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5 07:2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篇: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二、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三、实验步骤:

(一)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设计

1.突破建议:在设计方案上应做到不限于课本素材的更加开放,讨论方案合理性应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突破样例:

【投影】燃烧条件的实验

【复习提问】通过前面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水上白磷、水上红磷、水下白磷燃烧情况的对比得出了燃烧条件,现在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呢?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呢?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3)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呢?

【生】思考回答。(1)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比如玻璃、水等。

(2)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白磷达到了,所以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到氧气,所以没有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设计意图】巩固旧知,激发兴趣。

【投影】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埚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也可另选物品)。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分别设计3个方案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生】讨论交流,提出实验方案。(1)可燃物

方案一: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方案二: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方案三: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温度达到着火点

方案一: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 方案二: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

方案三: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

(2)可燃物大小、厚薄等不同;

(3)不环保。

【师】应该如何改进呢?

【生】三脚架上放一块薄铜片,分别放上两种不同的可燃物(相同大小),两种可燃物距离铜片中心位置相同。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间,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反思,初步学会控制变量对比。

讨论交流,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阅读课本150页,将实验方案进行完善。

(二)实验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突破建议:燃烧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会兴趣盎然,但也包含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着发生着火、烫伤、烧损衣物等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在设计和选取实验方案时,首先必须着眼于安全。其次,所选取的实验方案除尽可能的微型化、小剂量外,还必须事先设计好有效的应急措施。后者也可以成为实验内容或探究的主题。建议在评价时,把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2.突破样例:学生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后,投影展示: 【温馨提示】

(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

(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生】小组按照方案,合作完成探究。将实验现象、结论和方案填写在课本150页上。【生】交流展示。【师】激励评价。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材习题解答

【教材P150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分析: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因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了棉花球,使其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花球当水分蒸发完之后,棉花球便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温度上升,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达到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析: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着火点低的可燃物易燃烧,着火点高的可燃物不易燃烧。

第二篇: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3.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5.会查物质熔点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

2.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4.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感知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

2.熔化时有没有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难点

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对于熔化与凝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见到,但将其提升为物理规律还是第一次;且本节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探究,是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接触探究。因此对于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难点在于探究方法的掌握。

第三篇: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羚羊木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3课 羚羊木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细读课文,了解描写、插叙等写作知识。

4、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学会生活。

【学习重点】

1、分角色朗读,从整体上感悟课文。

2、揣摩体会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

二、预习内容

(一)认知前提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二)新知认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抹泪()攥着()逮着玩()寒颤()

....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③完全不放在心上。()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3、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知识。

本文作者是,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空箱子>>、<<铃羊木雕>>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词注音。怦怦()树杈()犄 角()脸颊()

....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①月亮出来了,________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我________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③妈妈的目光________地盯着我。

④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A.冷冷 轻轻 紧紧 静静 B.凉凉 轻轻 紧紧 慢慢 C.白白 缓缓 冷冷 悄悄 D.白白 轻轻 紧紧 缓缓 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A.写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表现了少年朋友珍惜友情的心灵世界。

C.写“我”送羚羊木雕后,被迫反悔,表现了父母虽爱儿女,但不了解少年心理,重财轻义的狭隘思想。

D.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及被迫反悔的经过,赞美少年朋友忠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之间的友谊。【预习质疑】 【课中实施】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默读质疑: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出记号,然后提出疑难问题。

二、合作研讨:以小组为单位,质疑问难。

三、问题研究——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a.妈妈是一个 的人。b.爸爸是一个 的人。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d.奶奶是一个 的人。e.万芳是一个 的人。f.“我”是一个 的人。拓展迁移

读<<羚羊木雕>>,我最喜欢的一处是

,因为

。(友情点拨:可从人物描写、用词、环境描写、修辞等方面入手赏析)系统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

【限时作业】(10分)

一、完成下面配伍题。

①他静静地点燃了一支烟,慢慢对我说:……()②屋子里静极了。()③妈妈坚定地说。()④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A.写出了“我”与爸爸和妈妈僵持的家中 情景。B.表现妈妈的固执、生硬。C.表现爸爸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处理事情。D.写出了我极为难受的心情。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羚羊木雕》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2.《羚羊木雕》一文中把“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使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情节紧凑。()

三、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却把它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四、写出两句有关友情的名言或诗句。

【收获平台】

第四篇: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准备:

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等。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下面先看老师做个实验,演示:用酒精灯加热空纸盒的实验。

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

师:燃烧就是一种发光发热的现象,而且原来的东西没有了,变成了别的东西。

师:下面再看老师做个实验,演示:用酒精灯加热加有水的纸盒。

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没有出现燃烧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师:由此你们对燃烧产生了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呢?或者说对于燃烧你们想探究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对燃烧有这么多问题和想法,总的来看,主要是燃烧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那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

二、推进新课

(一)实验活动讲解

1.师:我们学习过的燃烧的实例有哪些? 生:木炭、铁丝、红磷燃烧。师: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演示实验:三只烧杯,一只盛热水,一只盛凉水和白磷,一只盛热水和白磷。3.分析实验,学生提出猜想。4.验证猜想。

(二)进入实验活动

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

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实验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1.石子不能燃烧,棉花可以燃烧。

2.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3.玻璃棒不能燃烧,小木条可以燃烧。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探究二: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2.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

3.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实验现象:

1.滤纸能立即燃烧,煤块不能。2.棉花能立即燃烧,木块不能。3.乒乓球能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不能。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探究三:燃烧需要氧气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需要有氧气。燃烧的条件:(1)需要可燃物。

(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三)问题与交流

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

(四)活动结束总结 1.燃烧的条件:

(1)物质本身要具有可燃性。

(2)燃烧要有氧气参与,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物质的着火点)。2.当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保证具备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且情况完全相同。教学板书: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思想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学会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篇: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情感目标: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实验准备】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教学方法] 指导探究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哪些性质和广泛的用途?

既然氧气有如此广泛的用途,就需要研究氧气的制法。[展开课题 方法比较] 制氧方法通常有两种: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法一般适用于制取少量氧气,装置简单,操作简便。需要大量氧气时,就需要用工业方法来制取了。当然工业制法也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原料廉价易得,氧气的纯度要求,环保等。[讨论工业制法] 我们周围最容易得到的含氧的资源有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从中得到氧气?

要得到氧气,需要把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开,那怎么把它们分开呢?利用什么性质呢?

投影氮气和氧气的物理性质比较表格

形成工业制法的方案 [过渡] 工业制氧气设备庞大,操作比较复杂,当需要少量氧气时,我们就采取实验室制法。[提出新任务]实验室一般用含有氧,并且容易分解出氧气的物质做原料,例如过氧化氢、氯

酸钾、高锰酸钾等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设问]为什么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加入二氧化锰?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猜想与假设]

1、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使用它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

2、二氧化锰在此有某种特殊的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

3、二氧化锰是反应物,加入的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整理归纳]验证1:A;加热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试之。

验证2:B;常温时在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加入二氧化锰后再比较反应的快慢。

验证3:D;在实验C反应后剩余的溶液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可重复几次)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A、B、C、D,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学生交流展示] 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设问]实验室如何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呢? [展示样品]观察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颜色。状态并描述。[讲解]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反应的表达式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点?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小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各种反应,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的多。利用分类、对比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今后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对比归纳]

分析比较得出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具有本质区别。[归纳与反思]

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通过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知识应用,总结提高]

布置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P435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

加压降温 蒸发 氮气 沸点—196 先出来 空气--------------液态空气-------------氧气 沸点—183

2、膜分离技术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1、MnO2 H2O2------------H2O+O2 催化剂:

2、KClO3--------KCl+O2

3、KMnO4----------K2MnO4+MnO2+O2

4、分解反应:AB------A+B+„„ 第二课时

[ 复习提问]

写出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表达式,如何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白色固体氯酸钾和氯化钾? [引入新任务]

对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室用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取氧气呢? [讨论启发 设计装置] 如果我们把药品直接放在空气中让它反应可以吗?氧气的量要多的话,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小试管呢?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度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用什么来做接收装置呢?

怎样才能使氧气进入集气瓶呢?

集气瓶里是空的吗?如何让里面的空气让出位置呢?就是说,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氧气呢?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讨论]要求学生对比过氧化氢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为什么要用酒精灯?为什么要把试管横放,口略朝下加热?

学生不难得出结论: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从氯酸钾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来看,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取哪一种呢? [讲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

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为什么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才可以收集气体?

5、实验完毕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拿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若相反有何后果? [我探究,我快乐]

(学生分组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得出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气泡连续了才能收集氧气等结论。学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或想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来选择适当装置。[信息反馈]

布置练习

1、P43(2)、(3)、(4)

3、4;5 [板书设计]

三、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装置及步骤:

1、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茶庄定点收利息 ”

3、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4、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先撤导管后撤灯,若相反,水倒流;炸裂试管太危险。

下载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