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秋千》教案1
《打秋千》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歌曲的两个声部,感受仡佬族人民高兴的心情。2.了解民族歌曲的特点,初步了解五声调式。
教学重、难点
1.情绪高涨地演唱歌曲《打秋千》,表现仡佬族人民的快乐生活。2.演唱歌曲时两个声部声音要协调统一。3.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4.准确掌握结束句的唱法。
教材分析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它的节奏疏密相间,密表现在下面摇;疏表现荡到空中。形象地描绘了打秋千时的姿态。
歌曲旋律为五声宫调式。第1、2小节的旋律进行平稳,好像是小朋友刚坐上秋千时。接着,旋律起伏比较大,似描绘小朋友们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情景。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起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们衣服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响。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师: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叫“仡佬族”。他们历来用歌唱来伴随劳动,传授情感,娱乐生活。你们听,老师就在模仿他们打秋千时的声音。大家听听有什么特点。
2.学生聆听歌曲《打秋千》,找规律。学生自由回答。
3.师:同学门听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准确,老师再来唱一遍。我们听听有几种叮当的节奏呢?
4.生总结有以下几种叮当声。(1)4/4 X X X X 0 X 0 ︳(2)4/4 X X X X.0 ︳(3)4/4 X X X X 0 ︳ 5.学生分别练习三种不同节奏的叮当声。6.分析旋律结构,看谱练习演唱。
二、学唱歌曲(《打秋千》歌曲学习)
1.师:刚才我们演唱的是一首“仡佬族”儿童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打秋千》,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这首歌曲都唱了些什么?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欣赏《打秋千》动画。)
2.学生聆听歌曲,总结教师的问题。
(1)歌曲唱出了打秋千时很高兴。有花裙、有春燕,有秋千晃来晃去。(2)歌曲情绪欢快、热烈。
3.师:老师来唱出一声部的第一段歌词,同学们来唱二声部,唱完后你们来说说感受。请认真看谱子,要按歌谱的顺序准确地演唱。4.师生合作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5.学生谈感受。
(1)好像在给老师的演唱伴唱。
(2)要是唱错了结尾的音就和老师的演唱合不上了。
6.师:同学们说得很准确,两个声部的演唱首先要保证准确地演唱乐谱,还要听着另一个声部的演唱,听听是不是很和谐。我们再来练习一遍,同学们来感受。7.师生再次合作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8.师:我们来试着唱一唱歌曲一声部,注意长音要唱满,休止符的地方要唱准确。9.学生看歌谱,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10.师:纠正演唱时出现的问题。(一字多音的音准;十六分音符的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六度大跳的音准。)
11.学生反复练习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12.学生自学歌曲后两段歌词。13.学生分组练习两个声部的演唱。14.学生分两个声部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师:分组设计表现歌曲。
2.学生分组练习,用不同演唱形式、不同人声的组合表现歌曲。
3.师:通过刚才的学唱,同学们能总结一下仡佬族的歌曲的风格特点、旋律进行特点吗? 4.学生讨论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一首旋律欢快、活泼的仡佬族民歌,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中都要有这种精神。
第二篇:打秋千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及用自制打击乐表演等音乐实践活
动,体验自制乐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了解 不同的乐器不仅可以产生不同音色,还可以通过变化改变音 的高低。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采用先 入为主的方式学会歌曲的低声部,解决歌曲难点。通过学习歌曲《打秋千》,了解仡佬族的风土人情,并能 用自然轻巧的声音表达快乐、高兴的心情。培养学生的合唱 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感受师生合作的愉快。歌曲教学部分,主要采用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
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记忆。聆听时加入了 打击乐器(碰钟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学生在听、奏的过程 中,不仅掌握了歌曲伴奏的方法,而且在和谐的演奏中感受、欣赏、表现了音乐的美。低声部运用自制的小乐器教学辅助 进行二声部歌曲学习,解决了二声部合唱中不容易掌握音准 等难点问题,合唱难点迎刃而解,教学活动水到渠成。在教学 活动中,教师示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实 践活动相互穿插照应,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 愉悦性的美感。
教学内容:歌曲《打秋千》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自制乐器,培养学生的听音能力,为歌曲的学习做铺垫。
2、通过学习歌曲《打秋千》,既了解了仡佬族的风土人
情,又能引导学生运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同时培 养了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材分析:歌曲《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 欢快、活泼。它的节奏疏密相间,形象地描绘了打秋千时的姿 态。
歌曲旋律为五声宫调式。第1、2小节旋律进行平稳,好像是小朋友刚坐上秋千。接着,旋律起伏比较大,似描绘小 朋友们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情景。下滑音的运用增加了歌曲 的民族色彩,使歌曲更具有趣味性。歌曲的二声部具有伴唱 的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 过程中劲儿往一起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 小朋友们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打秋千的韵律发出阵阵清 脆悦耳的“叮当”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自制小乐器、玻璃杯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制乐器,解决歌曲难点
1、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谈话导入到教师自制的小乐
器,学生通过反复敲击、聆听总结出:金属管越长,声音越低; 金属管越短,声音越高。
2、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一些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的
物体,导入到教师提前准备的玻璃杯,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 来改变杯子的声音,总结出: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水 越少,声音越高。
(通过欣赏及用自制打击乐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体验
自制乐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了解不同的 乐器不仅可以产生不同音色,还可以通过变化改变音的高 低。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采用先入为 主的方式学会歌曲的低声部,解决歌曲难点。)
二、新歌教学部分:丰富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1、简介仡佬族的风土人情,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简介仡佬族的风土人情,悦耳的音乐、优美 的画面完美地融为一体,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2、第二次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歌曲旋律的
感知、记忆。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 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大胆地发言质疑,来表 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打下了 基础。)
3、仡佬族小朋友玩的秋千上有铃铛,启发学生说出碰钟 和三角铁的声音最接近铃铛的声音。再听歌曲的同时,引导 学生用碰钟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进一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 的情绪。
圣曼隧中小学音乐教育
(学生在听、奏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歌曲伴奏的方法,而且在和谐的演奏中感受、欣赏、表现了音乐的美。)。
4、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范唱是连接歌曲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学
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讨论,帮 助学生进一步完整地感受和理解歌曲,促进学生的思维活 动,提高音乐鉴赏力。)
5、学生随钢琴伴奏轻声地哼唱歌曲。
6、对歌曲进行简单的艺术处理。引导学生随1 2 3 4 的韵律来模仿打秋千的动作,让学生感悟到数1时最用力,数3时力度稍强,使学生演唱歌曲时突出强拍和次强拍。(培养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歌曲联系起来,使音乐知识的
学习融入了情感,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更好 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7、学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8、教师和仡佬族的小朋友一起演唱。教师边敲自制的小
乐器,边唱歌曲的低声部。引出《打秋千》是一首合唱歌曲,低 声部整齐平稳的节奏,体现出的是一种互相配合、劲儿往一 块儿使的精神。
9、学生演唱低声部,为仡佬族的小朋友伴唱。(找
一、两 个学生敲击自制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运用自制的小乐器教学辅助进行二声部歌曲学习。通
过演奏小乐器,让学生掌握歌曲的二声部,解决了二声部合 唱中不容易掌握音准等难点问题,合唱难点迎刃而解,教学 活动水到渠成。)
10、学生与教师配合演唱歌曲。教师演唱歌曲的高声部,学生演唱歌曲的低声部。
11、学生分组巩固歌曲,感受合唱歌曲的和声效果。(加 入自制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示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 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相互穿插照应,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愉悦性的美感。)
三、拓展:通过自制小乐器创编低声部,为歌曲伴奏 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编,将低声部简化,试听伴奏的 效果,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同时,加入创编的低声部为歌 曲伴奏,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和声效果。
(进行探索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学生潜 能即兴创造,激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踊跃参加评 价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 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
四、学生畅谈收获,教师小结
音乐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界的,生活中到处有音乐,只要 大家多留心,多积累,美妙的音乐就属于我们。
第三篇:《打秋千》教案
《打秋千》教学设计
裕展希望小学 张亚娟
一、教材分析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它的节奏疏密相间,密表现在下面摇,疏表现荡到空中,形象地描绘了打秋千时的姿态。
歌曲旋律为五声宫调式。第1、2小节的旋律进行平稳,好像是小朋友刚坐上秋千时。接着,旋律起伏比较大,描绘了小朋友们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情景。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起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们衣服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响。
二、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歌曲,感受仡佬族人民高兴的心情。
2.了解民族歌曲的特点,并完整地演唱。
三、教学重、难点
1.情绪高涨地演唱歌曲《打秋千》,表现仡佬族人民的快乐生活。
2.演唱歌曲时声音要协调统一。
3.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4.准确掌握结束句的唱法。
四、教学用具
电钢琴
五、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喜欢哪些运动?(学生举手回答)
师:讲解“秋千”这项运动的由来,从而引出“仡佬族”。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叫“仡佬族”。他们历来用歌唱来伴随劳动,传授情感,娱乐生活。
2.师:观看仡佬族服饰。3.师:节奏练习
2/4 x x│xx xx │x
xx│x-║ 2/4 x xx │x.x│xx xx│x-║(边拍手边打节奏)
(二)学唱歌曲《打秋千》
1.听赏歌曲 2.学唱歌曲
(1)朗读歌词(2)教师范唱(3)分句教唱(4)边弹边唱(5)完整演唱
(6)伴奏跟唱
3.师:歌曲情绪比较欢快,老师来唱一段歌词,同学们来唱第二段歌词,要按歌谱的顺序准确地演唱。
4.学生完整演唱三段歌词。
5.师:纠正演唱时出现的问题。(注意长音要唱满,休止符的地方要唱准确)。
6.学生反复练习演唱歌曲。
7.学生分两组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分组设计表现歌曲。
2.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体会打秋千的感觉。
3.完整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一首旋律欢快、活泼的仡佬族民歌,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中都要有这种精神。
七、教学反思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形象的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姿态。这节课我从音乐听觉感受入手,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打秋千》是讫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一首小的合唱曲,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问题,只是在结束句的休止符的处理上有些拖沓,经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学生掌握的不错。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只要老师用心教学,学生也会用心学习。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找出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定会学得达到满意的效果。
第四篇:打秋千音乐教案
打秋千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伙伴打秋千的亲切咏唱,使学生领悟“仡佬族”儿童的快乐生活。
2、指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的表现需要,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歌唱。
教学重点:
1、运用正确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全面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2、准确掌握结束句的唱法。
【教学方法】
听唱法、教唱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学生自备: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开场音乐,设置鲜艳背景,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大家好,今天陈老师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一起上音乐课,希望大家听得准、唱得的好、表演热烈,和老师合作愉快,大家能不能做到?
三、导入练习:
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大家来考虑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能不能用你的手势或是手中的小道具把它拍出来?(播放四拍子的歌曲,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道具拍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好学生、要做到、上课时、不吵闹、敢发言、勤动脑、认真听、习惯好。要求同学们用三拍子的节奏读出这首儿歌。(1—2名学生,然后学生拍手齐读。)
四、揭示课题: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令老师高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朋友打秋千的场景,然后仡佬族小朋友的可爱形象徐徐进入屏幕),同学们说他们在干什么?(打秋千)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打秋千》。(课件出示课题)
五、讲授新课:
1、欣赏录音范唱:
问题:①歌曲是几拍子的? A、2/4 B、4/4
②歌曲的演唱情绪是:A、轻快、活泼 B、优美、抒情
2、教师范唱:(要求学生随音乐拍手或拍腿)注意:本首歌曲有2段,第1段的结束句和第2段的结束句有什么不同?
3、学生模唱:用“噜”来模唱。
4、按照节奏拍手读歌词。问题:通过读歌词,你能不能说说仡佬族小朋友打秋千的形象?可以用歌词当中的词语来说。(美丽、可爱、蹦蹦跳跳、像风一样、淘气)
5、学生随范唱跟唱。
歌曲处理:
1、这首歌曲,老师这里有几种唱法,同学们来对比一下,哪种唱法比较好听,同学们要做出选择,并且要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第一种:缺乏感情,声音平淡,没有表现出小奶牛那种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
第二种:语气太重,铿锵有力,不适合这首歌曲。
第三种:声音明亮,轻快、活泼,轻重缓急掌握适度,能够表现出小奶牛那种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
2、既然我们已经分析了歌曲的演唱情绪,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加上感情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学生带上感情来演唱歌曲。(老师用录音机录音)
3、刚才,老师偷偷用录音机把同学们的声音录了进去,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在听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哪些地方唱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学生自己总结,总结完毕后,复唱歌曲。)
七、歌曲巩固:
下面我们用我们手中的简易乐器来为我们的歌曲来伴奏一下,我们来分分组(乐器归类),老师来给你们伴舞怎么样?(老师随音乐做动作)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来一起跟老师做一下!
八、课堂小结:
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旋律当中,结束我们这一节愉快的音乐课!同学们再见!
打秋千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
两声部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生练习
二、导入
1、观看荡秋千录像。
2、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注意下滑音的演唱。
(3)结尾处衬词的演唱要干净利落,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6、二声部合唱。
7、指导、纠正
(1)两声部要互相倾听,切忌大声喊唱。
(2)低声部为伴唱,音量要适当。
打秋千音乐反思
《打秋千》是首讫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曲。如何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互相配合完成二声部的合唱,并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标。由于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学生不易听出旋律来,也就不能感受两声部的和谐美。我就让学生从模唱第二声部旋律入手,使他们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唱会了第二声部。然后再进入第一声部的教学。课中我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学唱第一声部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问题,只是在结束句的.换气记号处有些慢,经过老师的示范、指挥,学生掌握的还不错。但在两个声部的配合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当学生两个声部第一次配合时,学生的节奏感完全没有了。尤其是第二声部越唱越快。同时我还发现为了能唱好,有些声部的学生还使劲喊唱、抢拍唱。我纠正了他们这种不好的习惯,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给他们信心。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强,经我的示范与点拨,学生唱得越来越好。
总之,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一些不足。如有些地方处理地不够细致、鼓励性语言有些少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打秋千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引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二声部的和声美。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倾听另一声部,唱准自己的声部。
教学过程:
一、律动: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来吧!(放音乐,带领学生跳起来)。
二、发声练习
(一)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非常好听的旋律,想请同学们用“Lu”来哼唱。我们先来找一下“Lu”的声音位置,听老师来唱(范唱)。“Lu”的声音是不是从脑门上发出来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
(二)师:听老师配上旋律唱一唱,是什么感觉?(多媒体出示旋律,生:很有弹性,像跳起来一样等)。你们在唱时也要唱的像拍皮球一样有弹性。(带领学生用Lu模唱旋律。)
(三)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老师特别高兴,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就在你们的板凳下面。(学生拿出串铃)。串铃发出什么声音呀?(生:叮叮当当的声音)。我们就用串铃的“叮当”声来表现这段旋律。先听听老师是怎样唱的。(老师范唱,再让学生拿起串铃,边唱边伴奏。老师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三、学唱《打秋千》第一声部
(一)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经常到公园玩儿,那时候,我最喜欢打秋千了,坐在上面上下晃动特别高兴,特别自在,感觉自己像飞起来一样,美极了。同学们,你们打过秋千吗?打秋千时是什么样子的?(生:上下晃动,越荡越高……)如果在秋千上或我们的衣服上系上串铃,那么它就会随着秋千的晃动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歌曲的第二声部就是刚才我们唱的“叮当当叮当”的旋律。我们来听一遍歌曲,竖起你的小耳朵,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敏,能听出歌曲的第二声部来。
(二)播放歌曲范唱,听完让学生说说是否听出第二声部来。(由于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若一次学生听不出来,可再放一遍范唱,老师可同时随音乐唱第二声部歌词,帮助学生听辨。
(三)再次播放歌曲,听完让学生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速度是中速稍快,情绪是高兴的、快乐的等)。
(四)带领学生用“lu”哼唱欢快的旋律。
(五)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注意看歌词,听歌中的小朋友是如何打秋千的?(听完学生答,如在秋千上晃来晃去,忽高忽低,像春燕飞上天……)。师小结:歌曲共三段,最后一段唱完有个结束句。歌中把兄弟、姐妹和伙伴们都邀请来打秋千,旋律充满了跳跃感,起伏也较大,咱们就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六)老师教唱第一段歌词,让学生想像“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注意在“ˇ”换气记号处马上换口气再唱下一拍。最后的“哎依呀”要轻声唱,“呀”字不要占休止符的节拍,并指导学生唱出秋千上下晃动的动感和起伏感。
(七)让学生看第一段最后一句歌词:“来来去去响叮当”唱出了打秋千时发出的.“叮当”声,我们就把“叮当”声加到歌曲中来。(一组学生唱第一声部最后一句歌词,另一组配上第二声部“叮当当叮当”的旋律,先分组练唱,再合唱。)
(八)老师大声唱第二段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九)让学生自己跟琴唱第三段,唱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
(十)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想想自己打秋千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听前奏,嘴巴上下张开,面带微笑,声音唱到脑门上。
(十一)播放一段小朋友打秋千的录象,然后让学生想象教室就是游乐场,创编打秋千的动作,然后边唱歌曲边随音乐表演。
四、两声部合唱
(一)师:《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仔细听歌曲两个声部是如何配合的。(再次播放歌曲范唱)。
(二)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练唱两个声部。
(三)指挥学生试着合唱歌曲第一段。让高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稍微收一点,达到两个声部的和谐。
(三)放歌曲伴奏,老师指挥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要求学生不要喊唱、抢唱,注意倾听别的声部。
五、拓展
我们再来听另外一首合唱歌曲,也叫《打秋千》,和刚才我们唱的《打秋千》是一样的旋律、一样的歌词,但是合唱的处理形式不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另一首合唱曲《打秋千》,听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师小结:相同的歌曲,不同的合唱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使我们感受到了合唱丰富的表现力和无穷的魅力)。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聆听着同学们的歌声,使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忆起自己小时侯打秋千时的快乐情景。《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仡佬族是我国云贵高原中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仡佬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民歌,他们的生活也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音乐。如果大家对这个民族感兴趣,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可以从网上查一查有关这个少数民族的资料。下课!
七、教学反思
《打秋千》是首讫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曲。如何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互相配合完成二声部的合唱,并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标。由于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学生不易听出旋律来,也就不能感受两声部的和谐美。我就让学生从模唱第二声部旋律入手,使他们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唱会了第二声部。然后再进入第一声部的教学。课中我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学唱第一声部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问题,只是在结束句的换气记号处有些慢,经过老师的示范、指挥,学生掌握的还不错。但在两个声部的配合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当学生两个声部第一次配合时,学生的节奏感完全没有了。尤其是第二声部越唱越快。同时我还发现为了能唱好,有些声部的学生还使劲喊唱、抢拍唱。我纠正了他们这种不好的习惯,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给他们信心。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强,经我的示范与点拨,学生唱得越来越好。
总之,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一些不足。如有些地方处理地不够细致、鼓励性语言有些少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第五篇:《打秋千》教案2
《打秋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引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二声部的和声美。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计思路:
歌曲《打秋千》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趣》。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的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我也想通过本课歌曲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为了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两个声部的旋律,更好的完成歌曲的合唱。我从让学生用“Lu”模唱第二声部的旋律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唱第二声部,并掌握其节奏。然后再进入第一声部的教学。在第一声部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二声部的和声美,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及所表现的情景。在教唱歌曲第一声部歌词时,通过“让学生想象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并在教学中贯穿双声部合唱。合唱,要想唱好,需要很好的音高概念,很好的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音乐课程也要求不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最后进行合唱时,我要求学生不但要唱准自己的声部,不要喊唱、抢唱,还要注意倾听别的声部,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倾听另一声部,唱准自己的声部。
教学用具:
钢琴、串铃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律动: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来吧!(放音乐,带领学生跳起来。)
(二)发声练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非常好听的旋律,想请同学们用“Lu”来哼唱。我们先来找一下“Lu”的声音位置,听老师来唱(范唱)。“Lu”的声音是不是从脑门上发出来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
师:听老师配上旋律唱一唱,是什么感觉?(多媒体出示旋律,生:很有弹性,像跳起来一样等)。你们在唱时也要唱的像拍皮球一样有弹性。(带领学生用Lu模唱旋律。)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老师特别高兴,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就在你们的板凳下面。(学生拿出串铃)。串铃发出什么声音呀?(生:叮叮当当的声音)。我们就用串铃的“叮当”声来表现这段旋律。先听听老师是怎样唱的。
合唱,要想唱好,需要很好的音高概念,很好的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音乐课程也要求不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最后进行合唱时,我要求学生不但要唱准自己的声部,不要喊唱、抢唱,还要注意倾听别的声部,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
(三)学唱《打秋千》第一声部
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经常到公园玩儿,那时候,我最喜欢打秋千了,坐在上面上下晃动特别高兴,特别自在,感觉自己像飞起来一样,美极了。同学们,你们打过秋千吗?打秋千时是什么样子的?(生:上下晃动,越荡越高„„)如果在秋千上或我们的衣服上系上串铃,那么它就会随着秋千的晃动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歌曲的第二声部就是刚才我们唱的“叮当当叮当”的旋律。我们来听一遍歌曲,竖起你的小耳朵,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敏,能听出歌曲的第二声部来。
播放歌曲范唱,听完让学生说说是否听出第二声部来。(由于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若一次学生听不出来,可再放一遍范唱,老师可同时随音乐唱第二声部歌词,帮助学生听辨。
再次播放歌曲,听完让学生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速度是中速稍快,情绪是高兴的、快乐的等。)
带领学生用“lu”哼唱欢快的旋律。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注意看歌词,听歌中的小朋友是如何打秋千的?(听完学生答,如在秋千上晃来晃去,忽高忽低,像春燕飞上天„„)。师小结:歌曲共三段,最后一段唱完有个结束句。歌中把兄弟、姐妹和伙伴们都邀请来打秋千,旋律充满了跳跃感,起伏也较大,咱们就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老师教唱第一段歌词,让学生想象“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注意在“ˇ”换气记号处马上换口气再唱下一拍。
最后的“哎依呀”要轻声唱,“呀”字不要占休止符的节拍,并指导学生唱出秋千上下晃动的动感和起伏感。
让学生看第一段最后一句歌词:“来来去去响叮当”唱出了打秋千时发出的“叮当”声,我们就把“叮当”声加到歌曲中来。(一组学生唱第一声部最后一句歌词,另一组配上第二声部“叮当当叮当”的旋律,先分组练唱,再合唱。)老师大声唱第二段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让学生自己跟琴唱第三段,唱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想想自己打秋千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听前奏,嘴巴上下张开,面带微笑,播放一段小朋友打秋千的录像,然后让学生想象教室就是游乐场,创编打秋千的动作,然后边唱歌曲边随音乐表演。
(四)两声部合唱
师:《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仔细听歌曲两个声部是如何配合的。(再次播放歌曲范唱)。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练唱两个声部。
指挥学生试着合唱歌曲第一段。让高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稍微收一点,达到两个声部的和谐。
放歌曲伴奏,老师指挥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要求学生不要喊唱、抢唱,注意倾听别的声部。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聆听着同学们的歌声,使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打秋千时的快乐情景。《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仡佬族是我国云贵高原中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仡佬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民歌,他们的生活也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音乐。如果大家对这个民族感兴趣,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可以从网上查一查有关这个少数民族的资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