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时间:2019-05-15 07:3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51―01

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指引学生成长的思想之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熏陶润泽、潜移默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老师后才会接受他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相信职业的崇高和正义,内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地在教学中去落实;其次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教学工作中,体现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率先垂范。点滴之间都要做学生的榜样:升旗?x式的庄严肃穆;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课堂教学中的爱心、耐心;与家长交流的真诚热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动践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热爱老师,做一个和老师一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者。

二、充分应用文本熏陶学生

语文教学最大的资源是语文课本(教材),如何让课本内容更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去挖掘、去整合课本资源。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作用。就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可以挖掘整合出课本素材。

爱国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课本中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民族之花》中的课文《爱我中华》《中国结》《做客喀什》等,就是一组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平等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语文教材中处处都是教育的素材,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与丑》中的课文《唯一的听众》《寓言二则》《做一个最好的你》和第八单元中的《竹颂》等课文,在教学中可以渗透平等的价值取向: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教师应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关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此外,语文课本中还有许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素材,比如孝悌、感恩、责任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心挖掘、整理,用这些素材去教育学生。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学活动要充分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在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飞扬起来。

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和汉字听写大赛。积极组织经典诵读、汉字听写等活动,在提高学生说写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革命传统,尊重人类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积极人生态度、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在作文写作训练中,引领和指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写作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写作教学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编辑:张慧敏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东街小学 杨丽萍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第二部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分3条专门作了重要阐述并提出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括为24字,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认为,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学科和更好地学好语文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中,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抓好语文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贯彻和落实的情况怎么样,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教学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培育学生爱国意识,是语文教学追求目标之灵魂。什么叫爱国?简单解释为热爱祖国,即对祖国有深厚感情。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什么叫语文?语文简称语言文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也作过解释,他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众所周知,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语文作为认知汉字和传递、表达、理解汉语、汉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大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自觉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己肩负的一项神圣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时刻牢记新课标要求,紧扣语文教学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比如通过讲授汉语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汉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了解当下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学习汉语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进而使学生明白汉字和汉语的重要地位,明白祖国语言的优秀,产生对汉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本学期通过讲授《一面五星红旗》、《詹天佑》、《怀念母亲》、《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华少年》、《彩色的翅膀》、《索溪峪的“野”》等描绘祖国史上杰出人物英雄业绩和如画自然风景、反映历重大科学成就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远大的学习信念,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从而使他们树立报国之志,并将爱国热忱转化为爱国行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履职尽责敬业躬耕,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什么叫敬业?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人们在某集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条对爱岗和敬业作了明确规定,即“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不得敷衍塞责。”这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千百年来教师职业精神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本。敬业是一种精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假如没有这种可贵的敬业精神,便无法安于教育工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历史重任也很难担当。要做到敬业,一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教育是百年大计、立国之本,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为此,要对自己投身教师职业感到无上光荣,要把教育兴国视为己任,主动将国家教育事业的兴旺与自己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淡泊名利,对工作兢兢业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二要潜心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注意发现实际教学工作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不断探索新世纪、新时代的教学规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三要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要实施信心教育,利用各种时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他们多褒扬、多鼓励,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深化养成教育,通过严格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监督学生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纪律、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等;要突出自主发展教育,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有自主品牌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活力;要注重加强学生感恩教育,通过开展“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进取动力。另外,通过教学和教师示范,让敬业从小在学生思想中深深扎根,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成就事业,而且会感染和引领团队和社会风气。

三、做好学生诚信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什么叫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两个字分开解释:“诚”即诚实、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欺人;“信”即守信,一言一行遵守诺言,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兑现。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顾炎武说:“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俗语也都是讲“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一个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的人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失去别人的信任。相反,守信的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会使人产生敬意。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面对不良社会环境与道德氛围对一些学生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冲击,致使诚信缺失。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诚信教育在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始终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担起诚信教育的重任。通过课文《钓鱼的启示》等,把诚信教育渗透在教育工作中。在诚信教育工作中注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丰富诚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通过收集诚信格言,遴选诚信誓词,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研讨会、辩论会和演讲、歌咏比赛等活动,设立无人监督“诚信考场”、“诚信阅览室”等诚信场所,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四、培养学生友善意识,是教育教学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何为友善?简单解释为人与人之间亲近和睦、友好和善。友善是拉近人的距离、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很多圣贤之士都非常重视友善教育。孔子从研究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并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即“性相近,习相远”。一直以来,国家对加强公民友善意识培育问题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友善”与其他11个价值观一道列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也都对“友善”作了明确和强调。开展友善教育,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事。本学期我将通过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实施友善教育,在教室张贴教人为善、催人奋进的宣传画,开展“爱心天使”和“善心大使”评选活动,在黑板报开设“校园德育新闻”或“友善教育新闻”专栏等,使学生耳濡目染置身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要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学会换位思考,用学生的心理来理解学生,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善于捕捉闪光点,抓住学生向上向善的心理,多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三是要开展一些有益的互动教育。积极开展优秀生结对帮扶后进生、“建设友善校园”、“友善在我身边”活动,关心困难学生及家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校园爱心捐助慈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精诚合作、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良好品德。

综上,语文作为认识、研究和传播汉语及汉文化的一门学科,终极目的是让国人认知汉字,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探索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而促使公民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之所在。所以,我会一直践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身体力行 示范引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段存伟

内容提要: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素养。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学 国民教育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我认为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融入国民教育,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热爱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中,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几个要求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中抓好践行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教学水平。结合实际教学,我有四点体会。

1、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爱国是一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是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语文作为认知汉字和传递、表达、理解汉语、汉文化的一门学科,对国人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对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大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一定要具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己肩负的一项神圣使命,在平时的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理念,紧扣学科特点,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讲授汉语知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到汉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让学生了解当下汉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汉语热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重要地位和祖国语言的优秀,激发爱国情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对祖国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文化遗产等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报国之志,引导他们将爱国热忱转化为具体行动,让自己成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履职尽责敬业躬耕,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是人们在集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条对爱岗和敬业作了明确规定,即“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不得敷衍塞责。”这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千百年来教师职业精神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本。如果没有这种敬业精神就无法做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要做到敬业,一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要把教育兴国视为己任,将国家教育事业与自己的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淡泊名利,对工作兢兢业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二要潜心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主观学习意识,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三要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多褒扬、多鼓励,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深化养成教育,严格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开展“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个人素养。另外,通过教师举手投足的示范,让敬业精神在学生思想中深深扎根,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成就事业,而且会感染和引领团队和社会风气。

3、语文教学中要做好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顾炎武说:“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俗语也都说明了“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诚信是立身之本,一个不守信的人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失去别人的信任。相反,守信的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会使人产生敬意。

当前一些不良社会环境与道德氛围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产生了冲击,致使部分学生诚信缺失,出现了少数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

一、欺骗他人的行为。这种教育现状强烈呼唤诚信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诚信教育在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始终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中,担起诚信教育的重任。在诚信教育工作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丰富诚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通过收集诚信格言,遴选诚信誓词,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研讨会、辩论会和演讲、歌咏比赛、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设立无人监督“诚信考场”、“诚信阅览室”等诚信场所,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每年9月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4在语文教学中要融入对友善意识的培养。

人与人之间亲近和睦、友好和善是拉近距离、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很多圣贤之士都非常重视友善教育。在中小学开展友善教育,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尽力营建一个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通过设置标语牌,张贴宣传画,开展“爱心天使”和“善心大使”评选活动,开设“校园德育新闻”或“友善教育新闻”专栏等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置身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二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互相尊重,学会换位思考,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捕捉闪光点,抓住学生向上向善的心理,多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三是要多开展一些有益的互动教育。积极开展优秀生结对帮扶后进生、“建设友善校园”、“友善在我身边”等活动,关心困难学生及家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校园爱心捐助慈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精诚合作、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良好品德。语文作为一门集传承文化与工具性于一身的学科,在传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传承教育和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塑造结合起来,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自己的人生航标,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接受历史的使命和重托。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提升全民素质最科学最合理最现实的决策和选择。

第四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个人、社会、国家层面价值取向于一体,是做人之本、稳定之根、立国之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素,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其教育因素,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熏陶、感染。

一、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的人格光辉,进行人生观教育 课文对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真善美的表达,或形、情、理兼备,或形与情、形与理交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感受形象,体验情感,体会哲理。

1.丰富人物形象

写人、叙事的课文,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以及外貌、心理的描写,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使人物鲜明,使事件生动具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各方面的描写,围绕事件的关节点,进行感知与想象,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比如《桥》,在洪灾突然袭来之时,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村民的安全转移,以无私精神,维护了转移秩序,而他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教学中,抓住这位村支书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的描写,引导学生想象他维护转移秩序的情景,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共产党人的无私精神和高尚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以外,还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触觉、味觉、嗅觉的想象。多感官知觉的想象,能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救助车夫”,除了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词,对天气极冷的触觉体验——“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以及对鲁迅身体极度瘦弱的触觉感知——“枯瘦的手”,也能使学生心中的鲁迅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一个身体瘦弱的老人,在极冷的天气里救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多么令人感动。

2.感悟人物情感

以形象说话的课文,可以从形象中体会情感。比如《小英雄雨来》,作者把一个天真烂漫在危难时刻勇于牺牲的儿童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边区儿童的由衷赞美。教学时,在理解小雨来的形象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直接抒情的课文,除了从课文的形象入手体会情感,还可以从直接抒情的语句中体会情感。以《再见了,亲人》为例,全文多处直接抒情,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等。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这些语句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志愿军的国际主义情怀以及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

教育家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在阅读中不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熏陶,不断积累向善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向善的愿望与动力。3.让哲理说服人心

有的课文,哲理蕴涵在叙事中,如《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中,小徒弟画骆驼以少胜多的表现手法,就蕴涵着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三个徒弟的画的过程中,从对小徒弟的画是想象中,体会创新的重要意义。有的课文,哲理的表述有如画龙点睛,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句话,既是在赞美德国人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生活境界,同时又是在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活理念。抓住这句话深入体会,能更便捷地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哲理。“天下唯理可服人”,理智的力量是强大的力量,能使人昄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更有自觉性和意志力。阅读教学中,结合对课文形象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哲理的感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更有成效。

二、认识人性弱点,让人性的假恶丑远离自己

人性弱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相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让学生认识人性的弱点,使人性的假恶丑远离学生。1.作为必要的教学资源

像《金钱的魅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样比较详细表现人性弱点的课文不多。有关人性的弱点,课文一般只是略写甚至是一笔带过,如,《将相和》中的廉颇,因觉得蔺相如没有战功而又升迁得快就非和他过不去;《童年的发现》中的老师,因为误解了学生费奥多罗夫的天真而把他赶出课堂;《桥》中的村支书的儿子为逃生加塞到逃难队伍的前面„„这些,都只是比较简略的叙述。对于这些表现人性弱点的叙述,教师要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面对它、认识它,使人性的假恶丑、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远离学生。2.不作负面体验

对人性弱点的叙述,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把它具体化,不要引导学生体验人性的恶。比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不要引导学生想象、表演巨人如何驱赶孩子;《将相和》的教学,不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甚至表演廉颇如何处处刁难蔺相如;《桥》的教学,不要引导学生体验村支书的儿子为加塞而寻找的种种借口。人性本来有善也有恶,不要人为诱发、强化恶。3.引导正面体验

向善是人的本性,向善之后内心体验到的快乐是向善的源泉。有关课文中人性弱点的描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性弱点的认识,体会人性的优点。比如,认识巨人的自私,要体验到帮助别人才能感受快乐;认识廉颇的嫉妒心,要着重体会廉颇被蔺相如所感化的心态变化过程,要体验到正确认识别人才能有平常心;对《桥》中的村支书的儿子,要认识他的转变,即使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即便他父亲要他先行离去,他也没有丢下父亲而离去。

三、在拓展中演绎高尚人格——让高尚的人格成就自己 巴甫洛夫曾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与,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教学拓展,就是要让多种感官参与到语文实践中来,从而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人性的善更加入脑、入心。1.推荐阅读

同类题材的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同一人性优点的认知,获得更多的感动,从而得到更多的启发。比如,《桥》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同步阅读》读本中的同类文章——《手术台就是阵地》《草地夜行》《一个苹果》等。2.开展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可以使学生多感官地感知人性的真善美。如教学《巨人的花园》这一组课文后,可以开展做一件好事或观察、记录一件好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总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各环节有机渗透、适时点拨,让语文教学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灵魂。

第五篇: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11-03 15:24:5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而厚重的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也全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发展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建设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辩、笃实,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总书记这一讲话,不仅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指导意义,对高中学生也同样适用。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地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而中学生的思想又不成熟。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因分析 1.整个时代进步发展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电视节目、互联网等给青年学生带来了巨大信息的同时,也冲击给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迫切需要用正确的价值体系来引领,消除他们在娱乐消遣中不自觉形成的不良社会价值观。

2.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当前,应试教育理念还未退出历史舞台,在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的理念影响下,中学德育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内容上存在成人化、简单化倾向,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要求和生活实际相脱节;在方式方法上,简单粗暴,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也未能把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如何结合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营造有利于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需要从各个角度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中学生自身特点的要求

高中学生总体上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诱惑,处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变革中的他们,其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状况都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特点和烙印,在他们身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西方思想对他们的影响,他们时常遇到现实与课本的价值冲突,心中难免产生疑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根据时代的特点,引导中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得不直面的现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校教育承载着巨大重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广大一线政治教师应该努力塑造人格魅力,以身作则,在教学实践中把“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借助生活主题,以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1.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依靠价值观自身具有的真理力量,又要依靠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是教师素质形象的展现,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自己要做到知行合一,一言一行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学生做出榜样。例如,敬业、平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课,同时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对学生一视同仁。如果对知识一知半解,讲课敷衍了事,教案几年不换,自以为是高出学生一等,或者根据成绩好坏、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学生实行差别待遇,必然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高中一线政治教师具有完美的人格,浓郁的爱国情结,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为学生树立起高大形象,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并能不断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要怀有一种真挚的爱,这种爱是原则性、教育性和广博性的统一,是由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交织凝聚而成的一种教育情操,具有强烈的感化、引动、调节和激励的功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教师人格的影响,是教师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对学生心灵的感召、感动和感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教师工作中对教学、对集体、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是其人格的外在表现,会自然地、多层次、多侧面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不断提高着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效仿老师的言行和人格,逐步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相关意识和观念。

2.抓好课堂教学,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

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多种渠道并行,其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专题单独来讲。《文化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节,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来展现的,同时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各个模块中,要把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一手抓知识讲解,一手抓思想和行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重视以理服人,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但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晓之以理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动之以情。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找准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情感的切合点,善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例如在教学《文化生活》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可以给学生讲岳飞、邓世昌、钱学森等人的故事,以及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时用身体保护火炬的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事迹等。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讲自己身边感到我们的爱国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学生的爱国之情会油然而生。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以为质”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它们的传承和升华。政治教师要注意对这些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挖掘阐释,讲清其内涵和源流,以及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到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当然,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需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进行整理过滤,需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需要“古为今用”和“时代精神”相统一。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更是中华文化的一场文化盛宴。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没有空洞地宣扬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独辟蹊径地采用“纪录片”这一国际通行的传播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传递中国的声音、表达中国的思想,这样引入有利于让学生把中华文化“内化于心”,从而自觉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升到文化担当的高度,并通过具体的践行将其转化为有影响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自然而然植根于学生心中。

3.结合生活主题,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首创培养“人中人”“真人”“真善美的活人”“长久的现代人”的全新的教育目标。他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发表演讲时强调“每天四问”进德修业,可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而有着大大的进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的四个模块,名称里都有“生活”一词,这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贴近学生个人实际生活。而且评价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效果,要看到受教育者是否认同并践行。那么,政治教师对于思想政治课中所采用的生活元素,无论是生活事件的呈现,还是真实观念冲突的诱发,其最终目标都要唤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切情感认同,并且在实践中践行。例如,我在讲授《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没有立即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而是请学生就自己平时所见所闻,说一说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学生立即激烈地议论开了,并争着发言,列举的不文明行为包括了一些在校学生的校园不文明行为。我将学生的发言要点列在黑板上,在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又请学生谈了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认识,使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一些不经意的不文明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那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在校的一些诸如乱丢垃圾、讲脏话行为真的大大减少了。甚至之前天天丢在水池里容易造成堵塞的擦手纸也彻底消失了。可以说,这次授课的结果,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感悟,通过生活主题,使学生获得超越书本知识之外的更深刻的东西,深度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政治理论由刻板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感性形象,从而使学生由感而动,由感而通,由感而化,达到更高层次的思想浸润和情感的投射与转移,以不经意的方式达到了不言之教、不言而喻的教学效果,带给学生从内到外的收获。正好恰逢我县进行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借助“文明卫生城市伴我行”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当前中学政治教学的必经之路。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中 唐运东 邮编:6385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慨括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所达到的具体要求或明确标准,对于学......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花园小学 高 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括为24字,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它是立国之魂、做人之本。从事语文教学多......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襄阳市二十七中学杨冬玲 一、以教师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影响学生。 《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一个老师后才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数学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特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现在结合在小学课堂教学谈......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荆门市石化中学 李俐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全文共分六部分二十三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荐阅读)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迎河中心校刘明 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年龄......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从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着重探讨了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有效地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