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教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7:5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教案》。

第一篇: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等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二、课时分配:本课总三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PPT课件、教科书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美术。提问:“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二)问题探究

提问:在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美术作品就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直至士大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1、什么是青铜器?

2、欣赏青铜器代表作品,讨论它们的造型功能: ⑴《司母戊方鼎》、拓展提问讲述“楚王问鼎”的故事。⑵《四羊方尊》、《虎食人卣》拓展青铜器铸造工艺:范模法、失蜡法。

⑶青铜器装饰纹样—饕餮纹(重点)、蟠龙纹等。⑷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为什么?进一步研究教材中的材料,完成“思考与交流”。饕餮纹样有何不同?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3、青铜器各个时期的主要工艺特点: ⑴商代青铜器的工艺特点:

造型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具有权力和礼仪的象征。

⑵西周青铜工艺的特点:

神秘色彩淡化,风格趋向简朴、典雅之美。其所具有的礼仪纪念性质更加明显。重点讲述《大盂鼎》。

⑶春秋青铜工艺的特点:

器形轻灵、奇巧,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食器、兵器增多,纹饰也见趋简朴,饕餮纹已少见。装饰手法写实。重点讲述《莲鹤方壶》(失腊法技术的杰出成就)。

⑷战国青铜工艺的特点:

新的制作工艺如烫金、镶嵌、金银错等已广泛流行,并产生了不同的地方特色。

⑸秦、汉的青铜器特点:

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具和观赏器发展。

(三)讨 论: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四)活 动 建 议:

随着社会的变化,鼎的制造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试找出下面(课本P19页)一组鼎在形制与图案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出你的理由。

六、归纳总结

七、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刚才的活动建议,我们将在下节课进行比较提问,预习P20-21页。

板书: 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一、什么是青铜器

二、欣赏青铜器代表作品

饕餮纹 造型 功能

三、青铜器各个时期的主要工艺特点

四、总结

第二篇: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参考教案

发布者:牛牛 创作者:牛牛 来源:原创 点击:219 时间:2007-09-27 11:04:53

参考教案

第二单元 第2课 礼仪与教化 ■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附:作业纸设计

时代或地区 典型的美术品 形式特征 所体现的观念 如何为统治者服务 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 导致变化的原因

中国商代 青铜器 纹饰、器形 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1、区分社会等级。

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权力分散,衰落。

秦代 雕塑 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 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 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秦代的灭亡。

汉代 雕塑 循石造像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

画像石 在石头上雕刻形象 对祖先的恭敬,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 石棺刻画 在石棺上雕刻形象 对父母的孝心,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

魏晋时期 绘画 线描(高古游丝描)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维护社会的稳定

古巴比伦 石柱 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

古埃及 建筑 金字塔 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 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雕塑 狮身人面像 绘画 墓室中的壁画 古印度 印第安文明

■教学流程图: 第一节课:

1、导入教学: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可以参考下表。

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古埃及的金字塔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 皇帝 法老

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一些答案。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

8、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20、21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导致变化的原因这一栏可以先不填)。教师组织学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9、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10、完成“活动建议一。”

1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并完成作业纸的秦代部分。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第二节课:

1、复习导入: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作品展示与比较:展示汉代重要的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教师提问:这件作品与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异同之处? ◆注意:

①教师对这件作品的背景要尽量介绍的清楚、详尽一点。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比较。

②比较的内容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

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霍去病墓雕塑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石雕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地下)纪念霍去病的功绩(地上)作品的意义 显示权力,为死后的生活服务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 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为统治者服务 不同点 直接 间接

3、教师总结(按照上述参考分析),并指出,汉代统治者对“教化与礼仪”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仅仅起到威慑的作用,而是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

4、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2页、23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汉代部分。

◆注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① 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什么思想? ② 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宣扬了什么思想?

③ 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别用于什么地方。

5、教师总结: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无疑是儒家的思想。从汉代开始,儒家的思想就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它所宣扬的忠、勇、孝、节、义也成为美术创作主要表现的内容。

6、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4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魏晋部分。

7、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活动建议二”。第三节课: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上网或者查阅一些资料,了解一些关于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知识)

1、复习导入。

2、教师提出: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已经知道了“礼仪与教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有哪些,那么在中国之外的其它地区情况如何呢?

3、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5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关于巴比伦美术作品的要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古巴比伦部分。

4、教师总结,并且向学生提问,巴比伦的美术品所体现出的观念与中国哪个时期的观念比较接近。

5、学生思考并回答(商代)

6、教师请一位同学按照课前准备的要求,来讲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其他同学补充。

8、教师提问:古埃及的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修建这些建筑和雕塑?

9、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5、26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关于古埃及美术的要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古埃及部分。

10、教师总结,回答前面所提问题。

11、学生继续研究其它地区(古印度、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情况)。

12、教师总结,并提问: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13、请不同的同学来回答这一问题。

14、完成活动建议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三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特别要让他们理解这种要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察美术品的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

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且与教材中所列举的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

观察内容:

器物名称:时代:器形:四足的形状:花纹:铭文:

社会观念: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孝子故事”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活动建议逐一分析。

第三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风格”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对特定的风格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使学生对古埃及时期的独特艺术风格能够有所了解。这个活动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观察的结果加以分析。

观察内容 形体 空间关系 轮廓 色彩 风格 总结

《美杜姆群鹅图》 比较写实,正侧面 无透视、平面化处理 用线条勾勒平涂,用纯色 较细腻(结合教材内容)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认可的道德学说并成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围绕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忠、勇、孝、节、义而出现。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无疑是为了宣扬忠和勇,同时提醒人们防备入侵者。而画像石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祖先和死后生活的重视,这与“孝”的思想不无关系。这种思想也表现在当时在石棺上大量出现的孝子故事中。此外,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要求女性遵守特定的道德而创作的。

在世界其它地区出现的美术现象与中国类似。比如教材中谈到的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的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就是把这部法律以及统治者本人加以神化了,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遵从它。而古埃及的美术也是为了统治者——法老服务的。当时埃及的所有建筑、雕塑以及绘画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同时,教材还分析了埃及人独特的绘画观念。此外,古印度的药叉女神和印第安文明的雨神分别是这两个地区有代表性的美术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情况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差别,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们的统治者普遍运用神话来统治国家,这从遗留下来的作品中就可以比较明显的发现。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介绍人类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些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思路一定要吃透。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历史上所出现的一些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些分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这个时期以及这种类型的作品的主要内涵和处理手法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围绕这一主题来讲述。因为围绕这一主题便于教师就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作品有一种更深的体会。

2、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点明,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秩序。在今天,我们靠法律与道德来维护社会秩序,并且也有一些美术作品和影视作品表现惩恶扬善的思想。而在古代这种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当然,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奠定了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础,这也是不可否认事实。而美术作品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传自己的思想。

3、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时间都花费在对某一个著名作品的讲述中。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有一些作品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得出结论。教师教学要以引导为主,在适当的情况之下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

4、教师不要压制学生的思维,例如用一些所谓的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看法,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以让他们自己做适当的论证。

5、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找一些介绍本课内容的影像资料有选择的给学生们观看。

本课建议用3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分析从中国商朝到秦代的美术形态。第二课时主要分析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形态。第三课时讲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三节课的内容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内容要相互衔接,并且对中外的艺术要进行横向比较。

第三篇:2.2礼仪与教化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 《礼仪与教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礼仪与教化》 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 二 单元第 二 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 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国家、阶级以及相应的道德、法律观念的出现对美术创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三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从中国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能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青铜鼎进行初步断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 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感受“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具体存在。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具体的学法有 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说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1、导入教学: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可以参考下表。

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古埃及的金字塔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 皇帝 法老

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一些答案。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

8、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20、21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导致变化的原因这一栏可以先不填)。教师组织学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9、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10、完成“活动建议一。”

1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并完成作业纸的秦代部分。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结束语

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 二 单元第 二 课《礼仪与教化》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高一美术 礼仪与教化教案

1.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单元课,由三课时构成

主要是要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并了解2个方面的内容(1)在时间上了解从商朝到魏晋时期美术作品。

(2)在空间上了解横跨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印第安的美术作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商朝到魏晋时期的美术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2)难点: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生活的局限性对主题的理解难以深入

3、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4.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1)导入

采用承上启下的导入方法

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青铜器纹饰的变化(2)视频

然后使用多媒体播放“神话”从学生熟悉的视觉文化元素中抽出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理性分析(3)秦汉风格的对比

这点将作为本课的重点,使用比较鉴赏采用表格的形式对“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雕塑的作品形式、造型手法、审美效果以及功能和意义进行研究,让学

生理解礼仪与教化的作用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尽可能多的写出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形成表格正文,把这个填表活动呈现在黑板上,根据教学经验及对教学机制的理解,为拉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老师先入为主,先让学生通过个人、同桌、或4人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使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填表,使高中的静态课活跃起来

(4)思考与交流

可以结合我们本土例子,长沙马王堆帛画来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分析、并尝试、探究汉代人的宇宙观念,这是从美术文化角度进一步联系湖湘文化进行分析,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从电影神话到秦始皇兵马俑,从马王堆帛画到汉代观念,充分体现了由远及近的教学策略(5)作品比较

让学生从本课中自主选出两幅不同时代、同样具有礼仪教化功能的作品比较它们的内容、表现形式、服务的异同,这是对秦汉对比的深入,也是按照鉴赏的规范程序逐步深入,更好按照感受、分析、解释、评价4个环节的推进,达到有效学习(6)小结

以中国联系古印度、古埃及、印第安的美术现象提问为第三课埋下伏笔

第五篇:礼仪与教化中国

礼仪与教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二、课时分配:本课总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商朝到魏晋时期的美术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难点: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生活的局限性对主题的理解难以深入,探究作品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PPT课件、教科书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上第二章的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上节课我们说到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美术作品,那么我们这节课介绍的是我国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的美术作品。

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看一个小短片。刚刚是之前非常火的古装剧《芈月传》的片段,而且这个剧情确实是有史料记载的真实的片段,历史上的秦武王也确实是因为举鼎结果被鼎所伤致死。那么为什么当时的秦武王会认为自己只要举起鼎就举起了天下呢?(讨论:代表阶级)

如果讨论出来是阶级,就直接说“鼎”的来源。如果没讨论出来,就接楚王问鼎的故事。

我们常常说一个词,叫做“问鼎”。那么到底问鼎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其实这有一个楚王问鼎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究竟是怎样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的。我们常常说 我们是谁的子孙?(炎黄子孙)。当时的黄帝呢就是我们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在黄帝之后呢,有了尧舜禹三个非常具有统治才能的部落首领。其中呢我们的禹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我们史称“大禹治水”。那么当时原始社会部落所奉行的是选贤举能的选举制度。但是,当时的夏部落后来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这样一来,部落的选举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王位世袭制。同时意味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那么在大禹治水以后,天下诸侯纷纷拥戴,进贡铜材,他的儿子启就将这些铜材铸成九鼎象征九州。那么因为夏朝最后一任统治者夏桀昏庸无道导致夏朝灭亡,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史称商汤。那么,商朝经历了550多年之后,因为商纣王暴虐导致亡国,九鼎就为姬发所得,于是姬发建立了周朝。直到有一天,楚庄王想取周天子而代之,就假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周天子的大臣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们不要依仗自己有九鼎就瞧不起人,我们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反驳说:“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拥戴,贡献铜材,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再小也难以移动;如果天子无德,鼎再大也会轻易被移动。我们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大小你是不可以问的。”楚王无话可说,悻悻离开。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所以我们知道了我国进入奴隶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以鼎来象征地位,划分等级。当时天子只有天子才能用九鼎,诸侯只能用七鼎、大夫五鼎等等。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奴隶社会每个阶段青铜器的变化。

首先,我们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二里头爵。所以呢我们知道在夏朝,就已经掌握了铜加锡的配比制成青铜。爵也是当时用来喝酒的器皿,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二里头爵表面非常简单、朴素,没有文字也没有纹饰。那么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夏朝的艺术风格特点应该是什么?(质朴)

到了商朝,青铜器由成熟转向鼎盛。最具代表的就是我们非常有名的司母戊方鼎,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文王为祭奠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而鼎内刻有当时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同时我们来看一下司母戊方 鼎雕刻的花纹,是典型的饕餮纹。什么是饕餮?我们说龙生九子,而饕餮就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山海经中描述饕餮是羊身,眼睛在腋下,拥有虎齿人爪,一个大头、一个大嘴。非常贪吃,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所以饕餮又有警示后人不可以太过贪婪的意义。同时,饕餮纹的出现反应了当时商人尊神重鬼的观念。如果也用一个词来形容商朝的艺术特点应该是什么?(神秘 奇诡)如果讨论不出来可以看一下书本19页下方的人面纹方鼎,这个鼎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非常的诡异?对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商朝的艺术风格特点,奇诡。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青铜器名叫利簋,我们前面说到因为商纣暴虐民不聊生,所以当时的姬发就出兵征战商国。而这个利簋的内侧铸有4行铭文描述了当时武王征伐商国的情境,是关于武王伐纣的唯一文物遗存,所以我们也称它武王征商簋。而我们称这种被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同时这个武王征商簋在保留商朝的饕餮纹的基础上,新增夔kui纹,但是当时的饕餮纹已经不再作为主要纹饰了。

如果说利簋因为饕餮纹还保存着商代的风格的话,那么大盂鼎就完全是成熟的西周风格了。我们来看整个鼎的造型。是不是相比起商代的司母戊方鼎或者人面纹方鼎来得更加简洁,没那么浮夸没那么诡异,整个花纹更加流畅、和谐比较有律动感。那么也用两个词来形容这时候的艺术风格特点就是典雅。

那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随之带来了新价值观、审美观的不断确立,艺术风格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之前的威严肃穆被浪漫流动所取代。代表是河南出土的莲鹤方壶。我们看一下壶盖是什么形状的?像不像盛开的莲花?然后莲瓣的中央有一只仙鹤站立。装饰了新的纹样,蟠螭纹。莲鹤方壶也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战国时期出现了青铜的动物雕塑,鹿角立鹤,非常具有抽象性。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奴隶社会的青铜器艺术的风格特点转变。由刚开始夏朝的质朴,到商朝的诡异,到西周的典雅最后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精巧。

好的,春秋战国之后,我们进入什么时期?对非常好,春秋战国后,秦始皇统一天下,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由于国家统一、人力物力集中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快速发展,也给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条件。当时的秦始皇非常重视王权威严,追求享受奢华的生活,并且希望死后还能像生前一样富贵,于是大兴修建陵墓,所以秦始皇陵出土了规模空前、数量惊人的兵马俑。

到了汉代以后,实行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宣扬忠孝勇节等等儒家准则,所以出现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纪念雕塑,马踏匈奴。整个雕塑不做过多细节的刻画,依据石头本身动态来塑造形象,我们称这种手法叫循石造型。当时的匈奴对于汉军来说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威胁,所以为了征服匈奴,汉武帝大力发展骑兵,并致力于改良马种。所以到了后期,汉军才得以兵强马壮,战无不胜。从这个意义来说,马是汉代军功强盛的标志,而马踏匈奴,也是当时霍去病征服匈奴的写照。

最后我们讲讲当时的绘画作品。最早的绘画作品要追述到战国时期的帛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的《人物龙凤图》。帛画又称铭旌是放在墓室的一种绘画作品,大家可以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引魂升天)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空前发展。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其中以顾恺之最为著名,我们也称他为顾神,因为他主张传神写照,他的这个理论也比达芬奇早了1000多年。代表作有《洛神赋图》。春蚕吐丝描是他非常著名的描法,也是他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密体画。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个名言叫做,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跟后期妃子丰腴的形态形成对比,这个古语证明了什么?(当时皇帝的审美就是社会的审美)

我们上节课说到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我们统称文明社会以后美术作品的发展。当时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什么?(阶级性)我们说谁的审美意志影响全社会?(统治者)放眼全世界范围,并不是我国最先进入文明社会。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才是最先进入文明社会的区域。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世界美术的发展。

那么两河流域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王国,我们称它“空中花园”,是哪个?(古巴比伦)对了没错非常好,而且,古巴比伦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象征着公平与秩序的法典。叫做什么?(汉谟拉比法典)非常好,汉谟拉比法典上方是浮雕,下方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那么我们来看看浮雕的部分,刻画的是太阳神向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为了表示什么?(“王权神授”不可侵犯),从而控制臣民。

那么跟两河流域同时进入文明社会的还有我们的古埃及。先问下大家,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吧?(古埃及、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好的,那么古埃及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神话,斯芬克斯,听说过吗?(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象征着“仁慈”和“高贵”,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羊头狮身、鹰头狮身)那么最有名的就是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前的狮身人面像,我们也称大斯芬克斯卧像,但是现在我们还无法确定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被建造的。

那么在古埃及呢,狮子被认为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同时呢,法老为了保持死后的权威“不灭”,于是下令创作了斯芬克斯。埃及国王相信雕塑能代替死者生前的一切,灵魂将永存于雕塑内。有人猜测雕塑内有地下宫殿,但是找不到通道入口。所以才有我们视频里说的拿破仑入侵埃及,炮轰巨像,寻找入口的这个事情。但是更重要的是当时法老还是为了让臣民们崇拜自己所造的。跟上节课我们说的鼎一样,象征权利、礼仪。

但是大家现在所听过的斯芬克斯之谜其实已经脱离了古埃及的神话传说,我们听到的斯芬克斯已经是被黑化被变性了以后的斯芬克斯了。我们也顺带说说古希腊的斯芬克斯之谜,古埃及的雄性斯芬克斯变成了磁性,代表了神的惩罚。它向所有的过路人提问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答不上来的人就被斯芬克斯吃掉了。直到有一个勇士名叫俄狄浦斯答上了这个谜语。于是斯芬克斯跳崖自杀了。那么答案是什么?(人,早中晚代表着人一生从婴儿到青年最后变老的过程)

那么在狮身人面像守护的呢,就是我们的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之一哈夫拉金字塔,旁边的金字塔是哈夫拉的爸爸胡夫,胡夫金字塔。(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那么我们思考一下,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什么目的将金字塔建得这么高大?(当时的法老是被神化的对吧,是太阳神的儿子,是人间的君主,那么他们通过神的名义巩固权利。所以呢我们说,它的宏伟壮观在对人精神上也存在一定的威慑作用,从神化法老再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

那么金字塔呢除了外观宏伟壮观以外,内部也有非常多的装饰壁画。我们现在看一下关于装饰壁画的视频。

那么我们把他们延续三千多年的这种绘画程式呢成为正面律。

好的那我们外国的美术就介绍这么多,那么我们现在做一个中国和外国的对比。

下载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教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 教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一、课标内容 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 李雪平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

    青铜器教案

    课题:青铜器——中国艺术文化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北师大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课程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白甲......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 一、内化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2课 礼仪与教化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辉煌的美术历程第2课《礼仪与教化》。主要从教......

    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青铜器

    高一年级美术课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青铜器 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3 二、授课时间: 3课时(2008年9月11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