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第1课《会变的线条》教学设计
《会变的线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
2、让学生欣赏乐曲的节奏变化美,体验音乐与美术的共通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3、让学生在乐曲的感受、体验中,尝试用不同线条表现线的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与美术的互通中学习线的变化。线条的不同种类,组合方式
难点:初步掌握线的变化。掌握线条的不同组合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不同形态的线条图片,示范作品等。
学生:彩色卡纸,水彩笔等。第一节铅笔起稿,第二节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勾线上色
教学过程:
一、寻找线条,故事导入图片导入
1、小蜗牛去奇妙的旅行,邀请四个小朋友陪同,谁愿意呢?展示小蜗牛爬行的痕迹,引出四种不同的线条,导出课题。
2、学生分组到前面找到的线条,说出名字?(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不同线条给人不同得感受。
3、小小的线条真神奇,能变换出这么多种,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会变的线条上一节有趣的绘画课。
4、课件欣赏:建筑物、动物身上的线条。
二、描绘线条
1、刚刚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线条:直线(建筑)挺拔、曲线(雪景)飘渺、折线(建筑)坚硬、弧线(彩虹)柔美、立交桥(螺旋线)旋转。看来线条还真是到处都有。那么,你能不能试着画画呢?
2、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画的最棒。
/ 2
3、进行小组评比。
三、应用线条
1、线条千变万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来说说我们在利用线条的时候,怎样进行排列?学习线条的不同组合方式
2、播放课件: 欣赏艺术作品:线条肖像画:毕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看看艺术大师是如何运用这些线条的。带领学生分析线条的组合方式
有秩序、有变化、线条流畅,给人以装饰美感。
小结: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好,那我们作画得时候也要注意这几点。
四、表现线条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学生作品,你能画出这么多有变化又很漂亮的线吗?那就要同学们多练习啦!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当一回设计师,你们自己设计喜欢的东西用会变的线条来装饰衣服、陶罐以及很多各种各样得物体。设计一个杯子用线条装饰
五、展示作业
1、学生自评互评:哪一幅作品线条比较突出?为什么?哪一幅需要改进?
2、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线条朋友!它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还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 2
第二篇:教学设计 会说话的灯第1课
会说话的灯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仿效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加上顿号。
3.能正确、沈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会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懂得课文用“灯的语言”所介绍的各种灯的作用以及跟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各种灯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各种灯的作用,以及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交叉”“船舶”“打扮”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习第1段,理解内容。
3.能仿照例句用“不仅……还……”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明确任务。
(1)揭题:会说话的灯
(2)看到课题,你觉得奇怪吗?
(3)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懂得课文所介绍的这些灯是怎样跟人们说话的?它们告诉人们些什么?
2.整体人手,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会说话的灯?将它们一一划出来。
(2)这些灯分别是哪三个不同地方的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马路上、江面上、夜空。)
(3)文章按自然段归并法分为几段?
3.自学生字词,检查效果。
(1)明确自学要求。(投影出示)
①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②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③质疑问难。
(2)自学检查。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船舶()
桅()杆()
②形近字组词:
扮()叉()舶()免()桅()
份()义()船()兔()危()
③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交叉”“船舶”“打扮”等词语的意思。
④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正音。
⑤质疑释疑。
4.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用“--”划出描写灯作用的句子。
(2)比较读一读,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灯能照明,美化环境,跟人们说话。
灯不仅能照明,美化环境,还会跟人们说话。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运用关联词“不仅……还……”重在强调丁会跟人们说话。)
(3)仿写句子。
①启发、拓展思路:
老师教会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做人的道理)
能用“不仅……还……”把这两层意思连起来说吗?句子中要更强调哪一层意思呢?
(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科学知识,还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哩。)
那么能用“树木”的作用来说一句话吗?用上“不仅……还……”
②完成《作业本》第5题。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三篇:二年级第1课 我的好朋友 教学设计
1.我的好朋友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描述自己好朋友的特点。2.通过学习,能说出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游戏,加深对自己好朋友的了解,提高表达能力。
2.通过发言与讨论,介绍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描述自己的好朋友,认识到朋友之间友谊的美好,提高交朋友的积极性。
2.通过小故事,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做到正确地与朋友进行交往。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教材中二年级的第一课,对于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经过一年的适应和学习,大多已经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环境,交往团体也开始渐渐成型,很多孩子也开始寻找固定的玩伴和朋友。但是在低年级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技能,不能与朋友建立亲密的关系,很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本课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沟通技能,获得“找朋友”的方法,为孩子的人际交流起到积极的导向。
知识鱼骨图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一般年龄是7—8岁,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出现了逻辑思维,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一阶段影响他们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同伴、和学校,也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游戏、自主讨论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设有趣的情境,通过游戏和活动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参与到学习中来,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本节课选择具备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教室展开教学,利用PPT和视音频材料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程:
一段小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的视频之后
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大家的好朋友都是谁呀?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同学们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
(二)击鼓传花:猜猜他是谁
活动准备:准备好手鼓和花,如果场地足够大,可以课前将座位排成一个圈。活动过程:由一个同学背对大家开始击鼓,剩下的同学开始依次传递花束,击鼓的同学停止时,花在谁的手里谁就开始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但不说出好朋友的名字,让其他同学猜猜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老师:你的好朋友有什么特点?
你的好朋友帮助过你什么?
你帮助过你的好朋友什么?
你喜欢你的好朋友哪些方面?要向他学习什么?
(三)好朋友档案
老师:我们现在介绍完了自己的好朋友,那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好朋友么?什么样的孩子能够交到朋友呢?你们自己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呢?为什么要交朋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填写好朋友档案吧!
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性格能够交道朋友,为什么要交朋友。
(四)我和好朋友的故事
1、创设情境
老师:大家在家里有没有看过新闻啊?有没有在新闻上看到有人采访呀?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大家来做新闻发言人,老师和同学都可以采访你们,你们要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关于你与好朋友之间的问题。
2、我是新闻发言人 老师引导同学提出问题: 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你们之间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你交朋友的第一步是什么呀? 你们之间争吵过吗?
你们之间有了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呀?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探讨交朋友的方法,解决朋友之间矛盾的方法。
(五)小故事大道理
老师:现在大家都了解了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有的朋友值得交往,有的朋友不值得交往,那怎样才是真正的朋友呢?怎样才能与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有两个好朋友在树林里玩,穿黄色衣服的小朋友对穿蓝色衣服的小朋友说:“我们是好朋友,要互相帮助。”这时来了一只大狗熊,黄衣服的小朋友丢下蓝衣服的小朋友撒腿就跑,蓝衣服的小朋友只好趴地上装死,大狗熊对着他说了几句话就走了,不一会黄衣服的小朋友回来问他:“熊刚才对你说什么了呀?”蓝衣服小朋友很失望地说:“熊说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朋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呀?
通过这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正内涵并不在于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而是有困难要互相帮助!
(六)课后总结
我们要学会与别人成为好朋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促进,不能和朋友闹矛盾。
第四篇:教学设计 观潮第1课
观潮
一、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中心思想
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结构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接着讲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可以作为第三段。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潮头过后的余波,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第二句讲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湖的壮观。
写作方法
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教学重点
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二、教学建议 1.学习时,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要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特别要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中可借助电教手段,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层次清楚,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钱塘江大潮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思考·练习”1、2、3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第1题侧重于潮来之前,第2题侧重于潮来之时,第3题侧重于结合句子理解“潮来之时”的情景。“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还引导学生从江面的景色、观潮的人群两方面来理解,从大潮到来前江面异常的平静和人群的企盼,预示壮观的大潮即将到来。“课文描写了潮水到来时的哪些特点?”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潮水从远处涌来时的声音和样子的语句,来体会江潮声音大、气势壮的特点。“思考·练习”3是理解词句的训练。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从远处看江潮涌来的情景,“一条白线”,江水向前奔涌呈白色,又因为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所以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白线。“怎么会形成一道„白色城墙‟”一题,要让学生理解,由于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呈喇叭形的地形,使从宽阔江面涌来的潮波受到约束而潮头涌起,如同白色城墙,形成蔚为壮观的景象。“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是把不断长高、汹涌而来的白色浪涛比作千万匹奔腾的白色战马,形象地描绘出潮头耸起、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表现出大潮的非凡气势。
本课生字中的“若”、“罩”、“逐”、“颤”、“涨”、“镇”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昂”的左下方不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四”,不要错写成“曰”。
【背景材料汇要】
①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游入杭州湾,全长 410公里。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②钱塘江大潮经过的录相片或软件。
三、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六、教学用具
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片。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
七、教学方法:变序式。
八、课时安排: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涌潮,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①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n),避免读成(zh4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②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分三层: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
(四)布置作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2.抄写词语。
第五篇: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1课
火烧云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瑰丽景色,是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熏陶的合适教材。2课文第二部分,先后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快和多。两层意思叙述的结构十分相似,十分适宜于作“按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落实单元训练目标。3课文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退的顺序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火烧云出现时霞光的颜色。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写火烧云的情景、火烧云消退时天空中的变化和观看火烧云的人们的心情。作者把多彩多姿的火烧云写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会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来描写景折的表达方法 4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火烧云特点的有关段落,把课文有关提纲补充完整,按提纲背诵第3-6自然段。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照样子写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平时注决心书观察太阳落山前后的天空景色。备词语卡片、小黑板或投仪等。五、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在理清课文脉络前提下,按火烧运的出现、变化和消退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课题:20 火烧云)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所得说说什么是火烧云?(日出或日落,天空中出现的红色云霞)火烧云的景象如何?答后教师指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懂得火烧云的特点„„列提纲背诵课文。2.初读课文,提着问题自学,讨论。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的词语及自己不懂的其他词语。(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檀(tán)(tòng)恍(huǎng)惚(hū)注意几点:①读准字音。前三个生字,第一个是前鼻音,后两个是后鼻音;②注意字形复杂易写错字。:“檀”的左下半是“旦”不是“且”,“ 彤”的左半部别多写一点,“恍”是左右结构,别写成“晃”。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以“读读写写”中的9个词语为主。(要注意让学生运用查字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紫檀色:紫檀木,色紫色;红彤彤:形容很红;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色彩,鲜明耀眼,百合花:像百合那样的色彩(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
(4)指名读课文,重点是发音准,不尜字,不读破句,读得通,明白。3.自由读课文,按“火烧云出现、变化和消退”的秩序给课文分段。(1)同桌议论。
(2)指名说分段,说出理由。(第1、2自然段/第3—6自然段/第7自然段)4.作业。
(1)抄写词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各一遍。作业本第2题。(2)作业本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