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

时间:2019-05-15 07:0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

第一篇: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

可以说制订新课程标准的基石之一就是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明确提出标准表述的行为动词要有外显性可操作性。行为目标的研究者是马杰,马杰于1962年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行为目标的理论与技术。行为目标有时也称作业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行为目标的优点是非常清楚的,它清楚地告诉人们,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它的一般模式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模式。也就是说,它要求陈述提供什么条件(刺激)和学生能做什么(行为)。只要将刺激和反应规定得具体,则陈述的目标也就具体了。马杰概括为三个要素,一是行为动词、二是行为条件、三是行为标准。我们新课标提倡五要素,其实就三要素的简单扩展,如行为主体就是学生,马杰没有过提,但他所指的行为就是学生,行为对象也没有提,那就要学习的内容,这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1.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在目标表述时要避免使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如“知道”、“理解”、“欣赏”、“记住”等等,而应该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否可观察,关键在于所选用的动词,对布鲁姆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都选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对我们如何陈述这些领域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表6-1列出的是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所选用的动词。

认识领域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知识:界定、描述、指出、标明、列举、选择、说明、配合、背诵等

理解:转换、辩护、区别、估计、解释、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预估、重写等

应用:改变、计算、示范、表现、发现、操纵、修饰、操作、预估、准备、产生、关联、解答、运用等

分析:细列、图示、细述理由、分辨好坏、区别、指明、举例说明、猜测、关联、选择、分开、再分等

综合:联合、编篡、组成、创造、计划、归纳、修饰、设计、重组、重建、重改、重写、总结等 评价:鉴别、比较、结论、对比、检讨、分辨好坏、解释、指明、阐释、关联、总结、证明等 2.行为发生的条件

行为目标中的条件要素说明了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在什么条件下评价。行为发生的条件通常包括下列因素:

(1)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室外、安静或噪音等。(2)人的因素:独立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3)设备因素:工具、仪器、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4)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5)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6)问题明确性因素:指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发生。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是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通过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描述使行为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怎样”、“要多少时间”、“质量要求如何”等问题有关。下面列出了主要的表述方式:

(1)正确的次序。如“将水的净化过程的六个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2)正确的百分比或程度,一般要在80%以上。(3)精确度,如误差在多少之内。

(4)在多少时间内,如“8分钟内装好调好零件、并操作万用表”。马杰的行为目标及其要素举例

例1:

目标:给出一系列句子,学生能找出每一个句子中的介词 条件:给出一系列句子 行为:找出 对象:介词 标准:每一个 例2:

目标:给出10道除法计算题,学生能正确解答8道题 条件:给出10个问题 行为:解答

对象:除法计算题 标准:正确 8道题 例3: 目标:给出直尺和圆规,学生能画出一个角等分角,误差在1°之内 条件:给出直尺和圆规 行为:画出

对象:一个角等于分角 标准:误差在1°之内

根据马杰的行为目标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目标陈述上的含糊性,使之变得更加明确、可操作。

例如,语文课的一个传统的教学目标表述为“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一个十分含糊的目标,难于操作,难于测量。改用行为目标陈述法可以表述为:

“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的句子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进行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得正确。” 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马杰,1962年,《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提出学习目标三要素: 一说明具体的行为;(做什么)。

二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怎么做)。三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做得如何)。

后来,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改进的学习目标描述提出了:(A,B,C,D模式学习目标)。

①明确教学对象;(Audience)。

②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Behaviour)。③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onditions)。④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Degree)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给出一条直线,学生用九段等距线段将该直线平分为十段,误差小于10%”

上面的这条教学目标就是一个按照ABCD模式编写的教学目标。其中,对象是学生,行为是“用九段等距线段将该直线平分为十段”,条件是“给出一条直线”,标准是“等距线误差小于10%”。

志2 浏览(251)

一、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用马杰自己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马杰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例如,“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

(2)条件: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例如,如果要表述一个“要求学习者能够辨别各种鸟类”的教学目标,那么必须指明的条件是“从黑白图片中,还是从彩色图片中”,“允许学生使用工具或不使用工具”。(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或行为改变的程序)。例如,“学生能够在十分钟内解出二元一次方程”。

马杰的“行为”、“条件”和“标准”的三要素模式至今仍为教育界所接受。用传统的方法表述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比较笼统含糊,对其中的含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种提法不能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而使用马杰的三要素模式编写的学习目标就很明确具体,清楚地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为了便于记忆,他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例如,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机械地按上述要求编写教学目标,这一点将在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中做进一步探讨。

首先是对象的表述。对象解决“由谁来完成行为”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表述方式:一是程度副词 + 主语,如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稍弱的学生等。二是百分比 + 主语,如 85% 的学生、60% 的学生等。三是表示范围的副词 + 主语,如全体学生、多数学生等。其次是行为的表述。行为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可以使用“能够朗读”、“能够写出”、“大致听懂”等行为动词。如果需要,还可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如“比较流利”、“基本掌握”等。

再其次是条件的表述。条件是完成行为的前提,它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评价学习者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评价。条件通常用一个介宾结构表示,如“在„„情况下”,“根据„„”,“经过„„”等。

最后是标准的表述。标准要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是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它通常附在行为表述之后,从行为的准确性和质量两方面来确定,进一步说明行为要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如“多数学生经过操练后能比较流利地朗读本段对话,30% 左右的学生能脱离课本表演”这一目标,目标中“对象”的设计用了“多数学生”、“30% 左右的学生”的表述,明确了不同范围的对象,避免了描述的笼统和模糊;行为的表述用了“能朗读”、“能表演”等行为动词,确定了学习对象经过学习后要达成的要求;条件的表述是“经过操练后”,展示了学习者输出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同时也体现了导教的功能,指导教师通过何种教学途径和策略去实现教学目标;标准的表述是一个综合概念,对学生要达到的程度作了具体说明,即“多数学生能比较流利地朗读对话,30% 左右的学生能脱离课本表演”。这样的目标设计准确、清晰,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知道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加以检验?

○ 我用的是行为动词吗?

○ 这些行为动词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吗?

○ 我的预期目标能否明确到相关“领域”、具体到合适的“层次”? ○ 学生学习之后应知道什么?知道多少? ○ 学生学习之后应该能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 在实现“应知、应会”目标的同时应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 达成目标的条件是什么?

小结:教师每节课必用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效果的关键和前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其设计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具体性和甄别性等原则;要处理好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教学过程中主导与主体之间以及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总要求,在对教学系统环境、学生状况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来编写结果性教学目标,用格伦兰的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理论来编写体验性教学目标。

第二篇:黄杰理论学习心得

继续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我积极利用这次90学时的继续教育机会,刻苦学习“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成人教育理念。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经过近十天的理论学习,我觉得此次继续教育获益匪浅。

1、计划周详,学时充分。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有实效。我根宁波大学成教学院制定的学习计划,几乎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自学时间和内容,把学习、作业、交流、讨论互相穿插,保证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将近十天里我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在网上学习此次上课的各位华师大成人教育专家、宁波大学成教学院乐院长、马教授等名师的关于成人教育的文章,在学习中,我还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根据这些专家提供的一些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与途径。

2、注重创造,学以致用。

学习的进程注重运用、创造,因此在要会学、善用。继续教育学习课程里有丰富的知识讲解,我每次看后,总要有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带进自己学校的成人教育办学,有针对性的运用到我校开展成人教育活动的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其他办学成功兄弟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办学方法,提升自身对于成人教育现状的分析、专业设置、班级管理。我刻苦钻研以求最大程度的吸纳这些知识,结合学院所发教材,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现实化,让自己不断进步,争取做一个合格的成人教育工作者。

3、主动参与,互帮互学。

继续教育学习也是一个互动平台,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继续学习中分有小线,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可以互相把自己的学习体会经常同其他教师们交流,运用所学经验积极向老师们征求意见,积极修正,取长补短。这个方法可以促进广大教师共同提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研修,我的办学理论得到极大提高,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办学效果。

慈溪市崇寿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黄杰 2013.10.23

第三篇: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寻求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

1、勒温等研究者领导作风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等三种类型,力图科学地识别出最有效的领导作风。

专制型靠权力和强制性命令。特点是独断专行,亲自设计工作计划,靠行政命令和纪律,很少参加群众社会活动。成员之间攻击显著,服从领导,表现自我多,推卸责任,无人监督就热情低,无责任感。(X型假设+机械式组织)

民主型权力定位于群体,以理服人,以身作则。集体决策,分配工作看能力兴趣,工作自由度大,非正式权力和权威,参与团体活动。成员间友好,团队精神,团结解决困难,领导在不在一样,满足感高。是工作效率最高的作风,积极主动,创造性强。

放任型:权力定位于成员,工作无计划无检查无制度,效率最低,只有社交效果,不能完成目标。

专制型重视任务,不关心员工,心理距离大;民主型注重团队成员需要,应高民主平等气氛,心理距离小;放任型团队绩效低,人际关系冷漠。就绩效而言,放任型低于专制型和民主型,并且民主型领导的群体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满意更大。

2、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两个基本的领导行为维度,分别称为关系组织和关心人,同创立结构和关怀体谅。

关心人只是领导者重点强调建立互信的气氛,尊重下级的意见与员工的感情,关心他们的利益和需求,鼓励部下发表意见等。关心组织是指领导者重视组织设计,明确职责和关系,确立组织、群体与个人的工作目标,建立明确的组织形态、信息沟通渠道及工作程序方法。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即领导行为可分为四种类型。(1)低关心人而高组织的领导;(2)高关心人低组织的领导;(3)低组织低关心人的领导;(4)高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一般来说,高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较好。当然,哪种最好或最差,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篇:理性行为理论

理性行为理论(TRA)与计划行为理论(TPB)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又译作“理性行动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菲什拜因(Fishbein)和阿耶兹(Ajzen)于1975年提出的,主要用于分析态度如何有意识地影响个体行为,关注基于认知信息的态度形成过程,其基本假设是认为人是理性的,在做出某一行为前会综合各种信息来考虑自身行为的意义和后果。TRA的理论模型,如下图: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行为意向合理地推断,而个体的行为意向又是由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准则决定的。人的行为意向是人们打算从事某一特定行为的量度,而态度是人们对从事某一目标行为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情感,它是由对行为结果的主要信念以及对这种结果重要程度的估计所决定的。主观规范(主观准则)指的是人们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希望自己使用新系统的感知程度,是由个体对他人认为应该如何做的信任程度以及自己对与他人意见保持一致的动机水平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便产生了行为意向(倾向),最终导致了行为改变。

理性行为理论是一个通用模型,它提出任何因素只能通过态度和主观准则来间接地影响使用行为,这使得人们对行为的合理产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该理论有一个重要的隐含假设:人有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是,在组织环境 下,个体的行为要受到管理干预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因此,需要引入一些外在变量,如情境变量和自我控制变量等,以适应研究的需要。

X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由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 of Multiattribute attitude)与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Ajzen& Fishbein,1980;Fishbein & Ajzen,1975)所结合发展出来的,由于理性行为理论假设行为的发生,皆能够由个人的意志所控制;可是实际的情况下,个人对行为意志控制往往受到许多其它的因素所干扰,而大大的降低了理性行为理论中对个人行为的解释力。因此,Ajzen(1985,1991)便将理性行为理论加以延伸,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期望能够对个人行为的预测及解释更具适当性。[编辑] 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的五要素 计划行为理论的几个因素

(一)行为意图

Fishbein和Ajzen(1980)认为行为意图(behavior intention),就是个人想要采取某一特定行为之行动倾向,也就是指行为选择之决定过程下,所引导而产生是否要采取此行为的某种程度表达,因此行为意图是任何行为表现的必需过程,为行为显现前的决定,Peter和Olson(1987)提出对行为意图的测量,可用来预测实际行为的产生,可应用于营销市场对消费者行为作预测。

(二)行为态度

行为意图第一个决定因素:实行某项行为的态度(Attitude towards the Behavior)对于态度的说法,并不一致。根据期望─价值理论﹙Fishbein& Ajzen,1975﹚指出态度乃个人对特定对象所反应出来一种持续性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预设立场,也可说是个人实行某特定行为的正向或负向的评价,他们认为态度的形成可从个人实行某特定行为结果的重要信念(salient beliefs)和对结果的评价(outcome evaluations)两个层面解释。即

Ab= BBiOEi

Ab=执行某项行为的态度(Attitude towards the Behavior)

BBi=行为信念(Behavior Beliefs)

OEi=结果评价(Outcome Evaluations)

i=显著信念的个数

(三)主观规范

行为意图第二个决定因素: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它是由个人在采取某一特定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的认知。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可以说是个人知觉重要的他人或团体(sali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认为他应不应实行某一特定行为的压力。所以主观规范是规范信念(Normative Belief)和依从此普遍性社会压力的依从动机(Motivation to Comply)的积和。即

SN= NBjMCj

SN=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

NBj=规范信念(Normative Belief)

MCj=依从动机(Motivation to Comply)

j=规范信念的个数

(四)知觉行为控制

行为意图第三个决定因素: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亦即个人预期在采取某一特定的行为时自己所感受到可以控制(或掌握)的程度。因此,可能促进或阻碍行为表现的因素之个人能力评估(Control Belief)和这些因素重要性考虑的便利性认知(perceived facilitation)的积和。即

PBC= CBkPFk

PBC=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CBk=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

CFk=便利性认知(perceived facilitation)

k=控制信念的个数

知觉行为控制常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或二手信息或预期的阻碍。Ajzen和Madden的知觉行为控制(1986)与Bandura的自我效能(1986)与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和Triandis的便利条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概念类似。基本上,知觉行为控制(PBC〉是包括了内在控制因素,如个人的缺点、技术、能力或情绪等,以及外在控制因素,如信息、机会、对他人的依赖性或障碍等(Notani,1998)。

第五篇: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笔记

《交往行为理论》的作者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他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及胡塞尔、洛维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的思想的影响。他批评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反对主客体分离的意识哲学。他分析和批判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交往异化现象,并力图通过交往合理化的实现来构建一个合理社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在当今社会创造一种平等、自由、自觉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 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首先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而这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并且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

2.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

“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哈贝马斯认为,理解是一种展开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的意识活动,要真正实现“理解”就必须借助于语言媒介。在目的性行为中,语言是许多媒介中的一种,行为者通过语言试图影响他人,实现行为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意图。在规范调节性行为中,语言首先是一种可以提供文化价值、取得意见一致的媒介,它主要是帮助人们建立规范和行为导向,建立社会世界的合法关系。在戏剧行为中,语言是自我表现的媒体,表现行为者的认识和情感,再现行为者的主观世界。在上述三种行为中,都只注重了语青的一种功能,而没有同时注意到语言的所有功能。只有在注重相互关系的交往行为中,语言才同时承担陈述并判断事实的功能,使行为者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承担帮助人们达成共识的理解媒体的功能,使行为者与社会世界发生联系,并承担表达者表现的功能,使行为者展示自身的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参与者在相互作用中达到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声明的交互主体性的确认,这样理解才以协调行动的动机发挥作用。他认为,现代理论注重意义的追问,人们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会达成共识。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即交往理性。为了有效沟通,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循三项语言学规范要求: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哈贝马斯认为,目的性行为涉及真实性要求,规范调节性行为涉及正确性要求,戏剧行为涉及真诚性要求,而交往行为与这三个要求有关联。交往行为同时可以满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三个有效性要求,所以交往行为才是最合理的社会行为。

3.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双层理论架构。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由文化、社会和个性三个层次构成。“我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可随时动用的知识储备——在这种储备中,交往的参与者,当他们对属于某一个世界的事物相互交换看法时,最大限度地做出他们的解释。我所说的„社会‟,指的是那些合法的秩序——借助于这些秩序,交往的参与者调整着他们的隶属于社会群体的成员,并因而保证他们之间的团结一致。我所说的„个性‟,指的是主体由此获得言语和行动的功能的那种能力和资格。”由此观之,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在本质上是由知识构成的。

与“生活世界”相对应的是“系统”概念。其一,系统是一种方法,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重视其结构和功能层面;其二,系统是作为社会的制度和组织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系统机制的产生必须以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达到相应程度为条件,系统产生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世界的。在货币和权力得以通过法的形式组织起来以前,生活世界合理化已经达到了很成熟的程度。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又反作用于那些使他们自身成为可能的、合理化了的现代社会生活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金钱化和官僚化已经渗透到生活世界的核心领域。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系统和生活世界的严重分离。现代社会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即“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作为现代文明系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官僚政治体制,凭借货币和权力这两个媒介,侵蚀原本属于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使之金钱化和官僚化,从而引起了生活世界的交往行为被金钱和权力所摄控,生活世界的意义和价值丧失,交往行为的社会整合作用被抵消。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服务于生产的发展,现代文明放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公正这些思想,文化世界荒芜化。既然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病因、现代文明的危机在于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在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那么克服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拯救现代文明的途径也就在于系统与生活世界的重新协调,其关键在于交往理性的重建。

4.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的路径探索

第一,共同的规范标准。哈贝马斯认为规范标准的普遍化原则应该能够为大家普遍接受和遵循。为了论证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必须由共同的、普遍的规范标准来指导,他提出了商谈伦理学。商谈伦理学试图向现代社会提出一个相互理解并为各个交往共同体成员所同意的规范道德体系。

第二,选择恰当的语言。在哈贝马斯看来,凡是有交往的地方就会有言语行为的出现,凡是言语行为受到阻碍和被歪曲的地方就不会有合理的交往。人们之间的交谈交往,无非涉及实情、人情和心情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都得通过相应的语言加以表现,通过语言使交往者、交谈者达到相互理解。语言是交往行为的杠杆和促使交往合理化的关键。为了顺利达到协调行为的目的,在进行对话的时候,对话双方必须选择一种能够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第三,进行对话活动。交往必须对话,对话就是交往。在对话活动中,交往双方的利益才能被考虑到,交往双方提出的各种要求才可以成为讨论的对象,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协商氛围中,人们才能在没有任何外在强迫的氛围中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对话是人们达成统一共识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和最为便利的途径。

下载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杰,个人简历,审计助理

    选择我喜欢的,喜欢我选择的,相信贵公司能够给我一个成长发展的平台!个人简历 应聘职位:审计助理 个人信息: ·姓名:马杰薪资要求:2000 -3000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健康状况:健康 ·籍......

    中国梦 马新杰

    我的强国梦,从现在起航作者:史子玉辅导老师:马新杰单位:孟庄镇第二初级中学我的中国梦,从现在起航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题记“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

    马杰建筑工程实习总结

    建筑工程实习总结10级建工二班马杰 一、 实习目的及任务: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

    交往行为理论1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哈贝马斯 著 曹卫东 译意见和行为的合理性(Rationalit?t)是哲学研究的传统主题。甚至可以说,哲学思想就是源自对体现在认识、语言和......

    行为经济学四大理论

    哈喽,诶瑞巴蒂!今天我们给大家普及一些与行为经济学有关的知识。 行为经济学产生了4个重要的理论或者说4个结论:前景理论(或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

    工会积极分子事迹材料马杰君

    工会积极分子事迹材料 马杰君 工会积极分子材料 86团一中 马杰君 作为一名学校教师,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及工作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工会开展的......

    工会积极分子事迹材料马杰君

    工会积极分子事迹材料 马杰君 工会积极分子材料 86团一中 马杰君 作为一名学校教师,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及工作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工会开展的......

    马玉杰劳动模范材料[最终版]

    长虹公司开拓队领导模范事迹材料 ------马玉杰 职工们说:“马玉杰评为领导模范名副其实”;同行们说:“马玉杰这家伙不但能干,而且干活有方法,不简单”;区队领导说:“马玉杰工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