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术教案

时间:2019-05-15 07:3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术教案》。

第一篇: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课:《五彩的烟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 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4.创作。

(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1(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8课:《快乐的假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式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愉悦的心情,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引导学生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对人物动作与表情等主要特征的把握、夸张与想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等

(教师)课件、各种有关假日的图片资料、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

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2.感知引趣。

(1)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画面或活动的录像资料等。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快乐的人物的体貌特征,利用课件由远及近地展示人物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人物快乐时的肢体与表情的主要特征。

(3)让学生走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大胆表现快乐,并让其他学生在黑板上把相应的动作与表情画下来。师生共同点评,解决人物动作与表情的表现难点。

3.欣赏激趣。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一名画。让学生谈谈对此幅画的感受:阳光灿烂、休闲„„(2)欣赏学生的假日图片:阳光、快乐、活泼、欢笑„„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与真实的图片进行对照,鼓励学生表演作品中的人物神情,体会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并表现人物在眼睛、嘴巴、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明晰夸张、想象在塑造人物神情等方面的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表现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快乐假日。

(2)把心中所构思的图形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巡视时及时给予鼓励与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主题欠明确、构图散乱、形象拘谨等,给以必要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实物投影仪或数码相机、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 3 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2)教师评价时宜采用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主要放在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造型是否夸张、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方面。

(3)课后请学生再次搜寻并选择各种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等。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教师)课件,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节课的学生作业。从内容的选择、造型的夸张、神情的表现、色彩的运用、场景的安排等方面,让学生讨论、评述其得失,并大胆提出修改建议。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用各种材料表现的作品及图片资料等。

①仔细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独特的色彩表现技法、色彩的对比与渐变的排列方式、人物不同动态与前后关系的巧妙表现、场景的衬托与对比等。

②辨析同龄人的作品,从人物动态、表情、前后关系的表现,场景的安排,活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③欣赏其他材料或形式的作品,开阔学生眼界。

(2)讨论:这些作品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修改完善作品的基本设想。

3.探索表现。

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在黑板上划出“开心奖”、“美观奖”、“创作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在相应的展台上。(开心奖——作品表现出快乐这一主题的均可获此奖;美观奖——主题明确又美观的作品可获此奖;创作奖——既美观又具创意的作品可获此奖。)小 精 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6课:《灯彩辉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孩子们喜欢过新年和元宵节,因为在这样的节日中,他们不但可以穿着新衣服、快快乐乐地跟着大人去观看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彩灯,还可以品尝各种地方风味小吃,感觉一年中最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而这一快乐的记忆必将深埋孩子们的心中,成为最美好而鲜活的回忆。这份回忆也将成为他们学习制作彩灯的源泉,是教师教学的良好基点。

教材第16和17页的彩灯作品都是选自民间一些有特色的工艺品,有高昂挺拔的大公鸡灯、威武的中国龙灯、精致的莲花灯、活蹦乱跳的大鲤鱼灯等。还特别选中了赵拓的《上元观光图》,生动地再现了古代过灯节的热闹场面。

教材还展示了西瓜灯的制作步骤,清楚地表现了彩灯制作过程及注意点,同时也选了几幅学生的手工、绘画作品,拉近了学生对制作灯饰的距离感,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这些素材的提供,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创作的平台,使学生有一个较深刻的创作体验。

2、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1)学生欣赏范作。

5(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灯具的材料。(教师)彩灯、录像。教学过程

1、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学生提出有关创作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提示注意点:设计图完善;材料的优化组合;创意;安全、时间控制等(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彩灯)。

2、交流作品,展示创意。(1)学生展示作品。(2)分析作品的创意。

(3)教师总结评价。

3、修改作品,力求完善。

(1)根据原有的设计做相应的修改。

(2)思考:怎样使彩灯漂亮起来?

4、举办展览,拓展主题。

(1)收集一些谜语挂在灯上。

(2)灯谜会,学生观摩、猜谜。

(此活动可以与班队、儿童节等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再独立安排一课时,看情况而定。)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5课:《喜气洋洋》

一、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

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课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课是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重点是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3)教学过程:

A、导入

(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

播放录像(宴会场的布置——舞狮——抛绣球——新人入场)1分钟

“看了刚才的婚礼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

种类(舞狮、抛绣球、新人的着装)

色彩(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给人以很热闹的感觉)、布置(红双喜、红稠布置的宴会场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揭题:喜气洋洋

(2)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成双成对、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3)双喜的用途

双喜在婚礼上的用处可多了,同学们看这是老师结婚时用的很多东西上都带有“双喜”。(展示几个实物盘子,枕套,卡片,包装袋)

你还看过双喜出现在哪呢?(汽车、家电、过年,红包上,开业大吉,祝寿„„)是啊因为在我们的国家双喜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吉祥符,所以在喜庆的日子就一定能看到 7 它。

B、学习剪一个简单的双喜

刚刚老师说过我剪双喜可是很拿手哦我剪三片就能变出一个喜字。现在老师就来露一手!(老师示范一边讲解一边快速的剪个双喜)4开大

同学们你们想学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剪双喜。

(1)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

有没有同学能看懂它并学会它呢?,教师从旁讲解虚线,箭头,以及影阴部分表示的意思,强调最后剪的部分。

(2)学生自己学(初步尝试)限时

1、发现问题。时间到,将学生剪好的双喜贴到白板上,从中发现出现有问题的作品,(如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等)

2、小组讨论:

1)开口的朝向与成败有什么关系?(必须找对开口边,开口边剪2片,封口边剪1片,方向不能搞错)

2)评评哪个更美观?为什么?(笔画粗细不均匀)强调折过的部分不能留的太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折过的部分翻开就变成了两倍的大小。找一找图上折过的部分。

3、启发要领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有问题的作品上找一找原因,教师在有问题的作品上讲解)

4、二次尝试

C、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现在同学们都会剪喜了,但老师觉得每个喜字都一样缺少了个性,我们能不能让它变一变,把它变的更有趣更漂亮。

(1)老师在原来的双喜口上快速变一个造型(贴上)

“老师在哪个位置进行变化的?变的是什么图形?”(半个心,半张嘴)

“老师刚在双喜口的位置剪了半个心和半张嘴,那在口的位置还能变什么图形?”五角星、菱形、三角形„„还可以给个赋予点内容:心心相应,笑口常开、张灯节彩、年年有鱼(课件演示)

(2)刚刚老师在双口的内部进行了变化,我们还可以在什么部位变呢?(笔画„„)。学生说上来画画那些地方变。

同学们看这两张图就是在笔画上进行了变化,看看它是怎么变。强调连接点的部分可以变但不能断(演示如果断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3)、欣赏学生的作品(强调笔画内也能变但不能剪的太大会宣兵夺主)学生创作,作业要求:剪一个美观并与众不同的双喜。

D、展示评价

将作品贴在灯笼上,亮灯升起灯笼,欣赏小组评选出好的作品,请3位小朋友评评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进行了变化,好在哪里?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它好在哪里?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陈老师希望今后大家碰到喜庆的日子也能用今天学会的手艺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E、课后延伸

剪双喜在我们国家已有了上千年的传统,在民间就有很多创造性的剪法,老师就收集了一些你看(欣赏),这是老师剪的四喜同心(展示老师的作品),今天老师把这个同心喜送给我们班希望大家团结同心节节报喜。

二、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的所要完成的作业要求可以因人而异、应材施教、分层要求,教学时可以作适当的处理。如:对剪纸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只要完成剪一个不带装饰的双喜字就行了,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带有简单装饰的双喜字的创作。

四年级美术第八册第8课:《年年有余》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与制作。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掌握绘制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

教具准备:课件、鱼纹图片资料、范作。学具准备:收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制作鱼纹的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年年有余》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渲染的节日气氛。

(2)出示教科书第22页年画图片,请学生说说年画张贴的时间,从哪些地方表现了节日的气氛。

(3)揭示课题,刚才大家欣赏的音乐和图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年有余》。

2.欣赏评述。

(1)小组展示交流自己准备的图片及有关鱼的故事等,体会鱼与人的生活的关系。

(2)展示福娃贝贝及年画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鱼在上述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繁荣、丰收与财富、吉祥如意)

(3)展示鱼纹陶盆图片。(老师介绍陶盆的年代及价值)

①小组讨论,古人为什么把鱼纹描绘在陶器上。

②鱼的纹样跟你平时见到的鱼有何区别?(引导观察鱼的基本特征)

③展示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鱼纹,让学生观察从鱼的哪些部位去加以变化、表现。

(4)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鱼形纹样,激发创作热情。

3.活动表现。

(1)创作要求。

①抓住鱼的基本特征,概括、夸张地设计鱼形纹样。

②用自己准备的工具,选择以绘画、橡皮泥塑、剪纸等形式进行创作。

(2)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4.作业展评。

(1)小组互评。

(2)老师小结。

5.拓展延伸。

(1)你想用鱼纹来装饰什么?

(2)收集、了解圆形纹样。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5课:《木板年画》教案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了解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多幅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典型图例,给予学生一种视觉上的艺术感受。教师应通过讲小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木版年画的形式美感和独特的色彩搭配,加深学生对民间木版年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本课的前半部分是民间木版年画赏析,介绍民间版画的色彩搭配原理,后半部分则是介绍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由于版画的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游戏心理的需要,故学生比较喜欢。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木版年画的形式特征、色彩搭配的特点,以提问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木版年画的制作实践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漏版制作法和纸版制作法,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教学重点:

掌握制版技术。

教学难点:

学会拓印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

(教师)课件、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 11 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

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

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第二篇:浙美版16册美术教案

印象派的画家们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 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

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1)今天天气如何?(阴天,下雨„···)有没有关注上学途中的景色?(太阳很好,朝霞很漂亮;阴天,暗沉沉. 的;有雾,景色看不清„„)能不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印象最 深刻的一处景色用色彩表现来?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对色彩的感受(2)l 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这几幅画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画家画的是同一座教堂吗?那为什么色彩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

(2)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3)教师总结: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天气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光与色的关系人手,了解作品对光与色的客观表现。

(5)教师总结: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 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1)出示西斯莱的作品《马利港的洪水》。作品描绘了什么景色?给你什么感受?画家是如何表现的?(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来自哪里?给画面带来了怎样的色彩感受?(3)出示雷诺阿的作品《拿喷壶的女孩》。画面中哪个地方最吸引你?画家是怎样表现的?(4)雪给你什么感受?描述一下下雪时的情景。雪给印象派的画家毕沙罗什 么感受呢?展示毕沙罗的作晶《歌剧院大街:清晨雪景》。请学生说说画家是用了什么色调来表现清晨雪景的,飘飘扬扬的雪又是如何表现的?(5)将几幅作品的局部放大,让学生找找作品中用笔、用色的共同点,并进行总结。教师总结:印象派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色彩并列的画法,画面中出现了明照的笔触,欣赏印象派绘画时需要在一定距离J't、去观看,这样才能将并列的色彩通过观者的视觉融合,使色彩,短得和特丽明亮,-4.尝试表现,技法体验。(1)展示莫奈的《睡莲》,让学生分析画中不同的笔触,并说说这些笔触用在了画面的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

师生总结:点的笔触一一睡莲;竖的笔触——水面;横。的笔触——远处莲叶;醢线的笔触——近处莲叶。笔触变化丰富,因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2)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 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

《铅笔淡彩》教案

一、教学分析:这是一堂“设计·应用”课,本课选自于初中美术教材第15册《美丽 的西湖》。本课主要分为3课时讲解,此为第一课时。本课主要指导学生们对铅笔淡彩画有一定的了解,为下一课《美丽的西湖》而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铅笔淡彩画法的特点,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技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铅笔淡彩画的接触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实践创作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艺术,保 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画技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技能。

四、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提问:“在课堂开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以前都有接触过哪些种类的绘画?”

1、学生回答:水彩笔画,蜡笔画,„„

教师:看来同学们接触过的绘画有很多,那么今天老师介绍大家来认识一下一种新的绘画方式

(PPT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觉得这张画与我们平常接触的画 有什么不同?(这时进一步展示铅笔淡彩画与平常画的对比图)生:„„ 教师:(PPT展示)——导入主题:铅笔淡彩画

2、学生回答:水彩画,铅笔淡彩画„„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阅历都很丰富啊,今天我们要接触的就是刚刚同学们提到的一种绘画。

(PPT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它是刚刚同学们提到的哪种

类型的绘画?这张画与我们平常接触的画有什么不同?(这时进一步展示铅笔淡彩画与平常画的对比图)生:„„ 教师:(PPT展示)——导入主题:铅笔淡彩画。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双向性的导入,让课堂具有活跃性,并让学生能初步了解铅笔淡彩画的绘画形式。)课题深入

1.(PPT展示两张图片)——对铅笔淡彩画的概念进行解说。

2.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可以知道铅笔淡彩画有哪些特点?(PPT展 示解说:以铅笔素描为主,水彩色为辅)

3.对铅笔淡彩画进行步骤解剖,一、构图,轮廓。要注意远景、近景、中景的 构图;

二、表现基本明暗。环境光暗面要一致;

三、上色。上色要淡、薄,且应从淡色入手,逐步转到深色。颜色尽量以纯色为 主。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含义,且对铅笔淡彩 画的作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教师示范

教师在投影仪上进行示范一幅风景画,首先让学生感觉水彩厚与薄,水分多少将导 致水彩颜色的厚薄度。

其次,用铅笔在水彩纸上进行简单构图,在构图中,将上一环节的步骤解剖中提到的要领进一步解释。

加上明暗。明暗面一致、最后进行上色,上色时再次强调同学们要从淡色入手,比如天空的颜色„„,且颜色尽量以纯色为主。

(设计意图:此环节能够让学生对铅笔淡彩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更加好的把握铅笔淡彩的绘画方式。为下一环节:尝试环节打好基础。)动手尝试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创作一幅铅笔淡彩风景画。注意步骤解剖时提过的要点。学生们进行动手尝试,自主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创作指 导。

(设计意图:实践动手环节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拓展同学们的思维。且对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方式及其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延伸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铅笔淡彩画来写下美丽的风景。其实在生活中还有

很多的绘画方式是我们还没有接触了解的,比如:蜡画法,洒盐法„„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不同的绘画方式,我相信同样能够给你们一个不一样的体验„„

(设计意图:能让学生们拓展思维,不局限与课本内容,让学生们能够进行 创新。)

美丽的西湖教案(第一课时)

钱仓中心校 魏婷婷 教材分析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胜,在于西湖。西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三面青山一面城,远山含黛,湖光旖旎。它是大自然和我们人类共同创造的杰作。许多声名显赫的文人贤士曾用诗一般的心境整治、疏浚西湖,方才造就了今天西湖“长堤数痕、岛浮几点”的基本格局。“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都呈现出各自特有的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具有平和之美、淡雅之美、恬静之美。

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色交融、淋漓流畅的水彩画,二者在审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课整体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观为内容,以水彩画的技巧技法为形式,两者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了水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热爱西湖、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本课内容编排上,先让学生在古人赞誉西湖的诗词佳句和西湖图片的欣赏中感受西湖的美,有了美感后再寻找表现形式,既而转到对水彩画的欣赏。水彩画有系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本课尽量避开这一点,从比较容易掌握的水彩风景画切入。色彩调和等知识、技能、技巧,安排学生在尝试探索中自主获得。在呈现顺序上较之传统的水彩画教学有了较大转变,如先出示各种各样的小技法,再由学生说说这些技法最适合表现什么。降低了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 1.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2.初步掌握水彩风景画的技法,学习用湿画法、干画法表现自然景物。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 美好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彩画的技法,体会水彩画的美感。难点:掌握水彩画技法中的湿画法、干画法以及对树木、景物的造型与表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西湖的传说、诗词等(教师)音乐、有关西湖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从西湖的神话传说导入课题,揭示课题,板书《美丽的西湖》

2、感受西湖

(1)我们班有没有同学游过西湖?老师想请他们为没游过西湖的同学做个小导游,谈谈西湖的美景,及对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导向:三潭印月(出示图片:月西湖之美)、断桥残雪(出示图片:雪西湖之美)。。。

(2)还有哪些诗词也是赞誉西湖之美的? 学生讨论、教师导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总相宜。(出示图片:雨西湖之美)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图片:晴西湖之美)

教师评价:西湖是历代文人贤士共同筑建的一个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不同的情景会给人不同的美感。,(3)由学生讲述、讨论他最喜欢什么时候的西湖,它具有怎样的美。教师小结:西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秀丽的美、淡雅的美、恬静的美。

3、欣赏作品

你觉得下面这些水彩画是否把西湖的那种秀美感觉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水彩画《春到西湖》、《断桥初春》、《满湖曲折》。(1)欣赏课本中的《春到西湖》、《断桥初春》,感受水彩画是通过怎样的效果表现出西湖春意盎然。(画面表现出的是淡雅、轻快、朦胧的效果,水色交融,雨雾朦胧。简介并板书湿画法)

这种效果是怎样表现的?(学生看画面效果讨论,师生交流)(2)欣赏《满湖曲折》,可以通过与“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进行对比欣赏,(画面表现出的是淡泊、简单、萧疏的美。线条画在底色上不渗化且很干枯,简介并板书干画法)

这种效果是怎样表现的?(学生看画面效果讨论,师生交流)

夕阳余辉下,西湖的残荷别具一番风味,让人感受到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但是同一景点和事物,往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取决于作者当时的心境与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

4、尝试与探索

带着干、湿画法的效果如何表现的问题,请四组同学分别按相应的四个要求做一些尝试与探索:

第一组:将整张纸弄湿,也可以弄湿一小块地方,向纸中分别滴入或涂上不同颜色观察其效果。

第二组:将含水量较多的颜色抹在纸上,趁湿往上滴清水或另一种颜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第三组:将含水量较多的颜色抹在纸上,趁湿紧挨边上画上另一种颜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第四组:将含水量较少的颜色抹在纸上,干后紧挨边上画上另一种颜色,或这两种颜色相互的叠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1)注意观察画面的变化,并请每组选出代表谈谈你发现了什么?(2)说说哪组是湿画法?哪组是干画法?

(3)这些效果分别在以上欣赏的画面中或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5、深入了解

(1)结合潘天寿先生的《荷花图》,请学生说说水彩画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什么相同之处。

(2)根据水彩画的艺术特点,由学生谈谈它还适宜表现什么样的景物。

6、课堂总结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2.能够辨别南北民族服饰。3.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4.了解民族饰品。

教学重、难点:目标1、2、3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总目标1、2、3 教学重、难点:总目标1、2、3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大家想一想《还珠格格》的小燕子、紫薇的服饰及泼水节中傣族人民的服饰各是什么样的呢?

二、自学课文

1.通过观察满族、傣族服饰,明确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不同,服饰上也有较大差别。

2.观察南北几个民族服饰。

北方: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 南方:苗族、壮族、彝族、白族、3.分析

北方严寒多风雪,森林草原宽阔,少数民族多靠狩猎畜牧为主,南方湿热多雨,山地相同,多从事农耕。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心理,也造成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特点。4.总结

服饰的多种多样,不同的特点十分突出,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各民族服饰的特点。2.观赏民族服饰。

教学重、难点:讲述服饰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展示收集的服饰小故事 分组活动,各组派代表发言。

二、观察民族饰品

多媒体出示民族饰物,感受民族文化。

师:民族服饰种类繁多,形式各样,集中反映了民族特色,展示了民族文化。

三、课堂总结

中华民族是个和睦的大家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造和谐社会一起努力!

青春风采(服装设计)(共3课时)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要素,进行着装的审美体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教学难点: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提高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有关服装设计的资料与图片。

(教师)收集一些我国不同时期的青年服装方面的资料和图片。农村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收集具有当地特色的着装资料,如蓝印花布做的服装,民族特色的服装等。教学过程

1.从我国青年服装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了解服装文化。教师:服装不但具有取暖御寒的作用,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对服装美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展示中国不同年代的青年服装,有“封建时期”、“五四时期”、“文革时期”和当代青年的服装图片。)教师:请同学们观赏我国不同时期的青年服装,这些服装的设计和搭配有什么不同点,产生这些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与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理、审美标准等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观察对比、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服装设计领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服装设计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人们对着装审美标准的不同,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的发展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2.欣赏成衣服与展示服,了解两大类服装的特点。(1)(观赏教材上的校服)教师问:这些校服你喜欢吗,为什么?你认为学生穿校服好不好?你想穿硕士服和博士服吗?为什么?(2)作品欣赏。

教师:服装主要分展示服与成衣装两大类(见教材)。①成衣装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是根据人的体形和活动来进行设计的。像我们平时穿的服装都属于成衣装。

展示不同的成衣装图片:医生服、厨师服、军装、警服、消防服、环卫服、驾驶员服装等。教师问:这些服装分别与哪些职业有关?有什么不同特点?你还看见过哪些职业装、制服和特种服等?为什么要穿职业装,有什么意义?

②展示装主要用于体现设计师的一种最新设计理念和思想,一般请体形匀称的男女模特,结合灯光、音乐,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展示,展示装也称“艺术装”。

欣赏裘海索“春天的故事”系列之一。教师问:通过欣赏你能感觉到作者通过这套服装的设计和展示,向人们体现和表达她的哪些理念和思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设计元素,来体现“春天”这个主题的?(引导学生从图案、款式、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欣赏三宅一生的展示装。看到三宅一生设计的这套服装,你会联想到什么?(从服装的款式、穿戴的方法、布质、色彩、布的纹理褶皱等方面去考虑)你认为这两位设计师在理念、思想、性格、创作风格等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3.说一说。

(1)说出几种不同场合的服装穿着(如婚宴、运动会、季节、追悼会等)。(2)谈谈中学生的穿着应该注意些什么?(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服装及服饰并带到课堂上。(教师)课前挑选六名同学,帮助他们对服装进行有关和谐色调、对比色调以及花色的搭配;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自己穿和谐的服装。教学过程

1.服装展示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班来了几位明星,大家看看他们是谁(六名学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穿着搭配好的服装进教室)。这几位同学的服装搭配,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2.服装搭配。

(1)教师:我们中学生怎样才能穿出青春的风采呢?他们的着装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共同处是:整洁、得体、舒适、大方、色彩明快,显示出中学生健康的精神风貌。不同处是:款式、图案、色调搭配等。(2)色彩搭配。教师:有人认为色彩越多越“丰富多彩”,也有人认为“色不在多,和谐则美”,你对这两种不同观点持什么态度?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觉,会给人冷和暖、膨胀和收缩、轻和重、柔和与坚硬、华丽与朴素、兴奋和沉静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不同的感觉。选择色相相近或纯度相近的颜色搭配,能取得和谐的效果(如红与橙、黄与绿、橙黄与黄色、绿色与蓝色等);选择颜色为黄与紫或黑与白、红与绿的对比色搭配时,其效果感觉强烈。(参考教材上的范图或以教师搭配的服装为例,进行色彩搭配的比较说明)教师:搭配时一般选择一两个系列的颜色为主色调,占据服饰的大面积,其他少量颜色为辅,作为对比来点缀装饰重点部位,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和谐效果(见教材“小知识”一栏)。(3)花色搭配。

教师:布料上的图案有很多,但基本以小花与大花、横条纹与直条纹为主。你认为服装的花色搭配与人的体形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胖的人和瘦的人应该分别选择什么样的条纹衣服?花色搭配有什么好的技巧?利用小物件进行服饰搭配时是否要考虑与服装整体的协调关系?(自学教材“小知识”一栏)

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或赏析几位学生穿着花色搭配好的服装。3.尝试体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利用带来的服装,在组内选出的一位“模特”,并为他搭配一套符合他年龄特点、气质、个性的服装。4.服装展示评价。

每组推选的“时装模特”上台进行服装展示,小组选出一位主持人对本组搭配的服装,进行现场解说。

评选采用投票的方法,每位同学参与投票,评出“最佳现场解说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积极尝试进行了服装搭配,效果很好。关于着装的技巧还有很多,有待于同学们日后继续探索。其实,本来就不存在不美的颜色和花色,只有不美的搭配。美是没有定义的,但美是一个整体。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自己内在的心灵美。

(第三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旧挂历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服装设计范例若干幅,辅助材料和相关工具。教学过程 1.观赏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穿着的服装引导学生观察:一件完整的衣服主要分哪几个部分组成?你认为设计衣服最重要的是哪个部分,为什么?设计衣服的领子应该考虑哪些问题?(遮蔽缺陷,突出优点,并与衣服的整体要协调)2.衣领设计。

(1)教师:请观察同学的衣服并回忆你在服装店看见的衣服,说一说衣服主要有哪几种领子?

(2)观察教材上“小知识”一栏中不同的衣领,你觉得这些不同的衣领,符合怎样的脸形?(3)请根据长形脸和圆形脸的特点,进行衣领设计。3.体形与服装轮廓线。

教师:人的体形各种各样,有的胖、有的瘦,有的娇小玲珑、有的苗条修长、有的高大威武、有的短小粗壮。根据人的不同体形,为了可以更好地表现人体美,服装外形轮廓线也是千变万化,服装在造型上一般可分为H形、A形、V形、X形、T形等(见教材)。你认为体形胖的人和体形瘦的人更适合穿着哪一种类型的服装?

教师:一般来说,身材较瘦的人可以考虑用较宽松的服装造型,即H形造型;身材较胖的人要考虑稍长大些的上衣配较合体的下装,即V形造型。而身材匀称的人,可以用合体的A形或X形,显出体形来。4.尝试设计。

观赏教材上的学生作品,用了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你准备如何进行设计? 学习建议:①在对折的纸上画出服装设计草图,剪出一个对称的服装形状,接着剪出各种纹样加以装饰。②为自己设计一套具有新意和个性特点的服装。5.点评。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第三篇:浙美版小学美术《小小书签》教案

《小小书签》教案

1、了解书签的有关知识和作用。

2、通过对书签的欣赏交流、创作实践等学习活动,尝试制作实用、美观且有创意的书签,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爱读书的情感,树立设计运用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点:了解书签相关知识,学会制作简单平面小书签。教学难点:书签的创意

课前准备:(生)油画棒、双面胶、剪刀、记号笔

(师)书签纸张、范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景预设 1.以读故事的形式引出书签

师: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功练字,即使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他也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比画着,研究字体。

有一次,他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练字,该吃饭了他都不知道。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吃饭,他却连头都不抬一下,继续挥笔疾书。书童只好去请王夫人来劝他吃饭。一会儿,王夫人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手里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直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王夫人见此情景,吃了一惊,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王夫人的笑声并没有唤醒他。他一面练字,一面嚼着馍馍,口里还夸王夫人:“今天做的蒜泥好香啊!”

大家想知道后面还发生了什么事么?下一次再和大家分享好听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把书签夹进去)有谁注意到我合上书前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生:在里面夹了一张纸(夹了一朵向日葵)师:有谁知道我把这朵向日葵夹在书中有什么用呢?(引出书签介绍它的作用)2.介绍书签演变过程,引出课题

二、欣赏书签,示范讲解 1,欣赏书签

师:看,这里有许多漂亮的书签宝宝,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师:,你们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

师:它就像一个书签宝宝,有各式各样的大脑袋,还有一个长身体。我也要做一个属于我的书签宝宝。2.示范制作过程

师父..这里做长身体纸条对折

提问让学生自己想好,还是我问它对折的作用好呢?什么意思

师:我要画一艘大轮船,能带我到书的海洋里遨游。把书签宝宝的脑袋画的大大的,顶满纸张。船画好了,它还少了些什么呢?怎样让它更漂亮呢?恩,没错,我要用油画棒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示范油画棒,要求涂色均匀)为了节省时间,这里我有一艘上好色的大轮船。接下来,我要用剪刀把它剪下来(注意剪的时候周围留出一条白色的边)书签宝宝的大脑袋就做好了。师:接下来,我用准备好的长纸条来做身体。(出示图片)

师:有谁知道这两条长腿有什么用呢? 生:…

师:(示范夹书签)看这样书签就能立在书上,把大脑袋露出来了。师:最后,把长身体粘在大脑袋的背面,一节手指的距离,我们的书签宝宝就做好了

(出示ppt图片)师:看看这些书签宝宝又有哪里很特别?(立体书签利用对称图形对折做出来)3.拓展思路

说说你想做一枚什么样的书签 三.作业布置

师:接下来,我们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枚属于自己的书签宝宝呢?

(示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美观、有创意的小书签。)四.展评交流 五.拓展

1.看,还有很多不同材料制作的书签。2.愿书签宝宝伴你悦读成长

第四篇: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计划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计划教案

周建儿

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三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例行)>>为指标,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术除艺术珍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全册教学理念目标: 【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刚从一年级升上来课堂常规有一定的养成,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其中对油画棒的运用能力较强。但基础不均衡,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使用油画棒着色、用线条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不浓,空间感较弱,造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英语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在教学中穿插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发表,并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来表示。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怎样使双语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2、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5、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五、教学进度:

日期

教学内容9、2~9、6

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 9、9~9、13

我的假日 9、16~9、20

游乐园 9、22~9、27

船儿出航 9、30~10、4

我们喜欢的动画形象 10、7~10、11

动漫宝宝 10、14~10、18

光荣的奖章

动物造型饼干 10、21~10、25

走迷宫 10、28~11、1

做一颗大树

泥塑恐龙 11、4~11、8

彩的天空 11、11~11、15

小鸟的家 11、18~11、22

奇特的梦 11、25~11、29 12、2~12、6 12、9~12、13、12、16~12、20 12、23~12、27 12、30~1、3 1、6~1、10

淘气堡

剪影

剪花边

站立的折纸动物 手拉手好朋友剪纸欣赏

期末检测 随机

--------------------随机

第五篇:浙美美术新教材第三册第四课教案船儿出航

4、船儿出航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不同船只的造型特点和用途。

2.能用水彩笔、油画棒、颜料或其他综合材料创作富有特色的船,提高造型表现力和想象力。

3.培养对船只及航海事业的兴趣,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教学重点:

船的基本造型及船儿航行特点的表现。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创作出有特色的船。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颜料、画纸等作画工具。(教师)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欣赏航空母舰(或其他船只)在蔚蓝的大海上航行的视频,导入课题:《船儿出航》。

2、说说自己与船的故事,引导学生开拓眼界、敢于梦想。

你曾经坐过、看到过活想到过什么样的船?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船的信息。

3、图片欣赏:认识各种各样船只的造型与作用,在讨论造型时教师可作简笔画示范或出示示范或出示范画说明。

(1)船只的基本结构:主船体(含船头、船舱、船尾)、上层建筑。(2)不同功能船只的造型特点:渔船、游船、渡轮、邮轮、货轮、军舰等。

4、同龄人作品欣赏:如何表现行驶中的船?

强调航行中船只的状态与环境的变化:如鼓起的船帆,烟囱冒出的烟,划开的海水,船身的正、侧或拐弯变化等。

5、布置任务,学生创作。

(1)作业:运用水彩笔、油画棒或颜料等工具材料完成一幅“船儿带我去远航”的绘画作品,可以画风平浪静时的船,也可以画大风大浪饿船,还可以画出不同形态的船。

要求:色彩丰富,体现出船在航行的状态。

(2)说说你想画什么船?你准备怎样表现它的造型特点?(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6.作业展示、评价。

(1)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简要说说作品题目、画面故事、创作过程、得意之处。

(2)同学或教师评价。

7、课后拓展:

(1)欣赏名家画船作品,提示可以用多做形式表现船。(2)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修改,使之更加完整美观。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纸张、胶水等剪贴工具。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剪贴需要用的工具 材料、水盆。教学过程:

1、事件导入。出示图片:2010年9月13日,武汉大学生划着自己设计制作的纸船成功横渡汉江。只要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导入、课题。

2.理解特点。对比手工制作的船模型与上节课绘画作业,思考:绘画的船和手工制作的船有哪些异同?(平面、立体;观赏、能实践等。)3.讨论材料。课件展示独木舟、帆船、军舰以及学生制作的“船”,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想一想这些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选用轻薄的材料制作船体,如木板,纸,纸盒、叶片、塑料瓶或饮料罐等薄金属片等等。

4.探究方法。如果让你自由选择,你会用哪些材料制作一艘怎样的船?简要说说如何制作。教师以提建议的方式做适当点拨。5.示范制作。

(1)课件展示(或教师示范)彩纸剪贴船的制作步骤,要求仔细观察制作方法。

裁纸---画图纸—剪切—-粘贴---组合---装饰完成。提示:虚线表示折;实线表示剪;阴影表示粘。

(2)强调要点:整体设计、关注细节、用建安全、粘贴牢固。6.学生作业。

(1)布置任务:运用身边熟悉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艘心中的船。要求:你做的船能在水面上漂浮,独特、美观、富有创意。(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7.作品展评。

(1)将制作完成的船放入水盆或水池,设法让它开动起来,比一比谁的船儿开得更远。

(2)说一说自己制作的是什么船?有什么功能?(3)同学、教师评价:主要从创意、美观、航行状况等要点进行点评。8.课后拓展。

(1)回家之后尝试用自己能够收集到的废弃材料制作一艘理想中的船,课后组织航行比赛。

(2)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船只与航海的知识。

下载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校本教材教案

    xxx初级中学美术学科选修课程 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年 级: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学 科: 美术组 编 者:xxxx 2018年3月 石膏几何体素描教案 【教......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要点 小学美术教学法是研究小学美育教育和美术教学规律的学科,是美师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懂得美术教学的规律,通过学习本课,我......

    小学美术校本教材

    阶段一 (一二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漫画与生活

    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七册 漫画与生活 [转帖 2008-11-01 22:18:14] 字号:大 中 小 一、教学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2.通......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反思

    1.画家故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

    小学四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 任课教师:黄礼财 第一课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 任课教师:黄礼财 第1课 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课题 首页图版 教材分析本册为中国古代的玉器欣赏。这儿选取的四件作品都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器作品。中国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