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8课:张开想象的翅教案范文
第8课 张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目的 : 1.认识想象的含义和分类;理解想象的意义; 2.重在感悟,帮助学生认识想象给我们带来的情感体验,深层次地理解想象,感受想象,理解想象,体验快乐和幸福。在互动和体验中领悟想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体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设疑,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音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一些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图片学生们看,引起他们对想象力的注意,而且感受到想象力的奇妙。
二.想象和想象的分类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已经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简要说明想象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对其有大致的初步了解;
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大类.有意想象是目的性和自觉性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幻想又可以分为理想和空想,因而把幻想说成是空想不对的,幻想力是发明创造者的必备的重要心理品质。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的极端形式是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梦常常把“思”搞走样变形了。实质上想象就是一种形象思维。如果子女想象力丰富,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引导兴趣,让他向文学家、艺术家、设计家方向奋斗。如果他的想象力不强而又没有这方面的潜力,就不要赶鸭子上架了。否则,不但搞不出太大的成就,还会使孩子很苦恼,误了孩子的前途和发展。
2、互动:告诉学生梦也是想象的一种,请1-2名学生站起来回忆自己做过的有趣梦境,和大家分享。
3、梦境分享过后带领学生欣赏达利关于梦境的经典画作,形成直观感受。
三、想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已经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一个人如果能够一直保有想象力,那么他的世界就会比别人缤纷得多,有趣得多。1.我们保持着一颗童心
欣赏图片及画家的想象画作.2.让我们拥有了坚定的信念
欣赏动漫《海贼王》截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画家通过奇幻的想象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为梦想不断努力的强大内心能量。
3.体验最诚挚的情感
欣赏摄影作品,并告知每组学生展开想象,建构画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可能发生的事情。看那些学生的想象最符合、最具特点。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摄影作品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
4.我们认识到了记忆与遗忘,也体会到了寄托与希望
配以图片、音乐和视频,为学生朗诵几米的画作《月亮忘记了》,使学生体会到作家通过自己温情的想象,给读者特别是台湾地震后的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从而对未来充满寄托与希望。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本课高潮。
5.我们学会放松心情,惬意地生活 出示惬意生活的图片。
在音乐渲染下,带领全班学生进行冥想放松训练,让学生通过放松训练使身心得到舒展,以全新的激情和活力面对未来,发现生活的美好。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智力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它是智力活动的翅膀。
要有好的想象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培养意识。(2)学好专业文化知识,为想象付诸实践打下基础。(3)想象要大胆,不要怕人笑。
(4)对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要寻根问底。
(5)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训练,培养自己兴趣。
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情感参与和体验,使学生暂时放下苦读的课本,欣赏几幅有趣的画作,看看好玩儿的视频,或是听一听轻松的乐曲,参与互动的游戏,好让其想象的翅膀展开。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品味、去探究,学生的回答或看法没有正确与否,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体悟。
法制教育渗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第二篇:第8课 教案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掌握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2.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学生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颜真卿书法成就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书法艺术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通过对阎立本、吴道子绘画成就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
2.通过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在壁画和彩塑方面的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教学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教学方法】
故事穿插法、作品展示分析法、史艺结合法、情感渗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敦煌的唐代舞乐壁画
同学们,投影显示的是敦煌的唐代舞乐壁画。继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之后,隋唐的石窟艺术又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敦煌石窟的开凿上。你知道“千佛洞”这一名词的由来吗?它为何闻名世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一、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开始于东汉。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中,我们接触过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到隋唐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内容。找出对隋朝书法特色及历史作用的描写。
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唐代书法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唐朝书法部分的内容,要求:①找出唐朝最著名的两位书法家;②掌握了解他们在书法上的成就及影响。
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称“柳体”。他的字骨力峻健。
1.书法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以楷书著称于世的大书法家,也是一位长寿书法家,活了整整八十五岁。欧阳询最初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后兼秦篆、汉隶、魏碑之法而自成一家,称为“欧体”。
唐楷中最具法度的是书法大师颜真卿。
(出示幻灯片)教师讲解:颜真卿书法是继王羲之后第二个高峰,其博大精深使其不仅成为唐代书法的代表,而且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代表。颜真卿幼时就刻苦练习书法,因家贫乏纸而以黄土扫墙学习书法。青年时,曾两次到京师张旭门下学书,悟得书法真谛。安史之乱,他首举义旗,抵抗安禄山叛军。晚年时,叛臣李希烈僭称帝,要颜事伪朝,颜大骂“颜某不受贼诏”而被缢死。忠良伟大之死如巨星陨落,但他的伟业和书法却留在了人间。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作品。《多宝塔碑》为颜真卿四十四岁所书,从其笔体中能看出二王等人对他的影响。点画圆润,疏朗秀媚,是颜楷自成目的初阶。
出书幻灯片:《多宝塔碑》。如果说在这里颜真卿的书法《多宝塔碑》只是自成一体的开始的话,那么《颜氏家庙碑》,则表明颜楷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颜氏家庙碑》是其七十一岁时所书,此碑为颜氏晚年杰作,鲜明地体现了颜书的四大法度,即气魄宏大,筋骨劲健,形质朴拙,端庄严正。其字体一反瘦硬清媚的书风,而是筋丰意足,浑厚雄强,体现出森严壮美的盛唐气象。
出示幻灯片:《玄秘塔碑》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在入仕之初,便被书法所累。穆宗时,柳公权以夏州书记入奏,皇上一见到他便说:“朕尝于佛庙见卿真迹,思之久矣。”于是就拜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他在做官期间,仍然保持着正直的性格。相传穆宗尝问他用笔之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致使皇上“改容,悟其以笔谏也”。这就是所谓“笔谏”故事的来历。
柳公权的书法以王羲之为入手起步,后又广泛涉猎隋唐诸名家的作品,然后融会贯通,酝酿变化,终成一大家。范仲淹在《诔石曼卿文》中称“延年(石延年,字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从此“颜筋柳骨”的美誉便不胫而走遍了天下。
比较颜真卿、柳公权书法的共同点。
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顔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 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学习顔体,但有所创新,自成“柳体”。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与书法艺术并驾齐驱。那么,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哪些特色?画坛巨匠,都有哪些人?他们的代表作和艺术特色如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2.绘画
阅读教材有关绘画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你认为隋唐时期绘画的繁荣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 2.隋唐时期有哪些著名画家? 3.阎立本的代表作有哪些?
4.吴道子的代表作是哪一幅?他为什么被尊称为“画圣”?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宗教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这是一,绘画的门类多。第二是隋唐时期,涌现了一批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等„„
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汉藏民族间亲密交往情况的绢本历史画卷。募本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接受了联姻要求,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长安迎娶文成公主。《步辇图》所描绘的就是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图中
右侧,唐太宗坐于步辇(又称坐榻)上,安详自若,威严的神情中流露出对使者的喜爱和赞许之情。唐太宗身旁簇拥着九个宫女,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打伞。画面左侧,有一身穿红服、虬髯、执笏者,是朝中引班的礼官。其后,身穿团花衣拱手肃立者是禄东赞。最后一人是朝中的翻译官。
《天王送子图》作者是吴道子。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天神的情景。画的前段描绘的是骑兽奔驰的送子之神,雍容端坐的天王及随臣侍女,他们怀着各自的心情,环绕着这个故事情节,表露出各不相同的性格和表情动作。我们看到的是画面后段的内容,表现了净饭王小心翼翼地怀抱着初生的释迦牟尼,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而持重地行走着。紧跟在净饭王身后的王后摩耶夫人端庄美丽,王后身旁有一侍者。净饭王及摩耶夫人均为中国帝后装束,侍者衣着,脸形和唐代武士俑的风格完全一致。此图现藏日本大阪博物馆。
隋唐时期,除了书法艺术大放异彩外,另一个重要成就就是石窟艺术。石窟艺术在隋唐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先对此作一个大概了解。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与三危山隔大泉河东西相望,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的佛教石窟。中间虽然历经长期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是雕塑、壁画和建筑三者融合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宝库。以彩绘泥塑为代表的造像艺术是莫高窟的艺术主体。人物琳琅满目,唐代是莫高窟艺术的黄金时代,石窟的开凿和造像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是莫高窟艺术的极盛时期。在莫高窟彩塑中,唐代的塑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时期的彩塑艺术达到了精妙无比的地步,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是,气魄宏伟,敷彩绚丽,人物华贵端庄,亲切自然,栩栩如生。“菩萨如宫娃”,富有世俗享乐气息。作风写实,人体比例协调匀称,线条流畅柔和,对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画,以其非凡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莫高窟有“壁画艺术的长城”之誉。壁画是莫高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频频出现的飞天形象,最令人流连忘返,赞叹不绝。唐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已成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标志。这些飞天如姊似妹,顾盼生姿,或手持莲花,或合抱琵琶,或散花,或奏乐,彩练当风,飘飘欲仙,凌虚舞空,潇洒欢快,比起其他石窟的飞天,更富有浪漫色彩。
出示幻灯片:诗中所写的公孙大娘是当时的舞剑能手,舞起剑来其身体象旋风一样快,以致杜甫儿时看过她的表演,几十年之后都难以忘怀。其实,公孙大娘的绝技受到了当时从西域传来的《胡旋舞》的影响。那么,除了《胡旋舞》后,唐朝的乐舞还受到了什么影响?其特色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看本课最后一目的内容。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1.唐朝乐舞的特色 2.唐朝乐舞的代表
从课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插图“坐部伎和立部伎”“软舞和健舞”,从中去体会唐朝乐舞的特色。
唐朝于618年统一全国后,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社会秩序也比较安定。乐舞在隋代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唐朝初年,宫廷宴乐用隋九部乐,至唐太宗时又调整为十部。唐高宗时,十部伎向“坐部伎”和“立部伎”转化。唐玄宗时,由于政府大力提倡,所以乐舞流传、风靡一时。
再看大曲《霓裳羽衣舞》,它应当是一个典型的软舞。[投影显示]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细缨累累珮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捩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 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
从描写中能看到,不仅舞蹈者飘飘欲仙,表现出深厚的艺术造诣,而且乐队配器齐全,演奏熟练,乐舞相得益彰。
从上面我们介绍的乐舞中,可以看出隋唐文化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和博大的盛世景象。【本课小结】
书法名家辈出绘画成就巨大隋唐文化雕刻精美形象乐舞气势恢宏
第三篇: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课表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背景条件和过程;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最深刻的三次变革产生的时代因素。
(4)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较和思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2)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学会阅读,提升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为中国的进步趋势打开了历史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法1:1924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方法2: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常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了。但在这以前,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穿的衣服之一。(请学生看课后阅读卡中的插图)它的创始人就是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衫等又不能充分表现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是他就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把立领改称直翻领,前面开四个口袋,每个口袋加上一个"倒山形笔架式装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山装的基本样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口袋里可以放钢笔、书本和笔记本等用品,袋盖又使袋内的物品不易丢失。这套衣服一经孙中山提倡,就很快受到欢迎,后来还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除此之外,说中山装的样式还有特殊的含义在内。同学们谁知道中山装的设计过程中,赋予了哪些含义?这些含义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关系?等我们详细接触本课后,就会明白。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要求学生阅读 29——32 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 2——3 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1、兴中会和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创立者、地点、性质?
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辛亥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3、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
4、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是什么?
5、辛亥革命的结果如何?
6、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说明理由。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 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3、10 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 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课文进行启发分析)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二)、武昌起义(看一下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
(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 年10 月10 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 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
【引导】课本上写的是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大家把第二年改为1912年,清楚的标记出时间。
4、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引导】当然,孙中山德高望重,众望所归,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可是,好景不长,孙中山的大总统的位置就让袁世凯给占了,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就是辛亥革命整个过程的概括。那么,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前后桌讨论一下。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引导】(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 35 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美国总统曾经这样说过:“影响中国现代史最深远的三个人,第一是孙中山,第二是毛泽东,第三是邓小平„„。”毛泽东也曾经写道:“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中共十五大报告认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你认为如何认识和评价孙中山更为恰当?
【思路】
可以先找好一个角度来论述孙中山的某个方面;也可以通过查找有关孙中山的史实资料,来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最后形成一个小论文性质的内容,与大家交流讨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强化: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历史,其中讲到了创建兴中会,同盟会的情况,重点讲述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特别是和后来孙中山阐发的“三民主义”进行了对照,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纲领的理解。之后我们讲到了另一个问题——武昌起义,并重点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一历史事件做了分析,使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1894年
檀香山
2、同盟会:1905年
南京 革命纲领、机关刊物、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的评价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东京 D、南京
2、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 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策略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二、材料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中国共产 党的 70 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 路。——《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 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
(2)结合材料三,谈一下你心目中的孙中山。
七、教、学后记
附:练习答案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
1、C2、D3、A
二(1)不矛盾。因为中华民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特权没有被取消,实权又被袁世凯所窃取,因而 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的革命打下了基础。
(2)可以先找好一个角度来论述孙中山的某个方面;也可以通过查找有关孙中山的史实资料,来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第四篇: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
第八课 辛亥革命
1.知识要求: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 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⑴同盟会的成立与三民主义评价、认识。⑵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⑶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学难点] ⑴ 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⑵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学过程] 导言部分: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革命党人毕生求之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辛亥革命伟大意义何在?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
一、武昌起义
1、兴中会的建立
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同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
兴中会成立的时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之意即“振兴中华”。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潮流是维新表法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仍然寄希望于清政府进行改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并不普遍为人接受。
2、同盟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都主张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他们团结起来的条件。因此,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不期年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于人意表者亦!”
3、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了黄花岗起义,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失败。事后,殓烈士遗骸72具,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斗争。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十几个省区的纷纷独立就是必然的。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为了加强对各省革命力量的领导,有必要建立一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本子目主要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内容。
1、中华民国的成立
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中央政权,进行了频繁的活动。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八个是同盟会的骨干。在从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本目的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主要内容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学说,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临时约法的特点是: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的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临时约法的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本子目主要介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当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时,在华拥有巨大利益的帝国主义列强,以中立作为幌子,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来取代清王朝,他们看中具有军事实力的野心家袁世凯,一致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复出,加紧了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始终持观望、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为维护在华的侵略利益,帝国主义不约而同的扶植拥有实权并媚外的袁世凯。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届书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闸门。
教材当中的知识链接就是为了说明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从辛亥革命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
[作业布置] 辛亥革命的影响
板书设计
9、辛亥革命
一、武昌起义
1、兴中会的建立
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为了加强对各省革命力量的领导,有必要建立一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第五篇:第8课漫画教案
第8课 漫 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了解漫画的基础知识及漫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艺术特点、种类、构思方法及表现形式等。
②初步掌握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方法试画一副或一组漫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
②通过介绍漫画的特点及一些特殊手法使学生初步掌握漫画的基本绘画技 巧。
③通过赏析、讨论和创作实践、作业交流、评价等途径学习和掌握初步的漫 画欣赏和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了解漫画除了具有特有的担道义、讽丑恶、弘正气扬美善的社会功能外,还具有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
②体会漫画特有的幽默感,解读在滑稽背后隐含的深刻教育意义。
③对漫画的艺术性有初步认识,感受单线勾勒、单色或彩色、水墨及剪纸、独副和连续等多种漫画形式的美感和韵味。教学重点:
漫画创作的基本常识及其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
漫画创作视角的选择,及艺术形象的设计。
教学准备:
铅笔或黑色的笔、橡皮、绘画本、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课本,起稿用的铅笔、橡皮和黑色的笔。
教师:相关的PPT课件,漫画图片以及一些幽默的笑话。
二、导入新课
1、讲笑话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那好,老师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
话说有个人经过农田,发现农田里有一头没有犄角的牛,他就问老农,为什么这头牛没有犄角,农夫说:牛没有犄角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遗传,有的是因为生病脱落了,有的是因为和别的牛顶角而失去的,而这头牛没有犄角,那是因为它是一头驴。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好听吗? 生:好听。师:好笑吗? 生:好笑。
师:对,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好笑。笑话是一种语言上的幽默,生活中充满了幽默,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了解另一种幽默,一起跟老师走进漫画吧。
2、导出新课,板书课题—《漫画》,展示课件。
三、展示课件 学习新课
(一)漫画概述
1、漫画的含义
1)师问: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喜欢漫画,也看了不少漫画书,那你们知道什么是漫画吗?
抽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展示含义。
2、漫画的分类
现在,我们知道了漫画的含义,那接下来我们看看漫画是怎么分类的。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漫画,我们来看看吧。
展示刘翔、赵忠祥肖像漫画,边展示边问学生画中人物名字。表扬语:你们的眼睛真厉害、太棒了等
师问:这三幅我们可以归为漫画的哪一类呢? 引导学生回答到肖像漫画。
接下来我们看看另外几幅漫画。展示《鼠》,引导学生回答:幽默漫画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幅漫画,展示:《无效劳动》 引导学生回答:讽刺漫画。
这些都是按照漫画的用途来分的,漫画还有其它分类方法,我们以后再了解。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肖像漫画怎么画。
(二)肖像漫画的特点
我们先来看一看《赵忠祥》这一幅肖像漫画,有没有同学来讲一下画面的造型特点呀?
引导学生回答:抓住特征(脸型、鼻子、嘴、眼睛等),大胆夸张 师:我们再看下一幅肖像漫画(展示),这是一名美术教师的肖像漫画,他夸张了老师的什么特征?
生:大大的眼镜,脸型(瘦),神情
师:除了这些造型特点,这幅和前面《赵忠祥》那幅在表现上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简练(如鼻子、嘴巴就只是一根线)师:很好。肖像漫画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抓住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大胆夸张,有的用笔非常简练。
(三)教师示范
1.请一名同学当模特儿
教师先画出写实风格的头像速写;
师:这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肖像速写的画法,接下来,大家想看看老师怎样抓住这位同学的特点,并进行夸张,创作一幅肖像漫画吗?
生:想。师:好。
首先,那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位同学面部最突出的特征是怎样的? 主要方面:眼镜、鼻子、嘴巴等五官;头发、脸型 分析特征,并引导学生我们转化为肖像漫画的方法就是以夸张最显著的特征为主,其它特征进行简化。
最终表现。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出示歌星尹相杰的照片,让学生为其画一幅肖像漫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肯定学生的的表现能力,适当指出不足。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大胆表现,完成的名人肖像漫画非常棒。希望我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希望大家都能喜欢漫画,不断地创作漫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