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案算乘法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算乘法优秀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围。例1教学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等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经历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的范围,相信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计算方法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注意口算联系经常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养口算能力。
依据的理论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第二篇:小数乘法简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课 何庄子小学
张涛
教学目标:
1、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数据特征和符号特征,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
3、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定律。
1、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0.42×100=
4.2×0.1=
0.4×0.6= 5×0.2=
500×0.02=
2.5×0.4= 0.25×40=
0.125×8=
12.5×8=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
意图:通过口算,提高对小数乘法中数的特征的关注,以及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理解。
2、思考: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学生汇报。强调: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小数乘法运算中同样适用。今天我们就一起练习一下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出示课题: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练习。
意图:回顾了小数简便运算的运算定律,为后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二、选择运用,加深理解。
1、五二班开展帮学活动,小李辅导小王学数学。刚学过《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课后小李编了一些题目,准备给小王练练。你们想知道他编的是哪些题目吗? 2.5 ×0.73 ×_____
0.96 ×12.5 ×_____ ____ ×0.8+ 0.2 ×____
0.75 ×____ -0.75 ×____ 师:你要是小李,横线上应该写什么数呢?学生汇报。
强调:要判断是否运用定律来进行简便运算时要关注数的特征和符号特征。通过观察数的特征把数进行凑整,目的是尽可能地通过使计算更加简便。
意图:让学生自己构造具特征数的算式,使学生对具有能凑整数的特征的表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对各运算定律的形式要求理解深刻。师:那这些题都怎么简算呢?我们来一起练一练吧。
2、怎样计算比较好
2.5 ×0.73 × 4
0.96 ×12.5 × 0.8 7.6 ×0.8 +0.2× 7.6
(12.5-0.6)× 0.8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对比练习,梳理方法。
1、我们在进行小数乘法简算的时候应注意的以下问题: 一看:观察数字的特点,运算符号的特点。二想: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三算:认真计算。
四查:查运算定律的运用;查每一步的计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1)1.01×2.6
(2)3.8×9.9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拆”的方法也会不同,不同的拆法可能会用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但无论怎么拆都不能改变式子的大小。
3、自己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3.2×2.5
同学试练(说说我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同桌交流,汇报发言。观察第一道算式,哪个数最引起你的注意?你马上想到了几?它的好朋友8在哪里?你能找到吗?还有其他解法吗?(2)7.6×2.4+7.6×6.6+7.6 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4、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1)4.25×0.99+0.01 = 4.25×(0.99+0.01)
()(2)1.25×2.4= 1.25×8×0.3=1×0.3
()(3)0.75×102=0.75×100+2
()意图:通过对比练习,感受得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技巧进行简便运算,同时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灵活性。
四、灵活运用,提高能力。
1、智力挑战
0.36=3.6×()0.14 ×8=1.4×()3.6× 7.2=()×72 师:你能说说括号里填什么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汇报:根据积不变的性质。
师:那你能根据刚才所说的知识解决下面的两道题吗?
3.6×9.9+0.36
1.4× 9.2+0.14 ×8 学生汇报。
2、练一练
28.6 ×99 +28.6
10.2×4.8 0.25×(8.5+8.5+8.5+8.5)
0.86 -0.86 ×0.9 意图:综合练习,检测学生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熟练性和灵活性。
六、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和自己比你哪方面有了提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课 符号特征
数的特征
a×b= b×a(a×b)×c = a×(b×c)a×(b±c)= a×b±a×c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案《乘法交换》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乘法交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乘法交换的产生 2.学会应用乘法的交换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的应用 教学具准备: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吃的,看这是一箱饮料 二.中心阶段
(一)探求乘法交换的产生 1.饮料图
(1)仔细观察它是怎么排列的
一共有几瓶,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4×3=12(瓶)每行有3瓶,4行就是4个3 3×4=12(瓶)每列有4瓶,3列就是3个4 4+4+4=12(瓶)3+3+3+3=12(瓶)这两道乘法题表示的意思相同吗?有何不同?(一份量不同)
(2)师:目前乘法的计算还没有学习,我们主要是利用相应的加法算式帮助计算的,这两道加法分别解决了哪道乘法题的计算 板书改成: 4×3=12(瓶)3×4=12(瓶)↓ ↓ 3+3+3+3 4+4+4(3)说说这两道加法题你是怎么算的,分别要加几次?
3+3+3+3 我先算3+3=6,再算3+3=6,6+6=12,共要算3次
我先算3+3=6,在算6+3=9,9+3=12,也要算3次 4+4+4 我先算4+4=8,再算8+4=12,共算了2次
小结:同一幅图所看的角度不同,即我们定出的一份量不同,算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每道乘法题我们都能找到一道与之相对应的加法题帮助计算。
2.蛋糕图
(1)这里还有一盒蛋糕,共有几块呢?模仿刚才的步骤同桌互相说一说(2)汇报
5×2=10(块)每行有2块,5行就是5个2,我们可以借助2+2+2+2+2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我先算2+2=4,再算2+2=4,4+4=8,8+2=10,共加了4次
2×5=10(块)每列有5块,2列就是2个5,我们可以借助5+5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5+5=10,只加了1次
3.草莓图
(1)这是什么?(草莓)共有几颗呢?像刚才这样自己说一说(2)汇报
7×3=21(颗)每列有3颗,7列就是7个3,我们可以借助3+3+3+3+3+3+3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我先算3次3+3=6,再算6+6=12,12+6=18,18+3=21,共加了6次
3×7=21(颗)每行有7颗,3行就是3个7,我们可以借助7+7+7这道加法题帮助计算,先算7+7=14,再算14+7=21,共加了2次
4.师:每幅图我们都列出了2道乘法算式,也找出了相应的加法题帮助计算,在听汇报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畅所欲言)
结合板书观察一下,每组的乘法题有什么特点?(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小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里运用了乘法的交换
板:乘法交换
4×3=3×4 5×2=2×5 7×3=3×7 通过刚才3道题的计算我们发现这一规律是存在的,你还能举出形如一些形如□×□=□×□运用乘法交换的例子吗?(板书学生所举出的一些例子)
5.师:既然它们的答案相同,你愿意计算哪一题,说说你的想法?
运用乘法交换可以使计算简便;加数个数少相加次数少计算起来简便 ※以加法题作为乘法算式的计算手段,通过每一道连加题的计算,连加次数的统计,使学生自主体验哪道算式计算起来简便,从而得出一些想法。(二)应用
1.刚才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两个想法 板:运用乘法交换能使计算简便
加数个数少想加次数少计算起来简便
通过相应加法题的计算验证一下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对不对,或者说你还有哪些想法等会儿都可以交流。
2.汇报后小结,在目前乘法计算还没有学的前提下,在排除因数为5的情况后我们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将小的因数放在前面,减少加数个数从而减少相加次数使计算简便。
※通过观察、举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乘法交换的产生过程,并在知识点的掌握中融入自己的想法,活学活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练习阶段
1.小丁丁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道题 出示:3+3+3+3+3+3+3+3= 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本领想到一种简便的算法吗?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8×3=3×8=8+8+8=24)2.书上也有一道类似的题你会吗? 独立完成书P14/2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到了有关乘法交换的哪些知识? 你认为9个8连加简便还是8个9连加简便,得出都不简便,以后乘法计算我们要借助乘法口诀计算
由《乘法交换》这堂课所想到的„„
《乘法交换》这堂课中的知识点并不多,如何让这堂课上得有新意,如何在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了自己在课前考虑得较多的问题,最终我决定尝试让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定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乘法交换的产生过程,课上完后听课老师对自己的这一设计予以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体现出了新教材的“新”,认为在老教材的有些概念教学中也可以尝试用这一模式展开。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想法,一项尝试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自己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后自己以这堂课为主线对此进行了再推敲,回顾自己2年多来走过的尝试新教材之路,产生了一些个人的想法。1.转变教师角色,了解学生的想法与意见:
要打破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说法或出的题一定是正确的这一想法,让学生有这样的共识,老师出的题并非完全是正确的,一定要带着想法去研究问题。起初学生有些不适应,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中多一些看似对的再想想其实不然的题目或概念,使学生通过思考明白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只是站在同一高度探究问题的人,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关键时刻的点拨者,一切都得想想再想想;在随后的阶段的学习中,可以对新课中出现的知识点让学生谈自己的意见、想法或联系到了哪些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他同学对于他的想法或出的题目再深究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有再通过举例等不同方法进行验证,加深对某些概念的理解。
在这堂课中,学生表现出的已是第二阶段的学习过程,即自主说想法,为了将教材资源挖得更深些,我也作为一个参与者补充了自己的想法,交流的过程成为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2.打破以往教学模式,重过程而非结果:
自己在尝试新教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练习还没怎么做就讨论了一个例题一节课就没了连练习课都没时间安排,起初自己曾产生过疑问,学生能懂吗?这本教材适合学生吗?通过后续的练习,自己发现,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特别是那些中上水平的学生,听他交流方法 4 时的那种表达方式你很难想到他只是一个低年级的学生,简直可以和中、高年级的学生蓖美。
在这堂课中,通过板书的观察,学生能一针见血地说出我发现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课后一位听课老师感慨地说,我们四年级前两天也在学乘法交换,还没你们学得好呢?她的这一说法确实也呼应了自己的想法,新教材不约束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思维舞台,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更不能压抑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3.困惑,如何缩短生生间的差距:
在与其他老师的闲聊中曾透露过自己的想法,我喜欢聪明的学生,他们是适合新教材的,学起来不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为一些后进生感慨,我们班的某某某太累了。因为在新教材中过早地将一些以往是中、高年级教材中的内容放入了低年级的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是这些知识是让学生掌握呢还是了解呢,一些抽象的概念作为教师只能以自己理解的所谓要达到的要求去要求每一个学生,这些要求对一部分学生是困难的,因为他们缺少的是自己独立思维的过程,课堂中讨论的过程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局外人,好与差的距离太远了„„
第四篇: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
【学习目标】
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那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靠大家自学,你们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打开书26页例7,根据例7的问题在主题图中寻找信息。重点看黄色边框内的内容。
1、认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这种关系运用了什么定律?用文字和字母分别怎么表示?
(6分钟后比一比谁检测题做的最好。)
师:自学的时候,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看书。
(二)、做一做
1、完成教材中第26页的“做一做”。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2、教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错例,进行二次备课。
四、后教
(一)、更正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纠正。
(二)、讨论
1、观察第一道题,你认为做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2、观察第二道题,你认为做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符合乘法的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a±b)×c=a×c±b×c(a、b、c为任意数)
3、观察第三道题,你认为做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五、课堂小结
你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述出今天的收获吗?
六、练一练
1、把练习七第6题做在练习本上。
选作题:练习七第9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a±b)×c=a×c±b×c(a、b、c为任意数)
第五篇:小学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小学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总结并牢记9的乘法口诀。同时在教学中,借助数轴,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熟记口诀。
四、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揭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情境图: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分单打和双打两种,其中双打需要两个队员合作,请看情境图。
(2)计算人数:你知道图中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吗?你是怎么求的呢?4×3=12(名)
(3)说说想法:我们知道一幅图有4人,这里有几个4人,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回顾口诀:我们都学了哪些乘法口诀呢?(2—8的乘法口诀)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乒乓球双打情境,既能复习乘法口诀的应用,又能为赛龙舟的情境做好铺垫。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轻松地来探究9的乘法口诀。同时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主动探究
(1)提供情境:在我国有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赛龙舟(课件一条接一条地演示赛龙舟情境图)
(2)收集信息: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有9条龙舟,每条龙舟上都有9人)
(3)自由提问:分组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列式。如:2条龙舟上有多少人?3条龙舟上有多少人……
(4)交流汇报:学生的式子可能有两种:连加或乘法。如果有连加的算式,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板书每个乘法算式)
2、自编口诀
(1)讨论乘法算式的积。
①出示数轴,让学生填一填。
②根据乘法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如:2×9可以表示几个9相加。
(2)自编9的乘法口诀。
(3)根据9的乘法口诀写出对应的另一个乘法算式。
3、多种形式,熟记口诀
(1)找规律:
①观察相邻两个乘法口诀的差是几?
②看图找规律:10个方格中有9个五角星,1个空格。
学生小结:9乘几就等于几十减几。
③手指记忆法。
a、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最下面的手指操。
b、教师边介绍边示范用手指表示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c、学生练习手指记忆法。
(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口诀。)
(2)对口令:同桌之间玩对口令游戏。
(3)背口诀:同桌互背口诀。
【设计意图】在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在解决问题之余自编口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9的乘法口诀较多,因此,在熟记环节,教师充分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规律,通过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
(三)学以致用,巩固口诀
1、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巩固学生对的口诀的应用。
(2)算一算。
9×6 = 2×9= 5×9=()×7= 9×()=72()×()=362、提升练习
(1)填一填。
9+9+9=()×()=()
9×8—9=()×()=()
5×9+9=()×()=()
(2)圈一圈。把答案是18的算式用红色圈出来,把答案是45的算式用绿色圈出来。
9×2—9 9+9 4×9+9 9×7—9—9 9+9+9+9+9 9×3—9 6×9—9
【设计意图】本课练习设计了两个层次,基础应用旨在进一步巩固9的乘法口诀;提升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乘法意义的理解灵活运用9的乘法口诀。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