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合集)

时间:2019-05-15 07: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木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木笛》》。

第一篇:《木笛》

《木笛》

【环节设计意图】:《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预定尝试“从课题导入,引导质疑——在对话中品味放弃原因,在资料中感受国耻国难——在凄凉笛声中聆听倾诉,体会爱国之情——品读外貌中体会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为主要设计思路。首先以课题入手,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上的把握,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视频、图片、音乐以及教师深情介绍资料,逐渐引导学生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真真切切地品味国耻国难的痛楚至极,真真切切的感受文中朱丹及作者铭记耻辱,誓写国魂的满腔壮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默读课文,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2.领悟作者描写朱丹外貌语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

1、品读描写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所蕴含的情感。

2、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导入,引导质疑: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木笛》

2、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在哪出现了朱丹的木笛,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

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他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放回绒套,转过身,默默地走了。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设计意图:以课题入手,使学生通过抓住“小心地”、“放回”、“紧紧握着”感受朱丹对木笛的爱,也从中感受到朱丹对音乐的热爱。也为刻画朱丹品质做铺垫。】

3、师:如此酷爱音乐的朱丹进入终试后,为什么却放弃了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了?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阅读期待,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并探究原因的欲望,体现学生为主体】

二、对话中品味放弃原因,资料中感受国耻国难

1、默读课文,看看朱丹为什么放弃了终试? 预设:因为拒绝演奏表现欢了的乐曲。师: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那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文中提到的南京大屠杀。出示南京大屠杀影像资料

师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日寇的刺刀疯狂地刺杀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日军的枪弹疯狂地扫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多少无辜的南京市民被焚烧、活埋、枪杀„„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孩子变成了孤儿,原本美丽繁华的南京城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30多万人惨遭杀害!

2.师:这一幕幕惨状,这一串串血淋淋的数字叫人触目惊心啊!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当朱丹看到卡片上的试题时,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设计意图:多媒体音像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场面,把学生带入了无法忘记的日子,再加上几个鲜红的数字和教师的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进一步渲染了气氛,激起学生的悲痛、愤怒,使学生的情感贴近了朱丹的情感,对朱丹当时的心情也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朱丹终试中放弃吹奏的原因。】 3、3.师:(出示: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吹奏欢乐的曲目吗?”)你能试着说一说朱丹此时心中是怎样的心情吗?

(引导学生抓住“悲戚”、“沉默片刻”、“深深鞠了一躬”、“歉疚”等词语,体会朱丹的难过、矛盾、歉意、坚定„„

4.师:这轻轻的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所有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这位大师也很奇怪。让我们来读读朱丹和大师的对话。边读边思考,从这部分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分角色朗读课文9——22自然段,老师扮演大师,学生扮演朱丹。学生可加入动作:如朱丹抽到考题时悲戚、沉默、深深鞠躬、歉疚、矛盾的表情、动作。【设计意图: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围绕课文情境通过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让学生再次感受朱丹的爱国之情,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体会情感。将感悟语言与训练语言有机结合,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教师小结:此时朱丹流下了苦涩的泪水,虽然内心是那么痛苦,那么不忍,但是他最终决定放弃终试机会。是什么使他做出了我们常人无法理喻的选择 ?(正是他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三、凄凉笛声中聆听倾诉,想象画面中体会爱国之情

(一)、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朱丹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放回绒套,转过身,默默地走了。当他走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读)出示: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有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二)、品味笛声,聆听朱丹的爱国情

1、师:当朱丹看到了身披白雪的孩子们手擎红蜡烛,悼念亡灵时。他也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音乐响起:《寒江残雪》笛子版。)

2、笛声化作了这样一段文字: 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抓住重点词语“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体会朱丹的情感。

3、这段话在写什么?这笛声给人什么感受?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到笛声悲凉凄切,寒冷。

4、读了这几句,你能说说朱丹此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吗?(内心悲痛,充满仇恨,演奏水平高超)

(笛声)这悲凉凄切的笛声好像在说_______;好像在说_______;好像在说________;

指导朗读:是啊!这真是“幽幽笛声,如泣如诉;莹莹烛光,告慰亡灵。”再读描写笛声的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使学生表达爱国情、聆听爱国情,悲凉凄切的笛声把学生引入了故事情境中,同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既让学生感受到朱丹高超的演奏水平,又感受到了朱丹浓浓的爱国情。通过想象补白辅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笛声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多次朗读再次拉近学生与朱丹的距离,借笛声引发想象,表达心声,训练表达能力,从而深化文章主题。】

(三)、感动大师,破格录取

1、被白天情景所震动的主考官也来到了纪念碑前,他也听懂了朱丹的心声,他告诉朱丹:“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已被乐团录取了。” 同学们,是什么打动了这位大师,让他做出如此的决定呢?(高超的木笛演奏水平和深深的爱国之情)

四、品读外貌中体会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1、我们再来仔细打量一下这个被破格录取的朱丹,哪一段具体介绍了他?(4自然段)

出示: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云锦——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它是中国的代表,朱丹时刻把祖国记在心中。

梅花——迎风傲雪,它是中国人精神的体现,朱丹就像一枝梅花,不屈不挠。)★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朱丹的装束?(外貌体现人物特点——爱国、告慰死难同胞)

2、结论:在写人的文章中,外貌描写虽然寥寥数笔却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要为突出人物品质服务,所以我们写作时也要引起重视。【设计意图: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突出写人文章的特点,渗透写人文章的写法,前文外貌描写为下文刻画人物的爱国情感做铺垫,引导学生从本文的外貌描写中学到写法,并有意识地将此写法运用到写人的作文中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五、总结:

这篇课文的原文是这样说的:

朱丹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他希望音乐成为一种呼唤,呼唤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老师也想对同学们说:“ 不能遗忘,中华民族的一段血泪史。每一朵烛光,代表一位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设计意图:通过诗歌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的血泪史不能忘记,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学好知识、使祖国强大的重要性】

第二篇:读《木笛》有感

读《木笛》有感

我深深被《木笛》这个故事震撼了,不是这个故事有多么曲折动人,而是被这个叫朱丹的年轻人深深地感动着,不能自己。

这个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12月13日,南京招考一名木笛演员,最后只有两人待选,其中一名名叫朱丹的木笛演员最终放弃了演奏,他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不能演奏欢快的曲子。他因此放弃了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机会,而在南京城寒冷的雪夜,他却拿出木笛演奏着如泣如诉的笛声,最终他感动了主考,他被录取了。

12月13日是1937年中国首都被日寇攻陷的日子,日寇从此开始令人发指的屠城,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样虐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国殇之日,在这样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演奏欢快的木笛曲,有骨气、有志气的青年又怎能强装欢颜演奏欢乐的木笛乐曲呢?!

有国才有家呀!朱丹也许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朱丹一样的有志青年,中国才永远不会亡国,中国人才永远不会当亡国奴!中华民族才能忍受日本帝国主义兽性摧残而永远屹立于世界。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不强盛就会被世界列强欺辱。我们永远不能做有损于国格的事情,我们要发奋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只有国家强盛了,我们中国人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木笛》一文写了木笛演奏者朱丹去参加木笛演奏,那天是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纪念日,大师叫他吹一首欢快的乐曲,朱丹放弃了比赛。他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取出木笛吹奏起来。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过来,他们手中的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朱丹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同时,我也感到十分愤怒,因为我想起了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我们一定要记住两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要好好学习,把中国建设得更强大。

读完《木笛》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在招聘演员的考试中,考官要求一位叫朱丹的应聘者用木笛吹一首欢乐的乐曲,朱丹不肯,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失去了一次工作的机会。入夜,朱丹怀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起了悲凉凄切的乐曲,他那种爱国情意感动了考官,考官决定录取他。

12月13日是1937年中国首都被日寇攻陷的日子,日寇从此开始令人发指的屠城,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样虐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国殇之日,在这样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演奏欢快的木笛曲,有骨气、有志气的青年又怎能强装欢颜演奏欢乐的木笛乐曲呢?!

朱丹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爱国情意。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宁愿失去宝贵的工作。这世上有哪些人能做到这一点呀?很少很少。这更说明了爱国者,好报之多,害国者,坏报不尽。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爱护自己的国家,默默地为祖国做出贡献,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华富强。

也许有些人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有损别人的利益,有损国家的利益,这些都不是一个常人的所作所为。一个常人应该做的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为国家作出奉献的行为。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国有些贪生怕死的人,由于不想被日本人杀死,就成为日本人的手下。最后,他们还是被日本人杀了。这更加说明了爱国家,才有好处,不爱国家,是没有好下场的。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默默地为祖国作出贡献,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我永远也忘却不了那篇文章——《木笛》,我被文中的朱丹深深感动着,那个放弃前途而不忘国家大辱的朱丹。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乐团在招收演员,当朱丹知道自己要演奏一首欢乐的曲子时,他犹豫了,他请求大师能不能不演奏欢乐的东曲,大师疑惑不解,朱丹对他说:“今天是南京大**纪念日。”大师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大师说:“你的前途很长,你应该珍惜„„”朱丹收回木笛,轻轻地走了,眼里流出了一颗苦涩的泪。

读了这篇文章,我万般不解,我想问朱丹,你有这样好的前途,那你为什么不坚守呢?你也有进乐团的梦想,可你为什么放弃了!你这不是让父母寒心吗?

我想了许久,我想通了。朱丹震撼了我:我觉得朱丹是一个极富有爱国情意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人为了金钱、利益去拼命,可他们没有记起自己国家的纪念日,忘却了国家的耻辱,入侵者的仇恨。他们整天花天酒地,吃香的喝辣的,却忘了为国家作贡献!他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像朱丹这样的人还很多,可比起花天酒地之人又显得少之又少。朱丹在前途与纪念中选择了纪念,也就像你选择欢乐和全国纪念一样,只是一念之间,也就是在这一念之间中定下了你的人格。

让我们记住12月13日,记住那个不忘本的朱丹!他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中国人,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能丢下自己的本!

读完这篇课文,我被朱丹的所作所为而深深地感动了。

《木笛》讲述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乐团要招考一位木笛演奏员,当主考官们叫朱丹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时,朱丹却因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而放弃了考试。一个外国著名的音乐大师很欣赏他的品格,跟了上去。朱丹来到了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旁,那儿竟有一个有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朱丹屹立雪中,小心地取出木笛,吹奏起来。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笛声一阵一阵,那悲伤的歌,穿透了每个孩子的心,也穿透了外国大师的心„„

笛声停了,朱丹感觉有人在拍他。他转过身,竟是大师!大师笑着说:“你悲伤而优美的笛声,让我陶醉与悲哀,你被录取了!”朱丹的眼眶湿润了,紧紧握着大师的手。

读了《木笛》一文,我会心的体会到:为他人着想,他人就会为你着想。我欣赏大师这样的人,也欣赏朱丹这样的人。

木笛,是一种能发出悠扬声音的乐器,在很多大师手上都有过使用的经历。朱丹身着一身黑衣,缓缓的来到纪念碑前。天,下着大雪,碑前的红烛流着红宝石般的泪,仿佛也为逝去的人哀悼。拿出木笛,他开始了吹奏。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起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他吹奏的乐曲悲惋,融入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孩子们静静倾听着,犹如一片幼松林,他们听懂了。

朱丹完全可以为了参加乐团而演奏欢乐的曲子,没有任何人知道。可他并没有演奏,他肯定知道拒绝会使他失去机会,甚至会与机会永远失之交臂。他,没有,没有演奏欢乐乐曲,因为他的血液、身体里,流淌着爱国的血液,跳动着爱国的脉搏!

朱丹还是参加了乐团,而且是破格录取。他是怎样录取的?他难道吹奏了那首欢快的曲子了吗?当然不是,他的才华、品德都被认可了!

说到这儿,我有些惭愧。长这么大,新闻联播很少能听完整的。不是在新闻进行一半,我就出去看书了,要不就是压根儿在发呆。看到这儿,我给自己定下一个任务,新闻联播尽量能听进去,多看报,多买历史书,好了解我国的历史。最重要的一点:把祖国的事画下来,并再在网上查找资料,做一个小网站,并发动全家人,一起了解我们祖国历史。

地上掉了一分钱,不在乎它的价值多少,最重要的是上面有我们的国徽。“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五星红旗,曾有多少中华儿女愿为它付出生命,“五星红旗,你比我生命更重要。”

读了《木笛》这篇文章后,我无比地感动。

文中讲一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其中有一位纤弱、修长的木笛表演者叫朱丹。当评审们让朱丹用木笛表演一首欢快的曲子时,他拒绝了评委的要求,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们的纪念日。朱丹因此没有被乐团录取,独自一人来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们的纪念碑旁,用木笛吹奏起了优美动听的乐曲。那位当任评审的音乐大师就站在朱丹身后,被那动听、感人的乐曲、情景感动了,立即录取了朱丹。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被朱丹的爱国之举打动了。我仿佛看到了朱丹的心,那颗爱国之心在沸腾,在燃烧!朱丹将他的爱国心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这一举动,更胜于那千言万语的述说!

其实还有许多人像朱丹一样,也非常热爱祖国:黄继光、葛振林、马宝玉„„张威也是其中一个。

张威在14岁时参加了共产党,在一次作战中,不幸被敌人捕捉了。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他始终都不肯向敌人低头,说出主力连队所在的根据地。最终,他敌不住酷刑,牺牲了!

张威、朱丹他们的爱国之举实在令人敬佩。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最近我看了一篇感人的文章,名叫《木笛》,这篇文章让我有感而发,于是便提笔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木笛》写了一个名叫朱丹的人,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这天去参加乐团的终试。评委——一位外国音乐大师让他演奏一曲欢乐的木笛曲,但他却因为不愿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这样一个悲伤的日子里演奏欢乐的乐曲,而放弃了自己的美好前程。随后,他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吹奏了一曲动人的木笛曲。这首木笛曲被大师听见了,大师十分感动,破格录取了朱丹。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被震撼了。纪念日再怎么重要,也没有前途重要呀!纪念日错过了还有下一个,可前途错过了,是再也无法挽回的呀!朱丹竟甘愿放弃自己美好的嵌入,而去恪守悲伤!真是不可思议。

我又想起了南京大屠杀事件:日军占领南京后,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用机枪射死。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在南京大屠杀的6个月中,死亡的人数高达34万!这一屈辱的历史、南京的惨剧,已深深地刻入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永世难忘!更不应该忘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朱丹这么做是为什么,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他是为了我们中国人这么做的!我们应该理解他,支持他,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让我们时刻记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句话吧!

伴着隆冬里浓浓的寒气,我读完了《木笛》,是在12月13日读完的。《木笛》讲述了一位爱国者——朱丹,在接受一个乐团的应聘。那日,也是12月13日。当时,他看到卡片上是:请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时,竟选择了拒绝。为什么?因为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他并没有参加终试,但他仍被乐团录取了,就因为他那颗火热而真挚的爱国之心。

是呀,在这种大型考试中,谁又会想到“今昔是何年”,谁又会把历史记在心涧呢?而朱丹,他不异放弃自己的艺术前途和生活来源,来维护这段历史:我国屈辱的国耻——南京大屠杀。而在那些被残害的同胞纪念日里,他们的兄弟姊妹却在欢呼雀跃,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儿啊!

文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这一句话,大师最终理解了朱丹的拒绝,并破格录取了朱丹。大师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位爱国,并且具有艺术才华的青年,所以,他分外激动,紧紧握住了朱丹的手;而朱丹却为刚才自己的举动而自豪,所以紧紧握住了自己心爱的木笛。或许,谁也不会留意到他的闪光点,而朱丹,却在木笛的悦耳声音中塑造了一个爱国的自己,不异放弃仕途,不惜放弃乐团里丰厚的待遇,追求这个爱国的灵魂。

12月13日,我带着深情望了望窗外,似乎看到了朱丹手握木笛,全身心地投入演奏之中,好像看见了一根根蜡烛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闪烁着莹莹亮光,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好似朦胧地听到那悲凉凄切、催人泪下的木笛声,好像感受到了历史的重量„„是呀,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朱丹这样的人太少了,我们也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担当起这个历史的重量!

2007年12月13日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是《木笛》。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有一个人叫朱丹,他去参加一个音乐类的比赛,当时大师给他抽中的是一首欢快的曲子,但是朱丹怎么也不吹欢快的曲子,放弃了比赛: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他走到纪念碑前,吹响那悲伤而凄凉的曲子,最后大师走过来紧握他的手,告诉他他被录取了,当时他又高兴又悲伤。

读完这篇文章我热泪盈眶,我觉得:朱丹非常爱国,因为当天是国家悲哀的一天,他就算放弃自己的利益——放弃比赛的名次,也绝不吹欢快的曲子。他这是为国家着想,虽然他吹不吹曲子表面都和国家没有什么关系,就算他吹欢快的曲子,别人也管不着。但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悲痛,所以他的态度是那么坚定、坚决。

我当时马上联想到一件事——这次的汶川大地震!我听说有一个乞丐老爷爷,他走到捐钱箱前,拿了一张一元钱的,放了进去。没过多久,他又过来了,这次却拿了一张一百块钱的,放了进去。当时人们都感到很奇怪,他是个乞丐,每天都在要饭,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呢?结果老爷爷告诉他们说他一开始都是1分,2分,5分,1角的零钱,他怕这样零的钱不方便,所以就去银行把那些钱换成了一张整的一百元钱,投进了捐款箱。

他尽了自己的所能,为国家付出,你知道吗?这一百块钱对他来说有多少?但他却为国家着想,哪怕自己没有任何东西了,也要尽自己的所能,让受灾的人们好过些,他觉得这样很幸福,他的这份心意让我们没齿难忘!

无论是朱丹还是乞丐老爷爷,都放弃了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向国家献出了自己的所能,所以我也要向朱丹和老爷爷学习,学习他们为国家付出的精神。我们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捐献,去付出……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为《木笛》的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有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一个名叫朱丹的木笛乐手,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了最后一轮考试。考试的题目是吹奏一首欢快的曲子,朱丹毅然退出了这次比赛。因为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他离开考场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面对前来哀悼的孩子们,朱丹怀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吹奏了一曲悲凉凄切的曲子。这一幕感动了随后而来的主考官,朱丹被录取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受最深的是朱丹的爱国之情!1937年的12月13日,30万手无寸铁的南京同胞被灭绝人性的日寇残忍的屠杀。这一天是全国人民的国殇之日,是举国哀悼的日子。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着铮铮铁骨的爱国青年,怎能为了个人利益而去做有损尊严的事情呢?我想朱丹离开考场时眼里那苦涩的泪水,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有对遇难同胞深深的哀悼!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乐手来讲,还有什么比他的艺术生命更重要的呢?但是因为有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他宁可牺牲自己的艺术前途。

朱丹的精神告诉我,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要永远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作为一名学生能报效祖国的就是要发奋图强、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将来为建设我的国家尽自己一份力量。

我爱我的祖国!

读完《木笛》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朱丹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人叫朱丹,他去参加一个音乐类的比赛,当时大师给他抽中的是一首欢快的曲子,可朱丹不吹,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入夜之后,朱丹怀着深深的爱国之情,走到纪念碑前吹起了悲凉凄切的乐曲,他这种爱国之情感动了大师,最后大师走过来紧握他的手,告诉他他被录取了。

这篇文章令我深深地感动。当我读到“听到这句话,朱丹的眼里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时我想朱丹一定会因为没有能够被录取而悲伤。但是,他又肯定会为他的选择而自豪。我看到“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时,我想,朱丹会感到欣慰的,因为他看到,小孩子也知道国耻不容忘记,祖国的希望正在茁壮成长。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尽管现在的中国已经走向世界,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曾经的耻辱,因为只有勿忘国耻,才能振兴中华!

第三篇: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鄞州区姜山镇大本学校 罗文英

教材分析:

《木笛》是一篇选学课文,课文主要写木笛演奏手朱丹在高手如云的招考激烈竞赛中进入终试,但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本文以“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日”为背景,以“考场上——拒绝演奏,纪念碑前——吹奏悲乐”为线索,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两难话题的同时,深情歌颂了朱丹高尚的民族情怀和不忘国耻的深邃情感。设计理念:

文本故事情节巧妙曲折,语文叙述精炼生动,人物刻画细致真切,读中令人心灵震撼。紧扣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引学生读入故事的情境,在情节中进行角色互动与对话,读与品、悟与想,让心灵在情境中张开,让体验在情境中升华,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生成,充分发展。

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预定尝试“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聚焦笛声——深读情感体验——读得共生共鸣”为主要的设计思路。首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抓住“那一曲木笛声”作为文本解读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触摸词句的温度,倾听词句的声音,更是逐渐引导学生从读薄“笛声”到读厚“笛声”之中,真真切切的品味国耻国难的痛楚至极,真真切切的感受文中朱丹及作者铭记耻辱,誓写国魂的满腔壮志!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读感悟,感受朱丹拒吹背后隐藏的浓浓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懂得不能忘了南京大屠杀这个耻辱,心怀祖国,心怀国耻,在心里装上遇难的同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点:读懂朱丹的笛声。

难点:通过读笛声,使学生心怀国耻。激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乐器。

2、问:刚才的那首歌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板书:木笛)齐读课题。

3、今天我们要跟随作者赵恺先生一起认识一位叫朱丹的青年。

二、感悟笛情。

1、朱丹和木笛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朱丹对待木笛的句子。(幻灯提出要求。)

2、学生找,幻灯出示。

3、自己读读这四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朱丹爱木笛,爱音乐)

4、谁能通过朗读把朱丹对木笛、对音乐的爱表现出来。(学生读)

一个紧紧,包含着朱丹多少爱啊!(男、女生对读。)

5、把这四个句子放回课文中再看一看,朱丹每一次取出和收回木笛,分别是在什么地方?(板书:考场上

纪念碑前)

6、想一想朱丹那天在这两个地方到底做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句说一说。

(板书:放弃演奏

尽情吹奏)

三、品笛声,感受悲戚。

1、在纪念碑前,朱丹吹起了动听的笛声,请快速读读课文,找到描写笛声的句子划下来。

2、课件出示: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3、师:这就是朱丹在纪念碑前,伫立雪中,尽情吹奏的那曲木笛声。她听到了,我们都听到了,还有谁也听到了?

4、生:“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5、笛声是多么的优美呀,哪些词语写出了笛声的优美呢。

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拿出来,你能读一读吗?

(1)找学生读。(读这些词语要字正腔圆地,不紧不慢地,一板一眼地读)(2)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用心去体会,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听出这是一曲怎样的木笛声呢?(师范读)指名说。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

6、是呀,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夜空中回旋,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谁能把你听到的笛声读出来呢?(指名读,分组读。)

7、假如朱丹就在你面前,你有没有问题想问他呢? 学生提问。

8、小结:是呀,朱丹,你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笛声呢?你想倾诉些什

么?答案就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四、寻原因,不忘国耻。

1、交流原因: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你了解南京大屠杀吗?

2、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吧。

读资料,看图片。

问:同学们,回忆了历史,看了这一串数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3、30万,那是30万中国人的生命,是30万双死不瞑目的眼睛,是我们民族的苦难,国家的耻辱啊!(板书:国耻)同学们,读一读这带血的数字吧。

4、朱丹记住了这个日子,记住了这段奇耻大辱,然而这跟他考试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

课件出示:“看过卡片,……”找学生读。

这轻轻的一句话,对深爱音乐的朱丹来说是轻而易举能说出口的吗?读读他跟大师的对话以及收回木笛时的神情,想一想此时朱丹心情是怎样的?(矛盾、犹豫、痛苦......)你能看出朱丹是怎么样的人吗?

5、朱丹放弃了考试,等于放弃了艺术前途,这对深爱音乐的朱丹来说是残忍的。然而,在祖国遭受奇耻大辱的纪念日,让热爱祖国的朱丹演奏欢快的乐曲却是朱丹怎么也做不到的。于是朱丹毅然坚决地轻轻地说:——(学生读)

五、听笛声,一同感动。

1、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了。被大师无情地赶出了考场的朱丹伤心、难过,披着雪花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临近石碑,……”。

2、显示词语“曙色、蓓蕾、幼松林”,问:这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朱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都象征着孩子,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祖国的未来。)

3、朱丹被这些孩子感动了,你有没有被这些孩子感动呢?一起来读一读。

4、此时的朱丹,有忧伤,有欣慰,有悲凄,有温暖,真是百感交集,唯有木笛能倾诉他的心声,于是他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师:(播放音乐《江河水》笛子版。)分组读。笛声化作了这样一段文字:“笛声悲凉凄切……”。(齐读)

5、还有一个人也听到了朱丹的笛声,是谁?(大师)

出示幻灯片。

6、朱丹深感意外,大师怎么会到这来呢?

出示幻灯。你看出了什么?(梅花象征着中国人的气节,朱丹这样的衣着很显然让大师特别欣赏。)

7、对比一下大师前后不同的态度。大师到底被什么感动了,使他做出如此的决定呢?(爱国之情)指名说。

被我们的中国精神,中国魂打动了。(板书:国魂)

7、现在,被感动了的还有谁?(我们)说说你被谁的什么感动了?

8、拓展:握手之后,大师从一个孩子手里拿过一支蜡烛,加入了孩子们的方阵。朱丹又吹起了木笛,假如你手中也有一支木笛,你想跟他一起吹奏吗?(配乐朗读)

六、总结升华:

1、朱丹也送给同学们几句话。这也是老师要送给你们的。

2、课件出示:铭记国难,不忘国耻!中华少年,誓振中华!

学生大声读。

七、作业。

板书设计:

考场上

纪念碑前 放弃演奏

尽情吹奏 国耻

国魂

资料:12月13日,作为中国人是永远不应忘却的。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开始了。日军对被俘的中国军人,对成千上万的难民,对无数的男女老幼用机枪扫射,尸骨堆积如山;侵略军把我们的同胞绑在木桩上作为活靶子练习刺杀;为了掩盖罪行,杀人后他们放火焚尸,或沉尸江中;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被赶入土坑残忍的活埋;有两个日军居然用中国百姓的头颅做

赌注,展开杀人比赛;就连几个月的婴儿也不能幸免,被挑在枪尖扔入火堆活活烧死。南京成了人间地狱。

第四篇:《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悲凉凄切、如泣如诉”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朱丹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体会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又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增强学生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细节描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寄托的哀思,体会朱丹悲戚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策略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问题,引入探究

1.导语:木笛,一种中华民族乐器。清音洋溢,圆润厚实。课文围绕着一支木笛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自由的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点名回答)

3.说到这里,老师有几个疑问需要同学们来解答:在考场上,朱丹为什么放弃最后的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答案,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深入探究,品读体会

1.朱丹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他放弃的是什么? 放弃了进入乐团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前途错过了,再也无法挽回。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朱丹竟甘愿放弃自己美好的艺术前途。

2.朱丹为什么放弃了最后的考试?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朱丹是为了一场纪念。在朱丹的内心深处,对死难同胞的纪念胜过了他个人的前途、命运,甚至他的生命。在前途与纪念中他选择纪念;他的内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波澜,使得他如此义无反顾?让我们翻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

(1)出示图片: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的历史佐证。

(2)出示课件: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样虐杀。惨绝人寰的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遇难同胞超过300000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这是祖国历史上惨痛的一页,这一天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国殇之日。

(3)学生谈感受:看着日寇兽性摧残中国人的情景,听着这组血淋淋的数字,你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

小结:痛恨日寇,他们侵略我们的国土,虐杀无辜的百姓;同情死难的同胞,为他们生命的逝去感到难过、惋惜;心中充满了悲愤,为我们的祖国曾遭践踏而痛苦;我们要记住历史,要振兴中华。

3.南京大屠杀,一段屈辱的历史。朱丹国耻铭记在心,满怀哀痛。所以在欢乐与纪念中他选择了恪守悲伤。考场上他毅然离场,心潮难平,你们体会着此刻朱丹的内心想法,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1)自由找伙伴练读。

(2)学生展示,大家从他们的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暮色来临,雪花飞扬,他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在这里他看到了什么?(点名回答)

出示课文语段,有感情地朗读。

2.朱丹看到了这一片莹莹烛光,看到了这片幼松林,看到了这滴滴红宝石般的泪。那么就在此刻,就站在这片烛光面前,朱丹最想干的一件事儿是什么?(点名回答)

1.播放木笛曲。此刻,你们听到了怎样的笛声?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把你感受到的动笔写一写,和其他同学说一说。

出示课件: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_____,犹如_____;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是在为______ 而哭泣,是在诉说______。

3.这笛声道尽了朱丹内心的悲痛,他对死难同胞的深深悼念,他对日寇累累暴行的控诉,他不忘国耻的浩然正气都凝聚在这幽幽的笛声里,充塞在天地之间。这是他的生命心曲。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4.在现场还有谁听到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没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9-32自然段,想想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朱丹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了?

(点名回答)

显然大师是被打动了,他是被什么打动的?(点名回答)

是他理解了朱丹拒绝演奏的深意,他得遇一位有才华而又爱国的青年,分外激动,他为白天自己的做法深深地致歉。他敬重朱丹,被他具有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情怀打动。

(五)情感升华

朱丹吹奏的乐曲连绵悠远,如泣如诉,融入了深深的爱国之情,一曲悲歌更使他的音乐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再加上纪念碑前的烛光方阵,这些怎能不使大师感动呢?

所有的爱国者他们心中装着国耻,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出示诗歌,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板书设计

木笛

拒绝演奏 广场悲歌

爱国精神

第五篇: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

教学目标:1、2、3、4、能自主认识文中生字。自主理解文中的生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的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牢记国耻,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情感。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吹奏一段红楼梦主题曲。

2、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刚吹奏的是一种什么乐器吗?(笛子)笛子分为很多种,有木笛、竹笛、竖笛......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悠扬的笛声去感受木笛的魅力。(板书:木笛)

二、生字词学习。我们已经花了一节课的时间预习课文,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让我们用开火车的形式读出下列词语。

苛刻

应聘

半晌

鞠躬

苦涩

晕染

伫立

修长纤弱

正襟危坐

不苟言笑

曙色萌动

蓓蕾初绽

悲凉凄切

脉管滴血

翩然回旋

如泣如诉2、3、4、师生纠错。

下面让我们一起将这些词语读一遍。

在读文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陌生的词语阻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必须要扫清这些“拦路虎”。那么怎样理解这些词语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查资料;请教别人;不能解决的可留在课堂发问)5、6、7、那么你通过这些方法理解了哪些难解的词语呢? 生汇报。

师总结:根据自己的学情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自学时能善于质疑解疑。

三、小组合作讨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在预习这篇课文时,老师给你们提出了预习要求。

(幻灯片出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思考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四人为一组交流)

四、生汇报:

(一)、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朱丹在考场上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却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演奏起了悲凉的乐曲。

(板书:考场上

石碑前

拒绝演奏

悲情演奏

(二)五、深化情感

1、师:朱丹带着不能被乐团录取的失落,更带着对死难同胞的深深哀悼的情感,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起了这样一段乐曲

(师出示关于笛声的幻灯片)

2、师引读: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生: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

3、师问:朱丹,你的笛声为何如此凄凉?

生答:(因为我想到大屠杀死难的同胞)

4、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怎样的痛彻心扉的历史事件,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幻灯片)

5、师:南京大屠杀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场劫难中,大到百岁老翁,小到襁褓婴儿,无一不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之下,30万人,短短一个月内,就灰飞烟灭,变成了南京城上空在飘荡,在嚎叫,在哭诉的冤魂。就在朱丹脚下,在这曾经无数南京人被活活埋葬的地方。就在七十多年前的今天,无数南京人化为冤魂的时刻,你们能体会到朱丹此时的心情吗?此时,他的笛声如泣如诉,他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呢?把这诉说写下来吧。生回答(板书:国耻)6、7、8、师:带着这份伤痛,带着这份憎恨,请一位同学读—— 带着这份伤痛,带着这份憎恨,齐读—— 同学们,这历史之痛,只有朱丹懂吗?

孩子们也知道,从哪里感知到的?

请一位同学读(临近石碑。。。红宝石般的泪。)

9、这红宝石般的泪真的是红烛的泪吗?

(不是,是孩子们心里在流泪,在为死难的同胞流泪)此刻这片幼松林般的孩子,心中也在为死难的同胞悲伤流泪,带着这份悲痛读——

10、这悲凉的笛声,这莹莹的烛光,都是在告慰南京死难同胞的亡灵,透过笛声,透过烛光,我们看到了朱丹和孩子们一颗怎样的心?(板书:爱国心)

11、现在,我想问:朱丹,为了纪念死难同胞你居然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前途,你不觉得可惜吗?

12、是呀,在国家之耻,民族之殇前,叫人哪里有心情演奏欢乐的乐曲呢,可是评委不懂呀?(评委后来懂了,朱丹的笛声深深地打动了评委的心,也唤醒了评委的爱国心,)请一位同学读相关的语句。

13、他们的种种行为都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记,国耻不能被忘记(勿忘国耻)

六、拓展深化

最后,让我们在辛德勒名单小提琴曲中,欣赏陈快喜的《永远的伤疤》

下载《木笛》(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木笛》(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领悟人物精神与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统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

    读《木笛》有感

    艰难的抉择 ——读《木笛》有感 说起抉择,人们都会有很深的感触。不同的抉择,会让人有不同的人生。《木笛》一文中,主考官让朱丹演奏欢快的乐曲,但由于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个人简历_木笛(大全)

    XXX 未毕业本科生 | 男 |21岁 居住地:西南科技大学 电 话:18450(手机) E-mail:di@foxmail.com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软件工程 学 校:西南科技大学 ------------------ 自我评价......

    读木笛有感

    读木笛后感 读了《木笛》这篇课文,读完后,我感到南京大屠杀中的人民,他们是那么可怜,那么无辜,同情心不禁油然而生;而对日军侵略我国,并杀死南京那些无辜的人们,我无比的愤怒。这篇......

    木笛教学反思

    木笛教学反思1 思《木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语文选读课文第七课,其编排意图是回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而在方法上是尽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

    读《木笛》有感

    读《木笛》有感 读《木笛》有感1 这几天,我读完了《七色花》这本书。他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瓦·卡达耶夫。这本书中一共有八个故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小木笛与小水罐》这个......

    《木笛》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木笛》心得体会 《木笛》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爱国爱民情怀的木笛演奏员在乐团招考演员的重要考试中,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而拒绝演奏欢乐的乐曲的事情。下面......

    读《木笛》读后感文档

    读《木笛》读后感 读完《木笛》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朱丹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讲述了 :有一个人叫朱丹,他去参加 一个音乐类的比赛,当时大师给他抽中的是一首欢快的曲子,可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