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说课[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7:5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次抱母亲》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次抱母亲》说课》。

第一篇:《第一次抱母亲》说课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理解: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次抱母亲》,它位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通过记叙“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篇课文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一步培养语感的好素材。

二、说学情把握: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铺直叙、通俗易懂,但是字里行间却深深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情厚意,就需要很好的把握好教材,根据四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四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好的发展与培养,加之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作为保障,因此可以在阅读与思维拓展中做文章,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本课的教学。

这节课的设计,我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角色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初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的意思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对文本、语句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将成为本课教学的教学难点。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我认为还书声于课堂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在教学中,我将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与境界,让学生自由、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天之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感觉到?(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了解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和感受。(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我再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齐读、同桌互读、轮读。主要是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通过多读掌握生字词的读音,通过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为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生字教学方面,只把个别易错或较难的生字抽出来讲,一是为了提醒学生,二是通过教师示范,把学习生字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刚才的课文、生字和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指出: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此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关键词串讲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授之于渔”,将学习方法渗透在教学中,反复让学生尝试并渐渐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大致了解到这是一篇怎样的故事,只是同学们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也还没有了解。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带着一份期待,盼着下节课的到来。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悬念,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基础挑战:

1、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诵,读流利,并书写生字。

2、搜集和妈妈有关的诗歌,名言。选着挑战:

1、记录一件妈妈为我做的事情或者我为妈妈做的事情

2、写一写自己的妈妈,将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同学,朋友。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是作业设计的关键所在,是根本。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到1-6年级中要积累足够的字词句同时更提倡作业的设计要因人而异、因差异而有选择。因此作业设计中有必做和选做的区分,也是针对学生学习水平不同而给予的 不同要求。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有效的板书应该是简洁的,是当学生一看到板书的时候就能够回想齐课堂教学的,就能很好的把握文章脉络和主旨的板书,因此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报母恩

“我”

母亲 ?

感受

第二篇:《第一次抱母亲》说课范文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这篇课文讲的是:“ 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内容简洁,语言朴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教学目标为: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3.主动经历读书实践的过程,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理解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重担,感悟母爱如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是教学难点。而抓住“我”两次抱母亲的不同心情,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

本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本课时共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大环节: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我想这样设计导语:“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为什么要抱母亲,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等等。教师相机表扬学生善于思考,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

第二大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扫清阅读障碍。

重点强调容易出错的生字:“翻”“瘦”和重点词 翻山越岭、愧疚。(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逐字理解的方式弄懂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讨论一下,试着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这一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达到对课文内容初步的、粗线条的整体感知。

第三步:质疑问难(巧妙切入),梳理筛选(引出)出探究的问题。

学生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之后,梳理、筛选出共同探究的问题。

以上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初步的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了解学情,确定导学思路。

第三大环节: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本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情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实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主要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多数学生很容易说出作者觉得母亲很轻(板书:身体轻)。接着,就可以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学生关注“竟然”这个词语,理解什么是“竟然”,围绕着“竟然”引出三个“没想到”,让学生继续探寻。

第二步: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三处“没想到”,一一画出,并在小组内交流,体会作者的心情。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第三步,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这一步主要围绕探究的重点问题,启发学生多元感悟,教师相机在关键处、重点处、难点处、学生不易发现处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拨引导:

1.在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可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通过“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对母亲了解不够,因而“没想到”。在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动作表演来辅助读文。

2.第二个“没想到”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护士的责怪的语气,并比较“责怪”与“责备”的不同,通过词语的辨析,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锤炼。而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心情,(板书:难过)并想想他为什么难过?理解“重担”的含义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教学时可以按如下设计来突破重难点:(1)先让学生说说“重担”是什么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到底有多重?”并在本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和字词好好品读体会,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文字展开想象。(例如引导学生抓住系列动词和重点理解“翻山越岭”来体会母亲的艰难等)(2)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的重担除了肩头的担子还可能是什么?(家庭的负担、养育子女的艰辛等)(板书:负担重)理解母亲挑起的是整个家庭的重担,体会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可以配上音乐,读出自己的心情和体会。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三个“没想到”,此时再来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板书:愧疚),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愧疚(母亲抱我无数次,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为我们的成长付出那么多,不求回报,而“我”对母亲了解得少之又少)读出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母亲的情感。找出第三段中描写母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母亲的内心。从母亲的表情和谈话中,不难看出母亲从不宣扬自己的付出,正是这无私的爱,让我们体会到母爱如山。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母亲是否也像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孩子做出无数的牺牲,可以找两位同学谈谈。将此时此刻的心情融入文中,再来朗读第三段。

4.理解“我”对母亲的回报。让学生朗读第四、五段,说说“我”此时再抱母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理解“我”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板书:感恩)

第四大环节: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让学生再读全文,„„(谈收获,或升华情感。)

让学生谈谈对母爱的认识,可以用一句最喜爱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或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下来。

3.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选读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诗歌,或学唱一首献给妈妈的歌。总之,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主,以读为本,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理解、感悟,力求把课上得生动、真实、朴实、扎实、有效,达到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的和谐统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

秦 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课前谈话

出示歌德的名言,希望学生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回忆一下,“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母亲生病了,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好下床,于是“我”抱母亲)师:于是就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

过渡:当我抱起母亲,才发现,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出示)

1.“竟然”是什么意思?(出乎预料,没想到)没想到,对作者原以为母亲很重,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后相机课件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亦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师:你曾经爬过山吗?有什么感觉?(预设:累,爬不动,气喘吁吁等)

师:我们空身或背了一个小小的旅行包就气喘吁吁了,那母亲呢?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

生: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师:知道100多斤有多重吗?(预设:举个例子,在班级内找学生,100多斤重差不多是两个某同学重)想一想,100多斤的担子压在只有80多斤的母亲的肩上,(预设:像秦老师这样就是80多斤)。母亲背上还背着妹妹,手里拉着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的样子会是怎样的?会有些什么动作、神情呢?(预设:气喘吁吁,可能会歇停会再走,看上去非常吃力,边走边擦汗)(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画)

就如这幅画描绘的那样,你能体会母亲的这种艰辛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学生读“在我记忆中„„直到我们长大。”)师:这样的翻山越岭仅仅是一天、两天吗?(年复一年、总是)

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手里——,背上——,肩上——

在骄阳似火时,母亲手里——,背上——,肩上——

在大雪纷飞时,母亲手里——,背上——,肩上—— 即使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

出示,读着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预设:母亲关心我们,母亲时刻为我们着想,母亲真伟大„„)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 齐读“我们长大后„„重的担子。)

(2)再想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100多斤重的东西吗?(做家务、下地干活、教育子女„„)

预设:(如果学生说了许多母亲在家做的活,但是没有提到“支撑起整个家的重担,那么教师可以小结:其实你们说的就是说母亲支撑起了„„(学生回答)

3.同学们,了解了这位母亲,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拿起来,齐声地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4.过渡: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面对护士的夸奖,我们来看看母亲是怎么说的?

(1)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指名读句子 齐读句子)

(2)母亲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

(3)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句子 齐读)5.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平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板书:母爱)你们读懂了母亲,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起读读这段(齐读第3小节)

5.过渡: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会做什么?

预设: 我想„„我想„„师:作者和大家一样,也在那一刹那间产生了这种奇特的想法,他是怎样说的? 出示句子:我突发奇想„„抱你入睡吧。

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深情地 亲切地 恳切地)指名带着语气读好这句话。

6.过渡:于是,一个儿子抱着母亲,哄她入睡的动人画面就这样出现了:师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段落与配乐)(1)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互相依偎的母子吧!(生齐读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2)再引读最后一句“我以为„„下来„„)

追问: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是因为什么?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小时候,母亲曾无数次的抱过我(板书无数次),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读一读,把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7.练笔迁移 此情此景,会让很多人深有感触:

(1)母亲:躺在儿子宽大的胸怀里,我的泪水忍不住滑落„„

(2)“我”:看着闭着眼睛流泪的母亲,我的心潮澎湃„„(3)护士:看着这样的场面,我„„(4)我:读着课文,看到这样的画面,我„„

请拿起笔,选择一个角色,体会一下她的内心世界。

自主练笔,交流。

8.师: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

(1)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知道是那一句吗?(出示古诗)

(2)是啊,父母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记住这句话,齐读。现在请拿出笔,用心把这句话写在书上,刻在心里。(3)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读(配乐)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

四、作业

1.多抽点时间陪陪妈妈,让她体会到我们在乎她。

2.留心妈妈为家庭所作的点点滴滴,在日记中多给妈妈留点空间。

3.短时间内,用心为母亲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母亲笑一笑。

最后,让我们在一起背诵着《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吧。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

母爱

无数次

第四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读准生字词的音,会写“摔、翻”,并读通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并归纳段意。

4、解决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为妈妈端药等。有的第一次或许就在你的不经意之间过去,有的第一次却是终身难忘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就是另作者终身难忘的事。

2、说到母亲,我想每个孩子对母亲都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们也学了很多赞美母亲的诗文,你还记得吗?

《母亲的恩情》。里面有一首诗,我们来记一记。《游子吟》„„

3、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在哪里抱的?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并读通课文。自由读。

2、出示词语:

守护:找个近义词

托住脖子:“脖”要和哪个字区别。仰面摔倒:师教“摔”字的写法。

担子:什么是担子?还有什么也可称为担子?肩上的责任,照顾老人孩子,担当承重的劳动。翻山越岭:看了这个词,眼前出现什么?书上的句子在哪里?谁“翻山越岭”?看出了什么?

愧疚:找出句子,你能换个词语吗?

三、指名读课文,解疑并分段。

刚才同学们又一次读了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好好想一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为什么要抱母亲?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连下床都很吃力,护士换床单时,我抱母亲的。(2人)

(2)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没想到母亲那么轻,我差点仰面摔倒。师评:这实际上是讲了我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的什么?(起因)谁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连起来说一遍。

(3)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护士批评我,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力大无比的。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非常愧疚。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内容?(2、3节)

(4)最后写了什么?(我抱母亲入睡。)

(5)根据我们刚才的归纳,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该怎么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2、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母子间的深情。教学过程:

一、简洁导入。

1、“我”第一次抱母亲,竟然抱出了三次“没想到”。“我”没想到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没想到?

“我”为什么要反复三次写出自己的没想到?

2、请大家默读全文,特别留心这三次“没想到”。每找到一处,就用浪线划下来。体会体会三次“没想到”的感觉和滋味儿。

二、品读三次“没想到”,突现一个“轻”。

1、谁来读一读“我”的第一次“没想到”?(课件一:依次出现三个句子)

“我”使劲一抱,没想到抱出了母亲的——(跟答“轻”。在第一个“没想到”的右边板书“轻”)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我”的第二次“没想到”谁来读一读?

(在第二个“没想到”的右边板书“轻”)“轻”字第二次出现在你的面前。谁再来读读这次没想到?

3、谁来读读第三次“没想到”?

4、这已经是第三次出现“轻”字了,什么感觉?什么滋味儿?

5、将三次没想到的句子串在一起品读:

师:(课件呈现三次“没想到”的句子)教师按原文引读:

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当护士进来换床单的时候——(指名接读第一次“没想到”)

面对护士的责怪,我急忙解释——(指名接读第二次“没想到”)当我从母亲的口中知道了她的真实体重时,回想跟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因为——(指名接读第三次“没想到”)

6、在我的眼里,母亲是怎样的? 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生: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板书:重)

7、指名读: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你能想象母亲是怎样翻过重重山,越过层层岭的吗?

8、而这样的拉,这样的背,这样挑着重担的翻山越岭,只是一次吗?依据何在?(这样年复一年)

创设情景读——同学们,你们看见了吗?

(课件二:书上图

一、我的第一句话、《我的父亲母亲》音乐)在漫山遍野的春光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段话字变蓝色)

是啊,母亲坚实的脚步,踏得一路花香四溢。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是啊,母亲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无怨无悔。在满山枫叶浸染的秋色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挑着一担丰收的果实,满脸喜悦。

在白雪飘飘的冬季里,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鼻尖冻得红红的,雪花落满了她的肩头。

9、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生:(朗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板书:重)

是啊,压在孩子身上,疼在母亲心里呀!

10、还有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挑起的仅仅是100多斤重的担子吗?不!在你看来,母亲的担子里还挑着什么呢?

师:是啊,母亲挑起的不仅仅是舍不得让我们挑的重担,她挑起的还有家庭、生活的重担,她挑起的是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挑起的是对我们悉心的呵护与爱啊!

11、让我们把这一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吧!

感情朗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2、感情朗读:年复一年、岁月流转,一轻一重就这样搁在母亲的身上,更搁在母亲的心中。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作为儿子的我,怎能不感慨?又怎能不愧疚呢?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课件三:整体出现“轻”的三个句子)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3、同学们,作者的这三个“没想到”,却让你想到了什么?

三、品读“抱”字。

1、在母亲的眼里,她对这一切是怎样看的?请读课文第三、四节。

生: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这里看出母亲觉得这些是她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一提。

师:同学们透过母亲的笑,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仿佛看见昏暗的油灯下,母亲正在替我缝补衣裳。仿佛看见家里,母亲正在冰凉的水中洗衣。仿佛看见农田里,母亲正在忙碌的身影。仿佛看见家中,母亲正忙着伺候爷爷奶奶。是啊,这一切的一切在母亲看来呢?

生:母亲“笑了笑”看出母亲觉得这些事不足挂齿。

生:我们看出母亲做这些事情她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她的责任,没什么可说的。

2、母亲淡淡的一笑、不经意的回答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母亲的责任、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母亲,这是与我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往事新愁一次又一次地涌上我的心头(课件四:图

一、《思乡曲》音乐)

千言万语,千愁万忧,都化作了这样一个动作——“抱”

(感情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3、同学们,你可曾体会,这是怎样的一抱啊?

4、谁再来抱抱母亲?老师看到你边抱母亲边轻轻地摇动着,孩子你想摇走些什么吗?

我想摇走母亲的辛劳。我想摇走母亲的病痛。我想摇走母亲的烦恼。你想摇来些什么吗? 我想摇来母亲的健康。摇来母亲的长寿。摇来母亲的幸福。

5、还有谁来抱抱母亲?

第五篇:第一次抱母亲

13.第一次抱母亲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从而产生报答母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三、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朗读配乐:舒伯特的《小夜曲》。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生字词。

一、揭题导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

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相机板书:原因感受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捧好书做好准备,我随机抽查。听的同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听读课文,并且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

(师巡视听读情况,同时随时按小组读、四人小组读、同桌、男女生读等形式检查读书情况。)

2、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师: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

师: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师: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①“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②“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引导: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

师:现在看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板书:难过,愧疚

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引导: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引导: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师: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

师: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师: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师: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四、指导写字:越、瘦

五、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附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先:换床单(1—3)

后:报母恩(4—5)

感受:难过愧疚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母亲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并且从无怨言,这使作者感到难过和愧疚,从而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这个想法是„„?

二、品读4、5自然段。

师: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吗?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

师: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睡着了吗?

师:母亲流的是怎样的泪水?为什么?(激动、幸福、欣慰等)

引导: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我抱母亲仅仅一次,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而母亲抱我呢?(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时,不禁想起了孟郊诗中的两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提起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我虽然能抱母亲一时,却报不了母亲对我们一世的情啊!母亲虽不要回报,但作为子女怎么不应该回报呢?让我们给母爱以回报,一起读一读最后这两段话吧。

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

师:这就是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却足以令她幸福满怀。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一天中妈妈为你做的事

2、一天中你为妈妈做的事

3、当你拥抱妈妈并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妈妈有什么反应,你又有什么感受?

4、现在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我倾听到爱的流淌,从真挚的言语中我触摸到美好的心灵。听了同学们的话,我想起了文中母亲说的一句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是呀,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爱儿女。我想那位护士也一定想起了她的母亲,你看她在文中都有哪些变化?(体会到护士也被无私的爱打动了。)

师:孟子有句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要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别人的父母,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像那位护士一样孝顺别人的长辈,好吗?请落实在行动上,然后写一篇日记,哪一天有了行动,哪一天写这篇日记,老师看你的日记就知道你是否行动了。

附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下载《第一次抱母亲》说课[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次抱母亲》说课[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2017-02-24 09:33:02) 标签:分类: 教学设计 教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题。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既然课题是第一......

    第一次抱母亲

    四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蒋阳成 课时编号:039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母亲就是,在你入学时,帮你拿书包的人;雨中,为你撑花伞的人;在外,牵挂你的人;在家,给你沏茶的人;生病时,照料你的人;开......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

    第一次抱母亲

    让眼泪伴爱一起飞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随想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以朴实的笔调撷取生活中儿子抱母亲的一个生活镜头,让人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深沉......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执教:紫霞街中心小学胡云虹 学生: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四(3)班 时间:07年4月13日上午10:10-10:50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13课。一起读课题 我们知道,在文中我一共抱了三次......

    第一次抱母亲

    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盐城市第二小学汪娟教材分析:《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我”在守护母亲住院时才知道母亲一生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