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理学教程》教学具体安排
《法理学教程》教学具体安排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教学计划中未能印刷《法理学教程》教学具体安排,现提供如下,望学员们认真完成作业。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与现实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掌握法的一般理论、法的结构、法的运行、法制与社会等基本问题,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运用法学基本理论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
二、学习书目:石泰峰、张恒山教授主编的《法理学教程》(2006年11月印刷)。
三、学习时间:安排19周,每周4学时,共76学时。其中面授辅导5次,20学时;其余学时为自学、作业和复习考试时间。
四、教学安排: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一)学习时数:20时(第1-5周)。
(二)学习内容:绪论、第一篇。
(三)学习重点:
1、法学的研究对象;
2、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
3、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4、法的基本特征;
5、法的规范作用;
6、法的社会作用;
7、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作用;
8、法产生的原因;
9、法的继承;
10、法的移植。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1次,4学时;自学、作业16时。
(五)作业题:
1、什么是法学?(教材第1页)什么是法理学?(教材第11页)
2、如何理解法理学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第11--12页)
3、如何理解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
(教材第15--17页)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教材第18--21页)
5、如何理解法的基本特征?
(教材第22--24页)
6、如何认识法的规范作用?
(教材第28--30页)
7、如何认识法的社会作用?
(教材第30--36页)
8、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与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作用有何区别?(教材第30--33页)
9、如何理解法的局限性?(教材第37--38页)
10、试述资本主义法的特点。(教材第43--44页)
11、资本主义两大法系有哪些区别?(教材第45--46页)
12、如何认识法的继承?(教材第47--48页)
13、如何认识法的移植?(教材第49-51页)
第二单元
(一)学习时数:20学时(第6-10周)。
(二)学习内容:第二篇。
(三)学习重点:
1、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规范的种类;
3、法律渊源的概念;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
5、规范性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6、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
7、法律体系的概念;
8、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法系、法学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
10、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1、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2、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3、。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2次,8学时;自学、作业12学时。
(五)作业题:
1、法律规范有哪些种类?(教材58页)
2、如何理解法的渊源的含义?(教材66页)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表现形式有哪些?(教材第67--73页)
4、法的一般分类有哪几种?(教材第77-78页)
5、对法律部门进行划分应遵循什么标准?(教材第85--86页)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由哪些法律部门组成?(教材第86-92页黑标题)
7、什么是法律关系?为什么说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教材第95--98页)
8、什么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教材103页)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种类有哪些?(教材107页)
9、什么是法律事实?什么是绝对事件?什么是相对事件?(教材115--117页)
第三单元
(一)学习时数:16学时(第11-14周)。
(二)学习内容:第三篇。
(三)学习重点:
1、法的制定;
2、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我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4、法的适用的概念和特征;
5、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法律解释;
7、守法的构成要素和条件;
8、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免除;
9、法律制裁;
10、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11、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
12、社会监督。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1次,4学时;自学、作业12学时。
(五)作业题:
1、什么是法的制定?立法行为由哪些方面构成?(教材118--120页)
2、我国的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是什么?(教材120--125页)
3、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有哪些?(教材140--146页)
4、法律适用中不溯及既往的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教材第150页)
5、什么是法律解释?法定解释分为几类?(教材152--154页)
6、什么是守法?(教材156页)守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教材158--159页)
7、什么是法律责任?如何认定法律责任?(教材164--166页)
8、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的种类有哪些?(教材168-169页)
9、法律监督有哪些种类?(教材172--173页)
10、试述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教材174-180页)
第四单元
(一)学习时数:12学时(第15-17周)。
(二)学习内容:第四篇。
(三)学习重点:
1、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3、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4、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5、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6、法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7、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8、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9、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关系;
10、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1、社会主义法与宗教。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1次,4学时;自学、作业8学时。
(五)作业题:
1、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教材189--190页)
2、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教材第192页)
3、如何认识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教材192--194页)
4、如何理解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教材196页)
5、为什么说民主政治是法制的政治基础?(教材199页)
6、如何理解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教材200--201页)
7、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和政策的关系?(教材203--206页)
8、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教材201页)
9、如何理解法律意识的特征、结构和作用?(教材211--216页)
10、如何理解法律文化?(教材217--218页)
11、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律文化基础?(教材222--223页)
1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作用?(教材234--237页)
13、如何认识科技对法的影响?(教材241--244页黑标题)
14、如何认识法对科技的影响?(教材245--247 页黑标题)
15、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教材257--260页)
第二篇: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简介
法理学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专科必修课,一学期开设。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学员系统地讲授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员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为学员学习法律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法理学课程力求全面、正确地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密联系实际,反映国内外法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法理学课程按照电大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安排为一学期,课内学时90,5学分。本门课程的教学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音像教材为基干,采用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相结合,直接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文字教材为《法理学》,孙国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辅助文字教材为 《法理学自测与解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音像教材为录象课,共9讲。其中2讲为期末复习,其余7讲为重点、难点解析。
二、教学说明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法理学,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为学习法律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理解实践问题。
(二)教学要求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教材中的内容分别达到掌握、明确和了解的程度。掌握法学最基本的概念、术语,掌握法的创制与法的实施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明确法的起源与社会主义法产生有关的知识;了解作为法学学科基础的一些理论知识。
(三)课内学时与面授学时安排的建议比例 章节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面授学时(最多)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法学的对象、性质和职能;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法学的体系与法理学;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法的起源
法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法的产生过程;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法的概念
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法的定义 第四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作用和职能;法的价值
第五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遵守性;社会主义与“一国两制”;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政治;社会主义法与与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关系、对外交往
第九章 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
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法律调整的概念和对象;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类型;法律调整的机制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法制、法治的概念;民主与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概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文化 第十三章 法的创制 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立法技术
第十四章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种类 第十五章 法的体系
法的体系的概念;法的部门的划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简介
第十六章 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第十七章 法的实现
法的实现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法的适用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解释 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解释
第十九章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的种类;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二十章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社会监督
三、学习支持服务
1、本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法理学》,孙国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字辅助教材《法理学学习指导》,朱叶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复习参考有《法理学自测与解析》,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2、电视录象课共9讲。其中2讲为期末复习,其余7讲为重点、难点解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录制发行。
3、面授辅导,由各试点电大组织,聘请法学专业教师,根据电大“开放教育”的总体原则和《法理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方案进行面授辅导。面授时要适当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4、平时作业,布置四次作业(作业册)。电大的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平时作业作全批全改,对每一次作业写出批改分析意见;最后结合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的情况,写出一个总体批改意见。
5、网上辅导,每学期在网上提供辅导文章,包括重点辅导、难点解答、自测题、参考资料等。
6、网上讨论,包括实时的和非实时的网上讨论两种形式。实时的网上讨论由主讲、中央电大或者地方电大主持教师在计划的时间与学生在网上就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电大的主持教师要根据中央电大安排的时间表组织学员参加实时的网上讨论。非实时的网上讨论要求主持教师就学员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回答。(注:每学期网上实时讨论的时间安排可以查询电大再线网站首页教学安排的“网上直播”)
7、网上视频直播,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直播,可以采取讲授、答疑、讨论等方式。电大的主持教师要根据中央电大安排的时间表组织学员参加直播。(注:每学期网上视频直播的时间安排可以查询电大再线首页教学安排的“网上直播”)
8、电子信箱,中央电大的主持教师随时收看电子信箱,定期对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作出回答。中央电大文法部电子信箱:wfb@crtvu.edu.cn
9、除以上支持服务外,中央电大还陆续推出IP课程和直播课堂。
10、法理学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15%左右、25%左右、20%左右、25%左右和15%左右。每种类型的考试题有难、中、易的差别。考试范围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而定。法理学的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教学内容
绪 论
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法学的概念、对象、性质和职能,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是法学史上的革命转变。了解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了解法学的分类,了解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职能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学的对象
二、法学的性质和职能
第二节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和联系
三、建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贾饕宸ㄑ?/SPAN>
四、邓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是我们学习法理学应着重掌握的内容
第三节 法学的体系与法理学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学体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节 法学、法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学、法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二、法学、法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三、法学、法理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更为紧密 第五节 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研究法学、法理学应有的基本态度
二、研究法学、法理学的方法 第一编 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法的起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社会调整的概念和社会调整的分类;明确法与阶级社会以前社会规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制约法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社会组织根源和社会文化根源;了解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
第一节 社会调整概述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社会调整的概念
二、社会调整的分类
三、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
二、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
三、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四、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 第三节 法的产生过程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二、法的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三、法的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四、法的产生的标志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主要特征
本节需要掌握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五个主要特征。
第三章 法的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与法的概念有关的问题;掌握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要求明确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明确法的作用和价值;了解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了解法的定义。
第一节 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语源和词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外部特征
第二节 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的内容
二、法的社会阶级本质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本质的不同层次
第三节 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这种规范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意志、一定阶级的价值观分不开
二、法这种规范总是与国家权力紧密联系的
三、法这种规范总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这一点说明,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法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第四节 法的定义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科学定义的局限和必要性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定义
第四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掌握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以及法的创制中的利益问题和法的实现中的利益问题。了解法的作用和法的职能的概念;法的价值的概念;了解法的工具性价值和法本身的价值;了解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第一节 法的作用和职能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作用和法的职能的概念
二、法的作用和职能的分类
三、法本身的作用和职能
四、法的社会政治作用和社会政治职能
第二节 法的价值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特性与范围
二、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
第五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明确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社会原因以及法律原因;认识奴隶制法、封建制法的本质和特点;正确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点。
第一节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制的概念
二、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三、法系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原因
二、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法律原因
三、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存在着历史联系性
四、法律移植
第三节 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奴隶制、封建制法律制度)
二、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三、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二编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了解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特点。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包含了产生社会主义法的必然性、必要性的思想
二、社会主义法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使命的重要武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主义法是在摧毁旧法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人民群众参加了社会主义法的创建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二、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决定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掌握社会主义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一国两制”条件下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和特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我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二、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自发形成的
三、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把它上升为法律的重要意义
四、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法
二、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三、社会主义法执行者广泛的社会公共职能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遵守性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的必要标志
二、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自觉遵守的规范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一国两制”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二、“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的本质
三、“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原则的概念和种类
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一般社会原则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能够联系实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社会主义法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科学技术、地位交往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政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精神文明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与精神文明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在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二、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的科技法制建设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关系、对外交往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
二、当代中国在对外关系、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三、法律调整对外关系的基本方式 第九章 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社会规范、社会调整系统的概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明确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相互区别和联系,明确社会主义法与习惯、社会团体规范、乡规民约、宗教规范、技术规范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
二、社会规范的种类和社会调整系统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本节需要了解掌握以下内容:
一、道德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
四、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区别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与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团体(组织)规范
三、社会主义法与乡(村)规民约、文明公约
四、法与宗教的一般关系
五、社会主义法与技术规范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法律调整的概念,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和类型;掌握法律机制的概念和法律调整的过程和基本要素。
第一节 法律调整的概念和对象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调整的概念
二、法律调整的对象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类型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律调整的方式
二、法律调整的方法
三、法律调整的类型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调整的机制
二、法律调整的过程
三、法律调整机制的四个基本要素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制与法治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第一节 法制、法治的概念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制、法治的概念
二、法制、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三、法制、法治与法律秩序
第二节 民主与法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民主的概念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治理国家的两种方法
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律意识以及法律文化的概念;了解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了解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概述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
二、法律意识的分类
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自觉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主要条件和途径
第三节 法律文化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二、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编 法的创制
第十三章 法的创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基本形式;明确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了解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了解立法技术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第一节 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创制的概念
二、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制定过程
二、法的制定程序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本节需要从以下方面掌握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
四、科学的创见性
五、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第四节 立法技术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立法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二、立法技术的分类 第十四章 法律规范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律规范的概念;了解法律规范的结构;了解法律规范的分类。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二、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结构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二、法律规范的表现---命令性规范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种类
本节需要从以下不同角度了解法律规范的种类:
一、按照法的职能和专门化进行的分类
二、按照法律调整方式不同进行的分类
三、按照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进行的分类
四、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的分类
五、法律规范的其他分类 第十五章 法的体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体系的概念;了解法的部门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和原则;了解我国目前各主要法律部门的概况。
第一节 法的体系的概念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体系的概念
二、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节 法的部门的划分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部门的概念
二、划分法的部门标准和原则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简介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主导法律部门--宪法
二、基本法律部门 第十六章 法的渊源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特点和分类;了解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法规汇编和法典编纂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二、法学中“法的渊源”专有含义
三、法的渊源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中国社会主义分的渊源的特点
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分类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概念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方法 第四编 法的实现
第十七章 法的实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实现的概念和基本形式;明确法的适用的概念;正确理解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了解仲裁和调解的概念和特点。
第一节 法的实现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实现的概念
二、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法的适用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适用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二、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三、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四、仲裁和调解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解释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了解法律解释的概念、分类和方法。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效力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
二、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
三、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
第二节 法律解释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三、法律解释的分类
五、分类解释的方法
六、法律解释的尺度
第十九章 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法律关系的种类;掌握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以及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概念;掌握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种类;明确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法律关系
二、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三、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
四、平权型的法律关系与隶属型的法律关系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二、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三、我国法律体系主体的种类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
二、权利
三、义务
四、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第六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第二十章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概念;了解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种类;了解违法行为的 构成与违法的原因;了解对违法犯罪进行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了解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措施。
第一节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合法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二、违法行为的概念、种类和构成 第二节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
二、法律制裁的概念和种类
第三节 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预防违法犯罪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预防违法犯罪的根本方针
三、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的概念;了解社会监督的概念和种类。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法律监督的分类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概念
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种类
第三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概念
二、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种类
第四节 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审判监督
二、检察监督
第五节 社会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监督的概念
二、社会监督的种类
第三篇:《法理学》教学参考书目
《法理学》教学参考书目
刘诚整理
一、法理学(上)
1、黄健武:《法理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2、付子堂:《法理学初阶》,法律出版社,2006年。
3、舒国滢:《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舒国滢:《法理学阶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具体阅读内容:第一编)
5、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具体需要阅读的部分,第一编法学导论;第二编法的本体;第三编法的起源和发展)
6、波斯纳:《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具体需要阅读的部分: 绪论 法律的诞生与法理学的兴起; 第一章 作为逻辑、规则和科学的法律; 第二章 作为实践推理的法律推理)
7、劳埃德:《法理学》,**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一章法理学的性质,第二章法的含义)
8、霍姆斯:《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霍姆斯法学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9、大木雅夫:《比较法》(修订版),范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
10、冯象:《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三联书店,2007.11、冯象:《政法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12、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
14、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15、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5年。
16、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拉德布鲁赫:《法律智慧警句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8、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
1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20、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1、曹锦清:《黄河边上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22、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华夏出版社,2007。
23、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吴飞注疏,华夏出版社,2007年。
24、阿里斯托芬:《云》,《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罗念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5、刘小枫:《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古代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
二、法理学(下)西方法理学部分: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魏德士:《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
3、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
4、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
5、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法律方法论部分:
6、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7、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
8、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9、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郑永流:《法律方法阶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林立:《法学方法与德沃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2、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拉伦兹:《法学方法论》,陈爱俄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
14、卡多佐:《司法过程中的性质》,商务印书馆。
15、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孔祥俊:《法律解释方法与判解研究——法律解释·法律适用·裁判风格》,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17、孔祥俊:《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与漏洞填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18、陈林林:《裁判的进路与方法》,其他:
18、强世功:《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李学尧:《法律职业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 :《迷失的律师》,法律出版社,2002。(此书翻译错误很多,正确书名应为:《迷失的法律人》)
21、陈长文 罗智强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法律伦理与理想的重建》,法律出版社,2007年。
22、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
23、卡尔·施米特:《宪法学说》,上海人民出版社。
24、刘小枫:《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5、强世功:《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与富勒论战》,法律出版社,2001。
26、施克莱:《守法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2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28、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年。
29、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法律出版社,2006年
第四篇:2012年教学能手评选具体安排
邵庄教管办2012年教学能手评选说课日程安排
一、邵庄教管办2012年教学能手评选具体安排如下:
1、举办时间:2012年12月25日上午进行。
2、举办地点:
初中、小学都在邵庄教管办会议室进行(先小学再初中)。
3、评选方法:以说课的形式进行,说课课题由参评教师自定,每个参评教师用时10分钟。
4、参加说课科目:
(1)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品、体育、家庭教育。
(2)小学:语文。
二、参赛学校和教师注意事项:
1、各初中、学区学校一定通知参评教师于明天上午8:30(过期不候),到邵庄教管办抽签确定说课次序。
2、参评教师按时到教管办进行说课,迟到和不到者按弃权处理。
3、请参评教师准备好说课材料,并带好自己制作的课件,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评委打分后,算出平均分作为参评教师说课得分,按60%折算计入参评教师得分,业绩得分按40%折算计入参评教师得分,二者得分之和为参评教师成绩。教管办按成绩高低和上报名额限制(教育局分配指标内)确定上报人选,参加市级教学能手评选。
邵庄教管办2012年12月24日
第五篇:聚会具体安排
操作流程
各位同学:
毕业十年聚会时间确定为三天(2016年 7月15日-7月17日),现将筹备草案予以公布,请同学们建言献策,为了我们十年聚会办的成功而努力!
一、筹备组成员及分工 成 员:符银科 王远 涂鹏 柯敏 彭强萍 蔡丹 孙丽丽 林文婷 许永财 王雪飞 陈艳艳 黄光庆 齐敏 杨洁 周丹 吴芬 莫小凡 戴维伯 舒耀玲 组织机构保障
筹备组委会人员分工(可能要辛苦岛内的同学们):
1、订房订餐:阿壮,光庆。负责前期的人员联络与聚会当天的人员召集,收集汇总联络方式;
2、接待报名及分房:艳艳 一喜 雪飞
。负责聚会同学的接待、登记,会场布置,通讯录制作等工作;
3、财务经费组:齐敏 杨洁。,负责统一收集人员经费,做好经费保管及支出工作,适时公布经费收支情况;
4、会务主持及活动安排:柯敏
阿科。负责当天活动安排和茶话会主持
5、装备支持及拍摄组:吴芬 莫小凡 舒耀玲
。负责活动所需单反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笔记本、对讲机等设备的提供;负责活动全程的照片拍摄、视频采集工作,包括后期影视资料制作(或外请人员跟拍)
6、技术支持组:蔡丹 涂鹏
。负责组委会主题幻灯片制作(收集班级资料和照片制作);
7、文体娱乐组:维伯
阿财
。负责聚会的体育及文艺活动的组织;
8、车辆调度组:王远
彭强萍
。负责活动行车调度及路线规划,车辆行进引导,集中管理及调度。
9、纪念品发放:孙丽丽
彭强萍
二、聚会安排:
1、聚会时间:端午期间,7月15日全天报到;7月16日活动;7月17日结束,同学返程。
2、聚会具体日程安排: 7月15日下午参观母校、与老师举行座谈会;晚上举行十年聚会晚宴;晚上联欢; 7月17日上午外出参观(具体安排待定);下午结束。住宿地点:请阿壮、光庆对接联系 午宴地点:
联欢地点:请维伯
阿财对接联系
3、经费筹集:本次聚会采取AA制经费筹集形式,每位同学缴纳聚会经费1000元(暂定),报到时缴纳。
4、报到事宜:每位同学可将到海口的时间及航班或车次告知活动组(具体联系人);由于筹备组人手及车辆紧张,请同学们到达海口后自行前往 ,如确需接站可向活动组提出,我们尽量安排。
5、其他事项
此次聚会将编制纪念册、需各同学提供个人相关资料(表格附后)及大学和近期照片,包括大学期间各种物品的照片(如有实物可在聚会时带来)和有意义的其他照片(如各种合影、毕业留言册等)。联系人:
8、注意事项:请各位同学提前关注聚会期间海口的天气情况,带好随身衣务。
首次操作,经验不足,如有错误和疏漏,请同学们指正、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