为的现实面前,他又感慨地说:“丞啊,丞啊,我没有对不起丞,丞却对不起我!”于是完全去掉棱角,一概按照旧例,平平庸庸地去做这县丞。

县丞的办公处原来刻有一篇壁记,但房屋损坏漏水而遭污损,已无法阅读。崔斯立为之换椽易瓦,粉刷墙壁,将前任县丞的名氏全部写上。庭院里有老槐四行,南墙有大竹千株,昂首挺立,好象互不相下,水声汩汩绕庭阶而鸣。斯立把厅屋里外打扫干净,种上两棵相对的松树,每日在庭中吟。有人问他,他就回答说:“我正有公事,您暂请离开这里。”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李伟国)

【注释】

[1]丞:县丞。贰:副贰、辅佐。这里作动词用。令:县令。唐代制度,京都旁的各县称为畿县(蓝田即为畿县),置令一人,丞一人。[2]主薄、尉:均为县令、县丞之下的官职。县署内设录事、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七司,主薄领录事司,负诸司总责。尉主地方治安。[3]分职:分理诸司,各有专职。[4]偪(bì):同“逼”,迫近,侵迫。这一句说县丞官位高于主薄、尉,如果真的管起来,很容易侵犯县令的权力。[5]例以嫌不可否事:按照惯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表示意见。[6]文书行:在传布公文的时候。行:传布。[7]成案:已成的案卷。公文由主管各司拟稿,经县令最后判行,成为定案。指:到。公文经县令签署之后,还要县丞副署。[8]卷其前:卷起公文的前面部分。意即吏不需要丞知道公文的内容。[9]钳以左手:用左手夹住(卷起的部分)。钳,用手指夹住。[10]右手摘纸尾:用右手摘出纸尾。摘,拣出某一块地位的意思。[11]鹜(wù务):鸭子。雁鹜行,斜行。[12]平立:站着。睨(nì):斜视。雁鹜行、平立、睨都是描写吏对丞的轻蔑态度。[13]涉笔:动笔。占位:看着应当署名的地方。[14]惟谨:很谨慎。惟,发语助词。[15]略省:稍稍了解一下。[16]漫:茫然的样子。[17]数:数说,列举。慢:散慢,闲散,多余的官。[18]訾謷(zǐ子aó熬):诋毁。[19]“丞之设”两句: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端,本。[20]博陵:地名,在今河北蠡县南。崔斯立:名立之,字斯立。[21]种学绩文:以耕田织布为比喻,说崔斯立勤学苦练,学有根柢。绩:缉麻。[22]以蓄其有:以积累学术修养。[23]泓涵演迤(yí移):包孕宏深,境界广阔。[24]日大以肆:每天都有进步,并且渐渐显露出来。[25]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26]战艺:以文艺与人较量。指应试。[27]再进:崔斯立于贞元四年登进士第,六年中博学宏词科。再屈千人:两次战胜众人。底本原作“再屈于人”,出人头地的意思。两说皆通。此据他本。[28]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29]大理评事:官名,掌刑法,属大理寺,上有卿、少卿、正、丞。言得失:上疏论朝政得失。黜官:被贬官。[30]再转:经过两次迁谪。丞,用作动词。[31]官无卑:官职不论大小。[32]顾:只是。塞职:称职。[33]噤:闭口不言。[34](niè聂)去牙角:去掉牙和角。同“蘖”,绝。[35]一蹑故迹:完全按照过去的样子。蹑,踩。[36]崖岸:指人的严竣不易亲近。牙角、崖岸均喻人正直不阿,敢说敢做。“牙角”和“破崖岸”都是说磨掉自己的锐气和棱角。[37]桷(jué厥):方椽。[38]墁:涂壁的工具。这里作动词用。[39]悉书:全部写上。[40]梃:枚,棵。底本作“挺”,此据他本。[41]俨立:昂首挺立。[42](guō锅):水声。除:庭阶。[43]痛扫溉:彻底洒扫。[44]吟哦:底本无“吟”字,此据他本。[45]考功郎中:官名,属吏部,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知制诰:官名,负责起草皇帝行下的诏敕策命,一般由中书省舍人担任。韩愈是以考功郎中兼知制诰。

钴鉧潭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 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译文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 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 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 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 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 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 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 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 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 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注释】

[1]钴鉧(gǔmǔ)潭:潭名。钴鉧,熨斗。潭的形状象熨斗。故名。

[2]西山:山名。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寻:通“循”。沿着。道:这里是行走的意思。步:指跨一步的距离。

[3]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湍(tuān):急流。浚(jùn):深水。而:连接两个词,起并列作用。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4]焉: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一下。

[5]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而: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起顺承作用。殆:几乎,差不多。

[6]嵚(xīn)然:高峻的样子。相累,相互重叠,彼此挤压。[7]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罴(pí):人熊。

[8]不能:不足,不满,不到。笼:等于说笼罩,包罗。[9]货:卖,出售。不售:卖不出去。[10]怜:爱惜。售之:买进它。这里的“售”是买的意思。[11]更:轮番,一次又一次。器用:器具,工具。刈(yì):割。

[12]其中:小丘的当中。以:同“而”,起顺承作用。举:全。熙熙然:和悦的样子。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效:效力,尽力贡献。兹:此,这。[13]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yíng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14]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虽:即使,纵使,就是。好(hào)事:爱好山水。或:或许,只怕,可能。焉:表示估量语气。[15]胜:指优美的景色。沣(fēng):水名。流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镐:地名。在今西安市西南。沣(fēng):水名。流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镐:地名。在今西安市西南。鄠(hù)地名:在今陕西户县北。杜:地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沣:镐、鄠、杜,都是在当时京都长安附近的豪门贵族聚居的地主。[16]是州,这个州。指永州。陋:鄙视,轻视。[17]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18]其:岂,难道。遭遇:遇合,运气。所以:用来……的。所,助词,以,介词。“所”先与介词“以”相结合,然后再与动词“贺”(包括它后面的宾语)组成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祝贺这小土山运气的手段。

庐山草堂记(节选)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覼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译文: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积宽度和长度,体积高低和大小,合于心意,适于财力。打开北面的小门,使阵阵凉风吹进来,可以躲避酷暑;敞开南边的天窗,纳入温暖的阳光,又可以防寒气。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古琴一张,和儒、释、道各家书籍呀,随意摆了几本!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斜看这里的竹啊!树啊!云啊!石啊!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反正就是会这样就是了!

却忍不住再问到底为什么?其实,我这座草堂啊:前面的平地约有十丈宽广,中间又有平台,面积约是平地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又是平台的两倍左右。池边到处是山竹、野花,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一个石涧,石涧两旁古松、老杉交错竖立着,树的腰身几乎都要十个人才抱得住,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修长的树枝触摸着白云,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着,像雨伞般地张开着,也有的像龙蛇游走般地分布着;古松下多灌木丛,茑萝枝叶蔓生,交错遮荫,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作为出入的道路。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盘踞在层崖、积石,岩石玲珑空透,就像蚂蚁窝的土堆一样,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色的枝叶繁密迷蒙,红色的果实多得分披四垂,也说不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可以直接用来煮水泡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还可以用来快乐地度过一整天呢!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阴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蕴、吐露之姿,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实在是无法全部记下、详细描写,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远超过庐山本身啊!

唉!一般人只要装潢了一个房间,拥有一张华丽的席子而生活在当中,就免不了有骄傲满足的样子;如今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而每样东西只要到我跟前,我就用我的知觉官能与他交感相发,它们又按各色各类地前来,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居士宗炳、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他们)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他们)虽然距离我很久远,我因为这个了解他们至老不返的心情。

更何况我又想:我从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朱色的大厦,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个几畚箕的泥土来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我喜好山水像这样成了病和癖好。忽然有一天命运不顺,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他灵秀的美景迎接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过目前还有些小官俗事牵绊着,还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脱,而不能真正安处于此。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期制届满了,一切的进退取舍都由我作主成全的时候,我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好成就我一辈子的心愿。清泉啊!白石啊!你们都听到这些话吧!于是写 大龙湫记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口张,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

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廿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欲争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选自永嘉人祠堂丛刻《五峰集》

译文:

大德七年秋季八月间,我曾经跟随老先生来观赏大龙湫瀑布,正逢淫雨连绵,日夜不停。这一天,大风从西北刮起,才见到太阳出来。大龙湫的水势正大。进入山谷,还不到五里多路,就听到巨大的声响从谷中曲折传出。跟随者都胆战心惊。望见西北方屹立的一座山峰,作出人俯伏的姿势;又很像堂前的柱子。走过二百步,于是又见到此峰变得好像是两腿互相支撑站立。再前行一百多步,此峰就又像是树立着的大屏风了。它的顶峰裂开而又深陷,仿佛螃蟹的两只螯足,不时地摇动。游人心神紧张而不敢再往里走。于是转身沿着南山脚,向偏北方向走去,回头再看那山峰就像是树立的玉圭了。又转弯进入东山,抬头就看见大水从天上直落到地上,一点水也不沾挂四边石壁,有时瀑水在半空中回旋久久不落,刹那间又迸落如雷霆万钧。东山脚下有诺讵那庵,相距五六步远,山风横吹过来,瀑水就飞射到人的身上。走进庵堂躲避,瀑水的余沫仍然会飞溅入屋好像暴雨来了一样。瀑水向下冲击大水潭,轰然震响如同万人击鼓。游人互相拉手说话,只看见嘴巴张开,却听不见话音,于是相视大笑。老先生说:“壮观啊!我走遍天下,没有见过如同这样的瀑布。”从此以后,我每年有时来一次。来时,常在九月。因为在十月,瀑水就减少,不能像以前所见到的那样了。

今年冬天又是大旱。我自外而来,到诺讵那庵外的石桥上,渐渐有水流声可以听到。于是顺着石桥下去,走出乱石丛,才看见瀑布垂挂着,水气喷溢升腾有如青色的云烟,忽大忽小,而水声也渐渐宏壮急迫起来。瀑水跌落在水潭中低凹的石面上,石面被瀑水猛烈地冲击,反射出丹砂一般的红光。石间没有丝毫的泥土气息,生长于此的树木本该瘦瘠,却反而像翡翠鸟和野鸭的羽毛那样碧绿光滑。水潭里有二十多尾斑鱼,听到石头被水冲激转动的声音,就舒缓地摇尾游向远处,悠闲徘徊,就像避世的隐士那样。家僮此时在石旁放置了大瓶,想盛接由上而来的瀑水。瀑水忽然飞舞着向人们扑来,势头加大了一倍,家僮们不能再取回瓶子。于是他们解衣脱帽放在石上,互相牵拉着,想努力取回瓶子,并因此而大声呼叫笑闹。西南方的石壁上,有几十只黄猿,听到笑闹全都惊惶不安,攀缘着山崖顶端横卧的树木鱼贯而下,窥视着游人而啼叫。我们放眼观赏很久,才走到瑞鹿院前。瑞鹿院就是现在的瑞鹿寺。这时太阳已经落下,青苍的树林里堆满了落叶,往前走时,人们已迷失了路径,只见明月当空依依多情仿佛老朋友。

老先生就是南山公

游天都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坡,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文言文翻译/解释]: 九月初四这天。(动身行走)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拄着拐杖望着朱砂庵攀登。(走了)十里,上到黄泥冈。(这时)先前云雾笼罩着的那些山峰,渐渐地露出来了,也渐渐地落到我的手杖底下。转身进入石门峰,经过天都峰的山腰下来,就(望见)天都、莲花两峰顶,都高高地耸出半天之外。路旁有一条岔路向东直上,是前次(游山时)没有到过的,于是向前直往上走,差不多到了天都峰侧面了。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石峰一片片地夹立高耸;路就在石峰间宛转延伸,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凿成石级,中断的地方就架上木头,使它畅通,高悬的地方就树起梯子连接。向下看,(只见)陡峻的山谷气象阴森,枫树、松树杂然相间,五色缤纷,灿烂得象图画,象锦绣。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

[文言文/古文原文]: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文言文翻译/解释]:

这时仆人们都因路险阴隔,落在后面,我也停下来不向上攀登;可是一路上奇丽的景色,不觉又吸引着我一人走上去了。已经登上山头,见一个小寺庙,檐角翘起,象小鸟张开翅膀似的立在那儿,这就是文殊院,也是我从前想登而没有登的地方。(它)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背后倚的是玉屏风,两峰秀丽的景色,(好象)都可以伸手揽取。四周环顾,奇峰错落地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实在是黄山风景最美的地方!如果不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遇见云游的和尚澄源来了,(我们)游兴很浓。时间已过正午,仆人们也刚刚赶到。(我们)站在寺庙前面,(望着)两峰指指点点。庵中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可是无路可通,莲花峰可登,路却又太远。(看来)只好就近处望望天都峰,明天再登莲花峰顶吧”。我不同意,决意游天都峰。

[文言文/古文原文]: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文言文翻译/解释]:

(便)带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峡谷小路下来。到天都峰侧,从那被山溪冲下来的乱石上象蛇一样弯弯曲曲地爬上去。攀杂草,牵荆棘,石块丛起的地方就越过石块,石崖侧削的地方就攀缘石壁。每到手脚没有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先攀上去,再俯身接应(我)。常常想到上山既然这样困难,下山更不知怎么办了?最后还是不管那些。经过多次艰险,终于到达峰顶。只是它上面还有一座石峰,象一堵墙壁耸起好象有几十丈高,澄源在它的旁边寻找,发现有石级,就拉着我登上去。(到那一看)万千峰峦,无不躬身下伏,只有莲花峰能和它抗衡罢了。这时浓雾忽起忽散,每来一阵,就对面不见人。远望莲花诸峰,多半隐在雾中。独自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前面,雾就飘到我后面去了;我走到右边,雾就从左边出来了。那些松树还有盘曲挺拨纵横交错的;柏树虽然大枝干粗如手臂,(可是)都平贴在石上,好象苔藓似的。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象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象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天色渐晚,于是就把双脚伸向前边,手向后按着地面,坐着往下滑;到极危险的地方,澄源肩手并用,把我接下去。过了险处,下到山坳,已经夜色笼罩了。又从峡谷中经过栈道上山,(回到)文殊院留宿。

传是楼记(清)汪琬

[原文]

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菴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厚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选自《四部丛刊》 [译文]

昆山徐健菴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训他们说:“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以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宝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娱乐。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名,而要我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

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誊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现在健菴先生已经拿出从书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和取法,借此以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以报答称扬美善的命令,绰有余裕,再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后辈,使他们能先后跻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禄,在当世被人一致称道,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

像我这个人就没有资格参预其中了。平时愚笨无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现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穷山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这座楼作记。不是已勉强应承先生之命,姑且写这些话回复,先生能否原谅我的老谬呢? 评点:

这篇记写法自然,结构清晰,主题思想鲜明,是此类文章的佳作:作者先描述徐健菴造楼藏书的言行,点明“传是楼”的来源;再由受命写记而合理地过渡到对藏书意义的议论和对徐健菴传书给后代行为的褒扬,最后以自谦之掩来收束全文。记事与议论都简约而集中,达到了记事言事,有感而发的写作效果。

议论部分是本文最精彩的部分,作者用这部分文字,既表达了自己对藏书与读书的看法,又从正面准确地评价徐健菴藏书之举的传世之功,写得很巧,而且其思想很有深度,启人深思。

第三篇: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谏逐客书(精选)

《谏逐客书》教案

一、作者介绍

李斯(公元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年少时曾任郡小吏,属与韩非一同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战国末,西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任郎中。说秦王政,拜为客卿。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的统一事业起了很大作用。司马迁说他:“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秦统一后,任丞相。又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书》,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我国文字统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委曲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被杀。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己。”他的散文在风格上大有战国纵横家文章纵横捭阖之余风,对西汉前期政治文颇有影响。《谏逐客书》正是这一风格的集中体现。这篇文章为秦朝散文中最优秀的杰作,全文大量适用对比、对偶、铺陈等修辞手法,词藻华美,气势纵横,滔滔雄辩,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

二、课文背景介绍

秦王政初年,李斯时任客卿,韩国人郑国帮秦人修渠,试图以此消耗秦国的人物力,从而使得自己积贫积弱的国家得以苟延。事发,秦国的官员们就此认为所有别国在秦做官的人都存心不良:即不是真心忠于秦国的,应该把他们统统赶走,李斯也在被逐亡列,于是上书秦王政。有理有据,滔滔雄辩,终于打动了秦王政,使其收回逐客令。

三、字、词、句、篇解析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我听说官员们议论驱逐宾客的事,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

吏:古代官员的通称。在先秦和西汉,大小官员都习称为“吏”。汉以后特指官府中的小官和差设。唐·杜甫《石壕吏》:“墓投石壕村,人吏夜捉人。”

按:古文字中,吏与史是一个字,后来分化。

《说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古文字中为“事”初文。史,使、吏本为同源字,后分化。史,记事者,使,令也。

逐:《说文》“逐,追也”甲文,甲文从趾于兽后以会追逐。之意,所从之兽可为,免

为,成语,逐鹿中原《商君书·定分》:“一兔走,..百人逐之。” .唐·卢纶《塞下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由此可见,逐的基本又是追赶、追捕。课文中“逐”用的是其引申义:驱逐、放逐。(2)昔缪公求士 .缪,能“穆”,士谓贤才也。(3)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4)产:出生。古汉语中,人的“出生”和物的“出产”都可以说“产”(5)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人民而殷实,兴盛,国家因此而富裕,强大,百姓乐意为国效力,各诸侯国诚心归顺,俘获楚国和魏国的军队,占领土地有千里之广,至今国家太平而强盛。

以:因此。亲服:亲附,诚心归服。

获:本义,猎获。《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引申为俘获(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获百里孟明视,西气术,自己丙以归。”再引伸为获得,得到。杨恽《报孙会宗书》:“遭遇时变,以获爵位。”

穫,收获谷物写作此字,有时也可写作“獲”如《荀子·富国》:“一岁而再獲。”但“獲”字义不能写成“穫”。

汉字简化后,二字皆作获 举:攻取,占领,这是文中意。

本义是用两手举东西。《韩非子·观行》:“力有所不能举。”引申为较为抽象的意义“举起”《荀子·王制》:“举措应变而不穷。”又引申为拔取,即占领意思。《战国策·齐策》:“三十日而举燕国。”治,本义是治水,引申为治理、管理,使情况得以改观也可称为“治”,因而治有“安定、太平”义,即文中意思。

彊“强”的异体字

(6)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拔,《说文》:“拔,擢也。从手,声。”何以从“

(fú)”声?这是因为上古无轻唇音[f],把它归入重唇音[p][p][m]因而“拔”的声符是“

”。拔的本义是抽拔,在根拽出。如拔草,拔剑。《汉书·武帝纪》:“秋七月,大风拔木。”拔,还有攻取义。《增韵·點韵》:“拔,攻而举之也。”《汉书·高帝纪》:“二月,攻砀,三月拔之。”颜师古注:“拔者,破域邑而取之,言若拔树木,并得其根本也。”

(7)包九夷,制鄢,郢:笼络了九夷,控制了鄢,郢。包:囊括,制:控制。

包:小篆

《说文》:“包,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段玉裁注:“勹,象裹其中,巳字象未成之子也,勹亦声。”说明它是个形声兼令意字。引伸开来没有囊括含义。

2(8)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逐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据:凭借(占据)

从:“纵”的本字。指合纵,战国时六国共同抗秦的联盟形式。散:使动用法,使„„解散。施:[yi]延续。

(9)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疆:使动用法,使„„强大。

杜《说文》:“杜,甘棠也,从木,土声。”一种树木名称,杜,还有堵塞,断绝义。《小尔雅·广诘》:“杜,塞也。”《正字通》:“杜,绝也。”

蚕食:蚕,名作状语,像蚕吃桑叶一样吞食。

加强王室力量,杜绝家族势力,像蚕食桑叶一样吞并了各诸侯国,使秦成就了帝王之业。

(10)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疆大...之名也。

向使:假使。却:拒绝

译:如果缪、孝、惠、昭这四群谢宾客,不接纳他们,疏远贤士而不任用他们,那么我们的国家则会国力不强,国名不振。

以上列举秦国历史上能任用宾客,招揽贤士的四君故事,来说明“逐客令”之不可行。

(1)致:《说文》:“致,送诣也。”本义:送到,送去,段玉裁注:“致,引申为招致之致。”《汉书·公孙弘传》:“致利除害。”颜师古注:“致,谓引而至也。”文中意是用了本义,还是引伸义?若用本义则为使动句。

垂:垂挂。

服:佩。

建:竖起。

树:在上古经常用作动词,是种植、裁种的意思。《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上古,不仅可以树木,还可以树谷、树草、树麻、树菽。由种植、栽种引申有树立、建立的意思。在现代汉语“树立”“树敌”等词语中还保留这一意义。

译:现在您引进了昆山的玉石,拥有随侯诛、和氏璧,垂挂明月珠,佩带太阿剑,乘纤离马,竖着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旗子,并设置了

皮鼓。

(2)饰:装饰。

金锡:锡杖,僧人所持的禅杖。

译:这样的话那么夜光之类的玉器不能来装饰朝廷用犀牛间和象牙制作的器物不能充当爱物,郑国和卫国的女子不能成为妃妾,而象駃騠(jué tí)这样的 3 骏马也不能用来充实马棚,江南的金锡杖则不可使用,西蜀的颜料也不可用以作采饰。

(3)下陈(chěn):后列。陈,行列。文中代指侍妾。就“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睹,必出于秦然后可,„„”司马贞索隐:“下陈犹后列也。”宛珠之簪:用宛珠镶嵌的簪。傅玑之珥:镶着珠子的耳环。傅:附着。珥:耳环。..阿缟:齐国东阿出产的缟。缟:白色的丝织品。.冶:本义,熔炼金属《说文》:“冶销也。”本文用其假借义:艳丽,妖媚。

译:所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姬妾,赏心悦目的东西,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能用的话,那么用宛地出产的明珠镶嵌的发簪、镶着珠子的耳环、用齐国出产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锦绣的饰品则不能进奉给您,而那些娴雅变化而能随俗的美丽女子也就不能站在您身边侍奉您。

(4)击、叩:敲打

搏:拍。髀:大腿 聲:甲文:

从,会击悬馨之意。

击馨则空气振动,传之耳而感之者为声。《说文》:“声,音也。”段玉裁注:“‘音’下曰:声也。二篆为转注,此浑言之也。析言之,则曰,生于心省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乐记》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故“声”本义是乐音,文中即用此义。注:声与下文“乐”同义互训。

(5)

:甲文

象双手执箕,推弃箕中之“

”之形。“

”与小篆所从之

同(倒子形)。《说文》:“弃,捐也。”《诗经·周南·汝愤》:“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又,周始祖后稷曰弃。

(6)術:本义是路。《说文》:“術,邑中道也。”《汉书·燕刺王旦传》:“横术何广广兮。”引申为道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是乃仁术也。”又引申为方法。《战国策·魏策》:“臣有百战白胜之术。”

以上是从秦王日常所用之物取证,来说明“物不产于秦”同样可为秦人利用的道理。段末点题:用人因此理。

(1)兵:甲文

又众

(斤),斤为生产工具,亦用为武器,以两手持斤,表示兵器与武力。《说文》:“兵,械也。”在先秦汉语曰,兵有“兵器”义,有基本义,如《孟子·梁惠王上》:“兵刃弱接,弃甲曳兵而走。”兵还有“军队”义,如《战国策·赵策四》:“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还引申为士兵。如,《战国策·秦策二》:“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但此义在先秦汉语中少见。上古时,兵、士、卒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卒”是步兵。“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出身地位要高于“卒”,后来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兵”一般指兵器,4 可以泛指军队,但不能表示体体的工具。

(2)讓:拒绝。让,本义责备。《说文》:“让,相责让。”《左传·僖公五年》:“夷吾诉之,公使让之,”今关中方言中仍有此词此义。“让人”羞辱人。

(3)却:推辞,不接纳。明: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帝王不拒绝百姓,才能使德望昭著。(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容以业诸侯 ...黔首:古称平民,老百姓。

《礼记·祭义》:“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郑玄注:“黔首,谓民也。”孔颖达疏:“黔首,谓万民也。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

资:助。业: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5)此所谓“籍寇兵而齊盗糧”者也。.....藉:借。寇:杀人抢劫的暴徒。齊:给人财物。糧:士糧。

在上古与“赋、窃、偷”易混。

用用动词指偷窃。《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贼

用作动词则指毁害。《说文》“贼,败也。”“败,毁也”。《荀子·修身》:“害良曰贼„„窃货曰盗!”

用作名词指偷东西或窃取声誉的人,而“贼”则引申为乱臣或攻杀抢劫的人。现代汉语里,“贼”古代作“盗”,现在所说:“强盗”古代一般叫“贼”。偷的“偷窃”义在汉代以后才有,它常与“盗”合成并列式复合词。如王充《论衡·答传》:“偷盗与田,商周知,偷盗以欲自劾也。”(田,农夫,商,商人)。(自劾:犹自投罗网。)

(6)隹言隹:仇人、仇敌

以上两段从正间说服秦王,说明不但不应“逐客”,反应广招下天贤士,以富国强民。

四、总结

重点掌握以下字、词:逐、包、树、声、弃、术、兵。

第四篇:古代汉语课程教案第三单元文选doc

《礼记》

大同(礼运,页210)

《礼记》是一部资料彙编性质的书,是孔门七十子及其后学者和汉代学者记录的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尤其以礼制方面的言论为其侧重点。有的是对礼经(即《仪礼》作解释的,有的又是考证三代(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的。也有关于社会法律制度的条文,内容十分庞杂。此外,还有一些是专门记录孔子和七十子的言论和行踪事迹的。从整体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宗法制度、阶级关系和儒家各派的思想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礼记》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两种版本。《大戴礼记》是西汉戴德辑录的。原有八十五篇,现存三十九篇。《小戴礼记》也是西汉人戴圣辑录的,共四十九篇,这就是现在通行的《礼记》。东汉·郑玄为之作注,唐·孔颖达等人作疏,《十三经注疏》用的就是郑注和孔疏。另外,元代有陈澔《礼记集说》、清代有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可资参证。

本篇选自《小戴礼记》第九篇《礼运》。《礼运》篇记载的是五帝三王时代的变迁,阴阳五行运行之规律。显然带有阴阳家的味道,阅读此篇要有批判的眼光。不能盲目接受。

此篇为孔子的社会观思想的表白,孔子向往“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同时也赞成“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按今天所说的小康,与此文所讲的小康完全不是一回事,此文的小康社会带有封建世袭制度的痕迹,即文中提到的“世及”,父子相继为世,兄弟相继为及,带有宗法血统的意味。)孔子所推崇的“大同”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见注[1],但“天下为公”的思想带有民主的进步的因素,深刻地影响过清末民初的政治改革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就把这四个字奉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昔者仲尼与於蜡zhà宾:“昔者”也是追溯往事的惯用语。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与,参与。蜡,是一种祭名,郑注曰: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饗之,亦祭於宗庙。陆德明《经典释文》补充说:“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朱彬《礼记训纂》上,页331,中华书局,1996),从郑注和陆德明《释文》可知,蜡是一种岁末腊月的祭名,相当于今天农村的吃腊八饭。这一天要把干腊制品拿出来做成不少于八样的混合食品,以饗祭祖宗神灵。宾,宾相,即助祭者。孔子当时在鲁国做官,故参与到了鲁国国君的蜡祭之中。

事毕,出游於观之上,喟然而叹:观,门阙。又称象魏。按古代的城池有五道大门,由里到外的顺序是:路门(接近路寝的门),应门(造访者等候待召的门)、库门(与宗庙平齐的门)、雉门城墙内侧的门,皋门,城墙外侧的门。(见T—1)观一般设在库门之上,一是变于守城士兵把守,二是给城中人提供观赏游览的地点,也有在库门两边设观的,中间留有缺口,供人马行走,城墙修有门楼,可以悬挂帝王国君颁布的法令,故又称象(法象)魏(高),高悬法令的门楼,可供国人阅览。孔子助祭完毕,登上的观,当是库门之上的观,不是宗庙门外两边高大的建筑物,注[3]所释误。(参考钱玄《三礼通论名物编》,页157,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喟,《说文·口部》:“大息也。从口胃声。嘳,喟或从贵。”(大徐本,页31)喟本义就是长声叹息。喟然而叹,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而,连结状中结构。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仲尼作出长叹,大概是为鲁国而叹息。盖,表推测的语气副词。之,用在主谓结构(不是定中,因叹具有动词性)中的介词。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言偃,孔子的弟子。字子游。在《论语》一书中,129 孔子的弟子称孔子是没有称“君子”的,此疑“君”字为衍文。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即先王的古道,是从唐尧虞舜时代留传下来的公社制度,君主由民主推选,官员由君主委派。能者上前,不能者止。这是孔子最为欣赏的社会制度。大禹的儿子启打破了这种制度,君主的地位是世袭的,人们有了尊卑等级的观念,私欲之心起,但有了严格的礼仪制度约束着人们,人们的行为遵循礼制的规范,社会在等级森严的秩序中井井有条地运行着,这也是孔子所赞同的。到了周代衰微的春秋时期,诸候不统于周王,以力征伐,强权霸道者横行天下,而盗贼之行遍于国中。这是孔子最不情愿看到的社会现象。三代之英指的夏禹、商汤、文武,即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国君,他们当政的时代被孔子认为是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可惜自己没有赶上这样的好时光。英,孔颖达正义引《辨名记》曰:“倍人曰茂,十人曰选,倍选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傑,倍傑曰圣。”(十三经注疏,下,页1414,中华书局,1981)这里不是指的能力超过一千人者,而是指的夏殷周三朝的开国君主,他们是俊选之尤者(优秀人才中的出类拔萃者)。逮,赶上。《说文》训及为逮,可证逮有赶上之义。志,注[10]讲为有志于此,是以今释古。志,是“识”的古文(见《周礼·保章氏》郑注,今《说文》“识”字下不载此古文字体,而大徐本又在《心部》增添一“志”字,都是欠妥的,见段注,页502),识是记取之义。《周礼》曰“掌四方之志”,就是用的记识之义,“掌四方之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掌管各个地方的文书记录(档案)。今县志、方志还保留古义。所以这里不应讲为志向、向往。孔子原意是我没赶上那个时代,却有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记载,比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类。故下面这一大段就是引用的上古文献资料。“大道之行也,丘未之逮也”的“之”是用在主谓结构中的介词,“三代之英”中的“之”是用在定中结构中的介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几句是说,先王的古道通行的时代,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民主推选举荐贤能之士成为管理者,人与人之间讲究诚信无欺,和睦相处。这是无阶级、无私有财产的公有制社会。也是儒家最理想的社会。“与”本来就有“举”义,《说文·舁部》:“与,党与也。从舁从与。”(大徐本,页59)是一个会意字,段注曰:“党当作攩,攩,朋群也。与当作与,与,赐予也。从舁与,共举而与之也。”(页105)舁为共举之义。与从舁,自有共举之义。王引之《经义述闻》是这样说的:“选贤与能之与当作举。《大戴礼·王言》篇:‘选贤举能’是也。举、与古字通。”(转引自朱彬《礼记训纂》上,页331,中华,1996)按:王引之据《大戴礼记》校此“与”字当作“举”,这是在校订讹字,后又说经典举、与二字相通,是说的这两个字音近义通,并不是说这两个字就是同音替代的通假,教材以此作为举、与为通假字的根据是不可信的,这两个字的意义联系十分明显,如果说通,当是同源通用之字,而不是同音替代的通假。故注[2]不妥。与能之“与”,亦有共举之义,共举就是大家投票选举,而不是由一个人的意志来决定其候选人,就是今天村民选举中常用的一个词—“海选”。在早期原始公社时期,就曾经实现过海选部落首领的民主制度,故民主这一专利并非西方才拥有。孔子这里是赞美当尧之时,有禅让之德,不私授其子孙,而重用其贤人舜,舜又将天下禅让给禹的这种美德。这样做的结果是民风淳朴,整个社会都诚信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郑注:孝慈之道广也。孝是对父母的,慈是对子女的。尧舜之时,人们孝敬老人不止限于自己的双亲,抚育子女不只是自己的子女。即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几句意思是说:大家都能做到四海如一,无所独亲的话,就能让老人有能终养其余年的保障,青年人有施展才能的地方,小儿有成长的物质保证。鳏寡孤独残疾之人能得到很好的照顾。“矜” 130 通“鳏”的说法,暂可从。“矜”的本义是矛柄(见大徐本,页300),与无妻之鳏本无意义上的联系。“鳏”的本义是一种鱼(大徐本,页243),在《本草纲目》中称为“鱤鱼”,是一种独往独来的鱼,故可引伸出单身、光棍的意思来(尽管矛柄之矜也可引伸出光棍之义,因缺乏文献证明,故暂可认为矜与鳏只是同音替代的通假。等到有了充分的文献依据再来推翻这一结论。大家也可以寻求矜鳏的意义联系的线索。)男有分,女有归:郑注:“分,犹职也。”孔颖达《正义》曰:“无才者耕,有能者仕,各当其职,无失分也。”即是说男子各安其本分,该种地的就安心种地,该做官的就当好官。归,女子出嫁为归,夫家才是女子真正的家。在儒家看来,一个国家如果有旷夫怨女,就是政令不行的表现。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于己:货与贿在古代典籍中是有意义差别的,天然物化的财宝称货,人工创造的财富称为贿。但笼统地说,都是财富。这里是用的笼统之义,即财产。恶,厌恶,当时的人们厌恶痛恨那种把财产随意弃置于地上的行为,但收捡时并不都是往自己的包里藏,即是说都会把捡到的东西交到公家。其,指代词,当它(货)讲。恶的宾语是其弃于地这样一个主谓结构。

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此句注[12]可从。郑注曰:“劳事不憚,施无吝心,仁厚之教也。”即俗话所说:气力是肉财,去了又来。年轻人就不要舍不得出力气。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帝王有禅让之心,不以天下为自家的天下的缘故,社会阴谋奸诈之心就闭塞消失而不兴起,抢劫盗窃、犯上作乱的叛逆现象就不会产生。孔颖达《正义》曰:“有乏辄与,则盗窃焉施?有能必位,则乱贼焉作?”(转引自朱彬《礼记训纂》上,页331,中华,1996)也就是人人按需分配,各尽所能,就没有社会的纷争,兄弟父子之间的残杀了。这在无阶级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更是不可能实现的。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按远古时期,人们居室只有一道柴门,用竹木编成,其功能是起抵御风寒,遮挡灰尘的作用。后来才重门击柝(设置两道门,晚上敲打木梆),以待暴客(以防止偷盗抢劫)。远古民风淳朴,故人们的居室,只需从外掩门而已,无需上锁加闩。注[15]可从。是根据郑注和孔疏作出的注解。

是谓大同,这就叫做(天下)大同。郑注:“同犹和也,平也。”《正义》:“率土皆然,故曰大同。”(朱彬《礼记训纂》上,页331,中华,1996)天下都出现一种政通人和,歌舞升平的景象,这就是儒家向往的理想社会。

最后这一段是与上一段对比着说的,我就不打算讲了。同学们可参考注释和前人古注,把这一段翻译出来。作为作业。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

此段选自《礼记》第十八篇《学记》,论述了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的道理。教与学本来就是一件事情的两个侧面,是互动的,教学互相促进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教师没有在教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提高,那就等于白教。如果学生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所收益,那就等于没学。学,查《说文》要查哪个部首?——《教部》,《说文·三下·教部》:“斅,觉悟也。从教、冂,冂,尚矇也,声。学,篆文斅省。”(大徐本,页69)可见“学”(斅)是从教衍生出来的。是在教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形符“冂”,和一个声符“”构成的一个形声字。“教”的本义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古人讲究身教,最初无学堂时,人们是看官府中的官员的行动而仿效之,去学到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即上行下效。这就是“教”的原旨。因此“教”一词身兼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在上者为下面的人作出表率,二是指下面的人要摹仿着上面的官员的言行去做。有时还可单指“下 131 效”《释名·释言语》:“教,效也,下所法效也。”(清疏四种合刊本,页1048)《释名》不释“学”字,这不是刘熙的疏忽,而在他看来,“教”和“学”本来就是一回事。“教”字实际上就兼有“教”和“学”两个方面。后来才分化成两种意义,用两个字形来代替。可以这样说“教”和“学”本为古今字的关系。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让步转折连词,可译为虽然、即使。肴,《说文·肉部》:“啖也。从肉,爻声。”按徐锴《系传》曰:“谓已修庖之可食也。”(大徐本,页89)段注疑“啖”字下夺一“肉”字(页173),也就是烹饪的肉食,佳肴,就是美味可口的鱼肉。弗,否定副词,一般性的否定,否定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旨,本义是“味美”(大徐本,页101),这里用的正是其本义。至道,在道家眼中是指揭示宇宙生成原理的大道,这种道浑而无迹,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在儒家眼中的至道是能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其,指代词,分别指代佳肴和至道。这几句是说,即使有再好的美食,不去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思想理论,不去学它,就不知到它妙在何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故,因此。然后,是一个连词性的结构,“然”有指代的意味,和时间词“后”连用是“如此而后”的意思。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承接。只有通过学习,才会看到自己的短处,只有通过教,才会感到自己知识的欠缺。郑玄注曰:“学则睹己行之所短,教则见己道之所未达。”(《训纂》,页546)意思是说学习的过程是发现自己行为过失以及改正的过程,教导别人同时也是充实自己学识的过程。善教者就象良医一样,从事的教学经历越长,教学经验就越丰富,学识也就越渊博,原因就是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知不足”与“知困”,意思相近,都是指发现自己的缺陷。好学的人永不知足,这就是有的人为什么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因,只有无知的人才最狂妄。“自反”,是自我反省的意思,郑注:“自反,求诸己。”即自己找自身的差距。反,《说文》解释为“覆也”(大徐本,页64),不与字形造意合,此字从厂、从又。厂为山崖的象形,又为手,以手抓住山崖,干什么?——攀缘之义。反的字形造意为“攀”,而不是返回的返。攀缘有时可能要反复多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引伸为“反复”之义。在反复义上进一步引伸,才引伸到返回的词义上来。后来造一个从辵、反声的后起形声字。自强,通过自学来不断地充实自己。即郑注所云:“修业不敢倦。”两年以后,你们中的不少人也会有知困的经历,这时身边没有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就只能靠自己自学。所以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死记硬背书本子上的知识更为有用。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可以这样说:教与学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呀。相,副词,表示双方彼此的对待关系。孔颖达《正义》曰:“教学之时,知己困而强之,是教能长学也。学则道业成就,於教益善,是学能相长也。”(《训纂》,页546)孔颖达只说对了一个方面,一个人在教的同时,知困而能自强,就能增长自己的学识,是教能长学,在学的同时,增进了知识,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学能助教。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他忽视了,那就是师生之间的互相促进。从古到今,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例。师不必贤于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身三大乐事之一,名师对弟子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好学深思的弟子往往会给导师以启发、以促进。三十年代黄侃拜章太炎、刘师培为师,章、刘、黄三人真是教学相长的典型。章太炎作《文始》,还是黄侃给老师出的点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注[9]讲学学半是教佔学的一半,未免太肤浅了。以教人释斅,没有去查证《说文》,故此注不可取。段玉裁在“学”字下注也引了《兑命》的这一句,他的解释是:教也就使自己的学问增加了一半。这才合乎《兑命》此句的原意,也与上文“教学相长”的命题吻合。如果说教与学各占一半,与教学相长 132 的命题就不相干,其此之谓乎,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指代的是教学相长,教与学各占一半能扯得上教学相长吗?以“教人”直接解释“斅”也不妥,《今文尚书》上一“学”字作“斅”,我前面讲过,“斅”的本义是觉悟也。就有两重含义,自己觉悟称斅,使人觉悟也称斅,斅字同时包涵教与学两种意义。后来才分别这两个字,那是在齐梁以后。斅读xiáo,与“教”音近,就以为是教,那就错了,东北有的地区直到今天还把“学”读成xiáo。“学”、“斅”与“受”、“授”一样,古本不分,后来才区分为不同的字,不同的音义。这里只能解释为上一学(斅)字用如教。

133

第五篇:古代汉语背诵文选16篇 译文

古代汉语背诵文选16篇 译文

1.《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于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最终会垮台的。”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对庄公的责难。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去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

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颖考叔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孝子而说的吧?”

2.《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 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 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

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 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3.《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听从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郑伯。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两座城池。(然而)惠公在早上渡过黄河回国,在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的局面)取代联合一致(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4.《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

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 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

5.《鞌之战》

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齐、晋双方军队在鞍摆开阵势。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当为戎右(古代战车,将领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将领是君主或主帅则居中,御者居左。负责保护协助将领的人居右)。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当戎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指驾车的马)。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说:“我受重伤了(古代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造成体力难以支持,都叫‘病’)。”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射中的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吾子’比‘子’更亲切些)忍著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地势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难以支持了。”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鼓声和战旗,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伤痛而败坏了国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执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痛还不至于死,您(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解张将右手所持的辔绳并握于左手,腾出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擂鼓。张侯所驾的马狂奔起来(由于单手持辔无法控制),晋军跟随他们。齐军崩溃。晋军追赶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遍。

韩厥梦见子舆(韩厥父,当时已去世)对自己说:“次天早晨避开战车左右两侧!”因此(韩厥)在战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是个贵族。”齐侯说:“称他为贵族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按,乃齐侯愚蠢之举)射他左边的人,坠落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倒在车里。(晋军)将军綦毋张(晋大夫,綦毋氏,名张)失去战车,跟随韩厥,说:“请搭车。”跟在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后(按,韩厥由于梦中警告,所以这样做,以免綦毋张受害)。韩厥弯下身子,把倒在车中的戎右安放稳当。逢丑父和齐侯交换位置(这是逢丑父为了保护齐侯,乘韩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机会与齐侯交换位置,以便不能逃脱时蒙混敌人)。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齐侯)两边的(中间两马为服,旁边两马为骖)被树枝等钩住。(昨天夜里)丑父睡在轏车(一种卧车)里,有蛇从他身底出现,以臂击蛇,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按,这是为了交代丑父之所以不能下来推车而补叙的头天夜里的事)。所以不能推车而被追上。韩厥手持拴马绳站在齐侯的马前(絷:拴缚马足的绳索),拜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这是臣下对君主所行的礼节。春秋时代讲究等级尊卑,韩厥对敌国君主也行臣仆之礼)。捧著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向齐侯献上,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的土地。’臣下不幸,正好在军队任职,没有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臣下不称职地处在战士地位,冒昧地向您报告,臣下不才,代理这个官职是由于人才

缺乏充数而已(外交辞令:自己是不得已参加战斗,不能不履行职责,来俘获齐侯你)。”逢丑父(充齐侯)命令齐侯下车,往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郑周父驾著齐君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载上齐侯使他脱身。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的将领手下要杀掉他。呼喊道:“从今以后不会有代替他的国君承担患难的,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逢丑父。

6.《赵威后问齐使》

7.《莊辛说楚襄王》

8.《触龙说赵太后》

9.《子路》

10.《季氏》

11.《阳货》

12.《微子》

13.《大同》

14.《教学相长》

15.《寡人之于国也》

16.《许行》

下载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巫山巫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巫山巫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汉语教案 文选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丘《春秋》的,改称为《春秋左氏传》。它与《春秋》有密切的关系,......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 引 言 一、西安城墙的对联 骀tái劣马,亦喻庸才:驽~。羸~ 骀dài 1.无所局限;舒缓广大。 2.疲钝。 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庄子·天下》安......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漢語教案(第二學期) 1. 什么是古代汉语? 2. 古代汉语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回答:古代汉语含义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顾名思义,指以古代汉族为主体的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个很......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 学年学期 主讲教师 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 2007 -2008 学年 第 2 学期 张居三 专业必修课 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 第一次课 《老子》三章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漢語教案(第二學期) 1. 什么是古代汉语? 2. 古代汉语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回答:古代汉语含义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顾名思义,指以古代汉族为主体的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个......

    古代汉语上册重点文选翻译大全[五篇范文]

    精卫填海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

    古代汉语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3.学习本文融议论......

    古代汉语教案 代词

    代 词 代词代替名词、动、形或数量词的词 古汉语的代词可以分为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除此之外,还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代词,一类无定代词“或”和“莫”,一种是辅助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