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课,白鲸,教案
12《白鲸》教学设计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批注,自读课文。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
借助批注,朗读第一段,谈出自己感受。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借助旁批,自读自悟。
①第二段。
A.读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谈自己的体会。引导体会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B.读课文,质疑。
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想法?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C.朗读课文。
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②第三段。
A.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说说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
(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B.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特点?
C.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③第四段。
A.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B.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C.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本文运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白鲸的好处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14《田忌赛马》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扫兴”、“讥讽”、“轻蔑”、“转败为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田忌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取胜,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教学重、难点理解田忌用同样的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孙膑、田忌、齐威王的材料。
教师:演示赛马用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什么比赛?为什么?(精彩、激烈、扣人心弦)那好,让我们一同去看一场比赛吧,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齐读课题“田忌赛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用笔圈点出来。
2小组汇报交流生字词掌握情况。
3抽生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4课题中哪个字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眼(赛)?田忌同谁赛马?赛了几次?
三、导读课文,理清脉络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了解第一次赛马的情况。
(1)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齐威王和田忌。
(2)由两个学生用道具演示第一次赛马的过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评一评他们表演得对不对。学生边演示边叙述:齐威王和田忌各自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在比赛的时候上上,中中,下下;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因此田忌三场比赛都失败。(教师板书:胜败)
2第一场比赛结束后,文中的三个人各自的表现如何?默读课文3~12段,用“”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孙膑:胸有成竹;田忌:疑惑、没有信心;齐威王:得意洋洋)
(1)结合课文理解“得意洋洋、轻蔑、胸有成竹”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此时此刻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假如你是××,此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3)带着体会分角色朗读课文3~12段,要读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3第二次赛马战况如何?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3~17段。
(1)孙膑用什么办法帮田忌取胜的?小组讨论孙膑采用的战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2)找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孙膑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边演示,边叙述。其余同学对照课文当评委。
(3)这样出场一定能取胜吗?请学生分析。(教师板书:胜败)
4齐读最后一段话,思考:为什么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孙膑和齐威王的言行中寻找原因。
(1)孙膑为什么劝田忌再赛一次?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小组汇报。(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啊……)
(2)仔细读“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啊……”你认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膑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分析的人。)
(3)除了孙膑很聪明以外,第二场赛马取得胜利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轻蔑”、“目瞪口呆”中体会齐威王的轻敌、骄傲。(提示:你有办法让齐威王在第二场比赛中取胜吗?可他为什么失败了?要沉着冷静,不骄不躁。)
四、拓展升华,读写迁移1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以肯定。然后老师总结:第一次赛马时,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三场都失败了。孙膑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所以在第二次比赛中改变战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结果田忌以2∶1的成绩反败为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情,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取得胜利。)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想想第二次比赛结束后齐威王和田忌会说些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积累文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16《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2
一、信息反馈,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查找了林肯的资料,说说你都了解到一些什么。简要说说你对林肯的印象。
2.教师与学生交流资料,出示马克思对林肯的评价,读一读,然后引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有生字的地方停一停,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林肯的一件什么事情?
2.默读课文,看看别人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认识?读读旁批。(老师适时告诉学生,边读边思考,把自己读的体会、读懂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地方、自己有什么问题等做上批注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值得认真学习。)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学批注读书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像课文旁批一样,学着在自己读懂的地方、自己喜欢的词或句子、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作批注。(老师注意巡视指导)
2.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批注内容。
四、细读课文,合作交流学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或指名读课文),思考:
(1)“尴尬”“卑微”是什么意思?读这两个词语,你想提出怎样的问题?
(2)林肯是怎样把所有的嘲笑声化成赞叹声的?
2.交流汇报。
3.重点引导读林肯的演说。
4.交流自己学习后批注的内容,老师注意评价引导。
五、回读课文,深化感悟,总结学法
1.默读课文,对照课文内容和马克思的评价,再谈你读课文后的感受。
2.引导总结批注读书的方法。
六、识字、写字教学
1.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记住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学生交流,老师重点指导“尴尬”和“卑”字的写法。
3.学生练习,老师相机评价。
18《我们爱祖国》教学设计2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你知道什么是“祖国”吗?你爱自己的祖国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诗在写?(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对祖国的爱?)读一读,找一找。
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1.学习1~4节。
(1)读第1节,思考:为什么“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
(2)读2~4节,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读到这几句诗时,你想起了些什么?
(3)练习朗读1~4节,同学互相评议,并相机引导背诵。
2.学习5~8节。
(1)读第5节,思考:这里的“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和第1节有什么不同?
(2)读6~7节,边读边勾出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3)练习朗读。相互引导背诵。
四、配乐朗诵,强化感悟
1.配乐朗诵全诗。
2.仿照课文写两小节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五、练习生字
1.练习写生字,重点注意“巍”、“徽”两字的笔画。
2.读、写课后第3题的词语。
六、结合课外,拓展延伸自由朗诵学生搜集的赞美祖国的诗文。
20《海军将领邓世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教学重、难点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学生: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播放CAI课件)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无数优秀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位。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交流搜集资料:关于甲午海战,你了解哪些?
3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4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甲午海战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读具体描写海战经过的3~6段,找出最受感动的情节。
2用心读最受感动的情节,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从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中去想象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3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生情,在情中去悟。
4(播放CAI课件)让我们再次走进“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一起去感受邓世昌及官兵们热血沸腾、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高尚情操。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读第7段。
2邓世昌只是无数民族英雄中的一位,你还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学生交流。CAI课件播放一些民族英雄的影像资料,同时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知识。
四、总结全文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22《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神态、情绪变化从整体把握事件脉络,并从每个细节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2齐读课题,简要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大屏幕出示刘伯承元帅生前的一组照片,简介元帅生平。(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十多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新中国的建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么,《军神》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锁定重点,品读“军神”内涵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军神!”)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惊讶、激动、赞美、崇敬……)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
4引导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学生问题预设:沃克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5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你一定会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四、汇报交流,解读“军神”内涵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自由表达,老师相机点拨,把握重点。)
(1)就诊时,抓描写沃克医生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①“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②“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上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③从沃克开始的“冷冷”到“目光柔和”。……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而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正是他的坚强意志使沃克的“目光柔和了”。(出示刘伯承这次负伤前后经过的资料,让学生的体验更加强烈、明晰。)
(2)手术前,抓刘伯承与沃克医生关于拒绝麻醉剂的对话,进行体会。(大屏幕出示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这组对话。)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时的坚毅;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出示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资料。)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
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此刻他将会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3)手术中,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适时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手术台上的片断。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刘伯承承受的剧烈疼痛,去体会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再反复朗读课文第11和第12段,从文字中再现画面。
(4)手术后,抓住“72刀”,体会刘伯承超凡的意志。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小心使自己受伤的经历,老师相机引出:据医生介绍,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这样的对比使学生的体会更深刻。
2此刻大屏幕再次出示重点句,师引读:“沃克失声嚷道……”(生齐读)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的赞美。(生再读)3老师小结,升华情感,再读重点段。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16和第17段,永远记住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生再读第16和第17段。到此,学生对“军神”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升华情感,小结写法
1抓沃克医生前后情绪变化的关键词:“冷冷的”——“慈祥”。是什么让沃克医生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2从“冷冷的”到“慈祥”,沃克医生的心中充满了敬佩。那么此刻你想对刘伯承说些什么?(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小结:为了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刘伯承的表现,还用了大量的语言去表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从侧面进行烘托。课后,请同学们从文中画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六、延伸拓展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军神》这个故事,知道了“军神”是人们对刘伯承的由衷赞美。还有人称刘伯承为“武神”、“编外参谋”、“教书先生”,那么这些称呼的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查阅刘伯承的相关资料,看看他的其他称号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24《鱼市场的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和运用本课的新词;能品味文中的好词佳句,运用边读边批的方法,感受鱼贩们幸福生活的快乐。
4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快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味文中的好词佳句,运用边读边批的方法感受
鱼贩们幸福生活的快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课文相配的插图。学生:注意课前观察附近的鱼市场,说说自己在鱼市场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平常你们到鱼市场买鱼,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看看这个鱼市场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反馈读课文的情况。
(3)同桌分段轮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教师:同学们,在这个异国他乡的西雅图鱼市场,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里的人都很快乐)你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将自己的感受进行批注。
(3)交流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课文相应部分)。
①鱼贩们的快乐:“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但市场并非……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A指导朗读,感受鱼贩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体会鱼贩的快乐心情。
B鱼贩们过着“和谐的生活”,还可以说过着的生活。“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中的奇迹。”
A鱼贩们是怎样把苦日子过甜的?
B“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你能说说他们会怎样创造性地工作吗?
C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到鱼贩们乐观地对待生活、工作的情感。
②顾客的快乐:“这样的工作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点道理来。”
A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顾客是快乐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B“心里似乎也会悟出点道理来”,悟出什么道理?
C指导朗读,感受顾客的快乐之情。
3品读课文,欣赏课文。
(1)教师:自己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特别欣赏哪些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交流。
三、拓展延伸教师:同学们,难道生活中就只有鱼市场有快乐吗?想想,哪里还有快乐?补充:的快乐(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积极地享受学习、生活,那咱们处处都会拥有快乐。
四、作业
1写生字。
2仿写:的快乐。
26《纳米新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纳米及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教学准备尺子,生字、新词卡片,收集有关纳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喜欢上电脑课吗?你觉得电脑神奇吗?其实呀,还有比电脑更神奇的呢!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纳米。
2.板书课题:26纳米新星。生齐读,注意“新星”(xīn xīnɡ)。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小组内学习生字:交流记忆方法、找形近字拓展学习。
3.对易错字全班交流学习。
4.全班交流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由学生提出,共同讨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的科学术语由老师点拨。
5.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理解什么是纳米。
1.齐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纳米?什么是新星?)
2.师:究竟什么是纳米?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勾出有关语句。
3.指名回答,区别下面的两句话:
(1)一个纳米长度十分小。
(2)一个纳米长度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生:第二句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纳米的长度。师:十亿分之一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一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百万分之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长度。作者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纳米的具体长度,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纳米这一神奇的长度单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4.齐读第二段,感受纳米的神奇。
(二)了解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现在我们都是纳米新科技的研究人员,我们一起去研究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纳米排污研究小组,第二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分小组讨论学习:
①在治理污染上,课文三、四段分别举了哪些例子说明怎样应用纳米技术来治理污染?
②在健康问题上,课文第五、六段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是怎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第一研究小组:
①在治理汽车排污上,可以解决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碳材料纳米管储氢气电池燃烧发电水解决汽车尾气污染
②用纳米技术制成自清洁材料,就不用擦玻璃了。
第二研究小组:
①纳米技术传感器在重要器官里监测病变及时治疗
②纳米机器人循着血管清除病灶
③纳米缓释技术药丸药物效用时间长
④纳米靶向技术药直接到达病灶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是啊,作者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纳米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实啊,在生活的其他很多领域也有纳米技术的踪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每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一起来了解这神奇的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四、拓展延伸,读写迁移同学们,你最想应用这21世纪的纳米新星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并仿照课文第四段的写法,按先总述然后举例说明的方法有条理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26纳米新星
纳米(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应用)治理汽车尾气污染
制成自清洁材料
监测身体病变
清除病灶
制造有效时间长、副作用小的药物
28《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
2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发射场面的壮观,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4搜集相关资料,完成课堂练笔。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课前参与,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感知内容
1交流资料:同学们,昨天我们查了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前苏联、美国……)
2引入课题。飞天,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梦想啊!你们知道吗?进入新千年,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梦,还记得是哪一天吗?(2003年10月15日)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字词认读。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字词卡片,指点认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
4感知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吗?
二、理清脉络,直奔重点
1自读勾画:默读课文,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用“”画出来,画好之后,读一读,体会体会。
2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激动?从15日凌晨4时到16日6时54分长达26个多小时里,作者写了哪几个时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0,6:15,7:30,9:02等等。)你们很会读书,对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在这些时刻里,你觉得最让你激动的又是哪里呢?(从倒计时开始到火箭升空)
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就要变成现实,这怎能不叫人激动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最激动人心的场面。
1默读4、5、6段,边读边想,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读一读,反复体会。
2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引导重点词句的学习。
(1)10秒倒计时。多媒体配图(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5,4,3,2,1。”①引导想象:此刻,看着高高耸立的“神舟”五号,人们会想些什么?(激动、紧张、担心、期待、幸福)②你们体会得很好!谁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抽读、齐读)③千年的等待,千年的梦想,在今天,在这一刻,就要变成现实,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引读10秒倒计时,紧接着展示飞船升空录像。(师配乐解说:伴着浓烟,伴着巨响。“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了辽阔天空。全世界为之瞩目,全中国为之雀跃……)
(2)火箭点火升空瞬间。多媒体(字幕):“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①多么感人的瞬间,多么壮观的场面,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吗?请同学们自己边读边体会。抽读,评议。“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稳稳地”这三个词要重读,才能体现出声势的壮观。②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
③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同学们读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酒泉发射中心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火箭点火瞬间的壮观场面,这的确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接下来,我们再去感受一下“神舟”五号在天空描绘的那一幅美丽的图画。
(3)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多媒体(字幕):“9时02分……成为太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①默读这段话,画出让你激动的词句,边读边体会。②你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桌听吗?读完后交流各自的体会,互提意见。
③谁来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睛专心听,想象那美丽的画面。讨论:“好像银练当空舞”中的“银练”指什么?联系前后文,从“晶莹夺目”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④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啊,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齐读)
四、小结全文,引读最后一段多媒体(字幕):“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1遥望着这颗晶莹夺目的星,人们流下了幸福的泪花。让我们一起朗读。师引读,生接读。
2小结全文。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五、复习检查
1我们学习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你能动情地复述一下课文吗?
2指名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时纠正字音。
六、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学生自由朗读—抽读—引背—齐背。
2课文中很多地方都让我们激动,你愿意把让你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吗?
七、交流资料,拓展视野
1展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举国欢庆的场景,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同学说吗?小组内讨论,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
2“嫦娥奔月”的梦想已变成了现实,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梦想成真的事例?给大家说一说。
八、正确抄写生字词语
九、课堂小练笔请你以“读《激动人心的时刻》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28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天梦凌晨4时
6时15分
7时30分
9时02分
16日6时54分
30《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极目远眺剽悍强壮憨态可掬悠闲漫步默默无言万籁俱寂辽阔无垠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A奶牛的颜色。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B奶牛的姿态。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②交流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
思考什么。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
建议大家: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32《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一、欣赏录像,引入新课
1.播放维也纳的风光片,教师配乐介绍。
2.引出课题:音乐之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维也纳的风光和那里人们的生活。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以后,对维也纳的印象。
3.用笔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
三、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乡”?
2.把最能表现维也纳是“音乐之乡”的语句找出来,多读几遍,边读边细细体会。
3.把你的体会说给同学听一听。(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2题的重点词语来谈体会,在谈体会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4.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四、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1.请学生欣赏一段施特劳斯的《春之圆舞曲》,边听边想象。
2.把自己欣赏时想象到的意境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篇:12.白鲸 教案
、白鲸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段,引导自读自悟。
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二、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三、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白鲸
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口技”专家
嬉耍游戏,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第三篇:2课教案
2、索溪峪的野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
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二、自渎文章。
出示自学要求: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
三、反馈、讲授新课
1、读了这篇文章,给你了留下了什么印象?
展示:课文第一段
2、指导朗读。
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
(山,水,动物,游人)课件展示。
4、你对索溪峪的什么最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喜好灵活安排学习段落。
山山有什么特点?
“野”表现在哪些哪里?(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课件展示)
品读各种不同的美,欣赏画面,读文章。指导朗读。
作者一开始把它与其他的景点进行比较,那他是不是在贬斥他们呢?为什么?(强调美的不同,是一种天然的美,没有人工的雕琢的美)
作者是怎样地把这“野山”逼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呢?(先概括后具体)
水水野表现在哪里的?
文章在描述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
动物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游人人“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释“老叟”“返朴归真”“市井”
5、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是啊。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了这美丽的山川,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文“野”又是什么意思?
7、看得出来,此时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在上课前我叫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四、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五、总结。(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美。教学体会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感受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是多么的有意义。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学习中充满温情与友爱,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平等和宽松,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关系入手,为合作学习做精神准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更应该与学生共同参与合作,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要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人拼凑在一起,而应该对时间和人员等有合理的配置,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小组合作只能成为几个人的共同学习,而达不到小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有合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人员
小组人员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小组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也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在小组交流读书体会,探究感悟时,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不同,在各小组中合理地安排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并且,每小组还选出了小组长,以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
2、合理配置合作内容。
合作内容是指每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具体问题。在《索溪峪的野》这课中,学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语言美,或领悟作者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质疑解疑。这样,在合作内容上体现出层次性,难易程度,使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
没有反馈,汉有评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合作学习后,首先对他们的合作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在合作过程评价的同时,反馈合作学习的成果。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合作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在小组合作的中,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学生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合作的胜利!从而也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发展。
第四篇:哲学2课教案
哲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上课日期:第八周星期五第5节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等于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
课的类型:新课
讲授方法: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好,今天我们来学第二课,本课内容一共包含三地,第一节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而第三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堂课我们学习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第一框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二、讲授新课: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1、联系的含义(板书)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又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
教师举例: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联系的概念,那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上些事物它同任何事物之间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着(学生讨论)。当然不可能有,这也就是说明了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板书)
教师举例:“一枚铆钉与一个国家的命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任何事物
内部各个部分是普遍联系的。一枚铆钉看起来很小,但它与整个帝国的命运却是密切联系的,工人—铆钉-马掌—马—元帅-帝国。这些环节少一个都不行,因为它们之间是密切相连的。
教师举例“阿基里斯的脚后跟”由于局部细微的弱点而导致全局的崩溃,就是这则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对于细节来说,很多时候,100减去1不是等于99,而是等于0。由此,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功亏一篑,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许多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在细节上没有尽力所造成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造成了大的问题。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物是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比如,大家如果想在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对,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
播放“孟母三迁”的动画,提问学生,孟母三迁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小结,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家庭、生活环境有很大的联系,孟子的母亲就是看到了这个联系,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她才要三次搬家,为中国造就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大家知道08年奥运会是中国人心中的期待,为了申奥成功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大家知道我国申奥的成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吗?接下来先让我们来看申奥的短片。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申奥的成功与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氛围、人才服务、群众拥护、政府支持、体育场馆、通讯科技、道路交通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既然我们说事物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外部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那么我们其实可以归纳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
世界是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我们打个比方,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我们说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上述三个方面,都已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
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正因为事物间的
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板书)
提问学生: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学生举例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入。)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左眼跳灾,右眼跳福:打喷嚏是有人在背后骂我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吉利,而是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警惕与反对。
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
(2)反对忽视客观的联系(板书)
前几年在北方频频的发生沙尘暴这到底是为什么啊?这是由于人们无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联系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恶果。
这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我们,由于人们忽视了客观存在的联系,而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也将如何报答人类,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自觉的保护环境,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我们必须牢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上面我们分析了人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联系是客观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联系时候就束手无策呢?当然不是。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能不能把碗里的水一滴不漏的抓起来(学生回答)不能,那么怎样才能把它抓起来呢?(学生讨论)其实只要改变一下它的具体状态不就行了吗?把水结成冰。而水与冰的固有联系都没有变,它们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子组成。改变的只是事物的联系的具体形式。
4、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板书)
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作用 主要作用 次要作用
联系种类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主要联系 次要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而联系又是复杂多样的,所以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作业:
(l)下列观点、作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A、C、D)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地球村,这说明了(A、C)
A、人们可以根据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C、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
第五篇:第2课教案
第2“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张丹霞 田剑 孙晶 主备人:孙晶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②唐初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③通过收集图片实物、资料、编写历史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③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唐代的金银器、唐三彩、丝织品等历史文物的工艺价值,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主要政绩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引导 教学形式:多媒体
教学准备:课件、地图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人: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这样的盛世局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下面,我们先了解李世民的有关材料(板书)
二、讲授新课 1.晋阳起兵
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李渊父子于617年起兵晋阳。同年11月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618年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唐高祖。唐朝正式建立了。2.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经过激烈的争权战争,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3.贞观之治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整理唐太宗的政绩主要内容。
第一个方面,开明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帝王。还认为要使唐朝治世长久,就必须“居安思危”,“善始慎终”。第二个方面,唐太宗善于用人。由于唐太宗确实是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出现了一批对国家的治理有杰出贡献的著名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这些猛将谋臣为李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这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第三个方面,太宗重视纳谏。他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家灭亡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这一点上可以与他媲美。他把自己比做石中之玉,矿中之金,把进谏的人比作良工良冶。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甚至把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说成是“皆魏征之力也”。正是这些进谏,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的政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太宗重视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贞观时,增加了宰相的人数。这样既避免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义。唐太宗还大力精
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第五个方面,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这是唐代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径,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第六个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太宗继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唐初社会经济衰弊凋残,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全国人口锐减,政府掌握的户口仅200多万户,不到隋盛时890多万户的1/3。但到了唐太宗死后3年的统计,户口增至380万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贞观末年,唐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境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4.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本人“兼涉文史”,“精明强干”,“能屈身忍辱”,颇有抱负。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开始干预朝政。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造“曌(音“照”)”字为名。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承前启后。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但是,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威,她大肆崇佛,广建庙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加重了人民负担。她重用武氏家族,这些人穷奢极欲,为非作歹,更与武则天本人的腐朽生活和对权势的贪婪分不开。这一切必然会加剧阶级矛盾。(在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人物。)5.“开元盛世”
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1)政治上,唐玄宗特别注意选贤任能,且从基层做起,亲自考核新任命的县令,斥退不合格者。
2)经济上,唐玄宗重视农耕、垦荒,大力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大大发展。(可让学生了解杜甫《忆昔》)所以全国人口大增,户数是唐太宗时期的3倍,可谓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小结:自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确定适宜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的前提下,政令、政策的相对稳定,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板书设计:
第二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一、贞观之治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4、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二、女皇武则天
三、开元盛世
1、政治经济措施
2、经济繁荣,盛世局面形成 课堂练习:见课件
作业布置:1.阅读下列材料: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上述名言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2)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3)他为避免“覆舟”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怎样?(2)材料中说唐太宗“夙夜孜孜”、“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唐太宗。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2)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要维护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体现了他重视百姓,以民为贵的思想。(3)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2.(1)因果关系。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之一。(2)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