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修订稿1)

时间:2019-05-13 21:4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修订稿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修订稿1)》。

第一篇:会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修订稿1)

专业四:会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本专业建设计划。

一、专业需求论证

经对会计专业发展前景的调查与论证,我们认为:只要是有经济活动的单位和组织,都要进行会计核算、监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国家税收管理人员、政府职能部门人员为更好实现其职能也需要懂得财务会计知识。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背景、行业背景和产业背景,具有强劲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就业前景。

随着天津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记账式会计,而是渗透于金融、保险、投资等多行业,不仅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相关的信息处理、参与管理、决策的能力;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团队意识;既有创新观念,又有风险意识的会计职业人员。这种发展趋势给会计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使我们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将会计专业定位于学校持续发展的重点专业,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我们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改革的归宿点。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构建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会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的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把会计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精品专业。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培养目标

以培养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按照企业和领域需求确定培养方向,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政治思想方面:爱党爱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

(1)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审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处理较复杂的专业问题的能力。

(2)熟悉我国的有关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了解国际会计惯例。

(3)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再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课程建设目标

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完善实训课程实训要求与考核标准。结合“多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毕业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珠算证书”等证书。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通过有计划的派出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目标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等措施,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柱,以行业专家兼职任教为辅助,使专业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到5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4、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强化专业职业技能构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2个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和2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将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校内外实训内容、体系和考核有机结合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及专业技能研发的需要。

三、专业建设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宗旨,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的教学机制;通过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岗位职业技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积累岗位经验,为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四、专业建设内容

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创建以提高技能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

(一)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岗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跟踪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完善“岗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真实的职业环境和业务为载体,按出纳、会计核算等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开展项目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整体上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融入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

(2)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与实训基地及各中小型企业加强紧密合作,包括合作开发教材、合作建设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互派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及培训任务、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等。

(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必须涵盖会计职业岗位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扩展能力。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应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强化职业态度养成,实施“多证书”教学,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全面融合于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

2、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考核

实践课程考核采用标准评分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制订《会计实务实训要求及考核标准》,以考核学生的实际业务技能。

3.教材建设

根据核心课程建设内容,以实训要求及考核标准建设为特色,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及职业应用能力为重心,以融合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内容为特色,编写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校本教材。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师型”教师培养

计划在三年之内,“双师型”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90%以上。主要措施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走出和引进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所有专业教师必须从事一门以上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加强对其实践技能的锻炼;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以加强对专职会计教师的指导;鼓励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奖励。

2、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

建立、健全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科学制定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考核标准,强化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品质。

(1)培养2名基础理论扎实、人文素养厚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每年培养青年教师2名;通过到考察交流、企业实践等措施,使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培训、科研及实训基地建设的能力,成为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的领军人物。

(2)培养3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材修订、教学示范等工作,形成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力量,带动专业整体发展。

(3)培养2名爱岗敬业,谦虚好学,为人师表,教学工作成绩突出青年教学能手。

(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分别建设以会计核算能力实训为重点的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以会计管理能力实训为重点的ERP校内实训中心;以会计岗位职责实训为重点的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形成一个仿真会计工作内部环境。

按照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就业及教师顶岗实践及专业技能开发的要求,通过校企联手,双向互动,建设与校内实训内容体系相配套的校外实践系统。

五、专业建设规划资金

学校投入专项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师资培训、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会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等因涉及资金较大,需要加大该项资金投入,师资进修培训、学生校外实训、实训室设备添置、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也需要学校在人、财、物等教学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

六、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加快会计重点专业的建设步伐,建立会计重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教学校长挂帅,会计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为主要骨干力量,吸收企事业单位

专家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共同探讨会计专业的建设问题,以确保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政策和制度保障

加大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支持实践教学改革,重点保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三)经费保障

在会计重点专业建设中,会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师资进修培训、学生校外实训、实训室设备添置、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需要学校在人、财、物等教学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

(四)综合保障

协调学校各有关部门,形成内部合力,保障重点专业建设的各项条件,使专业建设工作整体健康、协调发展;加强社会联系,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外部合力,积极深化校企合作。

第二篇:国家示范校建设会计电算化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全国示范校建设之会计电算化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一、人才需求分析与专业建设现状

1.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日益重要。石化工行业是我省六大产业之一,石化企业的经济核算、成本分析都需要越来越多的财会人才;其他行业也一样,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推动企业(公司)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各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越来越重视其基层的会计核算,这就为我们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专业建设现状与不足

(1)专业建设现状:江西省XX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立于2000年,在校生150人左右,拥有“双师型”专业教师8人,其中在全国化工中职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类专业委员会任委员1名。该专业拥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手工实训室各1个,拥有XX生化股份有限公司、XX会计事务所等4个校外实训基地。该专业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实训条件逐年增强。本专业的学生规模不断壮大,教学效果越来越好,学生及其家长对在我校学会计电算化的评价度也越来越高。

(2)不足之处:在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我校的会计实训室规模不够大,电脑的配置偏低,ERP实训室未很好地建设起来,相关的财会软件配套数不足;专业师资队伍规模有待扩大,专业老师从事会计实践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还有待增加;学生的实训面有待拓宽、会计电算化的熟练度有待加强。

二、建设思路

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为契机,将我校现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改革为重点专业为建设总思路。以上述建设目标为我们的具体思路。改革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现有的传统的培养模式,“强素质、重能力”贯穿于我们的每门专业课中,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的评价模式;编制适合企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重点放在丰富教学资源;强化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老师的业务水平,打造包括聘请部分企业专家在内的会计电算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大会计实训设备投入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以培养实用型电算化会计人才为中心,做到管理工作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人才培养适用化,加大本专业的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将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打造成全国示范性学校重点专业之一。

三、建设目标

1.建立工学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手段专业教学模式和改革人才评价模式

会计电算化专业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多层面,在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和促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多媒体演示、财务软件操作、网络资源共享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突出学生技能的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

2.建立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本专业工学结合的教材、教案、课件、技能训练等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4门核心课程,编制校本教材。

3.建设专兼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完善内部管理

专业教师团队目标达到15人,重点放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每位专业教师要有企业会计顶岗实践经历。打造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聘请多名来自公司的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会计实训室管理制度、专业教研制度。

4.加强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校外实训基地

(1)完善和扩充现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实训室;

(2)组建会计模拟综合实训基地;

(3)组建校内财务咨询服务中心;

(4)完善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拓宽校企联合办学新渠道。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坚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欲组建校内财务咨询服务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会计代理等工作。进一步拓宽校企联合办学新渠道。

(二)课程体系改革

1.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参照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将《基础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课程。

1.编写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中国税制》教材;

2.建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试题库;

3.再建1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新建1个ERP沙盘模拟实训室

4.完善财会手工实训室;

5.组织学生参加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学科带头人2名;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2名;

3.聘用行业及企业专家、企业兼职教师多名;

4.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5.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不定期多种形式地开展校内培训;组织教师申报与示范校项目建设的有关校级课题,获得立项后开展研究;鼓励教师报考会计研究生,并对取

得学位的教师报销相关费用,每月给予一定的学位补贴。

(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合作

1.完善现有校外实训基地;

2.新建2个校外实训基地;

3.调研筹建、注册成立化工学校财务咨询服务公司,并开展会计代理、税务申报等业务,吸收学生积极参与;

4.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

五、规划资金

项目规划资金285万元。资金来源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配套资金85万元。资金大体使用方向:人才培养模式10万;专业软、硬件建设80万;课程体系改革100万;师资队伍建设75万;实训基地建设20万。

六、保障措施

1.组织和人员保障学校成立以高级讲师黄晓明老师为组长的会计电算化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工作小组。

2.制度和政策保障建立校内聘任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以外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或具备相应的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制度。形成严格的督察和审计制度,确保建设工作的规范化。

3.资金保障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建设项目需要资金2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配套资金85万元。

第三篇:学前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三:学前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1)社会需求

“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前期是开发儿童心智和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2011年,《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意见》(潍政发【2011】9号)中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并要求各县市科学制定城乡住宅区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进一步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建设大量标准幼儿园,补充大量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从高密来看,2011年全市共有幼儿园160多所,未来两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所,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各幼儿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开设许多特色课程,如蒙台梭利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教育等,对当前幼儿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水平。我校是高密市及周边地区唯一一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也是中国教育学会舞蹈专业委员会设立的舞蹈专业培训基地,在幼儿教师培养、现有教师队伍培训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将是热门专业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2)现有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也是潍坊市重点专业。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共有教师39人,其中文化课教师14人,专业课教师20人,外聘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1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人数的85%,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

设施设备及实习基地建设。学校拥有专为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琴房、美工技能室、舞蹈教室、演出礼堂、语音教室、心理辅导室等校内实训室,能够满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需要;目前有能够满足学生教育实践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17个。

校园(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各幼儿园合作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实现了学校与幼儿园互惠互利的双向发展。幼儿园指派优秀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定期反映毕业生、实习生的工作和实习情况,提出改进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优先安排实习生就业;学校定期为园所教师和家长开设讲座,与幼儿园合作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研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学校课程体系紧贴“以人为本,突出教育能力,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为主线,增加人文知识,加大专业课比重,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三个技能块,即:基本技能模块(弹、唱、跳、说、画)、专业技能模块(活动设计与学科教学)和综合技能模块(主题活动及特色课程)。根据“针对性、实用性、应用性、实践性”等原则,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编写校本教材4本。

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学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摒弃原有的教师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创新新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适合学生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法。

(3)存在的不足

实践教学的学时偏少,过程管理不够扎实和细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还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

课程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学校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三技能”模块,但是模块知识更新不及时,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最前沿信息。

2.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为目标,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根据幼儿园一线教学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灵活的课程体系;建设3门核心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加强校园(企)合作,培养一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努力将学前教育专业建成具有示范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2)具体目标

①完善校园(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完善校园(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园长联谊会,建立合作教育基地,校园(企)共同承担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社会责任。加强和幼儿园的双向交流,建设校外实习合作基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与展示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培养教学技能。认真贯彻“双证”制度,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

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实践环节

在原有的“三技能”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构建“一二三”课程体系。即:一个原则,课程内容紧贴岗位要求,反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教育方法”;二个阶段,第一年为“宽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师口语、乐理、唱歌、舞蹈、琴法、美术等技能基础课程;第二年为专业教学阶段,主要开设: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活动实践等专业理论及幼儿专业艺体技能课;三种技能,基本技能(弹、唱、跳、说、画)、专业技能(活动设计与学科教学)、综合技能(主题活动及特色课程)。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实践实训和隐性课程等六大模块,分段实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公共基础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突出普通话正音、口语表达、儿歌朗诵及故事讲述等教学内容,体现实用性;职业技能课程强调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重视实验、实训等实践教材的配套建设,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两年共建设3门核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4门。

③构建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突出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切实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成一支专业带头人作用突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期内共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聘请兼职教师6人,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95%。

⑤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

建设期内,增建49个(40间琴房、9个功能室)校内实训室,在原有的17个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再建设8个校外教育实践基地。⑥创新校园(企)合作内容

密切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订单教育”、“2+1”等合作形式,保证学校教育与幼儿园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建立幼儿园、学校共同评价学生的机制,把学生实习、见习成绩纳入学生考评内容,突出技能考核和过程性考核。

⑦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资源优势,拓宽服务社会的渠道,进一步提高与幼儿园合作项目的研发能力,面向社会大力开展蒙氏教育、育婴师、奥尔夫音乐教学等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国家素质教育舞蹈课实验基地、国家级舞蹈教育专业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国家、省、市各级培训,在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和舞蹈测试课程建设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建设思路

以学前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前教育职业岗位技能为中心,以创建一流专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本教育。

坚持“三个并重”,即:服务学生与教育学生并重;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并重;办学效益与社会责任并重。

明确“三个原则”,即:以“实际”为原则制订教学计划,以“实用”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提倡“三本教育”,即: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为社会服务为本。4.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①加强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继续完善校园(企)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两年内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超过95%,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幼儿园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请进来”:聘请幼教专家和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邀请3-5名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担任专业建设小组的顾问或成员,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采纳幼儿园一线的建议。“走出去”:将一些教学法课程直接放到幼儿园一线去开设,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选派教师下幼儿园挂职锻炼,与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2项。

②围绕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加强以“童心、爱心、耐心、责任心”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③积极推进评价方式改革。建设“家、校、园”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注重幼儿园、学生、家长等对学校的评价,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构建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的教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建立自信。

(2)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构建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一二三”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①构建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开发《学前儿童游戏》、《幼儿手工》、《幼儿舞蹈》3门核心课程,开发4门有特色的校本教材,配套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开课件制作课,同时取消原有的选修课《现代教育技术》;为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技能,在声乐课中增加“幼儿歌曲”的课时量,在钢琴课中增加“即兴伴奏”的课时量,在舞蹈课中增加“幼儿舞蹈创编”的课时量,在《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中增加“幼儿故事编讲”的课时量;推行研究性学习任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完成紧扣自身专业发展的研究性学习任务。

③优化完善课程结构。通过与幼儿园零距离对接,了解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把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实践实训和隐性课程等六大模块。其中职业能力拓展通过开设三大方向的选修课来实现(英语方向、音乐方向和美术方向),隐性课程主要指专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具体课程安排为: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表

项目结构

主要内容

课程设置

计算机基础、人文科学文化基础知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

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算机、体育、自然科学

公共识 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心理健知识

职业基础知职业发展与迁移必备

康、多媒体教育基础、应用文识 的相关知识

写作、教师礼仪 职业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学前教育专基础前儿童身心发展理论知识、儿卫生学、幼儿园教育活动实业理论知识

知识 音乐等基础知识 践、学前儿童游戏、乐理

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语言表达能教育性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语文、儿童文学、幼儿园教师力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口语、应用文写作、书法

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

主要包括与家长、儿沟通能力

职业技能

童、同事之间进行思想交语文、中学生心理健康、幼儿流、情感沟通、信息传递的心理学、幼儿教育学 能力

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观察与分析

从中分析他们的身心变化儿卫生学、学前儿童游戏、幼能力

及需求的能力 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健康、语言、科学、社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五大领域教会、艺术五大领域教育教学儿卫生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育教学能力

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能计与实践、幼儿歌曲演唱与表

力 演、美术、手工、舞蹈、钢琴 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能

幼儿英语、音乐、美术、幼儿

力;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

园玩教具制作

专业合作能力 职业能力拓展 选修课

学前教育专保育见实习、心理见实习、教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及过程业实践知识育见实习、教法见实习、各门实训 后的体验和经验

与实训 课实践教学 知识、情感、隐性信念、意志、课程 行为和价值观

专业文化氛围 全部教育因素 ④鼓励教材开发。完成《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健康教育》、《幼儿歌曲演唱》4门校本教材,与已经编写出版的《幼教专业教学案例分析》等教材形成一个实践操作型自编教材体系。建立由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组成的数字化教材资源库。

(3)教学模式改革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教学法课程尽量延伸到幼儿园教学的一线,着力于学生从教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综合”+“特长”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分阶段进行过关考核。增加学生爱学、从教实用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鼓励学生社团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旨在培养学生特长和兴趣的文艺活动和竞赛。

①利用好案例教学。教师确定好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扎实开展场景教学。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工作场景中,引导学生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现场决断,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运用好模拟教学。教师提出教学范围,学生自己设计教学内容,让班级其他同学扮演小朋友,模拟幼儿园教学。学生需写出教案、教学反思,教师及其他同学要写出评价。④实施岗位教学。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教育实习,参加幼儿园真实环境的岗位实践,既可以使学生检验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

⑤借助多媒体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手段,系统讲解、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重要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幼教制度特点,并收集、积累一系列教学电影、音像资料,为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服务。

(4)师资队伍建设

①提高道德素养。每月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讨论,强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意识,引导教师形成“不仅要上好课,而且在政治思想、学识学风、为人处世各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的共识。

②更新教育观念。每月两到三次组织教师结合社会进步、学校改革、专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关专题的理论学习,开展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教育思想、质量评价标准、素质教育等专题讨论,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每年组织教师分赴全国各地了解学前教育动态,学习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研究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方法的成果,探讨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③鼓励教改研究。结合专业特长,探索教学改革,建设核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引导教师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与幼儿园联合开展课题攻关;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确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有档次的研究课题。④外引内培结合。两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中遴选6名师德高尚、事业心强、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到国内学前教育领域影响较大的高校进行脱产访学、进修与培训,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等,不断开阔视野,提升学术层次,并与最有影响的专业学者建立密切的联系。

⑤兼职教师队伍。聘请6名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工作,并建立幼儿园兼职教师资源库。

⑥“双师”型培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专业技术技能证书,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实训和进行社会服务的能力。2012年选派2位教师参加“蒙氏”培训,1位教师参加“奥尔夫音乐教育”培训,选派2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学习学前教育最前沿的研究成果;2013年选派2位教师参加“蒙氏”培训,1位教师参加“育婴师”培训,2位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选派3名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组织全体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挂职锻炼,直接参与教学科研管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也为幼儿园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5)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花大力气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套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师生专业发展为基点、具有示范价值的实验实训系统。基础实验系统:包括课堂练习、讲演、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职业认同和专业意识等基本素质。

校内实训系统:包括各专业技能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基地。如琴房、舞蹈房、奥尔夫音乐教室、美工技能训练室、语音室等专业实训室和微格教学室、文艺排演厅等仿真实训基地。使学生在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职业氛围中发展专业技能,扎实专业功底。

校外实训系统:建立一定数量的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主体的见、实习基地,比如机关幼儿园、崇实幼儿园、孚日幼儿园、豪迈幼儿园、金苹果幼儿园等,以满足学生不同层面、多批次见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幼儿园岗位之间“零距离”对接的成品型人才培养。

2012年,新建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微格教室各1个,新增紧密型实训基地4家。

2013年,新建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美工技能训练室、微格教室各1个,新增琴房40间,新增紧密型实训基地4家。

(6)校园(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①构建“双向交流、合作育人”的校园(企)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与实习实训相关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和落实,使实践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校园(企)共同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指导书、实习计划书、编制实训教材等。②评定实习成绩。学生实习结束后,及时上交反映实习情况的材料,包括教育实习总结、教案、听课笔记、观察记录、教育笔记等,由教师及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实习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

③实行学校和幼儿园双师指导的实习方式。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由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密切合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指导。专业指导教师偏重于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幼儿园指导教师偏重于对学生的实际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两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7)校企资源共享建设

①幼儿园文化与学校共享,学校参与幼儿园实训基地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学校参与幼儿园课题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②大力开展学前师资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包括幼儿园教师岗前培训、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幼儿教师技能、教育理论、幼儿园管理等,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园长的管理水平与效能。

③利用学前教育专业优势资源,服务社会。积极开展蒙氏教育、育婴师、奥尔夫音乐教学等培训工作。

蒙氏教育培训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五大领域。

育婴师培训课程包括:0~3岁婴幼儿生活保健、护理与照料、营养配餐、智力开发、动作技能、智力开发及人格培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家长的科学指导、婴幼儿智能发展检测。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包括:幼儿声音训练、节奏—旋律学习、奥尔夫乐器介绍、演奏技巧与应用、动作与舞蹈、即兴表演和创作、教学示范与实践。

④推进挂职锻炼工作。每年选派2名以上教师到高密市机关幼儿园、金苹果幼儿园、孚日幼儿园、豪迈幼儿园、一实小幼儿园等实习实训基地参与教学与管理工作,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全面有效的校-园合作。

⑤开展专题研讨。以学校“国家素质教育舞蹈课实验基地、国家级舞蹈教育专业培训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舞蹈教育培训,举办区域性学前教育研讨会议,为区域内的交流与提升架设平台。

第四篇:学前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修改稿)

专业五:

学前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生500人,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32人。有琴房3个,舞蹈训练房2个,计算机房3个,手工制作室2个,校企合作幼儿园3所。平时定期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到校讲课。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大部分学生成为了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有的学生已经走上幼儿园的管理岗位。

一、需求论证

(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尤其是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鹤壁市理工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鹤壁市唯一一所直属市政府管辖的中专学校,肩负着全市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人才培养重任,但鹤壁市理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 求,亟待向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人才市场需求

受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至2020年期间,20岁至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将导致中国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面对新一轮的生育高峰,鹤壁已出现幼儿师资紧缺的情况,随着儿童入园需求数的提高,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许多幼儿园都开始为师资的短缺而发愁。目前,鹤壁市的幼儿园数量较多,但规范、教学质量受家长欢迎的很少。有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根本就不懂学前教育仅仅派员工到外地培训一个月就开办早教中心或者幼儿园;有不少幼儿园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就上岗了,所以学前教育的质量很难保证。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培养适应区域幼儿教育发展,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以及与该专业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或 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并能从事幼教研究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证书”制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科学文化基础教育+学前专业理论教育+学前专业技能教育”,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基点,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技能鉴定等功能的整合,使每个学生拿到“双证”(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资格证)。

3.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岗位技能。

以适应学前教育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传授与岗位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具有鲜明的学前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资源。

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幼儿园用人的需要,实行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建立专业设臵的动态机制。建设精品课程,开发适应学前教育岗位的校本教材。

5.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请专家、学者讲学。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幼儿园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实行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 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制定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开设计划。

(2)建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学习能力综合素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3)形成职业技能训练和工学结合的模式,每年举行一次“中职生风采大赛”,积极参加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

(4)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和实习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

(5)改革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

(6)根据岗位需要实行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优化核心课程建设,建成幼儿舞蹈和儿童游戏省级精品课程。

(7)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两本适应学前教育的校本教材。

(8)制作新编教材的案例课件。2.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2011年达到85%,2012年达到90%。

(2)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建立教师的业务业绩档案。

(3)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幼儿园实践制度,保证每个教师每年都有一次进修和实践的机会。

(4)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和幼儿园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

(5)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能力,要求每一个教师创新一种教学方式。

(6)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竞赛。(7)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

(8)每年由学校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的优秀学校参观学习。

(9)选派1-2名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两年之内校企合作幼儿园达到6所,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聘请幼儿园教师来校授课、讲座,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以及教师参与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等方式,与幼儿园建立 长期稳定的联系,加强合作与交流。

(2)实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促进校园文化和幼儿园文化的紧密结合。每年学校与幼儿园联合举办两次学习交流活动。

(3)要求学生在参加理论学习的同时,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每周一天到幼儿园参加教育实践和技能学习,即“一日教育实践”活动。

(4)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建立学生实习档案,编写实习鉴定书,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5)每年举办一次顶岗实习经验交流汇报会,让顶岗实习的优秀实习生代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介绍其经验和收获。

(6)建立两个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训室。(三)预期效益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整体布局与结构趋于优化,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专、兼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均较合理。努力取得“一强、二新、三高”的办学效果。一强,即师资队伍强;二新,即课程设臵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新;三高,即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就业率高、社会评价高。努力使本专业在本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改革”、“三个建设”,构建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二)遵循原则 1.方向性与科学性原则

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按照职业教育课程新理念,探索适合职业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成为学前教育第一线迫切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

2.专业性与人本性原则

幼儿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其立身之本是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专业课程设臵必须体现其专业性,把专业性课程放在整个课程体系的突出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从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顺利就业并能适应 职业岗位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新需要提供基础保障。

3.实践性与创新性原则

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和用人单位实际,满足学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把实践性课程放于重要地位。课程改革要坚持校企合作,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针对就业岗位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努力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具体思路 1.一个中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要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树立不断创新的意识,深化改革,不断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办学效益,强化服务职能,着力构建适应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推进学科专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三个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制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建立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量化考核体系,制定规章制度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其次,加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学前教育面对的是0-3岁和4-6岁的婴幼儿。教师是儿童教育和发展的主要责任者。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责任感。学校必须通过课堂实践和主题教育、案例分析评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考核。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钢琴、舞蹈、声乐、美工、故事说编、亲子互动辅导、婴幼儿发展评价与测量、婴幼儿保育等实践技能。课堂教学上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训练学生的技能,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每周有一次到校企合作幼儿园实践训练的机会,把课堂所学理论技能运用于实践,逐渐积累和形成能力。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广阔开放的技能、能力形成的社会工作环境,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使技能得到强化,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加强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能力理论的系统学习,掌握学习能力提高的方法,通过实践训练,强化保持学习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获得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动力。(2)教学模式改革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实践的紧密衔接。建立以学前教育技能训练为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过程,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安排教师下园锻炼,加强与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联系,采取各种方式与家长、社区交流互动,获得家长、社区理解、认可、支持和有效帮助,通过多种途径向社区、家庭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共创共享,构建优质学前教育的强大合力体系,提高教育成效。

创新教学方式,教师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三寓”教学方式(寓理于例、寓知于情、寓能于行)。第一,课堂教学有多种方式,其中通过教师提供具有适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案例中获得真知。第二,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第三,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在于实践。

创新教育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调查区域的资源优势,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针对学前教育岗位技能要求变化,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机智地抓住日常生活中孩子感兴趣或关注的事物作为活教材生成课程,组织随机教育活动,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形成有特色的学校园本课程模式。

(3)课程体系改革

学前教育是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服务行业。在人才观、课程观方面与普通学历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因此课程设臵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构建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以学生为培养主体的体现学前教育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调整完善教学计划,按照课程改革的目的,进一步调整完善教学计划,由于公共基础课由学校规定,我们所要做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训课两个模块。课程设臵如下:

专业必修课: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管理、整合教法、幼儿英语、普通话、计算机应用、婴儿心理学、亲子教育概论、婴幼儿护理学、婴幼儿营养与保健

专业实训课:钢琴、幼儿舞蹈、幼儿美术、手工、活动设计、艺术欣赏、亲子教育、社交礼仪、幼儿舞蹈编排、儿童游戏、故事说编、亲子互动辅导,其中文化课与专业课、专业实训课的比例为1:2:3。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为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重点抓好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建设,注重教学能力强、效果好、水平高的师资课程精品化建设。积极申报校级市级精品课程,发挥优质课、公开课的示范作用,争取在2012年底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

注重教材建设。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及相关社会组织参与校本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在现存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研发几本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材。精心制作一批教学课件、教具、学具。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和网络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3.三个建设

(1)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同时还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政治思想上,培养他们热爱教育工作,牢固树立教师职业的敬业、奉献精神。在科研上,努力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素养,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领域迅速成长。在教学上,制定详细的教学工作规范,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等措施,使青年教师在树立优良的师德、更新和拓展知识以及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加强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培训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2)人才评价机制建设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深入合作幼儿园,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教学质量在实习过程中的落实,同时主动听取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内涵的发展,构建“三个长效机制”:一是互赢机制,学校选派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入合作幼儿园讲学,为幼儿园提供知识、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幼儿园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岗位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激励机制,邀请幼儿园园长和有关专家参与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论证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校、园”两个优势,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情感机制,加强“校、园”信息交流和沟通,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定期召开“校、园合作”座谈会,讨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校、园”长期合作。

四、建设内容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必须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变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为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变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为知 识传授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变纸质媒体接受信息方式为多渠道多媒体接受知识信息的方式。变学校单一设计实施评价专业人才为校企共同实施设计评价专业人才;变以知识、分数考核人才为以能力考核人才。从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技能鉴定多方面对人才的培养进行整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体系改革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学校需要和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臵。把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课准确定位,确定开设比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每年都要对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进行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设臵相应课程。组织校企合作的幼儿园和社会相关专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建设校级市级精品课程,开发适应岗位和社会需求变化的校本教材和教学课件。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业务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和数据库,制订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设立师资培训经费,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专业培训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内培外引,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加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争取两年 内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全新,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实习指导能力强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

(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的教学实践体系,以实践基地为基础,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实习实践。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营机制,并制订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企业参与办学,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共享的具体措施。

五、建设进度

鹤壁市理工学校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牢固树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早期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我们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聘用专家型教师的力度,加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依据学前教育机构的人员需求和幼儿园特色,强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密切联系,课程设臵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在特色中体现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特色中求生存和发展;强化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展“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途径;加强与省外、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在省外、国外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中抓住机遇,拓展发展空间。专业建设进度

(一)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改研讨会,广泛听取校本部任课教师和学生意见,讨论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争取省级以上科研立项2项。3.争取“双师型”教师达到85% 4.大力购臵并完善专业图书资料,并提高专业学术期刊和相关杂志的购买力度。

5.发展3个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二)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进一步修订、完善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组织骨干教师合作编写的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逐步建成符合专业需要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建成适合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需要的数据库。

3.完善实训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现有实验实训室,并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新进展和教学需要,增建新的实验(训)室

4.争取“双师型”教师达到90% 5.建设学前教育精品课程2-4门。6.争取省级以上科研结项2项。

7.再发展3个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六、资金预算

鹤壁市理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1年、2012年建设资金总预算24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76.4万元、企业投入9.6万元、学校自筹60万元。2011年为12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88.1万元、企业投入4.4万元、学校自筹30万元。2012年为12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88.3万元、企业投入5.2万元、学校自筹30万元。

(一)2011年、2012年软件建设资金预算(2011年72.5万元,2012年73.5万元)。

1.2011年、2012年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教育技术能力师资培训,每学期一个月,共32人,每人每年经费687.5元。每年2.2万元。

2.2011年、2012年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资金各2万元;教师进修、继续教育各1万元。

3.2011年、2012年培养聘请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各3万元,选派教师出国培训资金各4万元。

4.2011年、2012年课程教材研发资金各4万元,各编写2本校本教材,同时配备两本教材重要章节课件。

5.完善三年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核心课程建设2011年、2012年分别是16.1万元和16.3万元。

6.建立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2012年各12.3万元。7.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资源库建设2011年、2012年各5.3万元。

8.落实教师幼儿园实践制度,接受新理念新技术培训2011年、2012年分别是4.2万元和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两年共投入2万元、行业两年共投入7.2万元。

9.聘请专家和兼职教师2011年、2012年各4万元。10.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经费2011年、2012年各是14.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两年共投入26.4万元、行业两年共投入2.4万元。

(二)2011年、2012年硬件建设资金预算(2011年50万元、2012年50万元)

1.2011年初步建成0-3岁和4-6岁教育教学实训室经费20万元,2012年完善0-3岁和4-6岁教育教学实训室经费20万元。

2.2011年建设一体化教室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2012年完善一体化教室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

七、主要保障措施

(一)机构设立

为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按进度、高质量完成,成立学前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组。

1.总体架构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组由学科带头人和富有创新精神、学识渊博的专业教师组成。2.基本职责

(1)负责本专业建设的项目论证、资金预算、保障措施等。

(2)负责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度的制定与落实。

3.人员组成及责任分工 组长: 李仕峰

成员: 范金山 高明珠 王秀丽

工作组负责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和任务书的起草;负责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负责各项目实施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研究本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探讨解决方案。

4.考核奖惩措施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定职责、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期检查建设进度,实施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实行责任追究,确保本专业建设质量。

(二)保障机制 1.办学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完善学校主导、充分发挥行业 作用、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优化办学资源配臵,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实力,输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同类学校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

2.管理机制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检测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过程管理 1.总体设计

通过一至两年努力,改进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深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探索构建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和课程标准体系;重点建设两门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统筹规划和编写校本教材,实现教材与社会需求、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对接;通过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经过两年建设把学前教育建设成为鹤壁市理工学校的品牌示范专业,到2012年底本专业 达到十二个班600人的规模。

2.技术咨询、配套研究

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专家组要与合作单位密切合作、沟通交流,深入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咨询,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配套研究。

3.过程跟踪、中期检查和验收自评

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学校要加强对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教育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的完善、评价模式的改革等工作的实施进行全程跟踪,定期检查并写出检查报告存档,作好对本专业建设工作进行验收自评工作。

(四)经费保障

1.中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2011年至2012年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资金拟定为176.4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65.6万元,师资队伍建设44.4万元,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运行机制建设66.4万元。

2.学校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2011年至2012年学校投入校内实训室、学前教育一体化教室的建设资金各30万元。

3.行业企业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2011年至2012年行业企业投入软件建设经费分别是4.4万元和5.2万元。4.其他方面的物质条件

加强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确保本专业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五篇:重点专业建设阶段性总结2008

重点专业建设阶段性总结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被我院列为重点建设专业,这标志着我专业从全校众多专业中脱颖而出。这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对我专业多年来办学实践效果的肯定,是我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同时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一次新机遇。

创建重点建设专业是一种荣誉,但更是一种责任,寄予了全校各级领导的厚望。因此,在接到我专业入选全院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后,医疗系总动员,全系师生决心抓住机遇、齐心协力与医院检验科密切协作,圆满完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群建设。截止2008年6月底,在全系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以下工作:

一、师资建设:

1、从实务部门调入具备教师条件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安排现在教师到医院检验科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实际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所有的青年教师都参加了检验师及其他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2、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

二、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我们逐步加大投入改进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水平,力求满足高等技术应用型检验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课程及教材建设

1、主干专业课教材应按照职业教育的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并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和多媒体教学资料。

2、将《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检验基础》作为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1、组织了专业教师到医院、防疫站等机构的检验科咨询、到兄弟院校交流,取长补短。

2、组织召开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讨论现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实用性、合理性。专家们站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全面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形成了系列化的教学改革体系,以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通过会议讨论,我们制定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改计划。

3、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利用率达30%。

五、产学研相结合

1、已有多位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2、召开了四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重点对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专门讨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建设,严格执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力求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专业。

医疗系重点专业建设小组

2008年6月28日

下载会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修订稿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计重点专业建设计划(修订稿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点专业建设佐证材料目录

    重点专业建设佐证材料目录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文件夹 一、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1、(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WORD文档 说明:内容包括 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内容

    机电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 (2006年——2010年) 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根据学院提出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成人高等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我院于1998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2000年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招生35人,至2009年已有五届高......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涉县职教中心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根据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邯郸市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1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需要建......

    汽修专业建设计划

    汽修专业建设计划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确立“笃学、敦行、厚德、强技”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2013年专业建设计划

    2013年专业建设计划1.师资队伍建设 (1)专任教师 构建专业梯队 ① 引进或培养“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1-2名。 ② 系内选2名教师进行车床(1-7周)、数控车床(8-14周)操......

    建筑学专业2012年度建设计划

    建筑学专业2012年度建设计划 建筑学新专业2012年度建设总体目标是:一 完善建筑学专业教学场地、实验室、师资队伍等基本建设,使之逐步达到五年制建筑学专业的办学基本条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