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5章(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7:0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5章(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5章(本站推荐)》。

第一篇: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5章(本站推荐)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第一节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概述

外贸行政管理手段: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力,采取发布命令、制定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选择题)

一、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对象(选择题)

外贸行政管理对象:对外贸易经营管理、货物进出口管理、货物进出口配套环节管理。

二、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选择题)

(一)统一性

(二)速效性

(三)强制性

(四)纵向性

(五)规范性

三、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论述题)

(一)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必要手段之一

(二)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实施经济手段的保障

(三)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

(四)规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对外贸易经营管理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

对外贸易经营者: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其他执业手续,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选择题)

判断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的标准:是否从事外贸经营活动,即是否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外贸经营活动;是否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即是否有登记的营业执照等。(选择题)

(二)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

货物进出口或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者:许可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服务贸易经营资格:依法给予资格;从事对外工程承包或者对外劳务合作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者资

格。

二、对重要货物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简答题)

国家对实行国营贸易的货物及经营企业均采取目录管理。

(一)对国营贸易企业的管理:某些特别重要的商品进出口经营权划归国家确定的国营贸易企业。

(二)对国营贸易货物的管理:部分商品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入世时8种商品。允许个别商品(原油、成品油)一定比例的进出口由非国有贸易公司经营。

第三节 货物进出口管理

一、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依据

《外贸法》及其配套法规是我国实施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依据。

(一)限制和禁止进出口货物(范围)(简答题)

(1)维护国家安全(2)保护人的健康(3)与黄金和白银有关的(4)国内供应短缺的(5)输往的国家市场容量有限的(6)出口经营秩序出现严重混乱的(7)为加快建立国内特定产业需要限制进口的(8)对任何形式的农牧业需要限制进口的(9)《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保障国家国际金融地位和收支平衡需要限制进口的(10)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需要限制的(11)根据缔结的国际条约需要限制的。

(二)自由进出口货物:限制和禁止以外的位自由进出口货物。

(三)特殊进出口货物(选择题)

国家对裂变、聚变物质及军用物资可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在战时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可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对文物、野生动植物可依法采取措施。

二、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1.进出口许可证和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1)进出口许可证。:国家签发的法律效力的文件;批准进出口特定货物的文件;一种证明文件。

(2)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指国家限制进出口目录项下的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国家指定的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或出口。(选择题)

2.进口许可证管理

(1)进口许可证制度

①进口许可证管理体制:

②进口许可证的签发原则:第一,进口许可证签发实行分级管理原则。(分级目录指定发证机构);第二,进口许可证管理实行“一关一证”(只能在一个海关报关)、“一批一证”(进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一次报关使用)制。(选择题);第三,进口许可证发放必须讲求时效性。(申请后,3日内发放;有效期1年)(选择题)

③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限制进口的货物,具体为3种:监控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消耗臭氧物质。(选择题)

④发放进口许可证的依据。按照《进口许可证商品管理目录》等5个法规。

(2)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的作用:基于监测货物进口情况的需要。3.出口许可证管理

(1)出口许可证管理体制。

(2)出口许可证的签发原则:①出口许可证签发实行分级管理原则。②出口许可证管理一般实行“一证一关”制和“一批

一证”制。③出口许可证发放讲求时效性。(申请后3日内发放;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选择题)

(3)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47中货物:①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货物玉米大米等;②实行出口配额招标的货物是:蔺(吝)草等;③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是:活牛等。(选择题)

(4)发放出口许可证的依据(简答题)

①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出口货物:按照商务部或者各省商务厅、局下发的文件。

②实行配额招标的出口货物:凭商务部发布的中标名单。

③易制毒化学品的出口:凭商务部《易制毒化学品出口批复单》。

④计算机的出口:凭商务部《出口计算机技术审查表》。

⑤监控化学品的出口:凭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的公约领导小组批准的文件。

⑥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出口:凭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下发的批准文件。

⑦其他。

(5)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证制度

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范围:对列入《管理商品目录》的纺织品,实行临时出口管理制度。包括:有关国家或地区对我实行限制的纺织产品;双边协议规定需要临时进行数量管理的纺织产品。具体见参考书,190页表5-1,表5-2.(二)进出口货物配额管理

进出口配额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货物的进出口数量或金额直接加以限制的管理措施。(选择题)

进出口配额管理的作用:有利于调整外贸出口秩序,控制出口;有利于控制进口商品及数量,防止对国内产业的冲击;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对外汇的浪费。(简答题)

关税配额管理:是对货物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额内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内税率征收关税;属于关税配额外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外税率征收关税。(选择题)

1.进口货物配额管理

(1)关税配额管理体制。

(2)关税配额的分类:我

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为全球配额,分为国营贸易配额(通过国营贸易企业进口)和非国营贸易配额(通过国营贸易或非国营贸易企业进口)。(选择题)

(3)关税配额管理的商品范围:进口关税配额管理的商品范围:农产品、羊毛、化肥。(选择题)

(4)关税配额的分配。2.出口货物配额管理

(1)出口配额管理体制

(2)出口配额管理的商品范围:农产品、部分工业品、纺织品。参考教材195页。(选择题)

(3)出口配额的申请。

(4)出口配额的分配:直接分配或者招标分配。(选择题)

①直接分配:商务部负责分配:考虑申请企业近三年的出口业绩、配额使用率、经营能力、生产规模、资源状况;国际市场不稳定时,将配额分两次分配;如果国内国际发生重大变化或配额使用进度明显不均时,可以对已分配的配额作出增减调整。

②招标分配:原则:不可再生的资源型商品;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且价格变化对出口影响

较小的商品;供大于求,经营分散,易于发生低价竞销,招致国外反倾销诉讼的商品;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规定中需要实行出口配额管理的商品。(简答题)第四节 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

管理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

进出口商品检验:指在国际贸易中对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进出口商品,由法定商检机构依法对其品质、数量、规格、包装、安全、卫生、装运条件等进行检验的活动。(选择题)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体制:三个层次:1.国家检验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各地商检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检验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选择题)

(二)进出口商品检验原则:5原则:进出口商品检验应当根据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五项原则。(简答题)

(三)进出口商品检验分类(简答题):分为法定检验和抽查检验。法定检验:(选择题)对进出口商品划定一个必须进《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行检验的范围,对属于这个范围内的商品所实施的检验称为法定检验。抽查检验:(选择题)指按照法律规定对法定检验的商品以外的进出口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抽查检验。

(四)进出口商品检验内容:(选择题)即合格评定活动,指直接或者间接地确定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是否满足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活动。

(五)进出口商品检验依据:(简答题)1.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2.国家商检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国内没制定规范的,参照国外标准。

(六)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制度:(简答题)1.出厂前的质量监管和检验制度;2.认证管理制度;3.验证管理制度;4.加施商检标志和封识制度;5.复验、复议、诉讼制度。

二、海关管理

海关基本职能(任务):(选择题)进出关境监管,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势,编制海关统计等。

海关管理体制:(选择题)国家管理海关工作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职权配置等方面的制度。集中统一的、垂直的海关管理体制。

(一)海关监管制度

海关监管:(选择题)指海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进出口关境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报关登记、审核单证、查验放行、后续管理、查处违法的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1.监管任务:(简答题)执行国家外贸管制法规,贯彻国家外贸政策;加强海关对经济的宏观监控,维护国家主权利益,促进交流;为海关征税、统计等提供原始单证。

2.监管对象与分类:(选择题)货物监管:(选择题)①一般贸易货物进出境监管;②特殊贸易货物进出境监管。如加工贸易货物、保税货物,物品监管、运输工具监管。3.监管程序

4.货物监管制度:(简答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海关监管职能,按照海关业务制度的分类,确立了对各种进出口货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适用的海关监管制度,如保管制度、保税制度。

(二)海关征税制度

1.关税稽征制度

进口关税税则税率:(简答题)进口税则分设: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率。税率:必需品、需用品、非需用品、限制品4大类税率;进口税率共有23个税级,按照“税率低,差幅小,税率高,差幅大”原则排列;进口税率设置最低税率和普通税率两档:最低税率:0%--3%--150%;普通税率:0%--8%--180%。2.完税价格制度

完税价格:(选择题)是由海关审核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税商品税款的货物物品价格,是海关征税的基础。

(1)成交价格(2)海关估价:(选择题)同一时期内向同一国家或地区销售出口的相同商品的成交价格;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境内生产相同或类似商品的成本、储运和保险费用等计算所得的价格。

3.商品归类制度:(选择题)指海关按照《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既定的原则和方法将进出境商品准确地归入某一商品编号,以确定该商品的税率、贸易管制等。《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4.关税减免制度

关税减免的种类:(简答题)(1)法定减免税(2)特定减免税(3)临时减免税。

(三)查缉走私

走私:(选择题)指逃避海关监管,进行非法的进出境活动,偷逃关税,非法牟取暴力,扰乱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危害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中国查缉走私体制:(简答题)1.设立专门侦查走私犯罪的公安机构2.实行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缉私体制

(四)编制海关统计

海关统计的基本任务:(简答题)1.统计2.提供咨询服务3.监督4.开展国际贸易统计的交流合作。

三、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管理

(一)原产地规则概述 1.原产地及原产地规则的含义

原产地:(选择题)指货物的生产地,原产国,是货物的经济国籍。

原产地规则:(选择题)指各国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

裁定。

2.原产地规则的分类:(选择题)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简答题)适用范围:最惠国待遇、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保障措施、原产地标记要求、歧视性数量限制或关税配额、政府采购和贸易统计等(适用所有贸易对象)和优惠原产地规则(适用签订协议的国家或地区)3.原产地确定标准:完全在一个国家生产的或者是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

(二)我国对货物进出口原产地的管理

1.原产地确定标准:(选择题)(1)完全获得标准(2)实质性改变标准:(简答题)税则归类改变、从价百分比、制造或加工工序。

2.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管理:(选择题)原产地证书是护照和身份证。原产地证书由国家质检总局及所属机构颁发。3.进口货物原产地预确定制度

4.原产地标记管理:(简答题)在货物或包装上用来表示该货物原产地的文字和图形。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是进出口

贸易商的一种义务。可以防止不法商人通过虚假的原产地标记达到伪报和欺诈。

四、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选择题)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的货币管理当局或其他机构,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外汇市场等实行的控制和管制行为。

(一)外汇管理内容:(选择题)经常项目管理:贸易外汇管理、非贸易外汇管理;资本项目管理;储备项目管理;汇率管理;外汇市场管理。

(二)贸易外汇管理

中国贸易外汇管理体现为:(贸易外汇管理措施:(简答题))

1.银行结汇制度:(选择题)即境内机构贸易项下的外汇收入,除国家规定准许保留的外汇可开立账户外,都必须及时调回境内,按市场汇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我国采取限制性结汇和限额结汇。

2.银行售付汇制度

(1)售汇制度:(选择题)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并根据交易行为发生《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之日的人民币汇率收取等值人民币的行为。

(2)付汇制度:金融机构将外汇向境外支付的行为。3.出口收汇核销制度 4.进口付汇核销制度 5.贸易外汇帐户管理制度:(选择题)对暂不结汇和无需结汇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开立外汇帐户,实行账户管理,以达到对不结汇外汇收入的监管。

第二篇: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1.传统外贸易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对外贸易统制;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2.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3.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是:所有制关系;经济决策系统;资源配置方式4.外贸立法管理手段具有的特征是: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规范性5.按照我国的产业分类方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6.1978一1991年我国颁布的主要法律法规是:《涉外经济合同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列》7.导致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主耍因素包括:各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各国政府的干预8.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下列属于无偿转让方式的是:科技交流;技术援助9.国际直接投资合作具体方式包括: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10.下列属于国际间接投资方式的是:国际信贷投资;国际证券投资11.1992一2000年我国颁布的主要法律法规是:《合同法》.《公司法》12.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间接性.非歧视性.非强制性13.国际直接投资的内容包括:资金.机器设备.专有技术.工业产权14.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机制是:调节功能:控制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15.进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是:消费效应.保护效应,贸易效应收入效应16.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品种包括:综合保险.统保保险.信用证保险.特定买方保险.买方违约保险17.中国在对外资开放本国服务市场的过程中采取了“梯度开放”策略,其内容主要包括:行业梯度.地域梯度,业务梯度,股权梯度,数量与规模梯度18.技术出口合同的主要万式有:咨询服务合同;技术许可合同;合作生产合同;作为技术载体的成套设备合同19.劳务输出的方式包括:通过对外承包工程,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出口.直接出口劳务通过移民20.国际直接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机器设备.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专有权21.竞争性招标的具体方式是:公开招标.国际限制性招标.两段招标22.中国涉外税收中采用的税率是: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23.国际工程承包的具体内容有:工程设计;技术转让;施工:技术指导;经营管理24.国际信贷的种类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商业贷款 25.根据债券发行主体,国际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企业债券 26.世界银行集团贷款的主要形式是:项目贷款.部门贷款结构调整贷款.技术援助贷款.紧急复兴贷款27.我国的海关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进出口货运监管:查缉走私:征收关税;编制海关统计 28.跨国投资方式中,投资者收购东道国企业方式的投资属于:并购投资;直接投资 29.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是:统一性.速效性.强制性.纵向性.规范性 30.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体制组成是:国家商检部门.各地商检部门.检验机构31.中国海关监管的对象是:货物.物品.运输工具32.与国际商业贷款相比,外国政府贷款的特点是:有限制性采购的要求;具有援助性质;使用投向具有限制33.许可证贸易合同的种类有:普通许可合同.特殊许可合同.独占许可合同.分许可合同.交叉许可合同34.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主要包括:保护一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利益.有效调控经济运行增加财政收入35.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消费效应;保护效应;收入效应;贸易效应36.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比较优势进出口商品结构.价格机制汇率机制.政府宏观调控37.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出口方式是: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直接出口间接出口38.“科技兴贸”战略内容主要包括: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和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选择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和纺织品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心;初步完成出口商结构由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 39.外国政府贷款主耍用于政府主导型项目建设,领域集中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基础设施 40.中国关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全面实施世界贸易组织的海关估价制度.按照非歧视原则在全关境内实行公平统一的关税制度.缩小关税税率的落差4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

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42.经济效益: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43.出口卖方信贷:贸易中常用的延期付费方式下由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货款。44.许可证贸易:许可方将自己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或其他技术知识的使用权提供给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使用,并收取相应的许可使用费的技术贸易。45.技术贸易;工业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转让、技术服务贸易。46.债券: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47.经营当地化:又称经营属地化或经营本地化,是指海外投资企业以东道国独立的企业法人身份,按照当地第法律法规和人文因素,以及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惯例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48.简述关税: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立的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49.简述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所开展的经济合作活动。50.简述劳务:是劳务服务的简称,是指劳动力的所有者向需求该种劳动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活劳动。51.简述企业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一国企业以较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进行生产并销售货物和服务,或者以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到国外投资办厂并在与当地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发展的能力。52.简述进出口商品检验:在国际贸易中对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进出口商品,由法定商检机构依法对其品质、数量、规格、包装、安全、卫生、装运条件等进行检验54.简述国际经济合作:不同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55.简述实施科教兴贸战略的具体措施:1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2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3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4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5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56.简要分析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1消费效益2保护效益3贸易效益4收人效益57.简述《外贸法》的基本原则:1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2鼓励发展对外贸易3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4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58.简述技术引进的作用:1快速提高技术水平2节约技术开发经费3加强产业结构调整4扩大出口,提升出口商品结构5加强人力资源积累59.简述扩大中国服务出口应采取的政策措施:1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出口产业2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组建和发展一批以服务出口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中国的服务业跨国公司3适当加快向国外服务业的投资,通过对外投资来促进服务出口4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涉外服务业的发展要走质量和名牌之路5加强对外服务出口的协调和管理,提高对服务出口的重要性的认识60.简述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1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尽快形成全面创新的机制3实行品牌战略4组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5培育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61.简述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对策措施:1深度开发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市场2稳定扩大东南亚市场3开拓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市场4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62.简述BOT投资万式的含义及运作过程:1政府部门与国际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该项目公司筹资和设计并承建一个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项目,在双方商定的一段时间内,由该项目公司对其筹资建设的项目行驶运营权,以便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并赚取利润,期满后,该项目公司要将项目无偿转让东道国政府63.简述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可以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使企业可以运用更加灵活的贸易手段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开拓新客户、占领新市场。64.简述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1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价值的评价2评价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应包括对外贸易机会成本的考察3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必须借助货币、价格形式4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应是宏观的、全面的评价65.简要分析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即影响):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一位着外汇

汇率下降,表明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只能兑换较少的本国货币,必然会使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降低,有利于扩大进口。66.简述扩大技术出口的政策措施:1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2加强对出口产品高新技术支持3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4加强技术贸易法律法则体系建设67.简述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 1.转让定价避税2.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3.滥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 4.利用电子商务避税5 改变居民身份68.简述“以质取胜”出口战略的内涵:69.简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形式为‘股权制’的有限责任公司2合资各方不论以何种方式出资,都要以同一种货币计算各自的股权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它受中国法律保护和管辖70.简述进口配额管理的作用:通过出口配额管理,有利于调整外贸出口秩序,控制重要物资和敏感商品的出口数量,并保证部份出口配额商品数量符合我国与他国签订的贸易协定要求,通过进口配额管理,有利于宏观地控制进口商品及其数量,有效防止因盲目进口造成的对国内各项产业的严重冲击,保证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外汇浪费使用,保证进口必要商品的用汇,维持国家合理的外汇储备71.简述加工贸易:72.简述进出口信贷:一个国政府通过银行向进出口商提供货款,以鼓励出口,确保进口的重要措施。

73.简述出口信贷是: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商和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货款,主要用于鼓励和支持一些金额较大、付款期限较长的成套设备和船舶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出口74.简述完税价格:是由海关审核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税商品税款的货物物品价格,是海关征税的基础75.简述关税配额: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货物的进出口数量或金额直接加以限制的管理措施76.简述存货周转率:77.简述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78.简述国际贸易惯例:79.简述国民待遇是指:80.简述汇率:81.结合中国实际,论述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2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协调对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业的关系3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保证82.结合当前中国实际,论述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1加深各国的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2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要素收益3直接实现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方面的互补4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均等化的趋势5扩大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范围,影响和改变国际贸易的流向6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和某些替代进口产业的加速建立,改变一些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态势7国家间的经济协调行动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83.简述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1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整必要手段之一2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实施经济手段的保障3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4规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内在要求84.简述技术引进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2扩大引进软件技术3引进适用技术4避免大规模重复引进5加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和创新85.简述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效应:1有效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缺口2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3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税收来源86简述企业实施“走出去”(国际化经营)战略三个层次的内容:1商品输去2资本输去3品牌输去87.简述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耍性:1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2有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4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地位88.简述技术出口的作用:1以技术出口带动机械设备出口,改善出口商品结构2以技术出口促进技术开发、技术进步3发展技术出口,增加外汇收人4提升在国际分工中地位89.简述海关的基本职能:1监管任务2监管对象分类3监管程序4监管制度9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体现在哪些主要方面:91.论述我国实施出口退税的积极意义:92.论述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必要性:

第三篇: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2章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征(选择题)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概念题 选择题)

(一)单一的公有制

(二)实行对外贸易统制

第一,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

第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三)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四)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二、对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评价(论述题)积极作用:

1.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 2.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重点

3.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

弊端:

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 2.高度集中,统得过死 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

机制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

体制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选择题)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发展必须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展开,国民经济不仅从生产力水平上,而且在生产关系上,以及经济组织方式、运行机制上给对外贸易设置了无法超越的总体性制约。因此,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绝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中国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内容,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换言之,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必须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下,而经济体制改革又正是通过包括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具体部门体制的变革和相互协调来实现的。

二、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改革”与“开放”的交汇点(选

择题)

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改革与开放的合力对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作用更强,因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商品市场的开放,实行对外开放,传统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必然首当其冲。

(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基础与先驱 1.外贸体制改革对利用外资的影响(简答题)

利用外资有赖于改革传统的高保护、歧视出口的外贸体制。利用外资以出口创汇为基础的,归根结底要由出口贸易获取的外汇偿付。同时,外资也要求解除原有计划体制下行政管理的桎梏,代之以经济调节为主的管理体制。

2.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引进技术的影响(简答题)

外贸体制改革有利于引进技术:反出口倾向的消除,引进技术规模扩大;对进口限制减少,意味着赋予企业越来越大的引进技术的主权;引进技术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牵引。同时,通过一切影响外商投资规模、产业投向的体制性因素都会对通过直接投资渠道进行的技术转

移产生影响。

3.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

第三节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

一、国际外贸体制改革的路径:第一步,将配额、外汇控制等非关税手段关税化;第二步,将关税水平降低,进而实现贸易自由化。(选择题)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路径:起点,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保护体制;逐步松弛对外贸易计划,代之以许可证、配额及其他行政控制手段;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外贸易数量控制随之减少,对外贸易制度朝着市场化演化。(选择题)

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简答题)

(一)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

(二)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简答题)

一是扩大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贸易经营权

二是决定各地方经过批准可以成立地方外贸公司

三是批准19个中央有关部

委成立进出口公司

四是陆续批准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和生产所需的进口业务

(三)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四)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 1984年,对外贸易指令性计划逐步缩小,让位于粗线条的和有弹性的指导性计划。1988年,进一步调整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管理形式。

1994年,对外贸易领域全部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只有少数极重要商品由指定外贸公司经营。

随着计划逐步推出后,市场机制尚不能有效调节,因而启用关税和非关税手段,也即国际上通行的商业性政策手段取代计划,作为过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关税不断下调。关税结构呈递升分布已有较大改善,但仍然较突出:即关税水平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是逐步递升的,保护重点仍是最终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划的消减,我国逐步开始采用非关税措施,如许可证、配额、指定经营等措施。非关税措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五)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论述题)

外汇体制改革路径:

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高估,保持在1.5元/美元左右。

1981年,我国人民币对美元贸易内部结算价: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非贸易外汇仍按官方价:1.5元:1美元。1985年,官方汇率调制贸易内部结算价,贸易和非贸易汇率得到统一。

1983年,开始实施外汇留成制度,并开展相应的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后,外汇留成制度和外汇调剂市场的发展成为企业进出口成本的补偿。1985年扩大外汇留成比例,发展外汇调剂中心,由此形成“双轨制”汇率。企业出口收汇一部分按照较低的官方汇率上缴国家,一部分可按调剂市场汇率售出或自行根据市场供求进口盈利商品。

1994年,双重汇率制度与外汇留成制度被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外汇结售汇制度取代。

我国汇率制度:单一官方汇率----双重汇率----单一的市场汇率。

(六)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论述题)

背景:1979-1987年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在下发外贸经营权、拓宽外贸经营渠道、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中央政府对对外贸易的财政补贴也因此逐年增加,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只按照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计划鼓励外贸公司扩大出口,出口亏损则由中央政府负担,因为汇率高估、出口价格倒挂,即出口销售价格低于出口收购价,大量亏损发生。

内容:1987年开始的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结果相当不错。1988年起,全国实行。由外贸总公司、工贸总公司及地方政府分别向中央政府承包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和承包基数内中央定额补贴三项指标,承包指标一定3年不变。承包指标层层分解到外贸经营企业和出口生

产企业。完成指标内的外汇大部分上缴国家,小部分留给地方和企业。指标外的外汇小部分上缴国家。1991-1993年新一轮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官方汇率贬值的基础上,纠正了反出口倾向;取消了国家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将按地区留成改为按大类商品实行统一比例留成。这提高了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在出口外汇结算中的比例,企业更加公平竞争,外贸企业实行没有财政补贴的自负盈亏,是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步。

评价:积极作用:对外贸易承包经营制,旨在保证出口收汇增长的前提下,冻结国家财政补贴,从而从出口增长、人民币亏损补贴相应增加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在打破对外贸易统包盈亏的大锅饭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开始形成“分灶吃饭”,同时也调动了地方政府、企业的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消极作用:深究其本质,对外贸易承包经营制并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而只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性体制形式。市场体制

下,企业应该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求、价格因素决策,企业面向政府而不是面向市场。

(七)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从国家统负盈亏到外贸企业实现自负盈亏。

第四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我国贸易体制与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兼容(选择题):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经过20多年的改革,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的15年谈判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市场取向改革目标的确立与逐步推进,已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经贸体制与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的相容性问题。但仍有某些局部上也有些不尽一致或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论述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的主要承诺:

(一)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提供非歧视待遇

(二)实施统一的贸易政策(必要性)(简答题 选择题)承诺在整个中国关境内,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借鉴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统一实施贸易政策。保证中国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明确法律只能由中央统一制定。

(三)保持贸易政策透明性

(四)外贸经营权改革

承诺加入世贸组织3年内取消外贸经营权的审批制,实施登记制。

(五)降低关税壁垒

承诺到2005年,中国关税税率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以下,平均关税税率降至10%左右。同时将全面实施世贸组织海关估价协议。

(六)消减非关税壁垒

(七)关于出口补贴

取消禁止的补贴,允许的补贴通知各国。

(八)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九)接受过渡性审议机制

加入世贸组织8年内,接受审议,第10年终止审议。

(十)接受特殊保障条款(简答题 选择题)

由于中国不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入世”之后12

年之内,如果中国产品在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国内对生产者造成威胁或造成市场扰乱,可以仅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原则上是必须针对所有成员)。双方应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时,中国应采取补救行动。协商未果,该成员仅可在补救市场冲击范围内,对中国撤销减让或限制出口。纺织品在2005-2008年之间可实施特殊保障措施:但4年对一种产品仅能使用1次,1次只能维持1年,不得重复使用。

(十一)反倾销发补贴条款

对中国产品在入世15年内,针对反倾销案计算可比价格时,参照中国国内价格或者替代价格。

(十二)关于服务领域的开放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简答题 选择题)

(一)2002

(1)对经济贸易体制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①清理、修订法律法规

②保持外贸政策统一性和透明性

③转变政府职能

(2)履行开放市场承诺,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

①减少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②进出口商品管理办法的规范和调整

③履行开放市场承诺,扩大外资市场准入。

④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事务,运用多边规则处理贸易纠纷

(二)2003

(1)货物贸易方面,继续减少外贸经营权限制,关税继续降低。

(2)服务贸易方面,适度开放。

(三)2004

(1)贸易权:中国所有企业和个人可以从事进出口业务。

(2)分销权:向外资进一步放开分销权

(3)透明度:

(4)银行业:取消限制。

(5)证券业

(6)保险业

(7)汽车金融业

(8)服务业

(四)2005

(1)进口关税降至承诺的终点。

(2)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3)调整农产品关税配额商品的关税、配额与非国营贸易比例。

(4)国营贸易管理。

(5)取消指定经营。

(6)服务贸易中大部分领域将取消限制,允许外商控股或独资。

三、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论述题)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1)建立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机制

(2)依法行政,加快法律法规的清理、修订及新法的颁布

(3)运用世贸组织争端机制,争取公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与世贸组织的适应性转变和调整

3.进一步履行“入世”承诺,开放市场,逐步建立协调管理基础上的自由贸易体制。

第四篇: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4章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第一节 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概述

一、经济调控手段的特点

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汇率调节、税收调节、信贷调节、价格调节等经济杠杆,间接影响和约束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行为。(概念题、选择题)

经济调控手段的特点:(选择题)

1.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2.简洁性。3.非歧视性。4.非强制性。

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机制:(选择题)

1.调节功能:调节生产各环节、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2.控制功能:通过税率、利率、汇率引导经济向目标靠拢。3.核算功能:核算投入产出,平衡社会供给与需求。4.监督功能:借助会计、审计、监管、稽查等对企业、个人、政府进行监督。

二、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简答题)

(一)经济调控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贸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是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要求

第二节 对外贸易税收

一、对外贸易税收概述

(一)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简答题)

第一,对外贸易税收可以保护一国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的利益。

第二,国家运用对外贸易税收可有效调控经济运行。

第三,对外贸易税收可以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

(二)对外贸易税收的分类(选择题)

按贸易流向分:

进口税:进口关税、进口商品税;出口税:出口关税、出口商品税。

二、进出口关税

关税: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选择题)

(一)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分析(论述题)

1.消费效应;2.保护效应;贸易效应;4.收入效应(财政效应)

(二)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论述题)

1.增加财政收入;2.限制资源性产品的过度出口;3.限制短缺产品的过度出口;4.保护国内产业。

(三)中国关税政策的演变

关税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运用关税达到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目的而采取的行为准则,是国家经济政策、政治政策及社会政策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具体体现。(选择题)

我国关税政策的演变:(选择题)

1.1950-1984年,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全面保护关税政策。

2.197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的关税政策由“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 3.1992年以后,实行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相结合的关税政策

具体体现:(简答题)

第一,逐步降低关税总体水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平;第二,按照国际通行惯例,调整关税制度。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第三,按照国际贸易规范的要求,结合国内产业政策,建立了利用关税措施、例外条款、保护条款来调节和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新体制,保护国内经济。第四,调整进口关税减免政策。减少了见面的幅度,更加公平。

(四)中国关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论述题)

1.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 2.全面实施世界贸易组织的海关估价制度

3.按照非歧视原则在全关境内实行公平统一的关税制度

第一,调整和清理减免税政策,完善申诉复议制度。

第二,清理不符合的涉外法律,不歧视原则,维护公平。

第三,进一步完善关税体系及税目、结构和管理办法,更加规范。

4.缩小关税税率的落差。税率更集中。

三、进出口商品国内税

(一)进口商品税征税制度

进口商品税税种:增值税、消费税。(选择题)

进口商品税的作用:调节国内外产品税收负担的差异,使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同等纳税,平衡国内外产品的税负,为国内外产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也可抑制盲目进口,节约使用外汇,保护国内生产。(选择题)

1.进口商品税征税原则:对进口产品实行与国内产品同等征税的原则。(选择题)2.进口商品税征税的范围:凡进入中国关境的货物(免税除外)征收增值税;对11类消费品征收消费税。(选择题)3.进口商品税征税的对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办理报关手续的单位和个人,为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选择题)

4.进口商品税的税目和税率:增值税:3档税率,17%,13%,0%。消费税:比例税率10档3%-45%,定额税率4类消费品,黄酒、啤酒、汽油、柴油。(选择题)

5.进口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6.进口商品税的减免:增值税的减免:科学教学、援助、三来一补、残疾人专用四类物品。

消费税的减免:进口环节一般没有减免。(选择题)

(二)出口商品税的退税制度

出口退税制度:指由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选择题)

出口退税制度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采用的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手段:出口退税不被视为补贴行为,因为直接税应计入出口商成本,对直接税减免等同于补贴了出口成本,有违于公平竞争的精神。但是流转税如增值税是每一道交易过程中转嫁给下一环节,最终由消费者承受,这样产品出口时,流转税被转嫁给了外国消费者。所以对间接税出口退税,不视为违反出口补贴的行为。(简答题)

1.出口退税的意义与作用(简答题)

(1)鼓励出口。价格优势;避免重复征税。

(2)非歧视性赋税政策,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保证出口货物公平参与国际竞争,避免税负高低不等。

(3)就我国看,1985年来的出口退税政策效果明显,保证了出口增长,优化出口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2.出口退税办法与原则:“先佂后税”和“免、抵、退”两种。

3.出口退税的管理(选择题)

(1)出口退税范围

企业范围:4类企业,经营出口业务的、代理进出口业务的、特定出口的(外轮公司、对外修理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产品范围:3个条件,已征税、报关离境、财务上作出出口销售的产品。

(2)出口退税税种和税率:一般纳税人:17%、13%,小规模纳税人:6%。

(3)出口退税的基本程序:登记、申请、上报、批复。4.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论述题)

(1)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政策不稳定;出口退税缺口严重;拖欠企业出口退税十分普遍。负面影响:第一,对企业

造成负担,损害税法的严肃性;第二,拖欠导致外贸企业资金短缺,增加了出口成本;第三,隐性财政赤字,增加财政风险;第四,损害中国经营环境的信誉,对很多外资企业来说。

(2)出口退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一,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

第二,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部分产品取消出口退税。

第三,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第四,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全额贴息形式解决。

第五,改变对出口退税的管理。2004年开始,出口退税指标下放到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外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出口成本,减少出口退税的压力。

第三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

汇率:也称汇价,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或比价,也就是用一国的货币单位来表示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选择题)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本币能够兑换更多的外币,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有利于进口;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贬值,本币只能兑换较少的外币,出口商品的价格降低,有利于出口。(选择题)

汇率贬值对出口的刺激是有条件的:“时滞”效应:由于进出口合同早已签订,贬值初期进出口不会有太大变化。进出口需求弹性:弹性大的话有效,弹性小的话,效果不明显。贸易伙伴是否贬值:如果贸易伙伴也贬值的话会相互抵消。国内通货膨胀:贬值使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而通货膨胀使价格升高,相互抵消。(选择题)

二、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汇率制度的演变:(简答题)

(一)计划时期的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全面计划经济体制,外汇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以严格行政管理为主的,汇率水平长期基本不变,货币兑换受到严格限制,汇率高估现象十分严重。

(二)1979-1993年的汇率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制度

为了配合经济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这一阶段的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是: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固定的、单一的官方汇率为可变的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

人民币双轨制的积极作用: 1.人民币汇率双轨制的形成与发展,保证了外贸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2.人民币汇率双轨制缓冲了国家既要扩大对外贸易又要稳定国内物价的矛盾。进口按官方汇率,出口按外汇调剂市场汇率。

人民币汇率双轨制的局限性:

1.两个核算标准,不利于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2.双轨制成为阻碍我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席位和加入世贸组织的一大障碍。

(三)1994-2005年的汇率制度

外汇管理体制为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

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1.改革的主要内容

(1)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3)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4)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2.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1)实行真正有效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3)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官方与民间”交易的色彩;交易品种与方式单一。

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05年我国完善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和原则:目标: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原则: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1)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

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中国人民银行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汇率。

(3)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兑人民币价格调整为1:8.11.(4)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下浮动千分之三。

(5)中国人民银行将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并对汇率进行调节。

改革的核心是放弃单盯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论述题)

第四节 进出口信贷制度

进出口信贷:指一国政府通过银行向进出口商提供贷款,以鼓励出口、确保进口的重要措施。(选择题)

一、进出口信贷的特征(简答题)

(一)经营对象主要是进出口商。

(二)业务有特定的范围。

(三)对存贷款利率有特殊规定。

(四)国家设立专门信贷机构。

二、进出口信贷政策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进出口信贷促进贸易的机制:(1)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外经贸、金融政策。(2)配合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支持高新技术出口。(3)重点支出大企业、大项目,坚固中小企业、中小项目。(4)运用多种政策性金融手段支持企业出口。(5)积极配合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6)积极配合“走出去”战略。(选择题)

三、进出口信贷机构(选择题)

(一)中国进出口银行。

(二)中国银行。

四、进出口信贷方式(选择题)

出口卖方信贷:是贸易中常用的延期付款方式下由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简答题)

(一)出口信贷:1.出口卖方信贷2.出口买方信贷。

(二)进口买方信贷。

五、进出口信贷对象

(一)出口卖方信贷对象:(1)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2)经营境外加工贸易的企业。(3)经济技术合作企业。(4)从事对外投资业务的企业。(简答题)

(二)出口买方信贷对象:

进口商、银行、进口国财政部。

六、进出口信贷范围

(一)出口卖方信贷范围:(1)项目贷款和中短期贷款用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2)对外工程承包贷款用于支持带动成套设备、施工机具、技术服务出口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3)境外加工贸易贷款和境外投资贷款用于境外投资建厂的项目。(简答题)

(二)出口买方信贷范围:用于进口商支付中国出口商货款,机电设备国产率70%,船舶率50%。

第五节 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国家为适应国际贸易惯例、灵活贸易做法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营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其主要功能是推动出口外贸、减少出口企业收汇风险。(选择题)

一、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198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199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也开始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2001年12月设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为我国唯一的专业出口信用保

险机构,其他机构停办该业务。(选择题)

二、出口信用保险的特点(选择题)

(一)出口信用保险属于政策性的保险业务。

(二)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对象和风险(商业信用风险、政治风险)与国际贸易中商业性保险(自然风险、少量的人为风险)不同。

三、出口信用保险的种类(简答题)

(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1年以内):1.综合保险:信用证、非信用证支付产生的风险。2.统保保险:非信用证支付产生的风险。3.信用证保险。4.特定买方保险:对某个或者几个特定买方以各种非信用证支付面临的风险。5.买方违约保险:因分期付款方式发生的风险。6.特定合同保险:承保出口企业某一特定出口合同的收汇风险。

(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1年-10年):1.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向给买方贷款的贷款银行提供还款风险保障的一种政策性保险。2.出口卖方信贷保险。

(三)投资保险:境外投资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的风险。

(四)担保业务:1.非融资担保业务:担保出口商履行合同。2.融资担保:为出口商发放出口贷款的银行提供担保。

(五)商帐追收:帮助追讨

四、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论述题)

(一)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增加成交机会,提供信息支持。

(二)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对重点产业扩大限额、降低费济危机的能力:通过对出口企业提供经济补偿,切断国外经济危机通过贸易输入国内的渠道;评估各国风险,设置国家限额,限制向该国的出口;通过分包和再保渠道,将风险分散到国际再保债务。

(六)资信评估:提供资信调查,规避风险。

(七)保单融资:押汇和贷款。

率。

(三)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限额和费率引导开拓新市场。

(四)增强国家抵御海外经

市场,降低国家的风险。6

第五篇:外经贸经营与管理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1.1.出口商品战略

1.2.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1.3.进口商品战略 1.4.加工贸易

2.1.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 2.2.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3.1.外贸立法管理手段 3.2.国际条约 3.3.国际惯例 4.1.经济调控

4.2.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4.3.关税 4.4.关税政策 4.5.出口退税 4.6.汇率

4.7.进出口信贷 4.8.出口信用保险

5.1。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 5.2.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5.3.配额管理

5.4.进出口商品检验 5.5.法定检验 5.6.抽查检验 5.7.海关监管 5.8.完税价格 5.9.走私

5.10.外汇管理 6.1.经济效益

6.2.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6.3.世界必要劳动时间 6.4.绝对差异 6.5.比较差异

6.6.出口的机会成本 6.7.进口的机会成本 6.8.资本经营 7.1.技术 7.2.技术贸易 7.3.专利权 7.4.商标权 7.5.专有技术 7.6.商业秘密 7.7.技术服务 7.8.许可证贸易 8.1.国际服务贸易 8.2.跨境交付

8.3.境外消费 8.4.商业存在 8.5.自然人流动 9.1.国际经济合作 9.2.宏观国际经济合作 9.3.微观国际经济合作 9.4.多边国际经济合作 9.5.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 9.6.水平型国际经济合作 9.7.生产要素 9.8.资本 9.9.劳动力 9.10.技术 9.11.经济管理

10.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0.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0.3.外商独资企业 10.4.中外合作开发 10.5.跨国并购

10.6.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10.7.外商投资性公司 10.8.国民待遇 10.9.投资环境 11.1.国际信贷 11.2.国际证券 11.3.股票 11.4.国际股票 11.5.债券 11.6.国际债券 11.7.外债管理 11.8.主权外债

12.1.企业国际竞争力 12.2.产品国际竞争力 12.3.产业国际竞争力 12.4.国家竞争力 12.5.国际投资竞争力 12.6.经营当地化 13.1.国际工程承包 13.2.招标 13.3.投标 13.4.总价合同 13.5.单价合同

13.6.成本加酬金合同 13.7.交钥匙合同 13.8.交产品合同 13.9.保函

13.10.银行保函 13.11.施工索赔 13.12.国际劳务合作 14.1.税收 14.2.国际税收 14.3.国际双重征税 14.4.国际税收协定 14.5.国际避税 14.6.税收饶让

名词解释题答案1.1.出口商品战略是我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状况和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所做出的战略性安排。1.2.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有重点、有计划地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市场,改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逐步建立起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总体格局。

1.3.进口商品战略是指根据国内生产、消费的需要,对一定时期进口商品的构成所作的战略性规划。1.4.加工贸易是指“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贸易方式,即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国内加工装配、制造,成品出口国际市场。

1.1.简述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动呈现的主要特点。1.2.简述我国进出口市场分布错位的原因。

1.3.简述“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

1.4.简述“十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

1.5.简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优化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1.6.简述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及主要内容。1.7.简述科技兴贸战略的内涵及主要内容。1.8.简述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背景及重要意义。1.9.简述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

1.10.简述我国“十五”计划进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

1.11.简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重要意义。

1.12.简述我国重视加工贸易物资进口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3.9.简述《商检法》涉及的主要内容。4.23.简述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5.1.简述货物进出口配套环节具体管2.1.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2.2.简述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采取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2.3.简述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关系。

2.4.简述改革与开放的关系。2.5.简述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2.6.简述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7.简述1979年以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扩大外贸经营渠道的措施。2.8.简述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初期仍保留对外贸易经营权的许可、审批制度的原因。2.9.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外贸经营权方面的主要承诺。2.10.简述2002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审议内容。

2.11.简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所履行的承诺。2.12.简述2003年中国在货物贸易方面完成的加人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2.13.简述2003年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完成的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2.14.简述2005年以后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履行情况。

2.15.简述我国外贸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2.16.简述商务部的主要职责。3.1.简述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3.2.简述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应纳入法制轨道的必要性。

3.3.简述1978--1991年这一阶段中国外贸立法的特点。

3.4.简述1992--2000年这一阶段中国外贸立法的特点。3.5.简述对外贸易国前法渊源的概念及其内容。

3.6.简述国际上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3.7.简述我国支持、鼓励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3.8.简述2004年《外贸法》修订的3.10.简述《海关法》涉及的主要内容。

3.11.简述《外汇管理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3.12.简述《反倾销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3.13.简述《反补贴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3.14.简述《保障措施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3.15.简述《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宗旨及其颁布的意义。4.1.简述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4.2.简述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 4.3.简述1985年我国制定的进出口税则的基本原则。

4.4.简述1992年以后我国关税政策转变的具体表现。4.5.简述我国贯彻非歧视原则,实行公平统一的关税制度的具体体现。4.6.简述我国出口退税办法与原则。4.7.简述出口退税的基本程序。4.8.简述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4.9.简述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4.10.简述通过汇率贬值来刺激出口的条件。4.11.简述1979--1993年外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4.12.简述对人民币汇率双轨制的评价。4.13.简述1994年以来进行的汇率制度改革对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

4.14.简述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外汇市场存在的缺陷。

4.15.简述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4.16.简述中国进出口信贷的基本任务。

4.17.简述中国进出口信贷的政策。4.18.简述进出口信贷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4.19.简述出口卖方信贷对象。4.20.简述出口卖方信贷范围。4.21.简述出口买方信贷范围。4.22.简述出口信用保险的种类。理手段。5.2.简述对外贸易行政管理规范性的含义。5.3.简述判断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的标准。5.4.简述进出口许可证的概念及其含义。

5.5.简述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含义。5.6.简述进口许可证的签发原则。5.7.简述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程序。5.8.简述进出口货物配额管理的主要作用。

5.9.简述关税配额管理的含义。5.10.简述出口配额的申请条件及申请程序。5.11.简述确定招标分配商品的原则。5.12.简述国家质检总局的主要职责。5.13.简述抽查检验的组织实施原则和主要方式。

5.14.简述合格评定活动的概念及评定程序。

5.15.简述《商检法》对进口商品检验管理的特殊规定。

5.16.简述《商检法》对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的特殊规定。

5.17.简述海关监管的基本任务。5.18.简述海关监管程序。

5.19.简述《海关法》对商品归类做出的规定。

5.20.简述海关统计的基本任务。5.21.简述原产地和原产地规则的含义。

5.22.简述原产地规则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5.23.简述原产地确定的标准。5.24.简述《原产地规则协议》中规定的保密原则。

5.25.简述贸易外汇管理主要遵循的原则。6.1.简述经济效益的层次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6.2.简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构成。6.3.简述外贸宏观经济效益与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内容及范围。6.4.简述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6.5.简述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7.1.简述技术贸易中,专有技术或商

业秘密贸易数量较大的原因。7.2.简述技术贸易的方式。7.3.简述技术贸易的特点。7.4.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引进的发展概况。

7.5.简述技术引进的作用。

7.6.简述“十五”计划及至2010年国家产业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内容。9.2.简述国际经济合作的作用。9.3.简述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

9.4.简述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9.5.简述生产要素的国际直接移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10.1.简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及性质。10.2.简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形式及其种类。11.13.简述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含义及其上市形式。11.14.简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的主要内容。

11.15.简述中国“人世”就证券业开放作出的主要承诺。

12.1.简述广义和狭义的“走出去”战略的含义。

7.7.简述加强引进技术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创新应采取的措施。7.8.简述技术出口的作用。7.9.简述限制出口技术的贸易审查和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

7.10.简述限制进口技术的贸易审查和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

7.11.简述对技术进口合同限制性条款的规定。

8.1。简述服务部门的分类。8.2.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8.3.简述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种类。8.4.简述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缺乏热情的原因。8.5.简述推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途径。8.6.简述近些年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的特征。8.7.简述跨国公司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8.8.简述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发起的原因。8.9.简述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取得的成果。

8.10.简述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的目标和原则。

8.11.简述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的主要内容。

8.12.简述我国服务业对外资扩大开放的影响。

8.13.简述我国服务业对外资扩大开放中应注意解决好的两个问题。8.14.简述我国服务出口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8.15.简述扩大我国服务出口的可能性。

8.16.简述未来若干年我国重点扶植发展的服务出口产业。

8.17.简述在对服务出口进行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9.1.简述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10.3.简述外商独资企业的特点和性质。

10.4.简述BOT投资方式的含义。10.5.简述BOT投资方式的特点。10.6.简述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的特点。

10.7.简述“人世”以来的发展新阶段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10.8.简述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消极效应。

10.9.简述《TRIMs协议》的主要内容。10.10.简述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立法的框架。10.11.简述我国吸收外资立法的调整内容。

10.12.简述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程序。

10.13.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0.14.简述国有资产评估的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10.15.简述中外合资企业利润分配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10.16.简述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管理的内容。

11.1.简述国际信贷投资的种类。11.2.简述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11.3.简述世界银行贷款的程序。11.4.简述外国政府贷款的条件。11.5.简述外国政府贷款的发放程序。11.6.简述国际商业贷款的贷款条件。11.7.简述国际商业贷款的贷款程序。11.8.简述我国的外债管理目标。11.9.简述主权外债和非主权外债的偿还方式。11.10.简述我国确定外债规模的主要依据。11.11.简述我国对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11.12.简述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含义、12.2.简述“走出去”战略的三个层次。

12.3.简述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和条件。

12.4.简述我国对海外投资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

12.5.简述我国对海外投资宏观管理的目标。

12.6.简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导向。

12.7.简述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海外投资的关系。

12.8.简述培育我国跨国公司时应注意的原则。

12.9.简述海外企业经营当地化的意义和作用。

13.1.简述招标的方式。13.2.简述投标的特点。13.3.简述投标的程序。13.4.简述银行保函的内容。13.5.简述施工索赔的原因。

13.6.简述劳务输出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13.7.简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特点。13.8.简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13.9.简述大力发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事业的意义。

13.10.简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特点。13.11.简述我国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意义。13.12.简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制度。

14.1.简述国际税收中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14.2.简述税收管辖权的分类。14.3.简述国际双重征税的类型及国际双重征税产生的原因。14.4.简述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14.5.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作用。14.6.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14.7.简述国际避税和国际逃税的区别。

14.8.简述国际避税的客观基础。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2)根据“十五”计划,略的对策措施。

2.1.试述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对外开放的影响。14.9.简述国际避税的刺激因素。14.10.简述国际反避税措施。14.11.简述中国涉外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14.12.简述我国涉外税收制度进行的四次较大改革。

14.13.简述“人世”后,我国涉外税收制度改革的原则。

简答题答案1.1.简述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动呈现的主要特点。答:(1)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进口的比例逐步上升,制成品的进口比重逐步下降。(2)大量进口了短缺的资源型商品。(3)以信息、通讯类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呈现高增长。(4)国内技术和生产能力逐步完善的进口商品大幅度减少。1.2.简述我国进出口市场分布错位的原因。答:进出口市场的分布错位是由国际分工格局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决定的。(1)我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因而其主要市场分布在发达国家。(2)而我国的进口中,能源及其他资源性产品、中间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很大比重,因而进口来源除了发达国家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占有重要地位。

1.3.简述“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答:“六五”计划时期,我国制定的出口商品战略是:(1)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出口:(2)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3)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4)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1.4.简述“十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答:(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继续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我国将加快推进外经贸领域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我国外经贸的国际竞争力,努力保持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3)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必要的保证措施。

1.5.简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优化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答:强调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1)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2)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3)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4)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5)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1.6.简述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答:内涵: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质量和数量、效益和速度、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样品质量和批量质量,以及质量和档次等方面的关系,把出口商品本身的质量同国际市场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3)创名牌出口商品。

1.1.试述我国出口贸易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具体措施。1.2.试述我国如何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1.3.试述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2.2.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协定书》中,我国的主要承诺。

3.1.试述《外贸法》的主要内容。3.2.试述《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4.1.试述进口商品税的征税制度。4.2.试述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5.1.试述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5.2.试述完税价格制度。6.1.试述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6.2.试述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7.1.试述我国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7.2.试述我国扩大技术出口的政策措施。

8.1.试述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前景。8.2.试述扩大我国服务出口的必要性。9.1.试述促进战后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9.2.试述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和联系。

10.1.试述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效应。

10.2.试述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11.1.试述如何进行外债风险管理? 11.2.试述中国对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管理措施。

12.1.试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作用。

12.2.试述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12.3.试述海外投资企业经营当地化的主要内容。13.1.试述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范围。13.2.试述招标的程序。

14.1.试述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

论述题答案

1.1.试述我国出口贸易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具体措施。答:(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加快《对外贸易法》《产品质量法》《商检法》

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执法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出口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国家信誉上。(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①要加强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并加速科技产品在生产中的运用,使科技成果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提高我国出门商品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形成国际竞争的综合优势。②要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技贸结合。(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①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认证标准。②应积极宣传和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系列》。(4)实施名牌战略。实施名牌战略,就是通过创名牌、保名牌,树立我国优质商品和知名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和地位,以提高我国出门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观”不仅包括产品自身内在的价值,还包括产品外在的质量,即产品的生产质量、销售质量、服务质量等综合性的质量。

1.1.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是在【D】A.2001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

1.2.2004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提高,达到了【C】A.50%B.65%C.75%D.80%

1.3.1978--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A】A.不仅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B.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低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C.低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D.不仅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得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低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1.4.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C】A.第一名B.第二名C.第三名D.第四名 1.5.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B】A.制

成品的比例不断下降,初级产品比例不断上升B.制成品的比例不断升高,初级产品比例不断下降C.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比例均有所上升D.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比例均有所下降 1.6.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第一次跨越是以【B】A.机电类产品超过了纺织服装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志B.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第一出口产品为标志C.石油超过机电类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志D.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为标志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经历的三次跨越

(1)第一次是1986年,我国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标志着中国摆脱了以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了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导的时代。

(2)第二次是1995年,中国机电产品超过了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机电产品总体上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高,机电类产品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中的一个新的支柱,标志着出口商品构成的升级。(3)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跨越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发展为标志,依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外贸出口在2020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我国外贸出口也将从主要依托机电产品出口转变为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而实现我国外贸出口的第三次历史性跨越。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宏观

一、对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评价(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 ②有利于统一一安排进口,保证重点; ③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2)存在的弊端:

①独家经营,产销脱节; ②高度集中,统得过死;

③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

1.1.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为【BCD】A.台湾地区B.香港地区C.美国D.欧洲联盟E.韩国和日本

1.2.我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为【ACE】A.台湾地区B.香港地区C.东南亚联盟D.欧洲联盟E.韩国和日本

1.3.2004年,我国货物出口排名前五位与货物进口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均包括【BCE】A.美国B.日本C.东盟D.韩国E.欧盟

1.4.2004年,我国进口市场主要分布的三大洲是【ADE】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欧洲E.北美洲 1.5.下列关于“六五”计划时期出口贸易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BC】A.优先发展了石油、煤炭等矿产品B.重点发展了轻纺产品的出口C.逐步发展了机电产品的出口D.逐步发展了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E.优先发展了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1.6.我国在“七五”计划中提出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这“两个转变”是指【AB】A.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转变B.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转变C.由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向主要出口大宗原料性产品转变D.由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向主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转变E.由主要出口轻纺产品向出口大宗原料性产品转变 1.7.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增加哪几类产品的出口?【CE】A.大宗原料性产品B.某些矿产品C.高新技术产品D.初级产品E.高附加值产品

1.1.国家在“九五”计划时期一再强调要积极发展下列哪一类产品的出口。【】A.经济作物B.传统农产品C.养殖产品D.创汇农产品【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了“九五”志C.机电类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志D.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为标志【答案】:D【分析】:纺织服装类产品、机电类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是我国出口商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三类产品。这也是考试中容易考查的知识点。对于我国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内容,其内容中指出“发展附加值高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创汇农业”。考生应该识记各个五年计划时期出口商品战略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具有各时期特点的出口商品战略。1.2.“九五”计划时期,我国制定了以什么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A.高科技产品B.机电产品C.优质产品D.以质取胜【答案】:D【分析】:此题同样考查了“九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基本内容。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市场分布逐渐向下列哪一项发展?【】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多元化D.单一化【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其中贸易市场分布是趋于多元化的。考生应熟练掌握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1.4.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是【】A.IS09000系列标准B.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系列C.进出口商品检疫标准D.卫生标准【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了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具体措施。考生应识记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内容。1.5.“八五”期间我国制定的出口商品战略是什么?【答案】:“八五”期间我国制定的出口商品战略是:逐步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二个转变,即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努力增加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鼓励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有发展前景,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出口。【分析】:此题考查了“八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基本内容。

1.6.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跨越的标志是【】A.石油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志B.纺织服装类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

出口商品结构经历的三次跨越更容易考查,考生应灵活掌握。

下载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5章(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5章(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排版完毕直接打印)

    重点题目 1. “走出去”战略的三个层次 2. WTO国际证券融资规则: 3. 国际避税的刺激因素 4. 国际避税的客观基础 5. 国际避税地的种类: 6. 国际避税中企业法人避税的主要方法:......

    全国2013年1月自学考试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试题

    全国2013年1月自学考试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酒店经营与管理》教案

    《酒店经营与管理》 课程教案 旅游文化教研室 黄菲 - 1 1.2现代饭店的建筑结构与分类、等级 1)现代饭店的建筑结构 一般饭店 汽车旅馆 2)现代饭店的类型 第一、根据饭店的功能......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经贸经营与管理答案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答案 课程代码:00101 一、单项选择题 1-5AACBD6-10ABABC 11-15ACDAB16-20CDADB 二、多项选择题 21-25BEABCDABCBCDABCDE 26-......

    经营与管理

    广告行业自律由广告从业者成立行业组织,制定行业章程和行业规则,并以此为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我限制、自我协调、自我管理,使广告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职业规则和社会道德......

    全国2008年1月自考外经贸经营与管理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01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教案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第四章 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 【考情分析】本章分值稳定,最近几年考试一般在8分左右 考试年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合计 2011年 3题......

    加油站经营与管理

    第一章 1.(填空)加油站的发源地:美国 2.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加油站与1907年诞生于美国,距今104年。 3.(判断)早期的加油站很简单。(×) 4.(判断)早期加油站经营工作涉及非油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