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学综述

时间:2019-05-15 07:3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教学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教学综述》。

第一篇:生态教学综述

课堂生态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生态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的交互作用构成了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该理念的研究状况,分析关于课堂教学生态的本质特征、具体学科的运用和构建模式的文章,研究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课堂生态;研究现状;构建模式

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在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教育生态学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其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课堂教学生态作为教育生态学的微观领域,随着新课改的展开,此理念也被人们愈加重视。生态课堂被看作是教育的又一种追求。课堂应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课堂教学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流动、处理和深化。(1)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要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要有所发展,努力达成此目标,生态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对课堂教学生态研究状况出发,整理分析关于其特征、模式和具体学科的运用的研究,进而看到课堂教学生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西方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沃勒(Waller,W.)在其著作《教学社会学》提出了“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这是“生态学”一词第一次在教育研究中正式运用。到60年代,英国学者阿什比比较英国、印度和非洲大学后,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克雷明的《公共教育》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并予以单独论述。与此同时,英国学者埃格尔斯顿出版了以教育资源分布为主旨的《学校生态学》。1979年,布朗弗布伦纳在两篇论文基础上出版专著《人类发展生态学》,成为后来研究的概念框架和理论假设。

课堂生态作为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微观领域,国外对其的研究主要包括课堂环境和课堂生态两方面,以后者更为多数。在研究课堂环境的观点上,认为课堂生态体现在课堂活动的主体与其环境之间的关联,多伊尔和庞德认为,“学习发生的每一个背景中都包含了一位学习者,一位教师,一个背景和学习的信息,因此,学习发生在一个生态系统之中”,从而,他们把课堂生态界定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国(2)1 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孙芙蓉,谢利民,2006年)在对课堂生态的研究上,主要集中于其内容、对象及其方法等方面。沃克等对教师的生态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Ross,Rhonda.P建议从生态的视角出发,认为应该为学生提供私人的空间,在这里,“生态”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的尊重;Van Lier,Leo认为学习时要关注互动的过程,“生态”则体现了动态、互动的意思。另外还有观点认为从生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是要求用一个多维的视角研究课堂。这些皆是从生态学的不同层面,包括生态的理论、方法、涉及的对象特点等视角来研究课堂教学。

从国外对于生态课堂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对于生态课堂的关注较早,将课堂生态作为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微观领域,并且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加以研究。将课堂生态分为主体人与客体环境的关系研究;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内容、方法、对象上的研究。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将生态学的理念、观点、思想、方法创造性的运用于课堂生态研究之中。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相对于国外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台湾对其的研究较之大陆也更早、更丰富些。60年代,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方炳林著成《生态环境与教育》一书。20世纪80年代,李聪明著《教育生态学导论》,指出人类思考方式需要从“发展经济”转换到“注重生态”,对教育学的研究推入新的高潮。大陆对其的相关研究直到1990年才开始,南京师范大学吴鼎富教授出版了我国大陆第一本合著的《教育生态学》,1992年任凯、白燕撰写了我国第二本《教育生态学》,2000年范国睿出版了第三本《教育生态学》。

关于课堂生态学的研究国内还没有专著,大部分观点是在书中某一章节或论文中体现。在方炳林的《生态环境与教育》第五章第四节中,其中谈到了包括教室座位、教师态度、心理环境、同学关系等对教学的影响。范国睿在其著作《教育生态学》中从教室物理环境、教室布置与座位编排和班级规模三方面论述了课堂生态环境。还有文章是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角度阐述课堂教学生态观,如《课堂教学生态观阐释》(杨冬梅)、《生态型师生关系研究》(何象)等。另外也有强调从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视角来看生态课堂,如《关于生态课堂再思考(上)》,《构建绿色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严柏海)。

目前国内对课堂教学生态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一主题也被人们越加关注。笔者在“独秀”搜索关于该类的“图书”,发现在2001--2011年间,2003--2005年发现最为迅速,2004年达到了最高峰,2007--2009年一直在快速发展。“独秀”上的“期刊”显示,1981--2001年是没有关于“课堂教学生态”的文章,而2004--2010显示的是急剧上升的趋势,这与“图书”也是相对应的,证明人们对“课堂教学生态”的研究越来越多,当然,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期刊上的搜索结果显示,以“教学生态”为篇名的文章始于1984年,以“课堂生态”为篇名的论文始于1985年,以“课堂教学生态”为篇名的文章也是产生于1985年,这充分证明中国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是较晚展开的。以“生态课堂”为主题词在期刊网上以1990--2000年为时间段的搜索的文章只有7篇。同样以“生态课堂”为主题词在期刊网上以2000--2011年为时间段搜索的文章有116篇。(3)2 从国内对生态课堂的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刚刚起步,对于生态课堂的研究还没有专著出现只是在某些书中作为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在期刊网上的搜索表明在新课改之后,我国教育研究者对生态课堂的关注明显增多,研究成果也显著提高。

二、研究内容

(一)基本内涵、特征

建构课堂教学生态的基础是对这一术语做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界定。单从“生态”这一名词来看,“生”表示有生命、生存、成长,“态”则意味着样子、状态,“生态”一词在生物学中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而“生态”放在课堂教学中,是指课堂中有生命的个体,即教师和学生,还有课堂环境之间的和谐共长、动态平衡的的状态。关于此种解释的文章在《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黄大龙,钱爱萍)、《“生态课堂”的基本涵义、特征及认识》(周士勤)均有体现。

课堂教学生态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以及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谐共生的一种局面,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本身具有哪些特征呢?这也是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内容之一。一般的观点认为其存在的特性有:整体性、协变性、多样性和共生性。整体性在前面的内涵中得以体现,主要表现在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前者可体现在教材与教师讲授方式、学生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上,新旧教材,在教师采取讲授式或者新型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整节课随着这三方面的不同组合搭配必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的多少、好坏,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协变性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亦即一方的情感体现都会影响另一方的状态,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协调的手势辅助更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反之,学生的消极回应对教师的教学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共生性反映在师生之间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得到共同的发展,而不是一方的存在与发展以另一方的利益牺牲为代价,二者体现的是互利共生的局面。以上关于特征的解读可见《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李森)、《“生态课堂”的基本涵义、特征及认识》(周士勤)。

另外,关于课堂教学生态特征的研究存有不同的观点认识。如王兴华著的《课堂教学生态及其优化研究》总结特征为:社会性、客观实在性、动态性和开放性;杜亚丽和陈旭远著的《透视生态课堂的基本因素及特征》认为存在的特征有:整体相关与动态平衡的统一、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差异性与标准性的统一;管月飞著的《论生态课堂及其建构》归结特征包含上述的开放性、多样性、整体性,增加了自组织性和生成性,这也是杜召凤著的《生态课堂的构建》所秉持的观点。

从以上对于课堂教学生态内涵和特征文章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国内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从生态学来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生态点。生态学强调的是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那么教学中师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环境的交互作用也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生物环境是一个大的链条,囊括的事物纷繁多样,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因此,生态 教学则体现出了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共生性的统一。另外,生态教学本身具有人文的特质,故也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培养,呼应当代课改的教学理念

(二)生态课堂理论研究的具体运用

生态课堂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为生态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国内外研究者都有较成熟的观点。我国广大教育研究者和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广大教师以生态课堂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生态课堂理念在各具体学科中的充分运用。一方面,这里主要有基础教育中的具体学科科目的运用。例如,语文、地理、数学、思想政治、英语、化学、物理、生物、艺术等科目。具体的文章主要有以下:

1、生态课堂:生命的绿舟——小学语文“对话式板块教学”探索,曹永明 ;

2、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朱国伟;胡雅燕; 顾晓东;

3、数学生态课堂:内涵、价值与生成,潘晓明;

4、自为·集约·适度·和谐——思想政治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朱秋红;

5、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黄影妮;

6、生态化学——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沈世红;

7、论物理课堂生态与物理生态课堂,吴建忠;

8、生态化教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欧艳梅;

9、花鼓灯艺术与生态化课堂的建构,陈德琥。另一方面是生态课堂理念在高等教育各学科的运用。例如,思想政治、大学英语等科目。具体文章有如下:

1、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孟庆楠;

2、研究生英语课堂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孙志楠;

3、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王晓红。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多数文章是将生态课堂的理念、方法、研究成果创造性的运用于基础教育的具体的科目之中,并针对具体科目的具体特点和所存在的特殊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理论,而且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地方法论指导。其次,这些研究人员中多数是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广大教师,这也说明在基础教育中广大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行动研究、田野研究的方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从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生态课堂的构建

生态课堂理论自上世纪30年代在西方研究视野中出现以来,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对于生态课堂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任何理论的研究、反思都是为实践服务的。生态课堂理论研究也不例外。对于生态课堂的构建国内外研究者有不少研究成果:

一方面在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黎琼峰认为民主、平等是构建生态课堂的最基本原则。因此,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前提。首先是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教师要善于和乐于从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以及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其次,要以民主的教学作风实现课堂中师生平等的对话。对话是确保生态课堂内信息交流与分享的有效途径。强调自主,强调参与,凸显人的主体性。正是生态课堂的理想追求。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建构一是活跃课堂状态,唤醒课堂生态;二是关注人的发展,平衡群体生态。杨超有认为构建生态课堂应该

一、激发求

(4)4 知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注重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四、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增强课堂生命活力;

五、倡导自我导向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策略》(杨超有,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9期)杜召凤认为生态课堂构建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成性原则、平衡性原则。生态课堂的构建框架有:以宽松、愉悦为特征的生态课堂环境、以民主平等为特征的生态型师生关系、以互动生成为特征的生态化教学设计、以多元发展为特征的生态评价机制;生态课堂的实施策略有:创设适度开放的课堂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实施“无痕监控”的课堂管理方式。管月飞认为构建生态课堂应该形成开放多样的生态课程类型、确立民主平等的生态师生关系、构建互动对话的生态课堂交往、建立动态发展的生态评价机制、创设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环境。《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管月飞,安徽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2007年)王兴华认为在优化生态课堂应以观念先导,主要有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优化的具体策略是“和而不同”关注师生的生态位、拒绝“花盆”关注师生的生活质量、突破“限制”关注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生态及其优化研究 》(王兴华,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7年)窦福良认为构建生态课堂应该优化教室布置,提高课堂环境的文化品位、应用现代技术,形成创新实践的课堂环境、改善师生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突出学生主体,构建以生为本的自主课堂、注重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首先,在生态课堂构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关注人的发展是生态课堂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生态课堂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的关系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基本保证。其次,在硬件与软件环境两方面关注生态课堂定的构建。硬件方面有客观存在的课堂实体例如教室大环境的美化、作为的优化安排等,软件方面有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良好班级学风班风的形成等。最后,研究者从课堂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几方面都强调生态性,尤其是对评价机制的是更态性的强调。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评价机制的生态化取向的转变已经被人们所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在具体学科的研究方面:对于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方面王晓红认为应该改变课堂教学理念,改变课堂生态主体的地位;合理利用英语教学网络资源;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教学评估的科学性。《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王晓红,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9期)在思想政治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上朱秋红、贡和法认为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激发生命自为成长;教学资源精当整合,教学空间兼收释放;教学进度适当有序,学习进度适度高效;课堂生态和谐多元,师生成长和谐共进。《自为、集约、适度、和谐---思想政治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朱秋红、贡和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弃传统的教师行为中的舫权控制,重视师生动—构建充满生命力、和谐发展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课;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数学课堂“生态环境”的内部良性循环;尊重个性化—构建多元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构建“绿色生态”数学课堂环境提供有利条;系统

(6)

(5)5 观下的数学课堂“生态环境”离不开外部的社会大环境。《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生态环境”的构建》(胡春燕、杨德刚,数学通讯,2003年第5期)构建化学生态课堂

一、创设良好的生本学习环境;二,树立先进教学理念;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四、丰富化学课程内容;

五、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构建化学生态课堂的思考》(闫蒙钢、马旭明,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10期)对于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邱徳乐认为:

一、让课堂回归生活、学生在理解中融入文本;

二、让课堂充满诗性和灵性;

三、让课堂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四、让课堂更具有自由探究性;

五、让学生自由表达精彩观念;

六、让课堂闪现人性的光辉,更具有德性;

七、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八、让学生站着求知与做人;

九、让课堂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从“祛魅”到“返魅”:原生态语文课堂回归论》(邱徳乐,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9期)从具体学科科目的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出关注学生成长、关注教师发展是生态课堂的价值追求;充分利用生态学基本理论观点和具体学科特点相结合是构建具体生态课堂的基本策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采用先进教学理念和技术是生态课堂实施的基本保证;在具体科目的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方面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钻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四、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一)存在的不足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关于教育生态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十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展开,该研究领域被人们愈加关注,形成了一系列的论文、专著,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在收获众多科研成果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关于构建课堂教学生态局面还存有一些问题。

立足国内关于课堂生态的研究水平来看,我国教育生态研究的跨学科整合水平还比较低,生态学成分在教育生态研究成果中经常过多、过少或过旧。我们一般我们将课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追求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新的生态学研究已经超越生态系统生态学,而“生态平衡”尽管是影响面最大的研究范式,但是现在也已经遭到挑战。“非平衡范式”、“多平衡范式”都是得到实证数据证实的生态学发展新范式。另一方面,我国关于生态课堂的研究主要是把“生态”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予以展开,把生态学作为价值取向和作为研究视角两个维度之间的整合程度还有待提升。我国课堂生态研究者主张将“生态”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主要归于我国课堂生态的价值研究泛化,概念泛化造成了混乱的局面。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与课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本身就存在性质差异,包括研究对象、所处环境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因此,将生态学在研究自然生态系统时坚守的价值观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生态研究的价值观,这点是需要人们不断探索和深思的。

(二)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生态局面注重环境的作用,主体与教学环境的交互作用是形成课堂生态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仅是强调对课堂环境的管理与监控,而生态课堂在此基础上,也关注其它环境,特别是家庭、社区、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对于人与环境互动

(7)的影响。这种互动是动态的、生成的,而不是僵硬的、一变不变的模式。在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生态学的角度要求整合分析多重环境,以使我们看到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区因素形成的结合在一起并且相互关联的影响。课堂教学生态状态的形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能掌控的,它需要二者的相互配合,也需要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包括所用、教材教学设施、适宜的温度、柔和的灯光等诸因素。教师需要合理调节这些外在的条件,也需要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状况。因为每一名学生生长于不同的家庭条件,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接受不同层面的社会熏陶,这些家庭环、社区、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只有注重它们的潜在影响,才有利于教师从学生个体出发,营造和谐的生态课堂。

另外一方面,正如前面在不足之处所提到的,课堂生态表现出了跨学科整合水平的低下,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能会丰富这方面的内容。如今国内关于教学生态的研究还显得较为僵硬,只是运用生态学的视角和价值观套用在教育学这一学科,对于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显得不够专业化。课堂生态在具体教学的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营造生态课堂的模式、方法仍不统一。相信众多高校研究者及广大的一线教师在不断的研究与摸索中会将这一新型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与完善。

(8)

参考文献:

(1)黄大龙.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J].人民教育:透视新课程,2008 :44.(2)范国睿,王加强.当代西方教育生态问题研究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7(9):39.(3)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4):13.(4)黎琼峰.试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5(1):30.(5)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J].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0:29-42.(6)窦福良.生态化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J].教育与人才,2009(7).(7)王加强,梁元星.我国教育生态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8(19):54-57.(8)范国睿,王加强.当代西方教育生态问题研究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7(9):42.

第二篇:生态文明教学设计

《生态文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状况;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3、为什么要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重点: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难点:

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教学过程:

讨论: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状况。

我国的人口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资源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环境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及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水平,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3)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等。

3、为什么要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上学问题、就业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生思考:

1、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保护环境,严惩破坏环境的 行为。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环保知识,使治理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等。

2、如何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4)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总之,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教学反思:

第三篇:16《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16《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

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况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

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

3)画图理解

山雀

蜘 蛛

4)领读课文,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表述。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给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取名为“生态金字塔”。

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

二、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朗读,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1、打比方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金字塔”

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2)为什么称为“生态金字塔”?

(1)回顾第2自然段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画的图

(2)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来理解

3)再读体会

2、埃及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那“生态金字塔”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学生说,并完成结构图。

食肉

第三营养级

食 草 动 物

第二营养级

绿

第一营养级

“生态金字塔”各个营养级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出示:

“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强调:“依赖”:是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营养级序列之间的关系是“底层是生产者,上层是消费者”。

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而低一级的营养级的能量不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

那么你认为,在“生态金字塔”中那一个层级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回答,谈体会。

“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地球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

(也就是说,一切生物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均出于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对太阳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出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

(注意:“承载”:就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也就是说,绿色植物也影响着人。)

教师小结:绿色植物的多少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影响着地球上所以生物的生存。

3、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处于生态金字塔的哪个层次?(最高层)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6自然段,思考:人类与绿色植物有着怎样的关系?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说明问题?

学生读后讨论交流。

1)“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也越少。”

(注意:四个“越”字,起强调作用。)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有限的。)

2)“生态学家奥德姆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千克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苜蓿重8211千克。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1倍!”

由此可见,人的消耗量是最大的。大家试想:地球上有63亿人需要生存,需要多少绿色植物,需要多少土地啊!(地球上193个国家和地区,63亿人口)

3)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作者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生态金字塔”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生态金字塔”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学文后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5、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构成,告诉我们保护绿色植物,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啊!

正如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三、拓展练习

1、任选文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画一个生态金字塔,并写上每一级的内容。

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写一篇读后感。

3、试用文中使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第四篇:《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教科书呈现了一个池塘的剖面图。首先让学生来认识池塘里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池塘里还有哪些非生物。作用是让学生知道自然环境下的池塘是什么样的,存在着哪些生物和非生物,进而引出生态群落的概念。

第二部分: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建造生态瓶就是建造一个生态群落。让学生考虑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准备怎样的非生物环境条件。

第三部分:做一个生态瓶。

按照设计好了的生态瓶建造方案,运用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生态瓶。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接触了解了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较零散的知识;也经历体验过观察探究植物、动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前5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也听说过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生物学名词。一部分学生甚至还能对上述名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设计生态瓶制造方案时,学生是能够考虑到一些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花草和小动物还是有较浓厚的兴趣的。制作、并长期不断地观察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对于大部分学生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过程与方法: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进行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评价任务

1.认识池塘生态系统组成及作用。2.小组合作设计生态瓶。

3.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并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做生态瓶的容器(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一个盛满了水的水桶、一些洗干净了的沙子和小石子、一把小铲和一个漏网等工具、一张标签、一张记录纸。

为全班准备:大玻璃水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P14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 4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下面三点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

1.我发现小组在设计建造方案和制作生态瓶时,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这样更能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科学课从生活入手,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3.要使学生真正参与、用心参与、要使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积极性高涨的氛围,就必须让知识学习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第一环节学生观察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所用的时间有些长,降低了同学们对这节课原有的积极性。另外同学们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

/ 4

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

2.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忽视了评价的标准,学生展示自己的生态瓶时,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

/ 4

第五篇:生态金字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会“藻、蝗、羚、哺、狸、础、姆、垦、顷、惩”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方法。教学难点:

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鄂教版

教学过程 释题激趣 创设语境

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这是有趣的生态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同来学习《生态金字塔》这篇课文。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的情况。(1)听写字词。

绿藻、蝗虫、羚羊、哺乳、狐狸、基础、奥德姆、开垦、公顷、惩罚(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

①“哺”读bǔ,不读pǔ;“顷”读第三声qǐng,不读第一声;“惩”读第二声chéng。

②“哺乳”的“哺”与“捕鱼”的“捕”区分开、“开垦”的“垦”与“恳”的“恳”区分开。

③“藻”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顷”字的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竖提。

(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藻”“垦”。(4)齐读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学生交流。4.师概括总结。

CAI:课文先介绍了()接着介绍了()再介绍了(),最后总结说明了()。

顺学指导 直奔重点

1.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直接点明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的语句。CAI: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2.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师相机强调:“这”指什么?(食物链)3.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向我们介绍食物链方面的知识呢?

4.大声朗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什么是食物链?请举例说说。5.出示学习指导:

A.第1、2自然段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现象和相关知识? B.找出有关语句画一画,读一读,想想它们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预设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食物链;理解有趣的现象。)(有趣是食物链的特征,抽象化些)

a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文段中举了什么例子来介绍食物链的?

生答,师评价:一顺吃下来,它们相互依存(板书)这个食物链有意思,有趣。相机过渡:这个自然段中还有有趣的现象吗?谁来说说? b感知有趣现象,齐读有关语句。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几种生物数量关系、活动范围大小及

顺学指导 直奔重点

文章说明方法。

师过渡: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很多,你还了解到哪些与食物链相关的知识呢?

通过研读重点句段,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研读方法:找出重点句——理解重点句——领悟表达方法——朗读句段 重点句1:

“杂草师数量最大的生物了。你看有多少动物在吃它:蝗虫、尺蠖、菜蚜„„” 重点句2:

“一只甲虫,地下 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重点句3:

“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又捕食蜘蛛„„”(举例说明生物链)重点句4:

“这些生物数量上,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少„„”(举例说明生物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课堂小结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课后习题

1、看拼音写词语。

2、任选文中一个方面,画出一个生态金字塔,写上每一级的内容。

3、分别从文中找出“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每种说明方法各仿写一句。

列数据:

作比较:

打比方:

板书

下载生态教学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教学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之一

    《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

    “弘扬生态文明”教学案例

    “弘扬生态文明”教学案例 花门四中 王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2、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湖南省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 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

    体育生态课教学论坛

    体育生态课教学论坛 孙振吴 现在的《体育与健康》教学,都是以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为本质的教育课程,它生动而明确地把体育和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与健康品质的提高联系起来,体现了体......

    生态教学总结[推荐五篇]

    生态教学总结在新的生态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接受化学知识没有太大困难,但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化学题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该用什么知识或怎么用知识。解决好这一问题正是习......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论文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文明教育白云六小 陈玲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方式、社会......

    生态小公民第11课教学设计

    《美丽乡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宜昌市有哪些美丽乡村。 2、学生通过实地走访,对乡村有哪些了解。 3、了解美丽乡村之环境美、美丽乡村之产业美、美丽乡村之民俗......

    成语教学应注重思维生态

    成语教学应注重思维生态 朱昌球 语文学习的宗旨应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写作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生物教学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教学的生态文明建设 龙川县龙母职业中学 魏展辉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人类的各项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来越大,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已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