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利用语法知识,划分文言句式

时间:2019-05-15 07:3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利用语法知识,划分文言句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利用语法知识,划分文言句式》。

第一篇:教案:利用语法知识,划分文言句式

运用语法知识解决文言文句子停顿

教 案

教学目的

在中考文言文考察中,常会涉及文言句子诵读节奏的划分,其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本节课探讨如何运用语法知识解决文言句子停顿的问题。

教学过程

步骤一,展示例子,学生感情。请学生做鱼例题一

例1:“/”标出下面句子的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河北省中考试题)例2:下列句子中的“/“表示句子的停顿,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山西省中考试题)

学生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做评议。把学生的答案记在一旁。

步骤二,内容教学

教师:近些年来,单纯的语法知识题型已很少在中考试题中出现,于是,在平时教与学的过程中,这些知识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如果我们从句子语法结构入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解决文言文停顿问题并不困难。

讲解一:

①主语—谓语—宾语之间有停顿。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主谓停顿);“亲/贤臣,远/小人”和“无/丝竹之乱耳”(谓宾停顿)。但“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时,“之”前后虽成主谓关系,但不能停顿。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非“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讲解二:

②“状语与中心语”、“谓语与补语”之间可停可不停。如:吾与汝/毕力/平险。但“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而非“其一/犬/坐于前。”

讲解三:

③修饰语与名词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更加紧密。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句中短语“醉翁之意”、“古仁人之心”的中心词“意”、“心”,短语内部均不停顿。

讲解四:

④若句首出现表示假设、转折等连词,往往这些词后要停顿。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讲解五

⑤在下列情况下要考虑语音停顿:

a.有些文章的骈句为了读出鲜明而整齐的节奏,这类的短语中间往往要加以停顿,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b.主语或宾语是单音节词,应把主语与谓语或主语与宾语放在一起连读。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而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步骤三:总结

为方便同学们记忆,我把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总结成如下口诀: 主谓宾,各要停;(主语、谓语、宾语原则上各要停顿。)

主宾短,添谓行;(如主语或宾语过短,应主谓连读或谓宾连读。)

定中连,状都成;(定语与后面的中心语一般连读,状语与中心语可停可不停。)理解语意是前提,语法语音紧相承。

步骤四:后测说明,解决遗留问题

根据以上原则,例1的正确停顿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主谓之间停顿)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主谓之间停顿,“犬牙”由于是名词状语,故不停顿);例2的正确选择应是B。A是谓语与宾语的停顿,C为两个句子,D是状语与中心语的停顿,而B主语为单章节词,应与谓语连读,停顿为“我欲/乘风归去”。

作业布置:

利用语法知识,完成《出师表》课后练习一的文言句子停顿划分。

第二篇:文言句式和知识必修五教案

文言知识和句式

第一课时

必修五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 北冥有鱼

三餐而反 小知不及大知 此小大之辩也 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者 旬有五日而后反 汤之问棘也是已 夙遭闵凶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二、古今异义 《归去来兮辞》

征夫: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人事:尝从人事,(古:做官。

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幼稚: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或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情话: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话。)追: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腾王阁序》

宰: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今义:维护,维持)悲: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赊: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

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再: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逢迎: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上路:俨骖

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路。今义:动身。)介:一介书生

(古:个。今:介绍,介于)

学士: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数:识盈虚之有数

(古:定数

今:数量)彩:彩彻区明

(古:日光今:彩色)

秋: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猖狂:阮籍猖狂

(古:狂放,不拘礼法;今:肆无忌惮)见机:君子见机

(古:看见细微的征兆。今:看机会看形势 《逍遥游》

果然: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众人: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发: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大年: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今义:海洋运输。)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

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天空飘浮的生物或云气、尘埃等.今:动、植物、微生物等。)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野马: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春秋: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决:我决起而飞

(古:快速的样子

今:决定)枪:枪榆枋而止

(古:触,碰

今:枪械)适:适莽苍者

(古:往

今:刚好)

羊角: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比:行比一乡

(古:合 今:比较)《陈情表》

不行: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成立: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报答

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秀才: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告诉: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申诉,诉说

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辛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郎中: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星火:急于星火。

(古: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指微小的光。)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受害人向法院告发。说给人听,使人知道。)寻:寻蒙国恩。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除:除宦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

今义:去掉,不计算在内。)婴:刘夙婴疾病。

(古义:绕。今义:婴儿。)

息:晚有儿息

(古:子

今:气息;停止)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拳拳。今:少;不重要)浅:人命危浅

(古:不长。今:和深相对)薄:日薄西山

(古:迫近

今:轻微,少)废: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停止

今:没有用的)

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

负,使„„承担。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腾、起:腾蛟起凤

(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彼于致福者

(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使„„满意;使„„信任)闻:谨拜表以闻

(动词使动,使„„知道)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

王,使„„做大王。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审容膝之易安

(安:使„„安乐)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以„„为老师。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以„„为老师。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羡慕)

名词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

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连带。

带,环绕。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

舍,盖屋。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名,命名。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说出。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舍,安排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

刃,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焦土,成为焦土。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

函,用盒子装。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

下,攻下;

东,向东。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作动词,往上飞)

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

前,上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向上;下,向下。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外:在门外。内:在家里。名词作状语。)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席,用席子。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躬亲:躬亲抚养

(名作状,亲自)

但以刘日薄西山

(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㈢、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像翅膀一样。

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

明,照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老,尊敬;幼,爱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

严,尊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离,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做名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

乏困,缺少的东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惑,困惑。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倚南窗以寄傲

(傲:傲世的情怀)美: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作名,才俊)

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在故老,犹蒙矜育

(故老:年老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夙遭闵凶

(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

(卑微低贱的身份)愿陛下矜悯愚诚

(诚心)

四、文言句式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7、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8、以心为形役(为,被)

9、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10、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11、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1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1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14、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15、之二虫又何知

16、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9、惟兄嫂是依

第三篇: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教学时数:共计5课时

教学内容:判断句、省略句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判断句、省略句的特点

2、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判断句,并能加以翻译

3、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省略句,并能加以翻译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下列高考文言翻译题,并指出句式特点: 江苏2008年(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被动句)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江苏2010年(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江苏2010年(3)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判断句)译文: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江苏2011年(4)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家者七十余家。(定语后置句)译文:(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堂,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江苏2012年(5)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状语后置句)译文: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二、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三、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归纳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2)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归纳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被动句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被动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内容讲解: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归纳: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归纳: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归纳: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4、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归纳:用介词“被”表被动

5、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归纳: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四、课堂小结: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

温馨提示: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请不要讥笑我。

四、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B)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附:(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顒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

5、阅读下列语句,指出其前置的方式(必修1—必修5)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2)何为其然也(为何其然也,宾语前置)(3)而今安在哉(而今在安哉,宾语前置)

(4)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宾语前置)(5)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6)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7)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遍于天下之钩党,宾语前置)

(8)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9)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10)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

(11)客何为者(为何,宾语前置)(12)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莫己若者”即比得上自己)(13)我之谓也(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即“谓我也”)(14)以亏人自利也(宾语前置,以亏人利自也)(15)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

(16)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7)胡为而来哉(为胡,宾语前置)

(18)自令放为(令自,宾语前置)(19)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0)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21)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阅读下列语句,并归纳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归纳: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2、阅读下列语句,并归纳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归纳: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3、阅读下列语句,并归纳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归纳:中心词+数量词(定语)小试身手:

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B)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3、指出下面这个句子有哪些句式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2、3、5、7)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公幸教晞以道。

4、于其身,则耻师焉。(否)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语句,指出其是如何后置的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词宾语后置)

(4)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词宾语后置)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语后置)(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9)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10)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1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12)后秦击赵者再(“后秦再击赵”状语后置)

(13)将请罪于君(介宾后置句,于君请罪)

(14)请罪于先人之墓(介宾后置句,于先人之墓请罪)(15)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介宾后置句,于前构恶)(16)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17)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于其墓之门立石,介词结构后置)(18)匹夫之有利于社稷也(于社稷有利,介词结构后置)(19)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0)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2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22)虽董之以严刑(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

(23)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于境上与燕王会,状语后置)(24)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状语后置)(25)因击沛公于坐(于坐击沛公,状语后置)

(26)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其不义又(于)入人园圃窃桃李(者)甚)(27)有要于时也(状语后置,“于时有要也”)((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

(29)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词宾语后置)(30)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谋动干戈,介词宾语后置)(3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3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负戴,介词宾语后置)(34)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桂林督师,状语后置)

(35)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于予丐序,状语后置)(36)尤倍重于三十年前(于三十年前尤倍重,状语后置)(37)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于其遗事感慨,状语后置)

(38)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马非、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39)有动于中(于中有动,状语后置)(40)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41)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第四篇:文言句式教案 文档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讲座

教学目的:1. 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教学时数: 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判断句 被动句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了解判断句的特点。

3、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实施过程:

一、文言句式的概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3.用“为”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5.用 “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6.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无标志性判断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刘备,天下枭雄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被动句

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遂见用于小邑(被任命为小官)4.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5.无标志的被动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总结: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例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

例如: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判定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2.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四、倒装句(宾语前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3、介词宾语提前: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岳阳楼记》: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

惟兄嫂是依

惟你是问。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滕王阁序》)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

4.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

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四)、主语后置:

1.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2.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美哉,我少年中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文言文句式练习题

专项突破一(40分钟,3*21=60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之二虫又何知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夫晋,何厌之有

C.沛公安在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

D.不能容于远近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5.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遂见用于小邑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A、猥以微贱

B、则刘病日笃 C、臣具以表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有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9.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或棹孤舟 .C.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D.目吴会于云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D.甘其食,美其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全是使动用法的一组是()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具以表闻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外连横而斗诸侯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项伯杀人,臣活之。.12.下列加点词不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组是()A.而后乃令将图南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妪,先大母婢,乳二世 ..C.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3.下列句子中旬式不同子其他三旬的是()A.管仲贤佐也

B.桓公霸君也 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4.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旬不同的一句是()A.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C.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5.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慈父见背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16.下列加点的“以”意思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A.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17.下列没有被动意味的一项是()A.臣知欺大王当诛

B.洎牧以谗诛,C.饥死道路,为群兽所食

D.刘备,天下枭雄。18.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且臣少仕伪朝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20.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既自以为心为形役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1.下列句子不属子定语后置句的一组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B.甚矣,汝之不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蚓无爪牙之利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2、下列与“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军中无以为乐

B、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C、临清流而赋诗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答案

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2.A.(主谓倒装。)3.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4.B.(都表被动。)

5.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7、B(名词做状语)6.A.(其余被动句。)8.A.(“弱”,使天下之民弱。)9.C.(“王之”,使动,使之为王,让他做王;“目”、“函”、“吏”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与“刃”相同。)10.C.(“饮赵盾酒”,“使(让)赵盾饮酒”,即招请赵盾来喝酒,“饮”,使动用法。)11.B.(“鄙远”,把(别国的)远地当作边邑。其余为使动用法。)

12.D.(“侣”,意动用法;“草”“露”,名词作状语。余为名词作一般动词。)13.C.(宾语前置句,余为判断句。)14.A.(用于偏正短语中,相当于“的”;其余用于主谓之间,无义。)15.B.(“见德”之“见”,动作涉及的对象;ACD的“见”都表被动。)16.C.(动词,“认为”。其余连词,“因为”之意。)17.D

18.B.(A应为:沛公,C应是“以剑舞为乐”;D应是“为”)19.A(一种计谋;B“南面”,面向南方,指称王;C“鼓噪”,古为中性词,现有贬义;D“扰乱”亦然。)。

20.B(“见丁宁”即“叮咛我”,ACD为被动句)21.B 22..D

第五篇:文言句式

文 言 句 式

[教学目的]

1、立足课本,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文言倒装句的一般特点、规律,面向会考。

2、学会运用倒装句的特点和规律来正确判断句式、理解句意,知识与能力结合,延及高考。

[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里的例子归纳出判断文言倒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特点和规律。

3、示例覆盖高中课本,立足会考基本篇目。

4、示例遵循从课内到课外、由浅入深的原则,最终达到高考检测的难度。

[教学媒体] 归纳特点、规律及举例采用投影片投影,目标达成检测印成资料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古今言殊”。他说,尽管是为《论语》作注的大学者朱熹,假如时光倒流,让他参与孔子与其弟子的交谈,春秋孔子他们的说话,宋人朱熹一句也听不懂。为什么?“古今言殊”。

这一课我们一起复习古今语法歧异的几种特殊句式。有哪几种?归纳为:

判断句

四种文言特殊句式 被动句

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省略句

二、指导学生归纳文言倒装句的种类和特点:

(投影)[第一组例子](1)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

甚矣,汝之不惠!

分析:例(1),联系上下文,这是赵国局势紧张之时,赵胜平原君心急如焚,用激将法,向魏国信陵君求救时说的,是责备的语气。“安在”即“何在”,“公子”,尊称信陵君,“急人之困”意为“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信陵君是一个重情义、德高望重之人,解人之困、急人之急,是他受人敬仰的精神品质。因此从语境看,此句句序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是谓语前置句。例(2)由学生分析。

思考:谓语前置的作用?(板书):

一、谓语前置句

特点:古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他放在主语之前。

规律:常出现在感叹句。

(投影)[第二组例子]默译下列四组句子,并说说是什么句式。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赤壁之战》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板书):

二、宾语前置

特点: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莫、无)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曷)

3、“之”或“是”作提宾标志;

4、介词宾语前置。

(投影)[第三组例子]先让学生举。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石钟山记》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板书)

三、定语后置

标志:

1、“者”字煞尾,2、“之”字

思考:现代汉语的介词短语与古代汉语的介词短语的位置。(投影)[第四组例子]: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板书)

四、状语后置:

规律:古汉语里,介词短语作状语,移到谓语之后。

三、明确考点要求,确定备考对策:(投影)2001年会考试题第10、19题。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9、下面的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3分)(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

臣诚恐见于王而负赵。

小结:由上述会考题看,文言特殊句式到底要考考生什么?其实,它考查我们的识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分数比重教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加强积累、强化识记和运用的训练。

四、目标达成检测练习:

(一)说出下面句子是什么句式?

1、尔何知!

2、何功之有哉!

3、皆不可限以时月。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走。

5、何以伐之?

6、哀南夷之莫吾知兮,余济乎江湖。

7、莫我肯德。

8、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9、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0、为命是从/ 为才是举

11、一言以蔽之

12、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13、言于孙权。

1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公与之盛,战于长勺。

1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19、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中国少年,与国同疆。20、甚矣,吾衰也。

(二)拓展训练:

1、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2、阅读下文,找出宾语前置句。

颢弟,尝得危疾,上谴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谴归郑氏。(选自〈〈资治通鉴〉〉)

下载教案:利用语法知识,划分文言句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利用语法知识,划分文言句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

    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案

    小组活动,探究为上 ——“梳理探究”专题《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设计一、 了解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应该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在梳理探究前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调......

    文言特殊句式上课教案

    一、判断句: (一)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2、巨是凡人。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

    文言倒装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倒装句式复习教案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先来看一下07......

    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文句式 (一)文言文被动句 【概念】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叫被动句。 【类型】(1)有标志的文言被动句(2)无标志的文言被动句......

    ·文言常用句式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m 7·文言常用句式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等五......

    文言句式 翻译

    文言句式专项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C.六国破来,非兵不利,战不善 D.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2.下列句子中,不是被......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者,……也。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②……也。环滁皆山也。 ③……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2、【被动句】 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