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汉语本科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教学时间
两学期,每期18周,每周4课时。共计144课时 课程学分
每学期4分,共计8分 教学要求
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能初步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般的古代典籍。教学内容
文字:汉字的构造与“六书”,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汉字在文献中的具体运用(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汉语书面语 “字”和“词”的概念区分。
词汇:汉语词汇的词形和词义都在不断的变化。词形方面,主要常握从单音词为主的格局逐渐演变成复音词为主的格局;词义方面,主要掌握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古今词义异同的主要表现,懂得从词义系统这个整体出发理解词义,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词的具体意思。语法:实词的类别及活用,常见虚词的主要用法,古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如宾语前置。
其他:古汉语较特殊的修辞现象,古代汉语语音基本常识,训诂学基本概念,文献常识。教学方法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精讲多练。
本课程要注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一方面要阅读一批代表性的作品,做工一些作业练习,另一方面要系统学习基本的古代语文知识,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进一步去指导阅读实践。教材简况
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文选,通论,常用词。课堂讲解以前二者为主,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及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终落实在文选部分,通论是文选相关语言现象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两部分交叉配合进行,时间比例大约为5:3,阅读文选以先秦两汉作品为重点。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1—5周:《左传》文选,词汇知识(古今词义的异同,本义和引申义)
6—9周:《战国策》文选,文字知识(汉字的构造及使用)10—16周:《论语》、《孟子》及语法知识(古汉语句型)17—18周:机动(练习、复习、讨论)第二学期
1—4周:先秦诸子文选,语法知识(虚词)5—10周:《史记》、《汉书》选段,汉代以来散文,古书的注释、句读等 11—17周:《诗经》、楚辞、骈文、赋、诗、词选讲,音韵及诗词格律常识 18周:机动(练习、复习、讨论)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4册,1998年重排本。学生参考书:
1、现代汉语词典(必备)
2、四川人民出版社《简明古汉语字典》(2、3选一必备)
3、中华书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3选一必备)
4、古文观止
第二篇: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本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代汉语常识以及古代汉语常用词,让学生能够熟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较系统的掌握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工具书和必要的注释,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如《史记》)。
本课程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同应用能力的结合,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尤其要求其能够准确地解决中学语文教材所收文言作品的有关问题。
Ⅱ、教学时间
教学总时间定为两个学期,讲课时数126学时,第三学期72学时,第四学期54学时。
Ⅲ、课程结构和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常识(70学时)
1、绪论及古汉语常用工具书(3 学时)
2、文字(10学时)
3、词汇(12学时)
4、语法(28学时)
5、古书注释(4学时)
6、修辞(3学时)
7、音韵知识的运用(4学时)8 诗词格律(6学时)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文选(56学时)
Ⅳ、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绪论及常用工具书
第一节 绪 论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含义,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关系。(二)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
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2、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培养准确地讲解中学文言文的能力。
3、沟通古今汉语,使汉语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4、提高汉语言素养。
(三)古代汉语的内容
1、文言文选(以先秦典籍为主)
2、古代汉语基本知识(文字、词汇、语法等)
3、语言实践(阅读、练习)(四)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材料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2、注意语言现象的综合比较。
3、注意古今对比,防止以古律今。
4、多读、多记、勤查、勤练。
教学重点
介绍学习古代汉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其汉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对象、范围。
2、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 常用工具书
教学内容
(一)《说文解字》简介
(二)介绍几部常用的字典辞书:《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诗词曲语词汇释》、《词诠》、《经传释词》等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类别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1、检字法
2、几部常用字典辞书的主要优缺点。
字书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为重点,词书以《辞源》为重点,虚词以《经传释词》、《词诠》为重点。
教学方法
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使用工具书相结合。
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质。
文 字
第一节 汉字的形体演变及其结构
教学内容
(一)汉字的形体演变(二)“六书”简介
1、六书的名称及由来
2、六书的内容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
3、六书的局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汉字结构的理论------六书
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特点与区别。
教学要求
1、教材和课堂讲授的例字必须熟练掌握。
2、利用查检工具书,能够分析一些常用字的结构。
第二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内容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2、古今字的类型
3、古今字的特点(二)异体字
1、什么是异体字
2、产生异体字的几种情况(三)繁简字
1、什么是繁简字
2、繁简字的对应情况
文
选
讲授篇目
1、郑伯克段于鄢
2、齐桓公伐楚
3、宫之奇谏假道
4、晋灵公不君
5、鞍之战
6、烛之武退秦师
自学篇目
1、蹇叔哭师
2、祁奚荐贤
3、子产不毁乡校
教学要求
1、所选的两部分文选,结合通论知识,要求做到字、词、句落实,并能通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精讲文选要求全篇熟读。
教学目标
1、掌握六书理论及重点应掌握的汉字结构。
2、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其辩识。
3、掌握精读篇目中的重点字形结构。
词 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汇的继承与发展
1、新词的不断产生
2、旧词的逐步消亡
3、词义的继承与发展(二)词义的沿袭与演变
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这些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和汉语语法一起体现了古今汉语的继承性及稳定性。
2、古今词义迥然有异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词义范围的差异 a、词义的扩大 b、词义的缩小 c、词义的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a、褒贬色彩的差异 b、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异
(3)词义义项多少的差异 a、义项的增多 b、义项的减少
(三)沟通古今词义
1、沟通古今词义的意义
2、沟通古今词义的方法
第二节 单音词、复音词
(一)单音词
1、什么是单音词
2、以单音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方面的一大特点(二)复音词
1、什么是复音
2、复音词的分类(1)单纯复音词 a、叠音词
b、连绵词:连绵词的特点及类别
(2)复合复音词(复合词)a、联合复音词 b、偏义复音词
(三)正确辨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第三节 同义词及同义词辨析
6(一)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二)辨析同义词的意义
(三)辨析同义词的依据和基本方法
1、从词的词汇属性辨析
2、从词的语法属性辨析(四)辨析同义词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二)探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方法
1、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据形求义)
2、参考古代文献语言用例(文献佐证)
(三)词义引申的类型和方式
(四)词义引申和词性变化
(五)词义引申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语词构成和词义表达特点。
2、辨析古今词义异同。
3、了解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
4、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分析、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准确掌握词义引申与词类活用的区别。
教学要求
1、学会根据字形结构的分析,准确探求和掌握词的本义,讲授文选中重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2、熟练地掌握教材附录<部首举例>所列常用字的本义。
3、熟练掌握教材附录的常用词。
文 选
讲授篇目
1、冯谖客孟尝君
2、鲁仲连义不帝秦
3、季氏将伐颛臾
4、阳货
5、许行
6、大同
7、寡人之于国也
8、齐桓晋文之事 自学篇目:
1、触龙说赵太后
2、赵威后问齐使
3、子路
4、教学相长
5、博学
6、诚意
7、夫子当路于齐
8、学而
9、为政
10、微子
教学目标
1、掌握古今词义差异的几个方面。
2、掌握词从音节方面的分类及对连绵词的认识。
3、掌握同义词的概念及其辨别。
4、掌握精读篇目的重点词汇及其意义。
语 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 类 活 用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特点(二)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三)词类活用的表现
1、名词用如动词
2、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4、其它词类的活用现象
5、名词作状语(四)词类活用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2、词类活用的几种基本情况及活用条件。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区别及其翻译。
教学要求
能熟练识别各种词类活用,并能准确说明其活用的条件,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第二节 常 用 虚 词
教学内容(一)代词
1、人称代词
(1)、人称代词:吾、我、余、予;尔、女、而、若;之、其、彼(2)、人称代词的复数(3)、人称代词的敬称和谦称
2、指示代词
(1)、近指代词:是、兹、之、此、斯(2)、远指代词:彼、其、夫(3)、无定代词:莫、或
3、疑问代词
(1)、问人: 谁、孰
9(2)、问事物:孰、何、曷、恶、奚
(3)、问处所:何、恶、焉、安
(4)、问原因:何、恶、焉、安、胡、奚
4、特殊的指示代词
者、所
(二)介词、连词
1、介词于(於)、乎、以、为, 之的用法和作用
2、连词与、而、以、且、则、如、抑、虽、然、虽然、和作用
3、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三)副词
1、程度副词:甚、殊、极、尤、良、至
略、少、稍、微、颇
愈、盖、弥
2、范围副词:皆、尽、悉、成、毕、俱、举
独、特、但、直、徒、止
凡、率
3、时间副词:既、已、业、曾、尝
方、正、适
特、且、行
寻、旋
数、亟
4、情态副词:固、必、诚、亟、屡
5、否定副词:不、弗
毋、勿、无、莫
非(匪)、微
未、否
然而、然则的用法
6、表敬副词:敬、请
敢、窃、伏
幸、辱、惠
7、指代性副词:相、见
8、语气副词:其、岂(四)语气词
也、矣、乎、哉、焉、耳、耶、盖、夫、其的用法
教学重点
讲授虚词突出三个重点:
1、词性分辨
2、在句中的语法作用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
副词以常用的古今不同的词为重点;代词中人称代词以上古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和“其”字的性质为重点;句尾语气词以“也”“矣”为重点,句首句中语气词以“其”字为重点。
教学难点
词性辨析(以、与、为、则、之、其)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以、而、则、与、为、之、其”的词性、意义和它们在句中的语法作用。
第三节 语 序
教学内容
(一)主谓倒装的形式和作用(二)宾语前置的形式和作用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多置于动词前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
3、用代词“是、之”复指宾语的宾语前置句
4、没有结构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5、介词宾语无条件前置
(三)关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
动量表示法及数词谓语句
(四)定语后置的形式和作用(五)介宾结构后置的形式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及前置条件。
2、关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
第四节 句 式
教学内容
(一)判断句
1、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是”字的性质和活用 “者”“也”二字的词性与功用
2、古汉语判断句的句式。
(1)……者,……也。
(2)……,……也。
(3)……者,……。
(4)……,……。
(5)带有动词“为”的判断
(6)在名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则、即、皆、必、诚”帮助判断,加“非”(否定副词)表示否定判断。
3、判断句的活用
(1)用判断句形式表示比喻
12(2)用判断句形式表明因果关系
(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二)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1、意念上的被动句
2、被动句式
(1)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2)用“见”或“见……于……”格式表被动的被动句(3)用“为”或“为……所……”格式表被动的被动句(4)用“被”格式表被动的被动句
(三)习惯句式
1、如何、若何、奈何
2、孰与、孰若
3、何以……为,何……为
4、有以、无以
5、以为,以……为
6、无乃……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的几种基本句式。
2、“是”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3、意义上表被动的被动句与陈述句的辨析。
教学要求
准确辨析和掌握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的不同句式,以及这两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文
选
讲授篇目
1、非攻
2、北冥有鱼
3、察传
4、胠箧
5、劝学
6、七月
7、五蠹 自学篇目
1、不龟手之药
2、庖丁解牛
3、惠子相梁
4、运斤成风
5、曹商使秦
6、氓
7、关雎
8、离骚
9、哀郢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现象及其区别。
2、掌握虚词的词性、意义及其用法。
3、掌握若干种语序的形式、条件。
4、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特殊句式。
5、掌握精读文选中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古 书 注 释
教学内容
(一)古书注释的类型
传、注、笺、章句、义疏、集解及其它(二)古注编排的体例
(三)古注内容
注音、疏义、疏通文字、分析句读、讲解语法
(四)古书注释的术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书注释的编排体例和常用术语。
教学目标
掌握古书注释中的类型、内容、术语。
修 辞 方 式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修辞
(二)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方式
互文、并提、委婉、比喻、夸张、倒置、引用、譬喻、教学重点
代称、并提、互文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并能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
音 韵 知 识 的 运 用
教学内容
(一)古今汉语语音演变
1、声母的演变
2、韵母的演变 3、声调的演变(二)<<诗经》的用韵(三)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代称、省略 教学重点
古今汉语语音的沿袭与变化。
诗 词 格 律
教学内容
(一)古体诗和近体诗(二)近代诗的特点:
1、句数固定
2、押韵严格
3、讲求平仄
4、讲究对仗(三)近体诗的押韵(四)近体诗的平仄规律(五)关于对仗
教学目标
1、掌握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概念及区别。
2、掌握近体诗的特点、押韵、平仄、对仗。
文 选
讲授篇目
1、报任安书
2、陈情表
3、答李翊书
4、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5、情采
6、滕王阁序 自学篇目
1、魏其武安侯列传 2、上书谏吴王
3、送李愿归盘谷序
4、柳子厚墓志铭
[说明]
1、本大纲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
2、整个课程由文选、通论、常用字三部分组成。常用字的教学贯穿始终,但这部分内容不作课堂讲授,不占教学时间,通过自学、练习手段,要求学生掌握教材收录的常用字。这些内容都列入考试考查范围。
3、作为工具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因此本大纲规定的课时计划也包括课堂练习时间。
4、“句子成分的省略”和“标点翻译”这两部分比较简单,而且日常教学中多有接触,所以我们通过练习加以解决。
第三篇: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阅读古籍的工具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汉字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汉字的构造方式;具有阅读、分析、讲解文言文和分析讲解常用汉字结构(主要是繁体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古代汉语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要求系统讲授有关古代汉语词汇、语法、语音及汉字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讲授一定数量的古代文献材料。本课程由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组成,文选部分主要讲授散文(第一至第五单元、第八至第十单元),在讲授过程中解决常用词的用法,通论部分主要讲有关词汇、汉字构造、语法、语音、古书注解,其他部分可指导学生自读。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开设一学年144学时,中文系本科生第三、四学期(二年级)开设。
(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练习及实物参观相结合,讲解、训练并重,注意培养学生古代汉语方面的语感。练习题由任课教师安排设置,每学期不得少于4次;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精讲精读篇章。
二、本文
第一单元
教学要点:
精读《左传》文选5—7篇,讲授《通论》(一)至(四),结合课文重点分析《常用词》
(一)。
教学内容:
一、《左传》必读篇目(12学时):
郑伯克段于鄢(4学时)齐桓公伐楚(2学时)
晋灵公不君(3学时)齐晋鞌之战(3学时)
二、必讲通论(10学时)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3学时)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3学时)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2学时)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学时)
教学时数:
[22学时]
考核要求:
1.最少背诵《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齐晋鞌之战》三篇。解释和翻
译本单元所讲其他各篇。
2.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或古今意义的差别:言语访请谏舍次如侵袭亡逐
及执免享者薦图虞勤乏贰姑女防城池田。
3.了解常用字典辞书的编排及查检方法;掌握《通论》(四)所举例字的本义和
引申义;掌握《通论》(二)所举词例古今意义的差异,能区别常用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了解有关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理论。
4.能标点、翻译较浅近的文言文。
第二单元
教学要点:
精读《战国策》文选3~5篇;讲授《通论》(五)、(六);结合课文重点讲解《常用词》(二)。详细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方式。讲解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区别。
教学时数:
[18学时]
教学内容:
一、《战国策》必讲篇目
冯谖客孟尝君(3学时)庄辛说楚襄王(3学时)
二、通论
(五)汉字的构造8学时)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4学时)
考核要求:
1.熟读、解释、翻译本单元所有文选。
2.掌握下常用词的基本意义:辞谢责属去违即就趋引却约解给会习疾病饿厌衰微强固再三后息。
3.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方式;掌握“六书”理论;能分析常用汉字的结构。
4.能区分古今字和异体字。
5.会写常见汉字的繁体和异体。
6.能标点、翻译一般文言文。
第三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一定数量的《论语》和《礼记》篇目;结合课文学习重点讲读《常用词》
(三);详细讲读《通论》(七)至(十)。
教学时数:
[18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12学时)
《论语》必讲篇目:《侍坐》《季氏》,其他由任课老师根据情况自定;
《礼记》必讲篇目:《教学相长》《博学》《诚意》《苛政猛于虎》。
二、通论(6学时)
(七)判断句,也字(1学时)
(八)叙述句,矣字,焉字(2学时)
(九)否定句,否定词(2学时)
(十)疑问句,疑问词(1学时)
考核要求:
1.本单元必讲篇目必须背诵;《论语》文选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一些背诵篇目,所讲篇目必须能解释、翻译。
2.结合课文学习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示见憾怒愤拱窃诛脩讲
御右盗贼社稷文质色臭。
3.掌握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和类型,掌握“也”字的基本用法。
4.掌握古汉语双宾语句、被动句、动量表达法的特点。掌握“矣”字,“焉”字的基本用法。
5.掌握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其语法条件。
6.掌握古汉语中否定词、疑问词的基本用法。
7.能标点、翻译一般文言文,并能解释其中有一定难度的词和特殊的语法现象。
第四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2篇《孟子》文选:结合课文学习重点讲读《常用词》(四);详细讲授《通论》(十一)至(十二)。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必讲篇目(6学时)
许行(5学时)舜发于畎亩之中(1学时)
二、通论(6学时)
(十一)词类的活用(3学时)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3学时)
考核要求:
1.背诵《舜发于畎亩之中》,其他篇目要能解释、翻译。
2.结合课文学习,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之适逸偪决治树艺保爱诚淫凶饑孰鍾倍数宫旅徒年岁。
3.掌握词类活用的概念、类型,并能识别一般文献中的活用现象。
4.掌握古汉语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及所、者的基本用法;了解古汉语人称代词用得较少的原因;说明“者”字与“所”字结构的区别。
5.能标点、翻译较难的文言文,并解释其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
讲读一定数量的诸子散文篇章,结合课文学习讲解《常用词》(五),讲解《通论》(十三)和(十四)。
教学时数:
[20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必读篇目:
《老子》四章(3学时)
《庄子》(8学时):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
《吕氏春秋·察传》(2学时)
二、通论
(十三)连词,介词(5学时)
(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2学时)
考核要求:
1.背诵《老子》四章,《庄子》部分的《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其他篇章要能解释、翻译。
2.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基本意义:说劝市假因为致得益完陈穷夷已必什伯晦朔世期官吏果实。
3.掌握连词而、以、且、则等的主要用法;掌握介词以、于(於)、为、与、之的主要用法。
4.掌握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唯的主要作用。
5.掌握词头有、其、于、薄及词尾然、乎、焉、尔等的主要作用。
6.能标点、解释、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
第六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能代表《诗经》常见韵例的诗6~10首,详细讲练归纳《诗经》韵类的方法,说明各大家研究的主要成果。讲明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的概念,并分析一定数量的用例。
教学时数:
[2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必讲《诗经》篇目(12学时)
关睢卷耳桃夭芣苡北门静女黍离
二、通论
(十五)《诗经》的用韵(4学时)
(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4学时)
考核要求:
1.背诵所讲《诗经》篇目,并能解释其词句,分析其用韵情况。
2.能举例说明《诗经》的韵例。能简单说明前人研究《诗经》时代韵部的成果。
3.了解三十六字母和古声三十二纽。
4.能分析判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现象。掌握“联绵字”的特点。
5.能标点、解释、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
6、自读《常用词》
(六),了解其基本意义。
第七单元
教学要点:
简要说明古书注解的必要性;说明我国历代古注的大致情况;介绍《十三经注疏》中各经的注者和疏者;介绍经书注释的一般体例;介绍古代著名注释家的重要成就;简明介绍古书注解的常用术语和类型。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楚辞》必讲篇目:山鬼卜居
二、通论
(十七)古书的注解(上)(4学时)
(十六)古书的注解(下)(4学时)
考核要求:
1.了解历代古书注解的大致情况。
2.记住《十三经注疏》中各经的名称,并熟悉《诗经》、《左传》、《论语》、《孟子》、《尔雅》的注者和疏者。记住《经典释文》的作者及其所注各书的名称。
3.解释下列词语:
正义传笺集解章句谓之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
4.标点、解释古文献及其较浅近的注解,并根据所给内容解释一些相关问题。
5.了解历代著名注释家的重要成果,如毛亨的《诗毛氏传》、郑玄的《三礼注》、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李善的《文选注》、朱熹的《诗集传》、《周易正义》、《四书集注》等,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诗毛氏传笺通释》以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阮元的《十三经校勘记》等。
6、自读《常用词》
(七),了解各词的基本意义。
第八单元
教学要点:
讲授适当数量的《史记》、《汉书》文选,使学生了解记传体历史散文的特点,并结合文选学习讲解一定数量的常用词,介绍一些有关的古代文化知识。教学时数:
[1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选必读篇目:
《史记》:淮阴侯列传(6学时)《汉书》:艺文志诸子略(4学时)
二、通论
(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课外自读)
天文历法乐律
(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课外自读)
地理职官科举
(二十四)古书的句读(2学时)
(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2学时)
考核目标:
1.熟读所讲文选,能解释、翻译之。
2.一般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如风师、雨师、云师、日御、月御等的名称;七政(七矅)、二十八宿、天垣、北斗、十二次、分野、阴历、阳历、平年、闰年、四时、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一天之内各时段的名称、十二时辰、三正、民间传统节日的名称、五音、十二律、九州、各级行政机构及官职的名称、有关科举的一般常识。
3.掌握古书句读、古代汉语修辞的基本知识。
4.自读《常用词》
(八),了解各词的基本意义。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吴福熙主编《古代汉语》,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2.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上、下),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第版。
3.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
4.唐兰著《中国文学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
5.王力著《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6.陆宗达著《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
7.王力著《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8.王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9.赵克勤著《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
10、郭锡良著《古代汉语语法讲稿》,语文出版社2007年1 月。
11、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读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
13、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
14、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1月第1版。
15、陈鼓应 《老子译注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
16、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1版。
17、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版。
18、彭铎《文言文校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文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
年11月试用稿
年4月修订稿
年12月重新修订稿
2199920032010
第四篇:古代汉语 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课程代码:012541-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7学分,12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编辑出版学
修(制)订人:高列过 修(制)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订人: 审订日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文学院各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本课程以文学院四个专业的全体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培养学生阅读古书和讲授普通文言文的能力为宗旨。本课程的教学,在传统工具性的基础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前沿性,培养学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
(二)课程目的要求
1.培养、增强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利用古文献时遇到的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教学能力。4.培养学生初步从事古汉语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 通论部分(66学时)
教学要求:介绍古文阅读所必需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和查检文献的常识。
教学要点: 1.绪论(2学时)(1)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2)本课程的学习目的(3)本课程的内部结构(4)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2.工具书(4学时)(1)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2)检索法 ①据字形 ②据字音 ③据字义(3)工具书的使用 ①按照需要选用工具书 ②了解工具书的内容和体例 ③综合分析,决定取舍
教学重点: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工具书的使用。教学难点:检索法。3.文字(8学时)(1)汉字的产生 ①汉字的产生途径 ②汉字体系的形成(2)汉字的形体构造; ①汉字的结构原则——六书 ②利用字形推求字义 ③楷书偏旁分析(3)汉字形体的变化 ①字形的变化:结构和笔势 ②字体的变化:总趋势是由繁趋简(4)字形的歧义现象 ①繁简字 ②异体字 ③通假字 ④古今字
教学重点: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形体的变化。教学难点:字形的歧义现象。4.词汇(8学时)
(1)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①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②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③古今词义的异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①单义词和多义词 ②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③词的引申义 ④词义演变的基本类型(3)同义词和同源词 ①同义词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②同义词的辨析 ③同源词及其分类
④同源字与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 ⑤同义词与同源词的关系 ⑥辞书词义与句中词义的关系
教学重点: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学难点:同源词。5.语法(上)(10学时)(1)语法的继承和发展(2)句法 ①判断句与判断词 ②被动句 ③述宾关系 ④宾语的位置 ⑤双宾语 ⑥名词作状语(3)实词的活用 ①名词用作动词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 ③动词的使动、为动用法 ④活用的条件
(4)凝固结构和习惯用法 ①何如、如何、如„„何 ②孰与、„与„孰„ ③何以„„为、无以„„为 ④何有,何„„之有、何其 教学重点:句法;实词的活用。教学难点:双宾语;词类活用的条件。6.语法(下)(13学时)(1)称代 ①人称代词 ②指示代词 ③疑问代词
(2)常见的重要虚词 ①于、於、乎 ②以、为 ③而、则、虽、且 ④如、若、然 ⑤之、者、所
⑥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3)语气和语气词 ①句子语气的类型 ②也、矣、耳、焉 ③乎、诸、与、邪、耶 ④哉、夫 ⑤其、岂、唯
⑥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教学重点:称代;语气和语气词;常见的重要虚词。教学难点:之、者、所;其。7.音韵(15学时)
(1)《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①《诗经》的韵例 ②《诗经》的韵部 ③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④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学说 ⑤上古音知识的运用(2)中古音 ①反切※
②韵书以及《广韵》206韵
③三十六字母和《广韵》三十七声母 ④中古音与现代北京音的主要对应规律 教学重点:《诗经》的韵部;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学说;反切;中古音与现代北京音的主要对应规律。
教学难点:上古音知识的运用;三十六字母和《广韵》三十七声母。8.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3学时)(1)古书的注解 ①古注的类型 ②注释的内容 ③)释词的方法 ④古注的术语 ⑤古注的读解(2)古书的句读 ①古书标点的意义 ②古书标点的原则和方法(3)古书的翻译 ①古书翻译的要求 ②古书翻译的方法与步骤 ③古书翻译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注释的内容;古注的术语;古书标点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释词的方法;古书翻译的方法与步骤。9.近体诗格律(3学时)(1)古体诗和近体诗(2)近体诗的字数、句数(3)近体诗的押韵(4)近体诗的平仄(5)近体诗的对仗
教学重点:近体诗的押韵;近体诗的对仗。教学难点:近体诗的平仄。
第2章 文选部分(60学时)
教学要求:必须通过相当数量文选的讲读来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倡读熟懂透,增强语感,积累常用词,体会古今汉语的异同。
教学要点:
1.《左传》文选(10学时)(1)郑伯克段于鄢(2)晋灵公不君(3)齐晋鞌之战
2.《战国策》文选(8学时)(1)《冯谖客孟尝君》(2)《触龙说赵太后》 3.《论语》文选(5学时)(1)《学而》(2)《公冶长》(3)《季氏》(4)《微子》
4.《礼记》文选(3学时)(1)《教学相长》(2)《大同》
5.诸子文选(15学时)(1)《孟子·许行》(2)《墨子·非攻》(3)《老子·天之道》(4)《庄子·北冥有鱼》(5)《庄子·百川灌河》 6.古代诗歌(6学时)(1)《诗经·周南·桃夭》(2)《诗经·邶风·静女》(3)《诗经·秦风·无衣》(4)《楚辞·九歌·国殇》 7.二十四史文选(10学时)(1)《史记·淮阴侯列传》(2)《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8.骈文(3学时)(1)《滕王阁序》
教学重点:古今异义词;古代特殊句式。教学难点:古今字、通假字;韵文用韵。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传授学生阅读古文必须掌握的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常用词等基础知识;增加讨论课、习题课、答疑课,培养学生理解古文、分析古文,讲授古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逐渐采用电子教案等更先进的教学手段。
(二)作业和答疑
1.课外作业:补充课外习题,如分析文选中相关的古代汉语通论知识、古代汉语通论知识在文选中的体现等;布置课前预习,掌握文选中相关的常用词知识等。
2.答疑: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课间或规定的课外时间每周至少一次答疑;在天空教师建设成熟后,利用网络回答学生疑问。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现代汉语。
选修本课程必须具备的下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希望在先修课程中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音知识。
本课程应在学生学完上述先修课程后开课。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北京:中华书局,1999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许嘉璐.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洪成玉.古代汉语教程.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4.张双棣等.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72学时。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
(五)面向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师范)。
(六)使用原则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本教材为普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主要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只涉及较少部分,如《诗经》、《楚辞》等。而古典文学课将涉及到辞赋、诗、词、曲等。这样,古代汉语课中的自学部分,古典文学课将会讲读其中的大部分。古代汉语课讲读的大量散文作品,又将为古典文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二者互补,将使学生在古代汉语课与古典文学课两方面都收到成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绪论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性质、内容、要点,教材的特点,学习方法,考核形式。使初学者对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第二讲 郑伯克段于鄢
【教学目的】本讲是文选。要求从字、词、句、篇各方面掌握《郑伯克段于
鄢》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三讲 怎样查字典辞书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工具书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对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性质、体例、内容等方面介绍。
第四讲 齐桓公伐楚
【教学目的】本讲是文选。要求从字、词、句、篇各方面掌握《齐桓公伐楚》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五讲 汉字的构造
【教学目的】本讲的内容包括:分析汉字结构“六书”理论,汉字的演变;本义的探求。重点是前四书,一般了解汉字书体演变和探求本义的方法。
第六讲 晋灵公不君
【教学目的】本讲是文选。要求从字、词、句、篇各方面掌握《晋灵公不君》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七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古今词义的情况,词义变化,掌握古义的手段等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第八讲 齐晋鞌之战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齐晋鞌之战》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九讲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和关系,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举词例的意义。
第十讲 赵威后问齐使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赵威后问齐使》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十一讲 汉字的构造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汉字构造中的“六书说”。要求学习时理解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二种为用字法。
第十二讲 鲁仲连义不帝秦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十三讲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古书中常见的用字现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要求学习时理解四种现象的成因,能对四种用字现象加以区分。
第十四讲 季氏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季氏》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十五讲 判断句,也字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判断句的定义,判断句的特点,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判断句的表达功能等。要求重点掌握判断句的基本特点,并能在具体文句中辨认判断句,加以准确的今译。
第十六讲 大同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大同》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十七讲 词类的活用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词兼类的辨别,重点介绍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名词的活用,并介绍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方法。学习时应当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的类型,以及辨别的方法。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选句例,加以解释。
第十八讲 许行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许行》的内容及其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本篇课文较长,实词量多,值得注意。
第十九讲 连词
【教学目的】本讲介绍古代汉语常用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 的用法。要在准确理解连词特点的基础上,掌握教材所举连词的用法,能在文句中辨认连词,解释其用法,准确今译。
第二十讲 老子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老子》的内容及其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二十一讲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古代汉语语气词与词头、词尾。要了解一些主要语气词的用法和其表达的语气,了解一些词头、词尾的用法。培养理解文言语气词和词头、词尾的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
第二十二讲 北冥有鱼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北冥有鱼》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二十三讲 古书的注解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古书的注解。介绍古注的发展、体例和术语等。要熟悉旧注的体例,了解古代重要注家,掌握旧注术语用法,在此基础上培养阅读能力。
第二十四讲 秋水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秋水》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本篇课文在古代汉语语法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实词也有相当数量,值得注意。
第二十五讲 古书的标点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标点文言文的问题,介绍基本知识,学习标点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以及标点古文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给古文标点断句的能力。
第二十六讲 古文今译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翻译文言文的问题,要学会翻译文言的基本方法,以及翻译古文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第二十七讲 劝学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
面掌握《劝学》的内容及其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并熟读文选,培养自己的古代汉语语感。本篇课文较长,实词量多,在语法方面尤其是句型上有其特点,值得注意。
第二十八讲 修辞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古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如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倒置、委婉、省略等。掌握这些修辞手法,从文言文中辨识出这些修辞现象,提供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第二十九讲
五蠹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五蠹》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三十讲 古今语音的异同
【教学目的】本章讲古音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今语音差异,建立发展的语音观。掌握有关古音知识的基本概念,为学习古音知识打基础。
第三十一讲 上古音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是上古时期的汉语语音题,包括上的韵部、声母、声调,学生理解“叶音说有关上古韵部、声母、声调等的研究情况,并了解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第三十二讲 七月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作为韵文,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七月》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本篇课文古今词义的演变和语法现象都是值得注意的。
第三十三讲 古书的读音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古书的读音,包括古音通假、破读、特读。学习本章,要解古书的读音问题,弄清楚产生的原因,知道如何处理这些读音现象,培养学生识别这几种读音现象的能力。
第三十四讲 哀郢
【教学目的】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哀郢》的内容及其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熟读文选,培养语感。
第三十五讲 诗律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近体诗的诗律,主要有近体诗的分类、押韵、平仄、对偶、句法等。使学生了解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具备析近体诗格律的能力,为近体诗与近体诗格律的研究打基础。
第三十六讲 词律
【教学目的】本章讲授词律,主要有词的分类、押韵、平仄、对仗等。了解词的基本格律,具备分析词律的能力,会分析词的用韵情况。为词律的研究打基础。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期中考查、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占10%、20%、70%。
四、教材使用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7年版。参考书目:
1、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古代汉语》(上下),商务印书舘出版,2001年。
2、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
3、王力:《汉语史稿》(上中下),中华书局,1980年6月第1版。
4、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上下),语文出版社,1992年。
5、杨宝忠:《古代汉语词语考证》,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6、萧泰芳、张儒等:《古代汉语注释商榷》,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7、牟维珍等:《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汇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