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口才 教案
《口才与写作》教案
使用教材: 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口才与写作》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口才与写作》
本门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项目一
走进口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口才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当众讲话产生恐惧的原因。3,掌握发音技巧。
4.掌握体态语的要求及其对口语表达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1,了解自己的口才状况,找出不足和差距。2,通过反复练习找到自我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3,能根据理论自觉矫正发音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
4,能针对自我运用体态语言训练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训练。3.情感目标:1,喜欢口才艺术,并建立提升自己口才的强烈意识。2,能进行正确的演讲行为自我评估。3,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职业态度。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的口才状况,找出不足和差距。2,自我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
3,根据理论自觉矫正发音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
【教学难点】
根据理论自觉矫正发音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实训法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任务1—1 了解口才 【教学流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课程导语:欢迎真实的表达。
1、教师的问题:你怎么理解这门课?(学生讨论,发表个人看法)
2、口才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便利或不利?(学生讨论,发表个人看法)
刘勰:“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西方世界把“舌头(口才)、美元、电脑”视为人类生存的三大武器。在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
在日常交往中,有口才的人能把平平常常的话题讲得引人入胜;嘴笨口拙者即使讲的内容很好,听起来也会索然无味。有些建议,有口才的人一说就通过了;无口才的人却连诉说的对象都没有。也就是说,好口才是成功的敲门砖,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好口才,才会有好人生!
三、口才的含义
口才是口语交际中说话的才能。口语交际 目的和任务 交际环境 有声语言 适当的体态 口头表达能力 口才是以有效沟通为目的的一种综合说话才能。关于口才的故事
故事一:有人邀请四个朋友到家中做客。三人准时到达,一人迟迟不来。这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了,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其中两人听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 “你说该来的没来,那么,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们告辞了!”说完,气冲冲地走了。剩下的一个交情较深的客人,就劝这人说:“他们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该留意一下。”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这朋友听后,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好!你不是说他们,就是说我啦!”,说完,铁青着脸也走了。一次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你认为导致故事中的聚会“不欢而散”的原因是什么?
故事二:一天, 一位穷朋友从乡下来到京城皇宫门前求见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是以前的老朋友, 非常高兴, 马上传他进殿.谁知这位穷朋友一见朱元璋端坐在宝座上, 昔日的容颜似乎没有多大变化, 便忘乎所以地直通通地说: ”我主万岁!您还记得我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 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清煮.还没等煮熟, 大家就抢着吃, 甚至把罐子都打破了, 撒了一地的豆子, 汤也都泼在泥地上.你只顾满地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 叶子梗在喉咙里, 苦得你哭笑不得, 还是我出的主意, 叫你用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里去......”还没等说完, 朱元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 嫌这个孩提时的朋友太不顾体面, 於是大怒道: ”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后来, 这件事让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 心想这个老兄也太莽撞了, 於是, 他心生一计, 信心十足地去见他小时候的朋友, 当今的皇帝.这个穷朋友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行过大礼, 这个人便说: ”我皇万岁万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沪州府,打破罐州城, 汤元帅在逃, 拿住了豆将军, 红孩儿挡关, 多亏了菜将军.”朱元璋一听, 不禁大笑, 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是孩提时的朋友, 心中更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兴, 於是让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两个人为什么会不同的结局?
四、口才的特点
口才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表现和发挥出来的,人是这种语言活动的主体, 而这种语言活动又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因此,综合表达者及其口语成品的主要因素分析,其主要特点有: 1.明确的目的性
口语交际中表达者说话的目的虽然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明了,即让听者懂得所传递的信息或明白、理解他所不知晓不了解的事情。(2)说服,即让听者在弄懂对方思想观点、立场看法的基础上接受对方的观点并信服, 同时能产生相应的行动。
(3)感动,即让昕者随着讲说者的表达而产生情感、心境的变化,同悲同喜,同忧同乐,产生心
灵相通、精神共鸣的效应。
(4)拒绝,即让听者明白自己的观点、看法、要求,表示出不被接受。拒绝是一种逆向交流, 尤其需要注意讲究方式与技巧。
(5)反驳,即指出对方观点、要求的不合理乃至荒谬性。(6)赞许,即认为对方的表达正确而加以称赞。2.高度的灵活性、适应性
在口语交际时,情形往往较为复杂,表达者为实现特定的目的,在因人、因事、因物、因景而进行的讲说中,必须会灵活机智地选用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以切合语言内容,切合特定语境, 切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对象的特点。只有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表达,才能创造出效果良好的口才佳品来, 否则将会适得其反。3.全面的综合性
优秀的口才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综合反映。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知识学问和天赋秉性。能力则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决断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人的素质和能力综合形成一种潜在的文化储备,这种储备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想像和联想, 发挥和创造,为讲说者取得讲说材料和讲说方式从而实现口语表达的目的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所以,从根本上讲,好的口才,是表达者学识、素养和能力的综合表现。
五、大学生口才的现实需求及现状
(一)需求
1、学习
2、社交
3、社会实践
4、求职面试
(二)大学生口才现状:
1、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2、正式场合讲话能力差
3、主动说话能力差
4、沟通能力差
5、不会运用态势语。
6、不讲究文明用语和礼仪
六、口才是一门学问
• 姜子平作诗 少笔解释为不屈居于下获晋升 • 周亚夫直白说话不讲究艺术惹来杀身之祸 • 东方朔体汉武帝乳娘解围保其性命
三个故事说明说话要说的合适,说得好是大有讲究的。
因为:涉及教育、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美学原理、表演学等多门类科学,故而口才是一门学问。
七.口才的基本要素及标准
(一)家认为德、识、才、学是口才家的必备四要素。德、识、才、学四要素奠定了口才的基础, 要想具有一流的口才,必须“浇筑”好德、识、才、学这四大基石。四者之间, 学是基础, 德是灵魂,识是方向,才是核心。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学可以丰才、可以增识、可以益德。
1.德是口才的灵魂 “德”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一个人,小成靠智,大成靠德。2.识是口才的方向
远见卓识:文化 核心 战略 3.才是口才的核心。
口才是人的综合才能,除了语言表达才能外,还得培养记忆才能、观察才能、思维才能、想像才能、创新才能和应变才能等。多种才能的有机结合才会孕育出一个出色的口才家。才华、才智、经历、过程、挫折都为才; 人的智慧在不断的交流中增长 4.学是口才的基础
要想会说话,说好话,首先必须充实知识,掌握知识这一利器。知识积累可以丰富口语表达的内容,可以使口头表达更加准确,可以使口语表达更加生动。人生四堂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典故
(二)好口才的标准
“会说话”的七个标准:
1、言之有物——有知识、有思想、有内容;这 是根本。
2、言之有序——有逻辑性;
3、言之有理——有道理;
4、言之有礼——有礼节;
5、言之有文——有文采;
6、言之有情——有情感;
7、言之有趣——有幽默,幽默是语言的一种 境界。
八、两句重要的话
• 语言不单单是能打动别人,更重要的是,在同样说的一句话当中,别人说的话五分钟就忘了,你说的话,五年还没忘。
人的一生当中,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收获必然在哪里。
九、课堂练习
1、记住你的名字:互相认识,然后说出你认识的人的姓名。在此环节,教师也要努力认识其他人,并叫出对方的姓名。
2、方言读剧本——《大话西游》之东西南北版
•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任务1—2 克服恐惧
【教学流程】:
一、提问:当每次让你上台当众讲话的时候,你都有哪些心理活动?
二、口才必过的4种恐惧关
1.害怕做错、说错、出错;2.害怕丢了面子; 3.害怕不被别人接受;4.害怕无法掌控局面;
三、正确认识恐惧
战胜恐惧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紧张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积极的紧张有助于演讲成功
积极的紧张会让你产生灵感;积极的紧张会让你变得慷慨激昂; 四.当众讲话恐惧的原因
1、俗成的角色期待
• 角色理论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要努力地、出色地扮演好自己承担的各种角色,满足公众对这一角色的期待无论你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都要有大家共同认可的与这个角色相一致的行为表现。《常回家看看》歌词中的“生活的烦恼和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谈谈……”揭示的正是对父与母不同的角色期待。因为,在较为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亲更多关注的是孩子事业的成功,母亲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生活的幸福,时至今日,这种“严父慈母”的角色模式还为相当多的社会成员所认同。人们对当众讲话的共同角色期待:
• 语言优美、出口成章;逻辑清晰,丝丝入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感染听者;仪态得体、收放自如等等
2.盘结于心的挫折经历
部分的人因为以前在当众讲话的过程中遭遇尴尬,败走麦城,所以害怕当众讲话。那或许是学生时代演讲中一次难堪的忘词,或许是工作后某次讲话时一次重大的口误,或许是别人对其吐字、发音、仪表等等的嘲讽,或许是别人对其所讲内容明显的不屑一顾……在这种种挫折体验面前,他们的心理和情绪上处于相对弱势,由于害怕再次遭遇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于是产生了对当众讲话莫名的恐惧和不自觉地抵触、逃避心理,形成一种“挫折经历--消极情绪--恐惧心理--新的挫折经历”的恶性循环。所以,曾经的挫折经历,特别是遭遇挫折后消极的心理走向,就成为害怕当众讲话的另一个心理结点。
3.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容貌、地位、家庭背景都是自卑情绪的诱因,自卑的讲话者常担忧自身的思想见解、语言组织、声音仪态等不如他人,从而产生手足无措、张口结舌等情况,最终被恐惧包围,甚至将逃避讲话作为出路。
4.时有发生的未知恐惧
害怕未知事物是人的本性。对客观环境不了解,感到陌生,随之恐惧。
5.不容忽视的情绪传染
讲话中的恐惧蔓延,即当大多数人对当众讲话抱有恐惧情绪,各种传播恐惧的载体或渠道也会悄然形成,继而传染、影晌到讲话者,情绪传染持续蔓延会将恐惧的力量源源不断地施加在讲话者的身上。
6.自我意识太强
当众讲话中出现的恐惧,都缘自于自我意识太强,也就是太在意自己的表现。很多人错误地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事实上真正重要的是演说的内容本身与台下的观众。所以,你必须转移焦点,把心思花在如何准备丰富的内容。当你有很好的东西提供给别人时,也会增强自己的信心,消除紧张的情绪。
五.如何克服恐惧? 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恐惧心理出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自已进行训练来帮助克服。
1.分析你的恐惧对象
• 直面恐惧,承认自己的内心感受
• 直面恐惧是战胜恐惧最直接的途径。尤其当你恐惧的对象是某个人或者某种情形的情况下。直面你恐惧的对象,你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的恐惧是你自己的头脑里编造幻想出来的。事实上,你恐惧的对象并不存在。
2.自我暗示
• 心理学上的自我暗示就是一种自我肯定,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自我暗示是靠思想、语词,对自己施加影响以达到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目的的方法。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感情、爱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面临紧张的考场,反复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荣誉面前,自敲警钟“谦虚、谦虚”;在遭遇挫折时,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等等。这些会让你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3.系统脱敏
时常我们畏惧某个东西,只是因为我们队这个东西知之甚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未知的恐惧‟。人们会条件反射地对异常的事物产生排斥心理。如果你畏惧某件事,因为你觉得它很神秘,那么你不妨慢慢地开始去接触了解这件事物。一旦你对它增进了了解,恐惧感会逐渐消散。(即情景再现的行为疗法)
4.容忍自己有恐惧感。完全将恐惧感从生活中消除是不现实的。恐惧,跟喜悦和悲伤一样,是一种正常合理的情绪。恐惧可以塑造人的个性,督促人们如何变得勇敢。
如果你恐惧的事物有很多,也不要太过勉强自己。恐惧是对那些不在我们掌控之中的事物的一种自然的反应。你有恐惧感,只因为你是一个没有超自然能力的凡人。
不要过度逼迫自己。如果你极度畏惧毒蛇,那么你没必要非强迫自己去直面毒蛇,只要不去跟毒蛇接触就可以了。我们应该去克服的恐惧是那些对现实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而不是那些跟生活没多大关系的。六.实战训练
当众站立。练习者站立在讲台上,面对听众,练习者目光试着与其他人接触,但不要说话。每次站立3—5分钟,站立时,要求身正,挺胸收腹,双腿并拢,双脚微分,双肩平直,双目平视,双手搭在腹前,不准有小动作。
任务1—3 发音训练
【教学流程】:
一.发音的生理器官
1、呼吸器官:肺,气管
2、喉头和声带
3、口腔和鼻腔 二.气息训练
(一)呼吸
1、胸式呼吸(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专用胸呼吸,呼吸浅且气较少,因此在正式场合讲一大段话时往往感到气短,力不从心)
2、腹式呼吸(躺在床上时一般均用腹式呼吸)
3、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特点:胸腔容积大,控制力强,支持时间长,能够对呼气气势的强弱进行调节,使呼气均匀而有节奏,因而能够自如地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
方法:
吸气时:两肋向左右张开,有上提的感觉,略收小腹,横膈膜收缩,有下压腹部感,此时开始吸气。吸气时要用鼻腔,将气流缓缓吸入肺的深部,与胸腔与肺部要尽量纳气,到不能再吸为止
呼气时:仍要收住小腹,两肋和胸腔基本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在控制下逐渐松驰,逐渐松弛、缩小,直至呼完。
(二)换气
1、只吸不呼换气:也称为偷气,俗称小气口,是用鼻或口急速吸进一小口气,或在吐完前一个了时不露痕迹地带回一点儿气进来。
优点:可以及时补充胸中的蓄气,使讲话时总保持饱满的气息而又不易被人察觉,显得自然流畅
2、少呼多吸换气:俗称大气口,气有出有进,以出带进,并且是在公开形式下进行呼和吸。三.共鸣控制
发音体之间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人的声道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鼻腔等。
(一)鼻腔共鸣训练
(1)体会鼻腔共鸣
用i,a练习,利用软腭下降将元音部分鼻化,体会鼻腔共鸣:I--a--(2)交替发口音a和鼻音ma,a-ma-a-ma
发口音时软腭上挺,堵住鼻腔通路,体会口腔共鸣,发鼻音时,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反复练习,体会软腭上挺或下垂的不同感觉。
• 3)鼻腔共鸣练习
一般说来,a的舌位低,鼻腔共鸣弱,鼻腔共鸣时软腭下降幅度可稍大些。i、u,舌位高,口腔通路窄,气流容易进入鼻腔,因此,软腭不可下降过多,否则会使元音鼻化,造成鼻音;
练习:妈妈,买卖,小猫,隐瞒,出门,戏迷,分秒,人民,姓名
(4)减少鼻音色彩
有鼻音习惯的发音,常常韵母的元音部分完全鼻化。可用手捏住鼻子,用下列音节来检查是否过分使用鼻腔共鸣。如果鼻腔从元音开始就共振,表明鼻腔共鸣使用过度,应减少元音的鼻化程度。• 渊源 黄昏 间断 湘江 光芒 荒凉
(二)口腔共鸣训练
(1)唇齿贴近,提高声音明亮度。
收紧双唇,使其贴近上下齿。先做单音训练,然后扩展为词句,并比较自己过去的发音。
(2)从容的发复韵母ai.ei.ao.ou,读时注意体会声束沿上颚中线前滑,挂在前颚的感觉。
(3)调节颈部姿态,竖起后咽部,发韵母a.o.e.i.u,读时注意体会上下贯通的共鸣感觉。
(4)改善u,o的音色。唇齿靠近,减少突起。
(三)胸腔共鸣
(1)体会胸腔共鸣:
用较低的声音发ha音,声音不要过亮,逐渐降低音高,找到从胸腔发出的感觉。也可适当加大音量,并用手轻按胸部,用a做练习音,从高到低,从实到虚发长音,体会哪一段声音胸腔振动强烈,然后在这一声音阶段做胸腔共鸣训练,一般说来,较低又柔和的声音易于产生胸腔共鸣。
(2)适当增强胸腔共鸣
练习朗读下列含有a音的词:
反叛 散漫 武汉 计划 到达 白发 出嫁
然后,用适当的低音练习朗读《春晓》,注意加强韵脚的胸腔共鸣。
(3)音高练习
选一句话,在本人音域范围内,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体会胸腔共鸣的加强。
(4)加强胸部响点的练习
用较低的声音弹发hā音,体会胸部响点,由低到高一声声地弹发,体会胸部响点的上移和下移
(四)三腔共鸣绕口令练习
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桔子榛子载满院子村子和寨子,蚕丝生丝熟丝缫丝染丝晒丝纺丝织丝自制粗丝细丝人造丝。
四、吐字归音
(一)音节的构成
汉语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的。例如,“广——guǎng ”,g是声母,uang是韵母,声调为上声。其中韵母又可以根据音色的变化分为三个音素u、a、ng,这三个音素按序排列为为韵头u、韵腹a、韵尾ng。从整个字音来说,字头是声母g加上韵头u,字腹指主要元音即韵腹a,字尾即韵尾ng
(二)吐字归音的方法
吐字归音的方法可以分三个阶段,用六个字来概括,即出字、立字、归音。
第一阶段,出字,是对字头的处理,要求叼住弹出。“叼住”是就声母的成阻与持阻两个阶段而言的。字头是整个字音的着力点。正所谓“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字头不着力就不能形成优美的声音。发“字头”的时候,发音器官成阻的两个部位不要接触或接近的面积太大,否则,口腔肌肉及舌肌容易松弛,字音不能清晰响亮。
“弹出”是指声母的除阻阶段,也叫吐字阶段。要求把字送出去轻捷有力,就像弹出刀刃,干脆利落,不使拙劲。
第二阶段,立字,是对字腹的处理,要求拉开立起。
立字的过程是韵腹的发音过程。一个音节能否发得圆润、响亮、饱满,与韵腹的发音关系很大。字腹是字音里口腔开度最大的一部分,它的音程长,响度大,最富色彩。第三阶段,归音,是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干净利索,趋向鲜明,到位弱收
归音时,音节的发音到了收尾的时候,气渐弱,力渐松、口渐闭、声渐正,要给人字音完整结束的感觉,不能字音发到一大半就没了。所以归音比出字、立字难度更大。
(三)吐字归音须注意的问题
1、要把“字头”的部位找准确,并在准确的部位上适当用力,用“字头”的力量来带动整个字音的响度,字头不能太长,这是字正的基础。
2.“字腹”是字音里最长的一段,要“字腹”响亮就要适当地扩大声腔,一般开口和深度比日常语言要略大、略后。
3.“字尾”要根据声音的高低和升降决定收音的宽窄。高音和升调收得宽些,低音和降调收得窄些。从“字腹”过渡到“字尾”气流要逐渐地由强到弱,口腔肌肉由紧逐渐放松。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归音到位。
(四)吐字归音练习
“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
1、深吸一口气,看能数多少数。
2、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1—4 体态训练
(一)【教学流程】:
一、体态语的含义
体态语又叫“态势语”,是通过服饰、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手段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补充、强化口语信息,沟通、交流情感和调控交际活动等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
体态语言的内容:头部语
表情语
体姿语
手势语
服饰 二.头部语是通过头部活动来传递的信息的一种态势语。头部端正(表自信、严肃、正派、自豪、有勇气)头部向前(表倾听、期望、或同情或关心)头部向后(表惊奇、恐惧、或退让或迟疑)频频点头(表答应、同意、理解和赞许)不住摇头(表否定、反对、不满意)三.表情语
眼神
自觉赋予眼神以一定内容
注意眼神表达的时间(与人交谈时,直视时间占谈话的三到六成)环顾不能失度
注意眼神表达的区域和眼神表示的态度,眼神应和脸部表情一致近亲密注视和远亲密注视
一般社交场合眼神停留在两眼与嘴部之间
表愤怒、威严等,眼神停留在对方前额的一个假定三角区域 注意眼神表达的方式:平视法 环视法 点视法 虚视法
闭目法
四、体姿语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是姿态语的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站姿
站要站得稳而健,有昂扬的气势,伟岸而挺拔。站立时,头要端正,两腿微分,身体挺直,立腰收腹,二肩放平,两臂自然下垂,身体的重心均衡地分布在两条腿上,眼睛平视,面带微笑。
1、手的摆放位置
男士和女士的手都可以合拢来放,手应放在腹部,不能太上也不能太下,男士和女士的双手都可垂放
2、脚的摆放位置
男士的脚呈“稍息”姿态:两脚之间距离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女士的脚呈“丁字步”:前面的一只脚放在后面的一只脚的1/3处,两只脚之间的夹角是45度,站立时,重心应放在前面那只脚上。(二)行姿
• 自然而不别扭
轻盈而不鲁莽
敏捷而不笨拙
矫健而不自卑
• 良好的步态,应该是自如、矫健、敏捷的,要轻快自然如风行水上。走时身姿要端正,昂首挺胸,肩放松,两眼平视,自然摆臂,步伐要稳健而轻捷,步幅适中,速度恰当,这是镇定和自信的表现。
(三)坐姿
坐要坐得稳。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头端正,腰背挺直,肩放松,手自然垂放于腿上或者放在坐椅的扶手上,男性双腿微微分开,女性双膝并拢。落坐轻缓,起坐稳重,端坐而眼睛正视交际对象。
• 入座时,应当轻而稳,• 坐的姿态要端庄、大方、自然。• 无论什么坐具,都不要坐得太满。
• 上身要挺直,不要左右摇晃,腿的姿势配合要得当,一般不能翘起二郎腿。• 演讲时,上身要些许前倾,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自己的专心。• 上身需要后仰时,幅度不能太大
• 实训导引
• 面试情景训练
请两位同学扮不同角色进行训练,一位扮演招聘人员,一位扮演求职人员,评求职人员进门的走姿,坐下的动作,坐的姿态;招聘人员的坐姿和神态。
五、手势语
手势语是指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和造型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
(一)手势活动的分区
上区手势 说话中手势超过肩部的动作,称为上区手势。一般表示理想、希望、喜悦、激动、祝贺等;
中区手势
手势在肩部至腰部之间活动的动作,称为中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叙述事物、说明事理和较为平静的情绪,一般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下区手势
手势在腰部及以下活动的动作,称为下区手势。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一般表示憎恶、鄙视、反对、批判、失望等。
【教学流程】:
一.交际中大致有如下四类手势
(1)情意手势,主要通过手势的方向、节奏、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
(2)指示手势,用于指明谈到的人、事、物及运动方向等。
(3)象形手势,主要是用来模拟人或事物的形状、外貌,可使说明具体、直观。(4)象征手势,这种手势可以用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
二.手势发挥的忌讳
1、自然、有力、不夸张不繁锁
2、上臂不贴紧身体,勿抱于胸前or小腹前
3、适度范围约肩上10cm,腰下10cm
4、出掌要并指,出拳要紧握
5、剑指,手刀,摊掌均有含意
6、运用格局视场面而定,大则尽情施展,小则明确有劲
7、紧握讲桌及讲稿
8、抓裤、拉衣、玩戒指
9、左搓右揉,上摸下挤
10、单调重复一个手势 11.抠鼻、挖耳、遮嘴 三.十种常用手势
(1)拇指式。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2)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这一手势在演讲中被大量采用,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
(3)食指、中指并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及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由英国首相邱吉尔在演讲中大量推广。
(4)五指并用式。如果是五指并伸且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指尖并拢并向上,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义,显示出坚定与力量,又叫手推式。
(5)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表示包容量很大。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6)俯手式。掌心向下,其余弯曲。表示审慎提醒,抑制听众情绪,进而达到控场的目的,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有时又用以指示方向。
(7)手啄式。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
(8)手抓式。五指稍弯、分开、开口向上。这种手势主要用来吸引听众,控制大厅气氛。(9)抚身式。五指自然并拢,抚摸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抚胸表示沉思、谦逊、反躬自问;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10)举拳式。单手或双手握掌,平举胸前,表示坚定,有力,示威;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呐喊,激动,兴奋等。四
仪表
仪表:指一个人的外表,它是一个人总体形象的一个统称,除容貌、发型之外,还包括人的服饰、身体、姿态等。
1—4 体态训练
(二)(一)仪容
仪容:指一个人的容貌,包括五官的搭配和适当的发型衬托。就个人的整体形象而言,容貌是整个仪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朝气和活力,是传达给接触对象感官最直接、最生动的一个信息,仪容礼仪的基本要求
1、男士仪容的基本标准
*注意面部整洁,勤洗脸、勤剃须 *头发的清洗与整型 *身上不能有异味
*不酗酒、不熬夜,精神振作 *勤剪指甲 *不戴多余饰物
2、女士仪容的基本标准
*发型文雅、庄重,梳理整齐,不要烫染夸张造型和颜色 *化淡妆,面带微笑
*指甲不宜过长,并保持清洁,涂指甲油须自然色 *不宜用香味浓烈的香水
(二)服饰
服饰语是指在交际场合通过服装和饰品所传递的信息,它能显示人的职业、爱好、社会地位、性情气质、文化修养、信仰观念、生活习惯及风俗等。服饰就等于一幅活广告,可以了解一个人,也可以让人了解自己。着装的基本原则
着装的“TOP”原则: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地点(Place)。
1、时间原则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应穿不同的服装。
2、场合原则
这主要是指上班、社交、休闲三大场合,不同场合,着装要有所不同。
3、地点原则
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以及生活习俗等等。着装注意事项
1.着装注意场合 要根据不同场合来进行着装
喜庆欢乐的场合包括庆祝会、欢乐会、生日、婚日纪念活动、婚礼聚会等。女士可以穿得色彩鲜艳、丰富一些,款式也可以新颖一些,以烘托活跃欢乐的气氛。男士可以穿白色或其它浅色西装、花色漂亮醒目的领带,以表现男士轻松愉快的心情。
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开幕闭幕式、签字仪式、出席重要的或高层次会议、重要的会见活动、新闻发布会等。男士们应西装革履,正规、配套、整齐、洁净、一丝不苟。女士应穿上套装或较为素雅端庄的连衣裙,体现职业女士在正规场合的风范。2.着装注意协调
一个人的穿着要与他的年龄、体形、职业和所处的场合吻合,表现出一种和谐,这种和谐能给人以美感。
首先,穿着要和年龄相协调。其次,穿着要与体形相协调。再次,穿着要和职业相谐调。最后,穿着要和环境相谐调。
男士着装礼仪 基本要求
“三色原则”——身上不超过三种颜色
“三一定律”——鞋、腰带、公文包同一颜色,首选黑色
“三大禁忌”——袖子商标未拆;未穿西装外套;穿白袜或尼龙丝袜 女士着装礼仪
职场上,女士着装一般为套裙。
职场女性着装六忌:透视 短小 暴露 鲜艳 杂乱 过紧 女士裙装五不准
①不穿黑色皮裙,尤其在对外商务交往中; ②正式高级场合不光腿;
③不穿残破的袜子(随身带——备用袜);
④鞋袜不配套,不穿便装鞋,穿双包鞋(前不露脚趾后不露脚跟); ⑤裙袜之间无空白,否则被称为“三节腿”。职业女性鞋袜穿着要点
皮鞋的颜色以黑、白、棕、酒红、驼黄、墨绿色 或其他浅色调粉色为宜,应与裙子或裤子一致.·鞋跟以4~6公分为宜,不应穿露脚趾的皮鞋或凉鞋 职场佩戴饰品的礼仪 符合身份,以少为佳。
·在商务交往中,有两类首饰不能戴
第一类,炫耀自己财富的首饰不能戴,即奢华珠宝类首饰一般不戴。第二类,过分炫耀女性魅力的首饰不能戴。如脚链和吊坠耳环。
实 训
【教学要点】: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某一景点,注意身姿端正,动作恰当、自然、协调。
说明:课前一提出相关要求。每人训练不少于5分钟。
第二篇:走近鲁迅教案
从膜拜到走近——《走近鲁迅》综合学习活动
授课教师:单国华
1、知识目标:通过交流“研究心得”进一步深入了解鲁迅笔下经典形象旁边的群体形象——看客。从“看”与“被看”的角度对自我和社会进行全新审视。
2、能力目标: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看客”形象中体会鲁迅先生“立国先立人”的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感,感受鲁迅先生崇高的报国之志、爱国之举。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立国先立人”的大情大爱,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步骤大致分为六个环节:导入、温故、交流、知新、感悟、作业。
一、导入:
这几天学校颇不宁静(仿《荷塘月色》朱自清语),以下是校长室行为规范整治通报(摘录)(幻灯片1):10汽修(1)班学生李阳晚就寝熄灯后故意挑起事端,引发与本宿舍学生张俊肢体冲突,也是他,在极不冷静情况下,竟想动用锉刀作利器解决问题,幸被值日老师及时发现,避免了不测后果的发生。令人费解的是学生会学生章翼等人,在冲突现场,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在老师赶到事发现场之时,竟帮助他人将锉刀藏匿于下水池中。(材料中人物均用化名)
这一幕与鲁迅先生作品中的场景何其相似,让我们为鲁迅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所折服,因为鲁迅早在上个世纪就对看客予以刻画,对国民的劣根性痛加批判。(幻灯片2)
插入播放《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
①郁达夫《怀鲁迅》中的名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②中国一位著名作家访问韩国时,向陪访的韩国的教授赞扬韩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这教授高兴的同时却又遗憾,说:“我们没有鲁迅!
③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齐读郁达夫的名言,在良好氛围中教师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走近鲁迅(幻灯片3)。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我用了“从膜拜到走近”这样的标题,长久以来,对鲁迅是膜拜的态度,就像这个背景天坛,高高在上,让人仰望,让人敬畏,实际是隔膜的,但先生不需要我们顶在头上供着,需要去走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幻灯片4让学生感知鲁迅形象)这是先生的遗愿,也是我们的目标。
(幻灯片5)(揭示学习目标)
二、温故:回忆先生教诲
提问:
记得先生的哪些名言?(不设标准答案,可让学生自由谈,说出一两条即可表扬)提示: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幻灯片6展示)鼓动: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课堂上勇于展现自己课外收集的信息,大胆地说,大声地说,不要做看客。(幻灯片7)
三、交流(课前安排学生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提问
1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
2作品中有哪些人物让你记忆犹新?
3哪些场景让你印象深刻?
此时的课堂应是开放的,不设预案,让学生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充分交流,推举代表发言。
重点引申:这些人的身边总有一些旁观者,是鲁迅着力描绘的。
个体典型形象身边的群体形象——看客。
关于“看客”的文字描写(幻灯片8,9,10),作简单介绍分析
1、回顾课文中描写看客的片段(请同学朗读)
(幻灯片8)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神态描写)——呜呼,无法可想!
——《藤野先生》
(幻灯片9)“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神态描写)
——《孔乙己》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肖像描写)
——《药》
(幻灯片10)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全跟着蚂蚁似的人„„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语言描写)
——《阿Q正传》
学生讨论:(插入播放雅尼的《风儿》营造气氛)
①找出作品中关于看客的描写片段(幻灯片8,9,10)
②试分析所用的描写方法。
教师引导:(开放性问题,不必强求答案一致)
(幻灯片11)
③鲁迅笔下的“看客”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愚昧麻木、自私冷漠、落后不觉悟、怯弱甚至残忍……
④鲁迅先生对看客持怎样的态度?
鲁迅先生对看客的态度是复杂的,既同情悲悯又讽刺批判。
总的来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⑤这种态度源于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怀?
这种态度主要还是源于先生对中华民族深沉而热烈的爱。爱之深,憎之切。对看客的愤激之情蕴涵了先生渴盼民族振兴的大情大爱。
小结:“看客现象”是鲁迅心中永远的痛,先生认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把 “看客”当作自己创作的重要主题,让每个人从看客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
引申1:鲁迅杂文中有哪些看客形象?
有恶意的闲人和无恶意的闲人。例如:刘和珍等人之死,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引申2:现实社会生活中有没有看客呢?
学生讨论交流:找一找身边的看客,议一议真正的猛士。
物质贫乏时的看客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的看客却变得有些可憎。(幻灯片13至18)(“集体不让座”“挟尸要价”“笑看坠楼”图片)(让学生在投影上找出看客,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当然生活中也不乏真的猛士(幻灯片20)(张德军被群众举高图片)(辩证看待问题)
四、知新:
社会上对鲁迅的著名评论:
(幻灯片24)我将带上孤岛的是一本厚厚的《鲁迅全集》……详细地通读鲁迅,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虽然断断续续读过许多,但系统地一字不拉却未曾读过,这一直是自己心中的一处痛。读鲁迅,就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
五、感悟: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精神
①交流留言
(幻灯片24)齐读:
先生的精神化作一株胡杨,屹立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教者朗诵:
讽愚刺恶,骨头最硬;悲天悯人,心地最善。
铁肩担道义,热血荐轩辕。
②教师小结:
如果说把鲁迅先生比作一本博大精深的宏伟巨著的话,那么,我们这次研读活动只是翻开了这部巨著的第一页,实现走近鲁迅先生的第一步。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多读鲁迅的作品,与这位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从他伟大的人格力量中去汲取养料,使我们的人生更积极、人格更高尚!
六、作业:“看客,我想对你说”
在我校创建平安校园祥和校园的今天,校园里任然晃动着不少看客的影子,“看客”仍然阴魂不散,频频出现。„„
心动不如行动,请以“看客,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发送至邮箱:dgh999666@126.com。
注:本教案参考借鉴了上海周菊妹老师的教学内容,特在此致谢!附:
联系地址(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三星南路1号)
邮编(225424)
学校全称(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
联系电话(***)
邮箱(dgh999666@126.com)
第三篇:走近法律教案
昨天老师在刷微博时看到一则消息,说是22年前因涉嫌故意杀人和强奸妇女而判处死刑的的聂树斌案,在其死后的二十多年里,他的家人东奔西走搜集各方证据不断上诉以及真正杀人凶手坦白自己才是真凶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在昨天宣布聂树斌无罪。听到这则消息你有感触呢?
来你来嗯好,我们的法律不断进步。来你说说,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哎好。
这场长达22年的冤案被翻案,充分说明了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进步。那么法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什么才算是法律呢?接下来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新课——走进法律。接下来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一个人徒手画圆形和正方形,另一个人用老师准备的直尺和圆规画。有没有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呢?好你还有你来画画看。
两位同学画的都很认真,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画的有什么诧异呢?
来你来说说,第一位同学徒手画的,所以画的不是很标准,第二位同学借助了圆规和直尺所以画的很标准。
那这种差异可以用哪句古训概括出来呢?
对,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生活中,规矩就是我们的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重要准则。
那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则呢?
老师找了几张图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秩序井然的路口,大家都遵守着交通规则,这是公交车上的先下后上,哎这是我们排队就餐。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如果没有规则,大家就会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冲突之中。所以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离不开规则。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规则呢? 不能乱扔垃圾,对,不乱扔垃圾是一种社会美德。要按时完成作业,是的,这是给我们学生的学生纪律
还有呢,你来说说,开车不能喝酒,嗯对这是交通法规定的是一种法律。
同学们真棒,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知道了规则主要包括了道德、纪律以及法律三类。那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出一个小难题,以下八种规则,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又属于法律呢。来小组讨论一下,讨论好之后举手回答。
老师看同学们讨论的差不多了,来你来说说看,道德有:3.5.6 那纪律呢是的乡规民约和越位犯规
法律呢哎好民法通则和喝酒开车
通过刚刚的讨论,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道德、纪律和法律的区别呢? 接下来呀,老师要给大家分享一则案例。
请大家设想后续的情节,上台扮演一下,好你来扮演警察,你来扮演那个官二代。由于你涉嫌一起交通事故,请跟我们回警局协助调查。谁敢动我,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爸爸可是局长。
就算你爸爸是市长也没用,他也得遵守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请你配合我的工作,如果不配合我将采取强制手段。这..那好吧我配合你的工作。
那同学们看了刚刚的情景,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思考一下,法律具有哪些特性。
对了,警察说啊如果你不配和我们的工作,警察就会采取强制手段。这说明呀法律具有强制性。
还有呢,是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说明呀我们的法律具有普遍约束性。那我们法律为什么具有普遍约束性呢,没错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这就得出了法律的三个特性。
第四篇:走近法律教案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种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本单元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偏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逐步行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难点: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四、设计理念
以宏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激发学生法制观念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教学过程
1、我看规则
(1)导入,揭题。
教师自编顺口溜一首。题目:我好“烦恼”
生活中,好无聊,太多太多的“规矩”,实在使我“烦恼”。你看:
早晨上学带胸卡,晚上按时要回家。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课上不让睡会觉,课下不让胡乱跑。阅览室不能高声叫,考场严禁带小抄。买饭必须要排队,打架斗殴更不许。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还看红绿灯。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
(意图:打油诗,简单、明快、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不乏生动、趣味,不知不觉使枯燥、说教充满活力,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更有益学生感悟到“规矩”内涵,以此导入,学生倍感真实、自然。)
指导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师生交流:学生通过对课本第86、87两组图片的分析、理解;教材中“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此重点内容,很容易突破。
2、我知规则
(1)教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问题: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可分哪几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2>法律与道德,纪律与规则相比较,其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分学习小组阅读、讨论教材87页内容; 教师提问: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更好、及时予以鼓励。
(2)<1>教师结合教材中三幅图片进行讲解,并适时补充。“今日说法”部分典型案例说明。强调三点:
一是从法律的创制形式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从法律的实施看: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从适用的范围或对象看:法律具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指导学生填写教材表格内容
(意图:通过对比,加深对三个方面的再理解,特别是进一步体现法律具有的三个显著特征。)
3、我要规则
(1)、教师讲述〈〈圣经〉〉里的一则故事:绷带与法律 法律如药
有位国王一边为受伤的儿子包扎伤口,一边规劝说:“皇儿啊,只要扎上这条绷带,任你随便玩耍、跑跳,伤口都不会痛,可一旦解去绷带,伤口就会恶化!”
(教师讲解其中含义:人生亦然,其潜伏恶的根源。不过只要遵守法律,就能有效遏止,恶性事件发生。)
(意图:让学生感悟遵规守法十分重要。)
(2)、“假如生活中没有规则”为题,按学习小组围绕此题写一首“打油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写的又快又好。(意图:以生动而充满新意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由对“规则”、法律”陌生反感,上升到我要“规则”,我要“法律”,把遵规守法看作是一种快乐的事。)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规范我
(1)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必须上学?
我为什么不能旷课、夜不归宿? 我为什么不能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我为什么不能偷阅他人的信件、日记? 我为什么不能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偷窃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意图: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易接受、理解,易产生共鸣,能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需要法律。)
学生很容易回答上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法律规定禁止做的事的。进而重点让学生回答:假如没有这些规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充分思考,多角度回答(教师提倡)学生读教材“相关链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的规范作用。
(2)教师归纳法律的规范作用有两层内容
第一:从内容上看: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二:从作用上看:一方面告诉人们违法就会受到制裁;另一方
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法律保护我
(1)教师设置一组连线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上阅历进行判断。
台独 《森林法》
杀人抢劫 《大气污染防治法》 乱砍滥伐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超标排放废气 《反分裂国家法》 上学路上被狗咬伤 《刑法》
父母不让我按时入学 《九年义务教育法》 小郑学习受干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小叶买了劣质皮鞋 《劳动法》
小静五一期间加班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意图:连线题形象,直观。使枯燥的陈述内容,变得通俗起来。学生易接受,内化,避免说教,更具渗透力。)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连线题之后,设问 〈1〉连线题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法律保护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另一方面法律是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保障。
3、法驻我心中
意在提升学生对规矩、法律的态度,情感。价值取向,进一步树立起遵规守法的观念。
教师以“法驻我心中”为题。让学生回答学习“走进法律”一框之后的感想收获。教师最后总结:
同学们,遵守法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一个法盲将会在社会生活中到处碰壁,寸步难行,更谈不上成就什么事业。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去关注法律、学习法律、践行法律,争做一名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板书设计
走近法律
一、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法律的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具有强制性
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法律规范我 法律保护我
第五篇:走近法律教案
《走近法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逐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规则的分类。
2.法律的三大特征。3.法律的作用。教学难点
4.法律的三大特征。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泛滥毒药风》 师:同学们知道毒胶囊事件吗? 生答。
师:正如歌词所说,这些商家道德败坏,最终难逃国法的制裁,他们既违背了道德,也触犯了法律。那么,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律。
(二)讲授新课
1、我们身边的规则 活动一:认识规则
学生对比课文86页的两幅图“交通井然有序”和“交通混乱不堪”,讨论回答问题:
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道路畅通无阻。右图则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北往的,东行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通过。交通规则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社会生活不能没有规则,社会生活要想有序,就要有规则来约束和指导。
师:那么,什么是规则呢?为什么要有规则呢? 学生看书第86页,回答以上问题。师小结。
活动二:寻找规则
请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矩、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即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如,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和老人让座; 纪律规章是社会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根据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的,在局部范围内适用的准则,如,在学校自觉遵守校纪班规;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这三种不同的规则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则的三个显著特征。活动三:走近法律
本环节内容比较难,以老师讲解为主。多媒体辅助。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四幅图,说一说分别体现了法律的哪个特征。师:法律和道德、纪律规章一样,都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要遵守的准则和规范,那么,三者相比有哪些区别呢?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88页的表格。多媒体展示。活动四:感受规则
学生分组完成课本第88页的活动。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每一种规则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和维护着良好的社会秩序。而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
2、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五:法律规范我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和第89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了舞迷夫妇的行为?(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什么作用?
师小结: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既是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活动六:法律保护我 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讨论并回答:
(1)这些食品和药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将会怎样?(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师小结: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要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如《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多媒体出示板书。教师总结。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