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香涵养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19-05-15 07:0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书香涵养学生语文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书香涵养学生语文素养》。

第一篇:用书香涵养学生语文素养

用书香涵养学生语文素养

——《简爱》名著阅读视频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名著阅读版块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重大的作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目前中学里,由于诸多原因,这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价值并没有实现。

2013年11月份为了给永川国培班的学员做一堂关于“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的讲座,又恰逢蒋校长去华东师大学习回来给我们谈学习感受,说东部沿海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要我们思考,结合实际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就在网上搜集资料,很有幸地观摩到了广州海湾中学庄冰洁执教的《简爱》名著阅读教学视频,感受颇多。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节选)

(一)引课

师:如何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更高贵,更高尚?走进名著就是一条捷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简爱》,去感受简爱的人性之美。我们先讲今天的比赛规则。(略)

(二)分组汇报(从情节,人物,主题,爱情观4个方面)师:大家都明确了,接下来就让4个大组的组长分别从情节、人物、主题、爱情观4个方面来汇报阅读感受。

生:(汇报略)

(三)交相问难

师:从刚才4位组长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他们的确认真阅读了这本名著,但是老师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阅读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大家根据准备好的问题,帮助老师来检查一下各组的同学落实的情况。规则是每组3个问题,可以随意抽点其他组的同学回答,被抽的同学答不上,该小组将被扣分。

(过程略)

(四)经典再现

师:看来绝大多数同学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恭喜大家。那接下来请欣赏各个大组根据课前准备好的内容,来演绎一下精彩片段。

(汇报方式丰富多彩,第一组是课本剧表演罗切斯特向简爱表达爱意的场景;第二组是人物点评;第三组是整组分角色朗读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一段对白;第四组是用搞笑的方式表演罗切斯特给英格拉姆和简爱算命的场景。)

(五)阅读感悟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ppt上面的格式和例句,写自己的阅读感悟。

格式:我从《简爱》

(人物/情节/语文语句)中感悟到。

生1:我从《简爱》中圣约翰的拒绝求婚感悟到,婚姻是爱情的产物,是自由和神圣的结合,不因被沉重的宗教使命所异化,也不应成为宣扬宗教的工具。

生2:我从英格拉姆小姐和罗切斯特的交往中感悟到,英格拉姆的贪慕虚荣和用金钱来衡量爱情的低俗观念是受人鄙弃的。

生3:我从女主人公简爱原谅他舅妈的所作所为感悟到,人和人之间要互相谅解,当你少了一个敌人,你就多了一个朋友。

生4:我从圣约翰不顾别人的反对毅然决定去做一名传教士对主的热爱,而天公不作美,在他客死他乡的那一刻我感悟到: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难,应该把这抛弃到红尘之外,穿透迷茫,看见属于自己的未来。哪怕结果不如人意,回头看至少我还曾经努力过。

(六)布置课后作业,小结课堂。

师:经典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那是因为它里面蕴含了许多道理,那文学意义也在于此,我们读简爱,让我们知道爱情是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跟财产,相貌无关,爱情是心灵之间的呼唤与回忆。爱情是建立在同一平面上的精神世界。阅读名著会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高尚,更独立,更自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三、案例分析

这应当是在学生充分阅读了名著之后经过充分准备的一堂展示课。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启发:

1.名著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相反,更应该以特别的精力和心思去对待他。正如庄老师所说:“如何使我们的精神更高贵?阅读名著就是一条捷径。”反观我们自身,有多少人真正把名著阅读看做正课来上呢?恐怕都是应试为主,把名著分解成文学常识,主要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情节,给我们的启发等等,让学生死记硬背,能对付中考题就行了,哪管学生是否真正走进名著,去熏染心灵,品味语言呢?如果中考不考了,恐怕很多人连布置学生看也省去了。

2.名著阅读教学不是随便的课,相反,应该是集中体现老师智慧的课。阅读肯定是叫学生以课外时间为主,但不等于让学生自由散漫地看。如果不动脑筋想些法子来监督、检查学生看的效果,恐怕一部分学生就会虎头蛇尾,敷衍了事。本节课老师采用了“阅读汇报、交相问难、经典再现、阅读感悟”4种方式来检查,又通过小组竞赛的办法,自然吸引了学生兴趣,调动了集体的力量和积极性。庄老师的确是一个聪慧的老师。当然,监督检查的方式还很多,比如,叫家长陪读,家长签字,写读书笔记并展开评比,办小报,改编课本剧等等,只要老师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就一定会想出许多行之有效而又妙趣横生的方法。

3.名著阅读教学看似费时间,有的老师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帮助学生“快餐”式阅读,如果不考试,那干脆就仍在一边了。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愚蠢之极,我们从这堂课来看,至少体现了如下教学价值:

一、训练了学生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如改编剧本的能力,诵读能力,表演能力,阅读文字的速度等等;

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修养。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提倡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精神营养和民族素养。我认为,要想形成全民阅读氛围,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把阅读视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只有在学生时代养成了喜欢阅读,热爱阅读的爱好,形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才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多阅读。从这个角度讲,把学生引入阅读殿堂,畅游书海,用书香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营养,实在是一个语文老师的无量功德。

第二篇:基于涵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活动课教学设计

基于涵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活动课

湖北五峰仁和坪中学 陈华东

一、本课背景:本课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教学设计理念一是依据湖北省初中历史“对话教学,灵动未央”教育研究课题,致力于打造历史灵动课堂,努力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二是依据宜昌市王英姿历史名师工作室的“材料细节教学”教育研究课题,运用历史材料细节进行教学,涵养学生历史素养。其中20世纪上半期以革命歌曲为主,下半期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歌曲为主。采用点、线、面结合的体例,即以时间顺序为线,以重要人物为点,以重大事件为面,三者相互结合,立体交叉。课堂步骤有聆听历史歌曲、触摸歌曲中的历史、感受歌曲中的历史、畅想百年中国歌曲中的历史四步。

二、本课设计特色:

通过学生了解历史歌曲的歌词、创作背景等资料后,把歌曲中的历史和20世纪中国历史的大事件进行探究整合。

通过个人演唱、集体演唱、起立齐唱国歌、歌曲内容畅想等活动,亲身体验和感悟歌曲中的历史,并产生对“老歌”所传递的情感的认同,同时让学生产生昨天与今天沟通的共鸣。

开课时的《好男儿》歌曲视频极具代表性,其中的人物及事件统领全课;结束时的《歌唱祖国》歌曲视频中显示的人物及事件和本课开头视频遥相呼应。教学资料“歌曲卡片”中运用了歌曲作者的“人物细节”进行教学!对涵养学生历史素养很有帮助。

学生始终处于全员参与的主导地位,“历史灵动课堂”体现之处较多。

三、本课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1、基础知识。欣赏历史歌曲,了解歌词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回首20世纪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加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通过学生了解历史歌曲的歌词、歌曲的创作背景等资料后,把历史歌曲和20世纪中国历史的大事件进行整合。从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重大事件和人们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各类资料中捕捉历史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历史素养;通过小组内的合作,集体交流,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协调的能力,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通过对中国一百周年时的歌曲内容畅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进一步涵养学生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歌曲、视听歌曲、了解创作者的“人物细节”和个人演唱、集体演唱、起立齐唱国歌、歌曲内容畅想等”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进而促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展开,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符合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特点。重点为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与中国20世纪历史大事件的对接。难点:受教师和学生对歌曲的鉴赏能力制约,学生的情感的升华和突破为难点。

(三)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已经涉猎部分和历史背景相关的歌曲,完整唱出有困难。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大多数局限于教材中的每一课,没有全本教材的大事件眼光,全局认识。通过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框架构建不足,比较零碎。对20世纪这一时间模糊。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聆听历史歌曲,聊天导入,明晰时间区间!

1、聊天导入。红歌比赛中你们唱的什么歌?

2、歌词是什么?

3、哼唱几句!这是一首20世纪的歌曲,歌词中就蕴含有历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回到20世纪,去聆听哪个世纪的歌曲,去找寻歌曲背后的历史!

设计意图:缓解气氛,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明白歌曲中有历史,历史在我们身边。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2、明晰区间。哪位同学知道20世纪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呢? 20世纪的时间区间:(1900---1949---1999)1900年至1912年(宣统退位)属于清朝末年 1912年至1928年(北伐成功)属于民国初年

设计意图:解决学情预测中学生对“20世纪”时间区间模糊的问题。

(二)触摸歌曲中的历史!

1、模板植入。下面我以1910年左右或者说清末民初时期的歌曲《中国男儿》为例,教大家看歌曲背后的历史。

2、触摸范例。歌曲很有震撼力吧!请同学们从卡片中找出此歌的历史背景!好!你来给同学们讲一讲《中国男儿》背后的历史!

设计意图:植入活动模板“听歌--看歌词--了解背景--和历史链接”。

3、人物统领。歌曲被称作流动的历史。你们还记得刚刚这首歌的视频里出现了哪些领导人吗?你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4、整理构建。整理20世纪大事线索,构建20世纪的历史框架。伟大历史是人创造的,这些重要人物在历史长河中都引领着哪些历史时期呢?同学们请看幻灯片。这是20世纪和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几个部分大时期,很凌乱,我们一起来排个序。请把正确的顺序写在课本合适的地方!组长直接把时期顺序卡片摆在小白板上。

好了!你来汇报一下!展示小白板的内容。

清末宣统皇帝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领导的红军长征时期

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时期

江泽民领导的20世纪末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设计意图:构建并把握20世纪历史大事的线索,给学生提示线索。课程目标也指出学生要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过渡语:历史谱写了歌曲,歌曲中凝聚着历史。20世纪里的歌曲很多很多,每一首歌都有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及历史背景。学习小组里都有一夹歌曲卡片,卡片虽小但里面的世界很大,我们一起去看看!要求:每一名组员边看边把卡片摆放在相应的时期后,组长只需要监督和检查订正!时间五分钟以内。好!现在开始!

5、阅读归位。阅读歌曲卡片,把歌曲归位到相应的历史时期。每组六人,四十八张歌曲卡片。学生分组于组内进行补充不完整的线索构建,进行资料卡片的阅读。教师巡视收集整理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推荐整理结构表,如大事年表、知识树状图、时间轴等。资料卡片中必备歌曲名。歌曲歌词和歌曲背景介绍各占35%,歌曲作者人物细节介绍占25%,完全不符合主题的占5%。

设计意图:

1、资料卡片的内容设置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触摸歌曲信息中的历史。

2、贯彻课程基本理念: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落实课程目标:指出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6、评价升华。我们来请这组汇报一下整理的情况!大家欢迎!感谢这组的精彩汇报!对优组提问:最触动你们心灵的是哪首歌曲?为什么?(如有提到《志愿军军歌》则追问:如果有一天,危险的时刻,祖国需要你,你会怎样?如无则放后。)

设计意图:对各组进行活动评价,为部分组及组员树成就感。

(三):感受歌曲中的历史!

历史使各时期的歌曲变得更加厚重,更具内涵。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歌曲去感受20世纪歌曲的博大与精深!有请主持人!

两名学生主持人组织,主持人提前熟悉主持词。教师帮助播放,全场引领辅唱,引领学生打节拍。

学生主持词

男女主持人上场,敬礼致意!

(开场词)女:歌曲加入历史,增添了歌曲的厚重与内涵,音乐描写历史,则让历史增添了活力与魅力,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历史素养。

男:歌声凝聚着历史,唱响了时代,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感人肺腑,陶冶情操。

女:丹心铁血鉴英雄,誓由衷,志从戎。男:辛亥武昌麾义帜,坚砥柱,破长风。女: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请欣赏《辛亥革命歌》

师:请一个组的一名同学说说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

设计意图:按历史时间顺序欣赏,强化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感受时代强音。

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每当人们的耳边响起这扣人心弦的旋律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男:它那万众的歌唱、激昂的旋律,鼓舞人民奋进,它是“中国灵魂的怒吼”。请听合唱:《保卫黄河》

师:请一个组的一名同学说说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

设计意图:按历史时间顺序欣赏,强化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感受时代强音。

女:有一首歌,她的旋律是那样嘹亮雄浑、激越悲壮,似冲锋的号角,如进军的战鼓,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勇气、斗志和信心。

男:他是《义勇军进行曲》,一首战斗的歌、激昂的歌,一首前进的歌、胜利的歌,它吐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心声,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一首永远的歌。

女:她后来成为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请同学们起立,同唱国歌,让我们和祖国一起成长一起更强大起来吧!设计意图:按历史时间顺序欣赏,强化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感受时代强音。

师幻灯出示1978年至1982年的国歌歌词。女:请坐下!(陈老师:为什么国歌的歌词在这几年不一样了呢?)[老师解释:这一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的活动直接联系,而历史人物的活动又和当时的国家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究竟为什么留作课后百度度娘告诉你吧!] 设计意图:历史学习兴趣的课堂延伸。

20世纪的中国,坎坷太多,灾难太多,但所幸的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灾难吓倒,一路跋涉终于走过来了。

男: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请听歌曲──《走进新时代》。

师:请一个组的一名同学说说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

设计意图:按历史时间顺序欣赏,强化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感受时代强音。

男: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有太多的喜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申奥成功„„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请欣赏第三组带来的歌曲──《七子之歌》。

师:请一个组的一名同学说说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结束词)女:年轻的我们跨越新世纪的重重障碍,年轻的我们正如21世纪的太阳,我们身上寄托着理想,我们身上闪烁着祖国的光芒!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振作,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中华的希冀!

男: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正在走向富强!让我们乘着改革的东风,奋起,努力,努力向目标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主持人的激情主持,使学生情感深化。合:最后,我们祝我们伟大的祖国,越加的繁荣昌盛!合:20世纪的歌曲欣赏结束,谢谢大家!

师:感谢两位主持人的精彩主持!谢谢!同学们表现也非常不错!

设计意图:以上20世纪的久唱不衰的歌曲,升腾出时代的交响乐章。通过主持人串词、歌词、视频画面对学生历史素养强化。让学生许多年后虽然忘记了其它历史知识,但不会忘记中国20世纪的历史脉络。更进一步凝聚学生的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

(四):畅想百年中国歌曲中的历史!

过渡语:20世纪,我们中国人一起走过,血与火的考验,最痛苦的挣扎与拼搏,都是我们,我们顽强的中国人民,我们团结努力的中国人民,我们已经走上了正确与光明的发展之路,我们一定会一路走得更好,迎来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大世纪!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一下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1949---2049),创作的歌曲应包含什么主要内容?学生思考2分钟。

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发言并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未来历史!

(五):结束

过渡语:歌曲是流动的历史,很多事情,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那些曾经为了民族的危亡而前赴后继的精神,将永远的留在后人的心中,如长江黄河奔腾不息,如万里长城屹立不到„„

最后,让我们在被誉为第二国歌的,《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师生放声高歌《歌唱祖国》。

设计意图:唱响时代主旋律 弘扬民族精神 出示幻灯“同学们辛苦了”

设计意图: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师生平等。

第三篇:凝练三品四心文化 涵养学生核心素养

凝练“三品四心”文化 涵养学生核心素养

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许卫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孩子的分数永远没有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劳动、学会做人重要。要实现这个育人目标,就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涵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庆市第五十七中作为重庆市第一所示范初中,秉承“学生成长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尤其在推进“三品四心”校园文化建设征程中,且思且行,且行且思,注重涵养学生的信心、孝心、爱心、忠心四大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品牌学校、品位教师、品质学生“三品”校园。经过多年的努力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凝练校园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易经》有云:“关乎,天下以人文化成”,意思是文化统治着天下。这是文化一词的最早来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一直在不同领域诠释着新的含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学校人心、提升学校品质、增强学校“软

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前些年,五十七中的学生参加重庆市学生合唱比赛,在与市内各直属重点学校学生的比拼中,最终获得全市二等奖,虽也算不错的成绩,但在比赛中,暴露出学生“放不开”“缺乏自信”等问题,而且我们发现五十七中的学生在参加其它活动中,也都有“缺乏足够自信心”的通病,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由此,学校制定了“信心留给自己”的信心教育计划。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涵养学生核心素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拓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三品四心”的校园文化。

二、坚持立德树人,明晰“三品四心”

通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我们生成了“三品四心”的教育理念。打造“三品”校园是指,打造品牌学校:即学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以人为本、人文和谐、精细高效的校园文化;在区域内发挥示范辐射、引领带头的作用。塑造品位教师: 即教师要有高尚的品格、高雅的品位、高精的品牌。在教育教学中做到育人为乐、儒雅智慧、独树一格,即品教育之乐,塑内在之美;显儒雅智慧,铸外在风范;基础宽厚而专业精深,形成富有魅力的教学风格。铸造品质学生: 即学生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完整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学

人到爱社会、爱祖国,不仅是从小爱到大爱的情感集结,更是从立德修身到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升华。

三、优化教育形式,涵养核心素养

在推进“四心”育人,打造“三品”校园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教育形式,突出涵养核心素养,实施“育人目标主题化、主题教育系列化、系列活动特色化、特色课程校本化”策略。

育人目标主题化。“四心”教育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体系,兼顾“三品”校园打造,每年确定一个方向,把育人工作主题化。如质量2010主题年: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办学品质,弘扬传统文化,献礼祖国华诞;信心2011主题年:凝神聚气、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再创辉煌;孝心2012主题年:弘扬传统、文化育人,加强管理、提升品质;爱心2013主题年:爱心广大、业绩辉煌,传承发扬、献礼校庆;忠心2014主题年:立足报家报国,树立远大理想。

主题教育系列化。在育人目标主题化的基础上,我校把每年的主题教育系列化,形成体系,循环往复、全面渗透,引领师生共同发展。以爱心2013主题年为例,我校设计了“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三个系列分年级纵式推进,同时也推出了“教室美化、主题班会展示、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班级形象展示”等版块横式开展活动,这样纵横并进的方式让学校的主题教育既规范又有特色,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念和教育特色,形成校本化的“四心”特色课程体系。我们还通过打造“智慧”课堂,渗透“四心”教育,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理解父母的爱,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感;去体验身边的爱、懂得爱并学会付出爱;懂得如何与社会和谐相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同时,我们编辑了《四心有约》《成长》等校本德育读本,结合“忠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编辑了《重庆大轰炸》《图说渝中抗战历史》,实现了特色课程校本化。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今天,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话题,它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未来。我们将继续前行,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让“三品四心”特色校园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为涵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更大作用。

2015.10.27

第四篇:用书香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书香点亮学生的心灵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歌德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由此可见,读书对我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性。从去年开始,学校开展了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我也借此机会,带着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读书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田。

活动初期,我在班级内建立了图书角,让孩子们自发将家里最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来,以便大家相互借阅。我还充分利用班会课和阅读课时间,让孩子们开展了“推荐一本好书,你我共同阅读”活动,孩子们都将家里珍藏版的图书带到学校来,每个人都向同学们兴致勃勃的介绍自己的书籍。孩子们带来的图书种类繁多,《昆虫记》、《海底两万里》、《狼王梦》、《左手哈佛,右手剑桥》„„班级里面再次掀起了买书、读书热潮。活动结束后,我又将活动照片上传到了班级的博客,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于是,书籍走进了孩子们的家庭,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从上学期开始,我开始在班级实行“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要求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共同制定读书计划,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天读书半小时,并且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爸爸妈妈,累了,陪我读读书,让心灵休息休息。”我还根据班里一部分特殊学生,专门向他们的爸爸妈妈推荐了适合他们孩子阅读的书籍。班里的小李,自卑内向,我让《激励学生自信的坚韧的励志故事》陪伴他成长;班里的小瑞,调皮自控力差,缺乏责任感,我给他推荐了《爱的教育》;小龙一向学习偏科严重,我让他爱上了《李毓佩数学故事集》„„在与家长的一次次沟通交流中,我发现,书籍给孩子们带来了变化,带来了成长,带来了新的希望。调皮的孩子开始变得乖巧,马虎的孩子开始变得认真,消极的孩子开始变得乐观。而家长,在陪伴孩子们读书的过程中,也拉进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父子母女之间的感情,真是一举多得。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愿做平凡的浇花人。但是孩子心灵的滋润,却需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用心去感受,用爱去践行。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吧,让家长们爱上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日子吧,让书香点亮孩子的心灵。

第五篇:品味书香 提升素养

品味书香 提升素养

记得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而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这珍贵的货物给我们的学生呢?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才会有传承的希望。一直以来,我们奎小就遵循“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点亮生命”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加特长的综合型的社会需求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办学宗旨,在课改上下工夫,在“主题学习”中品味书香,提升素养,实践着我校的提升兴趣阅读之路。

一、建章立制,以评价标准为导向,为主题实施做保障。

制度是一个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仅单指约束和规范,更重要是促进和提升的作用。要想课改顺利实施,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和合理的评价体制做保障,我们抓住四个关键元素:《丛书》、家长、制度、考核,建立机制,形成了“四制”“两评”双保险,把主题学习落地实处。

(一)“四制”

四制,即四种制度:《语文主题集体备课制度》《语文主题学习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制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管理制度》(四种制度图片)每个制度有其不同的标准,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如《语文主题集体备课制度》突出的是“备”,变单独“写”为“集体备”。

譬如写教案,那是教学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现在有好多教师的写教案都有“走过场”的感觉,年年发教案本,年年抄一抄,就为着应付任务,有“劳民伤财”之嫌,并非老师们不认真,且看许多老师的教科书,上面注释得密密麻麻的,足见备课的认真。据此情况,我们以同一备课组为单位,以集体研讨的形式进行备课,提前将下阶段要教学的教材备一备,创建一种平等互动的交流,各位老师将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教学环节的设计、文本解读及说话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说一说,彼此之间各抒己见,互相倾听,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然后将讨论后的电子备课发送到我们学校的平台,用以同科的老师“共享”,这样的集体备课可以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凝聚集体智慧,效果比“抄教案”好得多。(教师研讨及集体备课电子版图片)

又如《教师外出学习制度》突出的“思”和“传”。让教师走出校门,去学习取经,是一种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可外出学习的机会毕竟较少,如何让更多的教师也能享受到这方面的资源呢?制度便规定:学校的老师外出学习听课之后,都必须进行汇报交流,将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的感收获与其他教师一同分享,这种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种资源的共享。(教师外出学习反思照片)

(二)“两评”

“两评”指的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突出四点:

1、使用

2、发动

3、转变

4、考核

使用: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投入到教学中,鼓励、引导教师压缩教材教学时间,尝试课内实施课外阅读的途径、方法。

发动:广泛发动家长参与:有计划地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我校语文课改的积极意义。这样,在家长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给予语文教师的课改行为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转变:在语文课的评价上,我们首先看课内是否进行了大量阅读,把老师的教变为孩子的学。

考核:我们注重对课改工作的常规考核,将考核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使课改工作与待遇挂钩,实行优绩优酬。

学生的评价突出三点:

1、分层

2、宽容

3、综合 分层:承认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一般可从因材施评和分学段施评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因材施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特别是在对学生的阅读评价,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可见对学生阅读实行分层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层次,然后确定各个层次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宜过高,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则更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

其次是分学段施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分三个学段提出了阶段目标。在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时,教师应根据低、中、高三个学段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年级不同阅读评价标准图片)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宽容: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实施宽容性评价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个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就像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问学生: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小鸟说得对,但有一个学生却认为青蛙说得对。如果教师这时急于纠正这个学生的观点,那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好这位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表扬他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这个学生说出理由。学生说: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的是实话,也没有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这种多元化的理解,既会有正确的认识,也会有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规”想像、违背“逻辑”的“阔论”。对于学生众多的独特感受,我们就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给予呵护和宽容性的评价。综合:注重情和智生态平衡,实施综合性评价

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的知识和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活动是充溢着情感的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生存方式、个体文化、生活态度等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还应重视阅读中的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综合评价标准图片)

多元的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制度的制定,更为主题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立足课堂,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为主题学习打基础。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主题学习,正是顺应了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便尝试着推广语文主题学习,让语文教学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1、理清主题规律。“主题学习”丛书有它的规律,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几十篇主题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选择文章时,兼顾古今中外,兼顾不同的年代、文体等等。每一篇文章后面的阅读提示,也尽可能围绕单元的重点的难点编写,这就是“主题学习”编排的框架、思路。

2、转变教学方式。语文主题学习不同于课外阅读,它是向课堂要时间,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语文课本,剩下三分之二的课时全部用来阅读《丛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尽量少讲,“简简单单学语文”,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我校逐渐探索出“四模式六主题”的教学特色:

四模式即“1+X” “X+1” “X+Y”“1+X+1”四种模式,“1+X”即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迁移运用到多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X+1”模式:先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某篇文章,即“反三归一”; “X+Y”模式:学生学完必修教材一单元的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1+X+1”模式:是指学生以一篇课文为基点,把一篇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尝试迁移运用到多篇《语文主题丛书》的学习后,再深入到课外整本课外读物的学习。比如我们学校的王延玲老师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全国语文主题学习报告会上,曾经讲过《穷人》这节公开课,这节课就是“1+X+1”的模式,先让学生学习了《穷人》这节课中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然后把对这种写法的应用迁移到《语文主题丛书》中的多篇文章,最后以阅读《青花葵》整本书结束了学习,在课上学生畅所欲言,真正理解了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这种的学习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一举三得。

六主题即:主题识字课——主题预习课——精读引领课——主题拓展课——阅读提升课——综合实践课。

这六种主题都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先学是前提。老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导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要求,并能主动质疑问难,个性化地习得知识,并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先学需要有时间保证。为保证学生的先学、预读时间,我校改革了语文作业制度,为先学、预读提供足够的时间,不使阅读成为额外负担。

合作是基础。在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互助,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探索,然后各组可以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到讲台上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学案中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老师同时给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以点拨。学生或问答,或表演,或诵读,或绘画,或讲解,或辩论,或测试,演绎、创生新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上课图片)

三、深化课改,以课程整合为依托,为主题学习腾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针对于此,在探索主题学习的同时,我校注重了课改研究的实施,以便更好的促进全体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投入课改,不断创新,不断生成新的视角、新的方案、新的方法。期间,我校的“三三八”结构梯次课程,很好的发挥了其独有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主题学习时间,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三八”课程体系是我校围绕核心办学理念,全力构建的“修身类课程”、“润智类课程”、“健美类课程”三大系列学校课程。(三三八课程体系图片)

这三大体系课程有效地整合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了学校的学科教学、社团活动、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多种元素,从层次上可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个性课程三方面,分别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个体和面向特殊需要的学生而进行的课程整合,这样的整合大大的节省了时间,以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时间。

在落实整合的同时,我们把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放在首位。我们知道,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关键。只有目标明确、备课实用才能让老师更好的把握住课堂,学年开学伊始,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上学期备课的一些优点及不足,按照适合30分钟课堂模式的设计思路,紧抓“实用,高效”四个字,开展“针对性、实效性、长期性”的集体备课,不断深入的研究了“学科间知识整合”的切入点和融和性,探究了在同一个教学主题、同一个班级学生中,不同学科的教师立足本学科,辐射其它学科,通过探究知识间的相关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同化。我们重新设计各学科相应的备课,把课程整合后的内容,目标,思路完整的体现在备课当中,这样的备课,拿来便是上课的依据。我们还让让每个老师设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个性备课,让老师有的放矢,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语文单元备课模板)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大大的节省了时间,基础课短而精的三十分钟,让学生学会了方法,拓展课的经典诵读和精品阅读等等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提升课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这样的课程设计也对应了北京市十一学校长李希贵提出的“语文主题学习”思路,让学生学生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学生诵读图片,及读书图片)

四、校本研发,以育人课程为延伸,为主题学习构提升

课程开始指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触发学生的发展愿望,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提供更合理的帮助。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设与之相符的教育课堂,起到明智育人的总目的,用我们的学科知识为他们服务,指向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针对于此,我们学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研发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提升的空间。课程的内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筛选的适合孩子特点的诗词、散文、格言、警局等等,这些诵读安排的在早读时间和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诵读展示,让孩子每天一入校,就投入到诵读的氛围,课前的三分钟诵读展示给每个孩子创造机会,可以是个人可以是团体,每次课前到讲台前展示与本课所学内容相符的词语、句子、诗歌、警句,以及诗配画等。

第二,以地方特点为素材,全面开发乡土资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一切。选择的内容要富有乡土气息,根植于学生生活,存在于学生周围,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通过梳理将这些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课程编排和实施。下面就是部分主题的课程内容确定。

主题一:家乡的古迹。读一读描写家乡名胜古迹的美文;游一游家乡的名山秀水;当个小导游,介绍介绍家乡的景点;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憧憬家乡未来的蓝图等等。主题二:家乡的名人。读一读家乡名人小传;调查家乡名人的工作情况;给家乡的名人写一封信;采访家乡的名人或者名人的亲人;追寻名人童年的足迹;为家乡的名人写传记。

主题三:家乡的各种农具。查一查从远古走来的农具;设计标签,给家乡的农具贴上标签;给家乡的农具配上使用说明书;展示家乡的农具;用一用家乡的有关农具;谈一谈农具的变化;说一说你想要发明的农具;家乡农具上的文字的考证。

主题四:家乡的传说故事。读一读家乡传说、故事;听长辈讲家乡的传说、故事;记录家乡的传说、故事;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考证故事的原发生地。

还有“家乡的工厂”、“家乡的交通”、“家乡的特产”等等主题,这些主题乡土气息很浓,当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有效作实践,浸润其中时,不但提高了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成了他们情感陶冶、品行养成、知识获得、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经过努力,我们奎小在课改和主题学习方面都有了不少成绩,但我知道成绩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它也只属于过去。我们的路还很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秉承“坚持和创新”的精神,让我们奎聚小学越来越好。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永远在路上。

感谢大家耐心的聆听。谢谢大家。

下载用书香涵养学生语文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书香涵养学生语文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木棠中心学校李娟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澧县小渡口镇中学曹杰语文的教学任务,一般的看法是:掌握语文工具,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这是无可争辩的。从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李刚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

    书香学生

    “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方案随着我校读书节系列活动的层层深入,在学校、家庭、教师之间构建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读书学生和班级,为此特......

    做人需要素养和涵养的名言语录

    做人需要素养和涵养的名言语录 篇一: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1.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

    “品味书香,颂歌祖国”(学生用国庆征文)

    恋歌献给祖国 八(7)班 赵阳你听,你听,几个音符开始絮絮跳动,奏响了恋歌的前奏。纷纷扬扬的思绪如同一辆纺车,纺出沉重的思索;纺出苦涩、艰辛、欢悦、奋进的记忆;纺出厚实的希望、积......

    经典诵读与学生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巧用手抄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巧用手抄小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 吴兴宇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