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五上美术教案

时间:2019-05-15 07:4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美版五上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美版五上美术教案》。

第一篇:浙美版五上美术教案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介绍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

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幅门的剪纸。

(2)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

4、学生构思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

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7、拓展

3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2、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教师)课件或视频、范作、图片和实物等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

(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

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 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

(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合纹样。

(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3)提示:

①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

②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1)举办“适合纹样欣赏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 进行自评,互评。

(2)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

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4好看的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中

2、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

(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饰、鞋、包。体会:民族纹样使服饰、鞋、包更漂亮。

(2)出示:名族风的家居布艺。

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4、认识民族纹样

(1)美在变化与统一 ① 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

② 出示:彝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美在对称与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美在对比与调和 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

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

(4)尝试练习教师示范;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5)学生作品赏析

① 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民族纹样、变化又统一)② 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

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物品。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 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6、课外拓展

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运用。

6、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2、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 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截图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

(1)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

有道理即可)

(2)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

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

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

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做的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

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

(1)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

(2)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1)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

(2)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

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

(1)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2)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的最好。

8吹吹打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察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9、教师小结并布置第二课时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

9飞天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配演说词、示范、临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飞天的故事、飞天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了解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掌握飞天的三个经典样式,同时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3、体会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形象特点,从而促进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中国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掌握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辨别出飞天的三种基本样式。

2、难点:分析飞天形象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固体胶、彩色水笔、剪刀、4k卡纸一张

(教师)各种飞天图案若干组,圆形、方形、三角形构图框,若干组,课件一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分步局部出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壁画的所处地址 学生活动

(一):观察,独立发言。

(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

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

(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学生活动

(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

(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感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

(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

(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4、课后:拓展开发 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

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

(九):小组交流表述

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

第二课时

1、课堂导入

(1)展示飞天图片: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临摹)唐代,提问:有

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形象?你知道和她们的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引导小结:这些形象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看书本 P20(教师对飞天的概念做简单介绍)(本环节主要解决飞天的定义和概念问题)

2、输入教学:

(1)展示敦煌的全景照片和传入的途径

(2)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飞天的形象。请同学们来比一比,各个历史时期的飞

天有什么不同。(分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可展开竞赛)

① 兴起时期——十六国(第275窟)

② 创新时期——南北朝(第249窟)

③ 鼎盛时期——唐代(第329窟)教师引导讨论和小结。(可以从飞天的姿态、着装、背景、体态造型等方面来做引导和小结)

(本环节意在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飞天形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3)动动手,学学古人(教师分发准备的飞天图片)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飞天形象,进行临摹 要求: ① 大小要适合,构图要饱满 ② 运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 ③ 注意把握人物的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临摹)

3、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拓展思考:你觉得飞天的形象美在哪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如此热衷表现飞天的形象?

10指墨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指墨画的基本概念,感受指墨画凝重古拙、金石味等艺术特点。

2、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能运用指墨画技法表现出多种不同墨色和点线面。

3、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种指墨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2、难点:灵活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调色盘(盒)、小水桶、毛毡、墨汁、国画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调色盒、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入,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感受指墨画特点。

(1)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引导学生欣赏、感 受并思考:两幅画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线条、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名家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指墨画厚重、粗犷、古拙、金石味等特点。

3、探究尝试,体验指墨画趣味

(1)“玩墨”游戏

①请全体学生一起用手指玩墨,看谁玩出的墨色变化最多。

②交流展示,请玩出墨色变化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诀窍(关键在于对水的掌握,与毛笔蘸水蘸墨类似)。

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指墨画技法。依据学生实际,教师作适当演示(课件出示指墨基本技法图示)

④ 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线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态各异、墨色深浅不同的点线面适合表现什么物象?

⑤ 请学生比较思考:用手玩指墨游戏与用毛笔画画有什么不同?(体会笔墨)。

4、创作练习

(1)教师介绍指墨画,提升学生对指墨画的认识。(2)课件出示学生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指墨效果,欣赏体会。

(3)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建议: ① 根据课堂练习纸上的各种点线面和墨色效果展开联想,通过添加等方式完成一幅抽象画 ② 把以前用毛笔画过的满意的国画作品用指墨的方式进行表现 ③ 用指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议习作,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5)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5、课后拓展

①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

② 有兴趣的同学,尝试用指墨画的形式去创作几幅作品。

11泼墨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泼墨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懂得泼墨方法的运用

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方式,在泼墨的基础上添画完成一幅泼墨山水画

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学习泼墨山水画的画法。

2、难点:泼墨效果的掌握和有效利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普通水墨山水和泼墨山水作品各一幅,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2)教师总结出示课题。

2、笔墨游戏

(1)教师介绍泼墨的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2)学生尝试在一张宣纸上进行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墨色变化效果。(3)教师选三幅不同效果的学生习作,请作者介绍取得效果的创作要领。

3、深入教学

(1)观自然、学画法

① 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感受自然美景 观察自然山水,探究山水画画法 提示:近低远高,近浓远淡。

②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远景、中景、近景知识,及云雾和水的留白方法。③ 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泼墨山水。(2)赏作品,习技巧

① 比较画家的泼墨山水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画家通过添加小景(树、亭、舟、塔、房、人等)使得画面更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② 课件演示添加小景的方法和规律(少、简、小、干)

(3)品诗词、悟画意

欣赏一幅诗配画,感受山水画的人文意境

4、作品欣赏。

5、作业练习。

在上一个环节创作基础上添加景物丰富画面,完成整件作品。要求:(1)用笔大胆,水分充足。(2)山水有远近和浓淡变化。(3)小景添加做到少、简、小。

6、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拓展延伸:张大千生平介绍。

12江南民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画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

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

五、教学设计:

1、寻找我眼中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

(1)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

(2)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

(3)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接着欣赏杨明义、戴启顺两位画家的作品: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示例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1)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 表现内容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

(2)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

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

(2)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

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

13西湖十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3、培养关注、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近景、远景、中景的关系。

2、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西湖十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

(1)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请学生用一组形容词说说西湖十景,导入课题《西湖 十景》。

(2)课件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联想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提升西湖 十景的人文内涵。

2、探究

(1)欣赏晴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韵味。说说:

这样的山、水、天给你怎样的感受?

(2)欣赏水墨作品《夕照》,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与雷锋夕照实景照片对比,感 受西湖之美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3)欣赏童中焘《三潭印月》,思考:画面中的三潭印月有何特点?画家又是 如何表现山、水、天交融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从如何凸显意境、国画用笔、墨色变化等角度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4)教师示范,用墨色的浓淡相融和用清水渲染墨色边缘的技法表现西湖山色

和水色交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水分与画面效果的关系,用淡墨表现远山和其他景色。

(5)同龄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画面突出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作品采用了哪些用笔、用墨方法?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3、创作

(1)学习建议: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十景之一,用水墨晕染的技法表现印象中 的西湖山水。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4、评价

举办以“西湖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并说说推荐理由。

5、拓展 引导学生搜集、赏析表现西湖十景的国画作品。

第二课时

1、导入:

(1)画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西湖水色交融的意境,回顾水墨表现技 法。

(2)温故知新,说说西湖十景留给你的印象和水墨西湖带给你的印象。

2、探究

(1)欣赏曲院风荷景点,思考:画面中的荷花、树木、水面、游船能用上节课学习的渲染的方法来表现吗?

(2)学生欣赏作品,结合课件探究作品中细节的用笔用墨手法。

(3)学生实践探究,尝试表现波光粼粼的湖面。

(4)结合学生探究作品,教师示范用精细笔墨表现细节部分,引导学生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叠加相互交融表现荷叶和树。

(5)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西湖》,提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图、意境,引导学生学生从近景、远景、中景的用笔用墨上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6)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提问:作品重点刻画了什么?表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什么韵味?

3、创作

(1)学习建议: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西湖十景之一。创作过程中可以再显示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或增加部分景物,以表现自己心中的西湖十景,增强画面意境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1)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建议,引导学生从创意、构图、技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

欣赏用不同形式表现的西湖十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怀,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14童谣童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的相同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彩纸、剪刀等,课前搜集童谣或才会童谣书籍

(教师)童谣视频、课件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1)出示《丢手绢》图片,说说联想到了哪首童谣 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2)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分析童谣与童画的相通之处,并说说对儿时童谣的记忆和感受

(3)小结:童谣,是一支歌,唱出了孩子心中的旋律。童谣,是一首诗,充满了孩子的幻想和憧憬。童谣,是一幅画,画出了孩子眼中的真善美

(4)揭题——《童谣童画》

2、了解童谣相关知识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2)童谣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3)童谣的历史。

(4)童谣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丢手绢》属于哪一类?(游戏歌)你会唱几首不同的《摇篮曲》。

3、欣赏感受

(1)欣赏童谣童画作品,感受文字与画面表达的含义和想通之美。

先出示童谣,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童画,评一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哪些方法,把童谣表现出来的。

(2)用童谣创作成童画,可以选择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下面两幅画分别是以织布和做衣裳为想象点创作的童画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欣赏童画的不同表达手法(水彩笔画、油画棒画、色彩、水墨、线描、剪

贴、剪纸、版画)。

4、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①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想象画创作。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② 结合所带的工具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17大盒子小舞台

一、教学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设计制作一个微型舞台。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如剪、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制作方法进行简答的工艺制作。

3、通过多种媒体的制作练习,促进创新思维的综合应用,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同时能培养搜集整理的好习惯,以及变废为宝的创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

2、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丰富舞台,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盒子、美工刀、剪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等。

(教师)教学课件、教师示范作品,示范半成品,制作工具及绘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8、欣赏导入

教师讲述《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提》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房子装载着老主人的梦想,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让小小人住进来引出主题:同学们,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小人,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小世界,世界虽然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纸盒,但是它装载着同学们的梦想和创造,这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板书:大盒子小舞台。

2、拓展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盒子,我们首先来给他们分类 按形状分:方形、圆形、心形、多边形 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铁质、综合(2)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形状、材质、色彩),你觉得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3、方法指导,改变盒子

教师:为了使盒子变成我们心中的小世界,我们该怎么制作场景呢? 展示各种盒子外观的改变方法:

9、切割展开法斜线切割:①上下切割 ②特殊型切割

(2)展开法,展开其中一条边。

(3)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成舞台,将盒子添加上门窗和顶变成房子(添画)。

(4)其他的特殊形状。

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

提问:制作底座时须要注意些什么?

(1)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须要注意些什么?

(2)纸盒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

①用线画出需要切割的部位。

10、固定纸盒不让其摇晃。

11、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

(3)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制作主题。

假如给你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主题:森林、海洋、太空、家居、街道、公园、舞台······

(4)背景制作

给盒子涂上颜色,或贴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2、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建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学生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一个场景。(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

(1)自己介绍。

(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大家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方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事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2、根据主题制作附件

(1)你的盒子是什么主题的?根据你的盒子主题,想想你需要哪些配件呢? 例如:① 森林:树木、动物、花草······ ② 海洋:鱼类、贝类、水草······ ③ 太空:星球、飞船、外星人······ ④ 家居:家居、人物·······

(3)请同学来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

(4)附件制作步骤:①画;②上色;③剪。

3、继续制作完成《大盒子小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 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刚才的配件中,我们有很多的物品是用纸来制作的,那如何才能使这小小的纸片立起来,站稳呢?

方法:

(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2)在物体的下端处粘一个支架或纸盒。(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黏土或者橡皮泥等。

(4)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5)用绳子垂吊起来。

4、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配件也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围绕,接下来就是围绕自己的主题设想来进行编排、组织、美化舞台。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①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是死板 ②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单画面易散 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

(2)颜色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5、学生创作、教师个别辅导 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6、个别展评

(1)学生自我介绍、互评。

(2)更多的关于合作的艺术作品欣赏。PPT展示其他学生作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首饰盒、蛋糕盒等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品。

7、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

(1)整理搜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18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

五、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 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

(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

(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

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

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设计:

问题A:为什么这幅画会被叫《剩山卷》呢? 问题B:这幅画跟《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关系?

3、揭秘名作

播放视频“传世杰作为何一分为二” 《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

3、细品名作

(1)中国画中的留白。

(2)中国画中的墨色。

(3)中国画中的用笔。

(4)找一找画中的笔墨变化。

(5)比较南北方山水的不同。

(6)分辨中国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7)中国画中的意境表达。

4、课堂小结

中国画无论是笔墨、构图、还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境美

5、课后拓展。

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欣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世名画及相关知识。

第二篇:浙美版美术五上《吹吹打打》教案

《吹吹打打》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

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课前准备:

(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4、探究用泥塑的方式表现人物演奏的动态。

(1)想一想, 人物演奏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5、欣赏学生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评价建议:

(1)能否抓住人物演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

第三篇:五上美术教案

第2课:自画漫画像、问题提出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教学目的

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肖像作品,建立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探究体验:

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

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图片:

1、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2、漫画肖像有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

教师小结: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4、抓自己的突出特征。

5、结合欣赏教材爱因斯坦漫画像“漫画”过程图示,引导学生了解既要夸张人物外形特征,又要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

6、教师自画漫画像,解决夸张变形问题。教师便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现,使学生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实践:

教师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抓自己最主要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

对于优秀作品及时展示。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教学难点: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总结反思

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学习效果不错。

第3课:漫画与生活

问题提出

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目的

1、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4、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

二、探究体验:

1、结合漫画作品与课本解释漫画: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

2、漫画的功能有哪些?课本的图片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本图片,向学生做系统的介绍漫画知识。(1)、立意:

结合课本图片边举例边分析,漫画来源于生活。如何立意:正确、明确、深刻。

(2)、漫画的功能有讽刺、歌颂、传播、娱乐等功能。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学生一幅画往往是由几种表现手法构成。(3)、文字作用:使画面主题更明确、深刻。教师小结:

对于“无题”漫画进行分析:换面一斤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而含蓄幽默。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多样。

四、成果展示:

采取班级画展形式展示,评价重点落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板书设计:

3、漫画与生活

表现形式:单幅

表现手法:讽刺、歌颂、娱乐、组成部分:漫画

多幅

宣传、夸张、巧合文字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了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通过漫画创作,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质。

10、木版年画

问题提出

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教学目的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

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

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

总结反思

本课的前半部分是民间木版年画赏析,介绍民间版画的色彩搭配原理,后半部分则是介绍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由于版画的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游戏心理的需要,故学生比较喜欢。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木版年画的形式特征、色彩搭配的特点,以提问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落实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木版年画的制作实践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漏版制作法和纸版制作法,学生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第四篇:五上美术教案

第1课肖像艺术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画“以形写神”的重要特征,认识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课本中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艺术家。

2、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作品,会区分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

3、认识艺术的多样化,培养欣赏多无文化的能力。

4、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学习人物精神,适时渗透国际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病态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难点: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初步感知肖像艺术的表现力。

1、游戏出示人物速写,猜猜他们是谁?

2、学生用简短的话表达对肖像作品的感受。

3、引出课题,归纳学生的感知,肖像艺术的重要特点——以形写神。

二、体验、探究式学习,解决教学难点,进一步加深对肖像艺术重要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1、印证肖像艺术的传神。

2、讲授中国画的特点及在此画中所发挥出的极致。(欣赏教材中曾鲸的作品)

三、通过对比欣赏,了解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感受艺术表现形式与作品内容的和谐统一。

1、欣赏、感受由版画、雕塑等不同技法所表现的艺术作品。(欣赏《白求恩》、《藏族女孩》)

2、渗透国际主义教育:了解的、白求恩的事迹。

3、延伸思考:作者用雕塑形式来表现白求恩的神态,与你评价的白求恩在外形、神态方面有哪些吻合?

4、对比版画肖像艺术

四、赏析教材中的其他肖像作品,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去观赏、评述。

1、赏析其他艺术作品。

2、发挥自由想象空间,创作肖像背景。

欣赏作品《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五、拓展知识总结升华。

1、展示有人物肖像的装饰品及日常用品。

2、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中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

第2课

画人像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如何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能用线表现一位自己的同学。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人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四年级学习了背面人物写生,回忆在画背面人物写生时,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

发型、头型、服装等特点。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提问:表现正面人物与背面人物在哪些相同与不同?

三、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同学,看一看人的五官有哪些不同。

分别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脸型,根据脸型找一找有相同特点的同学。

小组讨论:观察课本上画家及学生的作品,看看他们表现的人物五官有什么不同?线条有什么特点?

线条流畅、简洁、有美感„„

四、教师示范

用线演示人物写生的方法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如何大胆表现人物的特点及线的运用等。

五、实践活动

布置作业

六、小结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3、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三、学习材料

搜集的图片资料、尺子、铅笔、签字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来到操场

二、引入课题

如何把自己对校园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站在什么位置、选择哪些场景?

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有层次、立体的景物?

三、新授课

1、观察思考:观察校园里路两旁的树远近有什么不同?路近宽远窄。两边的树近高远矮。

2、总结: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在远小,而且越远截止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解释就叫透视。

3、出示课题

4、打开书,欣赏图片完成图片旁边的问题。

5、讲解视平线和消失点。

6、分析作品:展出几幅学生作业,请学生分析是否符合透视规律。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带领学生选择适合的角度,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表现我们美丽的校园。

五、小结

交流作业:其他学生的作品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难免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以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

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三、学习材料

彩色纸、剪刀、胶水、画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溪山行旅图》,谈谈你的感受。(有山、有树、有瀑布)

细致寻找,仔细观察后发现感觉不一样,觉得山更高、更加雄伟壮观。作品壮美、气势磅礴、雄伟壮丽。

小结:这都源于人们意念中的比例关系。

二、解决教学重点

1、看书第8页,通过文字介绍了解人的比例关系。

2、认识黄金分割点。

3、学生测量,寻找周围的黄金比。

三、解决教学难点

1、欣赏国内外的古瓶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出精美的比例。

提示几条线:瓶身的高度、瓶颈的高度、瓶口的宽度、瓶颈的宽度、瓶身的宽度、瓶底的宽度等。

2、小结:在生活中运用的黄金比不是一个精确值,我们找到的这些黄金比的左右。

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有黄金比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美的享受。

3、提问:装饰纹样都安排在化瓶的什么位置?

四、学生作业

利用知识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五、课堂评价

外形美

装饰美

创意新

第5课

偶戏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欣赏不同表演形态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以及发展,了解偶人的造型特点及表演特色。

2、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选择不同材料制作布袋偶,并全作表演。

3、通过相互交流学习资料和对传统偶戏的欣赏,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和表演特点,以及偶人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从而体验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难点:材料的巧用,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

三、学习材料

有关偶戏的录像、图片和各种制作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搜集各种偶人和偶戏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自制木偶表演,引起学生兴趣。

出示课题:偶戏

二、新授课

1、偶戏的分类

根据制作材料分:布袋偶、提线木偶、木头偶等

根据表演方式分:木偶戏、皮影戏等

2、偶戏的历史

欣赏书上作品《木偶戏演出图》。

3、学习偶人的制作

欣赏偶人,玩一玩、想一想: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认为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它是怎么动起来的、你还哪些方法可以使它动起来?

三、学生作业

要求: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偶人。

四、偶戏表演]

组织表演

提出问题:其他同学的作品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的借鉴?

第6课

提线纸偶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提线纸偶。

2、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

3、训练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

难点:形象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

三、学习材料

彩色纸或废旧包装纸,彩色笔、剪子、胶水或又面胶、一次性筷子。

教学过程

课前作业: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课文片断。(有情节、有对话)

一、组织教学

二、导和新课

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片断,表演木偶戏。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利用彩纸制作提线纸偶

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看书观察提线纸偶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2、研究讨论:提线纸偶的连接方法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进行连接。

3、看书自学书中介绍的两面三刀种让纸偶动起来的制作方法。

4、小组讨论商量:根据课前准备的故事进行制作和表演,以及如何分工。

四、完成作业

学生实践,合作制作提线纸偶。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发现优秀作业随时进行展示和鼓励。

五、课堂评价

1、请第组同学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2、请同学们选出提线纸偶做得最精致的小组和故事表演最出色的小组。

第7课

动物的脸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艺术品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

2、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园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新方法。

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有魅力。学习用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

难点: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特征以及对水墨的控制。

三、学习材料

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小水桶、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猫头头鹰图片。

一、组织教学

二、分析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思考:最先引起你注意的是哪部分?(眼睛)猫头鹰的外形还有什么特点?(椭圆形的身体、圆眼、尖嘴、利爪。)

三、名作欣赏

欣赏课本中黄永玉先生画的猫头鹰。

1、用什么绘画形式表现猫头鹰的?

2、小组讨论:

作品中的猫头鹰和图片中的有什么不同?

突出表现了猫头鹰的哪部分?对创作有什么好处?

画家主要运用了什么笔墨技法来表现猫头?

这样一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

四、练习基本技法,分析表现步骤。

五、学生创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用国画的形式大胆表现动物的脸。

注意:运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教师巡视辅导。

六、展示交流

第8课

有趣的汉字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欣赏评述、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特点,它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能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方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

3、通过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学习,了解汉字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在感受汉字音、形、义美的同时,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交流、欣赏,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解汉字的演化过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汉字的特点。

难点:如何根据汉字的形体特点,展开联想,大胆一进行创作画出新颖、有趣的作品来。

三、学习材料

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小水桶、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字谜

“座中无人”打一字。猜字谜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汉字有形,形中有象。

2、猜成语

肩靠肩,脚跟接脚跟,形容人多。说一成语。

小结:精练,能用很少的字概括很深的意思。

3、吟诗

汉字不但形美、义美,音也美。

小结:古诗是讲究押韵的,古人用汉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音韵优美的诗歌。

4、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小组讨论

汉字是怎么起源的?

汉字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汉字的艺术价值?

2、教师展示以汉字为表现窗帘的国画作品

提问:作品给你什么感受?猜猜这幅画里运用了哪些汉字?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绘制的?

3、分析画面构图

提问:这几幅画在构图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欣赏哪种风格的作品?你准备选择哪些汉字来进行创作?

4、打开书,从书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把它介绍给大家。

三、学生作业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汉字进行表现。

四、小结

相互交流、评价。

第9课

飞天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创作一幅飞天作品。

2、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难点:如何运用线表现飞天的形象。

三、学习材料

中国画颜料、墨汗、毛笔、宣纸、调色盘、小水桶、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到黑板上画“飞人”。

展示画方绘画中的小天使,讲评学生画的飞人。

2、展示敦煌飞天作品,学生欣赏。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板书课题

1、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有关的敦煌资料。

2、欣赏敦煌石窟壁画。

3、学生思考讨论:什么是石窟?其中有哪些艺术品?敦煌约有多少石窟中绘有飞天艺术品?

3、集体交流,讨论。

课本上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特点?飞天形象为什么有动感?

4、小结:飞天中线的变化所产生的动感。

提问并完成课本上的问题。

三、学生作业

选择以线为主的表现方式画一幅飞天。

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评价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色彩中的色相知识,体会色彩的美。

2、利用色彩的色相知识进行绘画创作使画面变得更美观、漂亮。

3、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感受色彩中不同色相的美感,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

难点: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三、学习材料

色相环、图片、水粉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报名字:教师点同学名字,同学起立。

报色名:教师报颜色名称,同学迅速找出。

二、归纳点题

引导学生了解色相概念,出示课题。

三、感受

1、引导学生回忆:

自己平时绘画,最喜欢用哪些色相?

它们的搭配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分析:

书中各类艺术作品都运用了哪些色相?

这样的色相搭配给你什么感觉?

如果可以改变,你希望运用哪些色相?在视觉上会发生哪些相应的改变?

四、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巡视辅导。

五、交流

讲一讲:

你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两种色调的作品?

这样的色相组合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给你的好朋友提一条建议。

谈谈自己的感想。

第11课

色彩的明度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对“明度”一词有较准确的了解。

2、能够识别基本颜色的明度变化。能用水粉工具及明度变化表现一幅作品。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体验色彩的美感。

难点:有水粉或其他美术用具表现一张明度变化的美术作品。

三、学习材料

水粉颜料、彩色铅笔、油画棒、调色盘、小水桶、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在三个玻璃杯中放入深浅不同的蓝色液体。

让学生玩一个脑筋大风暴的游戏:看到这些液体想到了什么?

二、探究、理解知识点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在美术术语中有一个名词叫明度,谁能理解这个词?(色彩的明度就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2、什么是明度高?什么是明度低?

(亮的明度高,暗的明度低)

3、学生讨论后,看看书中是怎样介绍的。

三、练习

选一颜色做一组明度练习。

四、教师小结,讲评

五、欣赏有明度变化的作品

六、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画张有明度变化的作品。

七、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经验,特别是在提高画面美感方面要着重分析。

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绘画伤口保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2、根据人物动态变化想象活动内容,添加适当环境。

3、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难点:根据特定的人物姿态,通过改变位置方向想象人物动态的变化,表现活动内容和情节,并添加适当的环境。

三、学习材料

人物动态图片、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看教学课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看书。提问:观察书中人物动态有什么特点?人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相同的人物形象被变换了角度、方向,改变了活动内容。突出了人物活动,环境衬托了人物活动。)

2、出示学生优秀作业,欣赏并分析他们是如何巧妙利用相同的人物动态,想象不同的人物活动并添另适当的环境的。

3、教师示范:

利用实物投影画一个人物动态,改变角度和方向,启发学生想象。

三、学生作业

要求:根据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想象,在上面添加适当的环境背景,让画面内容更丰富、更有新意。

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

展示学生作业,组织学生互评,教师补充评价。

第13课

光盘架的设计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利用可能寻找到的各种材料,根据材料的特性开启创造性思维,设计制作出一个具用性与创造性的光盘架。

2、了解设计的知识,学习设计的方法,培养善于发现的意识,提高手工制作的能力。

3、体会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设计制作中感受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盘架设计要点:实用性、要承受光盘的重量,并且要方便存取;艺术性,怎样才能设计出新颖的光盘架,可采取象形式与构成式等。

难点:掌握材料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材料。有些材料易折、易弯、易剪,有些材料可以利用它的自然形状。

三、学习材料

收集各种制作材料和制作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CD音乐,出示课题

二、分析探究

1、展示各种类型的光盘架图片

2、提问:为什么要设计光盘架?作用:收集、整理、归类、便于查找,美化生活。

3、欣赏课本中各种光盘架的造型,说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重点在作品的美感与实用的地方)

4、欣赏多种插接形式和不同风格的光盘架作品。(光盘与插接设计巧妙的作品)

三、体验、实践、探究

1、提供各种材质的光盘架实物,问:光盘架的设计与什么有关系?

设计、选材、造型。

2、小组讲座做光盘架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光盘架的造型与合取光盘方便度的设计。

光盘架的制作材料。

与所存储的光盘造型有关系。

四、实践探究制作要点

请学生为自己带来的光盘设计光盘架做造型和制作准备。

五、艺术实践

学生选择材料、设计造型、测量光盘尺寸进行制作。

六、评价

请学生谈体会。

第14课

杯子的设计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有个性、功能性又美观的杯子。

3、让学生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的杯子。

三、学习材料

纸、铅笔、脂肪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各种各样的杯子图片,问:这些图片中的物品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它是什么?

2、简单介绍杯子的发展。

3、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看书,小组研究。(针对书上对杯子各部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2、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3、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总结设计的要素:功能、外形、材质、尺寸等)

4、看书

书中同学们都设计了什么样的杯子?他们的设计图是怎么样画的?

5、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杯子?它有什么功能、是什么样的?

四、学生进行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

小组内先评选设计新颖独特、有创意的杯子,请同学进行展示和介绍。

第15课

有人脸的器物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掌握人物浮雕、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2、利用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一个有人脸的器物。

3、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了解泥塑这一独特的艺术,掌握盘条成型和泥板成型等泥塑的基本方法。

难点:表现的夸张与变化,徒刑的创意。

三、学习材料

图片资料、橡皮泥、五官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回忆:学过哪些陶艺技法?分别要注意什么?

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

注意:搓条时要粗细均匀,泥条两端可细些,便于衔接。

二、欣赏激趣

欣赏图片:有人面造型的古今中外的器皿。

思考:这些器皿是什么质地的?它的造型风格有什么特点:这件器物是用来做什么的?作者把人脸装饰在哪里了?如果放在别的位置会怎样?人脸的表情是怎样的?

三、启发构思

变魔术,引导学生构思。

一团泥在手里,边揉捏边思考:人脸在什么位置?人脸是简单的装饰还是主要器型?选择什么样的造型更夸张新颖?

四、技法展示

示范必要的泥板成型法和盘条成型法。

五、艺术实践

作业要求:发挥你的想像力,用今天学习的泥板成型技法或盘条成型法做一个有人脸的器物,可以是笔筒、花篮或其他器型。巡视辅导,及时给予点评,以点促面。

六、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方式不限。

第16课

唱起来跳起来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版画知识,体会喷雾画的美感。

2、通过作品欣赏,学生感受到喷雾画能使画面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

3、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受版画的美感,从而培养他们观察和感受生活美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版画的兴趣,同时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纸版画艺术,掌握撕、剪等方法以及喷壶等工具的使用,并利用它们完成设计与创作。

难点:对歌舞人物动态的表现和画面的构图。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水粉、喷壶、牙刷、影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各民族歌舞的图片

2、出示课题

3、小小魔术:教师演示如何撕出跳舞人形,边撕边强调该注意的地方,如动态的把握、大体比例等。

4、学生尝试从纸中变出一个会跳舞的小人。(可以撕、剪、刻)

5、演示喷雾画的喷制过程,边演示边强调注意的地方。

6、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边思考:唱歌、跳舞时人的动态主要发生哪些变化?我们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哪些动作要更夸张?如果用撕纸的方法来表现,哪里需要概括?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制作

用喷雾画的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歌舞的伤口可以几人合作也可独立完成,要求形象夸张、生动,构图完整。

四、展评

1、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2、它们采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3、你还发现了哪些更有趣的制作方法?

第17课

电脑美术——有趣的人像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运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输入自己的的作品,或直接在电脑绘画软件中进行写生。学习运用电脑绘画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的多种图像变化功能进行再创作。学习利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特别是对单一内容进行多种变化,形成多幅独特有趣的画面效果。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加深多种绘画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电脑中多种图像变化的功能对自己已有的写生形象以趣味变化的形式进行再创作。

难点:在再创作过程中,对多种图像变化功能的处理程度与多种绘画表现风格的掌握程度。

三、学习材料

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构思作品内容,考虑多种风格。

三、准备原创作品

四、相关技能、技巧学习

讲解并示范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重点讲解“滤镜”中相关的纹理、杂色功能。

五、相关美术知识学习

介绍以中世纪教学为代表的镶嵌画、玻璃画等美术创作形式的特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六、创作作品

七、教学评价

第18课

献出你的爱心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希望工程”的产生经过、“希望工程对山区孩子的意义。通过小报的制作和给山区小朋友慰问品”礼品的设计制作,有目的地开展综合探索活动。

2、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心;通过社会实践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收获实践后的快乐。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协作意识及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及价值。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表达自己的爱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表达情感。

难点:有目的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开展献爱心活动。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水粉、喷壶、牙刷、影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性导入

为学生进述私企老板造福家乡、为贫困学生建立一流学校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讨论:山区人民为什么贫困?怎样才能帮助山区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过好日子?

2、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山区小朋友做点事。

三、探究式学习

1、看书分析书上是怎么做的:

设计宣传小报

制作爱心小礼品

2、具体分析

小报的设计制作要注意什么?小报上主要宣传什么内容?怎么样能设计制作得更精美?

小礼品的设计制作要有一个规划;想做成什么样的礼品?怎么做?怎样做会更好看、更实用?

四、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辅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五、课后展示

教师总结

学生相互评价,简谈收获。

展示学生的作品。

第19课

小花铲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废旧物的巧利用。根据塑料瓶的开头七妙地制作成有趣味的、能用的小花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制作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造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材料的发现与利用,变腐朽为神奇。引导学生利用材料的形状、质地、色彩进行设计与制作。

难点: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塑料瓶较硬又呈圆形,易伤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阶段

展示一把用塑料瓶制作的小花铲,并提出问题:说说这把小花铲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三、出示课题,进入探究阶段

板书课题;小花铲,布置学生分析小花铲的构造。

四、研究教材

教材中的小花铲作品,在斗与把手设计上有什么变化?是如何充分利用原有材料的?

五、教师与学生共同操作

取一个烹瓶,请一位同学用彩笔在瓶子上画出剪切线。

六、安全教育,教师示范剪切小花铲

用剪子在划线去掉部分上钻一孔洞,注意防止打滑、伤手。在距离划线1厘米左右处将多余部分剪下。

接下来,做进一步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七、布置作业,创作实践

设计要求:

造型简练,充分利用瓶子的形状。

第五篇:五上美术教案

1.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发现:(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学生在色环上寻找尽可能多的对比色并尝试用水粉色表现出来。比一比那一组同学画出来的对比色最多。

第二课时

1、欣赏作品;

绘画(高更、凡高、卢梭等)、雕塑、家居、服饰等诸多方面对比色的应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招贴画

欣赏德国和俄国的对比色招贴画。

学生分组讨论:

什么是招贴画?

它们有什么特点?

了解元素:标题、主题图、标注语

3、实践:

(1)以剪贴为主,用对比色组织一幅招贴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结合招贴画的特点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2.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黄色里逐渐加大蓝色比例,最后变成绿色。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3.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

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起稿 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展示纹样底稿,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2、学生进一步涂色、完成作品。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3、教师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服饰、家居等。

4、学生尝试将自己设计的纹样应用、装饰生活物品。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课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4.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5.趣味文字

教学目的;

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和美化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体:“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结构变化: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5、作业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出示教具)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演示制作过程)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3、学生练习制作,教师巡视

4、作品展示评比

下载浙美版五上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美版五上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上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对比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

    浙美版二年级上美术教案

    始业教育 一、教学目标 1、(保持安静、举手发言、爱护卫生),并密切监测学生,引导他们了解什么是负责任的和得体的行为。2、指导行为规范训练,确保第一节课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养成良......

    五上美术教案第四课

    第四课学画抽象画 教学内容:《学画抽象画》,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

    五上美术教案第五课

    第五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内容:《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材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

    五上美术第七课教案

    第七课偶戏 教学内容:《偶戏》,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及其发展,知道戏偶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偶的不......

    浙美美术新教材第三册第四课教案船儿出航

    4、船儿出航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不同船只的造型特点和用途。 2.能用水彩笔、油画棒、颜料或其他综合材料创作富有特色的......

    五上美术第11课教案

    第十一课色彩的明度 教学内容:《色彩的明度》,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明度的知识,掌握色彩明度清晰渐变表现方法,感受色彩明度变化的美感,提高运用色彩表现的技能......

    五上美术教案(共五则)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