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三:学前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1)社会需求
“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前期是开发儿童心智和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2011年,《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意见》(潍政发【2011】9号)中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并要求各县市科学制定城乡住宅区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进一步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建设大量标准幼儿园,补充大量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从高密来看,2011年全市共有幼儿园160多所,未来两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所,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各幼儿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开设许多特色课程,如蒙台梭利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教育等,对当前幼儿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水平。我校是高密市及周边地区唯一一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也是中国教育学会舞蹈专业委员会设立的舞蹈专业培训基地,在幼儿教师培养、现有教师队伍培训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将是热门专业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2)现有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也是潍坊市重点专业。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共有教师39人,其中文化课教师14人,专业课教师20人,外聘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1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人数的85%,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
设施设备及实习基地建设。学校拥有专为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琴房、美工技能室、舞蹈教室、演出礼堂、语音教室、心理辅导室等校内实训室,能够满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有能够满足学生教育实践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17个。
校园(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各幼儿园合作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实现了学校与幼儿园互惠互利的双向发展。幼儿园指派优秀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定期反映毕业生、实习生的工作和实习情况,提出改进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优先安排实习生就业;学校定期为园所教师和家长开设讲座,与幼儿园合作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研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学校课程体系紧贴“以人为本,突出教育能力,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为主线,增加人文知识,加大专业课比重,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三个技能块,即:基本技能模块(弹、唱、跳、说、画)、专业技能模块(活动设计与学科教学)和综合技能模块(主题活动及特色课程)。根据“针对性、实用性、应用性、实践性”等原则,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编写校本教材4本。
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学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摒弃原有的教师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创新新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适合学生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法。
(3)存在的不足
实践教学的学时偏少,过程管理不够扎实和细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还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
课程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学校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三技能”模块,但是模块知识更新不及时,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最前沿信息。
2.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为目标,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根据幼儿园一线教学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灵活的课程体系;建设3门核心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加强校园(企)合作,培养一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努力将学前教育专业建成具有示范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2)具体目标
①完善校园(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完善校园(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园长联谊会,建立合作教育基地,校园(企)共同承担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社会责任。加强和幼儿园的双向交流,建设校外实习合作基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与展示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培养教学技能。认真贯彻“双证”制度,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
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实践环节
在原有的“三技能”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构建“一二三”课程体系。即:一个原则,课程内容紧贴岗位要求,反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教育方法”;二个阶段,第一年为“宽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师口语、乐理、唱歌、舞蹈、琴法、美术等技能基础课程;第二年为专业教学阶段,主要开设: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活动实践等专业理论及幼儿专业艺体技能课;三种技能,基本技能(弹、唱、跳、说、画)、专业技能(活动设计与学科教学)、综合技能(主题活动及特色课程)。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实践实训和隐性课程等六大模块,分段实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公共基础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突出普通话正音、口语表达、儿歌朗诵及故事讲述等教学内容,体现实用性;职业技能课程强调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重视实验、实训等实践教材的配套建设,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两年共建设3门核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4门。
③构建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突出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切实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成一支专业带头人作用突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期内共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聘请兼职教师6人,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95%。
⑤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
建设期内,增建49个(40间琴房、9个功能室)校内实训室,在原有的17个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再建设8个校外教育实践基地。⑥创新校园(企)合作内容
密切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订单教育”、“2+1”等合作形式,保证学校教育与幼儿园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建立幼儿园、学校共同评价学生的机制,把学生实习、见习成绩纳入学生考评内容,突出技能考核和过程性考核。
⑦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资源优势,拓宽服务社会的渠道,进一步提高与幼儿园合作项目的研发能力,面向社会大力开展蒙氏教育、育婴师、奥尔夫音乐教学等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国家素质教育舞蹈课实验基地、国家级舞蹈教育专业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国家、省、市各级培训,在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和舞蹈测试课程建设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建设思路
以学前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前教育职业岗位技能为中心,以创建一流专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本教育。
坚持“三个并重”,即:服务学生与教育学生并重;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并重;办学效益与社会责任并重。
明确“三个原则”,即:以“实际”为原则制订教学计划,以“实用”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提倡“三本教育”,即: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为社会服务为本。4.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①加强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继续完善校园(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两年内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超过95%,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幼儿园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请进来”:聘请幼教专家和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邀请3-5名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担任专业建设小组的顾问或成员,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采纳幼儿园一线的建议。“走出去”:将一些教学法课程直接放到幼儿园一线去开设,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选派教师下幼儿园挂职锻炼,与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2项。
②围绕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加强以“童心、爱心、耐心、责任心”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③积极推进评价方式改革。建设“家、校、园”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注重幼儿园、学生、家长等对学校的评价,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构建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的教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建立自信。
(2)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构建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一二三”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①构建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开发《学前儿童游戏》、《幼儿手工》、《幼儿舞蹈》3门核心课程,开发4门有特色的校本教材,配套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开课件制作课,同时取消原有的选修课《现代教育技术》;为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技能,在声乐课中增加“幼儿歌曲”的课时量,在钢琴课中增加“即兴伴奏”的课时量,在舞蹈课中增加“幼儿舞蹈创编”的课时量,在《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中增加“幼儿故事编讲”的课时量;推行研究性学习任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完成紧扣自身专业发展的研究性学习任务。
③优化完善课程结构。通过与幼儿园零距离对接,了解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把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实践实训和隐性课程等六大模块。其中职业能力拓展通过开设三大方向的选修课来实现(英语方向、音乐方向和美术方向),隐性课程主要指专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具体课程安排为: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表
项目结构
主要内容
课程设置
计算机基础、人文科学文化基础知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
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算机、体育、自然科学
公共识 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心理健知识
职业基础知职业发展与迁移必备
康、多媒体教育基础、应用文识 的相关知识
写作、教师礼仪 职业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学前教育专基础前儿童身心发展理论知识、儿卫生学、幼儿园教育活动实业理论知识
知识 音乐等基础知识 践、学前儿童游戏、乐理
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语言表达能教育性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语文、儿童文学、幼儿园教师力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口语、应用文写作、书法
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
主要包括与家长、儿沟通能力
职业技能
童、同事之间进行思想交语文、中学生心理健康、幼儿流、情感沟通、信息传递的心理学、幼儿教育学 能力
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观察与分析
从中分析他们的身心变化儿卫生学、学前儿童游戏、幼能力
及需求的能力 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健康、语言、科学、社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五大领域教会、艺术五大领域教育教学儿卫生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育教学能力
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能计与实践、幼儿歌曲演唱与表
力 演、美术、手工、舞蹈、钢琴 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能
幼儿英语、音乐、美术、幼儿
力;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
园玩教具制作
专业合作能力 职业能力拓展 选修课
学前教育专保育见实习、心理见实习、教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及过程业实践知识育见实习、教法见实习、各门实训 后的体验和经验
与实训 课实践教学 知识、情感、隐性信念、意志、课程 行为和价值观
专业文化氛围 全部教育因素 ④鼓励教材开发。完成《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健康教育》、《幼儿歌曲演唱》4门校本教材,与已经编写出版的《幼教专业教学案例分析》等教材形成一个实践操作型自编教材体系。建立由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组成的数字化教材资源库。
(3)教学模式改革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教学法课程尽量延伸到幼儿园教学的一线,着力于学生从教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综合”+“特长”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分阶段进行过关考核。增加学生爱学、从教实用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鼓励学生社团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旨在培养学生特长和兴趣的文艺活动和竞赛。
①利用好案例教学。教师确定好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扎实开展场景教学。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工作场景中,引导学生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现场决断,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运用好模拟教学。教师提出教学范围,学生自己设计教学内容,让班级其他同学扮演小朋友,模拟幼儿园教学。学生需写出教案、教学反思,教师及其他同学要写出评价。④实施岗位教学。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教育实习,参加幼儿园真实环境的岗位实践,既可以使学生检验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
⑤借助多媒体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手段,系统讲解、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重要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幼教制度特点,并收集、积累一系列教学电影、音像资料,为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服务。
(4)师资队伍建设
①提高道德素养。每月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讨论,强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意识,引导教师形成“不仅要上好课,而且在政治思想、学识学风、为人处世各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的共识。
②更新教育观念。每月两到三次组织教师结合社会进步、学校改革、专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关专题的理论学习,开展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教育思想、质量评价标准、素质教育等专题讨论,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每年组织教师分赴全国各地了解学前教育动态,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研究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方法的成果,探讨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③鼓励教改研究。结合专业特长,探索教学改革,建设核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引导教师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与幼儿园联合开展课题攻关;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确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有档次的研究课题。④外引内培结合。两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中遴选6名师德高尚、事业心强、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到国内学前教育领域影响较大的高校进行脱产访学、进修与培训,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等,不断开阔视野,提升学术层次,并与最有影响的专业学者建立密切的联系。
⑤兼职教师队伍。聘请6名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工作,并建立幼儿园兼职教师资源库。
⑥“双师”型培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专业技术技能证书,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实训和进行社会服务的能力。2012年选派2位教师参加“蒙氏”培训,1位教师参加“奥尔夫音乐教育”培训,选派2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学习学前教育最前沿的研究成果;2013年选派2位教师参加“蒙氏”培训,1位教师参加“育婴师”培训,2位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选派3名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组织全体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挂职锻炼,直接参与教学科研管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也为幼儿园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5)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花大力气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套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师生专业发展为基点、具有示范价值的实验实训系统。基础实验系统:包括课堂练习、讲演、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职业认同和专业意识等基本素质。
校内实训系统:包括各专业技能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基地。如琴房、舞蹈房、奥尔夫音乐教室、美工技能训练室、语音室等专业实训室和微格教学室、文艺排演厅等仿真实训基地。使学生在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职业氛围中发展专业技能,扎实专业功底。
校外实训系统:建立一定数量的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主体的见、实习基地,比如机关幼儿园、崇实幼儿园、孚日幼儿园、豪迈幼儿园、金苹果幼儿园等,以满足学生不同层面、多批次见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幼儿园岗位之间“零距离”对接的成品型人才培养。
2012年,新建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微格教室各1个,新增紧密型实训基地4家。
2013年,新建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美工技能训练室、微格教室各1个,新增琴房40间,新增紧密型实训基地4家。
(6)校园(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①构建“双向交流、合作育人”的校园(企)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与实习实训相关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和落实,使实践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校园(企)共同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指导书、实习计划书、编制实训教材等。②评定实习成绩。学生实习结束后,及时上交反映实习情况的材料,包括教育实习总结、教案、听课笔记、观察记录、教育笔记等,由教师及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实习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
③实行学校和幼儿园双师指导的实习方式。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由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密切合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指导。专业指导教师偏重于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幼儿园指导教师偏重于对学生的实际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两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7)校企资源共享建设
①幼儿园文化与学校共享,学校参与幼儿园实训基地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学校参与幼儿园课题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②大力开展学前师资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包括幼儿园教师岗前培训、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幼儿教师技能、教育理论、幼儿园管理等,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园长的管理水平与效能。
③利用学前教育专业优势资源,服务社会。积极开展蒙氏教育、育婴师、奥尔夫音乐教学等培训工作。
蒙氏教育培训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五大领域。
育婴师培训课程包括:0~3岁婴幼儿生活保健、护理与照料、营养配餐、智力开发、动作技能、智力开发及人格培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家长的科学指导、婴幼儿智能发展检测。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包括:幼儿声音训练、节奏—旋律学习、奥尔夫乐器介绍、演奏技巧与应用、动作与舞蹈、即兴表演和创作、教学示范与实践。
④推进挂职锻炼工作。每年选派2名以上教师到高密市机关幼儿园、金苹果幼儿园、孚日幼儿园、豪迈幼儿园、一实小幼儿园等实习实训基地参与教学与管理工作,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全面有效的校-园合作。
⑤开展专题研讨。以学校“国家素质教育舞蹈课实验基地、国家级舞蹈教育专业培训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舞蹈教育培训,举办区域性学前教育研讨会议,为区域内的交流与提升架设平台。
第二篇:学前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修改稿)
专业五:
学前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生500人,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32人。有琴房3个,舞蹈训练房2个,计算机房3个,手工制作室2个,校企合作幼儿园3所。平时定期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到校讲课。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大部分学生成为了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有的学生已经走上幼儿园的管理岗位。
一、需求论证
(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尤其是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鹤壁市理工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鹤壁市唯一一所直属市政府管辖的中专学校,肩负着全市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人才培养重任,但鹤壁市理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 求,亟待向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人才市场需求
受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至2020年期间,20岁至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将导致中国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面对新一轮的生育高峰,鹤壁已出现幼儿师资紧缺的情况,随着儿童入园需求数的提高,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许多幼儿园都开始为师资的短缺而发愁。目前,鹤壁市的幼儿园数量较多,但规范、教学质量受家长欢迎的很少。有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根本就不懂学前教育仅仅派员工到外地培训一个月就开办早教中心或者幼儿园;有不少幼儿园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就上岗了,所以学前教育的质量很难保证。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培养适应区域幼儿教育发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以及与该专业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或 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并能从事幼教研究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证书”制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科学文化基础教育+学前专业理论教育+学前专业技能教育”,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基点,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技能鉴定等功能的整合,使每个学生拿到“双证”(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资格证)。
3.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岗位技能。
以适应学前教育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传授与岗位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具有鲜明的学前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资源。
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幼儿园用人的需要,实行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建立专业设臵的动态机制。建设精品课程,开发适应学前教育岗位的校本教材。
5.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请专家、学者讲学。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幼儿园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实行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 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制定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开设计划。
(2)建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学习能力综合素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3)形成职业技能训练和工学结合的模式,每年举行一次“中职生风采大赛”,积极参加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
(4)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和实习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
(5)改革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
(6)根据岗位需要实行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优化核心课程建设,建成幼儿舞蹈和儿童游戏省级精品课程。
(7)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两本适应学前教育的校本教材。
(8)制作新编教材的案例课件。2.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2011年达到85%,2012年达到90%。
(2)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建立教师的业务业绩档案。
(3)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幼儿园实践制度,保证每个教师每年都有一次进修和实践的机会。
(4)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和幼儿园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
(5)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能力,要求每一个教师创新一种教学方式。
(6)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竞赛。(7)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
(8)每年由学校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的优秀学校参观学习。
(9)选派1-2名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两年之内校企合作幼儿园达到6所,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聘请幼儿园教师来校授课、讲座,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以及教师参与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等方式,与幼儿园建立 长期稳定的联系,加强合作与交流。
(2)实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促进校园文化和幼儿园文化的紧密结合。每年学校与幼儿园联合举办两次学习交流活动。
(3)要求学生在参加理论学习的同时,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每周一天到幼儿园参加教育实践和技能学习,即“一日教育实践”活动。
(4)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建立学生实习档案,编写实习鉴定书,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5)每年举办一次顶岗实习经验交流汇报会,让顶岗实习的优秀实习生代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介绍其经验和收获。
(6)建立两个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训室。(三)预期效益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整体布局与结构趋于优化,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专、兼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均较合理。努力取得“一强、二新、三高”的办学效果。一强,即师资队伍强;二新,即课程设臵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新;三高,即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就业率高、社会评价高。努力使本专业在本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改革”、“三个建设”,构建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二)遵循原则 1.方向性与科学性原则
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按照职业教育课程新理念,探索适合职业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成为学前教育第一线迫切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
2.专业性与人本性原则
幼儿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其立身之本是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专业课程设臵必须体现其专业性,把专业性课程放在整个课程体系的突出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从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顺利就业并能适应 职业岗位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新需要提供基础保障。
3.实践性与创新性原则
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和用人单位实际,满足学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把实践性课程放于重要地位。课程改革要坚持校企合作,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针对就业岗位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努力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具体思路 1.一个中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要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树立不断创新的意识,深化改革,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办学效益,强化服务职能,着力构建适应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推进学科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三个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制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建立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量化考核体系,制定规章制度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其次,加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学前教育面对的是0-3岁和4-6岁的婴幼儿。教师是儿童教育和发展的主要责任者。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责任感。学校必须通过课堂实践和主题教育、案例分析评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考核。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钢琴、舞蹈、声乐、美工、故事说编、亲子互动辅导、婴幼儿发展评价与测量、婴幼儿保育等实践技能。课堂教学上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训练学生的技能,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每周有一次到校企合作幼儿园实践训练的机会,把课堂所学理论技能运用于实践,逐渐积累和形成能力。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广阔开放的技能、能力形成的社会工作环境,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使技能得到强化,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加强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能力理论的系统学习,掌握学习能力提高的方法,通过实践训练,强化保持学习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获得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动力。(2)教学模式改革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实践的紧密衔接。建立以学前教育技能训练为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过程,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安排教师下园锻炼,加强与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联系,采取各种方式与家长、社区交流互动,获得家长、社区理解、认可、支持和有效帮助,通过多种途径向社区、家庭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共创共享,构建优质学前教育的强大合力体系,提高教育成效。
创新教学方式,教师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三寓”教学方式(寓理于例、寓知于情、寓能于行)。第一,课堂教学有多种方式,其中通过教师提供具有适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案例中获得真知。第二,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第三,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在于实践。
创新教育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调查区域的资源优势,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针对学前教育岗位技能要求变化,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机智地抓住日常生活中孩子感兴趣或关注的事物作为活教材生成课程,组织随机教育活动,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形成有特色的学校园本课程模式。
(3)课程体系改革
学前教育是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服务行业。在人才观、课程观方面与普通学历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因此课程设臵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构建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以学生为培养主体的体现学前教育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调整完善教学计划,按照课程改革的目的,进一步调整完善教学计划,由于公共基础课由学校规定,我们所要做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训课两个模块。课程设臵如下:
专业必修课: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管理、整合教法、幼儿英语、普通话、计算机应用、婴儿心理学、亲子教育概论、婴幼儿护理学、婴幼儿营养与保健
专业实训课:钢琴、幼儿舞蹈、幼儿美术、手工、活动设计、艺术欣赏、亲子教育、社交礼仪、幼儿舞蹈编排、儿童游戏、故事说编、亲子互动辅导,其中文化课与专业课、专业实训课的比例为1:2:3。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为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重点抓好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建设,注重教学能力强、效果好、水平高的师资课程精品化建设。积极申报校级市级精品课程,发挥优质课、公开课的示范作用,争取在2012年底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
注重教材建设。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及相关社会组织参与校本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在现存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研发几本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材。精心制作一批教学课件、教具、学具。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和网络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3.三个建设
(1)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同时还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政治思想上,培养他们热爱教育工作,牢固树立教师职业的敬业、奉献精神。在科研上,努力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素养,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领域迅速成长。在教学上,制定详细的教学工作规范,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等措施,使青年教师在树立优良的师德、更新和拓展知识以及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加强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培训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2)人才评价机制建设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深入合作幼儿园,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教学质量在实习过程中的落实,同时主动听取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内涵的发展,构建“三个长效机制”:一是互赢机制,学校选派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入合作幼儿园讲学,为幼儿园提供知识、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幼儿园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岗位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激励机制,邀请幼儿园园长和有关专家参与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论证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校、园”两个优势,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情感机制,加强“校、园”信息交流和沟通,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定期召开“校、园合作”座谈会,讨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校、园”长期合作。
四、建设内容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必须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变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为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变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为知 识传授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变纸质媒体接受信息方式为多渠道多媒体接受知识信息的方式。变学校单一设计实施评价专业人才为校企共同实施设计评价专业人才;变以知识、分数考核人才为以能力考核人才。从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技能鉴定多方面对人才的培养进行整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体系改革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学校需要和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臵。把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课准确定位,确定开设比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每年都要对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进行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设臵相应课程。组织校企合作的幼儿园和社会相关专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建设校级市级精品课程,开发适应岗位和社会需求变化的校本教材和教学课件。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业务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和数据库,制订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设立师资培训经费,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专业培训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内培外引,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加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争取两年 内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全新,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实习指导能力强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的教学实践体系,以实践基地为基础,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实习实践。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营机制,并制订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企业参与办学,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共享的具体措施。
五、建设进度
鹤壁市理工学校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牢固树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早期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我们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聘用专家型教师的力度,加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依据学前教育机构的人员需求和幼儿园特色,强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密切联系,课程设臵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在特色中体现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特色中求生存和发展;强化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展“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途径;加强与省外、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在省外、国外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中抓住机遇,拓展发展空间。专业建设进度
(一)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改研讨会,广泛听取校本部任课教师和学生意见,讨论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争取省级以上科研立项2项。3.争取“双师型”教师达到85% 4.大力购臵并完善专业图书资料,并提高专业学术期刊和相关杂志的购买力度。
5.发展3个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二)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进一步修订、完善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组织骨干教师合作编写的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逐步建成符合专业需要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建成适合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需要的数据库。
3.完善实训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现有实验实训室,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新进展和教学需要,增建新的实验(训)室
4.争取“双师型”教师达到90% 5.建设学前教育精品课程2-4门。6.争取省级以上科研结项2项。
7.再发展3个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六、资金预算
鹤壁市理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1年、2012年建设资金总预算24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76.4万元、企业投入9.6万元、学校自筹60万元。2011年为12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88.1万元、企业投入4.4万元、学校自筹30万元。2012年为12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88.3万元、企业投入5.2万元、学校自筹30万元。
(一)2011年、2012年软件建设资金预算(2011年72.5万元,2012年73.5万元)。
1.2011年、2012年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教育技术能力师资培训,每学期一个月,共32人,每人每年经费687.5元。每年2.2万元。
2.2011年、2012年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资金各2万元;教师进修、继续教育各1万元。
3.2011年、2012年培养聘请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各3万元,选派教师出国培训资金各4万元。
4.2011年、2012年课程教材研发资金各4万元,各编写2本校本教材,同时配备两本教材重要章节课件。
5.完善三年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核心课程建设2011年、2012年分别是16.1万元和16.3万元。
6.建立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2012年各12.3万元。7.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资源库建设2011年、2012年各5.3万元。
8.落实教师幼儿园实践制度,接受新理念新技术培训2011年、2012年分别是4.2万元和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两年共投入2万元、行业两年共投入7.2万元。
9.聘请专家和兼职教师2011年、2012年各4万元。10.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经费2011年、2012年各是14.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两年共投入26.4万元、行业两年共投入2.4万元。
(二)2011年、2012年硬件建设资金预算(2011年50万元、2012年50万元)
1.2011年初步建成0-3岁和4-6岁教育教学实训室经费20万元,2012年完善0-3岁和4-6岁教育教学实训室经费20万元。
2.2011年建设一体化教室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2012年完善一体化教室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
七、主要保障措施
(一)机构设立
为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按进度、高质量完成,成立学前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组。
1.总体架构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组由学科带头人和富有创新精神、学识渊博的专业教师组成。2.基本职责
(1)负责本专业建设的项目论证、资金预算、保障措施等。
(2)负责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度的制定与落实。
3.人员组成及责任分工 组长: 李仕峰
成员: 范金山 高明珠 王秀丽
工作组负责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和任务书的起草;负责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负责各项目实施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研究本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探讨解决方案。
4.考核奖惩措施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定职责、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期检查建设进度,实施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实行责任追究,确保本专业建设质量。
(二)保障机制 1.办学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完善学校主导、充分发挥行业 作用、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优化办学资源配臵,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实力,输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同类学校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
2.管理机制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检测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过程管理 1.总体设计
通过一至两年努力,改进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深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探索构建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和课程标准体系;重点建设两门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统筹规划和编写校本教材,实现教材与社会需求、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对接;通过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经过两年建设把学前教育建设成为鹤壁市理工学校的品牌示范专业,到2012年底本专业 达到十二个班600人的规模。
2.技术咨询、配套研究
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专家组要与合作单位密切合作、沟通交流,深入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咨询,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配套研究。
3.过程跟踪、中期检查和验收自评
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学校要加强对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的完善、评价模式的改革等工作的实施进行全程跟踪,定期检查并写出检查报告存档,作好对本专业建设工作进行验收自评工作。
(四)经费保障
1.中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2011年至2012年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资金拟定为176.4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65.6万元,师资队伍建设44.4万元,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运行机制建设66.4万元。
2.学校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2011年至2012年学校投入校内实训室、学前教育一体化教室的建设资金各30万元。
3.行业企业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2011年至2012年行业企业投入软件建设经费分别是4.4万元和5.2万元。4.其他方面的物质条件
加强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确保本专业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三篇:机电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内容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海尔集团、海信电器、金晶玻璃等企业培养人才。①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发挥校企联合协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专家例会,根据机电行业发展动向、企业岗位需求变化等对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动态调整。②建立职业分析机制
通过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及其职业能力的调研,完成机电技术人才需求状况分析,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③建立课程体系完善机制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召开机电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生代表研讨会,完成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的分析,并进一步确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技能,将核心技能转化成为相应可实施的教学项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以“课证相融,训赛相通”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④建立三阶段对接机制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共同落实“双证书”制度,共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开展就业指导,共同做好基础素质培养和专业认知阶段、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实习阶段、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阶段的对接。
图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⑵课程体系改革
①建设“课证相融,训赛相通”为主导的行动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
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各级技能大赛的内容,按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机电设备装调、操作、维护等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图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 ②开发课程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
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下,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生代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合,按照学习规律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在此基础上,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及各级技能大赛的内容,完成课程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③核心课程建设
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结合岗位职业能力,与企业合作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行动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科学规范的课程标准。将与机电技术应用核心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AUTOCAD2010》、《电气控制技术与实训》、《PLC控制技术》3门课程建成优质核心课程。④校本教材开发
结合机电技术应用岗位国家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内容,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编写行动导向的特色教材,并开展实训指导书和任务书的编写工作,制订技能考核标准,逐步完成《电气控制技术与实训》、《AUTOCAD2010》、《单片机应用》、《维修电工技能实训》、《PLC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应用》6门校本教材的开发,同时开发配套课件、教辅材料等。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本教材开发进度表
序号 1 2 3 4 5 6 教材名称
《电气控制技术与实训》(郭加照等)《AUTOCAD2010 》(邹蓉 韩燕等)《单片机应用》(丁海明等)《电子技术应用》(赵丽 王本强等)《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李爱芳等)《PLC控制技术》(李强等)
⑤教学资源库建设
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将实施性教学方案、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练习题和模拟试题、真实产品教学案例、学生习作、行业企业信息等整理入库,形成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好“机电技术应用校本教材资料库”、“机电技术应用实训模块项目库”、“机电技术实习素材及应用成果库”。
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机电专业群提供共享服务,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为地区同类专业提供共享服务。此外加强图书资料库建设,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图书达8000册,并加强专业电子图书库的建设,实现专业群电子图书达15000册。
图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 ⑶教学模式改革 ①创设仿真教学环境
一是依据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实施的要求,在现有实习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改建6个与实际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实训车间。
二是在校外实习基地生产车间设立教学场地,对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解。②实践“仿真教学”
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设备、产品等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以“项目引领→问题引导→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多元评价”为教学行动的基础环节,构建“教、学、做”一体,“德、智、技”兼顾,“校、生、企”互动的教学模式。Ⅰ.教学环境对接企业环境
引入企业文化,从实训设备的放置到墙上的规章制度,从学生穿着生产性的工作服到指导教师的管理方式,充分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现场和环境。使学生进入实训室后,就立刻能感觉到自己是进入了生产车间或真实的工作岗位,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缩短学校与企业距离的目的。
①完善教学资料,增强互动 ②典型案例交流
③完成教学资料的网络呈现 主要建设内容
进度结点 2012年6月 2012年12月 2013年6月 2013年6月 2013年12月 2013年12月 Ⅱ.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仿照工厂的环境设计教学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产环境之中,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融教学、实训、实验、考核于一体,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强化训练和考核等多种功能。Ⅲ.教学管理对接企业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把教师变为车间里的师傅,把学生变为班组长和成员,变教师一人管理为分层管理。教师按高、中、低的难易梯度准备教学任务,按照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师抽查;学生总结、集体评价的形式组织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提高。
⑷构建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
①学生评价:采用“232”模式,即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两方面相结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形成个人总结、小组评价两个评价结果。②学校评价:一是以能力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二是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采取笔试、动手实做、产品制作、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完成学生评价。
③企业评价:一是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二是学校教学过程中,企业外聘专家、兼职教师从专业技能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三是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师傅)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实习效果进行评价。
④社会评价:一是行业专家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国家职业标准;二是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形式,从周边社区、社会组织采集对学生的评价信息。2.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机电专业“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通过现有教师到高校进修、下企业实践、技术服务,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到校指导等多种形式,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成一支“技术专家”领军、校企兼容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⑴专业带头人培养 ①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1人侧重光机电一体化方向,1人侧重单片机应用方向,在专业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②培养规格
专业水平高,熟悉机电行业最新动态,掌握机电行业新技术,能对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应用的服务工作;教学与实践能力强,对外能承担机电技术交流与服务,对内能开展教育教学指导;主持核心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开发和课题研究工作。③培养途径
专业带头人每年到办学实力强、水平高的职业院校和知名机电企业进行调研或参加行业新技术培训,及时掌握国内同类专业建设情况和机电技术发展状况,了解产业人才需求,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主持核心课程建设并承担教学任务,主持特色教材的编写,参与专业课题的研究,指导本专业青年教师。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的方式,承接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任务,提升专业水平。
⑵骨干教师培养 ①培养目标
培养骨干教师10名,使其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专业教学的骨干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②培养规格
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主持核心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开发以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能够为机电企业提供技术咨询。③培养途径
到国内机电专业办学实力强、水平高的职业院校进修,到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机电行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或知名机电企业顶岗实践,形成较强的教学或实践能力。学习先进职教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持或参与核心课程建设、特色教材开发;参加各级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并取得技师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辅导学生技能竞赛的水平。⑶双师型教师培养 ①培养目标
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教师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技术、职业技能、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通过实施“‘双师型’教师提高工程”,90%的“双师型”教师考取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15人考取技师证书,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人次以上。②培养途径
建立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机制。通过实践锻炼及社会服务等形式,把现有的专任教师有计划地送往知名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轮流选派专业理论深厚,但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接受技能培训,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专业教师在两年内到合作企业或实习基地参加工作实践累计达到20周以上,保证“双师”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
同时,要求教师参与行动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提高教师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辅导学生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的能力。
⑷兼职教师聘用 ①建设目标
从海尔、海信、上汽通用五菱、金晶玻璃等合作单位聘请6名专业技术骨干到校兼职,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②聘用条件
有一定理论水平,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参与教学或指导实训。③承担任务
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参与教材编审和教研活动,承担校内外实践技能课程指导或教学,对专任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在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⑸行业企业专家聘请 ①建设目标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从行业企业聘请8名知名专家,壮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力量。②聘用条件
在行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专业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③承担任务
指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指导校企合作,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能力考核标准的制定,定期到校讲座和开展师资培训、技能竞赛指导,引领专业发展方向。
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引领专业建设 骨干教师10人
承担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双师教师36人
课程建设、行业联系、教材建设、大赛指导 校企兼容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企业实践、技术项目开发、教学能力培训 国内外培训、专业技能等级考证
教学能力培训 行业专家8人
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技术指导 技术骨干6人
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指导、设备维护 培养专职教师 聘请兼职教师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 ①人才培养互惠
以“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企业参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提供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信息,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教学改革等,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至少为每个学生提供2-3个实习岗位,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为企业提供短期的继续教育免费培训(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外语等)和优惠提供中长期的有偿培训(文凭班、证书班),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开展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同时,合作企业享有毕业生优先挑选权,与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更可留用全部实习学生。②合作宣传双赢
通过政府教育信息网、企业和学校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对校企合作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树立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先锋形象,扩大校、企的影响力。(2)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①建立校企合作管理体系
Ⅰ.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区政府领导、教育体育局领导、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者、学校领导、专业负责人等组成,其基本职能是宏观调控校企合作的发展,统一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据产业机构的调整和升级等所带来的企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规格与数量的变化,合理配置学校的资源,使之与企业和市场对接。
Ⅱ.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由行业专家、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其基本职能是根据企业及市场需求,提出专业建设调整方案;对专业所适应的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合理开发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本专业提供就业指导及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方案等。
Ⅲ.成立实训工作委员会。成员主要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学校实训和培训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其基本职能是根据企业及市场需求,制定学生实习实训方案,为企业开发培训项目。②强化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办学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校外实习教学基本要求》、《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③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
建立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核心、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项目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的反馈信息,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3)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 ①校企人才共享
企业为学校推荐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同时为专业教师提供适合的实践岗位,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助力。学校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名师工作室,利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②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
深化与海尔、海信等企业的合作,校企共建海尔集团、海信电器、上汽通用五菱、金晶玻璃4个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既能满足“理实一体”教学和学生实习的需求,又能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采用以下三种共建方式:一是企业指导,学校自建;二是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双方共建;三是利用企业生产现场直接作为实习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或顶岗实习。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实习计划
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专业
教育实习计划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关键环节,也是对该专业学生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检验。所以,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着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强化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与各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在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教师的共同帮助与指导下,努力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确保实习工作的圆满完成。根据教学计划,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将安排在5所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实习,特制订实习计划如下:
一、实习目的
(一)通过教育实习,掌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通过接触幼儿、了解幼儿,逐步形成尊重幼儿、热爱幼儿、关心幼儿、理解幼儿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培养热爱幼儿,热爱事业的思想情感。
(二)通过教育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学会组织教学内容和组织幼儿园的综合教育活动;学会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学会与家长沟通;能够独立带班;领会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真正意义。
(三)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学生初步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基本上能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四)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对幼儿园课程设计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进一步掌握与课程实施相关的环境创设、区角活动、家长工作等工作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二、实习基地(排名不分先后)
1、平罗县第一幼儿园
2、平罗县第二幼儿园
3、平罗县第三幼儿园
4、东方明珠幼儿园
5、小熊猫幼儿园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第一学期实习内容
1、听取实习幼儿园领导介绍本园的情况和教师的要求
2、听取原班教师介绍本班教育、教学以及幼儿的情况
3、观察实习班级一日生活的内容,学习其组织领导的方式和方法。
4、观察记录晨间活动、早操、集体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进餐、午睡等多项活动常规,并学习原任教师的组织方法和实施策略。
5、深入了解主班教师的全面工作,模仿其做法,思考其原因。
6、参与幼儿园和在实习班的备课、讨论等教研活动。
7、组织幼儿一日各项活动。
8、参加幼儿园的清洁卫生工作、家长工作。协助幼儿园,做好环境布置,大型活动的准备及其他工作。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在实习期间为幼儿园做几件好事。
(二)第二学期实习内容
1、幼儿的一日生活护理及教育。
2、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各项教育活动。
3、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4、创设适宜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5、与家长进行有关幼儿教育的交流和沟通。
6、制定教育工作计划为一日生活安排及其教育要求。
7、制订教育活动方案。
8、写教育记录,包括日常教育过程的记录和效果分析;写教育活动实录,即教育活动案例等。
9、在较好完成基本教育、教学活动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尝试新的教改活动,认真抓好游戏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追求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10、在本校教师和实习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次示范教学观摩活动。
(三)对实习生的要求
1、实习生应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在指定卫生部门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幼儿园实习。
2、实习生应遵守幼儿园各项制度和纪律。实习期间要按时上下班,一般不许请假,遇有疾病或特殊情况必须请假时,应持证明经指导教师商得实习园领导同意。请假所缺实习工作另补。
3、实习生应认真按时完成规定的各项实习任务,认真备课,写出教育工作计划及教案,并于实习前将计划、教案交本班教师审阅,批准后方可执行;教育笔记要及时完成。
4、实习生应从正确的教育观念出发,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项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5、热爱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对幼儿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教育,不得有任何粗暴的举动和言辞。
6、实习生应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和幼儿园领导的指导,防止独断专行和依赖他人。实习生应与幼儿园其他教师和谐相处,互相配合,共同工作。
7、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应以教师的身份要求,事事处处都要以身作则,在“五讲”、“四美”方面成为幼儿的表率。实习生应按照幼儿园的要求着装,注意衣着整洁,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发型,上班时不穿高跟鞋,注意个人卫生。
8、实习生要遵守财务制度,爱护公共财物,爱惜幼儿园的设备;注意节约;借用物品要及时归还,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9、每天必须按时回校上晚自习(作实习准备等),若有违规,作违纪处理。
四、实习成绩评定
(一)评定标准
幼儿园教育实习成绩,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全部工作表现的评价,根据每个实习生带班工作态度及个人表现等全面衡量作出评定。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为:
优:
(1)备课努力,认真钻研教学纲要与教材教法,按时独立写出质量较高的教育工作计划
(2)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和生活管理工作,确保幼儿的安全,重视幼儿道德水平的培养
(3)教育、教学的明确。能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对教材掌握熟练,能结合教材特点和儿童情况选择教育、教学方法,并恰当地贯彻教育、教学原则;教态自然,组织幼儿的能力较强,教育教学效果好
(4)注意进行个别教育工作,对不同的儿童能区别情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能正确评议自己的工作,虚心听取意见,并能在实习进程中改进、教育质量提高比较显著,认真写出实习日记和总结
良:
(1)备课认真努力,在指导教师捎加指点下能按时写出完整的半日教育工作计划,在备课过程中能逐步提高;
(2)注意幼儿的安全、卫生保健和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儿童的效果好;
(3)教学目的明确,掌握教材个别地方不够十分熟练、教态比较自然,能达到教学目的;
(4)评议会上能作自我分析,但有的地方不够深刻全面,能听取别人意见,改进工作。
中:
(1)备课比较努力、认真,能按时完成教案,但需要教师较多的帮助;(2)比较注意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3)能基本达到教育、教学目的要求,一般地贯彻教育、教学原则,但内容不够充实和熟练。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教学组织能力一般;
(4)评议会上态度认真,但自我分析一般化,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教学中有改进,但效果不明显。
及格:
(1)备课尚努力,但钻研纲要、教材不够认真,在教师较多的帮助指导下能按时完成教育、教学计划,但质量较差;
(2)尚能注意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和道德品质的培养;(3)能基本上达到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部分地贯彻教学原则;(4)评议会上自我分析能力较差,还能接受别人意见,但工作改进不大。不及格:
(1)备课不认真,经过较多的帮助仍写不出完整的教育工作计划,实习效果很差;
(2)不注意儿童的安全、卫生保健,对儿童道德素质培养不关心;(3)教育、教学目的不明确,对教材的基本内容不能掌握,讲述中有严重错误,组织教学能力差,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4)评议会上自我评价抓不住重点,接受别人意见不虚心,工作无改进。实习评语以工作态度、个人表现为主要内容,包括能否对儿童全面负责,关心和热爱儿童,遵守制度和纪律,团结帮助其他教师,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可视具体情况加以总评。
(二)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
1、成绩在实习班指导老师和幼儿园领导评定基础上,由本校(主考院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提供的材料,审核确定实习成绩;
2、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3、评定实习成绩时要严格掌握评分标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标准过宽与学生实际水平差距较大的倾向,成绩为“优”的人数,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五、实习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史旭东
副组长:李雪峰 姚天华
组员:赵丽 孙海荣 王惠英 田媛 张艳 安丽媛 陈媛 闫丽娇 丁会国 姚娜 李洁
实习基地小组长:抓学生常规纪律、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到园、返校、有计划地跟园协调安排工作。
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实施方案
以幼教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牢固树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早期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聘用专家型教师的力度,加强与幼教机构的交流合作;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依据幼教机构的人员需求和幼儿园特色,强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密切联系,课程设置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在特色中体现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特色中求生存、谋发展;强化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展“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途径;加强与省外幼教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在省内外幼教市场的需求中抓住机遇,拓展发展空间。
二、专业建设进度
(一)2010年10月—2012年9月
1、继续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广泛听取相关专家、任课教师和学生意见,讨论、完善、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修订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2、完善教学和实训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现有舞蹈房、画室、钢琴房、语音室、计算机房等教学设施,制定教学设备分期分批购置计划、校内实训设施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3、购置并完善专业图书、期刊资料,加大专业学术期刊和相关杂志的购买力度。
(二)2012年10月—2015年9月
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建设校级网络精品课程3-5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2门。
3、校级或厅级课题立项10项以上,省级以上课题立项3-5项。
4、发展20-30个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5、每年召开一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科研研讨会。
6、引进或培养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前教育、舞蹈、美术、钢琴方向),学前教育学院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0人左右。
7、争取建成校级或省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建设点。
三、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突出特色,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对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突出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幼教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爱心教育,同时进一步明确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适合不同类型、层次幼教机构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培养幼儿园“留得住,用得好”的幼教工作者。
学前教育专业在坚持创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交流,探索校企合作。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也同时进行。通过幼教机构的深入交流,结合幼儿园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设计,灵活变通教学计划,选取适宜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对幼儿教师进行因“园”而异的教育,力争培养出满足幼儿园实际需要的、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幼儿师资。专业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积淀,根据幼教发展现状及趋势,尝试一些超出教材而又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形成《讲义》,以适应幼教机构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我们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聘用等多种途径,逐步建立起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更为合理的教师团队。
1.加大专业教师引进力度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8人,为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我们将在5年之内引进或培养10名专业对口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提高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充实教师队伍。
同时,我们计划聘请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或具有丰富幼教经验专家、学者、一线幼儿教师作为我们的特聘专家或外聘教师,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2.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课程进修、学术会议、幼教活动观摩等,以保证专业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把握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为在职进修人员提供多种方便。为了增加教师的“双专业”背景,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培训时结合专业建设和自身发展,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计划在5年内培养2-3名校级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1-2名专业带头人,形成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教学团队和学术梯队。4.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专业教师必须每周拿出1天时间深入幼教一线参与实际工作,在融合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同时,时刻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专业教师在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也要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到2013年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应达到90%以上。
(三)优化教学条件
增加教学投入,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及其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具体包括:
继续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提高利用率,提高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
加大对学前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经费,通过各种方式,密切与省内外各级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原有20多所幼儿园作为稳定的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将发展重点由二线城市向一线城市扩展,尤其加强与生源地丰富地区幼教机构的关系,如安阳、洛阳等地,至2012年再发展10-20个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学习借鉴同类院校专业建设经验,建设3-5门校级以上网络精品课程,逐渐实现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网上教学互动等功能。
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每年订阅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与学术期刊,开阔师生视野,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
另外,完善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更好的上课条件,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四)深化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不断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信息时代幼教改革对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本着“基本知识够用、突出实训教学” 的原则,压缩基础理论内容,在强化原有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加与幼教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增设儿童英语教育、幼儿园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儿童文学创作,儿童营养、保育、保健等专业技能特色课程,并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从业能力。
另外,由于二年制学生经过三年幼师教育,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注重学科领域内最新理念与知识的传授,三年制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使所有学生的实践经验得以提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幼教人才。2.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面向幼教一线,在全面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师生现代技术素养,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支持与服务,专业主要课程要逐步配备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核心课程还要与相应的网络课程链接,为教师备课、学生自学提供平台;继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探究型和自主研究型学习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继续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讨论、作业、试讲、见习、技能竞赛成果展等)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和创新性。3.完善教学管理
本专业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在院长负责下,由学院教科办、教研室和教学督导组具体督导和监控。组织编写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实习大纲,统一组织各类课程考试,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们将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秩序,并继续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整个过程中贯彻执行,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幼教领域急需、好用的人才。(1)强化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明确管理人员与教师的各自职责,规范师生行为,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的程序办事。
(2)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幼儿园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设计,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按照教学大纲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重组知识,优化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加强教学督导、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等方式,督促教师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行为方式,以做到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和为人师表,形成良好的教风。
(4)严格考试评价环节。针对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变化,考试评价体系也会相应地加以完善和调整。考试内容和方式,试卷命题、评卷、试卷分析、归档等按照学校相关文件加以规范。
(5)平时技能训练按照实训教学方案,由专任教师分组指导,学前结束教师要提交指导记录和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归档保存。
(6)规范毕业论文写作。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开题、论证、撰写和答辩。4.加强教材建设
在教材征订时,优先选用5年内省部级以上获奖、能反映教改要求的优质教材。专业教师要根据专业、学制和学生特点,及时补充、调整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案例及先进成果。(五)提高教研、科研水平
积极按照“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开展教研、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与本专业教育教学、管理相关的研究课题,提高专业教师参加教科研的人数比例。争取在5年内申请校级或厅级课题10项以上,省级以上立项3-5项。
焦作师专学前教育学院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