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咏雪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教学反思
禄劝县秀屏中学
韦芸
反思这堂课,我主要在想如何通过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学习适宜的教学方法,并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深化改造,成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呢?
一、要遵循“生本”的原则
如果对学生知识结构、人格修养、技能技巧等的完善和提高没有帮助,那么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生本”原则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适度、深度,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按照人教版的内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朗读来培养文言的语感;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即可,不要去过度拔高学生,哪怕是民族班的优秀学生。
《世说新语》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汉、魏、晋到宋初名人们的遗闻轶事。书分36门,共1128则,其中关于少年儿童的记载有70则左右,并专设有《夙惠》一门,单写少年儿童的智慧言行。这些记载让我们通过作者对当时少年儿童言谈、仪态、思想、行为的品评了解到作者和当时人们的素质观,以及围绕这种观念人们对少年儿童进行的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对此书感兴趣,少年的智慧故事远比录播视频中的生僻甲骨文有趣,更能让初一学生接受。
二、要理解编者意图
除了课文的特点外,课文在这个单元的地位、价值,也需我们仔细琢磨、推敲。此篇课文编者编入初一册的第二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同时选入的还有《陈太丘与友期》表现魏晋时期小孩子的聪颖机智。魏晋时期少年儿童活跃的思维、机智的论辩,是以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为基础的,这与当时家庭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重视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确定为能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自己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掌握“俄
而、欣然、拟、未若”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感受魏晋时期小孩子的聪颖和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三、要大胆取舍
教学中,每节录播课教学内容多如牛毛,让人眼花缭乱,与其“眉毛胡子一起抓”,不如抓住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点,把它讲清、讲细、讲透,一课一得。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从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增加课外材料根据具体课文的需要,并非每一篇课文都需要援引资料,引用材料也不在多,在于精练、适合、有启发作用。根据教学需要,删去了录播中的大幅材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选用世说新语中的曹植和王戎的故事来导入,由于人物故事熟悉,内容容易理解,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四、要“学练结合”
“学”指教师的讲解,“练”指学生的训练,其中包括回答提问、提出问题、。一节高效的好课,如果课堂上没有对学生进行“练”,那么,再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借口。所以在课文的朗读环节花了10分钟的练习时间,读准字音——读顺。读准节奏——读懂。让学生在诵读中直观感知文言特点,逐渐强化文言语感。
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让我们明白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性:“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石,课堂的教学艺术则是“催化剂”,这就跟写作一样,合适的材料、典型的故事永远是好作文。
第二篇:咏雪教学反思案例
【课堂反思录】
课是常态课。但是因为带了录音笔,准备整一个课堂实录。一直没有比较过预设和生成有多大的差距,感觉也是模糊的,这次下决心以实录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做点实在的研究。备课时也就多用了一点心,属于来源于常态,而高于常态的一节课。
又突发奇想,准备到其他班去上上,这一合计,就找上了平老师。和平老师接触不多,但是可以看得出来是有教学激情的小青年教师。我在操场上找到平老师,我就跟平老师说:这个星期我和你交换场地上一节课,属于民间交流访问,你热烈欢迎我到你班上一节我的课,我热烈欢迎你到我班上一节你的课。平老师瞪大眼睛,平老师还张大嘴巴,平老师又笑起来,平老师说好啊好啊。
课上得很轻松,像羽毛一样轻而蓬松。结果搞笑的是讲完后,录音笔什么也没录下来,扼腕长叹良久,心情一下很沉重,像铅块一样的灰色的沉重。于是又到本班炒了一顿现饭,加了一些油盐麻辣酱,结果一节课居然没上完。掐了一节尾巴。壮士断腕,恨何如哉。
幸好我记性不好,所以我抢记能力不错,这么说好像有点逻辑混乱,管不了那么多了,接着打字。我就凭这记忆和教案和课件和学生的聊天记录及笔记整理了上面这份东西。下星期再做第二份实录。等第十个做完后,再把教案和实录摆在桌面上大打出手。这是后话,提前先说说。
思考一:关于目标。教了五年语文了,一直很懵懂,近年才有些感悟,质疑多于建构,目前我认为最大的一个收获是对课堂目标的思考。一直以来在抄备课的痛苦中挣扎,格式化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都是照抄不悟,把这些走了形式主义,把时间都挪到教学细节上技巧上板块上手段上创新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度彷徨。很多时候都讲不完,更不用说公开课的容量了,也听到满耳朵老师的抱怨:哎呀,又没讲完就下课了。也拖不得堂,高效课堂更容不得如此做派。
近年突然有顿悟的感觉,课堂再精细,不如目标明确。我现在是抛开了各类教案上的教学目标,也没管他什么人教社八教社,自己按对课文的理解重新编排了目标,尽量简单洗练,一课一得为主。《紫藤萝瀑布》我就讲修辞,《论语十则》就讲释义,《春》就讲描写,《散步》就讲对称句,《山市》就讲翻译,《世说新语》就讲故事,《羚羊木雕》就搞辩论,《风筝》讲蕴藉含蓄,《,绿色蝈蝈》讲生动形象,《金色花》就讲朗读,《皇帝的新装》就讲情节,《寓言四则》就讲哲理,《短文两篇》就讲表达方式,《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讲心理,《理想》就讲节奏,《夏感》就讲动词,《古代诗歌四首》就讲赏析,完了。
每节课有一得就算合格,有两得就算超额,有三得就算good,学生老师都明白,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要获得什么。过去我的课堂有些虚,现在感觉越来越实在了,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这一个目标学好了,以后类似的文章只需用很少的时间来走这个环节。轻车熟路,才会一骑绝尘。至于其他的知识点,合本节课的调子的附带讲,不合调子的讲练习时补充讲。这样整,也还感觉不错。
思考二:关于结构。这堂课除了课前谈话外,没有导入。我原来对课堂的导入想过很多的点子,有蛮多效果很好,一下了就玩转了学生,热热闹闹就开了头,后来发现越是好的导入越是毒药,前不久又听了几节课,有音乐的,有排比的,有悬疑的,有活动的,有积累的,如果把眼光放到整个课堂的角度上的话,这些十有八九都是在做无用功,典型的少慢费差,作用少,步调慢,费时间,效果差。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或特别好的导入,要舍得割爱,相见不如怀念吧。余老师有时讲课朴实至极:我们今天学习什么什么,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什么,看屏幕,一起读起来。一拳就是一拳。一拳干掉一个。
《咏雪》四个板块。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知人论世话《世说》。
没有深入挖掘,我们的学生几乎没有多少积累,不讲也罢,套路化,给出了三张幻灯片:作者,作品,影响。只是采取换人称的方式,乔装打扮,把自己硬说成是作者,一是看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关注度,二是看能不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消除时空陌生感。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三分文章七分读。
重点就在这块了,分了几个层次:疏理字词,读节奏;梳理人物,读关系;梳理内容,读故事;梳理情感,读氛围;梳理结构,读层次;梳理技巧,读韵味。因为时间关系,中途丢掉了梳理结构的环节。梳理内容可以,梳理情感这块比较空洞。属于走流程。不过学生好像读的蛮带劲,后面回答问题涉及到课文原句时,也是拖长声音摇头晃脑在答。
学问每从疑中得。
激将法用的较失败。当我故意宣布我们的课讲完了的时候,发现全班同学一片惊讶,这种意外本是我的预设,不说上完了课,他们不会松弛下来,不松弛下来,他们就不敢质疑语文课本,不质疑那本环节就不是亮点,而是败笔。我希望他们能够无所顾忌,胡言乱语也行。
我设计的两个问题是探究的中心:一是谁咏雪咏得好一些,二是课文中哪些文字可以删去。结果第一个搞炸了,学生全部说谢道韫咏得好,就没人有不同的声音,没有对抗的靶子。我就自己披挂上阵,说我个人觉得撒盐的比喻要好,盐要白些,一二三,结果全班又一起倒戈,承认盐撒的好。你说我是不是满头大汗呢,赶紧辟谣讲“神似”。
第三篇:《咏雪》教学反思范本
在《咏雪》一课的教学中,我与同学们正在交流谢公儿女谁的比喻更贴切。
生1:我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用得妙,无论从形还是从色上看,雪与盐颇相似,而且雪与盐都是向下落的,而柳絮是上飘的。
生2:我觉得“未必柳絮因风起”说得好,有意境,有诗的味道,“撒盐”太生硬,“柳絮因风起”令人想到了雪莱的诗“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对比“撒盐”,可谓妙不可言。(正在探讨时,窗外风起云涌,不一会儿大雪纷纷,学生立刻哗然,纷纷向外面望去)
师:“真是天公作美,为我们的课堂营造了一个浪漫场景”。(同学笑)“大家不要错过实地观赏之机,看看到底‘大雪纷纷何所似’会不会有更好的比喻?”(生聚精会神地观察,并以小组形式讨论起来)
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但教师并未制止学生的“溜号”行为,而是将教学内容与环境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课文内容。可谓“巧夺天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上可见,教学机智实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折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理智地思考,才能让机智的灵光不断地闪烁于课堂,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才得以相互提升。
思考:
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教学机智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机智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创造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冷静面对,善于思考,寻找对策
课堂上经常有偶发事件。如果教师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偶发事件,不能让理智战胜情绪,意气用事,便会错过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的机会。因此,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应该冷静应对,积极思维,随机应变,借机施教,化解尴尬。
二、真诚肯定,化解矛盾,因势利导
真诚是教师有效运用教学机智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对于课堂上学生有意无意地干扰课堂秩序,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训斥,只能破坏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得不到安全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意外的说法或行为,采取幽默的方法,以真诚的爱心既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化认识。
三、机智灵活,随机应变,柳暗花明
教学机智是教师才情与灵感的瞬间迸发,这来源于教师丰厚知识底蕴和独特的教学个性。一个高明的教师经常能把课堂的偶发事件行云流水般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寥寥数语,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
第四篇:咏雪 反思
《咏雪》教学反思
《咏雪》是一篇浅显的文言文,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全文微言大义,不足100字,却生动地记叙了东晋名士谢安与晚辈谢朗、谢道韫讲论文义,通过二晚辈回答的对比,赞赏了才女谢道韫的智慧和才华。文章在对人物的刻画以语言为主,摹写三人仅用三句对答,人物性格却跃然纸上。这点也正可以作为课本剧的突破口。拟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设计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以表演的形式,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立体化。
在本节课上,学生的情景剧表演未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只做到了分角色朗读。本想再表演一组,可是时间不够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避免前松后紧。
课后,看着手上的准备的关于《咏雪》的翻译小练习,感受颇多。这两年来,教学上却越来越功利。常常通过练习检测让学生落实过手,夯实基础。在优化课堂教学,精细过程管理上下的功夫却越来越少。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参与和思维训练,忽视了熏陶渐染在母语习得中的重大作用。过分的强调了以练代讲,而有悖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感谢这堂课给了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的机会。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五篇:咏雪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诵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2016年新修订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2、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教学准备
学生:(1)查找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2)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思考;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学生小组交流)追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让我们一起从《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寻找答案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句意
3、感知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三、资料助读(多媒体出示)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字词读音、节奏和语气
2、读准加点字的音
谢太傅 fù 俄而 é 雪骤 zhîu 差可拟.....chā nǐ
柳絮 liǔ xù 无奕 yì 王凝之 níng 谢道韫 yùn .....
3、学生自由朗读
4、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五、分组研讨,质疑体会 预设问题: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6)你认为文中人物具有什么特点?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共性问题予以点拨。)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六、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
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