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性质、内容,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分支,音韵学知识的作用。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
一、音韵学的性质: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各时期汉语语音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语言科学,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二、音韵学四个部门:
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近代语音学。
三、音韵学知识的作用:
深入把握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其他知识及汉语史,为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打下必须具备的基础。
四、学习音韵学的方法。
第二章
音韵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掌握音韵学基本术语及其意义,为后阶段讲授中古音系、上古音系、语音演变规律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关于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反切,直音,等韵图。课时安排:14学时
第一节
关于声母的概念
教学重点:声纽,三十六字母,五音七音,清浊。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内容:
一、声纽:
传统音韵学对于声母的古称,又叫“声”或“纽”。
二、字母,声类:
声纽的代表字叫“字母”,“声类”则是古代某一反切系统中反切上字的分类。三、三十六字母:
唐宋时代关于汉语声母系统的三十六个代表字,每字代表一个声母,大致反映了当时汉语声母系统的面貌。相传先由唐末和尚守温归纳出三十字母,宋人在此基础上增加非敷奉微床娘六母而成。四、五音,七音:
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先是分为唇、舌、齿、牙、喉五音,后来又从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由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七音。
五、清浊:
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分类。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音,反之叫浊音。清、浊又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指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指不带音而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全浊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影母音值或以为零声母,或以为不送气清喉塞音,在发音方法上也属于全清。
六、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与国际音标对应关系; 三十六字母拟音; 三十六字母表结构关系。练习:
一、比较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守温三十字母的异同。
二、将国际音标辅音表改成三十六字母拟音表。
三、默写宋人三十六字母表。
第二节
关于韵母的概念
教学重点:韵部,韵目,韵摄,开合,洪细,阴阳入,对转,旁转。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内容:
一、韵部:
音韵学上根据韵腹、韵尾情况对韵母的归类,习惯上称中古韵部为“韵”、上古韵部为“部”。中古韵书里韵腹、韵尾及声调都相同的字归为一个韵,近现代学者划分上古韵部则不分平上去声,只是入声另为一部(也有入声不独立分部的)。
“韵类”则指古代同一反切系统中反切下字的分类。
二、韵目:
即韵部代表字(标目)。中古韵书以该韵第一个被注字为韵目,上古音的韵目由韵部划分者自定。也有用序数或两个字作为韵部标目的。
三、韵摄(摄):
等韵学概念。宋元等韵图按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条件把《广韵》206韵归并为十六摄,亦即韵母的16个大类。
十六摄名目按《广韵》206韵次序(不分四声)依次为: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各摄所辖韵部见教材135-136页。
四、开合,洪细:
音韵学上按韵头、韵腹情况对韵母的分类。
古代只有开、合二呼。凡韵头或韵腹含有圆唇元音[u]的叫合口,反之叫开口。开口、合口又各分为洪音、细音两类,凡韵头或韵腹含有前高元音[i]的叫细音,反之叫洪音。
五、阴阳入:
音韵学上按韵尾情况对韵母的分类。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叫阴声韵,收鼻音的叫阳声韵,收清塞音[-p、-t、-k]的叫入声韵。
六、阴阳对转(对转):
阴、阳、入三类韵尾互相转化的音变现象。对转的条件是主元音相同,对于古音而言还须韵尾的发音部位也相同。
七、旁转:
韵母主要元音改变而韵尾不变的音变现象。练习:
一、简述古代开合洪细与普通话四呼的基本对应关系。
二、简释王力上古三十部表的结构,并列出其中所有对转、旁转关系。
第三节
关于声调的概念
教学重点:中古四声,平仄,舒促,确定方言字调的原则,标调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
一、中古四声:平、上、去、入。
二、平仄:
诗词格律中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平即平声,仄即上、去、入三声。
三、舒促:
音韵学上对声调的另一种分类。平、上、去三声发音可以延长,较为舒缓,合称舒声;入声发音短促,故又称促声。
四、方言调类确定原则:
调型、调值与调类没有绝对固定的关系,确定方言字调是根据古今声调的对应关系。
五、标调法:
四角标圈法,调值标调法,调码标调法,五度标调法。练习:
一、练习一第一题。
二、练习三第二题。
第四节
古代的的注音方法
教学重点:反切,直音。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
一、反切:
反切是古代最主要的注音法,用一个汉字的声母和另一个汉字的韵母及声调拼合起来表示被注字的音节。被注音的字叫被切字,用来注音的两个字中,表示声母的叫反切上字或切上字、上字,表示韵母及声调的叫反切下字或切下字、下字,上字、下字以及表示拼音的“切”或“反(翻)”字眼合起来构成被切字的切语。
二、譬况:
通过描写说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来给被注字注音。这种注音法只见于东汉至晋,例子也很少。
三、读若(读如):
用“A读若(读如)B”或“A读若(读如)BC„(之B或C)”的形式,表示被注字与“读若(读如)”后的字音节相同或相近。
四、直音:
用“A音B”或“A音BC„之B(或C)”的形式,表示被注字音与“音”后的字完全相同。
直音法变通形式:用一个声母、韵母完全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常见字加上声调说明,来表示被注字的音节。
直音法是古代最为通俗易懂的注音法,至今仍用作辅助性注音法。练习:
一、练习一第二题。
二、练习二第一题。
第五节
等韵图
教学重点:等韵图,等,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
一、等韵图(韵图):
古代用汉字分别表示声母、韵母、声调而以图表形式制成的汉语音节声韵调拼合关系表。韵图的基本结构:分图表示开合,以四等区分洪细。表示声母,有的用七音加清浊概念,有的用字母;表示韵腹、韵尾和声调,有的以韵目兼表,有的把声调另外标出。声、韵及调在四等中纵横交叉处即所表音节的音韵地位,有音无字处用圆圈表示。
二、等:
韵图中根据韵腹及韵头发音状态的差异而划分韵母类别的概念。韵图中每韵又各分成上下四层以表示四等,三、四等有[i]介音而一、二等没有,二等以下各等韵腹的发音部位又依次比上一等韵腹较前较高。四等实际也是对韵母洪细的进一步划分。
三、转:
本指声、韵展转相拼,由此引申为每一个图的代称。练习: 练习三第四题。
第三章
《广韵》音系
教学目的:掌握《广韵》的基本体例,熟悉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语音演变的基本规律,并从而理解反切今读的部分规则。
教学重点: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韵、调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10学时。
第一节
《广韵》的基本概况
教学重点:《广韵》的基本体例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
一、《广韵》的由来:
音韵学知识的积累,韵书的发展,唐宋科举考试的需要。
二、《广韵》的基本体例:
四声分卷,206韵,小韵(纽),释义,注音,小韵字数,小韵间隔标志,又音。同用、独用。
206韵四声相承相配关系。附见。
四声韵数不等的原因。上声韵目今音去声的原因。
三、《广韵》音系的性质:
承袭《切韵》音系,是在隋唐时代共同语基础上兼收方音、古音成分的一个综合音系。练习:
一、练习四第二题。
二、熟记《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
第二节
《广韵》的声母系统
教学重点:从《广韵》到普通话声母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
一、《广韵》三十五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的比较:
轻唇四母尚未由重唇音分出,没有娘母,正齿音分出庄组四母,喻三尚归匣母。
二、《广韵》到普通话声母的演变: 全浊清化。
知、章二组、庄组大部分合流为卷舌声母zh、ch、sh。精、见两组细音分化出新的舌面音j、q、x。
除少数例外,影、云、以、微、疑5母合流为零声母。练习:
一、熟记《广韵》三十五声母表。
二、根据《广韵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比较表》分别列出普通话各声母的中古来源。
第三节
《广韵》的韵母系统
教学重点:从《广韵》到普通话韵母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
一、《广韵》206韵、293韵类和142韵母的关系。
二、《广韵》到普通话韵母的演变: [m]尾韵全部并入[n]尾韵。入声韵全部转为阴声韵。
除果、假二摄外,主元音大量合流。原开、合二呼演变为开、齐、合、撮四呼。
演化出4个新韵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卷舌央中元音和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练习:
一、简述中古开合洪细与现代四呼的关系。
二、练习七第二题。
三、练习七第三题。
第四节
《广韵》的声调
教学重点: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调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
一、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调演变的基本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
二、由现代普通话推断古入声字的一些方法:
对于诗词格律的平仄而言,普通话读鼻音韵的字其平仄与古代相同,普通话上、去声的阴声韵字古代也一定是仄声,因此只需注意今读阴平、阳平而古为入声的阴声韵字。
练习:
一、练习七第四题。
二、从诗韵资料中找出普通话读阴平、阳平而古为入声的阴声韵常用字,列为字表。
三、从练习一第二题、练习二第一题中找出不能直接拼出普通话实际读音的反切,试解释其中原因。
第五节
反切今读
教学重点:运用前阶段已学全部知识理解反切今读的部分规则。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
一、字母清浊对声调变化和声母送气与否的影响。
二、声母对韵母的影响。
三、韵母对声母的影响。
四、唇音反切轻重、开合问题。
五、其他问题。
练习: 练习八第三题。
第四章
上古音系
教学目的:掌握关于上古音系的主要结论和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关于上古韵部的主要结论,关于上古声母、声调的主要观点。课时安排:6学时。
一、上古韵部:
1、王力上古音三十部:
《诗经》时代无冬部(归入侵部),为二十九部;《楚辞》时代由侵部合口音分出冬部,为三十部。
2、黄侃古本韵二十八部:
较之王力三十部,韵目有同有异,而且幽、觉不分而统称沃部,脂、微不分而统称灰部。阴阳入搭配也有不同:歌、萧无入、阳相配,灰配没、痕而屑、先无阴声韵。
二、上古声母:
1、钱大昕古无轻唇音说、古无舌上音说。章太炎娘日二母归泥说。曾运乾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
黄侃照组一分为二(照二归精、照三归端)说。钱玄同邪纽归定说。
2、王力上古三十二声母:
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归泥、喻三归匣、照组分为两组之说已成定论,王力三十二母已吸收这些观点,但日不归泥,喻母虽为舌音而自为一母,照组虽分两组而不归入精组、端组,邪母也仍自为一母。
3、黄侃古本声十九纽:
除照二归精、照三归端外,吸收钱、章、曾三说,另将邪归心、群归溪。
4、复辅音声母问题。
三、上古声调:
尚无定论。王念孙、江有诰谓已有四声,但具体字归类与中古不尽同,可能较近实际(《诗经》时代至秦汉)。
练习:
默写王力上古三十部表、三十二声母表、黄侃古本韵二十八部表、古本声十九纽表。
第五章
其他韵书简介
教学目的:了解《广韵》之外最重要的几部韵书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声类》,《切韵》,《刊谬补缺切韵》,《集韵》,《平水韵》与诗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
课时安排:4学时。
一、《广韵》以前的韵书:
1、(曹魏)李登《声类》:第一部韵书,佚。第二部韵书是(晋)吕静《韵集》,亦佚。
2、(隋)陆法言《切韵》:唐宋时代影响最大的韵书,中古音代表作,佚,今仅见唐抄残页。
唐人修订《切韵》今可见者有: 孙愐《唐韵》,今存残卷。裴务齐《刊谬补缺切韵》,残卷。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王一》、《王二》存残卷,《王三》足本。
3、(宋)丁度《集韵》:
在《广韵》基础上增字、增音而成,基本体例略如《广韵》,但语音系统已经改变。此书的音韵学价值不如其训诂学价值。
4、《平水韵》与诗韵:
《平水韵》包括107韵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和106韵的《平水新刊韵略》、《草书韵会》、《韵府群玉》等南宋、金人韵书,以前二书刊于平水(平阳府城别称)得名,由《广韵》206韵逐步合并。106韵的《平水韵》成为元明清时期的诗韵标准。
5、(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曲韵书,近古音代表作,完全打破《切韵》系统韵书的编撰体例,并以当时语音为准,但“入派三声”的性质尚有争议。
6、(清)戈载《词林正韵》: 词韵书,供填词检韵,无训释内容。练习:
一、熟记本章所述各韵书的基本概况
二、熟记《平水韵》106韵韵目。
第二篇:古代汉语课程总结
古代汉语课程回顾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原名《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的历史和《春秋》大致相同,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书中比较详细的记录了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或侵略的斗争及各诸侯国内部贵族之间的争权斗争。对于统治者的凶恶残暴,骄奢淫逸以及神权观念有一定的否定。但在宣扬和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措施,道德观念等方面还是极尽其力的。书中的记载,有较大的历史真实性,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左传》有很大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语言价值。通行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的旧注本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注殊》,今注本有当代杨伯峻编著的《春秋左传注》。
课文中选
《郑伯克段于鄢》讲述了郑庄公和弟弟公叔段以及母亲的事情,郑庄公和共叔段为了争夺权力而不顾兄弟关系,进行互相残杀。郑庄公的确可在“京不度”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行动来遏制叔段这股“恶势力”的发展,但是,身为叔段的哥哥,他一定不愿意惩罚自己的弟弟,甚至形成骨肉相残的局面,所以他一忍再忍„等待自己的弟弟能够自省,然后改过自新。然而,叔段却得寸进尺,郑庄公身为一国之君,既然要捍卫自己的地位就不得不在叔段“将袭郑”的时候予以回击。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可理解为郑庄公的老谋深算,阴险狠毒和虚伪狡诈,充分地证明了他为权力而不顾一切。他表面上是在爱自己的弟弟,让他扩大管辖范围,其实他这样做,是为了让他弟弟管辖范围内的百姓对共叔段产生怀疑,对他不满。郑伯耍着欲擒故纵的手段,共叔段有勇无谋,贪婪无度,不顾兄弟之情,更加肆无忌惮的扩大自己的管辖范围,到处招兵买马,企图谋反。郑伯在等待时机回击公叔段,共叔段起兵袭郑时,他就可以以讨伐叛徒的名义除去共叔段。从一方面看郑庄公是在害他弟弟,他本来可以及时的制止弟弟的行为,但是却让其自由发展,没有尽到作为兄长的责任与义务,后来与母亲和好,而他们的母亲姜氏,偏袒公叔段,讨厌郑伯,企图里应外合,一心想让公叔段谋反,作为母亲,没有让兄弟俩和睦相处,反而添油加醋的助长想兄弟反目成仇,把他一网打尽,从此就可以后患无忧了。
《齐桓公伐楚》文中叙述了齐楚两个国家在春秋时的一场斗争,齐桓公侵略蔡国之后又向楚国进军。楚国以其实力为后盾,同齐国展开了一场尖锐的外交斗争,最后达成妥协齐国退兵。齐国以楚国不纳贡祭祀用品为由,对齐展开讨伐,楚国派遣使者不卑不亢的与齐国进行谈判,先恭维了齐王一番,巧妙的表达自己不愿意归属于齐国,再得到齐国强硬态度时,分析了自己有利的条件,方城做城墙,用汉水做护城河,即使是强大的齐国与之对抗,也占不了多少便宜,两败俱伤罢了,齐国最终退兵。两国订立盟约,避免了一场战争,强大的外交辞令,令人惊叹。
《晋灵公不君》文中描写一个骄奢淫逸的暴君,滥杀无辜,不务正业的昏君,晋国大夫赵盾等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觐见,但是晋灵公不听从忠臣的意见,反而变本加厉的想加害赵盾,幸运的是晋灵君派去的武士曾得到赵盾的恩惠,没有杀害他,后来晋灵公设宴企图杀害他,因为有护卫提弥明拼死保护才逃脱厄运,赵盾逃亡,后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赵盾返回国都,被扣上了弑君的罪名,理由1找顿时宰相逃亡没有越过国境,返回都城没有将凶手正法,假设他越过国境或者是将杀害晋灵公的凶手缉拿归案,也许就能摆脱弑君的罪名了吧。
《论语》一书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论和行事,是由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学说的基本资料,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仁义,礼乐以及一些相关问题的说明和阐释,被视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为语录体,语言通俗简练,含义深远,富有哲理,许多语句成为格言和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曲阜人,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思想,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礼”思想----为国以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文中选取了十则进行学习,《吾日三省吾身》通过曾子的口述,每日经常反省,查看自己有无过失,可以看出孔子弟子在进德修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孔子概括他一生的成长,成熟的过程,以十年作为一个人生阶段,要想达到预定的目标需要经过艰苦的学习,才能有所成就,不会感到人生迷茫一无所获,到了古稀之年老脸成熟,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都符合社会规范。《见贤思齐焉》孔子激励人们向有德才的人看齐,看见没有的人德才的人应当远离,并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们一样的缺点。《饭疏食》《叶公文孔子与子路》则分别讲述了孔子安贫乐道,清廉无愧于心的做人,对那些歪门邪道的得来的富贵,孔子视之为浮云,鄙夷不慕。和刻苦学习,发奋学习乐以忘忧的态度,不懈追求却不知道老期将至。以及其他的表现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目的的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还有抨击统治阶级奢侈无度,不顾百姓死活,《哀公问于有若》选段即使在灾荒之前仍然不减赋税反而变本加厉层层盘剥的行径,借有若的对话,进行有力的抨击,反映了孔子民本的思想。《季氏将伐颛臾》则反映孔子维护周礼,政治上保守,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大国吞并小国并不意
外,体现孔子思想局限性,但是孔子提出的:“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子路从而后》描述了一个隐者对孔子的误解,隐者鄙视那些一心谋求仕途的游着,通过子路之口,道出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批评隐者逃避现实,洁身自好的出事思想。
《礼记》阐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以及,以理服人的政治主张,《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第三篇:《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同时也是一门语言课。
之所以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课,是因为开设这门课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文化传统是不能割舍的,而中国的文化主要靠了文言文这种载体得以流传下来,我们要继承中国文化遗产,首先就要读懂文言文。读懂了文言文,我们才能进而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医药,等等。所以很多人都形象地把《古代汉语》课称为“工具课”,意思是说,掌握了它,可以利用它来做好许多工作;又把《古代汉语》看成一把钥匙,拿了它去开启中国文化宝库的大门。从广义上说,一个合格的文科大学生的能力元素中,都应包含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同时,《古代汉语》课也是一门语言课,因为我们在使用《古代汉语》这个工具去从中国文化宝库取宝的时候,会有意或无意地吸取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这对我们学习并使用好现代汉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古代的许多成语、典故、语句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如“防微杜渐”、“拔苗助长”、“载舟覆舟”、“指鹿为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等,只有从文言文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可以说,对古代汉语一无所知的人,是难以透彻理解现代汉语的。同样的道理,学好古代汉语,才能更好地驾驭现代汉语,使用现代汉语。词汇贫乏的人,往往不是现代新兴词汇掌握得少,而是保留在现代汉语当中的有生命力的古代汉语词汇掌握得少。我们读现代人的作品,有的作品文笔凝重老练,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有较深厚的古文功底。
所以,《古代汉语》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同时也是一门语言课。
二、《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未经今人注释和标点、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作品;(2)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的古代汉语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事一定的古籍整理、汉语史研究和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批判地继承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
(3)培养学生具有文言文教学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中学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任务 《古代汉语》课的教学任务包括文选和通论两部分。“文选”以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典范散文为主,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论”重点介绍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工具书的使用、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诗词格律、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标点、古书的翻译等,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加深对古代汉语语言规律的认识。这两部分的教学相辅相成。
四、《古代汉语》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选教学的重点是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培养学生古代汉语的语感;
通论教学的重点是有关词汇、语法、文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难点:汉字的构造,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类活用,古代汉语特殊句式,文言虚词,诗律。
五、《古代汉语》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我在《古代汉语》课的教学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力求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建立起对教与学具有诊断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的教学体系;
同时,在《古代汉语》课的教学中,我还努力贯彻文选与通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它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要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不能只读今人整理过的文献,还需要读原著,学会利用古注,同时,还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阅读古书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同学们自己勤动手、勤动脑,真正把教师讲授的古代汉语知识与实践统一起来。
另外,在《古代汉语》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测试,平时测试包括小测验、课堂问题回答、书面作业、小论文、试讲等形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强调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
(二)教学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与课外辅导为辅,学生训练作为必要补充。(2)课外扩展阅读与课内文选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3)应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技术手段。
六、《古代汉语》课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本课程是为09历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开设时间为第三学期,共36课时,每周一次课,2课时。
成绩评定:期末考查,考查形式为开卷,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作业、试讲、撰写小论文等。
七、《古代汉语》课的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吴鸿清编:《古代汉语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6版
参考书:
(1)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2)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998年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3)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4)荆贵生:《古代汉语》,黄河出版社,1997年版。(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7)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王
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56年版。(9)赵振铎:《训诂学纲要》,巴蜀书社2003年新1版。(10)李佐丰:《文言实词》,语文出版社,1994年版。
(11)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第四篇:浅谈音韵学及其作用
目:音韵学
班 级:2010级文本(1)班
姓 名:吴佑红
学 号:2010021028
科
浅谈音韵学及其作用
音韵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有人说音韵学是一门“绝学”,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门“绝学”,还是一门“神学”。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只要你学好了音韵学,你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就有人会问: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到底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将从这些方面来谈谈音韵学。
一、音韵学。
要想学习音韵学,懂音韵学,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学科。
简单说来,音韵学就是一门口耳之学。我们每天都要开口说话,其实这里面也就有音韵学了。
二、音韵学的作用。
学好音韵学是很重要的,说它是一门“绝学”也不是乱讲的。一个古代汉语专家,如果你不懂音韵学,那么你是徒有虚名。一个考古家,不知道音韵学,那么你也是扯淡。甚至你想更好地学好现代汉语,你也要懂音韵学。那么,音韵学到底有哪些作用?
(一)、音韵学对于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及汉语史的作用。
学习古代汉语,首先要运用许多工具书,其中不少是按照古音编排的。如果你没有学音韵学,你就看不懂什么《辞海》、《辞源》。所谓“句读之不知”,何来深入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字词的含义,何来知道古人到底是说什么啊?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异体字、假借字这些也是音韵学的一些知识。
又如查古代汉语字典时候,你可能不知道古人那字怎么读,古代注音是用反切,你没有音韵学的基础,你就不会知道反切是什么。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同样,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如传统音韵学曾把汉语语音数千年的语音史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大的阶段。
所以,我们可以说音韵学是学习古代汉语和汉语语音史的基础中的基础,音韵学就是学好古代汉语的一把钥匙。目:音韵学
班 级:2010级文本(1)班
姓 名:吴佑红
学 号:2010021028
(二)、音韵学对方言的作用。
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要想学好方言,了解方言,你就要知道这个方言的读音,来历。如沿河方言中的“天”读“ting55”。“有了馒头就不要面(ming51)”这些读音在与普通话读音的有很大区别的。
(三)、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
训诂学要求音韵学功底深厚(尤其是殷商古文)。在考究古代词义上,音韵学(尤其是古音学和北音学)起到的作用是极大的。
训诂学要求较高的金石学基础,很多史料都来自金石,最典型的如甲骨文、古玺文、金文和汉画像砖。这些可以提供一些为正史所不传的历史信息。
训诂学还要求博览群书,明察秋毫。可以通过微小的细节判断文物及文献的真伪。
(四)、音韵学对古代诗歌的作用。
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感。
认识汉语音节的特点,对把握古诗的句式特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的音节结构,非常规整。这种规整的音节结构,很容易形成汉语语音的整齐、均衡的美。古今诗人,把汉语音节的这种独特功能,应用到诗歌创作中,创造了不知多少千古传诵的名联。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鲁迅《自嘲》诗中的一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都是利用了我们汉语音节的整齐、均衡美,构成很工整的对仗。只有学好音韵学,你才能了解是哪个押韵,你才更能体会诗歌之美啊。
(五)、音韵学对现代汉语的作用。现代汉语的语音结构规律,跟古今语音演变的规律是有密切关系的。只有懂得了古今语音演变的规律,才能进一步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规律。
我们只有掌握了音韵学,我们才能了解语音演变的规律,才有利于做好现代语音规范化的工作。
想学好普通话,也要了解每一个字的发音,我们在学普通话是,总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是方音。你学好音韵学,你就能更好理解现在我们普通话与方言音的区别,这才更好发出普通话读音。
(六)、音韵学对学外语的作用。
学习外语,不管是英语、俄语、德语,还是其它语言,都是要发音。在发音时候,你都了了解发音是细微变化,那么你就得学国际音标,这是就会学有关音韵学的知识。如英语的thank 读(θæŋk),只有知道了国际音标,才能更好的发音。
音韵学的作用其实还很多的,还与考古学、文字学、语言学、历史系等学科都有关联的。所以说,音韵学不仅是一门“绝学”,还是一门“神学”。只有学好了音韵学,你才能学会更多语言,你才行便天下都不怕。只有学会了音韵学,你才更好地了解我们古代的语言,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只有学好音韵学,才能把我们的文化推广到世界。
科
第五篇:音韵学复习提纲
音韵学复习提纲
1.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的分支?
音韵学(historical phonology),又叫声韵学,或者历史语音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的学科。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是“小学”的一个门类,是“经学”的附庸。
音韵学可以分为四个门类:
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爲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这里的“今”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古音)
古音学:是相对“今音学”来说的,以《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字爲主要材料,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上古音)
等韵学:得名于等韵图。用字母、等、呼等概念分析反切原理和发音方法,并以韵图的形式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
北音学:对象是近代反映北方语音的韵书、韵图。(近代音)
2.关于声母的概念(1)声母
聲母(initial consonant)是指音節開頭的輔音。在音節開頭没有輔音的情况下,也可以認爲存在一個“零聲母”。而實際上普通話中真正的零聲母是非常少的。實際發音中往往帶有一个喉塞音或同部位的半元音。
聲母由輔音構成,但是輔音並不一定是聲母。輔音還可以充當韻尾。(-m,-n,-ŋ,-p,-t,-k,-l,-ʔ)。有些輔音(一般是響輔音)還可以自成音節:呣m(北京),五ŋ、唔m(廣州)。甚至跟聲母相拚成一个音節:湯thŋ,鋼kŋ,郎nŋ,桑sŋ(廈門)。
(2)声类
反切上字的分类,由反切上字系联、归纳而来。《广韵》中452个反切上字,最多可以分析为52声类。
(3)字母
在音韵学上,古代学者称呼声母的别名,指字音的开头部分。字母的產生與佛教的傳播有關。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人們接觸到一種跟漢語、漢字完全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即梵語文。梵文是一種拚音文字,以輔音字母爲中心,元音用附加符号表示。受梵文的啟發,中國的音韻學家創立了字母。
最早創制字母的人一般認爲是唐末的和尚守温。他的字母有三十個,見於敦煌發現的《守温韻學殘卷》。现在音韵学上流传的三十六字母是经后人曾补过的,它大致代表了唐、宋间汉语语音系统的三十六个声母。
(4)五音
音韵学家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五类,即所谓“五音”。《玉篇》卷末所附的《五音声论》以及《广韵》卷末附的《辩字五音法》都是这种分法。前者自内向外,分为喉、舌、齿、唇、牙;后者自外向内,分为唇、舌、齿、牙、喉。
(5)七音
在“五音”的基础上把“来”母别立出来称为“半舌音”,“日”母别立出来称为“半齿音”,是为“七音”。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张麟之改编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
(6)九音
在《切韵指掌图》中有“九音”说:把“半舌”与“半齿”并称为“舌齿音”,把“唇音”分为“重唇”与“轻唇”,“舌音”分为“舌头”与“舌上”,“齿音”分为“齿头”与“正齿”。
(7)清浊
“清”、“浊”的区别在于声带的作用。“清音”是指不带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是指带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
(8)全次
“全清”是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次清”是指送气而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全浊”是指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次浊”是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3.关于韵母的概念(1)韵母
韻母是一個音節中聲母之後的音質成分。韻母可以進一步分析爲“韻頭”(介音)、“韻腹”(主要元音)和“韻尾”三部分。“韵母”不需区别声调。漢語普通話中,韻母的結構較聲母複雜。聲母由一個音素構成,韻母則不一定由一個音素構成。
韻母並不一定全部由元音構成。普通話中韻頭、韻腹两部分一般都是由元音充當,韻尾則可以由輔音充當。此外,有些輔音(一般是響輔音)還可以自成音節,在有些方言中甚至可以跟其它輔音拚合爲一個音節。
(2)韵
即“押韵”的“韵”。从韵腹算起,不管韵腹之前有没有介音,或韵腹之前的介音是否相同。韵书里的“韵”有声调的区别。
(3)韵类
反切下字的分类。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都要做区别。
(4)韵部
比“韵”和“韵母”含义要广,它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不管韵头和声调是否相同。
(5)韵摄
等韻學的概念。等韻圖把韻尾相同、韻腹相近的韻歸併在一起,称爲一“攝”。韻攝是按照音近原則歸併韻得出的大類。歸併的原則是:不計聲調、不計韻頭、韻腹相近、韻尾相同(或相近)。《广韵》中公有16个韵摄。
(6)阴、阳、入
根据韵尾的不同,音韵学家把古韵分为三大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 入声韵:以清塞音收尾。
(7)舒促
阴声韵和阳声韵只有平、上、去三个声调,入声韵只有入声调。所以音韵学上把前二者称为“舒声”,把入声韵称为“促声”。
4.关于声调的概念(1)声调
聲調是一種超(非)音質音位。音位是具體语言中最小的有區别詞的語音形式作用的語音单位。非音質成分也可以作爲區别意義的手段。漢語的聲調的特點:一个音節之内的音高變化,音高的變化是連續的。
(2)四声
传统音韵学对声调的分析法,分为“平、上、去、入”四类,也叫“四声”。用这四个字代表四声是举例性的。开始提倡“四声”大约是在齐梁之间,首先发现其存在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是六朝的文人周顒、沈約等,他们受佛教徒“转读”佛经的影响而开始研究。“四声”只说明声调的四种类别,具体调值不明。
(3)调值
調值是聲調實際的高低昇降的音值。(4)调类
調類是聲調的類别,調類的名稱是按照它同古漢語四聲的關係確定的。調值和調類是两回事,調類是相對固定的,相同的調類在不同方言中的調值卻不一定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5)平仄
平仄的不同就是平声和上去入的区别。也就是说,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是诗词格律上很重要的概念。诗歌讲究平仄,就是为了构成声音的回环和抑扬,为了声音美。
5.反切
用两个汉字来拼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的注音方法叫反切。前一个字称为反切上字,后一个字称为反切下字,拼出的另一个字被称为被切字。产生的时代大约在东汉后期。
反切的方法是把一个单字的音分析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用两个方块字作代表。第一个字只取其声母,第二个字只取其韵母与声调,合起来成为所要拼出的字音。
反切的优点在于:(1)避免了用生僻字給常用字注音
(2)可以給所有漢字注音 反切的缺点在于:(1)部分反切不能切出现代音
(2)反切上下字含有多余成分
(3)切语用字纷繁
(4)简单的字有时用复杂的字作切语
(5)唇音字不分开合
6.《广韵》的由来和体例
《广韵》这部韵书是陈彭年、邱雍等人奉皇帝命令修订的,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即公元1008年,正式的名称是《大宋重修广韵》。它是根据陆法言的《切韵》以及唐代许多《切韵》增订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孙愐《唐韵》、李舟《切韵》等)编成的。《广韵》一开始并不是这部韵书的专称,因为唐宋韵书多沿用《切韵》这个名称,有的称为《广切韵》,有的又简称为《广韵》。
体例: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共二〇六韵,所收字26194个。
先按聲調分大類(卷):平声分“上”与“下”,所以分为五卷。
同一聲調內分韻(韻目):平声分五十七韵,上声分五十五韵,去声分六十韵,入声分三十四韵。
同一韻內按同音字分小韻(紐):每一纽字数多少不一。每一纽的第一个字的下面用小体字加以注释之后,又用反切注音而且表明本纽所辖的字数。反切所注的音是指这一纽所有的字音而说的,至于某一个字有另一个读法,又音在該字下用反切或直音注音。
7.陈澧 系联法
我国第一个根据《广韵》里的反切来研究《广韵》声韵系统的人是清代的音韵学家陈澧。他采用的方法叫“系联法”,步骤是:找出《廣韻》所有的反切上字,查出每個反切上字的反切,比較反切上字的反切上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基本条例:凡反切上字同用、互用、递用的,必属于同一声类。(2)分析条例:凡两个反切下字同一韵类的,那么上字不必同声类。
(3)补充条例:有些不能直接系联的切语,可以从“又音”和“互见”的反切来加以考证。
陈澧根据上述条例系联出四十个声类。他把“照、穿、床、审、喻”母各分为两类,又将“明、微”两母合为一类。陈澧的系联法有一定科学性,但在实践中没有完全遵守他所定的条例,所以其分析出的四十类不够准确。
8.等韵的基本概念(1)等
韵图根据介音或主要元音的细微差别把韵母分为四等。从一个韵来说,“等”的区别只是说明介音的有无或不同,并不涉及到主要元音的问题。但在一个韵摄之内,等于等的差别就不仅是介音的有无或不同,而是包含了主要元音的细微差别。简言之,韵等区别韵母开口度的大小:一等最大,二等次大,三等次小,四等最小(三、四等都有i介音)。
(2)呼
中古的韵母有开口呼和合口呼的区别。开口呼是指不圆唇的韵母,合口呼是指圆唇的韵母,即韵头带[u]或[w],或主要元音是[u]的。
“四呼”这个术语在清代由音韵学家潘耒正式提出。按普通话的情况,凡是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y]的韵母叫开口呼;以[i]作韵头或韵腹的叫齐齿呼;以[u]做韵头或韵腹的叫合口呼;以[y]作韵头或韵腹的叫撮口呼。
(3)转
按四等与四声的关系,并合若干个韵为一“转”。“转”是受佛经“转倡”的影响而得名的,意思是说,声母和韵母辗转相拼而成各个字音。“转”跟“第一图”、“第二图”意思相近。
(4)摄
“摄”和“转”的含义基本上相同,也是把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若干个韵拼合在一起,称为一摄。不过,“韵摄”比“转”所包括的范围要宽,它是在四十三转的基础上把相近的几个转进一步加以合并,成为十六韵摄。
9.比较《广韵》三十七声母和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异同。
(1)三十七声母中,重唇音还没有分化;三十六字母中“帮、滂、並、明”分化为“帮、滂、並、明”和“非、敷、奉、微”;
(2)正齿音还没有合并为一组;三十六字母中,“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禅”合并为“照、穿、床、审、禅”;(3)匣母還沒有分化,喻母還沒有形成;三十六字母中,匣母一二四等成为匣母,三等(即云母)归入喻母,以母归入喻母。
10.十六摄中哪些韵摄四等俱全?
蟹摄、咸摄、山摄
11.《广韵》中有哪些四等韵(只列平声和入声韵目即可)?
平声:齐、先、萧、青、添
入声:
屑、锡、帖
12.《广韵》三十七声母中哪些只与三等韵相拼?哪些不与三等韵相拼?(1)云、日、邪、群(2)匣
13.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舌面音声母tɕ、tɕ‘、ɕ来源于《广韵》音系的哪些声母?(1)[tɕ]母的来源是:精母(如,绩、迹)、从母仄声(如,寂、净)、见母(如,家、加)、群母仄声(如,巨、局);(2)[tɕ‘]母的来源是:清母(取、趣)、从母平声(情、晴)、邪母平声尤韵(囚、泅)、溪母(去、曲)、群母平声(穷、琼);(3)[ɕ]母的来源是:心母(小、笑)、邪母(序、俆)、晓母(吓、虾)、匣母(杏、形)
14.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卷舌音声母tʂ、tʂ‘、ʂ、ʐ来源于《广韵》音系的哪些声母?(1)[tʂ]母的来源是:知母(忠、竹)、澄母仄声(轴、重)、庄母(争、责)、崇母仄声(乍、助)、章母(种、钟)、禅母入声职韵(植、殖);(2)[tʂ‘]母的来源是:彻母(逞、宠)、澄母平声(呈、虫)、初母(创、窗)、崇母平声(床、崇)、昌母(尺、冲)、船母平声(船、乘)、禅母平声(成、城);(3)[ʂ]母的来源是:崇母仄声止韵、志韵(士、仕、柿、事)、生母(色、生)、船母<古平声麻韵、真韵和古仄声>、书母(叔、束)、禅母<古平声麻、虞、脂、之、宵,古仄声除职韵以外的其他各韵>(尚、勺)
(4)[ʐ]母的来源是:日母(惹、如)
15.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零声母来源于《广韵》音系的哪些声母?
微母(无、巫)、疑母(开:呆、合:我、撮:乐)、影母(开:哀、齐:益、合:沃、撮:冤)、云母(齐:尤、合:卫、撮:于)、以母(齐:用、合:悦)、日母止摄开口。
16.举例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f声母来源于《广韵》音系的哪些声母?
非母(夫、肤)、敷母(峰、蜂)、奉母(符、冯)
17.找出《广韵》三十七声母中的全浊声母,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普通话中的演变规律。並母:古平声,今读[p‘](袍、傍);古仄声,今读[p](抱、办)奉母:今读[f](芬、费)
定母:古平声,今读[t‘](团,条);古仄声,今读[t](邓、动)从母:在洪音韵母前 古平声,今读[ts‘](才,层);古仄声,今读[ts](自,罪)
在细音韵母前 古平声,今读[tɕ‘](钱、秦);古仄声,今读[tɕ](静,匠)澄母:古平声,今读[tʂ](肠、传);古仄声,今读[tʂ‘](仗、赵),少数字读[ts](泽、择)
崇母:古平声,今读[tʂ‘](愁、馋),少数字读[ts‘](岑、涔)
古仄声,“止”韵“志”韵今读[ʂ](士、事);其他各韵今读[tʂ](状、助);少数字读[ts](骤)船母:古平声,“仙、谆”二韵今读[tʂ‘](船,唇);“麻、真”二韵今读[ʂ](蛇,神);“蒸”韵今读[tʂ‘](乘)或[ʂ](绳)
古仄声,今读[ʂ](舌、实)
群母:在洪音韵母前 古平声,今读[k‘](葵、狂);古仄声,今读[k](跪、共)
在细音韵母前 古平声,今读[tɕ‘](旗、权);古仄声,今读[tɕ](具,件)邪母:在洪音韵母前 古平声,“之”韵今读[tʂ‘](词、辞),其他各韵今读[s](松、随);
古仄声,今读[s](穗、颂)
在细音韵母前 古平声,“尤”韵今读[tɕ‘](囚、泅),其他各韵今读[ɕ](徐、寻)
古仄声,今读[tɕ](谢、像)俟母:古平声,今读不详;古仄声,今读[s](俟)禅母:古平声,“麻、脂、之、宵”四韵今读[ʂ](谁、时),“虞”韵今读[tʂ](铢)或[ʂ](殊),其他各韵今读[tʂ‘](仇、纯)
古仄声,今读[ʂ](社、石),“职”韵今读[tʂ](植)或[ʂ](寔)匣母:在洪音韵母前 今读[x](华、户)
在细音韵母前 今读[ɕ](学、咸)
18.举例说明中古四声到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1)古平声 清音声母演变为今阴平如,今天飞机攀登
浊音声母演变为今阳平如,然而流行盘旋
(2)古上声 清音声母、次浊声母演变为今上声 如,鼓舞子女好友
全浊声母演变为今去声 如,件舅是坐淡抱(3)古去声 今普通话中一律读去声
(4)古入声 清音声母演变为今阴、阳、上、去 如,一七
八、菊福竹、笔百匹、毕的祝 次浊声母演变为今去声 如,岳入六纳物药 全浊声母演变为今阳平如,食杂独白俗服
19.普通话中不送气塞音、塞擦音在与阳声韵相拼时没有读阳平的,为什么?(不会)
20.效、果、假三个韵摄各有几个韵母?演变为普通话中的哪几个韵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
(1)效摄 四个韵母:豪韵,演变为[au]韵;肴韵,演变为[iau]和[au]韵;宵韵,演变为[au]和[iau]韵;萧韵,演变为[iau]韵
(2)果摄 两个韵母:歌韵,演变为[uo]、[γ]、[a]韵;开口三等戈韵,演变为[ie];合口一等戈韵,演变为[o]、[uo]、[γ]韵;合口三等戈韵,演变为[ye]韵(3)假摄 一个韵母:开口二等麻韵,演变为[a]、[ia]韵;开口三等麻韵,演变为[γ][ie],合口二等麻韵,演变为[ua]韵。
21.普通话中哪几个阴声韵韵母没有入声的来源? uai、uei、ɚ、ɿ、ʅ
22.普通话的ɚ韵母的来源是什么?
止摄三等开口日母
23.普通话的ɿ韵母的来源是什么?
止摄开口三等支韵、脂韵、之韵。
24.举例说明普通话ʅ韵母来源于中古哪些韵摄?
止摄、蟹摄、深摄入声、臻摄入声、曾摄入声、梗摄入声六韵的知、庄、章三组。
25.举例说明普通话中ən韵来源于中古哪些韵摄?
深摄开口三等庄组、知组、章组、日母,臻摄开口一等见系,三等庄组、知组、章组、日母;合口一三等帮系。
26.举例说明普通话中an韵来源于中古哪些韵摄?
咸摄开口一等、二等、三等知系;合口三等。山摄开口一等、二等帮系、泥组、知系,三等知系;合口一等帮系、三等非、敷、奉。
27.举例说明普通话中aŋ韵来源于中古哪些韵摄?
宕摄开口一等帮系、端系、见系;三等知组、章组、日母;合口三等非、敷、奉。江摄开口二等帮系。28.将下列音韵地位折合成普通话的读音:
精之开三平止 澄之开三平止 日止开三上止 知肿合三上通 日漾开三去宕 见麻开二平假 昌麻开三平假 余马开三上假 章真开三平臻 精仙开三平山 帮虞合三平遇 明虞合三平遇 疑语开三上遇 定豪开一平效 从海开一上蟹
(兹
持
耳
冢
让
家
车
也
真
煎
夫
无
语
桃
才)章支开三平止 定歌开一平果 见之开三平止 清阳开三平宕 疑虞合三平遇 见觉开二入江 精麻开三平假 匣马开二上假 定模合一平遇 帮东合三平通 知宵开三平效 来萧开四平效 知支开三平止 章麻开三平假 心萧开四平效 匣觉开二入江(zhi1,tuo2,ji1,qiang1,yu2,jue2,jie1,xia4,tu2,feng1,zhao1,liao2,zhi1,zhe1,xiao1,xue2)29.拼出下列反切的普通话读音:
徒红切 古劳切 胡简切 莫包切 徒礼切 哀都切 徒果切 胡管切 tong2 lao2 xian4 mao2 di4 wu1 duo4 huan4 都牢切 息姊切 知鱼切 都回切 呼光切 都皓切 苦郎切 胡安切 dao1 si3 zhu1 dui1 huang1 dao3 kang1 han2 都年切 胡改切 从敏切 徒年切 胡典切 如六切 胡老切 胡田切 Dian1 hai4 jin4 tian2 xian4 rou4 hao4 xian2 呼东切 呼官切 户公切 呼古切 徒管切 呼鸡切 呼后切 都礼切 Hong1 huan1 hong2 hu1 duan4 xi1 hou3 di3 30.以前练习中(含课堂练习)与此复习题不重复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