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案《乘法交换》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乘法交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乘法交换的产生 2.学会应用乘法的交换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的应用 教学具准备: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吃的,看这是一箱饮料 二.中心阶段
(一)探求乘法交换的产生 1.饮料图
(1)仔细观察它是怎么排列的
一共有几瓶,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4×3=12(瓶)每行有3瓶,4行就是4个3 3×4=12(瓶)每列有4瓶,3列就是3个4 4+4+4=12(瓶)3+3+3+3=12(瓶)这两道乘法题表示的意思相同吗?有何不同?(一份量不同)
(2)师:目前乘法的计算还没有学习,我们主要是利用相应的加法算式帮助计算的,这两道加法分别解决了哪道乘法题的计算 板书改成: 4×3=12(瓶)3×4=12(瓶)↓ ↓ 3+3+3+3 4+4+4(3)说说这两道加法题你是怎么算的,分别要加几次?
3+3+3+3 我先算3+3=6,再算3+3=6,6+6=12,共要算3次
我先算3+3=6,在算6+3=9,9+3=12,也要算3次 4+4+4 我先算4+4=8,再算8+4=12,共算了2次
小结:同一幅图所看的角度不同,即我们定出的一份量不同,算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每道乘法题我们都能找到一道与之相对应的加法题帮助计算。
2.蛋糕图
(1)这里还有一盒蛋糕,共有几块呢?模仿刚才的步骤同桌互相说一说(2)汇报
5×2=10(块)每行有2块,5行就是5个2,我们可以借助2+2+2+2+2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我先算2+2=4,再算2+2=4,4+4=8,8+2=10,共加了4次
2×5=10(块)每列有5块,2列就是2个5,我们可以借助5+5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5+5=10,只加了1次
3.草莓图
(1)这是什么?(草莓)共有几颗呢?像刚才这样自己说一说(2)汇报
7×3=21(颗)每列有3颗,7列就是7个3,我们可以借助3+3+3+3+3+3+3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我先算3次3+3=6,再算6+6=12,12+6=18,18+3=21,共加了6次
3×7=21(颗)每行有7颗,3行就是3个7,我们可以借助7+7+7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先算7+7=14,再算14+7=21,共加了2次
4.师:每幅图我们都列出了2道乘法算式,也找出了相应的加法题帮助计算,在听汇报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畅所欲言)
结合板书观察一下,每组的乘法题有什么特点?(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小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里运用了乘法的交换
板:乘法交换
4×3=3×4 5×2=2×5 7×3=3×7 通过刚才3道题的计算我们发现这一规律是存在的,你还能举出形如一些形如□×□=□×□运用乘法交换的例子吗?(板书学生所举出的一些例子)
5.师:既然它们的答案相同,你愿意计算哪一题,说说你的想法?
运用乘法交换可以使计算简便;加数个数少相加次数少计算起来简便 ※以加法题作为乘法算式的计算手段,通过每一道连加题的计算,连加次数的统计,使学生自主体验哪道算式计算起来简便,从而得出一些想法。(二)应用
1.刚才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两个想法 板:运用乘法交换能使计算简便
加数个数少想加次数少计算起来简便
通过相应加法题的计算验证一下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对不对,或者说你还有哪些想法等会儿都可以交流。
2.汇报后小结,在目前乘法计算还没有学的前提下,在排除因数为5的情况后我们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将小的因数放在前面,减少加数个数从而减少相加次数使计算简便。
※通过观察、举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乘法交换的产生过程,并在知识点的掌握中融入自己的想法,活学活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练习阶段
1.小丁丁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道题 出示:3+3+3+3+3+3+3+3= 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本领想到一种简便的算法吗?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8×3=3×8=8+8+8=24)2.书上也有一道类似的题你会吗? 独立完成书P14/2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到了有关乘法交换的哪些知识? 你认为9个8连加简便还是8个9连加简便,得出都不简便,以后乘法计算我们要借助乘法口诀计算
由《乘法交换》这堂课所想到的„„
《乘法交换》这堂课中的知识点并不多,如何让这堂课上得有新意,如何在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了自己在课前考虑得较多的问题,最终我决定尝试让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定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乘法交换的产生过程,课上完后听课老师对自己的这一设计予以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体现出了新教材的“新”,认为在老教材的有些概念教学中也可以尝试用这一模式展开。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想法,一项尝试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自己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后自己以这堂课为主线对此进行了再推敲,回顾自己2年多来走过的尝试新教材之路,产生了一些个人的想法。1.转变教师角色,了解学生的想法与意见:
要打破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说法或出的题一定是正确的这一想法,让学生有这样的共识,老师出的题并非完全是正确的,一定要带着想法去研究问题。起初学生有些不适应,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中多一些看似对的再想想其实不然的题目或概念,使学生通过思考明白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只是站在同一高度探究问题的人,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关键时刻的点拨者,一切都得想想再想想;在随后的阶段的学习中,可以对新课中出现的知识点让学生谈自己的意见、想法或联系到了哪些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他同学对于他的想法或出的题目再深究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有再通过举例等不同方法进行验证,加深对某些概念的理解。
在这堂课中,学生表现出的已是第二阶段的学习过程,即自主说想法,为了将教材资源挖得更深些,我也作为一个参与者补充了自己的想法,交流的过程成为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2.打破以往教学模式,重过程而非结果:
自己在尝试新教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练习还没怎么做就讨论了一个例题一节课就没了连练习课都没时间安排,起初自己曾产生过疑问,学生能懂吗?这本教材适合学生吗?通过后续的练习,自己发现,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特别是那些中上水平的学生,听他交流方法 4 时的那种表达方式你很难想到他只是一个低年级的学生,简直可以和中、高年级的学生蓖美。
在这堂课中,通过板书的观察,学生能一针见血地说出我发现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课后一位听课老师感慨地说,我们四年级前两天也在学乘法交换,还没你们学得好呢?她的这一说法确实也呼应了自己的想法,新教材不约束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思维舞台,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更不能压抑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3.困惑,如何缩短生生间的差距:
在与其他老师的闲聊中曾透露过自己的想法,我喜欢聪明的学生,他们是适合新教材的,学起来不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为一些后进生感慨,我们班的某某某太累了。因为在新教材中过早地将一些以往是中、高年级教材中的内容放入了低年级的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是这些知识是让学生掌握呢还是了解呢,一些抽象的概念作为教师只能以自己理解的所谓要达到的要求去要求每一个学生,这些要求对一部分学生是困难的,因为他们缺少的是自己独立思维的过程,课堂中讨论的过程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局外人,好与差的距离太远了„„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 红花有4个2朵 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 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 5×4 2的3倍 2×3
3个4 3×4 4的2倍 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案: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 6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决。
教具、学具准备:在小黑板上画6个格,如用幻灯映出6只蝉,6根小棒,将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第2题的画在小黑板上。学生每人准备36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复习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3、写法算式。
(l)5个3是多少?(2)4乘以5是多少?
4、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画着6个格的小黑板,并提问:“ 6个6个地加,每个格里应该分别填几个6的和?(第一格里填 1个
6、第二格里填 2个6的和,第三格里填3个6的和„„)教师也听学生回答边在方格图的上面分别写上1个6,2个6,3个6„„“2个6的和是多少?”“3个6的和呢?4个6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数填好。
教师指黑板上的图带领学生齐说:l个6是6,2个6的和是12,3个6的和是18„„再提问:“12是几个6的和?”“30是几个6的和?” 教学例题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5、巩固练习
(1)教师按顺序说乘法算式,学生说乘法口决。
(2)教师出示。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学生回答6乘以这个数等于多少。开始时,可以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3)练习十三第l~3题。
6的乘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决的意义,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1.口算
6×
16×
41×
25×4 6×2
6×
54×2
3×1 6×
36×6
2×3
3×4
2、根据口决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一三得三
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3、在○里填上+、_或×
4○4=8 3○3=9 6○6=36 4○4=16 6○6=12
4、乘法口决比赛
5、看乘法式题卡片写得数
3×4×3×6
2×2
6×5 3×4
6×6
2×4
2×6
1×6
6、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 妈妈买来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几袋? 妈妈买来4袋桔子,5袋苹果,一共有几斤?
7、口头提出问题或条件再算出来
①6个少先队员做纸花,每人做4朵()?
②少先队员做了24朵纸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8朵,(8、复习填括号练习(1)做62页第3题
(2)做练习十三第2、5、7题
4○4=0)?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51页中的例题及其练习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2、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决来源并熟记5的乘法口决 教具、学具准备:例1情景图的放大图;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纸、5根小棒。教学过程: 复习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
二二()一三()
四四()
一四()
二四()
二四()
三三()
3、口答。
(1)3×4表示()个()相加,相同的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是()(2)被乘数是3,乘数是2,积是()。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个()相加 新课
教师出示画着5个格子的纸条,并提问。“5个5个地加,每个格里应该分别填几个5的和?”(第一格里填1个5,第二格里填2个5的和,第三格里填3个5的和……)教师边听学生回答边在方格图的上面分别写1个5,2个5,3个5,……使方格图成为:2个5的和是多少?” “3个5的和呢? 4个5的和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数填在相应的格里。教师指图带领学生齐说:1个5是5,2个5的和是10,3个5的和是15……再提问: “10是几个5的和?” “20是几个5的和?”
1、教学例题
教师出示一袋乒乓球图,如。并提问:“这一袋里有几个乒乓球?” “是几个 5-?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出一句来法口诀吗?”教师板书:“5×1=5
一五得五”。算式和口诀中间稍空开一些。“一五得五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1个5是5。)“口诀中的“一”表示什么?前面的一个五表示什么?后面的一个五表示什么?”(“一”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是1;前面的“五”表示相同加数是 5;后面的“五”表示乘积是5)。
教师再出示一袋乒乓球图,如。再提问: “这里有几袋乒乓球?” “是几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o诀吗?”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下面板书:“5 × 2=10
二五一十”。“二五一十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2个5是10。)
“口诀中的二表示什么?五表示什么?一十表示什么?”
教师再出示一袋乒乓球图,并提问: “谁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板书:“ 5 ×3=15
三五十五”,教师再出示2袋乒乓球图、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第20页,在自己的书上把例8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教师指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2、巩固练习
用“开火车”的形式说乘法算式和5的乘法根诀。即从某一行开始,第一个学生说“5乘以1等于5”,第二个学生接着说“一五得五”;第三个学生接着说“5乘以2等于10”,第四个学生说“二五一十”……说过两遍以后,教师把算式中的得数和口诀中的后半句都擦去、教师再指黑板上没有得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口诀和得数。(开始时可以请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说,然后再请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说。)
5的乘法口决练习课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1-5的乘法口决,进一步理解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一句口决写出两个算式并熟记算乘加乘减混合式题。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多媒体(乘法口决表)教学过程:
1、集体背1-5的乘法口决
2、指名背1-5的乘法口决 3、4×3=
3×2= 3×4=
2×3= 口决:
4、下面每句口决,可以写出哪几个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一五得五
四四一十六 三四十二
二二得四
三五十五
5、把乘法口决写完整
()五十五
三()十二
()四得八
()四十六 四()二十
()五一十
()三得九
五()二十五
6、列式计算(1)5个3是多少?
(2)4个5是多少?再加一个5是多少?
7、应用题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做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2)提问:这道题求什么?2个5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3)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做5道,一共做了多少 道 ?
比较上面两道应用题。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一步应用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第七课时: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574524246856
2.列式计算。
1(1)20的是多少? 5
3(2)6的是多少? 4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44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554,吃了多少千克? 5
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第一单元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
“1”,要求100的44,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554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5
2044(4)学生列式计算:100 =80 5(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4页“做一做”第1题。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37出示例2:小林身高1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58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8
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5米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8
第一单元
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义,用乘法计算。
(4)让学生列式计算。
1 737是多少,即求1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858
3777211 58555
1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31小强身高1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57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135米
?米(6)教师说明: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这里1是带分7
881数,把1化成假分数,上题也可以改成“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777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乘得的积大于原来的被乘数。
(7)做一做。
完成课本15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5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习列式计算后,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还可以是整数。
第一单元
订正时指名分析。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
五.作业。练习四的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