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4.受制于人。(„„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练习:
六.省略句
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
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②蒙后省③不规则省略)
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承前省)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不规则省略)
2.省略谓语(包括承前省和蒙后省)
例
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承前省)
②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蒙后省)
3.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③省略兼语)
例如:①可烧()而走()也。(动宾)
②竖子,不足与()谋!(介宾)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省兼语)4.省略介词
例如:故久立公子()车骑中。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七.固定结构 1.不亦„„乎?
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 2.是以„„
“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 3.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办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 4.得无„„乎(耶)?
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5.无乃„„乎?
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翻译为“恐怕„„吧?” 6.得无„„乎?
表示某种情况的推测。翻译为“莫非„„吧?” 7.其„„其„„
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8.„„孰与„„
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 9. 何„„为?
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 10. 然则
表示连贯关系。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11.“何其”“一何”
表示感叹。翻译为: “何其”(多么)、“一何”(这么)。
七.固定格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专项练习
一、指出下面句式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钜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①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 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②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 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 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注释】①公:赵公,宋仁宗时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死后谥“清献”。②灾沴:灾害,疾疫。(选自《续古文观止》)(1)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译文: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译文:
(3)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①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 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 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 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注释】①隧:采用掘地道的天子葬礼。
(选自《国语•襄王不许请隧》)1.指出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句()A.王何异之有? B.何辞之有与? C.何政令之为也? D.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
译文:
(2)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取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使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选自《礼记•檀弓下》《公子重耳对秦客》)
【注释】晋献公:重耳的父王。舅犯:重耳的舅舅子犯。子显(韅):秦穆公的使臣。
1、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B、仁夫!公子重耳。C、子显以致使于穆公。D、父死之谓何?
2、翻译下面的句子。(1)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2)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六载十月,帝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无,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帝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城堡,帝命忠嗣分兵助之。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乃言于忠嗣曰:“大夫以爱士 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之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 夫军府充盈,何爱数万缎帛不以杜其馋口乎!”忠嗣曰:“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 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乎!”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挠军计。帝怒,李林甫因使人诬告忠嗣,敕征入朝,贬汉阳太守。八载,帝使哥舒翰攻石城堡,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忠嗣言。
(选自《王忠嗣》)
1.指出下面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A.今顿兵(于)其下,杀数万人不能克。B.今受责(于)天子
C.(帝)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D.敕征(之)入朝,贬汉阳太守。
2.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句()A.李光弼乃言于忠嗣曰。B.何以知之?
C.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D.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3.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
(1)大夫以爱士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
译文:
(2)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
译文:
参考答案:
一、(1)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状语后置)
(2)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状语后置)。
(3)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定语后置)
二、1、D(其他三个为宾语前置句)
2、(1)晋文公在郏地使襄王复位后,周襄王用田地来赏赐他,文公谢绝接受,而请求允许他死后采用掘地道的天子葬礼。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
(2)我又怎么敢因个人私恩改变先王规定的重要制度,取辱于天下呢?那样做,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和百姓呢?
三、1、D(AC是状语后置句,B是主谓倒装句)
(1)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地在伤心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应该谋划啊!”
(2)君王赏脸慰问流亡的人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
四、1、C(省略成分是“余”)
2、B(A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两个不属于倒装句)
3、(1)您因为爱惜士兵的缘故,不愿意成就延光的功业,虽然被皇帝的命令所迫(而分兵给他),实际要耽误他的计划。(被动句)
(2)现在用几万士兵争夺一座城,得到它不足以制约敌人,不得到它也对国家无害,所以忠嗣不愿意做这事。(定语后置句)
第二篇:文言句式
文 言 句 式
[教学目的]
1、立足课本,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文言倒装句的一般特点、规律,面向会考。
2、学会运用倒装句的特点和规律来正确判断句式、理解句意,知识与能力结合,延及高考。
[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里的例子归纳出判断文言倒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特点和规律。
3、示例覆盖高中课本,立足会考基本篇目。
4、示例遵循从课内到课外、由浅入深的原则,最终达到高考检测的难度。
[教学媒体] 归纳特点、规律及举例采用投影片投影,目标达成检测印成资料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古今言殊”。他说,尽管是为《论语》作注的大学者朱熹,假如时光倒流,让他参与孔子与其弟子的交谈,春秋孔子他们的说话,宋人朱熹一句也听不懂。为什么?“古今言殊”。
这一课我们一起复习古今语法歧异的几种特殊句式。有哪几种?归纳为:
判断句
四种文言特殊句式 被动句
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省略句
二、指导学生归纳文言倒装句的种类和特点:
(投影)[第一组例子](1)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
甚矣,汝之不惠!
分析:例(1),联系上下文,这是赵国局势紧张之时,赵胜平原君心急如焚,用激将法,向魏国信陵君求救时说的,是责备的语气。“安在”即“何在”,“公子”,尊称信陵君,“急人之困”意为“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信陵君是一个重情义、德高望重之人,解人之困、急人之急,是他受人敬仰的精神品质。因此从语境看,此句句序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是谓语前置句。例(2)由学生分析。
思考:谓语前置的作用?(板书):
一、谓语前置句
特点:古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他放在主语之前。
规律:常出现在感叹句。
(投影)[第二组例子]默译下列四组句子,并说说是什么句式。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赤壁之战》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板书):
二、宾语前置
特点: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莫、无)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曷)
3、“之”或“是”作提宾标志;
4、介词宾语前置。
(投影)[第三组例子]先让学生举。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石钟山记》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板书)
三、定语后置
标志:
1、“者”字煞尾,2、“之”字
思考:现代汉语的介词短语与古代汉语的介词短语的位置。(投影)[第四组例子]: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板书)
四、状语后置:
规律:古汉语里,介词短语作状语,移到谓语之后。
三、明确考点要求,确定备考对策:(投影)2001年会考试题第10、19题。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9、下面的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3分)(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
臣诚恐见于王而负赵。
小结:由上述会考题看,文言特殊句式到底要考考生什么?其实,它考查我们的识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分数比重教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加强积累、强化识记和运用的训练。
四、目标达成检测练习:
(一)说出下面句子是什么句式?
1、尔何知!
2、何功之有哉!
3、皆不可限以时月。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走。
5、何以伐之?
6、哀南夷之莫吾知兮,余济乎江湖。
7、莫我肯德。
8、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9、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0、为命是从/ 为才是举
11、一言以蔽之
12、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13、言于孙权。
1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公与之盛,战于长勺。
1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19、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中国少年,与国同疆。20、甚矣,吾衰也。
(二)拓展训练:
1、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2、阅读下文,找出宾语前置句。
颢弟,尝得危疾,上谴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谴归郑氏。(选自〈〈资治通鉴〉〉)
第三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目标:
1.区分实词、虚词。
2.理解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3.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难点: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
一、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兼词: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置杯焉则胶
风雨兴焉
(一)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
虚词的作用
表结构关系(请息交以绝游
木欣欣以向荣)
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突出语气(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表示时间(彼且奚适也)多义虚词
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某些虚词有多义现象,用法比较灵活。
《逍遥游》练习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一: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理解常见虚词在上下文里的具体作用。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 ——表时间,到 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从,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 鱼跃于渊——表处所,从
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 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二: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通常用法
(二)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词多义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示例一:属
shŭ:
隶属,归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zhŭ:
连缀,写:衡少善属文
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示例二:兵
兵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练习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动词 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动词 隔绝《桃花源记》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 横渡《劝学》
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动词 停止 消失《石钟山记》 ⑤ 以为妙绝
形容词 到了极点《口技》 ⑥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 很 非常《核舟记》
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副词 完全 绝对《促织》
⑧
绝云气,负青天
动词,直上、穿过(《逍遥游》)2.古今异义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腹犹果然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悦亲戚之情话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先帝不以臣卑鄙 3.词类活用
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使动用法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眄庭柯以怡颜
徐孺下陈蕃之榻
而征一国者 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乐夫天命复奚疑 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第二课时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⑵夫战,勇气也。
⑶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⑷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诚”表判断。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梁父即楚将项燕。⑸环滁皆山也。⑹此亡秦之续耳。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8)宾主尽东南之美。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问今是何世。
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⑴荀卿,赵人。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予本非文人画士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二)被动句
一、“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见”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三、“见„„于”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为”表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为„„所”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六、“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七、动词本身表被动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八、“受„„于”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量词。
(四)倒装句 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 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五)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
(六)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 都督阎公之雅望
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4、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举例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劝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因利乘便、翁牖绳枢、揭竿而起、云集响应、度长契大、同年而语——《过秦论》 今是昨非、欣欣向荣——《归去来兮辞》)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钟鸣鼎食、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命途多舛、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成语具有文言虚词现象
一蹴而就——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侧目而视、同日而语——而,表示修饰关系。动辄得咎——辄:就。动不动就受到处分或谴责。逃之夭夭——出自《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花。”原来形容桃树十分茂盛,后因“桃”和“逃”同音,人们就用来表示逃跑的意思。这里“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其中“相”的意思是第三人称,他。
成语“无所不为”的“所”是特殊代词,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名词作状语:
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管窥蠡(lí)测——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名词动用
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准备。密云不雨——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长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使动用法
兵不血刃——兵:武器;不血刃:不使兵刃见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曲突徙薪——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意动用法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通假字
善刀而藏——善:善通“缮”,擦拭。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厉兵秣马——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状语后置
持之以恒——持:保持,坚持;恒:恒心。有恒心地长期坚持下去。宾语前置
吞舟是漏——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时不我待—— 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第四篇:梳理探究之文言词语和句式学案
梳理探究之文言词语和句式学案
文言词语学案
学习目的:
1、了解文言词语学习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2、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3、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学习重点:
1、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2、如何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难点: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学习重点:
1、了解文言词语学习注意的四个方面
2、词类活用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预热练习准确翻译下面6个语句
1、悦亲戚之情话
(《归去来兮辞》)
2、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善万物之得时
(《归去来辞》)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
6、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二、结合课本90-91页内容了解文言词语学习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请你思考一下,和组内的同学探讨一下这两种活用区别在哪里? 个人意见:
组内意见:
补充说明:
三、练习巩固: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不远万里
3.鱼肉百姓
4、春风又绿江南岸
5、烛之武退秦师
四、作业:
1、完成第二学时的课前练习
五、学习小结:
第二学时
学习重点:
1、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何辨析
2、词类活用中其他活用类型的判断辨析 学习过程:
一、预热练习准确翻译下面6个语句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纪纲,临邑人,为诸生。燕王①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王与语,说之。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纲觇帝旨,广布枚尉,日摘②臣民阴事。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特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还复称诏,夺官船
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籍故晋王、吴王,干没金宝无算。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③。欲买一女道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④其首,脑裂几死。恚都指挥哑失帖木不避道,诬以冒赏事,捶杀之。
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遂谋不轨。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碟⑤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节选自《明史》)
注:①燕王: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封燕王。②摘(tì):揭发。③乘舆:此处泛指皇帝用的器物。④挝(zhuā):击,敲打。⑤碟(zhé):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找出文中词类活用词语,并给予解释
2、准确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 译文:
②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译文:
二、分组展示之后,学生相互之间给予点评和纠正
三、自己的文言文词语学习辨析心得(你认为如何才能准确判断词语并翻译呢?)
四、学生小结:
五、作业
完成文言句式课前练习部分
六、学后反思:
文言句式学案
学习目的: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
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学习难点:
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学习方法:
学练结合,注重积累 学习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学习重点:
判断句和被动句的辨析和翻译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训练:
1.写出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名称
2.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梁父即楚将项燕。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二、通过课本92页内容了解什么是判断句,怎么去断定一个句子是否是判断句?判断句有几种类型? 1、2、3、总结:
三、课本92页关于被动句内容的学习,了解如何判断被动句?被动句有几种类型? 1、3、总结:
四、作业
完成第二学时课前练习
五、学后反思:
第二学时
学习重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练习:
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译文:
二、学习课本92页关于省略句的内容,了解省略句省略成分,完成小字部分2练习
三、依据课本内容92页小字部分,总结1宾语前置句的句式特点 僵卧孤村不自哀。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古之人不余欺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唯利是图,唯才是举。不然,籍何以至此? 孔子云:“何陋之有?”
总结:
补充: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的句式特点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拘于时,学于余。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屠惧,投以骨。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小结:
五、定语后置句练习和总结
1、翻译下面几句话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小结句式特点:
3、补充
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总结句子的特点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
七、作业:
完成第二单元文言句式的总结汇总
八、学后反思:
第五篇: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文句式
(一)文言文被动句
【概念】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叫被动句。【类型】(1)有标志的文言被动句
(2)无标志的文言被动句(1)有标志的文言被动句(四字两式:“于”、“为”、“见”、“被”;“见„„于”、“为„„所”)
例: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 .
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盐铁论·险固》 .(2)无标志的文言被动句(不借助被动词,在概念上表被动)
这类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加“被”意义更明确,但大多数不加“被”也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例: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而被动,所以应该翻译为:天地被愚公的诚意所打动。
(二)文言倒装句
【概念】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做倒装句 【类型】(1)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样就形成了宾语前置。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充当宾语,宾语前置
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
《晏子使楚》
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②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宾语前置
例: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③用“之”、“之为”、“是”等做标志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例:唯利是图
(2)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时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①数量词定语后置
例: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使楚》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③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
例: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买履》
(3)谓语前置
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谓语或表达某种感情,可以吧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者就叫做谓语前置句,或者叫主谓倒装句。通常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例: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4)介宾短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的前面去翻译。①动+以+宾
例:贻以金钗
《梵天寺木塔》 ②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③形+于+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文言判断句
【概念】判断句时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是在判断时不用判断动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动词。【类型】
(1)有标志的判断句
①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语气。(“„„者,„„也”;“„„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
《陈涉世家》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晏子使楚》
②主语后不用“者”,(“„„,„„也”)
例: 齐人也,坐盗。
《晏子使楚》 ③用“乃”、“则”、“即”、“皆”、“必”、“固”、“诚”、“本”、“亦”、“素”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
例:此则岳阳楼枳大观也。《岳阳楼记》
知之为知之
《论语》
④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期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西湖游记二则》(2)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例: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四)文言省略句
【概念】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这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类型】
(1)省略主语
可分为“蒙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例:又以问著,对如初。
《王著教帝学书》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3)省略宾语
例:投以骨
《狼》(4)省略介词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千金市骨》
强化训练
一、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A、判断句
B、被动句
C、倒装句 D、省略句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大王来何操?()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是以后世无传矣。()
5、而君幸于赵王。()
6、惟你是问。()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8、沛公安在?()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微斯人,吾谁与归?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5、宋何罪之有?()
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17、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2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22、郑穆公使视客馆。())
23、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2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5、战于长勺()
26、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2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2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30、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31、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32、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33、惟余马首是瞻。()
34、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二、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1、7/
2、6/
3、5/4/8/9
B.1、4/
2、3/
5、6/7/8/9
C.1、2/
3、4/
5、8/6/7/
9、10
D.1/2、3、4/6/7/8/9
三、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四、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齐人勿附于秦
五、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六、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童子何知
C 纤歌凝而白云遏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4.梁,吾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