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5以内的减法(信息窗2)》参考教案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34-3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并读出减法算式。
2、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摆一摆中体会减法的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知计算与生活的练习,在计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体会减法的意义。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四幅主题图》,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到花果山去玩。大家看着四幅图,谁能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把四幅图的内容串起来,请小组代表起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第一幅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个问题吗?
学生看图思考,汇报:山坡上有4只小猴,草地上有1只小猴,一共有几只小猴?
追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可以用加法解决,列式4+1=5(只),一共有5只小猴。
2、再出示第二幅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联系第一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树上原来有5个桃子,小猴摘走了3个,还剩下几个?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用手中的铅笔代替桃子摆一摆,算一算。
引导:从5个里面拿走3个,可以用一种新方法-----减法来计算。
3、出示第三、四幅主题图,引导观察:根据这两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画上还有几只蝴蝶? 学生汇报:画上原来有4只蝴蝶,飞走了2只。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你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集体展示。
4、引导学生再看第三、四幅主题图,提问: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学生观察,完成汇报:岸上原来有2只青蛙,跳走了2只,现在一只也没有了。
引导:一直也没有了用什么表示?你能列出算式并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指两名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数字的意义及整个算式的意义。
提问:算式3-3呢?你能很快说出来嘛?5-5呢?你还能说出机组这样的算式?
5、想一想:2-0等于几?
引导:如果用铅笔来摆,这个算式该怎么摆?0表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最后明确:2-0=2。
提问:算式3-0呢?你能很快说出来嘛?4-0呢?你还能说出机组这样的算式?
三、自主练习
1、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虚线框表示什么意思,再说是从几个里面去掉几个,最后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强调书写规范。
2、第二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完整叙述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3、第三题:先画线,再填得数。(1)斜线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去掉)
(2)画多少个?
(3)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4)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题目。
4、第四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5、第五题:先说图的意思,在列式计算。
6、第六题。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两人拿出算式卡片,一人随意抽出一张,另一人计算卡片上算得的得数。答完后交换角色做。比一比,看谁答得又对又好。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学生交流,全班汇报)
第二篇:数学一年级5以内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3~5的减法,课本25页到26页。
教材分析:学生在入学之前事实上已经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并且能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学生之间选择的口算方法、速度等都因人而异,本节以不同想法展示算法的多样化,让不同学生感受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在前面的5课时已经认识了1~5并且学习了加法。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数与数的减法运算,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初步了解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掌握减法含义的基础上,熟练掌握5以内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1:看老师的手(右手),老师伸出多少个手指,学生要马上说出来,最好是先慢,让学生慢慢回忆起来,接着就加快速度,增加难度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升级游戏1:还是看老师的手,不过这次是两个手,看看老师左手出的数加上右手出的数等于多少。最好是把手藏在后面,增加神秘感。(设计目的:一般的复习是比较乏味的,而用游戏的形式不仅能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而且可以在游戏中复习过去的知识。但是老师要把握好时间和把控好班里的纪律,如果过度放纵,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引入
大屏幕出示漂亮的蛋糕并播放生日快乐歌。在引起小朋友好奇心的同时,告诉他们今天是课本里的小红生日。今天我们要一起为她过生日。引入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数学问题。
三、新知展开
① 莉莉是小红的好朋友,在她生日这天,莉莉给她送了3个纸鹤,可是小红的弟弟看到之后很喜欢,于是缠着姐姐要。姐姐无可奈何,只能从3个里面挑选给他。
老师:如果姐姐给他1个,那她自己还剩多少个呢? 学生:。。。
老师:那如果弟弟要姐姐给他2个,又或者是全部都给他,那这时候姐姐又剩多少个呢? 学生:。。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上面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数学算式来解决呢? 学生:。。。
老师: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还剩几,就等于几。读算式:3减1等于2,或3减1得2。
老师:弟弟应该拿多少个纸鹤呢?还是说弟弟应不应该拿姐姐的纸鹤呢?为什么丫?
学生:。。。(设计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其设计目的是希望培养小朋友的情商,或者说是学会尊重姐姐等。)
② 下午的时候,小红一家人来到游乐场玩,在游玩的过程中,有个小丑叔叔在卖气球,于是小红就跟妈妈说想要买2个气球,妈妈答应了。小丑叔叔手上拿着4个气球,当他把其中的2个拿给小红的时候,一阵风吹来,把那2个气球吹走了。小红马上就急哭了,可是就在这时候,小丑叔叔对她说了一句话,她就不哭了。
老师:你们知道小丑叔叔对她说了什么吗?(提示:本来小丑叔叔手里有4个的,飞走了2个,还剩多少个?小红还能买到2个吗)
学生:。。。。
老师:如果当初被吹走了1个或者是3个,又或者是全部都吹走了,那小丑叔叔还剩多少个?
学生:。。。
老师:请同学们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学生:。。。
(设计目的:第一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即可,但如有人说到4-2=2,则要把握好机会,立即切入重点。)
③ 到了晚上,小红、弟弟、妈妈、爸爸、奶奶5个人来到蛋糕店买蛋糕,现在有乔巴和水果2种蛋糕。究竟要买那种呢?
老师:5人为一组,假如你们是他们一家人,看看有那几个想吃乔巴蛋糕,又有几个人想吃水果蛋糕?最后你们决定买哪种蛋糕呢?为什么呢?
学生:。。。
(设计目的:除了认识5的减法的算法多样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为什么”3个字是开放性的,包含着小朋友奇奇怪怪的答案.)
④ 在切蛋糕之前,为了给小红生日助兴,做一个“猜手指”游戏:看老师的右手,一开始有3或4或5个手指竖起来,然后任意减去一个或几个手指,让小朋友回答出还剩几个。(设计目的:巩固练习)
⑤ 唱生日歌。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5以内的加法(信息窗1)》参考教案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2、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过程与方法:创设“花果山”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体会加法的意义。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2只,我再拿2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
也就是把2和3合起来 ……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2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认识加号。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2+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3、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先让学生完整的说说图中关于小鸟的信息: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鸟可以怎样列算式?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板书:4+1=5(只)。
怎么读?谁来说说算式中的“4、1、5”分别代表什么?把这个算式完整的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4、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桃子?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集体订正。
三、自主练习
1、第一题: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边摆边说:左边2个,右边1个,合起来是3个。(2)指导学生讲算式填完整。(3)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2、第二题:先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在列算式。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算是中等每个数的含义。
3、第三题:独立计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通过摆正方体算出结果。
4、第四题:独立看图,完成算式。集体订正。
5、第五题:
(1)以1+2○5为例:究竟是谁和5比较大小?是2吗?是1吗?是什么呢?明确:是1+2的得数。
教师可以做示范,让学生将得数卸载1+2的下面,在进行比较。(2)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题。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去花果山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收获,质疑。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8加几(信息窗2)》参考教案
《8加几》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运动会分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
出示83页信息窗2,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让学生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通过研究书中提出“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为引线,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顺势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互相交流想法。8+7= 应该怎样计算?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与交流。对于当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写在问题口袋里,留待以后解决。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看图列式计算题。题目具有直观性。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圈出10个,再计算。
2、自主练习第3题是引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次序写算式。为了扩大练习量,可灵活增加8加几、9加几、5加几……的算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四、走进生活
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老师领同学们到商店去看看好吗?出示准备好的标有价钱的物品,引导学生说出每样物品的价钱。你需要哪两样东西选好后,算一算需要多少钱?需要帮助的同学请举手或找同学帮助。教师参与到活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
这节数学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分类(信息窗1)》参考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教学内容:
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页,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难点:
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看图说一说)学生独立做。
2、自主练习第2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3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4、自主练习第4题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