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促教学[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7:0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科研促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科研促教学》。

第一篇:以科研促教学

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校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与功能,运用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下面以我参与的课题《小学语文古诗吟诵教学研究》为例,结合自身的教科研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个简单的汇报。

一、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教育方向

先进的理念,支撑着整个学校,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更能支撑起我们每个教师的精神世界。

淮河路小学以“润”为文化核心。学校以无声之“润”实现“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宗旨。在学校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丰富文化积淀,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丰厚文化的底蕴,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借教师发展学校促进专业成长

专家走进淮小,启动淮河教师与名校教师结对指导。借力“北京师范大学—淮河路小学教师发展学校”项目积极参与以“名师引领 践行灵动课堂”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全国优秀教师、首批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张伟多次莅临淮河路小学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先后学习了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球形’阅读教学原理与应用”“关于‘H’型小说教学”“三联两定”教学等专题报告。在张伟教授理论的指导下我执教了《唯一的听众》得到张教授的高度评价。我校灵动课堂形态在专家理论指导下逐步丰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志勇以《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和《如何撰写研究论文》为题进行了一天的互动交流。在开放式小组活动中朱教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老师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一让我们深刻理解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同时强化了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教育科研意识。

三、用敏锐的眼光审视自身教学。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套科学、灵动、务实的课堂评价体系在助力提升课堂效率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校选择了“高效课堂评价体系的研究”作为学校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

在经典诵读时,我们发现运用吟诵的方法进行古诗教学,激发小学生热爱古诗文;理解和欣赏古诗文,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就确立了 “小学语文古诗吟诵教学研究”围绕研究的目标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问题有1.激发学生学习吟诵古诗的兴趣

2、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探索古诗吟诵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吟诵规则

3、通过古诗吟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家庭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用明锐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只有将教研与科研结合在一起,才能将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以吟诵课题为例谈谈我们研究的方法。)

(1)进行文献研究。我们也是最近几年刚刚接触吟诵,做这样的课题需要解决理论支撑问题。我和袁校长师从中华经典诵读库吟诵专家、河南省吟诵学会会长、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华锋先生学习吟诵。在他的指导下学习了《华钟彦文集》《吟咏学概论》等文献资料。到北京参加“中华吟诵周”活动(图五);参加河南大学的吟诵培训班学习(组图四)。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素养,还带回了全国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

(2)进行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征求各实验老师意见后,汇总意见并设计调查问卷,向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回收了所有的问卷后,对所有数据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根据问卷数据及分析,发人深省的结果为我们调整实验方针提供了帮助。

(3)进行实践研究。把自己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内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

1)吟诵着教古诗。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2册入编古诗66首,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在语文课堂精读古诗。根据小学生活泼、想象力强、善于模仿的特点,古诗教学设置作诗情境,学生扮演诗人或诗歌中任务的角色,把诗歌当做自己的作品吟诵出来,学生在角色体验、音韵感受中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教师则通过反复吟咏直达诗人内心,把握诗歌难点,以吟诵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吟诵嵌入阅读教学

课题组的张瑜教师执教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就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体现文章主旨的诗句,有“这种境界,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样留白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留白巧设训练点:此刻,如果是你,想到了哪首诗,哪首歌,试着吟出来、唱出来吧。学生想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到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古代边塞生活场面,想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就能理解后面文中描写的草原迎客、主客联欢的场面的意义,新中国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人的幸福生活,体会到蒙汉情深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得到区教研室的肯定。

3)吟诵积累古诗文

根据学校1-6年级学生国学诵读目标,我们形成本校的诵读体系,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笠翁对韵》,三四年级《论语》,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孟子》选篇,旨在通过诵读优化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锻炼右脑,提升专注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近感。每天早上15分钟,放学时间诵读。采用吟诵的方式背诵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4)开发吟诵校本课程 在我校众多的校本课程中《雅言吟诵》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校本课程。

我们将《语文课程标准》中向小学生推荐的75首古诗词作为吟诵课的基本内容。把中华经典诵读文库吟诵专家华锋先生的《基础吟诵75首》作为教材,把这七十五首古诗词按其音韵划分一下,制订出低、高两个学段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目标。并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这七十五首古诗词的兴趣,并顺利达成欣赏和吟诵各自学段古诗词的目标。

(4)进行经验总结。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

通过调查问卷的前测、后测数据对比分析,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古诗的方法更科学,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改善,证明进行古诗吟诵教学取得的显著成效。收获的同时也思考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对策。

五、用研究的成果促进日常教学

1.实验班和《雅言吟诵》校本课程班的学生认识到了吟诵是一种读书方式,并且喜欢吟诵。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华调吟诵“格律诗中绝句格律的八种调子。所有符合规则的绝句律诗孩子们都会吟诵了。部分孩子体会到了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拿到一首古诗都想吟一吟,孩子入情入境地吟诵自己喜欢的诗作。培养了高雅的情趣。

2.探索初步形成古诗吟诵教学“课前、课上、课后三段式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推广到高年级段的古诗词教学。

3.开发的校本课程《雅言吟诵》在中原区第二届校本课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雅言吟诵》作为淮河路小学精品校本课程。学生《童声雅吟》展演在2016年河南省吟诵学会年会获得好评。更加激发了学生吟诵的热情。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绩。谢谢!

第二篇:以科研促教学 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以科研促教学 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2002年秋,本人调入嵊州市马寅初中学工作,这是一所人才云集,氛围浓厚,硕果累累的教科研名校,省级教科研先进集体。2003年秋,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初中全面实施,本人有幸成为赴省参加新课改培训学习的首批教师之一,在第一线,第一时间投入到课改大潮中去。从此,本人真正走上了抓科研、促教学、上水平的“科研强师”之路,并从中深刻地领悟到: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能真正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使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和自身素质修养,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下面谈谈本人是如何走上“科研强师”之路的。

1.从读书中开始

作为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修养。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许多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书读得少,缺少知识的积淀。我在进入马寅初中学前的一年,教育教学水平正好处在一个瓶颈阶段,在同一套教材反反复复教了好几遍,觉得越教越熟练的同时,也感到了教学的乏味,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厌倦感,感觉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活脱脱的教书匠,但又不知发展的方向在何方,或者说也没有这种开拓创新的意识,只想吃老本、混日子。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马中办公室里看到几份《语文报》(初中版)中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既有实践经历,也有经验体会。我看到“诚信”论坛后,心里产生了“我也想说几句”的一种冲动,欲一吐为快,与人共享,但真拿起笔来却又无从下手,自感理论水平、写作能力欠缺,于是就想到了读书,读诚信的理论,诚信的文章,查阅有关书籍、期刊和文献,进行模仿、参考、学习,终于用自己还比较笨拙的笔头写出了自己对诚信教育的心得体会,一稿、二稿、三稿,在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再四稿、五稿„„,我自己的第一篇教育论文《给学生一个诚信的环境》终于完成了,并且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继在《嵊州日报》、《绍兴教育》先后发表后,又在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学教育》2003年6期上发表。可以说,我的科研之路是从读书开始的,而第一篇论文的一鸣惊人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从此,读书成为我工作之余的第一爱好,科研成为我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正是在读书、学习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就像没有骨骼支撑,最终难成大器,这需要我有计划地展开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究的合作者,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育的创新者,新课程的建设者,正如王栋生教师所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我这位原本没有个人思想的教书匠,终于在读书过程中“开窍”了,开始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2.在反思中成长

读书让我能够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当你的成果被发表之后,你一定会产生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就感能够激发你继续干下去,这样教学与科研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尽管我的探索尚属较浅的层次,但已经能积极地对教学实践作出超前反思,努力探求新的见解、新的方法来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培训、实践中,在专家们的精心指导下,我学习了大量的学科相关的前沿理论,认真研究课改涉及的重要问题,并对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作了一次整体的反思,对教育、教学工作作了重新审视,进行了重新认识。比如,我在以前的教学中,虽然知道学生课业负担重,但从没有真正分析负担重的根源,又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一直做不到真正的减负高效。直到我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在教学研究和反思中,在新理念的影响下,才真正深层次地剖析了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多方面因素:(1)对学生缺爱心,忽略情感教学(特级教师马惠生说得好:减负还需师德高尚)。(2)教师自身素质不足,教学观念陈旧(人教社章建跃教授指出:要真正减负,提高教师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3)对新理念理解不够,没有把握好课改方向,死用教材,缺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走弯路走老路。(4)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无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资料选编多、繁、杂、乱,大搞题海战术。(6)评价方式单

一、片面,学生心理负担重。我正是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科反思手段和方法及时发现了上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实践中加以矫正与解决。我在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的同时,教学理念也得到了更新,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我的专业成长、进步的过程就是积极反思,有效反思的过程。到马中短短的几年,通过读书学习、教学反思,结合自己在第一线的工作实践,我已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近10万字,其中在《数学通报》2006年7期,《中学教育》2003年6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年9期等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在《中小学数学》、《中学数学教育》、《数理天地》等国家级刊级上发表10多篇,既有教育方面的论文《给学生一个诚信的环境》,也有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究》,有新课堂的案例分析《意料之外》,实验教材的教学设计《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还有中考命题研究《操作三角板的中考题》、《中考折叠型试题例析》等,解题研究《多观察、细分析、防隐患》、《圆中漏解问题分析》等。也是在这反思、研究的几年中,我的案例分析《创造性地教,探索性地学》获省三等奖,《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获绍兴市一等奖,还有嵊州市一等奖等,本人还于2005年加入了浙江省教育学会。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都承担了专题讲座的任务,参与了多部初中数学资料的编辑工作,成为市名师培养对象,市中心教研组成员,教育教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获市综合素质比武一等奖,优质课一等奖等。

3.在课题中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的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实践向理论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一线教师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进入马中以前,我甚至不知课题为何物,总觉得它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当第一篇论文《给学生一个诚信的环境》发表后,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随即参与了学校省级课题《诚信教育》的研究工作,也正是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才逐渐认识到什么是课题,怎样搞课题研究,也才发觉课题研究就在我身边,我每天都在研究。回想以前在乡中任教时,经常思考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数学素养的问题,并分析了乡中学生的弱势和优势,也能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教学,如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进行分层次训练和测试,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等,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领导和家长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欠缺系统的理论指导,也没有认真学习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没有吸取人家好的理论和方法,只限于自身的经验总结,从实践到实践,缺乏理论的支撑和提升,也无法在组内外推广,既没有强师,也没有兴校,现在想想实在可惜。因此,当我有了正确的教育科研意识后,就发现新课程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去研究、去解决,而我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要解决的新问题,渐渐养成了勤于科研的好习惯,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益和质量,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2004年上半年,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观察到: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新学习方式正在建立和形成,但是,由于受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原因,导致许多时候新的学习方式只有形式无实效。我感觉到这是一个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于是我在04年4月开始准备,以第一届新课程实验班级的全体任课教师为课题组成员,自己亲自负责并执笔,成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组,并于同年8月被立为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课题经过两年来全体成员的研究,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1)学生合作意识,探索能力增强,本校九年级学生(本课题实验对象,新课程下首届毕业生)中考成绩喜人,高中正取人数全市第一,数学中考成绩为本校历年最佳(教研室统计数据为证)。(2)优化了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提高了科研能力,课题组教师共发表、获奖有关课题研究论文39篇,其中核心期刊两篇,一人被评为市第四届学科带头人,一人被评为市第2届教学能手,一人被评为市第八届教坛新秀,其中两人晋升为高级教师。(3)初步建构起一套适应本校实际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关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究》发表在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数学通报》2006年7期上,论文《玩三角板、量角器》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年1-2期上。“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而不得不广泛阅读,相互探讨,互相推荐参考书目,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育视野得以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们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课题组的教师都认为教育科研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同时,科研的良好氛围又促进了集体凝聚力的增强,可以说:学术气氛浓厚的教研组,一定是凝聚力强的教研组,学术气氛浓厚的学校,一定是凝聚力强的学校,这就是“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精神所在吧!

几年的教科研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与科研必须贯穿于一体,有研无教,内容则空;有教无研,效益则低。我们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以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为借口,不愿思考和研究问题,满足于经验型的教学和管理,在周而复始,机械重复,低层次的教学周期中更替;二是只搞理论,纸上谈点,目的是为了获奖、发表,而不是为了教学实践,这种离开课堂的教科研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纯粹是以空对空。我们的教育科研(特别是一线教师)应该以“问题求解模式的研究”和“理论应用模式的研究”为主,只有这样深深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才能不断发扬光大,才真正起到服务教学、促进教学的作用。总结自己的科研经历,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发表了多少文章,而关键的是通过真实而有成效的科研提升了自己及同组教师的教学层次和水平,实现了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正如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真实的教科研使“教师的转型”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同期互动”的。

本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2007.6

第三篇:以教育科研促课堂教学改革

以教育科研促课堂教学改革

——生化教研组开展“自主-开放”教学模式

研究工作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近几年来,在实践我校“责任教育,自主发展”办学思想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生化教研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性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开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教育科研促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学习、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探索,改革课堂教学,积极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我们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思考,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感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板书等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则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这种模式下所培养的人只能是复现型人才,而现代社会呼唤综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这就迫使我们教师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为此,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研究了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例如:

学习了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法”思想。

学习、研究了北京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老师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文,及其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法教学”。

学习和研究了西南师大教科所刘电芝老师编写的《学习策略》(包括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启发式解题学习策略、阅读理解学习策略、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等等)。

学习和研究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施其康老师等编撰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集》。

聆听了施其康、陈基福、解守宗等上海市化学界专家、学者对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诠译和解读。

等等。

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研究、探讨,全组老师对实施我校“责任教育,自主发展”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自主-开放”教学模式的精义和内涵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己任,从而把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并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洋中特色的“自主-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二、实践-探究

“自主-开放”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培养学生创造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

“自主-开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发展”,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学探究、协作交流、自我完善;二是“独立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独立的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三是“创造性”,学生在继承传统、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学会运用,敢于开拓创新。

运用“自主-开放”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运用“自主-开放”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现象及本质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把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欲,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主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在实施“自主-开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们能够想方设法,采用“做实验”、“讲故事”、“打比喻”、“搞活动”、“做游戏”以及“多媒体”、“网上游”等一切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乐着学、肯学、学会”,最终变成“学着乐、会学、自觉学”。例如,谢红宝老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勤于思考、乐于探究。陈志浩老师在教学中创建了“高中化学 学习网”,帮助学生自主开展网络学习活动,童文琴老师在带领学生开展环保兴趣活动时组织学生建立了“绿色联盟”学习网页。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黄星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运用“喻导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得到了发挥。

教学中,我们在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同时,运用“引导-探究”、“启发-掌握”、“示范-实践”、“辅导-自学”、“筹划-行动”、“指导-完善”、“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等教学模式,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实验”、“计算”以及“活动课”、“选修课”等各种课型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主体,在老师行为的影响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认知结构、操作技能和情感意志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有益的发展,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可持续性学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指导学生提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安排时机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引导学生发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既教给方法,又提供思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启迪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在这方面,我们许多老师也都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尝试。叶丽芳老师在运用“问题-解决”和“问题-讨论”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并训练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实现了让学生“从问题的索取者变为问题的贡献者”这一根本转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书本知识,并使他们在实验中懂得科学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得到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得到训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童文琴、陈志浩、喻华、邬红、沈洁心、陈永伟等老师自编了寓科学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等为一体的《绿色化学》、《高中生环境科学知识读本》、《高中化学能力训练系列讲座》、《趣味化学》、《无土栽培》、《生物技术》等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开拓知识面、发展个性。叶丽芳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把课堂延伸到了校外,把实验室延伸到了家中,带领课题组的同学利用暑假反复做实验,终于完成了《不断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课题研究。

从一些开放性的实验中,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索,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取了学问,并使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总结-收获

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地认识到,要搞好教育改革,教师首先必须要加强师德修养,教师要把自己的身心毫无保留地、无条件地奉献给自己所选择和从事的教育事业,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丰富个性和完美人格,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方向。强调“自主-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并非是放任学生自由,让学生随心所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职责,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另外,“自主-开放”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它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几年来,在实践我校“责任教育,自主发展”办学思想,构建“自主-开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已初步摸索形成了一些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和新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得以较好的开发,所教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到很好的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以很好培养,学科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生物、化学学科学生高考成绩连续几年处于上海市同类学校领先地位,位于上海市市重点中学的中游位置。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使全组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谢红宝、叶丽芳、许焕武老师的“老练、睿智、灰谐”,童文琴、邬红、陈志浩老师的“勤奋、热情、敬业”,喻华、沈洁心、陈永伟老师的“青春、朝气、活力”化成了我们生化组这一坚强集体“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谢红宝、叶丽芳等多名老师已成为浦东新区的优秀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多位老师的论文在区级以上 4 报刊上发表,在国家级、省市级交流、评比中获奖。叶丽芳老师的《学生从“问题索取者”到“问题贡献者”转化的思考与实践》获市论文评比二等奖,《不断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第七届四市二省化学实验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黄星老师的《中学化学“喻导式教学”初探》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及《浦东教育研究》杂志发表,《运用“抛锚式教学”实验初探》一文获浦东新区化学教育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谢红宝老师的《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浦东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陈志浩老师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高一学生自建化学学习资源库的研究与探索》一文在浦东新区《教育科研新蕾》杂志上发表,并有十多篇科普文章在《中学生理化报》上发表;喻华老师的《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在《浦东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在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中,童文琴、叶丽芳老师合编的《绿色化学》环保活动教材、陈志浩老师的《高中生环境科学知识读本》获得一等奖;黄星老师的《高中化学能力训练系列讲座》获得二等奖;喻华老师的《趣味化学》和《高中化学能力训练系列讲座》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我校接受上海市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验收以及近几年对市、区的几次公开活动中,叶丽芳、许焕武、童文琴、邬红、陈志浩、喻华、沈洁心、陈永伟等老师所开设的公开课、推荐课、随堂课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辅导的学生在“东华杯”、“白猫杯”、“壳牌美境”、“奥赛”等市、区级学科竞赛中,有一百多人次获奖。

路慢慢,其修远兮。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开始,新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生化组全体同仁将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教育改革当中去,对学生负责、对洋中负责,对事业负责,尽心尽责,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使生化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4-3-24

第四篇:以科研促课改

以科研促课改,全面提升教育品质

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 张佳余

进入21世纪实施的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从强调“教”与“ 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到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再到评价制度的全面改革,课程改革进入综合和攻坚阶段。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为牵动,凝练出具有地域特色、可复制的做法和经验。2013年5月和2015年5月,辽宁省教育厅两次召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均代表辽宁省市级学院作经验介绍。现在每年有几千国内和外国的教育同仁、专家学者来到考察、研究。

盘锦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送教下乡”工程;为成功人生奠基的良好习惯培养;及以倾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

一、以“减负·增效·提质”为抓手,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改革试点项目,是要在重要领域,就解决重难点问题,通过实验试点,取得进一步研究的经验和可复制的做法,以牵动整个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盘锦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六个实验区之一。该试点项目于2011年6月启动,确立“减负增效提质”为核心和抓手,成立教育行政管理小组、督导评估小组、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小组、教学研究小组、科学研究小组、家长学校小组六个工作组,按照《项目书》的安排,认真落实,稳步推进。

改进教学评价,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对于规范办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导向性的重要意义。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就近入学,阳光入学、阳光分班,不存在择校和择班现象。学校自觉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节,学生课业负担合理、科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对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以及最终的体现—学生“学”得怎么样,都应有所规范和遵循。

2013年,重新修订《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标准》最显著的特点是转变了评价方式,立足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改变了过去重视评价教师的“教”,转为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上来,看重学生“学”的水平、“动”的效果,充分体现“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把“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2014年3月,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实施方案》及相关的四个评价指标细则,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和的瓶颈制约问题。

2013年7月,盘锦市被国务院评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示范区。2015年4月上旬,接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阶段评估检查,受到高度评价。

二、强化针对性,实施“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实验项目

重在养成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遵循学习规律,强化针对性和科学性,开展“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项目的实验。

“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项目,是2013年从北京译泰教育评估研究院引进,共有36所小学三万学生参加了这一项目的实验。

该项目通过阅读、思考、逻辑以及听、说、写、字、画、唱等多种技能基础和成因进行测试,得出科学的分析报告,据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和修正方案,使得“长处”得以固化,薄弱之处得以强化。它以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探索高效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而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几年来,盘锦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培训活动,开展学生学习能力测评和数据分析工作,开展检查评估活动,促进项目研究的有效运行。

2014年12月,召开阶段总结和表彰会。北京译泰教育评估研究院的专家以及山西、云南等地同仁到会指导。

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课堂评价方式得到了改进,教学研究方式得到了改进,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规范课堂教学,构建“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现代教育理念、新课程的理念和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借鉴魏书生“六步教学”经验和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经验基础上,构建了独具盘锦地域特色的中小学“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该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自学、导学、测评三个阶段;把课堂教学分为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和自主测 评六个步骤。故称“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比较简洁明了地使学生清楚“学”什么,怎么“学”;使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从而“定”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广大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创造性地实施此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了规范,教学技艺水平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行为和操作规范。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实施操作“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过程中,注重从一点一滴做起,扎实培养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良好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工作亮点。

1999年出台《中小学课堂教学10项要求》,强化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如包括为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规定教师讲授新课的时间,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质量检测与评价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宗旨是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要求教师走下居高临下的讲台,诚心悦服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学生该做、且能做的事情,老师坚决不替代包办。

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预习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筛选资料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等,从1997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现场会(2004年加入教育科技节)。到2015年,已举办过19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现场会和16届教育科技节。

培养良好习惯的成果经验,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2009年《人民教育》13—14期发表“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报道了盘锦培养良好习惯的做法和经验。2015年9月27日《中国教育报》以《以生为本 全面培养良好习惯—盘锦市“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探索之路”》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组织我市教师多次参加“中教服”、《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等单位咋在上海、北京、南京、成都、济南等地举办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好评如潮”。

2014年10月,与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联合召开盘锦市“培养良好习惯构建高效课堂研讨会暨首届‘异课同构’教学展示活动”。邀请教育家魏书生、李红旗作专场报告,并展示中小学优质课12节。新疆、内蒙古、吉林、河南、河北、四川、浙江等省内外400余名教育同仁与会。

2015年9月,联合中国教育报社召开“培养良好习惯构建高效课堂研讨会暨第二届‘异课同构’教学展示活动”。展示中小学优质 课18节。北京、内蒙古、河北、河南、广东、浙江等省内外500余名教育同仁与会。邀请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教育家钱梦龙、教育家魏书生到会指导。

2010年,在辽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评比中,《盘锦市“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运用与研究》获得一等奖。

(四)追求现代教学技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优质高效课堂” 是指在一定的场所和限定的时间内进行的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达成课堂优质高效,必须调控好各相关因素。在诸多因素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把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艺”,追求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技艺”,是超越技能、技巧而达到的更高的艺术水准。“教学技艺”,包括“教”与“学”的技艺。

“教”的技艺,是要从教师的主导性出发,结合自身掌握的技能和经验,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技巧,达成最佳的的“教”的效果。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语言的优化、教学过程的管理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等,都是需要教师去刻意锤炼。“学”的技艺,是指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愉快地、最大限度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效益。

围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益,组织24所学校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申报,并实施了《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的的子课题。

由于课题运作规范、合理,成效显著,2014年1月,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作为全国市级学院的唯一代表,被总课题组邀请在哈尔滨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作课题研究经验介绍。2015末,学院组织实施的《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过程管理与评价的研究》获辽宁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五)实施“送教下乡”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是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何推进均衡发展,是需要破解的客观现实课题。一方面,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解决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问题。针对于此,我们实施了“送教下乡”工程。

“送教下乡”工程始于2006年,是整合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针对农村教育教学实际,服务于农村学校和教师、发挥名师及学科带头人作用、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场不间断的支教行动。

组织开展以“送课”为主线的教研活动——为农村学校“送”课、送资源,经验、送科研课题。根据农村布局,学划定不同片区,确定“典校”,定期派出学科带头人作示范课,作教学或科研讲座,开展教师间交流,开展教师与学生交流。以培训为载体的提升活动——抓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着眼于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确立862名农村骨干教师,如期完成培养计划。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强化科研牵动,专门为农村学校和教师开展科研立项,使教育教学问题课题化,强化课题运作过程管理,达到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施了以“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的城乡学校协调融通,建立长效机制——多所城乡学校建成联谊校、协作校等帮扶对子,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城乡基础教育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市致力于通过课题牵动,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师生“教”与“学”习惯的经验,致力于均衡发展的“送教下乡”的经验等,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原教育部长周济说“素质教育在这里找到了答案。”2015年9月,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为盘 锦现场会题词——“养成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第五篇:特教学校以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特教学校以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姚里英

伴随着普教战线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结合特殊需要学生的特点,也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树立了“一切为了特殊需要学生,为了特殊需要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进程,特殊教育的价值在不断提升,教师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须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的疑惑和质疑,反映了时代要求和教育现实的差距。特教的发展向特教教师提出了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和科学性的高度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反思,在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中再学习、再思考等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于是,我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以教研为主阵地,以科研为抓手,相互渗透,齐抓共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教育科研引领教师确立角色

“教师即研究者”蕴藏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育研究有利教师重新定位专业角色,完成角色确立。

1、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学习者

学习不仅是教师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也正在成为教师自主的需要和习惯。这里指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学习,还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学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学习。我们提出“蹲下身来,聆听童声”,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能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心声,真实地捕捉每一个有助于理解孩子的线索,破译儿童世界独有的语码,理解与学习“儿童的理论”。

2、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思考者

波斯纳曾指出,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观点及行为的认知、监控、反馈、调节能力,教师通过重新审视

自己的教学思路,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教育实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更为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发展专业技能,使自己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态势。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3、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支持者

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孩子学习,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努力为孩子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积极鼓励孩子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激发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愿望。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支持性环境和进行充分的情感沟通,启发孩子“内驱力”,引导他们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发挥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张扬个性品质。

4、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促进者

要求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身心发育成熟度较低,其能力、品质更多地是作为潜质存在,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教育行为,教师要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从容应对孩子抛过来的球”。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该和孩子在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上聚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智慧的碰撞。因此,我们提出教师要与孩子合作,做孩子支架,为孩子助跑。

二、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育科研是联结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学习和探究的有机结合,是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研,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科研方法,选择有个人优势的课题,制定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案,求真务实地开展研究工作;在学习中了解前沿的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科研的方法,在反思中寻找教学的规律,在交流中形成教育的共识。多年来,我校老师们深深感到:走上教科研这条道路,潜心学习,才能真正意识到教育科研对一个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有如此大推动作用;走在教科研的道路上,静心反思,才能真正理解了教科研的内涵与本质;走在教科研的路上,尽心探索,才能真正领略到教科

研的无穷魅力。

根据各课题的研究进程,每学年学校教科室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活动,同时要求老师在每个学期上一次研究课、写一份研究报告、作一次研究成果展示,把课题研究活动做细做实。(1)制定学习计划。一是教科室将理论学习纳入工作计划,要求全校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科研理论学习。保证业务学习及教研活动时间;二是课题小组坚持每周学习研讨制度,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丰富头脑,使研究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2)围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3)收集学习资料。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相关改革信息和经验,定期研讨交流;(4)邀请专家开讲座。每学期定期邀请省市及高校专家来校开讲座,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丰富课题研究内涵。这些活动激发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热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真正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作教师学习的过程,当作教师专业提高的过程,当作教师发展的过程。

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之后,要重视研究的过程,规范课题的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立项的教师每个学期要落实“五个一”活动,即教师要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围绕专题学习一本有关的专著,摘录一本学习笔记,上好一节“专题循环研讨”课,写好一篇专题小结。循环研讨是指以教研专题为核心,以行为序列研究和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为重点,以得出规律性的教学共识为目标的一种研修模式。行为序列研究是指按一般行为发生的顺序构建研究序列,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学习:即围绕专题交流学习体会,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们再将这些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筛选、去粗取精,找出最佳方法;实践:专题研讨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反思,反思主要是针对研讨结果在课堂实践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即以研讨的结论去衡量课的成败,反思课堂设计是不是落实了研讨的结论等,也可以从课的成败来看研讨结论的正确与否,通过反思,教师对研究讨论的结论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以形成正确的共识。

科研是一种方法,是解决师资问题的方法;科研又是一种手段,是培养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科研还是一种过程,是教师走向专业化途中的一种生动学习过

程。我们注重了科研过程的管理,从而既锻炼了教师,又提高了她们的科研水平。

三、教育科研激发教师充满活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教师的成长需要成功的体验,当教育研究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时时审视身边的一切,处处反思自己的言行,点点滴滴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无疑会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觉、专业自主得以显著提高。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搭建多种平台,让教师享受科研的成功乐趣,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如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教科室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及时收集课题成果材料,认真考核教师教科研资料,认真组织学期末的“优秀课题组”、“先进教科研个人”的评比奖励工作。对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劳动成果均有奖励措施。促使教师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思考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教育理论水平,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龄的教师创设机会,选择课题研究项目;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她们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体验课题研究的成功快乐,促进科研热情,骨干教师则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促使在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同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让每位教师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和各自的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真正锻炼能力,增强自信。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我们将秉承“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学习、合作、研究、反思中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彰显职业魅力,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

下载以科研促教学[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科研促教学[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科研 促养成

    德育经验材料 抓科研促养成 突出德育工作实效性 依安县第三小学 抓科研促养成 突出德育工作实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

    科研促我成长演讲稿

    技能提升,超越空间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科研促我成长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等于计算机课,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单纯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导......

    科研促教学先进个人推荐表(写写帮整理)

    科研促教学先进个人推荐表张晶老师毕业于黑龙江省阿城师范学校,2000年参加工作,几年来,她都能以科研为抓手,以课题为引领,在小学课堂教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等工作中刻苦研究,奋发努......

    以案促改

    以案促改心得体会 不少腐败官员在找腐败理由时都会不约而同的把“山高皇帝远”、“没人管自己”导致落马当成一种理由,听起来似乎好像很符合逻辑。仔细一想,绝非如此,这完全就......

    以案促改

    以案促改剖析整改材料 根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推进以案促改实施方案》和动员会议精神,我局按照要求开展了相关活动,特别是通过学习案情通报、党组书记上党课等,对近些年来......

    以案促改

    “以案促改”学习自查报告 根据学校“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通过学习反面教材,同时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从而深刻感受到了只有认真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

    以案促改

    以案促改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段志杰 以案促改,核心在案。如何细致梳理窝案、重复案等典型案件发生的全过程,找准案件的关键环节,剥离发案的偶然因素,深挖其中的共通问题,发现岗位廉......

    以创业促就业

    以创业促就业以濮阳县小额贷款担保工作扎实有效濮阳县坚持以关注民生,服务弱势群体为宗旨,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再就业长效机制,创新小额贷款担保工作新方法,鼓励扶持对象自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