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
工程造价专业规划和实施情况
一、综述
1、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坚持“加强建设、规范管理、质量为本、深入改革、立足创新”,深刻理解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
2、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规划总目标:按照“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需要育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形成土建设计、施工、造价、管理类专业群。使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本科在校生人数稳定在300-400人规模,并建设一个至二个教研室乃至省级精品专业及专业方向。具体规划目标如下:
2.1、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2、建设一支适应专业需要、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2.3、贯穿基本素质和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以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探讨项目教学、模块化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并建立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2.4、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与稳定8-15家产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2.5、加强开发教科研能力,积极探索、实践学校——企业互动双赢的办学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6、建立一专多能的多证书培养体系,创造并加强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尽量使学生获得本科层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1~2个本专业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二 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1、规划总目标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打造学校2-3个院级、省级及以上品牌专业,突出特色专业,使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在200-300左右,专业教师在3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讲师15人,专职教师30人,外聘教师5人)。
2、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毕业生的规格
2.1、明确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建筑企业输送大批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要根据建筑行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和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灵活设置课程和技能培训项目,增加职业技能训练的比重,搞好课程开发,围绕提高技能这个中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即可顶岗操作,实现学校教育与上岗就业的“零距离”。2.2、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完善和探讨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尽量争取企业向我校提供必要设备、经费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实习机会,同时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积极接收毕业生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面向企业,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
根据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共性要求,在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共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规格。具体见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3、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带动课程标准建设
在课程标准建设中,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建设行业的特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开发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业发展动向引入课堂,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等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了国家建设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规程标准的宣贯工作,并依据相应的建筑行业新标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适时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专业能力;完善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融职业岗位的要求于教学过程之中,推行“双证书”制度。
4、教材建设规划
课程教材建设要求尽量全部使用规划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本科教材,并鼓励使用自编和参编教材。
组织教师尽量开发一批辅助教材、校内讲义、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教改立项和课题研究,按要求整合综合化课程,使技能、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
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我们要做到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树立品牌,关键是要培养一支适应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当前我院师资队伍现状是:真正“双师型”教师不多,高级职称、骨干师资偏少,专业结构不合理,科研服务能力较弱,教师平均年龄相对年轻。为此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培养高素质师资:
一是重视教师专业岗位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家资格考试,并取得各类合格证书,如:注册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造价师、监理师、建造师等执业资格。
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三是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和到建筑企事业参加生产实践。四是实行对中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教学之间进行“轮岗”,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使他们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五是建立名师(名专家)工作室。
6、利用学校条件开展社会服务
6.1、推广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商丘市及周边地区的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岗位资格和继续教育等培训任务;承担区域内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任务,可对河南省相关院校进行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对口交流与支援。6.2、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依托建筑材料检测实训中心的先进设备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探索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管理模式,对商丘及周边地区建筑企业开展“五强二比”的建筑材料检测服务;利用专业教师的专业及技术优势,对外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咨询、造价、工程测量等技术服务。
6.3积极加强省内兄弟院校交流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派教师前往省内相关小埝沟地院校,加强与其间的相互交流,在师资培养、教学改革、实验实训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双方互通专业教育信息,传递职教界友谊。通过交流,一方面可以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增进沟通和了解,增进相互的友谊。
第二篇:专业建设规划实施总结
建筑工程监理专业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总结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为了适应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监理人才的需求,2010年我院申报的“工程监理专业”经教育厅批准,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我院工程监理专业在校学生人数78人。
二、专业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在明确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大幅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以工程监理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监理工作流程为主线,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围绕我院工程监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胜任土木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形成了以建筑施工与监理为重点的项目化课程。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努力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2、实习实训条件得到改善。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建成校内实验实训设施有: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力学与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主要开设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GPS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建筑施工放线、控制测量等实训项目,可同时容纳
120名学生进行工程测量实习实训。建筑力学与材料检测实训室,设有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实习实训仪器,教学设备齐全,能同时满足10个小组的实训。主要用于土建类各专业《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与选择》、《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及受力分析》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建筑力学与材料检测实训室应设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属一体化教室。主要设备有万能试验机、压力实验机、搅拌机、振动台、干燥箱、抗折仪、砼振动台、水泥蒸煮箱、振筛机、稠度仪、水泥雷氏沸煮箱、养护箱、负压筛析仪、研磨机、材料力学电控实验台、砼抗渗仪等。充分满足了工程监理专业学生实训实验的需要。(2)校 外 实 训 环 境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建筑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根据不同岗位的顶岗实习要求,先后与兴安盟鑫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前旗质监站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努力打造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能吃苦、能拼搏、能奉献、能合作”品格为宗旨,加强学生管理,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课内外活动,使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二)课程建设方面的成绩
注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 2
力实施“双证书”教育。
1.在课程体系上尝试和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在教学方法上,专业课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教学与实习实训同步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为达1:1,实习实训教学均由专业教师或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担任指导。通过专业技能训练、仿真训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各科的实验实训课都保质保量地开出,达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3.以够用为度,整合部分课程.将传统的“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整合为“工程力学”;将“建筑制图”与“房屋建筑学”两门课程整合为“建筑构造与识图”;“施工组织”与“施工项目管理”整合为“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通过整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教学团队的建设
1、人才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目前,在教师队伍中,研究生2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整体效应。
2、人才培养。一是注重教师提升学历水平,继续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采取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2011年先后派出5人次去内蒙工业大学学习,2012年参加国家级网络培 3
训6人次;二是注重教师的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参加校内教学评比大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也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教学水平;三是有效开展教研室活动,发挥梯队带动效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四是做好听课评课等常规教学检查,圆满完成每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3、人才引进。聘请盟内建筑业知名人士来我院讲座。
4、科研工作目标:至2012年,申报省级课题1项,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工程监理理论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课堂讲述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教学中涉及基本理论、“三控、两管、一协调”的检验方法、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与总结等众多内容,传统单一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效果不佳。
2、有些课程还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建设工程监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不足及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导致有些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失,主要以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性的内容学生只能依靠仅有的理论知识去想象和理解。这种情况有悖于建设工程监理实践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师缺乏经验,上课效果不佳
由于多数任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程项目监理经验,上课很难讲解到位。另外,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十分重,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堂上,无法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导致上课讲的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无法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上课效果受到影响。
第三篇: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思路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思路
一、工程造价专业的基本情况
工程造价专业从建设至今,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遵照“面向行业设专业,根据岗位群定课程,主体多元建基地,专兼并举强师资,工学校企紧结合,厚德强技育人才”的思路,重点开展三项建设:一是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纽带,构建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以下企业挂职、进修培训、人才引进、聘用兼职为途径,构建“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三是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为切入点,构建“教、学、做”一体的高职教育体系。通过“三个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我市我省经济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二、近两年的专业发展情况
1、专业定位
主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老等全面发展,面向建筑类施工单位、各级投资公司、工程承包公司、物业公司、房地产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建设监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以及招投标过程中的标底及投标报价制定等具体工作,具有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控制工程造价和对工程造价实施全过程管理基本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2、专业建设总体思路
(1)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年时间,学生在校的两年时间里,集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穿插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习,并形成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为一年时间,学生通过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培养职业岗位能力。
(2)专业建设
按照“厚德、笃学、勤谨、强技”的办学理念,按照工程造价专业发展需求,完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和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以此带动“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精品,系统推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学院整体实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加强省内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院影响;努力创建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专业。
教学中逐步实现“三结合、八对接”——将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三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规格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职业资格对接,实训条件与企业实际条件对接,实训环境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对接,校内考核与企业作业规范对接,课程与项目工作室、实训室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八对接”。体现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社会共同参与、合作培养人才的全过程。
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了解企业及行业在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开发和重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方向更符合行业企业需求,为省内外培养熟悉工程实际和地区工程计价依据、掌握工程量计算技能、独立确定单位工程造价并掌握招投标程序及结算方法等造价员岗位业务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3)课程体系建设
为衔接中职人才培养要求,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探索适合于中高职工程造价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以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为平台,通过对工作项目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而推出以造价员、施工员等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主干课程及教学项目。
针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需求,学院引进广联达软件,建立工程造价模拟课程模式,巧妙引入“广联达”的先进思想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实
训室里体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造价过程,了解项目造价知识,掌握项目造价管理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模拟造价员不同工作场景,工程造价团队,在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完成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过程,体验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全过程,挖掘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本质;通过老师对学生管理过程的引导和点评,最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如何实践应用的理解,从管理层面上,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最终能够更容易地融入实际企业的造价管理运作。
(4)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教高[2006]16号、[2011]112号、[2012]4号等文件的精神,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和认定上,不仅有学历要求,更看重能力和业绩,尤其是动手能力,全体专业教师强化培训,取得相应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在专业教师选聘上,一方面面向社会引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招聘专业对口、有一定实践经验、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是从现有教师中选拔部分人员送到高校和相关企业挂职实习,新进教师下工地、进实验室向老教师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中专兼职教师19人,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13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4人,占73.7%;中级职称3人,占15.8%;“双师”素质教师12人,占63%;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5人,占26.3%。选聘省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建设指导、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和实习实训指导等任务,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的教学团队。
第四篇: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汇报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汇报
一、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机制建设 1-1专业设置与背景分析
(1)国家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造价、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2)滕州是中国十大建筑之乡之一,目前有建筑企业106家,工程造价专业正是我院为了适应枣庄周边地区建筑业对造价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
(3)我院省级立项建设的特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为土建类专业群的公共建设平台,其带动了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
1-2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机制建设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首先,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其次,加强与地方建设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校企合作的接触面,并将校企合作层面从目前的企业支持高校办学为主,发展到学校支持企业发展的高度;再次,紧跟技术进步,跟随企业的用人标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加大校企订单、定向等方式联合培养的实践力度,通过学生到企业定岗实践,真正实现工学交替。
我们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了:
(1)寻找恰当载体,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我系与滕州市建筑设计院以我院图书馆工程项目为载体联合编制了《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建筑、结构施工图纸》,以该图纸为教学平台,进行了手工绘图、CAD绘图、结构图识读、设备图识读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2)营造真实情境,加强校内综合实训:我系与滕州市建筑安装工程集团公司合作共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一体化教学基地,以此进行了课程调整,并且实践教学采用三层次递进即施工图识读——工程技术实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3)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共同教学与考核。
(4)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联合各大中型企业领导、专家成立建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指导。
2、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100%。
3、搞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依照行业调研——岗位调研——课题体系重构,研究企业用人需求,划分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依次设计课程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4、培训和社会服务达到新层次:坚持“双证制”培养方案,扩大现有初中级培训的规模,逐步形成初中高多层次、全考种培训体系;秉承服务社会的宗旨,与省市合作进行建筑行业特殊工种培训,建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技术鉴定,与企业合作搞科研。
5、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发挥本专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整合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以及技术、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对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外向合作企业甚至全社会开放。
二、主要做法、成效与经验 2-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工作岗位是造价员,与此相关的岗位有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从事工程造价编制、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招标、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毕业后能从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等单位的造价员岗位工作,适应于建筑施工一线、建设管理部门以及工程咨询服务中介机构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职业核心能力
(1)施工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识读施工图、测量放线、施工技术及施工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2)工程概、预算工作:编制土建工程造价、编制标底投标报价、参与竣工决算的能力。
(3)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建筑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建筑工程合同、信息、安全管理,建筑工程各参与方的关系协调的能力。
3、职业岗位迁移: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造价员的能力,进而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学习,成为造价工程师,最终走向项目管理的岗位。
2-2人才培养模式
以企业行业为平台,以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实施理实一体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并完善适应开展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出理念先进、校企融合(双台并举)、“双轨”并进、“双师”施教、“双证”齐发的“两体系、三阶段”的培养模式。
2-3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
本专业依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的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三个阶段完成了由低到高分工明确紧密衔接的培养任务,因此通过三个阶段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2、课程建设
(1)建立一个教学平台:翻印出我院图书馆的建筑施工图纸,并以此为教学平台进行《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
(2)将原有核心课程10个调整正为7个,保留原来的《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6门,并加强建筑结构验算和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增设《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核心课程。
(3)整合: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与识图》、《atuoCAD》整合为包括构造、CAD绘图、建筑识图等知识的一门课程《建筑构造制图与识图》和CAD绘图实训,分两学期完成。将《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抗震结构》等课程整合为《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两门课程,分两学期完成。
(4)把教学内容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并进一步将工程造价专业分成三个专业方向:土建工程、设备工程、装饰装修工程。(5)教材开发: 2-4教学团队建设
1、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计划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注册造价工程师、建造师、验房师等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引进经验丰富的现场技术人员到学院任教,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聘请社会上专家、企业家、高技能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授课或进行现场教学,传授行业或专业前沿科学技术知识。
2、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了专业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2-5实践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
其中专业软件实训室1、2用于工程计量计价与招投标实训。在此实训室内能仿真模拟整个工程招投标的实际业务。
沙盘实训室,能够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模拟作业。(加入广联达沙盘照片)
2、校外实习基地:建筑工程系领导及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和社会资源,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力开展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生产实习、综合实训、定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2-6数字化资源建设
利用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并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采用虚拟技术教学、仿真实训,充分利用图片、录像等资料和工程资料提高教学效果。举例:三维教学课件,独立基础 2-7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1、教学管理:
建立衡量办学质量以外部评价为主、对教学环节的监控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对教师的评价以学生为主的“三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校内外质量评价信息互通机制,形成有利于工学结合、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制。
2、人才培养质量
参加土建预算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高;
2011年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广联达”算量大赛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及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毕业生就业情况: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引来了用人单位的竞相录用。就业率达81.36% 2-8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学院造价计算软件与社会职业人员联合成立造价咨询事务所,对一些工程进行审计及编制预算书工作;与广联达公司合作不定期举办社会职业人员软件培训。2-9已取得的主要经验
1、顶岗实习课程化:通过校企合作不断融合,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建设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核心课程,以校本教材、课程网站为基础,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期间进行课程教学,将顶岗实习课程化。
2、开展现场教学,虚拟仿真,真题真做
3、“四层次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
以造价软件实训为例:(1)“基础型”实训:给学生一套简单的框架结构图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钢筋算量;(2)“提高型”实训:给部分掌握较好的学生一套真实的工程图纸,学生自主完成钢筋算量;(3)“拓展型”实训:挑选少数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加入图形算量、安装算量、计价软件的培训,参加全国技能比赛;(4)“实践型”实训:部分学生在顶岗实训时利用软件为企业进行工程量计算。
4、教学方法:
(1)主动学习四步教学法:该方法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通了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通道。
(2)螺旋渐进教学法:运用该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使得学生扎实的掌握了编制建筑工程预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用人制度的限制,企业高技能人才引入专任教师队伍有待改革。
2、“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四、今后实施改革的设想
1、引入企业认证: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由企业颁发顶岗实习合格证书,学生毕业时便了具备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及顶岗实习合格证书。
2、努力建成省级特色专业。
第五篇:班组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
班组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
一、开展班组建设的总体思路
班组是企业内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它是根据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作业单位。是一个企业的最基本单元,企业各项具体工作要通过班组来完成,企业的安全生产要靠班组来实现。班组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具体实践者。班组素质的高低,体现和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的竞争力。班组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整体实力,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我局的管理水平,根据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变化,动员我局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有效地开展班组建设,按照我局生产经营的需要和专业配备,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岗位比武,培养和造就一批岗位能手和技术标兵,促进和带动全局职工业务技能的不断提高。
完善班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定置管理水平,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工作规范、培训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班组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行为准则,在管理办法上不断创新,不断强化班组长的科学管理培训,深化细化班组科学管理,努力拓宽班组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推动班组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开展班组建设,增强班组的职工光荣感和责任感,有效激发所有职工的工作激情,使职工通过劳动和创造获得企业认同感和成就感,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技术素质,齐心协力干好工作,加强班组整体战斗力,将我局各班组逐步建设成为一个个团结协作、敢于吃苦,能打硬仗的集体。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
二、班组建设规划
遵循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按照电力市场发展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选树、培养以专业技术带头人、专家能手、高级技师、核心工种为主体的企业职工骨干群体。
在全局范围内推进特色型班组建设,积极探索并建设一批安全自控型、优质服务型、营销创收型、成本控制型、民主管理型等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班组队伍,将我局班组逐步建设成专业技术领先,专业间相互协作具有强烈安全意识和技术优势的专业团队。
各管理科室间不断适应电力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和电力企业改革与发展新任务,大力推行学习型和创新型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创新能力,使学习成为组织运行的基本状态和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开拓视野,认真把握电力行业发展的方向,推行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企业的应用,并指导全局职工明确学习方向,针对电力
系统新技术的应用,协助班组职工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掌握,指导工作实际。建立起具有导向化学习型组织的科室。
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将我局班组建设按四年时间,四个阶段分层次、分步骤,逐渐推进,从今年到2004年底,从班组基础性建设开始,按安全管理,生产技能培训提高,班组基础常规活动有效开展,使班组生产安全、检修工艺、现场文明等工作有长足的进步,并不断班组人员技能和素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技能、素质培训班、测评考试或技术比武,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将合适的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逐步将班组建设工作纳入规范化,正常化,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职工岗位技能不断提高和班组实力逐步增强。
2005年在班组基础建设和规范化建设进程中,过度到班组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班组工作和管理标准化,制定班组建设标准,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尽量详尽列出工作步骤,推敲方案安全可行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形成各自独特的班组施工工艺标准、安全控制标准,班组活动规范及标准,规范班组管理台帐,安全活动,班组的工器具管理,班委会、民主生活会以及政治学习会,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培训工作计划、试题库管理、培训记录,劳动管理,班长值班记录、值长值班记录、生产管理等班组管理和日常工作逐步标准化。
2006年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推广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实现班组管理的现代化和无纸化,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局域网和信息管理功能,规范班组台帐,实现班组管理公用信息和技术资料的共享,实现企业内部技术资源的共享,如专业、班组的技术讲座等培训内容的学习和交流。减轻班组负担。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拓展识才、育才、纳才、容才渠道,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工作氛围,力争通过四年班组建设活动,使我局能够产生一到两个省公司系统业务水平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优秀班组,并力争培养和塑造出省公司系统专业技能标兵和专业突出的先进典型。
三、班组建设实施意见
1、班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按照我局班组专业分工、工种要求对全局各班组按安全自控型、优质服务型、营销创收型、成本控制型、民主管理型进行班组分类,制定各自班组建设目标,从安全工作、生产技术工作、营销工作、班务管理、员工培训、思想政治保证等方面全面展开,共同推进,确保班组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各职能管理科室、各部门协同各班组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和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与协作对本部门、本班组的专业和任务要求,制定本班组班组建设目标和标准。
2、遵循电力生产规律,运用电力企业涉及的专业理论,依据国家和行业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程,结合电力企业各工种、各专业实际,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检察管理组织功能,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有效运转,并注重不断完善和改进安全体系,使安全责任制真正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一位职工,真正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岗位技能。
班组内部探索并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防范机制,从防止未遂、异常做起,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及所管辖的设备和即将开始工作的危险点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测,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防范措施,保证设备和工作全过程的安全。分清明显的危险点和潜在的危险点。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预测危险点,对每一项工作、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线路、每一件工器具进行全面检查,对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地点、环境、工作条件、使用的工器具和人员情况等,预测工作中可能出现危险点,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分析、预测危险点的工作要从班组和每个人做起。确保每一位职工都能作到工作前分析工作危险性质,进行有效预防,在安全的范围内,按照本工种作业程序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使安全管理活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始终,作到工作前预防,工作中可控,工作后总结,逐步建立形成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信息和思路。保证每个职工都切实负责,遵纪守规,使每个班组形成具有本工种特点的安全工作模式。
3、生产管理部门要对各生产班组技术现状进行调研,摸清全局各生产班组技术管理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协助各建立和完善班组设备台帐、图纸资料、技术规范。
4、加强党委对班组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努力把工作落到实处 班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党政工团各个方面。因此,全局党政工团各级组织都要明确自己在班组建设中的职责,找准位置、选好角度,主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经常了解分析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善于总结和推广班组建设工作的经验。
5、根据班组建设开展,努力研究和探索班组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保持班组建设连续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管理方法,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运用到班组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提高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