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口才课中语言游戏的设计和组织
幼儿口才课中语言游戏的设计和组织
青少儿口才考级培训中心的老师指出,语言游戏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还可以在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之后在活动区自发进行。当教师把它作为一个新授的、完整的教育活动来组织时,其过程一般包括四个环节。
一、创设游戏情境
创设游戏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调动其参与语言游戏的积极性,以便产生良好的语言教育效果。创设游戏情境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1.利用相关实物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在导入游戏时,运用一些与活动有关的、形象直观的实物创设游戏的环境和气氛,会迅速地将幼儿带入游戏的气氛中。如“买卡片”游戏开始时,教师可以手持卡片说:“老师手里有很多漂亮的卡片,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上面画了些什么?”这样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卡片的内容和游戏的玩法。2.利用动作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形象的动作表演,在幼儿想象的作用下,创设游戏的气氛,将幼儿带入游戏的情境中。如“动物的聚会”游戏开始时,教师可以学做小鸟飞、小兔跳或小狗叫等各种各样的动作,让幼儿猜猜哪个小动物来了,然后再教幼儿玩游戏的方法。3.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游戏情境
在游戏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语言感染幼儿,营造游戏的愉快气氛,引导幼儿进入角色。这也是语言游戏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创设游戏情境的方法。
一般来说,游戏开始时,教师不会仅仅使用单一的实物、动作、语言来创设游戏情境,而是需要将几种方式综合起来加以应用,这样形象的实物、逼真的动作再配以生动的语言,幼儿的游戏积极性便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在创设游戏情境之后,教师要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因为幼儿只有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游戏的教育目的才能实现。1.介绍游戏玩法
游戏的玩法是游戏的步骤。2.讲清游戏的规则
游戏规则即游戏中被禁止的或被允许的某些特定的活动。在幼儿游戏之前,教师必须讲清游戏的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目的的实现。3.示范游戏玩法
正确的示范是幼儿学会语言游戏的主要途径。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进行正确示范。可以通过语言的解释或语言、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使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避免游戏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教游戏的玩法时,基本上应采用示范与讲解同步的方法,尤其是针对低龄幼儿更应如此。
三、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在游戏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可以主宰游戏的进程。此时,幼儿可部分地参与游戏过程,即一部分幼儿参与游戏,实行轮换,使另一部分幼儿有观察熟悉的机会。也可以是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一部分,待幼儿熟悉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后再全部参加游戏。教师的指导有利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熟悉游戏规则,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游戏的玩法,掌握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思路,从而为独立开展听说游戏做好准备。三岁前幼儿和小班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可以直接参与游戏,担当主要的角色。游戏开始时,教师可以请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和自己一起玩游戏,给其他幼儿起到示范的作用,促使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然后逐步过渡到全体幼儿参加游戏。在中、大班,教师讲清玩法和规则后,也可以先请部分能力强的幼儿试做游戏,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可以检查幼儿是否明确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如发现有错,教师应及时纠正。当全体幼儿都明确玩法和规则后,就可以开始幼儿的自主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
这一步骤是语言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使全体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游戏,基本实现游戏的教育目的。游戏时教师的角色是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不能把幼儿摆在一边不管不问,以间接控制为主要策略。所以,这个环节的时间一定要非常充分,教师间接指导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为此,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观察游戏,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促进全体幼儿语言的发展是语言游戏的教育目的。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应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幼儿充分地动脑、动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在自主游戏阶段,教师的角色应是游戏的观察者,观察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幼儿对游戏玩法、规则的掌握和游戏目标的完成情况,督促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二是及时发现问题,提供适时的帮助和教育。作为观察者,教师不要过多地限制和束缚幼儿,通常适合用间接控制策略。教师要相信幼儿,让幼儿在语言游戏过程中、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产生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从而更加主动地吸收、加工语言信息,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2.关注个体,及时给予指导 在游戏中,教师还要针对幼儿的个体游戏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因人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游戏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第二篇: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和设计方法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和设计方法
青少儿口才考级培训中心的老师指出,幼儿受到实物、动作、行为、场景、图画、声音、符号标记等方面的刺激,用语言表述所感受到的事物,用这种方法发展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其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语言文学要素组织设计 语言文学要素,是反映语言文学现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语音、语词、语句、语段、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通过利用这些要素,组织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具体来有以下几方面。
(1)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语言文学经验学习新要素。
(2)完整地向幼儿介绍一个新要素,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引入阶段──正式学习阶段──学习迁移阶段。
(3)将要素逐个加上,形成一个阶梯,使幼儿沿着阶梯上升,形成某种言语能力。例如,发展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中叙事作品的理解力。基本要素:情节。
引入阶段: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积累有关经验;许多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序的,如植物的生长,小朋友的成长,一件事情的经过等。
正式学习阶段:使幼儿了解,连续发展变化的事物是可以分成一段一段的,故事的情节也可以分成一段一段,故事有开头、中间、结尾。通过听故事、给故事图片排序的活动,使幼儿能初步把握故事情节及其发展脉络,听懂故事大意。
学习迁移的阶段:能独立地将散乱的故事图片技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好,并讲出故事大意。从听出情节发展脉络到看出情节发展顺序,并按情节发展过程讲出大意,实现能力的迁移,解决新的问题。即从会听到会看到会讲。
再如,发展幼儿的讲述能力。基本要素:人物、环境(背景)、情节。讲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沿以下阶梯上升。
其中,重述,是较为容易的,幼儿通过听,记住了诗歌、散文、故事的内容,将它们朗读、复述出来即可,不需要自己构思和组织语言。观察讲述,通过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把看到的事物叙述、描述出来。被观察的对象可以是生活、游戏中真实的人、物、事件,也可以是图片、特设的情景或特定的生活事件。它需要幼儿自己进行构思、选择内容和组织语言。观察讲述能力的培养,开始时,让幼儿在观察了人物的活动或无背景的单幅人物活动的图片后,只说一句话:“谁,在干什么?”经过一段时间后,每个幼儿经观察都会推测人物的行动,会说出一句话后,再进行第二个要素的学习。观察现实生活场景或没有人物的背景图后,指导幼儿学会描述背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季节,天气如何?”待每个幼儿都基本掌握后,再将一、二个要素合在一起,指导幼儿观察有背景的人物活动单幅图片或特设情景中人物的某个行为表现后,讲出“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干什么?”最后,指导幼儿在观察了2-4幅图片、情景表演或特定的生活事件后,讲出人物在背景中的活动过程,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操作讲述,指在幼儿操作摆弄玩具、学具时,根据需要,指导幼儿说出通过操作“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怎样做的?”或“计划、打算做什么,怎样做?”等,它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用语言整理自己探索认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或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设想和构思。2.语言与非语言互相置换
指语言与表象相互置换,或者说,言语与非言语手段相互置换,用这种方法发展幼儿听和说的能力。
(l)言语刺激,非言语反应
幼儿受到言语刺激,用非言语手段:动作、行为、绘画、表演等反应对语言的理解。用这种方法发展幼儿对语言的听辨能力、理解力、联想力。教师则可以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观察到幼儿对语意的理解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①听指令做动作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不同难度的要求。如,“我请小朋友扮做小兔”教师发出指令,幼儿随指令作出反应: 小兔正在跳,小兔正要跳,小兔没有跳;
小白兔站在小黑兔的后边,小黑兔站在小白兔的前边。②听指令做事情
教师向幼儿发出连续性指令,幼儿遵照指令所表明的操作程序,完成一件任务。对此,教师可设计专门的活动,也可以结合一日生活内容,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③听儿歌、故事找图片
清幼儿根据诗歌或故事的内容,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找出与儿歌、故事内容相对应的图片。④听故事排序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请幼儿找出相关的图片,并将次序排好。⑤听诗歌、故事画故事 在感受诗歌、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基础上,将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情景画出来或拼摆、粘贴出来。如,寻找春天的颜色,欣赏诗歌《春天的颜色》,画出春天的颜色。③听故事演故事
欣赏故事后,用木偶、纸偶,或人体本身将故事表演出来。(2)非言语刺激,言语反应
幼儿受到实物、动作、行为、场景、图画、声音、符号标记等方面的刺激,用语言表述所感受到的事物,用这种方法发展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①观察讲述
包括游戏情景讲述、参观游览讲述、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景讲述、想象讲述、图画书讲述等。②听声音讲述
包括听各种不同声音后的讲述、听人物对话后的讲述、听音乐讲述等。③操作讲述
包括操作玩具、学具等所进行的讲述。3.根据语言结构组织设计
发展幼儿对语言结构(语法结构、章法结构)的敏感性,并学习运用、语言结构表达思想、感情和感知印象。(1)语法结构 ①组词
使幼儿感受词的构成,发展初步的组词、用词能力。如,语词接龙、接尾青等语言游戏。②说句
发展幼儿对语句(句型)结构的敏感性,学习说句。如,看图说句、说句游戏等。(2)章法结构 ①编诗歌
让幼儿感受诗歌的小节(段落)结构、句式结构,并仿照范例,填换新内容,编谜语、仿编诗歌等。②编故事
引导幼儿了解放事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仿照范例,编故事结尾、开头或编完整的故事。上面几种方法,在实际的组织设计教育活动时可以配合使用。
第三篇:飞扬口才——如何设计演讲与组织语言
飞扬口才——如何设计演讲与组织语言
开场白应解决的三个心理问题
1、你主要讲什么;
2、我为什么要听你讲
3、你讲的对我有什么好处开场白应达到三个目的:
1、拉近距离
2、建立信赖
3、引起兴趣
八种实用开场白
1、开门见山
2、巧问问题
3、制造悬念
4、讲个故事
5、做个活动
6、引用名言
7、列举事实
8、赞美听众
二、如何选择演讲内容的4S法则
1、身体力行
2、深受其益
3、深信不疑
4、声情并茂
三、如何让你的演讲使听众印象深刻
演讲观点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1、毛邓江胡的领导思想
2、柳传志的管理哲学
四、如何让演讲条理分明
1、运用黄金三点论
2、几点理论的妙用
五、演讲语言要实现“四化”
1、具体化
2、通俗化
3、故事化
4、情绪化
六、具体化——再现场景生动的叙事
1、要突出重点
2、运用五何公式
3、讲故事的魔术公式
七、通俗化:生动形像的说明情况
1、常用比喻
2、多用换算
3、借用道具
运用道具应注意:
1、不要让听众先看到道具
2、讲话时不要让其传阅
3、能演示一下更好
4、讲话时不要老盯着道具,要与听众沟通
5、用完道具就收好
八、故事化:怎样生动形象的讲故事
1、描述细节
2、进入角色
3、要有参与感
4、总结提炼,得出感悟故事化:讲什么样的故事
1、讲名人的故事
2、讲自己的故事
3、讲鲜为人知的故事
4、讲故事时将最好的一个故事放在最后,第二好的放在第一开始
九、情绪化——以情动人如何描述一个人
1、列举事例
2、指名道姓
3、引用对话
4、情感字眼十、六种实用结尾模式
1、总结式
2、号召式
3、故事式
4、幽默式
5、诗词式
6、对联式
原则:简明扼要,适可而止
如何动员号召:
1、具体的描述事实
2、希望大家做什么
3、这样做的好处或理由
第四篇:幼儿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幼儿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幼儿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有其独特的规律。从听说游戏具有游戏和活动的双重性质出发,按照一定的思路去设计组织活动,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活动的基本步骤设计和组织活动。
一、设置游戏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在听说游戏刚刚开始时,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的情景。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幼儿展示听说游戏的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例如:在大班听说游戏“金锁银锁”开始时,教师采用玩具娃娃玩听说游戏的方法向幼儿展示了游戏的过程。教师与玩具娃娃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一说一对,将游戏的情景充分展现在幼儿面前,因而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乐意进一步探讨游戏的玩法。创设游戏的情景,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一是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教师使用一些与听说游戏活动有关的物品、玩具或者日用品,等等,布置游戏的环境,制造游戏的氛围,达到引导幼儿进入听说游戏的效果。
二是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有的时候,教师并不一定使用实物,而是仅仅靠动作表演,让幼儿想象出游戏的角色或者游戏的场所,进而产生游戏情景的气氛。比如在活动的开始可以表演一个哑剧的动作让小朋友猜猜老师在干什么等等。
三是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教师通过自己所说的话,直接描述或指出游戏中角色以及所处的环境。比如对小朋友说:“春天到了啦,许多小蜜蜂要去采花蜜。小蜜蜂可高兴了!请小朋友把头饰戴起来,看看哪只小蜜蜂采的花蜜最多!”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进人角色,营造游戏气氛,同样可以达到创设游戏情景的作用。无论以哪一种方法来创设游戏情景,在活动刚开始的这一阶段,活动状态有两种性质存在。一种是真实性质的活动状态。教师在创设游戏情景时,如果看重使用了介绍的方式,那么幼儿所处的环境便仍然是真实的。他们更多地观察分析教师展示的游戏情景,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来了解听说游戏的情况。另一种是半真实性质的活动状态。由于教师所用的物品、动作和语言直接将幼儿“拉进”了游戏场景,于是幼儿便可能想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将自己想象成游戏活动的一个部分,这时幼儿自己原有的角色身份处于一种接近改变但未完全改变的状态,因而活动具有半真实的性质。
二、交待游戏规则
在创设游戏情景之后,教师接着要向幼儿交待游戏规则。这一步骤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对幼儿布置任务,讲解要求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用语言解释和用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告诉幼儿游戏的基本规则、步骤和要求。以中班“造火车”为例,在教师用纸皮做的火车头创设游戏情景,展示游戏过程之后,教师又采用口头讲述的方法,向幼儿交待游戏规则。
规则一:告诉幼儿由一人做火车头,其他小朋友都做小火车厢。游戏开始时,大家一起念儿歌,由火车头边念儿歌边用手轮流点小朋友。
规则二:当火车头小朋友念完儿歌后,点到的小朋友站起身,从火车头的包里摸出一张图片,并用正确的量词如:“一个苹果”说出图上的物品。
规则三:说对了,扮火车的幼儿齐声说:“对,对,对,请你过来做车厢。”没有说对的,就说:“说错了,不能请你做车厢”。由火车头带领大家重新寻找小车厢,继续念儿歌的最后一句,并重新点将,让后面的幼儿再说这图片。教师在交待游戏规则时,有必要注意这样几点。
1、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在交待游戏规则时,切忌哆嗦、冗长的解释,以免幼儿抓不住要领,不能及时理解游戏规则,影响游戏的进程。
2、注意讲清楚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一般都是游戏中幼儿要按照规范说出的话,教师应当让幼儿基本明白说什么和怎样说,以便他们能够在参与游戏时付诸实践。同时要帮助幼儿清楚地理解游戏开展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角色做什么。这样,他们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
3、注意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师在交待游戏规则时使用的语言应当是相对减慢速度的语言。尤其是针对游戏规则回答问题或说一句话时,这种语言带有示范的性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一定要保证让幼儿听清楚。实际上,教师减慢速度说话的行动本身,就可以让幼儿感觉这部分信息的重要性,因此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三、教师引导游戏
继交待游戏规则之后,在幼儿已初步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听说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角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在这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游戏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可以主宰游戏的进程。幼儿此时参与活动的方式,一种是部分地参与游戏,即一部分幼儿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实行轮换。以便另一部分幼儿有观察熟悉的机会;另一种方式是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一部分活动,待幼儿熟悉掌握游戏后再完全参加游戏。
以中班听说游戏“造火车”为例。在引导幼儿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先扮演小朋友示范说一次,从火车头的包里随意摸一张图,说:“一个苹果。”然后成为火车厢。这样,教师通过担当一定角色,成为游戏活动重要成员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游戏中的对话及描述部分,为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积累经验。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幼儿用各种不同的量词简单的描述图片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游戏这一步骤,有利于幼儿在活动进展过程中熟悉游戏规则,进一步理解游戏的程序,掌握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思路,从而为独立开展听说游戏作好充分准备。
四、幼儿自主游戏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活动,幼儿已打下了良好的独自开展听说游戏的基础,因而可以在准备十分充分的情况下进入幼儿自主游戏阶段。
在幼儿自主游戏的阶段,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开展活动。此时,教师已从游戏领导者的身份退出,处于旁观的地位。在观察幼儿游戏时,注意对个别不熟悉规则的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帮助这些幼儿更快地加入到游戏的队伍中去,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一员。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纠纷,及时予以解决,以免因角色分派不当或其他问题影响游戏顺利进行。此外,教师在场本身便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参与活动的价值,而当教师给说对的幼儿以点头、微笑以及拍手的鼓励时,这些体态语言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并保持参加游戏的兴趣。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可以根据每一个听说游戏的具体要求来考虑适当的活动形式。有的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游戏,全班幼儿均可参与其中;有的以小组形式开展游戏,教师可让幼儿自己结合,选择适当场地进行活动;也有的可以一对一结伴的方式进行游戏。采用何种活动形式,取决于幼儿参与活动的最佳效果。哪种方式能够促使幼儿更主动积极地活动,哪种形式有利于幼儿口语练习,教师都应在设计活动时予以充分考虑,进行周到的策划。
第五篇:幼儿语言课总结
这节语言课是根据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有结合中班幼儿实际情况来设计的。说起绘本,之前我也是对绘本一无所知,直到上次上到这节课,才去了解绘本的。绘本,顾名思义是一种适合幼儿阅读的,以图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幼儿们飞翔在一个个神奇梦幻的空间里。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丰富的绘本为幼儿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多彩的绘本让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得以满足。
绘本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的启迪,正是幼儿日后成功与快乐的源泉。在这样的背景下,绘本教学悄悄地进入我们的视线,为幼儿的语言教学带来了鲜活的生机,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出示一棵苹果让孩子说说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树和来了一只鼠小弟,通过对鼠小弟的打招呼,幼儿对主人公加深了印象,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猜想,引出故事名称,有利于培养幼儿仔细看,注意细节观察的良好阅读习惯。当我问到:鼠小弟站在高高的苹果树下,会想些什么呢? 在活动中,各种动物的出场我采用了不同的形式:直接出示、描述特征、叙述声音等,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在给他们基本的语言框架的前提下,让孩子们自由想象:他是怎样摘到苹果的?他会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我发现我的这个活动的确有一些值得反思的东西。
1、对于故事主旨的渗透和诠释不足:
鼠小弟又矮又小,在他的身上并没有想其他动物身上有的本领,但是他并不放弃,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遇到困难没有后退,而是勇敢地尝试,在活动中我没有很好地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予幼儿,这是我在活动中应注意的一个地方。
2、提问的有效性。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而良好、有效的提问是组织好活动的关键所在。在本次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我分析自己在提问的预设和技巧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也就所谓的语言不精练。在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其指向性不够强,有的笼统,有的死板。当幼儿给予他们的反应或答案(特别是一些能力较强幼儿的超前回答)时,我的变通能力就不够好,依旧把自己在教案中所设计的下一个问题按部就班地提出来。这不仅大大延长了本次教学活动的时间,而且从中妨碍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对于此感悟到,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有一个很充分的预设过程。当幼儿的回答是预设中的某一项时,那么对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就会从容、自然,更有逻辑性,从而符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掌握和提高提问的技巧,需要反复的锻炼和总结,这样才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以致更好的完成所预设的活动目标。而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随机应变的能力还不够,不能及时抓住一些信息做为教育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