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7:0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古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是为成人本科教育中文学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习者比较全面地了解汉字学的基础理论,掌握汉字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运用文字学知识处理一般文字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72学时,共4个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讲授汉字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汉字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字音、汉字的字义、汉字的功能、古书的用字等,共7章29节。各章的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学习时首先应当对全书内容有整体连贯的了解。

学习本课程既要掌握教材所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了解汉字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要注意把学到的知识和文字应用实践接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文字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在应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课程将提供一些基本阅读书目供学生在学习时选择参考,在学习辅导时教师可以对阅读书目作必要的说明。此外,还通过BBS讨论区、电话答疑、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三、教学建议

(一)“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既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课,又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语言学理论等课程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注意把本课程和相关的课程联系起的学习来。

(二)教师在介绍各种概念时要注意结合对古今各种汉字现象的分析,注重实例的分析,避免抽象地、纯理论地灌输。讲课中既要注意系统性、准确性与明晰性,又要注意生动性、形象性。要充分利用汉字形象、表意的特点,用具体的例字来增进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法的性质、结构、功能、特点与历史。应注意运用研究性方法,即,在教学中要适当展示研究过程,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他们一般的研究方法。

(三)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者在学习中既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又要避免为了应试机械记忆。应当特别注重理解,提倡把所学的知识同文字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在应用实践中加深对文字基础理论的理解。还应当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通过练习来增进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基础汉字学教程》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依据,要系统的学习它,同时提倡阅读有关参考文献,提倡独立思考问题,提倡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 汉字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汉字学的创立

汉字学萌芽于先秦,创立于东汉。东汉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作“小学”。东汉著名古文经学家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立。《说文解字》对汉字形、音、义的解说,成为后世研究汉字结构、古音、训诂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不可缺少的桥梁。许慎创立的“部首”揭示了整个汉字的形义系统,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

二、汉字学的发展

唐宋元明清时期,研究文字的学问出现了“文字之学”的名称,此后“小学”、“文字之学”并用,一直沿用到清末。这个时期汉字学研究内容发生了变化,不仅包括研究文字的学问,而且还包括训诂与音韵,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代。这一时期的汉字理论探索取得的成就以宋元以来出现了“六书学”最为突出,出现了许多著名学者和重要著作。在汉字理论研究方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宋元一些学者构建的汉字系统结构的理论。清代汉字学大兴,在理论方面多继承宋元明的成果而有所发展,在《说文解字》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

三、汉字学的变化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是汉字学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汉字学的名称、学科体系、研究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章太炎认为把研究文字的学问与训诂学与音韵学一并称为“小学”,名实不副,于是改称“语言文字之学”。唐宋以来的“文字之学”,包含着音韵学和训诂学,学科混淆,界限不明,到了现代,学习了西方的学科分类方法,一些学者试图廓清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逐渐地把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去,用“文字学”这个名称作为研究文字学科的专称。在研究范围上,唐兰提出“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只限于形体”的主张,得到众多学者的赞同。这一时期汉字学最大的成就是划清了汉字学与语言学的分野。

四、汉字学的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汉字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视野和研究领域的扩大,一些研究汉字的论著,也逐渐命名为“汉字学”。汉字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不断拓展,形成了本体研究、应用研究,与交叉研究三大门类,每一门类之中又形成了不不同的学科分支,从而使汉字学形成了一个学科群,出现了汉字构形学、现代汉字学等新的学科分支。

第二节 汉字学的学科地位与方法

一、汉字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汉字学是研究汉字的学问,而汉字则不仅是汉语书面语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载体,因而汉字学不仅是汉语言学的基础学科,而且还是文学、历史、考古、文献等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

汉字学是一些艺术形式的基础,书法学、广告学这些艺术都需要汉字学。汉字学是文化学的重要基础。汉字是承载历史文化,表现民族思维的重要载体,要了解汉字所承载的这些内容,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汉字学知识。

二、汉字学的方法

学习研究汉字与汉字学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和历史的观点,要从事实出发,把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字放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去处理,不以今律古,也不以古解今。要把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研究问题,字形分析与文献用例相结合。

教学要求:掌握汉字学创立发展的概况和相关的概念,熟悉汉字学的学科构成概况、内容和意义。

第一章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

一、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汉字的来源、汉字的起源与汉字的产生过程。从来源上看,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自源文字与他源文字。关于汉字的来源,从古到今,主要有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和汉字自源说。汉字是自源文字。汉字由众多的先民创造,然后经过史官的收集、整理、改进,从而成为系统的符号体系,成为能够记录完整的语句的文字。

二汉字的产生与形成

汉字的前身除了原始绘画,还有原始刻画符号。汉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它的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第二节 汉字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古文字阶段、今文字阶段,现在已经进入现代汉字阶段。

一、古文字阶段

古文字是指象形表意文字,其根本特征是字形具有图画性,其表意方式是象形表意。商代已经使用着比较成熟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陶文是书、刻在陶器的文字。西周文字主要有金文和甲骨文,周代金文在商代金文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断地减少图画性与随意性,逐渐地向符号性演变,其书写也逐渐走向规整性化。春秋战国时期书写载体的变化使简帛文字成为文字的主流。由于中国社会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文字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秦统一中国后“书同文字”的措施,是汉字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它使汉字的分裂复趋统一,使汉字的标准化程度空前提高,为汉字体系向今文字阶段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今文字阶段

今文字阶段指从汉代至清朝末年。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字体的种类主要是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小篆园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楷书隶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字的整体形状由隶书的扁平状变为正方形。自秦以后,中国社会不断发展,文字的用途越来越广阔,使用者越来越多,同时社会治乱屡屡交替,于是,文字的“正字”与“俗字”之争为了文字生活一个突出的现象。

三、现代汉字阶段

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现代汉字与今文字最大区别在于,现代汉字是一种符号语素文字,今文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规范字系统包含未简化的传承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的应用范围比古代宽广,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工具,不只是人工用字,也是计算机用字,是面向世界的交际符号,承担着对外推广汉语汉文化的基本载体的任务。

教学要求:了解汉字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概况,重点掌握汉字的起因和各个阶段汉字的特点。

第二章 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主要指汉字构成要素形、音、义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

第一节 “六书说”到“三书说” 一、六书说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六书”的具体名称始见于《汉书》,在汉字研究史上第一次对六书作出具体说明是许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的解释关于汉字构造的最早理论,因而成为汉字构造理论研究的基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三书说”

现代学者唐兰、陈梦家、裘锡圭都提出了“三书说”。唐兰认为,六书的分类不够合理。他在《古文字学导论》里建立了一个新的系统:

一、象形文字,二、象意文字,三、形声文字。陈梦家认为一个文字的“义”可由三种方法表出:一由形表出,一由音表出,三由形与音表出。”因而提出了象形字、是声假字(假借字或借音字)、意音字。裘锡圭继承了陈梦家的三书说,只是把陈梦家的“象形”改为“象意”。

第二节 表意字

表意字是通过字形表示字的意义的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表意字。象形字是通过描摹该字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构成字的形体的造字方法,指事字是用一个字符来象征一种意义,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再加上指事符号来表明字义所构成的字,会意字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件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字。

第三节 表音字

表音字是用字表示语音,通过语音表达字义,“六书”中称为假借字。假借造成的用字后果主要有两种情况:1.永借不还;2.久借弃还。假借字的出现为音义合成造字法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 意声字

意声字就是字形既表意又表音的字,这就是“六书”中的形声字。意声字一般是由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组成的,还有个别字由两个声符与两个形符组成。“亦声”字也叫做会意兼形声字。意声字中部件表意有两个特点:

1、部件在整字中所表示的意义只是该字的意义范畴。

2、意声字的形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意声字的声符对整字具有一定的表音作用,由于语音的历史演变,现代汉字中声符的表音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了,有的声符只是近似的而不是准确的,有的声符甚至已经失去表音作用。

教学要求:本章的教学重点是:

一、关于汉字构造的概念。

二、六书说、四体二用说、三书说。表意字、表音字、意声字的特点。

第三章 汉字的形体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概念及汉字形体的功能

一、汉字形体的概念

字形是指由字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所决定的字的样式。字体是字的体式。

二、字形的功能

字形内部功能主要是形成与显示文字、表现字音字义、区分文字。字形的外部功能是指字形对于其他事物的功能。

第二节 字形的结构

字形结构是指整字内部的各级部件及其在组成其整体时的组合方式。

一、汉字字形的构件

汉字字形的构件指构成汉字字形的材料。汉字字形的构件有两级,即笔画(线条)和部件。线条和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最基本的材料。它们的作用是用来构成部件、整字的形体。部件是汉字字形的二级单位,它是介于整字与笔画之间的字形单位,是构成整字的直接材料。部件可以分为单纯部件与合成部件。单纯部件又称末级部件,即最小的不能再分的部件。复合部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末级部件组成的部件。

二、汉字字形的结构方式

汉字形体的结构方式指汉字构件组成部件或整字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包括这样几个要素:1.接触关系;2.空间位置关系。3.组合的层级关系。

三、结构的层级关系

从文字内部各构件组成整字的构成关系来看,汉字是层级结构。整字字形是三级结构。复合部件的结构也有层次。

四、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区别

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主要有三点区别:第一,字形结构仅是字的形体组合,而字的结构则是字的音义组合。第二,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所含的结构单位层次不同。字形结构具有三级单位,字的结构只有两级单位。第三,人们研究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角度和目的不同。

第三节 字形的变化

汉字字形的变化有循变与讹变,增繁与省简、分化与同化几种情况。循变是字的形体遵循着原来的基础和造字意图的变化。讹变是指字的形体在演变过程中,其形体脱离了原来的基础,失去了原有的表意功能的变化。增繁是指一个字因增加笔画或偏旁而导致形体繁复。省减是指一个字因减少线条、笔画或偏旁而使形体简易。分化是指一个整字或一个部件分化为几个不同的整字或部件。归并是指原来不同的字或部件归并相同的整字或部件。

字的结构类型变化主要有从独体字向合体字演变,和从合体字变为独体字。两种情况。

第四节 汉字形体变化的原因

字形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个是内部因素,即字的制作者、使用者与字形的矛盾的角度来考察。一个是外部角度,即社会因素对字形的制约。

一、个人的要求是字形变化的根本原因,书写快捷方便的要求使字体变化从图画型变为方块型,使字形趋于省简,使一些字的结构发生变化。认知的需求使汉字形成了二维结构的块形文字,使汉字形似字的发展受到限制。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要求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使得字形趋向繁化。记忆的需求使字笔画和用字的总量不能太多,汉字构形具有理据性。心理需求使汉字出现美化、类化、异化。

二、社会因素对字形的影响

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物质生产与社会治乱、社会风气等社会环境等两个方面。字形载体、工具和制作方法对汉字形体演变有直接的影响。书写介质也对字形产生了一定影响。书写介质是指书写文字时,用来些涂写在载体上以形成字迹的物质。汉字的书写介质有主要有墨汁、墨水、油墨、油漆等等。生漆书写形成了蝌蚪书。

教学要求:本章的重点是:一形体的概念,二是汉字字形的结构特点,三是汉字字形的变化。要求了解字形结构、字形的变化及其原因。

第四章 汉字的字音

第一节 字音的结构与显示

一、字音的要素结构与汉字注音

字音由声、韵、调三部分构成,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主要有:用整字标注整字音、反切注音和字母注音、汉语拼音注音。

二、字音的表现方式

字音是通过字形来表现的,字音的表现方式有两种:整字表音和声符表音。现代汉字声符的表音有效率为39%。

第二节 单音字、多音字与同字音

一、单音字

一个字只有一个读音的叫单音字。汉字的基本字绝大多数都是单音字。

二、多音字

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叫多音字,一个读音就是一个音项。多音字可以分为异读字、多音多义字两类。

三、同音字

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形体、意义不同的一组字。同音字又可分为基本同音字与完全同音字两类。同音字具有区别同音词、注音、释义、探求词的同源关系等作用。

第三节 字音的种类

一、古音与今音

古音与今音是相对的一对概念。同一个字时间在前的读音叫古音,时间在后的读音叫作今音。

二、正音与讹音

汉字的正音即正确的读音,指规范的读音;讹音指错误的音,即不符合规范的读音。讹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适用于甲义的音,误用于乙义。另一种情况是给误读了一个字本来没有的音。出现讹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种:1.因声旁而误读。2.因同旁字类推而误读。3.因形似而误读。4.不明字意而误读。

教学要求:掌握字音的概念,弄清楚它与词音的异同。了解字音的种类、字音的构成和字音的变化,掌握汉字读音的标准。

第五章 汉字的字义

第一节 单义字、多义字与同义字

一、单义字

一个字只有一个意义,这样的字叫做单义字。单义字可以分为历时单义字、共时单义字。

二、多义字

一个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叫做多义字。多义字可以分为历时多义字和共时多义字。

三、多义向单义的转化

有的字从共时角度来看,是单义字,而从历时角度来看,就不是单义字。从字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许多古代汉语中的多义字,到了现代汉语中,都变成了单义字。

四、同义字

同义字是指形体不同、读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狭义的同义字指一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又叫等义字。广义同义字指某个或某些义项相同的一组字。同义字从其意义相同的情况,大致有五种类型:1.所指对象相同,但称谓不同;2.意义相同,但主体不同;3.意义相同,但使用对象不同;4.基本意义相同但程度或数量不同;5.同类事物的不同形态。

第二节 字义的种类

一、字的本义

多义字的字义,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三类。字的本义指文字产生时获得的意义。本义的确定有字形标准与字用标准。字形标准就是字的本义一定要与字形有着密切联系,从字形中能到说明。字用标准就是与字形相联系的这个意义,一定要有文献用例。

二、字的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字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引申义分为和远引申义。

三、字的假借义

假借义是一个字因被借用后产生的意义。

第三节 字义的变化方式

字义的变化方式主要有字义的发展、字义的分化、字义的更替等。

一、字义的发展

引申是字义从原有的意义中发展。字义引申,可以是向着一个方向逐次发展,也可以是向不同的方向发散式发展。可以是对象的转移,也可以是主体之间的联系。而一些复杂的字义系统,则呈现出一种综合式的发展。

二、字义的分化

字义的分化是指从一个字的意义中分化出不同的意义。字义的分化属于字义引申的一种,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引申,它的特征在于,从一个义项同时分化为几个并列的不同义项。

三、字义的更替

字义的更替是指字的后起义排除了其原有的意义,使得这类字后来的意义与最初的意义完全不同。

教学要求:掌握字义的概念、字义的种类,了解字义的发展与变化。

第六章 汉字的功能。

第一节 汉字对汉语的作用

一、汉字记录了汉语

汉字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记录并代表语言。拼音文字是记音文字,较之于拼音文字,汉字更具有超越时代,沟通古今语言的能力。汉字在传送语言方面能够超越方音,沟通方言。

二、汉字对语言本体的影响

汉字对于汉语本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强化了汉语的单音节特征。2.改变了某些词的读音。3.汉字对于汉语同音词的增多提供了条件,从而延缓了汉语向多音节方向的发展。4.汉字有利于方言的保存。5.汉字有利于语言的继承,甚至可以使某些历史词语复活。

第二节 汉字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汉字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中国社会的发展决定着汉字的发展,汉字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发展起着强大的反作用。

一、汉字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汉字的产生,为中华民族的先民增添了一种重要的信息工具,它运用视觉符号的形式,代替了一些实物交际手段,从而使某些交际变得简单易行。汉字记录、保存、传播了历史各个时期的文明成果,促进了历史的发展。汉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为人类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二、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汉字对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共同的汉语和共同的汉文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三、汉字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条件。

第三节 汉字对艺术的作用

一、汉字为书法艺术提供了物质载体

汉字书写形成了独特的书法,抒发性情,修养身心,培养美感。

二、汉字为语言艺术提供了新的方式。

汉字形体具有形象,人们可以借助它的形象来构成词语,用以说明事物。

三、汉字为文学艺术体供了新的手段

汉字可以构成文字与文学结合的艺术,例如,字谜、对联、诗体等等。

第四节 汉字对思维和大脑的影响

汉字首先是一种视觉图形,它为人们提供了视觉思维的载体。长期使用汉字,必然对思维与大脑带来一定影响。

一、汉字提供一种特殊的思维载体,使用汉字的人在使用别的思维载体的通事,也用汉字来来思维。

二、汉字有助于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汉字的特点可以加强人的整体思维习惯使人受到辩证思维、象喻思维的训练。

三、汉字是训练思维的优质材料,人们一直在用它训练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汉字的运用有助于大脑的开发与全面发展。汉字是‘复脑文字’,具有促进左、右脑功能平衡发展的作用。汉字有助于治疗失读症。

第五节 汉字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汉字本身就是人类文化历史活动的产物,它在历史中运用、发展,同时也记载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汉字记载了社会物质文化,还记载着汉民族的精神文化。

教学要求:全面地了解汉字的功能,辨证地看待汉字与汉语、汉字与思维、汉字与艺术的关系,了解汉字对于汉族文化和中国社会的贡献。

第七章 古书的用字

第一节 古今字

一、古今字是指在不同的时代里用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一对或一组字,这一对或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合称古今字。

二、古今字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字记录词的任务的变化。起初一字多用,后来为了区分字义,就产生了今字。今字的产生可分两种情况:1.为区分本义和引申义而造今字。2.为区分本义和假借义而造今字。

三、今字的形体与古字的关系。今字是古字的后起字,它的形体一般都是在古字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或改变。具体情况有:1.在古字的形体上加形符形成今字。2.在古字的基础上加声符形成今字。3.改变古字的形符成为今字。4.改变古字的声符成为今字。5.改动古字的笔画成为今字。

第二节 通假字

一、通假字的含义。通假字指古书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来临时代替的用字现象。这个本该用的字叫做本字,也叫正字,而那个临时替代的字就叫做通假字。通假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的区别是:第一,假借是本无其字可用,不得不借;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不用,只是临时找一个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第二,假借是某字被借之后,就成为借者的字形,因而长久地具有了这个意义;而通假则是借字只是在被借的情况下,才临时的具有借义,而在其它场合下,借字仍然表示它原来的意义。

二、通假字的种类。根据通假字与其本字的语音关系,通假字可以分为两类:1.同音通假字。2.同声或同韵通假字。

三、关于通假字的几个问题。1.确定通假字与其本字的关系,要以古音为据,不要用今音衡量。2.一定的通假字与其本字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其数量对应关系,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不同的情况。3.本字与通假字的使用,有时候通假字成为常用字,从而掩盖了其本字。4.确认通假字要慎重,除了语音依据外,还需文献用例证据,切忌滥用通假。

第三节 异体字

一、广义的异体字包括古今字,通假字,以及狭义异体字。狭义异体字是指用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符号,或者说是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一对或一组字。

二、异体字的类别。根据形体的差异,异体字可以分为这样几类:1.造字结构不同的异体字。2.所含部件不同的异体字。3.构字部件结构位置不同的异体字。4.因笔画差异而形成的异体字。

第四节 繁简字

一、繁简字是繁体字与该字之简体的合称。繁体字和简体字是同一个词的记录符号,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笔画的多少,笔画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少的称为简体字。

二、繁简字的对应关系。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具有以下几类:1.一对一。2.一对二。3.一对多。对于繁简字特别要注意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

三、有些简化字与古书中的某些字同形,但它们是音义都不相同的字。古书对此不可不知。

四、简化字中有一批同音归并字,给阅读古书造成了误解的可能性,对此要充分注意。

教学要求:了解古籍阅读的文字问题并学会正确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二篇: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说 明

一、古代汉语是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以及图书馆、政史、文秘等非中文专业的一门语言工具课。

非中文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免学古书的注解、古代的文体、诗律及词律等四讲。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依据所修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三、本课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定为学年课,中文专业讲授120学时,非中文专业讲授,80学时。

四、本课程由选文、本篇选词综述、古汉语知识通论及练习组成。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选文与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防止相互脱节。

五、选文多为散文,少数为韵文。选文以先秦两汉为主,以源带流,适当选取后世名篇。选文要健康,语言要典范。

六、选文的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在释词通句中,有计划地随文讲解常用词,把常用词的累积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七、选文48篇(非中文专业42篇),以中短篇为宜,少量优秀长篇可节选。除讲授篇章外,还包括学生自学篇目。

八、语言知识的选择,以必要、常用为准则,以词汇、语法为重点,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导。

九、古汉语课训练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要通过单项的综合的训练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技能技巧。训练要配套,形式要多样,内容要富于启发性。

十、选文的讲授与知识的讲授要并重,避免感性与理性相割裂.选文的课时略多于知识通论,两者的比例为6:4。

十一、因选文时而调整,本大纲只规定知识通论的内容,不列选文的具体篇目。

十二、依据教学计划,古代汉语教材包括;教学大纲、主体教材和辅导教材。

教 学 内 容

绪 论

【教学要求】

讲解古代汉语的性质,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二、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2.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⑴文言文。

⑵古白话。

3.文言文是在先秦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它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不断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4.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2.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文 字

【教学要求】

认识汉字的性质和构造,了解分析形体对掌握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特点,熟悉汉字通假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汉字的表意性质:

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 1.“六书”的由来与次 3.“六书”说的贡献与局限。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代词义:

㈠不带标音成分的纯表意字 1.象形字构造与词义; 2.指事字构造与词义; 3.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㈡带标音成分的形声字 1.形符与声符的位置。2.形符与词义的判断。

⑴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

⑵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

汉字形体的变异

一、古今字:

㈠古代常常一字记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音词或同源词,后代为了表达明确,便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另造新字,于是这种新体与原字之间便成为古今字。

㈡古今字的两个来源; 1.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本字为借方所夺,于是在本字上加形符以示区别。2.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词的孳乳分化,要求专字表达,于是在原字上增加或更改形符以示区别。

㈢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以掌握古代词义; 2.认识汉字发展的事实,不可是古非今。

二、异体字:

㈠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称为异体字。

㈡异体字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采用不同的造字素材和方法

而记同一个词的结果。

㈢异体字的类别: 1.造字异体; 2.繁简异体。

三、繁简字:

㈠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繁简字实质上也是一种异体字。

㈡迄今多数古籍仍是繁体字,读古书要掌握繁体字。

㈢繁简字间的几种关系: 1.繁简字间的对应关系; 2.意义相通的归并关系; 3.声音相同的替代关系。

汉字的通假

一、通假是指在古汉语的书面语里,把已有的字作为音节符号,记录与之音同或音近的词的方法。

1.先秦古籍通假现象较为普遍。2.秦汉以后汉字兼差逐渐减少。

二、汉字通假的两种情况: 1.本无其字的假借; 2.本有其字的通假。

三、汉字通假的条件: 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

2.音同或音近是以上古音为标准的。

四、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与关联。

词 汇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尤其同中有异;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认识古汉语词构成的特点。

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汉语词汇的新陈代谢,形成了古今词汇。词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词,也不断淘汰旧词;词汇的发展,不单是数量的增减,也表现为词义的发展演变,从而形成了古今词义。

二、古今词义异同的一般情况。

㈠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 1.这类词多属基本词汇。

2.基本相同不是绝对相同,在一些次要属性上存在差异。⑴客观对象起了变化的;

⑵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深化的。

㈡古今词义基本不同的:

这类词数量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古今词义的差异。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⑴词义变化显著的;

⑵词义变化微殊的。2.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⑴词义扩大;

⑵词义缩小;

⑶词义转移。

3.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⑴词义褒贬的差异;

⑵词义轻重的差异。

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 1.要有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 2.辨析的重点不在同,而在异,在同中之异; 3,要掌握较多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比较归纳; 4.充分利用工具书,有条件的可参阅古注。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

有关联的义项间的关系构成了词义系统.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

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本义: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指有字形可考、有文献资料参证的最古的意义。2.引申义:指在词义发展中,由本义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派生的意义。可以分为:

⑴直接引申义(近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⑵间接引申义(远引申义):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本义是引伸义的根据,引伸义是本义的延申。

三、本义的推求及其意义:

1.推求本义可以根据汉字初形;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2.把握本义有以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词义引伸的途径: 1.延展弓申。2.条件引申。3.比喻引申。4.关联引申。

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

1.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居多数,复音节词居少数。2.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比较。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㈠单纯词

1.迭音词(重言词):由两个相同音节重迭而成的。

送音词不同于用词上的重迭。2.联绵词(连语)

⑴联绵词是单纯的双音词,在语音上两字有双声、迭韵或双声兼迭韵的关系,也有非双声送韵的关系。

⑵书写联绵词的字只起音标作用,字形与词义无关,切忌望文生训。

⑶联绵词在诠释上具有不可分性和书写形式多样性。3.音译外来词

㈡复合同

1.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同凝结而成的。

2.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互对举的词所组成,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

其它类型的复合词。

3.判定复合同时要防止两种偏向

⑴不能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同的词组或相邻成分误为复合饲。

⑵也不能以古拟今,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同组。

语 法 ㈠

虚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虚词的语法特点,掌握它们在相应结构中的主要用法。

一、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二、常用虚词:

㈠之、其、者、所;是、或、莫。

㈡曾、且、乃、非、勿、毋、弗。

㈢于(於)、以、为、与、因;诸。

㈣而、则、虽、然。

㈤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为便于掌握,虚词讲授可以以字为纲,兼顾词类。

语 法 ㈡

实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着重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二、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

㈠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1.名词和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辨别实词是否活用为动词,要依据该词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是否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来判定。

㈡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使动用法。

㈢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把结构分析和句意结合起来。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通常表现为客观行动,动词对宾语具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表现为主观意念,动词和宾语之间具有“认为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三、名同用作状语:

㈠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行为的状态; 2.表示行为的处所; 3.表示行为的凭依; 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㈡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行为的处所; 2.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语 法 ㈢

句法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并能正确分析一般的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主语与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见格式: 1.“„„者,„„也” 2.“„„,„„也” 3.“„„者,„„” 4.“„„,„„”

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表示停顿,谓语后用语气助词“也”加强判断。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不用“也”,或“者”、“也”全不用,也可表示判断。

其中以 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句子的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受事者。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同现代汉语比较,有共同之处: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以主动的形式表示被动的内容,即所谓意念上的被动,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表达方式。

三、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被动表示法: 1,动词后用介词“于购进行为的主动者。

2.动词前用“见”,动词后再用“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或只用“见”表示被动。

3.动词前用“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或“为”后所引进的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

4.动词前用“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又加“所”,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为”后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成为“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5.谓语动同前用“被”字表示被动。

宾语前置

一、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结构中宾语常常置于谓语动词前。

二、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

1.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前; 2.疑问代词用作介词宾语,宾语置于介词前; 3.否定句代词用作宾语时,宾语多置于谓语动词前; 4.为了强调宾语而前置,并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唯)宾语十是十动词”

“(唯)宾语十之十动词”

习惯句式

一、习惯句式是古代经过长期使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凝固的结构。

二、几种常见的习惯句式: 1.“如(奈、若)„„何”。2.“„„孰与(孰若)„„” 3.“何(何以)„„为”。

4.“无乃„„乎”、“得无„„乎”、“不亦„„乎”

成分省略

一、句子成分省略的原因。

二、几种常见的成分省略: 1.主语承前、蒙后和对话省略; 2.宾语承前省略; 3.兼语省略;

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

熟悉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及其编纂体例,掌握查检工具书的方法;认识古书注解的意义,了解古书注解的体例、方法和常用术语;明确标点古文是一项基本功,了解标点错误的原因及其危害,掌握正确标点的方法;明了直译和意译,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古汉语知识进行较为准确的对译;熟悉诗律与词律的基本内容。

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㈠字词类工具书 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辞源。4.辞 海。

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㈡虚词类工具书

1.助字辨略。2.经传释词。3.词诠。

4.古汉语虚词通释。

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㈠熟悉工具书的编纂体例;

㈡掌握查字、定音、选义的要领;

㈢发挥工具书的效能,挖掘工具书的潜力。

古书的注释

一、古书注解的意义:

古书注解是沟通古今的桥梁。创造了多种注解体例与方法,为今注提供借鉴。

二、古书注解的体例:

㈠传注体。

㈡义疏体。

㈢集解体。

三、古书注解的方法:

㈠释词。

㈡通句。

㈢疏释全章大意。

㈣评说。

四、古书注解的常用术语:

㈠释义术语。

㈡声训术语。

㈢注音术语。

五、古书注解的局限。

古文的标点

一、标点古书的意义:

标点古书是学习古文的基本功之一。

二、标点错误的类型。

三、标点错误的原因及危害。

四、怎样正确地进行标点:

㈠要注意文章的整体关系;

㈡要注意语言分析;

㈢要依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判断。

古代的文体

一、古代文体研究简况。

二、姚鼎文体的分类。

三、今天按语言形式的分类。

(一)散文。

(二)韵文。

(三)骄文。

古文今译

一、古文今译的意义。

二、古文今译的方法: 1.直译和意译;

2.注意对文言词语的保留、增补、替换和调整。

三、古文今译的标准一信、达、雅。

诗律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诗律的基本内容。

㈠句数的规定: 1.律诗。2.绝句。3.排律。

㈡押韵的要求。

㈢平仄的格式: 1.平仄的句式与规则; 2.平仄的变通与拗救。

㈣对仗的安排: l.工对。2.邻对。3.宽对。

词律

一、词调、词牌、词谱: 1.词调。2.词牌。3.同谱。

二、词的字数与分段:

㈠依据字数,词可分为: 1.小令。2.中调。3.长调。

㈡依据段数,词可以称为: 1.一段叫“一片”或“阙”。2.不分段的词称作“单调”。3.分两段的词称作“双调”。

4.分三段、四段的词称作“三叠”、“四叠”。

三、词的用韵

四、词的平仄

五、词的对仗。

教 学 安 排

见课程辅助教材《古代汉语学习辅导》p19—24。

第三篇: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阅读古籍的工具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汉字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汉字的构造方式;具有阅读、分析、讲解文言文和分析讲解常用汉字结构(主要是繁体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古代汉语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要求系统讲授有关古代汉语词汇、语法、语音及汉字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讲授一定数量的古代文献材料。本课程由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组成,文选部分主要讲授散文(第一至第五单元、第八至第十单元),在讲授过程中解决常用词的用法,通论部分主要讲有关词汇、汉字构造、语法、语音、古书注解,其他部分可指导学生自读。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开设一学年144学时,中文系本科生第三、四学期(二年级)开设。

(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练习及实物参观相结合,讲解、训练并重,注意培养学生古代汉语方面的语感。练习题由任课教师安排设置,每学期不得少于4次;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精讲精读篇章。

二、本文

第一单元

教学要点:

精读《左传》文选5—7篇,讲授《通论》(一)至(四),结合课文重点分析《常用词》

(一)。

教学内容:

一、《左传》必读篇目(12学时):

郑伯克段于鄢(4学时)齐桓公伐楚(2学时)

晋灵公不君(3学时)齐晋鞌之战(3学时)

二、必讲通论(10学时)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3学时)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3学时)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2学时)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学时)

教学时数:

[22学时]

考核要求:

1.最少背诵《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齐晋鞌之战》三篇。解释和翻

译本单元所讲其他各篇。

2.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或古今意义的差别:言语访请谏舍次如侵袭亡逐

及执免享者薦图虞勤乏贰姑女防城池田。

3.了解常用字典辞书的编排及查检方法;掌握《通论》(四)所举例字的本义和

引申义;掌握《通论》(二)所举词例古今意义的差异,能区别常用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了解有关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理论。

4.能标点、翻译较浅近的文言文。

第二单元

教学要点:

精读《战国策》文选3~5篇;讲授《通论》(五)、(六);结合课文重点讲解《常用词》(二)。详细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方式。讲解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区别。

教学时数:

[18学时]

教学内容:

一、《战国策》必讲篇目

冯谖客孟尝君(3学时)庄辛说楚襄王(3学时)

二、通论

(五)汉字的构造8学时)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4学时)

考核要求:

1.熟读、解释、翻译本单元所有文选。

2.掌握下常用词的基本意义:辞谢责属去违即就趋引却约解给会习疾病饿厌衰微强固再三后息。

3.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方式;掌握“六书”理论;能分析常用汉字的结构。

4.能区分古今字和异体字。

5.会写常见汉字的繁体和异体。

6.能标点、翻译一般文言文。

第三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一定数量的《论语》和《礼记》篇目;结合课文学习重点讲读《常用词》

(三);详细讲读《通论》(七)至(十)。

教学时数:

[18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12学时)

《论语》必讲篇目:《侍坐》《季氏》,其他由任课老师根据情况自定;

《礼记》必讲篇目:《教学相长》《博学》《诚意》《苛政猛于虎》。

二、通论(6学时)

(七)判断句,也字(1学时)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2学时)

(九)否定句,否定词(2学时)

(十)疑问句,疑问词(1学时)

考核要求:

1.本单元必讲篇目必须背诵;《论语》文选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一些背诵篇目,所讲篇目必须能解释、翻译。

2.结合课文学习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示见憾怒愤拱窃诛脩讲

御右盗贼社稷文质色臭。

3.掌握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和类型,掌握“也”字的基本用法。

4.掌握古汉语双宾语句、被动句、动量表达法的特点。掌握“矣”字,“焉”字的基本用法。

5.掌握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其语法条件。

6.掌握古汉语中否定词、疑问词的基本用法。

7.能标点、翻译一般文言文,并能解释其中有一定难度的词和特殊的语法现象。

第四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2篇《孟子》文选:结合课文学习重点讲读《常用词》(四);详细讲授《通论》(十一)至(十二)。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必讲篇目(6学时)

许行(5学时)舜发于畎亩之中(1学时)

二、通论(6学时)

(十一)词类的活用(3学时)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3学时)

考核要求:

1.背诵《舜发于畎亩之中》,其他篇目要能解释、翻译。

2.结合课文学习,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之适逸偪决治树艺保爱诚淫凶饑孰鍾倍数宫旅徒年岁。

3.掌握词类活用的概念、类型,并能识别一般文献中的活用现象。

4.掌握古汉语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及所、者的基本用法;了解古汉语人称代词用得较少的原因;说明“者”字与“所”字结构的区别。

5.能标点、翻译较难的文言文,并解释其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

讲读一定数量的诸子散文篇章,结合课文学习讲解《常用词》(五),讲解《通论》(十三)和(十四)。

教学时数:

[20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必读篇目:

《老子》四章(3学时)

《庄子》(8学时):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

《吕氏春秋·察传》(2学时)

二、通论

(十三)连词,介词(5学时)

(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2学时)

考核要求:

1.背诵《老子》四章,《庄子》部分的《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其他篇章要能解释、翻译。

2.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说劝市假因为致得益完陈穷夷已必什伯晦朔世期官吏果实。

3.掌握连词而、以、且、则等的主要用法;掌握介词以、于(於)、为、与、之的主要用法。

4.掌握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唯的主要作用。

5.掌握词头有、其、于、薄及词尾然、乎、焉、尔等的主要作用。

6.能标点、解释、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

第六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能代表《诗经》常见韵例的诗6~10首,详细讲练归纳《诗经》韵类的方法,说明各大家研究的主要成果。讲明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的概念,并分析一定数量的用例。

教学时数:

[2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必讲《诗经》篇目(12学时)

关睢卷耳桃夭芣苡北门静女黍离

二、通论

(十五)《诗经》的用韵(4学时)

(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4学时)

考核要求:

1.背诵所讲《诗经》篇目,并能解释其词句,分析其用韵情况。

2.能举例说明《诗经》的韵例。能简单说明前人研究《诗经》时代韵部的成果。

3.了解三十六字母和古声三十二纽。

4.能分析判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现象。掌握“联绵字”的特点。

5.能标点、解释、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

6、自读《常用词》

(六),了解其基本意义。

第七单元

教学要点:

简要说明古书注解的必要性;说明我国历代古注的大致情况;介绍《十三经注疏》中各经的注者和疏者;介绍经书注释的一般体例;介绍古代著名注释家的重要成就;简明介绍古书注解的常用术语和类型。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楚辞》必讲篇目:山鬼卜居

二、通论

(十七)古书的注解(上)(4学时)

(十六)古书的注解(下)(4学时)

考核要求:

1.了解历代古书注解的大致情况。

2.记住《十三经注疏》中各经的名称,并熟悉《诗经》、《左传》、《论语》、《孟子》、《尔雅》的注者和疏者。记住《经典释文》的作者及其所注各书的名称。

3.解释下列词语:

正义传笺集解章句谓之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

4.标点、解释古文献及其较浅近的注解,并根据所给内容解释一些相关问题。

5.了解历代著名注释家的重要成果,如毛亨的《诗毛氏传》、郑玄的《三礼注》、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李善的《文选注》、朱熹的《诗集传》、《周易正义》、《四书集注》等,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诗毛氏传笺通释》以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阮元的《十三经校勘记》等。

6、自读《常用词》

(七),了解各词的基本意义。

第八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适当数量的《史记》、《汉书》文选,使学生了解记传体历史散文的特点,并结合文选学习讲解一定数量的常用词,介绍一些有关的古代文化知识。教学时数:

[1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必读篇目:

《史记》:淮阴侯列传(6学时)《汉书》:艺文志诸子略(4学时)

二、通论

(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课外自读)

天文历法乐律

(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课外自读)

地理职官科举

(二十四)古书的句读(2学时)

(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2学时)

考核目标:

1.熟读所讲文选,能解释、翻译之。

2.一般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如风师、雨师、云师、日御、月御等的名称;七政(七矅)、二十八宿、天垣、北斗、十二次、分野、阴历、阳历、平年、闰年、四时、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一天之内各时段的名称、十二时辰、三正、民间传统节日的名称、五音、十二律、九州、各级行政机构及官职的名称、有关科举的一般常识。

3.掌握古书句读、古代汉语修辞的基本知识。

4.自读《常用词》

(八),了解各词的基本意义。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吴福熙主编《古代汉语》,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2.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上、下),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第版。

3.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

4.唐兰著《中国文学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

5.王力著《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6.陆宗达著《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

7.王力著《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8.王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9.赵克勤著《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

10、郭锡良著《古代汉语语法讲稿》,语文出版社2007年1 月。

11、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读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

13、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

14、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1月第1版。

15、陈鼓应 《老子译注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

16、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1版。

17、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版。

18、彭铎《文言文校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文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

年11月试用稿

年4月修订稿

年12月重新修订稿

2199920032010

第四篇:古代汉语 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课程代码:012541-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7学分,12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编辑出版学

修(制)订人:高列过 修(制)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订人: 审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文学院各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本课程以文学院四个专业的全体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培养学生阅读古书和讲授普通文言文的能力为宗旨。本课程的教学,在传统工具性的基础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前沿性,培养学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

(二)课程目的要求

1.培养、增强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利用古文献时遇到的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教学能力。4.培养学生初步从事古汉语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 通论部分(66学时)

教学要求:介绍古文阅读所必需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和查检文献的常识。

教学要点: 1.绪论(2学时)(1)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2)本课程的学习目的(3)本课程的内部结构(4)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2.工具书(4学时)(1)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2)检索法 ①据字形 ②据字音 ③据字义(3)工具书的使用 ①按照需要选用工具书 ②了解工具书的内容和体例 ③综合分析,决定取舍

教学重点: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工具书的使用。教学难点:检索法。3.文字(8学时)(1)汉字的产生 ①汉字的产生途径 ②汉字体系的形成(2)汉字的形体构造; ①汉字的结构原则——六书 ②利用字形推求字义 ③楷书偏旁分析(3)汉字形体的变化 ①字形的变化:结构和笔势 ②字体的变化:总趋势是由繁趋简(4)字形的歧义现象 ①繁简字 ②异体字 ③通假字 ④古今字

教学重点: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形体的变化。教学难点:字形的歧义现象。4.词汇(8学时)

(1)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①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②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③古今词义的异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①单义词和多义词 ②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③词的引申义 ④词义演变的基本类型(3)同义词和同源词 ①同义词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②同义词的辨析 ③同源词及其分类

④同源字与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 ⑤同义词与同源词的关系 ⑥辞书词义与句中词义的关系

教学重点: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学难点:同源词。5.语法(上)(10学时)(1)语法的继承和发展(2)句法 ①判断句与判断词 ②被动句 ③述宾关系 ④宾语的位置 ⑤双宾语 ⑥名词作状语(3)实词的活用 ①名词用作动词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 ③动词的使动、为动用法 ④活用的条件

(4)凝固结构和习惯用法 ①何如、如何、如„„何 ②孰与、„与„孰„ ③何以„„为、无以„„为 ④何有,何„„之有、何其 教学重点:句法;实词的活用。教学难点:双宾语;词类活用的条件。6.语法(下)(13学时)(1)称代 ①人称代词 ②指示代词 ③疑问代词

(2)常见的重要虚词 ①于、於、乎 ②以、为 ③而、则、虽、且 ④如、若、然 ⑤之、者、所

⑥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3)语气和语气词 ①句子语气的类型 ②也、矣、耳、焉 ③乎、诸、与、邪、耶 ④哉、夫 ⑤其、岂、唯

⑥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教学重点:称代;语气和语气词;常见的重要虚词。教学难点:之、者、所;其。7.音韵(15学时)

(1)《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①《诗经》的韵例 ②《诗经》的韵部 ③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④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学说 ⑤上古音知识的运用(2)中古音 ①反切※

②韵书以及《广韵》206韵

③三十六字母和《广韵》三十七声母 ④中古音与现代北京音的主要对应规律 教学重点:《诗经》的韵部;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学说;反切;中古音与现代北京音的主要对应规律。

教学难点:上古音知识的运用;三十六字母和《广韵》三十七声母。8.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3学时)(1)古书的注解 ①古注的类型 ②注释的内容 ③)释词的方法 ④古注的术语 ⑤古注的读解(2)古书的句读 ①古书标点的意义 ②古书标点的原则和方法(3)古书的翻译 ①古书翻译的要求 ②古书翻译的方法与步骤 ③古书翻译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注释的内容;古注的术语;古书标点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释词的方法;古书翻译的方法与步骤。9.近体诗格律(3学时)(1)古体诗和近体诗(2)近体诗的字数、句数(3)近体诗的押韵(4)近体诗的平仄(5)近体诗的对仗

教学重点:近体诗的押韵;近体诗的对仗。教学难点:近体诗的平仄。

第2章 文选部分(60学时)

教学要求:必须通过相当数量文选的讲读来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倡读熟懂透,增强语感,积累常用词,体会古今汉语的异同。

教学要点:

1.《左传》文选(10学时)(1)郑伯克段于鄢(2)晋灵公不君(3)齐晋鞌之战

2.《战国策》文选(8学时)(1)《冯谖客孟尝君》(2)《触龙说赵太后》 3.《论语》文选(5学时)(1)《学而》(2)《公冶长》(3)《季氏》(4)《微子》

4.《礼记》文选(3学时)(1)《教学相长》(2)《大同》

5.诸子文选(15学时)(1)《孟子·许行》(2)《墨子·非攻》(3)《老子·天之道》(4)《庄子·北冥有鱼》(5)《庄子·百川灌河》 6.古代诗歌(6学时)(1)《诗经·周南·桃夭》(2)《诗经·邶风·静女》(3)《诗经·秦风·无衣》(4)《楚辞·九歌·国殇》 7.二十四史文选(10学时)(1)《史记·淮阴侯列传》(2)《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8.骈文(3学时)(1)《滕王阁序》

教学重点:古今异义词;古代特殊句式。教学难点:古今字、通假字;韵文用韵。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传授学生阅读古文必须掌握的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常用词等基础知识;增加讨论课、习题课、答疑课,培养学生理解古文、分析古文,讲授古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逐渐采用电子教案等更先进的教学手段。

(二)作业和答疑

1.课外作业:补充课外习题,如分析文选中相关的古代汉语通论知识、古代汉语通论知识在文选中的体现等;布置课前预习,掌握文选中相关的常用词知识等。

2.答疑: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课间或规定的课外时间每周至少一次答疑;在天空教师建设成熟后,利用网络回答学生疑问。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现代汉语。

选修本课程必须具备的下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希望在先修课程中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音知识。

本课程应在学生学完上述先修课程后开课。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许嘉璐.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洪成玉.古代汉语教程.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4.张双棣等.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72学时。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

(五)面向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师范)。

(六)使用原则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本教材为普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主要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只涉及较少部分,如《诗经》、《楚辞》等。而古典文学课将涉及到辞赋、诗、词、曲等。这样,古代汉语课中的自学部分,古典文学课将会讲读其中的大部分。古代汉语课讲读的大量散文作品,又将为古典文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二者互补,将使学生在古代汉语课与古典文学课两方面都收到成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绪论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性质、内容、要点,教材的特点,学习方法,考核形式。使初学者对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第二讲 郑伯克段于鄢

【教学目的】本讲是文选。要求从字、词、句、篇各方面掌握《郑伯克段于

鄢》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三讲 怎样查字典辞书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工具书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对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性质、体例、内容等方面介绍。

第四讲 齐桓公伐楚

【教学目的】本讲是文选。要求从字、词、句、篇各方面掌握《齐桓公伐楚》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五讲 汉字的构造

【教学目的】本讲的内容包括:分析汉字结构“六书”理论,汉字的演变;本义的探求。重点是前四书,一般了解汉字书体演变和探求本义的方法。

第六讲 晋灵公不君

【教学目的】本讲是文选。要求从字、词、句、篇各方面掌握《晋灵公不君》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七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古今词义的情况,词义变化,掌握古义的手段等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第八讲 齐晋鞌之战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齐晋鞌之战》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九讲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和关系,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举词例的意义。

第十讲 赵威后问齐使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赵威后问齐使》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十一讲 汉字的构造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汉字构造中的“六书说”。要求学习时理解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二种为用字法。

第十二讲 鲁仲连义不帝秦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十三讲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古书中常见的用字现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要求学习时理解四种现象的成因,能对四种用字现象加以区分。

第十四讲 季氏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季氏》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十五讲 判断句,也字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判断句的定义,判断句的特点,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判断句的表达功能等。要求重点掌握判断句的基本特点,并能在具体文句中辨认判断句,加以准确的今译。

第十六讲 大同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大同》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十七讲 词类的活用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词兼类的辨别,重点介绍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名词的活用,并介绍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方法。学习时应当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的类型,以及辨别的方法。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选句例,加以解释。

第十八讲 许行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许行》的内容及其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本篇课文较长,实词量多,值得注意。

第十九讲 连词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古代汉语常用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 的用法。要在准确理解连词特点的基础上,掌握教材所举连词的用法,能在文句中辨认连词,解释其用法,准确今译。

第二十讲 老子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老子》的内容及其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二十一讲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古代汉语语气词与词头、词尾。要了解一些主要语气词的用法和其表达的语气,了解一些词头、词尾的用法。培养理解文言语气词和词头、词尾的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

第二十二讲 北冥有鱼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北冥有鱼》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二十三讲 古书的注解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古书的注解。介绍古注的发展、体例和术语等。要熟悉旧注的体例,了解古代重要注家,掌握旧注术语用法,在此基础上培养阅读能力。

第二十四讲 秋水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秋水》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本篇课文在古代汉语语法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实词也有相当数量,值得注意。

第二十五讲 古书的标点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标点文言文的问题,介绍基本知识,学习标点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以及标点古文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给古文标点断句的能力。

第二十六讲 古文今译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翻译文言文的问题,要学会翻译文言的基本方法,以及翻译古文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第二十七讲 劝学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

面掌握《劝学》的内容及其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并熟读文选,培养自己的古代汉语语感。本篇课文较长,实词量多,在语法方面尤其是句型上有其特点,值得注意。

第二十八讲 修辞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古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如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倒置、委婉、省略等。掌握这些修辞手法,从文言文中辨识出这些修辞现象,提供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第二十九讲

五蠹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五蠹》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三十讲 古今语音的异同

【教学目的】本章讲古音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今语音差异,建立发展的语音观。掌握有关古音知识的基本概念,为学习古音知识打基础。

第三十一讲 上古音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是上古时期的汉语语音题,包括上的韵部、声母、声调,学生理解“叶音说有关上古韵部、声母、声调等的研究情况,并了解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第三十二讲 七月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作为韵文,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七月》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本篇课文古今词义的演变和语法现象都是值得注意的。

第三十三讲 古书的读音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古书的读音,包括古音通假、破读、特读。学习本章,要解古书的读音问题,弄清楚产生的原因,知道如何处理这些读音现象,培养学生识别这几种读音现象的能力。

第三十四讲 哀郢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哀郢》的内容及其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三十五讲 诗律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近体诗的诗律,主要有近体诗的分类、押韵、平仄、对偶、句法等。使学生了解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具备析近体诗格律的能力,为近体诗与近体诗格律的研究打基础。

第三十六讲 词律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词律,主要有词的分类、押韵、平仄、对仗等。了解词的基本格律,具备分析词律的能力,会分析词的用韵情况。为词律的研究打基础。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期中考查、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占10%、20%、70%。

四、教材使用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7年版。参考书目:

1、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古代汉语》(上下),商务印书舘出版,2001年。

2、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

3、王力:《汉语史稿》(上中下),中华书局,1980年6月第1版。

4、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上下),语文出版社,1992年。

5、杨宝忠:《古代汉语词语考证》,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6、萧泰芳、张儒等:《古代汉语注释商榷》,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7、牟维珍等:《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汇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下载古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汉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 二、学分 8学分 三、总学时数 144学时 四、指导思想、目的要求 古代汉语是汉语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它......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的一门语言工具课。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依据所修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三、本课程按教学......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范文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是综合性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

    古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教学时间 两学期,每期18周,每周4课时。共计144课时 课程学分 每学期4分,共计8分 教学要求 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本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代汉语常识......

    古代汉语课程总结

    古代汉语课程回顾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原名《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同时也是一门语言课。 之所以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性质、内容,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分支,音韵学知识的作用。 课时安排:2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