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语文漫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漫画题专项讲练
师总结: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分构成。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画情画景;画注是对画情画景的提示与注解。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品味,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漫画题的命题方式灵活,既有漫画独立命题,也有漫画与其他材料组合命题。题型一般为:①描述内容或表述过程;②揭示内涵或概括寓意;③拟写标题;④拟写公益广告词、标语口号、拟写对联、扩展语句;⑤依据漫画作文。
下面结合近两年中考漫画试题,具体谈谈漫画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
1.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含义。标题可以说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着漫画的“心灵”,往往提示了漫画的内容或画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首先要看漫画的标题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例1.(2010年浙江温州卷)【赏画】欣赏丰子恺的漫画(见下图),品析题目《“要!”》有哪些妙处。
丰子恺的漫画 《要!》
解析:这个标题中,“要!”概括了漫画的内容,表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情感,对月的渴望,蕴含深厚,感叹号意为这种感情的强烈。
答案示例:题目“要!”表现了孩子渴望要把月亮拿到手心把玩的心情,透着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简洁传神,“!”点明孩子的愿望强烈。
2.结合漫画的画面来思考其寓意。漫画画面的重要特点是简洁,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特别是由几个画面构成的组合漫画,更应注意各画面之间的联系,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例2.(2010年泸州卷)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寓意是:
严禁乱贴乱画
漫画 曹永祥
解析:这道题关注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从画面的背景上,可以看出严禁他人乱画者,自己却在墙上乱画,这样的宣传,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吗?
答案示例:(1)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弄巧成拙、如此宣传、“榜样”(答成“乱涂乱画”不给分)。讽刺那些自己的言行效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的现象。
3.联系漫画中的文字来理解漫画。有些漫画的内容,作者无法用图画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只能借助于语言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例3.(2010年河北省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 5 分)
⑴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3 分)
答:
⑵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 分)
解题思路:第(1)题,表述力求做到简明、连贯、得体、有条理。第(2)题考查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把“好书”与“财富”联系起来,要点明“好书”与“财富”的关系。
答案示例:(1)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2)一本好书能给人有益的知识,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4.透过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漫画是夸张的艺术,它故意将生活中的现象、人物、行为或场景进行变形和夸张,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因此,解读漫画,不妨先分析夸张手法,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表达的寓意所在。
例4.(2010年四川眉山卷)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回答其后问题。
(1)说说你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的理解?
(2)请你结合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对今年给你压岁钱的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说点什么?(选择一对象,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语境)
解析:在这幅漫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压岁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长辈不堪其“压”,以致喘不过气来。不言而喻,这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向人们警示:现在“压岁钱”已经变了味,简直就成了一笔沉重的人情债。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符合漫画内容,符合说话对象、语气和语境即可。
答案示例:(1)“压岁钱!”——民间习俗,过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子贺新年的钱,含有暖暖的亲情。“压谁钱?”——“谁”是“岁”的谐音,一语中的,说明现在变味的“压岁钱”更像“人情债”,而且数目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长辈不堪其“压”,以致喘不过气来。
(2)爸爸妈妈,你们又辛苦了一年,过去儿子无知,现在儿子懂事了,知道你们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上有老,下有小,今年的压岁钱就免了吧,岁末用吉利的话祝福我吧!
总结:漫画通过标题、画面、文字、夸张手法点明寓意,我们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看懂漫画,不妨将漫画的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要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理解、把握漫画的要义 板书:
1、看漫画的标题
2、看漫画的画面
3、看漫画的语言文字
4、看漫画的夸张之处 ① 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主题或含义。(“眼睛” 提示了漫画的内容或画旨)② 结合漫画的形象画面来思考其寓意。(提示寓意)③ 联系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来理解漫画。(画龙点睛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④ 透视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表达的寓意所在)⑤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周围有无漫画中歌颂或讽刺对象)
四、【即学即练】 1.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
答案:某些人只重钱财而忽视人格 2.图画成语,看图后各写一句成语
答案:一箭双雕、竹报平安、摇曳生姿/粗枝大叶、走马观花
3.①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 ②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案:①长辈溺爱子孙,爱护不讲究方法;晚辈依赖性强,缺乏自立能力,且不懂得长辈的爱。
②如此祖孙 / 爱的回报 / 祖国的“未来” / 我们的下一代 4.阅读漫画,归纳出一句有哲理性的话。(2分)
会下蛋的和会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正确、积极即可。如答成”既要会下蛋又要会宣传”,则不给分。)如: 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善于推销自己。
5、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单位安全意识非常薄弱: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整改。
6、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呼唤诚信消费;市场需要打假。)
7、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重的学业负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保护学生的健康。)
8、阅读下面这幅题为《爱与碍》的漫画,用简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不恰当的爱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示例二:过度的爱反而会使人扭曲。)
分析:漫画中的“大树”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做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小孩。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该漫画的内涵就清楚了,即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是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
• 标题可为:大树的爱
1、最近,学校开展“预防灾害,沉着应对”的安全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本文包含图片:图片另存为
(1)【拟写宣传口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排比。(2分)
沉着应对,让花季更美丽;
①居安思危,让生命更美好!②远离灾害,让家庭更温馨!③周密演练,让校园更安全!(2分),;未雨绸缪,让社会更和谐!
(2)【漫画评论】这幅漫画的创作是从哪则民间故事获得启发的?它批评了活动中出现的什么现象?请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评论字数在40字左右。(4分)
(2)灵感来源:“三个和尚没水喝”。批评的现象:部分同学对安全演练的意义认识不足,采取消极态度。(1分)现象及评论:(指出现象1分,观点明确1分,论述1分。)【示例】观点:安全问题关乎人命,演练是应对灾难的重要举措。(汶川、玉树地震中都有因重视演练,沉着应对,无伤亡的学校。但也有相反的例子)结论: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应防患于未然。
第二篇:初四漫画复习教案
积累与运用——漫画题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幻灯片2)
1、了解漫画的概念。
2、明确漫画的构成方式及考查方式。
3、通过练习学会解答漫画题。
教学重点:明确漫话的构成方式及考查方式,学会解答漫画题。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区
知识链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漫画吗? 师:你喜欢哪一类的漫画? 师:为什么喜欢?
师:这个同学说出了漫画的一种功能:娱乐功能。而还有一类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贴近生活,这一类漫画往往让人在笑过之后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是一类具有社会功能的漫画。正因此,漫画题也成为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题重要的素材。【板书课题】 展示、点评课前预习问题
一、了解漫画及漫画特点和构成
1、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2、漫画的特点
(1)夸张渲染(2)借物喻人,巧妙表意(3)幽默诙谐,辛辣讽刺(4)以点带面,含意丰富(5)对比强化,彰显重点(幻灯片3)
3、漫画的构成:标题、主体、注释(幻灯片4)
二、将预习答案与参考答案比较,分析交流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幻灯片5、6、7、8、)概括不全,推断错误,表达混乱。
1、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40字左右),并说明揭示的寓意。参考答案:这幅名为《砍》的漫画,画面中一个没有脑袋的人正趾高气昂 地将一只脚踩在树桩上,他手里还握着斧头,周围全是树桩。
2、仔细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并写出寓意。
【答案】内容:漫画由奥运五环标志和萨马兰奇的头像构成,五环成为萨马兰奇的眼镜。
寓意:萨马兰奇和现代奥运已经融为一体或萨马兰奇透过奥运看世界。
3、观察下面漫画,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画面上的文字分别是”警钟“和”报喜“)漫画讽刺了那些只听喜讯不听警告的自欺欺人的人。
三、常见的漫画题题型
漫画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综合类题目。归纳一下常见的漫画题题型有(幻灯片9)
(1)描述漫画的内容(2)揭示漫画的寓意(3)根据漫画写启示(4)给漫画拟写标题
我们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就是从“读”——全面观察,“联”——深刻挖掘,“写”——准确表达这三个方面来解读漫画,重点学习前两种题型。
互动探究
一、看大屏幕上的漫画,小组讨论作答,归结答题的基本方法
(一)描述画面内容(出示幻灯片10《等待》、11《收获的父子》)思考题:这一组关注点是什么?
1、小组交流
师:这一组同学关注点抓的非常好,标题和画注是漫画的眼睛,通过这个“画眼”我们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深刻寓意。但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师:对。画面主体及人物特征也要注意
2、师归纳(出示幻灯片12、13、)
(二)揭示寓意(出示幻灯片14、15)思考题:这一组关注点是什么?
1、小组交流
注重夸张的对象,描写时突出细节。注重构图特点,描写时注意顺序。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师:对。还有注释和非主体对象
2、师归纳(出示幻灯片16)
四、生修改答案 归纳总结
漫画是用讽刺与幽默的方式去表达哲理,反映现实的一门艺术,一幅好的漫画,在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警示。“读”是基础,“联”是关键,“写”是目的。通过上面的互动探究,我们看一下做这种题型应注意的问题(幻灯片13、16)
拓展延伸
下面我们走进考场,请大家运用刚才学到的这些基本方法,进行实战演练。要求从“读”“联”“写”三个角度分析规范答题(出示幻灯片17、18)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同了解了漫画题的做题方法,大家基本上掌握了漫画题的做题技能,如果再加上课后的拓展训练,了解更多的漫画题的题型设置及考点,相信大家在中考时会有一个良好的发挥,考得高分
作业超市
请大家运用刚才学到的这些基本方法,做学案上的练习。
附学案:
一、了解漫画及特点和构成
1、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2、漫画的特点
(2)夸张渲染(2)借物喻人,巧妙表意(3)幽默诙谐,辛辣讽刺(5)以点带面,含意丰富(5)对比强化,彰显重点
3、漫画的构成:标题、主体、注释
二、认真读图,做题:
1、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40字左右。
2、仔细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并写出寓意。
3、观察下面漫画,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画面上的文字分别是”警钟“和”报喜“)
作业超市
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
①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②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30字)
2.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
3.图画成语,看图后各写一句成语
4.①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 ②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5.阅读漫画,归纳出一句有哲理性的话。(2分)
会下蛋的和会叫的
第三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目录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目录1、2014年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2、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3、中考语文教学进度表(2013——2014第二学期)
专题复习
第一讲语音与文字
第二讲词语
第三讲句子
第四讲修辞(病句)
第五讲标点符号
第六讲古诗文阅读复习篇目(古诗文默写练习)第七讲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阅读 第八讲口语交际专题
第十讲现代文阅读(说明文)
十一讲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十二讲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第四篇:【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第十五十六课时 名句的识记
一、考点阐释“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
二、热点透视名言名句“名”的界定:我们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1.朝代:侧重于先秦和唐宋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如:___________,勿施于人。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司马光 《训险示康》)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如: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精编一套“名言名句汇编”,下发给每一个同学,突出复习重点。在编写时还要注意四点:数量适中(一般在1000条左右)、校对无误、出处清楚、编排有序。
三、攻关对策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对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学生必须熟记。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的两条措施:①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顺序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②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自查:老师在印发“名言名句汇编”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抽查:课前一分钟,老师可随机抽三四名同学对句或板演,每天督查。考查:每次阶段性考试,都要设计4-5个名言名句填空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和个别指点。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考生错写名言名句的反例可以引以为戒:(1)错位搭配。如: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高适《别董大》)下句应填“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有的考生却错位搭配“天涯何处无芳草”。(2)答非所问。如: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下句应填“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有的考生却答非所问,填写成“河边杨柳发芽了”。(3)添字、漏字。如:老吾(添“之”)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学(漏“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4)写错别字。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误写“蹊”成“溪”)。(《史记·李将军列传》)(5)笔画不清。如:玉不琢(“琢”字右边笔画不清)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要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必须强化如下五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3)边诵边写。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教案《中考语文复习教案》。(4)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有的填空要求改为“只选三句”,考生只能选答三句,否则,阅卷时以前三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一定首先看清填写要求。
四、对应训练1.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②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③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④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②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西楼谢脁》)④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3.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③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述而》)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4.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①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②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③_____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其四〉》)④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5.在文章中贴切地引用名句可以使文句显得优雅。写出或补出下列句中引号内的名句。①夏日雨后的山里,空气清新,禾苗秀美,忽见翠峰之上,蓝天之下,彩虹横贯,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________。”②学校里语音室、电脑、电视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可都“_______”,没有派上用场,只是摆设而已。③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这边远山村才开始有黑白电视,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④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之势。6.按题中要求填写句子。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③《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这句诗上。7.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①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②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③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④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⑤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⑥戊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考古诗文分册训练题】七年级上册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2、《望岳》一诗中富于哲理意义的句。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写山岛之上景物的诗。
4、《登飞来峰》蕴含哲理的句是。
5、《陌上桑》中,以衣着之华丽来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表现使君荒淫无耻的句子。以佩剑之昂贵夸夫的句子是:。以用具之精美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
6、《三峡》中,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清的句子。(1)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情景的句子。(2)最能表现三峡夏季时水流之快的句子。
7、《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句子是。8《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表现木兰十年征战的句。(3)《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5)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的句子是:。(6)写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9、《伤仲永》中,仲永智力衰退的原因是:。
10、《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是:
11、古代诗歌中,送别友人,眷恋亲人的句子很多,请根据学过的课文写出一句:。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物的句子是:。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句子是,;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13、《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第五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
第十五十六课时 名句的识记
一、考点阐释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
二、热点透视
名言名句“名”的界定:我们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
1.朝代:侧重于先秦和唐宋
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
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孟子·膝文公下》)
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如:
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司马光 《训险示康》)
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精编一套“名言名句汇编”,下发给每一个同学,突出复习重点。在编写时还要注意四点:数量适中(一般在1000条左右)、校对无误、出处清楚、编排有序。
三、攻关对策
(1)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
对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学生必须熟记。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的两条措施:
①分块切割,化整为零。
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顺序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
②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自查:老师在印发“名言名句汇编”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
抽查:课前一分钟,老师可随机抽三四名同学对句或板演,每天督查。
考查:每次阶段性考试,都要设计4-5个名言名句填空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和个别指点。
(2)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
考生错写名言名句的反例可以引以为戒:
(1)错位搭配。如: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高适《别董大》)下句应填“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有的考生却错位搭配“天涯何处无芳草”。
(2)答非所问。如: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句应填“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有的考生却答非所问,填写成“河边杨柳发芽了”。
(3)添字、漏字。如:老吾(添“之”)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1977年]学(漏“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4)写错别字。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误写“蹊”成“溪”)。(《史记·李将军列传》)
(5)笔画不清。如:玉不琢(“琢”字右边笔画不清)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要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必须强化如下五个环节: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有的填空要求改为“只选三句”,考生只能选答三句,否则,阅卷时以前三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一定首先看清填写要求。
四、对应训练
1.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②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③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
④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
②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西楼谢脁》)
④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3.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③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述而》)
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4.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_____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其四〉》)
④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
5.在文章中贴切地引用名句可以使文句显得优雅。写出或补出下列句中引号内的名句。
①夏日雨后的山里,空气清新,禾苗秀美,忽见翠峰之上,蓝天之下,彩虹横贯,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________。”
②学校里语音室、电脑、电视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可都“_______”,没有派上用场,只是摆设而已。
③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这边远山村才开始有黑白电视,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
④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之势。
6.按题中要求填写句子。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③《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这句诗上。
7.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
①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教案《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
②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
④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⑤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
⑥戊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考古诗文分册训练题】七年级上册
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2、《望岳》一诗中(1)富于哲理意义的句。
(2)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
3、《观沧海》一诗中写山岛之上景物的诗。
4、《登飞来峰》蕴含哲理的句是。
5、《陌上桑》中,(1)以衣着之华丽来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表现使君荒淫无耻的句子。
以佩剑之昂贵夸夫的句子是:。
以用具之精美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
6、《三峡》中,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
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清的句子。(1)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情景的句子。(2)最能表现三峡夏季时水流之快的句子。
7、《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句子是
。
8《木兰诗》中,(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2)表现木兰十年征战的句。(3)《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5)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的句子是:
。(6)写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
9、《伤仲永》中,仲永智力衰退的原因是:。
10、《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是:
。
11、古代诗歌中,送别友人,眷恋亲人的句子很多,请根据学过的课文写出一句: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物的句子是:。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句子是,;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13、《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
16、《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是。
直接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临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三峡》中郦道元用“
,”的语句比喻夏水的急速,引用渔者之歌“
,”。渲染秋猿的悲凉之声。
17、《观沧海》中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19、《江南春》写景的诗句是:。
20、《望岳》的颈联是:
。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必伤别离,不要学女儿之态的句子是:
。
22、《观沧海》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
23、《论语六则》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句子是。
24、《望岳》中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是:。
25、《江南春》中抒发作者对国家兴亡之感的诗句。
26、《登飞来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两句诗是:。
27、《回乡偶书》中表现诗人回乡时感到人事全非的两是:。
28、《夜雨寄北》中设想将来与友人秉烛长谈之情景的句子是:。
29、《淮上与友人别》中表现春光明媚、花好人愁的诗句是。
3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句子是:。
3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3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3、,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
34、,思而不学则怠。
35、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地吟起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名句:。
36、杜甫的《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3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38、杜甫《望岳》的颔联是:。
39、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
40、用你所学过的古诗给同学写两句临别赠言,表达你们深厚的友谊。
a:。
b:。
41、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孔子的话:。
42、请你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警句:
a:。
b:。
43、《木兰诗》中概括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44、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4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46、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47、《淮上与友人别》中描写了一幅长江上杨柳依依,春光明媚的景致的诗句是:
。
4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挹轻尘”。请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a:。b:
49、古诗词中描写军旅生活的诗句很多,如《木兰诗》“,寒光照铁衣”,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50、古往今来,面对如梭的岁月,我们的先辈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无奈;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有“,老大徒伤悲”的感叹;岳飞有“莫等闲,空悲切”的抒怀。
51、《饮酒》诗中最能体现陶渊明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名句是:
。
52、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文:“,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张十八员外》),“乱花渐欲迷人眼,”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己,”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对相隔两地的亲人的深情祝愿;杜甫《望岳》抒写“,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理;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孟子主张“ ”,在国家受辱、生灵涂炭时,文天祥悲壮地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誓言。
5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54、五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西宁突降大雪,清晨当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不由吟诵起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是:
。
5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诗句是:
。
57、生活中,人们常用《爱莲说》一文里,“,”的诗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左右的人。
58、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异曲同工,孟浩然与故人“把酒话桑麻”后约定:。
59、请从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西游记》、《水浒传》
主要人物:
情节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