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19-05-12 20:5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篇: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性质

法理学是江西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法律专业开设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为必修课性质。按教学计划的规定,该课程的学分为5分,学时为90学时。

二、本课程的地位

法理学课程是整个法学专业的开门砖,是学习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和关键。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法理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层次

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三个层次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和重点掌握层次的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深入理解。

五、课程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为主、以教师的辅导为辅,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化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中心的转变,突出开放教育的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法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函授辅导、网络教学(包括网上。讨论、网上答疑和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六、教学媒体

(一)文字教材

法理学的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分为主教材和辅导教材两类。主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的孙国华主编的《法理学》一书(1999年版),是学员们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音像教材的基础。本书分为五个单元,共二十一章。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研讨

为保证法理学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保证教学质量,江西电大课程组与试点电大课程组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

(二)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

周次

教学内容 学时 一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二、掌握社会调整的分类。

三、了解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认识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二、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

三、认识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了解主导的法律部门――宪法

二、了解基本法律部门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篇: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简介

法理学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专科必修课,一学期开设。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学员系统地讲授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员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为学员学习法律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法理学课程力求全面、正确地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密联系实际,反映国内外法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法理学课程按照电大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安排为一学期,课内学时90,5学分。本门课程的教学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音像教材为基干,采用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相结合,直接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文字教材为《法理学》,孙国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辅助文字教材为 《法理学自测与解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音像教材为录象课,共9讲。其中2讲为期末复习,其余7讲为重点、难点解析。

二、教学说明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法理学,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为学习法律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理解实践问题。

(二)教学要求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教材中的内容分别达到掌握、明确和了解的程度。掌握法学最基本的概念、术语,掌握法的创制与法的实施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明确法的起源与社会主义法产生有关的知识;了解作为法学学科基础的一些理论知识。

(三)课内学时与面授学时安排的建议比例 章节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面授学时(最多)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法学的对象、性质和职能;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法学的体系与法理学;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法的起源

法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法的产生过程;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法的概念

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法的定义 第四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作用和职能;法的价值

第五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遵守性;社会主义与“一国两制”;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政治;社会主义法与与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关系、对外交往

第九章 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

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法律调整的概念和对象;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类型;法律调整的机制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法制、法治的概念;民主与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概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文化 第十三章 法的创制 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立法技术

第十四章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种类 第十五章 法的体系

法的体系的概念;法的部门的划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简介

第十六章 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第十七章 法的实现

法的实现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法的适用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解释 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解释

第十九章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的种类;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二十章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社会监督

三、学习支持服务

1、本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法理学》,孙国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字辅助教材《法理学学习指导》,朱叶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复习参考有《法理学自测与解析》,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2、电视录象课共9讲。其中2讲为期末复习,其余7讲为重点、难点解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录制发行。

3、面授辅导,由各试点电大组织,聘请法学专业教师,根据电大“开放教育”的总体原则和《法理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方案进行面授辅导。面授时要适当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4、平时作业,布置四次作业(作业册)。电大的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平时作业作全批全改,对每一次作业写出批改分析意见;最后结合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的情况,写出一个总体批改意见。

5、网上辅导,每学期在网上提供辅导文章,包括重点辅导、难点解答、自测题、参考资料等。

6、网上讨论,包括实时的和非实时的网上讨论两种形式。实时的网上讨论由主讲、中央电大或者地方电大主持教师在计划的时间与学生在网上就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电大的主持教师要根据中央电大安排的时间表组织学员参加实时的网上讨论。非实时的网上讨论要求主持教师就学员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回答。(注:每学期网上实时讨论的时间安排可以查询电大再线网站首页教学安排的“网上直播”)

7、网上视频直播,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直播,可以采取讲授、答疑、讨论等方式。电大的主持教师要根据中央电大安排的时间表组织学员参加直播。(注:每学期网上视频直播的时间安排可以查询电大再线首页教学安排的“网上直播”)

8、电子信箱,中央电大的主持教师随时收看电子信箱,定期对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作出回答。中央电大文法部电子信箱:wfb@crtvu.edu.cn

9、除以上支持服务外,中央电大还陆续推出IP课程和直播课堂。

10、法理学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15%左右、25%左右、20%左右、25%左右和15%左右。每种类型的考试题有难、中、易的差别。考试范围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而定。法理学的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教学内容

绪 论

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法学的概念、对象、性质和职能,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是法学史上的革命转变。了解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了解法学的分类,了解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职能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学的对象

二、法学的性质和职能

第二节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和联系

三、建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贾饕宸ㄑ?/SPAN>

四、邓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是我们学习法理学应着重掌握的内容

第三节 法学的体系与法理学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学体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节 法学、法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学、法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二、法学、法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三、法学、法理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更为紧密 第五节 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研究法学、法理学应有的基本态度

二、研究法学、法理学的方法 第一编 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法的起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社会调整的概念和社会调整的分类;明确法与阶级社会以前社会规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制约法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社会组织根源和社会文化根源;了解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

第一节 社会调整概述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社会调整的概念

二、社会调整的分类

三、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

二、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

三、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四、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 第三节 法的产生过程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二、法的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三、法的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四、法的产生的标志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主要特征

本节需要掌握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五个主要特征。

第三章 法的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与法的概念有关的问题;掌握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要求明确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明确法的作用和价值;了解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了解法的定义。

第一节 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语源和词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外部特征

第二节 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的内容

二、法的社会阶级本质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本质的不同层次

第三节 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这种规范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意志、一定阶级的价值观分不开

二、法这种规范总是与国家权力紧密联系的

三、法这种规范总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这一点说明,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法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第四节 法的定义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科学定义的局限和必要性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定义

第四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掌握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以及法的创制中的利益问题和法的实现中的利益问题。了解法的作用和法的职能的概念;法的价值的概念;了解法的工具性价值和法本身的价值;了解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第一节 法的作用和职能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作用和法的职能的概念

二、法的作用和职能的分类

三、法本身的作用和职能

四、法的社会政治作用和社会政治职能

第二节 法的价值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特性与范围

二、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

第五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明确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社会原因以及法律原因;认识奴隶制法、封建制法的本质和特点;正确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点。

第一节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制的概念

二、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三、法系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原因

二、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法律原因

三、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存在着历史联系性

四、法律移植

第三节 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奴隶制、封建制法律制度)

二、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三、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二编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了解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特点。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包含了产生社会主义法的必然性、必要性的思想

二、社会主义法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使命的重要武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主义法是在摧毁旧法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人民群众参加了社会主义法的创建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二、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决定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掌握社会主义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一国两制”条件下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和特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我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二、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自发形成的

三、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把它上升为法律的重要意义

四、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法

二、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三、社会主义法执行者广泛的社会公共职能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遵守性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的必要标志

二、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自觉遵守的规范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一国两制”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二、“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的本质

三、“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原则的概念和种类

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一般社会原则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能够联系实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社会主义法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科学技术、地位交往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政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精神文明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与精神文明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在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二、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的科技法制建设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关系、对外交往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

二、当代中国在对外关系、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三、法律调整对外关系的基本方式 第九章 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社会规范、社会调整系统的概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明确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相互区别和联系,明确社会主义法与习惯、社会团体规范、乡规民约、宗教规范、技术规范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

二、社会规范的种类和社会调整系统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本节需要了解掌握以下内容:

一、道德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

四、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区别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与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团体(组织)规范

三、社会主义法与乡(村)规民约、文明公约

四、法与宗教的一般关系

五、社会主义法与技术规范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法律调整的概念,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和类型;掌握法律机制的概念和法律调整的过程和基本要素。

第一节 法律调整的概念和对象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调整的概念

二、法律调整的对象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类型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律调整的方式

二、法律调整的方法

三、法律调整的类型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调整的机制

二、法律调整的过程

三、法律调整机制的四个基本要素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制与法治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第一节 法制、法治的概念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制、法治的概念

二、法制、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三、法制、法治与法律秩序

第二节 民主与法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民主的概念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治理国家的两种方法

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律意识以及法律文化的概念;了解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了解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概述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

二、法律意识的分类

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自觉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主要条件和途径

第三节 法律文化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二、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编 法的创制

第十三章 法的创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基本形式;明确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了解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了解立法技术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第一节 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创制的概念

二、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制定过程

二、法的制定程序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本节需要从以下方面掌握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

四、科学的创见性

五、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第四节 立法技术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立法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二、立法技术的分类 第十四章 法律规范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律规范的概念;了解法律规范的结构;了解法律规范的分类。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二、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结构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二、法律规范的表现---命令性规范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种类

本节需要从以下不同角度了解法律规范的种类:

一、按照法的职能和专门化进行的分类

二、按照法律调整方式不同进行的分类

三、按照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进行的分类

四、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的分类

五、法律规范的其他分类 第十五章 法的体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体系的概念;了解法的部门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和原则;了解我国目前各主要法律部门的概况。

第一节 法的体系的概念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体系的概念

二、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节 法的部门的划分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部门的概念

二、划分法的部门标准和原则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简介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主导法律部门--宪法

二、基本法律部门 第十六章 法的渊源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特点和分类;了解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法规汇编和法典编纂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二、法学中“法的渊源”专有含义

三、法的渊源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中国社会主义分的渊源的特点

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分类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概念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方法 第四编 法的实现

第十七章 法的实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实现的概念和基本形式;明确法的适用的概念;正确理解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了解仲裁和调解的概念和特点。

第一节 法的实现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实现的概念

二、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法的适用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适用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二、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三、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四、仲裁和调解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解释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了解法律解释的概念、分类和方法。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效力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

二、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

三、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

第二节 法律解释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三、法律解释的分类

五、分类解释的方法

六、法律解释的尺度

第十九章 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法律关系的种类;掌握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以及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概念;掌握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种类;明确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法律关系

二、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三、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

四、平权型的法律关系与隶属型的法律关系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二、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三、我国法律体系主体的种类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

二、权利

三、义务

四、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第六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第二十章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概念;了解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种类;了解违法行为的 构成与违法的原因;了解对违法犯罪进行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了解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措施。

第一节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合法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二、违法行为的概念、种类和构成 第二节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

二、法律制裁的概念和种类

第三节 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预防违法犯罪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预防违法犯罪的根本方针

三、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的概念;了解社会监督的概念和种类。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法律监督的分类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概念

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种类

第三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概念

二、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种类

第四节 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审判监督

二、检察监督

第五节 社会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监督的概念

二、社会监督的种类

第三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主题:基于nclass.org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

一、前期分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科学的课程理念;

2、掌握nclass.org的主要功能;

3、理解信息化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原则、步骤、评价方法;

4、设计基于nclass.org平台的信息化课程;

5、参与网络协作学习与商讨,具备信息化课程设计理念与技能的持续化发展能力。

(二)学习者

1、希望运用网络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高校教师;

2、具有某一科目的教学背景;

3、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三)学习内容(主题)

基于nclass.org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

1、关于学习科学的理论

2、进行nclass.org平台的架构

3、创建学生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共同体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 信息化课程设计的模式  信息化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 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 信息化课程设计的评价方法

4、利用nclass.org平台设计信息化课程

 基于nclass.org平台的信息化课程设计案例探讨(已有案例、学习者提交案例)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学习者需求动态添加主题

(四)学习策略

1、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协作学习。将每个学习内容分解为学习者的具体问题,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程度由简到难,学习者围绕问题解决进行学习。问题分类可基于某一学习主题,或细分到某一学科的个别化问题,学习者依据自身感兴趣的问题或学科加入学习小组,参与协作学习。

2、任务驱动。依据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习者运用信息化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而非仅仅进行知识记忆。

3、建立学习共同体。由于学习者为某一科目的大学教师,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教学经验及对信息化课程设计的理解。以主题或学科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在个体间知识的社会协商中,激发内含在团体或共同体中的知识建构。

4、情境学习。以“资源+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创设学习情境,使学习者在与实际教学相似的复杂情境中完成对资源的选择、理解、互动,完成学习活动。

5、建立互动评价中心(体现在案例探讨环节的动态添加、评价)。

6、自主选择学习。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主题、任务、科目组别。

(五)学习评价

1、诊断性评价。问卷、投票。

2、形成性评价。主题讨论参与、作品提交、参与作品评价。

3、总结性评价(基于作品的评价)

二、模块内容设计与实施(体现学习活动过程)

(一)课程介绍

(二)学习需求调查(用于动态产生新的学习主题)

(三)任务-问题(问题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

(四)小组-社区(发起主题相关投票、问卷、相关主题探讨<主题或学科;聊天室、讨论区>)

(五)内容-资源(各种信息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归纳,word、ppt、powerpoint、flash、视频、音频、著名文章、书籍<具体到章节、页码、段落>)

(六)活动-评价(作品提交<参照他人对其的评价>、对他人作品的建议与评价、参与主题讨论的图表信息搜集、个人初始需求与相关主题成果比较)

第四篇:英语口语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英语口语(3)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英语口语技能训练课,口语技能的训练包含听、说、读、写多种技能的综合训练。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经一定准备后, 就一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话题作3-5分钟的连贯性发言和交谈,做到语音、语调、语法基本正确。

二、教学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英语专业的学生。

三、教材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和录音教材和IP课件。

文字主教材:《英语口语教程2》(学生用书)

文字辅教材:《英语口语教程2》(教师用书)

录音带:2盘

IP课件:5讲,内容包括专家讲座、主编姚保慧教授介绍课程学习重点、终结性考试辅导。

四、教材内容

“英语口语(3)”共开设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内容为《英语口语教程2》第1-9单元。

英语口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教学时应重视面授与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面授重点为每单元的口语技能训练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表达模式

通过四个简短的对话展示一至二种功能项目的不同表达方式。

2.口语技能训练

通过大量的口语技能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展所学语言功能的常用句型,强化交际技能。

3.话题讨论

通过对不同话题的讨论加深对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了解,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正确得体的交际。

4.趣味英语

通过内容生动、形式多样、文体不同的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综合语言技能。

详细教学内容见附表。

五、教学组织计划及教学方法建议

应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组织面授辅导和课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面授辅导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面授辅导除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适量讲解与答疑外,主要应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的机会。辅导课要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教师的辅导要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可采取答疑、组织两人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组表演、集体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思想情感的兴趣,同时也给学员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方法的机会。

建议在面授辅导时从技能学习、技能运用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技能学习

在面授过程中应注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重视语感的培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指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规范,表达得体。引导学生练好基本功,应从朗读、连读、分辨语调、反应、提问等微技能着手。引导学生多模仿、多朗读、多背诵,通过朗读、背诵来学习比较纯正的语音语调,培养英语语感;通过句型操练、朗读、背诵和复述等半机械性练习方式熟记语言结构和形式。

在自然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接触大量的视听材料,增加语音信息的输入。要恰如其分地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改变学生眼睛盯着书本的错误学习习惯。

针对语言功能项目中的常用句型应进行严格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视听材料及文字材料的输入,熟记一些基本句式、常用句型,以达到熟练地掌握常见语言功能项目中的重点句型的目的。

(2)技能运用

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反复的实践,当学生熟记了一些基本句式以后,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活用已学过的句型。在面授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时间,创造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教程中每个单元Part C,Topic to Discuss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可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如进行两人讨论、小组发言、辩论等,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

面授课堂上应突出口语课教学的特点,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在面授课堂上应多诱导、多鼓励,适当纠正错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2.作业安排

为了监督并检测学生平时的学习,本课程要安排不少于四次的口头作业(包括中央电大布置的三次作业),辅导教师除在抽查后给出成绩外,还应给出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指导性的评语。“英语口语3”课程作业的具体布置与实施,及形成性考核要求应按照《形成性考核及学习档案》的要求执行。

六、课程考核

“英语口语(3)”课程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30%。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活动的情况以及阶段性的学习进展情况。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内容和方式严格按照“形成性考核及学习档案”的具体要求执行。• 终结性考试

本课程的考试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终结性考试每学期安排一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期末考试的内容紧密结合所学教材。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考试内容包括大纲规定掌握的英语交际功能和话题。考试按照大纲所规定的各学期具体要求命题。具体命题内容及形式参照英语口语(3)考核说明。

附英语口语(3)教学内容 英语口语(3)教学内容

节数 单元 教学重点/功能项目 话题 趣味学习1 1 可能、不可能1 可能、不可能 旅游方式 故事接力 1 2 倾听、打断2 倾听、打断 海关 趣味故事 1 3 兴趣、乏味3 兴趣、乏味 英国景点 问卷调查 1 4 坚持、催促4 坚持、催促 美国景点5 宽慰、劝说5 宽慰、劝说 旅馆 故事二合一 1 6 条件、让步6 条件、让步 商业谈判 角色表演 1 7 推测、结论7 推测、结论 身体语言 推理故事 1 8 义务、必要性8 义务、必要性 环境保护 散文 1 9 下定义、举例说明9 下定义、举例说明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 幽默故事

第五篇: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2003-07-28

一、课程概况

1.主持教师

中央电大政治经济学主持教师:王社荣

联系电话:010-66490581

E-MAIL:wangshr@crtvu.edu.cn

2.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政治经济学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专科)必修的共同基础理论课,在整个财经类的课程中处于基础地位。90学时,5学分,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的特点是:它研究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矛盾和规律及当代社会经济的基本问题,因此,它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较大等特点的课程。

3.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为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包括导言和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导言,介绍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为什么要学习它;二是对商品经济的分析,阐述商品经济及其规律和社会化生产及其规律;三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阐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国际经济关系;四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和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最后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三、课程的教学层次:

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将课程的全部内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部分,是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紧密,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都有用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科学后应该具备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了解的部分,是学生应该熟悉的经济常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了解就可以了。

四、课程实施方案

(一)教学媒体

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媒体,是为了有效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任务而设计的。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使用中央电大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由陈恕祥、李裕宜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主教材和教学辅导。教学辅导部分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教材内容的旁批、小结及思考题。

2.音像教材

录像讲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三节课,主要讲授教材的体系、结构以及重点、难点等问题。第二部分是专题课,主要讲授当前国内外的热门经济专题(一般选取三个内容)。通过这三个专题的讲授和学习,开拓学生的思路,开阔视野,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研究中国,研究世界,研究当前,研究未来。

3.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与教材捆绑在一起)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1)导学。包括教学大纲、考核说明、视频课堂(介绍每一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重点提示(主要对学习中应重点掌握问题的知识点进行概括)。

(2)练习与自测。包括习题训练和自我测试两大模块。习题训练根据各章所学的知识设计了六种题目类型的练习题,大体上与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相似。自我测试主要设计了客观性习题(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判断正误题和综合测试)的测试。这一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和自测之用。

(3)模拟考场。主要是客观性题目的测试,在结构上与自我测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自我测试侧重于按章进行,而这一模块的测试是综合性的。

(4)搜索。主要提供全书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问题的查询,相当于一个小字典或小资料库。

(二)教学环节

1.试点电大成立政治经济学课程组

课程组一般由3名专职教师组成,组长须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组也可吸收1—2名兼职教师参加。

课程组成立后,试点电大请将名单通报中央电大财经部政治经济学课程组。

2.教学研讨

为保证该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保证教学质量,中央电大课程组与试点电大课程组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如师资培训会,网上BBS等。

3.中央电大提供网上指导与教学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信息、课程进度、重难点辅导、答疑、作业安排与要求等。网上内容根据实际需求及时更新,一般为两周更新一次。

4.电子信箱

中央电大、地方电大课程组都要开通电子信箱,并且课程组的每一成员都要有自己的网址,同时要求各教学点具备上网条件,以便及时传递、沟通信息,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5.电话答疑

地方电大课程组对外公布办公电话,定期举行电话答疑。

6.直播课堂

中央电大课程组制作直播课堂节目,就有关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和说明。各试点电大要认真组织收看,将有关信息传达至每个教学点和学员。

7.集中辅导

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各试点电大应安排一定量的集中辅导。集中辅导一般每两周一次,辅导总时数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教学时数的25%,但希望因人、因班而异。

8.作业

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本课程中央电大安排4次作业,其余由地方电大安排。要求学员必须完成,辅导教师要认真批阅,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作业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总成绩的20%)。

9.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各试点电大要严格考试纪律,统一把握评分标准。学员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课程组应及时通报考试统计结果及分析报告。

下载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概况文献检索是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各种检索途径和检索方式(尤其是各种专门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数据库)快......

    家是什么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卢、辗、篱”,理解并积累“亲情 辗转 亲生骨肉 悲喜交集 无家可归 遗忘”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两......

    音乐自主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3月9号自主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在这全民抗疫的超长假期里,如何让长期宅在家的小朋友们不仅不被“闷坏”,还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成为父母都在操心的大事情。这一周的课程内容叫做......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全文5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走进叶氏义庄 走近宁波商帮 镇海中兴中学(庄市中心学校) 郑颖 设计意图:我校地处素有“商帮故里、院士之乡”美誉的庄市。作为“宁波帮”的发源地,近年来......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戏剧艺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一、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中央电大教务处 教学管理科 2010年08月25日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的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专科......

    英语I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英语I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对象及教学安排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英语课,供各类专业(不含英语专业)的专科学生学习。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每周3个学时,一学期完......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 果树栽培技术(北方本)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种植类各专业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 二、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