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应用说课

时间:2019-05-15 07:0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浮力的应用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浮力的应用说课》。

第一篇:浮力的应用说课

《浮力的应用》说课稿

新源县第六中学 赵云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行,你们好:

《浮力的应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六节的内容,它与上一节《浮力》紧密相关,共同构成了浮力完整的知识体系。下面我从教材,设计思路,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浮力的应用》是在学习了上节《浮力》,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过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且对实验的积极性很高。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的工作原理。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六)教学器材:

(1)学生用(四人一组):烧杯、水、盐水、土豆、小刀、橡皮泥、自制浮沉子、塑料袋、蜡烛、火柴

(2)演示:`潜水艇模型、密度计、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思路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我把本节内容分为了2课时:第一课时讲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二课时讲浮沉条件的应用。我主要讲讲我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学生实验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所以我把本节课定格在以学生实验为主,从实验得出结论,总结要点。有些器材实验室不具备,我就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物品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具体设计是:通过三个学生实验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让实验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进行新课

·轮船

讨论:土豆放在水里会沉下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土豆漂在水面上呢? 讨论后,学生分组实验,展示实验成果。(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讲轮船打下基础)

成果展示:成功的小组都是把土豆挖空了,做成了一个“土豆船”,这样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了。

进一步问为什么土豆挖成空心的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让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更深一步)

如何让橡皮泥也漂浮在水面上呢?(有了土豆船的经验,学生很快就将橡皮泥捏成了小船的形状,使学生明白,橡皮泥的重力并没发生变化,只是“空心法”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了浮力,最终让其漂浮。)

轮船,就是利用这种“空心法”让密度比水大的物体也能漂浮在水面,介绍轮船的原理,排水量。

(1)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

即:排水量=m船+m货

让学生改进自己的“土豆船”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载货量”最大。(通过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载货量和排水量及轮船自身质量之间的关系。)练习有关排水量的题,加深理解,讲练结合。

[质疑]: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变,始终漂浮)

2.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变)

3.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

(变,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

4.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V排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

[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学生实验:将“土豆船”分别放到水中和盐水中,观察吃水的深度。(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浮力并没有变,只是排开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潜水艇

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

学生实验:浮沉子,观察并讨论为什么浮沉子可以自由地上浮,下潜?

教师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上去分析,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

教师结合潜水艇模型讲解: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

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气球和飞艇

学生分组实验:“热气球”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塑料袋为什么会升到空中?(燃烧后袋内空气密度怎样变化?)

原理: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放气或停止加热)

· 密度计、盐水选种等。

学生用自制的密度计来确定哪个杯子里是盐水。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质疑:1.同一支密度计在不同液面上都是什么状态?(漂浮)

2.在不同液面上所受的浮力是什么关系?(浮力是相等的)

3可根据什么来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因为浮力相等。V排越小的,密度就越大)结合演示用的密度计,老师讲述密度计的工作原理。

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点评。小结

浮力的主要应用

利用浮力的关键是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从而调节物体的浮沉。板书设计

1.轮船: 利用“空心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浮力2.潜水艇: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的3.气球和飞艇: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应用4.密度计: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面浮力相等。

第二篇:浮力说课1

初二物理--《浮力》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1)

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

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作准备。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

4、板书设计 :

第一节:浮力

1、什么是浮

第三篇:设计应用说课

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

号考生,我抽到的课题是《

》。现在我为大家分析一下本课教材及学生情况:

本课是小学()年级()册的第()课内容。本课题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要求引导学生了解()的原理,用身边能找到的材料制作、依据()的艺术手段表现一幅()的美术作品,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与创作能力。

{或:本课要求学生简单了解()的用途和历史演变。探究发现()的设计要素,在物以致用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制作()。通过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美化生活的实践能力。} 可以说,孩子们从小就对剪剪、贴贴、做做充满着兴趣。()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等许多材料都有使用经验,并且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热情,锻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动手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发现(了解)(),学习()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巧妙利用()等材料设计制作(),表达自己的独特的创意。

3、情感目标: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观察法、交流法、比较法探究(),运用演示法、交流法解决()等,营造和谐自然、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中探索,快乐中观察,兴趣中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将组织学生主动观察()自主探究(),并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解决本课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计划本课的教具准备有:()等。学具准备有:()等。

下面我就详细为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设计意图: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用时大约4分钟)

首先,()接着,(),学生们会兴趣盎然地关注到()

这个时候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以()的方法导入,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景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受新知(用时大约7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我精心设计了()个活动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第一个活动:观察交流,走近主题:

出示()图片,与学生聊天、交流:“

?”

?”

【设计意图:亲切地聊天、生活化的联想、直观地比较,这些都是适合和小学生交流、探讨的方式。在师生的观察交流中循序地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建立初步印象。】 第二个活动:走近大师,体悟升华

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和学生观察、交流、探讨:“你能发现画面里的()吗?”,“画家想通过()来表现怎样的感受?”,“画面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你对作品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受()的强大表现力。既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和能力,又强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三个活动:赏析作品,激发灵感

和学生一起赏析几件同龄人的()作品,交流感受,启发灵感,进行构思。重点放在启发学生思考:“小作者在画面中运用了()?想表达什么?这件作品你觉得有不足吗?要你来做你会怎样?”接着,和学生一起针对自己的设想,对创作步骤进行小结并板书:■

()

【设计意图:对同龄人的作品赏析这一环节中,把重点放在分析()的运用,提出改进意见的做法,旨在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三个环节:动手创作,展现自我(用时大约12分钟)

相信通过前面的观察、探究,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接下来我会为学生提出作业要求:巧妙运用()创作一幅()作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在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时,我在这里开辟一个我的作品展示区域,板书■MY SHOW,并用花边进行简单的装饰,让学生完成作业后张贴在这里。接着教师巡回参与,对()有创意的作品随时展示、简评,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灵感,并及时帮助学生出谋划策,改进创作构思或者协调材料的共享。在学生实践中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参与既是刺激学生表现欲望的一把钥匙,又能在参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难题及时提供帮助与鼓励、发现优异的表现及时肯定,同时还能兼顾课堂的卫生、安全问题。】

(七)、评价小结,拓展生发(用时大约3分钟)

首先是师评互评的结合:教师选择巡视参与时发现的典型作业在班级表扬,主要从()等方面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然后请小作者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创意和设想。最后,请其他同学讲一讲自己身边小伙伴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们的评价环节,教师要掌握评价导向:重视对()运用和感受,其次是重视学生的创意表现和合作效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多角度、多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论师评还是互评、自评都由老师掌控明确的评价内容和目标。不仅强化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赏析能力和艺术语言的表述能力。】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阶段

我准备了几张()的作品,和学生简单欣赏交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运用()的兴趣。

各位评委老师请看黑板,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我觉得创作步骤的板书能条理清晰地对学生的艺术活动进行提示。

或:(对艺术活动中的难点进行小结板书,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起到强调、提醒的作用。)

或:(是本课制作的主要环节,我把它进行板书、演示能更好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同时起到强调、提醒的作用。)

老师们,课堂精心的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当然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了,请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 知识网络

重难点聚焦

1、能设计并进行有关浮力的小实验,会用测量计测量浮力,会画浮力的示意图;

2、能运用常见的器材设计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全过程;

3、浮力计算; 知识要点回顾

(一)求浮力的一般方法

1.压力差法:物体在液体中下、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2.称量法:,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称量的重力;这种方法还可以求出物体体积,物质的密度及液体的密度。

3.阿基米德原理法:

4.平衡法:漂浮或悬浮物体,若物体与容器底紧密结合,物体不受浮力。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对实心物体而言

下沉

上浮

悬浮、漂浮

下沉

上浮

悬浮

与变化前的的大小。

(三)液面升降:确定液面的升降,只要比较变化后的1.浮冰熔化后液面升降

(1)纯冰浮于液面,冰熔化后液面升降。

③,如冰浮于盐水中,冰熔化后,液面上升。,冰熔化后,液面下降。,液面不变。

(2)冰中含杂质,冰熔化后,水面升降。

②,若冰中有铁、铜、铝、石块等,冰熔化后,水面下降。,如冰中有木块、蜡、气泡,冰熔化后,水面不变。

③,水面不变。,容器中液面2.漂浮在液面的“载体”,当把所载的物体取出放入液体中时,如下降,当时,容器中液面不变。

(四)几个规律问题

1.同一物体浮在不同液体中,是一个定值,都等于,此时

成反比(密度计原理,轮船浮在海中或浮在江河中,一木块分别浮在不同液体中)。

2.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浮在同一种液体中,为一定值,等于(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将露出液面部分切去,物体上浮又露出液面,为定值,等于)。

3.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变化等于物体重力的变化。

4.如图,细线拉力为T,细线断后,物体上浮至漂浮,浮力的减少等于细线的拉力T,即。

规律方法整合

1、浮力的大小可由物体的浮沉条件求解,如悬浮和漂浮,即

2、漂浮和悬浮时,尽管都是,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漂浮的物体静止在液体的表面上,悬浮的物体静止在液体内部或在液体内部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漂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它本身的体积,而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它本身体积的大小。

第五篇: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浮力的基础知识之后,继续学习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的知识。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探究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二部分了解浮力的应用。其中用到前面学习的力,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等有关知识,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的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学生分析及设计意图:

我任教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年龄的因素,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我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并且刚在上一节课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经过 一些物理思维方法训练,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两点:

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展示部分实验及分析过程,提供学习资源,点拨、辅助学生思考问题。

另一方面在课程设计中鼓励他们亲手操作,把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真正做到发现学生思维的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要性说明

本节课的特点是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的现象甚至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所以不容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实验易做,但根据实验分析时,实验的可视性差,若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实验,可以将短暂的实验慢镜头播放,有利于分析的需要,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节课内容较多,有推理的物理规律,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记忆的常识性的内容,单纯利用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来学习显得有些枯燥,利用多媒体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拉近了科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师使用的课件有的来源于网络,有的是教师自主制作,这样能给学生树立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榜样,了解当代的多种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导入,创设情境

以提问导入,问:你知道现实生活中浮力有那些应用?

让学生通过课下收集资料,课堂上的交流汇报结果,从而实现合作学习。(教师利用媒体的图片给予补充)

实验质疑,猜想规律

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已知道的浮力及力学知识来共同讨论发现这些应用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

进行新课

演示实验:木块,蜡块按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鸡蛋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橡皮泥,铁块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质疑学生:从这三个现象中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橡皮泥,铁块,鸡蛋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都沉入水底;木块,蜡块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都上浮直到漂浮在水面。教师补充评价学生的回答:

很好,那同学们再大胆的猜想一下,如果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会怎样? 学生回答:不上浮也不下沉,停留(悬浮)在液体中

ρ物__<___ρ液

上浮

ρ物__=___ρ液

悬浮 ρ物___>__ρ液

下沉

(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规律,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动画演示悬浮,学生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利用视频加深印象)

媒体点拨,学生讨论,探寻规律 继续置疑:

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同学们思考: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有的物体要悬浮呢?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回答:

当F浮<G物,则物体下沉 当F浮>G物,则物体上浮 当F浮=G物,则物体悬浮

(教师利用动画展示浸在水里的物体受力,形象直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总结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代替板书,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印象深刻,完整):(利用视频重现橡皮泥,木块在水中现象,加深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认识,补充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

教师点拨,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利用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液g v排 G物=ρ物g v 物

根据: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物=V排,进一步推导

ρ物__<___ρ液

上浮 ρ物__=___ρρ物___>__ρ液 液

悬浮

下沉

推导过程不是重点,利用多媒体可以节约板书时间 教师引导,媒体点拨,学生实验,运用规律 教师导语:

刚才我们找到的物理规律是正确的,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善于观察,勇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许就会有伟大的发现。

可见,物体的浮沉是由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决定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想办法来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控制物体的浮沉,以达到很好地利用浮力的目的

2.浮力的应用

提出问题:怎样让鸡蛋浮在水面上

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会回答:加盐

(大部分学生在初二物理序言课时尝试过这个实验,也有这样的生活常识,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实验,节省时间和实验物品.)

教师引导:从浮力和重力的关系的角度思考,加盐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加盐增大鸡蛋受到的浮力,重力不变,从而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关系,使浮力大于重力。

教师引导:在重力不变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方法增大浮力,从而使下沉的物体上浮,浮在水面上?

学生实验:给定实验器材寻找答案:橡皮泥,水槽,进行分组实验,尝试如何让下沉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你能解释原因吗?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上台展示,并且请学生加以说明

(学生活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动手和表达能力,学生能说出的道理,教师就不必多解释,肯定学生的想法,加以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借学生的 回答引出轮船和潜水艇的学习1,轮船

(利用影片介绍轮船是如何利用浮力的,加深印象)(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用一个简单的小练习理解排水量)小练习: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 000 N,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

学生思考讨论:这只船轮船从河里到海里,船会上浮些还是下沉些?为什么?

(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木棍漂浮在水中和盐水中演示实验,解决实验的可视性差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学生总结回答:

在河里和海里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所以它排开海水体积小于它排开河水的体积,轮船要上浮一些. 教师导语:潜水艇和轮船不同,它能潜入水下航行 2.潜水艇

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潜水艇下潜、悬浮在水中或浮出水面?

(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提示:想一想浮力还能改变吗?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还可以改变什么力?再参考课本回答。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利用课本自学回答,这里教师不用多说,利用播放多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印象就可以了)教师导语:气球和飞艇和潜水艇相似,它潜入空气中飞行 3.气球和飞艇

(让学生看课文自学,教师利用播放多媒体给予补充,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这个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谈谈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大家分享 布置作业,体验收获:

同学们互相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自制潜水艇模型,孔明灯等利用浮力工作的物体,交流制作心得,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浮力为人类服务。

教学反思: 利用利用多媒体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全部依赖也会引起学生视觉疲劳,所以要留出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及自主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手,脑,嘴,眼都调动起来。在这节课里媒体相当于给学生提供的 学习资料,辅助学生思考,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由于省掉了板书时间,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消化知识,所以在播放知识性内容时速度要控制得慢些,在课后发放讲义见(附加页)予以补充,在讲义中还可以补充一些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教学资源

视频文件来源于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参考视频资源及自主摄制,flash

(附加页)

浮力的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

(1)物体下沉:F浮 ρ液

(2)物体上浮:F浮>G物 或ρ物<ρ液

静止时

物体漂浮:F浮=G物

(3)物体悬浮:F浮=G物 或ρ物= ρ液 二

浮力的应用 1,轮船

①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而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单位是吨。

2.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氦、热空气)三

思维方法提示

利用浮力的关键是调节重力和浮力的关系。

(1)若保持浮力不变,可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沉浮(如浸没水中的潜水艇)。

(2)若保持重力不变,可改变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实现沉浮。(如轮船)。

学习材料 自制孔明灯(1)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依次同样粘上去,直到拼成一个两端漏空,直径约60厘米的球状物.再剪一张圆形薄纸片,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2)把酒精棉球点燃扎在铁丝中心,等气球内部的空气烧热后,气球就会由平地直升天空.如图所示.(3)这是由于气球内部空气受热膨胀,向外跑了一部分,使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气球(包括气球内部热空气)的重量,这样气球就会上升. 自制潜水艇模型

找一个装眼药水的小塑料瓶和一根铁钉,用胶布把它们缠在一起,在紧靠铁钉的塑料瓶侧壁上戳几个小孔,在瓶口接上橡胶管,这就做成了潜水艇模型。

下载浮力的应用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浮力的应用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4.6浮力的应用学案

    六、浮力的应用 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 知道浮力的应用 学习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过程: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将体积相同的......

    比的应用说课(5篇)

    《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49页例2。 2、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按比例分配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 汉中乡中学 张冰冰浮力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施力受力物体。掌握称重法测量浮力。 2、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与那些......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建立在前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由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这节课的......

    《浮力的应用》的教学导学

    《浮力的应用》的教学导学 日常生活中,上浮、下沉、漂浮和沉底的现象很多,学生也有很多感性认识,只需在教学中演示一两个小实验说明问题即可,但是悬浮在生活中学生很难见到,认识......

    二次函数的应用说课材料

    二次函数的应用——拱桥问题说课稿 梁海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从内容上看: 二次函数的应用是二次函数学习的深......

    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说课赛讲

    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说课赛讲 为促进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电子白板等现代交互技术对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交流分享经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近日,我校......

    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说课情况总结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说课比赛情况小结 老师们,晚上好! 上周星期三至星期五,县教育局在建新路小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县交互式电子白板说课大赛。本次大赛要求每校选派2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