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 16.5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范文
16.5 反冲运动
火箭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3.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
铝箔纸,火柴和支架,反击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礼花,有关航天发射、空间站等的录像带剪辑,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用实验方法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老师当众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开口向自己放手,看到气球直向学生飞去,人为制造一点“惊险气氛”,活跃课堂氛围。
〖演示实验2〗用薄铝箔卷成一个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留一个很细的口,内装由火柴头上刮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办法给细管加热,当管内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的方向飞去。
〖演示实验3〗把弯管装在可以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来。
提问:实验1、2中,气球、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呢?实验3中,细管为什么会旋转起来呢?
看起来很小的几个实验,其中包含了很多现代科技的基本原理:如火箭的发射,人造卫星的上天,大炮发射等。应该如何去解释这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此类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反冲运动
1、反冲运动
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外一个部分必然向相反方向运动,这个现象叫反冲运动。
(1)分析: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书本,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当气体从管内喷出时,它具有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细管会向相反方向运动。(2)分析:反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当水从弯管的喷嘴喷出时,弯管因反冲而旋转,这是利用反冲来造福人类,象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2.反冲运动遵循的规律
反冲运动是系统内力作用的结果,虽然有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由于系统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所以系统的总动量是守恒的。
3.反冲运动的应用实例
(1)利用有益的反冲运动
反击式水轮机是使水从转轮的叶片中流出,使转轮由于 反冲而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喷气式飞机是靠喷出的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的速 度,等等。
(2)避免有害的反冲运动
射击时,子弹向前飞去,枪身向后发生反冲,这就会影响 射击准确性等。
学生:交流,举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如:喷气式飞机、我国人民引以为荣的运载火箭等。
【例1】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不稳定原子核,放射出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1)粒子离开原子核时速度为v0,则原子核剩余部分的速率等于
。(2)粒子离开原子核时相对原子核的速度为v0,则原子核剩余部分的速率等于。
[解析] 由于放射过程极短,放射过程中其他外力的冲量均可不计,整个原子核系统动量守恒。
(1)设剩余部分对地的反冲速度为v/,由于原子核原来静止,故后来粒子的动量大小等于剩余部分的动量大小,即有
mvo=(M—m)v/
解得;v/= mvo/(M—m)(2)设剩余部分对地的反冲速度为v/,则粒子的对地速率为v=v。—v/。由于原子核原来静止,故后来粒子的动量大小等于剩余部分的动量大小,即有
m(vo—v /)=(M—m)v /
所以v /=mv0/M
即剩余部分速率为mvo/M。
[点评)注意将粒子的相对速度转化为绝对速度,如果明确了各速度的方向,则相对速度可确定为两种情况:当两者同向时,相对速率为两者速率之差;两者反向时,相对速率为两者速率之和,这样可将矢量式转化为标量式。
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反冲运动有更深刻的印象,此时再做一个发射礼花炮的实验。
学生:分析,礼花为什么会上天?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火箭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二、火箭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对照书上“三级火箭”图,介绍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1.发射火箭的原理
火箭是利用了反冲原理,发射火箭时,尾管中喷射出的高 速气体有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就获得向上的动量,从而向上飞去。
即
mΔv+Δmu=0,解得
Δu= —Δmu/m。2.决定火箭性能的参数
根据Δv= —Δmu/m可知,火箭性能晌参数与喷气速度u和 火箭质量比Δm/m有关,一般u在2000~4000m/s,质量之比小 于10。
3.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获得所需速度
目前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组火箭。因为三组火箭能达到 目前发射人造卫星的需求,又因级数越多,结构越复杂,并难 以控制,因此降低了性能的可靠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卫星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以及我国“神舟号”飞船等电视录像,使学生不仅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的知识,而且要学生知道,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材料——《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例2】运送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开始工作后,火箭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
()
A.燃料推动空气,空气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B.火箭发动机用力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推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C.火箭吸入空气,然后向后排出,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D.火箭燃料燃烧发热,加热周围空气,空气膨胀推动火箭
[解析] 火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冲运动,是火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迅速喷出时,使火箭获得反冲速度,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答案]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火箭的工作原理,要注意与火箭发生相互作用的是火箭喷出的燃气,而不是外界的空气。而与带螺旋桨的直升机发生相互作用的才是空气,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解释章鱼游泳时应用什么物理原理?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3题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课后思考
第二篇: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
2.能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并进行简单计算。3.了解一些火箭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它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品质。【教学重点】
1.能够认清某一运动是否为反冲运动。2.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解释。【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等。【教学用具】
一些关于反冲应用的图片、动画、视频、气球 火柴 塑料管,小木棒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投影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演示实验一:定向释放气球实验。
小组合作讨论:刚才这三个实验有相互作用吗?分别是谁和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均是相互作用。喷出的气体与气球的相互作用。让学生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类似于气球所做的运动?
如:节日的礼花,喷气式飞机,反击式水轮机,乌贼,章鱼游泳,火箭等所作的运动。
•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实验演示二:
• 演示:在玻璃管上放泡沫板,在泡沫板上放遥控小车。用遥控器启动小车,再观察。
探究:讨论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与碰撞比较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
1、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
2、一个物体分成两个部分
3、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师:我们把这种相互作用下运动称为反冲运动,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反冲运动。
(二)新课教学:
总结: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个部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反冲运动。
注:被分离的一部分物体可以是高速喷射出的液体、气体,也可以是固体. 三:反冲运动物理规律:
合力为0或者内力远大于外力,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作用前:P = 0
作用后: P′ = m v + M V 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P′ = P
即
m v + M V = 0
故有:V = −(m / M)v 负号就表示作用后的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特点:
1、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或者内力远大于外力。
2、一个物体分成两个部分。
3、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内力做正功,总动能增加。物理原理:动量守恒定律。
课堂练习: 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原子核,以相对地的速度v放射出一质量为m的粒子后,原子核剩余部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为(B)A
MV/m
B
MV/(M-m)C(M-m)v/m
D
(M+m)v/m 四:反冲运动的应用。
1.你知道章鱼,乌贼怎样游泳吗?
它们先把水吸入体腔,然后用力压水,通过身体前面的孔喷出,使身体很快的运动.你认为章鱼、乌贼游泳时运用了什么原理呢?(反冲运动)2.农田、园林的灌溉装置能够一边喷水一边旋转,这是因为喷口的朝向略有偏斜,水从喷口喷出时,喷管因反冲而旋转,这样可以自动改变喷水的方向。从而达到全面灌溉的效果。
3.反击式水轮机是大型水力发电站应用最广泛的水轮机。它是靠水流的反冲作用旋转的。我国早在70年代就能生产转轮直径5.5米,质量110吨,最大功率达30万千瓦的反击式水轮机。原理:当水从转轮的叶片中流出时,转轴由于反冲而旋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4.喷气式飞机通过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射高速燃气,可以实现超音速的飞行。第四代喷气式飞机有更强大的发动机喷射高速燃气,可以实现超音速巡航。5.火箭
(1).古代的火 箭:我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箭杆上捆一个前端封闭的火药筒,火药点燃后生成的燃气以很大的速度向后喷出,火箭由于反冲而向前运动。
自己动手:同学们能不能自制一个小火箭呢?(2).现代的火箭 思考与讨论:
例:火箭发射时喷射出来的燃气的质量为m1,燃料燃尽后火箭的质量为m2,火箭燃气的喷射速度为V1,燃料燃尽后火箭的飞行速度V2为多大?
解析: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动量守恒。发射前的总动量为0,发射后的总动量也为0
有:m1v1+m2v2=0
则:V2=-m1v1/m2
负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可见,燃料燃尽时火箭获得的最终速度由喷气速度和m1/m2决定。
可见:多级火箭能及时把空壳抛掉,使火箭的总质量减少,因而能够达到很高的速度,可用来完成洲际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的发射工作,但是火箭的级数不是越多越好,级数越多,构造越复杂,工作的可行性越差,目前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
五:反冲运动的防止。
(1).用枪射击时,子弹向前飞去,枪身发生反冲向后运动。枪身的反冲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所以用步枪射击时要把枪身抵在肩部,以减少反冲的影响。
(2)中国新型自行榴弹炮
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自行火炮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德国”,当时德国陆军将一种淘汰的坦克底盘装上大口径榴弹炮装备炮兵,当时它的名称是:突击炮。
• 自行火炮为什么要装在履带式的车辆上呢? • 履带表面有较深的突起抓地钩型设计? •
摩擦系数较大,止退。
• 止退犁,看到了吗?止退犁上又有两个液压缓冲器。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火炮的连射时的命中精度而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
机关枪重8kg,射出的子弹质量为20克,若子弹的出口速度是1000m/s,则机枪的后退速度是多少? 解析:
mv0.021000Vm/s2.5m/sM8课堂小结反冲运动1.定义:向气体喷出的反方向反冲运动运动2.原理:动量守恒定律3.应用:反击式水轮机、射击1.发展:宋代-明代-现代2.原理:反冲运动火箭3.提高速提高喷气速度u度方法增加质量比Δm/m
• 作 业:阅读本课后的“阅读材料” • 到图书室、阅览室了解有关火箭的知识
• 按照课本上“小实验”介绍的方法,自制一枚小火箭 完成P17-19“本章小结”及“习题
第三篇: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火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
2.能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并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一些火箭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它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够认清某一运动是否为反冲运动。
2.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等。
【教学用具】
实验器材:反击式水轮机原理模型,一些关于反冲应用的图片、动画、视频、火炮、火柴、酒精、气球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除碰撞以外还有另一种方式也较常见,我们先观察三个实验,看一看它们是否也有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一:反击式水轮机。演示实验二:铝箔纸火箭。
演示实验三:定向释放气球实验。探究一:
小组合作讨论:刚才这三个实验有相互作用吗?分别是谁和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均是相互作用。实验一是喷出的水与喷嘴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二是火箭和气体的相互作用;实验三是喷出的气体与气球的相互作用。
探究二:讨论这三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与碰撞比较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
1、原来静止,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本来是一个整体,3、通过相互作用才分开。
师:我们把这种相互作用下运动称为反冲运动,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反冲运动。
新课教学:
总结:1.反冲运动: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通过分离出一部分物体使另一部分物体向反方向运动的现象。
反冲运动在生产、生活中很常见。
探究三:请讨论举例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反冲运动?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很多实例如:打枪时枪会后座,爆竹“二踢脚”第一响后飞上天空,旋转烟花,喷气式飞机,火箭,高压锅气阀旋转,甚至打喷嚏、章鱼游泳等。
视频2:认识反冲运动。
可见只要注意观察,反冲运动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为什么会发生反冲现象呢? 探究四:以气球喷气为例讨论为什么静止的气球向后喷出气体后,气球会获得向前的速度呢?
学生讨论、交流:有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也有用相互作用力解释的。
总结归纳:2.反冲运动原理:
反冲运动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三类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
系统某一方向不受外力
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
知道了反冲原理就请大家帮下面的宇航员出出注意
探究五:讨论离开飞船的宇航员与飞船相对静止,他怎样才能回到飞船?
大家都知道了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火箭发射卫星就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我们知道要想发射卫星最小速度是多少?那么如何把火箭的发射速度提高到这么大?
探究六:用如下实例讨论如何提高火箭的发射速度?
设静止的火箭起飞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射燃气的质量为△m,喷出的燃气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喷出燃气后火箭的质量为m,我们设法计算火箭在这样一次喷气后增加的速度△v? 你的结论是:
探究七:
你得到的这几个量在实际发射火箭时是否是想取多大就去多大呢?快去教材中找找吧。
视频3:神舟七号发射全程动画
总结:提高火箭发射速度的有效办法是:
探究八:小组合作研究制作简易火箭方法并交流。
练习:
火箭喷气发动机每次喷出m=200 g的气体,喷出的气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1000 m/s.设火箭初始质量为M= 300 kg,初速度为零,发动机每秒喷气20次,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情况下,火箭1s末的速度多大?132m/s
第四篇:《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
一、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地位:本节知识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五节,即第七章动量的最后一节。知识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尤其是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复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具体的知识—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对一些物理模型进行简单的解题,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问题,难免会束手无策。所以本节知识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本节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问题以及一些高科技知识;加之目前高考正面向能力测试,更多的接近生活接近科技前沿的问题考题的出现,使得本节知识显得尤为的重要了。虽然教学大纲规定为A档,即了解知道;而且从前物理老师总是把本作为学生自学或占用少量时间讲解的内容,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本节的知识必成为教学的重点。综上原因,我对本节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设计。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生活中的反冲运动,更要学会利用动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本的根本目的。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1)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3)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4)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2、教学难点:(1)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3、重点难点确定分析:在目的要求部分我已经说明,本节的知识关键在于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和应用,而动量守恒定律知识更是重要的重要,而且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应用才刚刚接触,熟悉程度不够。所以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反冲运动和火箭则是对反冲运动的具体应用,所以他的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一方面使学生把具体的生活知识和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并通过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热忱,因此,二者的地位同样非常重要。
4、教材分析及设计:教材中,对于反冲运动的原理仅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使用的动量守恒定律并没有进行数学上的推理,针对这方面,我在教学中加入了这部分知识,并由学生进行推理、说明。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了反冲运动的原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在反冲运动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反冲运动的事例除了书上的之外,还引入了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对于火箭部分的知识,除了书上的知识之外还通过书籍加入了一些常识性知识和图片,使知识更加系统、形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例题的设计,主要针对动量守恒定律在反冲现象中的应用,首先是两道较为简单的选择题,容易理解。作为后面难题的铺垫。接下来是有关火箭和大炮的发射原理的两道计算题,这两道题主要注重思路上的理解,数据较为简单,容易计算,能够大量的提高堂的容量。最后利用段时间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并讲解。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率在反冲运动中的应用。试验设计出发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限,对现实生活观察不细致,所以设计了三个有趣的试验,并在堂开始就进行,这样从堂刚刚开始学生就充满了兴趣,带着解决具体问题的想法走进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理解。
三、教学媒介、板书设计:本的板书设计力求精简,大致如下:
反冲运动
火箭
一、反冲运动
二、火箭
原理分析(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导)
火箭原理
反冲定义
火箭的发展过程
2、教具、煤体使用设计
本使用了几个令学生感兴趣的试验
(1)反击式水轮机
(2)箭反冲原理模拟
(3)水火箭
这几个试验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通过实验的观察得到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并且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计算机,展示了一些有趣的图片和几段录像。通过录像和图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后反思:教材中,对于反冲运动的原理仅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使用的动量守恒定律并没有进行数学上的推理,针对这方面,我在教学中加入了这部分知识,并由学生进行推理、说明。
第五篇:16.5高三物理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
16.5 反冲运动
火箭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例1 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
例2 收集资料,了解中子是怎样发现的。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中的作用。
(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2.活动建议
制作“水火箭”。新课程学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3.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
铝箔纸,火柴和支架,反击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礼花,有关航天发射、空间站等的录像带剪辑,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用实验方法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老师当众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开口向自己放手,看到气球直向学生飞去,人为制造一点“惊险气氛”,活跃课堂氛围。
〖演示实验2〗用薄铝箔卷成一个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留一个很细的口,内装由火柴头上刮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办法给细管加热,当管内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的方向飞去。
〖演示实验3〗把弯管装在可以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来。
提问:实验1、2中,气球、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呢?实验3中,细管为什么会旋转起来呢?
看起来很小的几个实验,其中包含了很多现代科技的基本原理:如火箭的发射,人造卫星的上天,大炮发射等。应该如何去解释这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此类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反冲运动
(1)分析: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书本,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当气体从管内喷出时,它具有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细管会向相反方向运动。(2)分析:反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当水从弯管的喷嘴喷出时,弯管因反冲而旋转,这是利用反冲来造福人类,象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学生:交流,举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如:喷气式飞机、我国人民引以为荣的运载火箭等。
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反冲运动有更深刻的印象,此时再做一个发射礼花炮的实验。学生:分析,礼花为什么会上天?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火箭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火箭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对照书上“三级火箭”图,介绍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卫星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以及我国“神舟号”飞船等电视录像,使学生不仅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的知识,而且要学生知道,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材料——《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3题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