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时间:2019-05-15 07:1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篇: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一、教学内容:

1、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唱歌:《大雨和小雨》

2、活动:在音乐厅里 唱歌:《布娃娃弹琴》

3、活动: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4、唱歌:《大鼓和小鼓》

5、活动: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2.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具体要求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

三、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单元的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准备

(一)教具

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二)音响

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2.歌曲《大雨和小雨》。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一)。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教学评价:

1.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2.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二)。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教学评价:

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一、教学内容:

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唱歌:《国旗国旗真美丽》

3、器乐: 响板和碰铃

4、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5、唱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6、欣赏:《吹芦笙》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

(二)具体要求

1.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2.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4.能随音乐主动、大方地参加集体歌舞。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碰铃、响板、录音机、四、重点及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听赏童声合唱与铜管乐齐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感受人声与乐器音色的不同。

2.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4.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

本单元的难点

1.教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时,指导学生唱出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2.组织好歌舞表演,使之既有组织秩序,形式又生动、活泼、有趣,并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大方地表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请一至两位学生回答。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3.听赏歌曲《吹芦笙》。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说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响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教学评价

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评价

1.能否正确地使用打击乐器并按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2.能否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舞表演。3.能否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一、教学内容:

1、唱歌:《好朋友》

2、器乐: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

3、唱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4、活动:音乐探宝

5、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演奏、歌表演、音乐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继续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好朋友》《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快乐小舞曲》。2.能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谱。

3.认识并能运用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为《好朋友》等歌曲伴奏。4.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探宝》,全面复习、掌握前三个单元的内容。

三、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启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合作精神。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较为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本单元的难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快乐小舞曲》,由于字多腔少,吐字不易清晰,学生演唱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2.打击乐器的演奏,由于一下子进入三种不同的打击乐器,加上双响筒的敲击部位有左右的木同,铃鼓有拍打和摇动两种方法,学生可能一时难于掌握。

3.《快乐小舞曲》作为集体舞,对于本上过幼儿园从未跳过舞的学生来说,随着歌声做动作会感到困难。

四、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2.录音带:《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彝家娃娃真幸福》《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吹芦笙》《好朋友》《在一起》;暴风雨的声音、火车前进的声音、车轮声、汽笛声。

(二)节奏卡片四张: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好朋友》。

2.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让学生认识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演示基本的演奏方法。

2.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发给上述三种打击乐器,让学生仔细观察,探索各种不同的奏法、产生的不同声音,例如三角铁由于敲击的部位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还可以用棒在三角铁内转圆圈(滚奏),击出震音的效果等。

3.各组汇报各自的探索成果。

4.用课本上的插图引人歌曲《好朋友》的教学,先听两遍录音。

5.教师作分句教唱,教师唱一句歌词,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敲出其节奏,如教师唱“一起游戏笑哈哈”,学生奏“”(均用常规奏法)。在小过门处,学生边唱歌谱边拍两下手(教师先作示范)。

6.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在小过门处仍边唱谱边拍手。7.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按教科书第20页的节奏谱分别用三角铁、双响筒、铃鼓为歌曲伴奏,先由一半学生唱,另一半学生伴奏,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进作伴奏,在这一过程中要继续使学生加深对“”和“”的认识,并能稳定地把握其时值。

9.小过门除了边唱谱边拍手外,能否作些变化,比如边唱谱(或唱“啦”)边两两相对点头、握手、拍肩或做一个舞蹈动作等,这都由学生来设计,教师不作统一规定,甚至允许每组做出各不相同的动作来,课堂气氛就更热烈了。

10.引导学生编写第二、第三段歌词(只变动第一二句歌词),如“一起上学乐陶陶,一起学习静悄悄”等,可不要求押韵。

11.将原歌词和新编的歌词连起来唱,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1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物体(如碟、罐、杯等)作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下节课带来。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学生在探索三种打击乐器演奏方法时的表现。

3.学生在设计小过门时所做动作及编写第二、三段歌词时的表现。4.歌声和伴奏的整齐程度及从中表现出的合作协调精神。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好朋友》(暂不用打击乐器伴奏)。2.从《好朋友》过渡到《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不仅同班同学

是好朋友,同校、同村、同乡、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的心胸就宽广了,唱歌时的感情才能更加真挚。通过讨论,学生将加深对这首歌曲主题思想的理解,更加珍视兄弟民族的友谊。3.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

4.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5.分组设计第一、三乐句的打击乐配法,尤其要设计好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还可以考虑休止符处的动作设计,或拍手、呼喊。各组分别作汇报表演。

6.用已学过的五种打击乐器和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并要求学生将自已设计的碰铃、响板的节奏谱写出来(两小节)。

要引导学生发现在第3、6小节的小过门处应按节奏谱的第2小节演奏。7.教师可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2.学生在讨论、设计、书写、演奏中的表现。

3.学生学习新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时的接受力及学习速度。4.自找、自制打击乐器及其演奏中表现出的创造力。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2.歌曲《快乐小舞曲》。教学目标:

1.通过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教学过程:

1.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上一节课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第一、三乐句伴奏。3.师生共同为歌曲的第二、四乐句和结束句设计伴奏,教师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为歌曲伴奏。

4.请几个小组(每小组两人)同时表演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然后随着《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伴奏边唱边舞,各组尽量不要雷同,师生共同予以评价。

5.综合歌声、伴奏与表演,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投入。6.用四张图片引入《快乐小舞曲》的教学。

7.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8.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快乐小舞曲》。9.用听唱法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

10.课外作业是选择几种打击乐器为《快乐小舞曲》写出伴奏谱。如: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设计伴奏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意识。

3.歌表演将族小朋友在一起》中的创新意识(动作和表演都不强调标准、划一,而是在正确表现内容的前提下的求异、出新)。

4.学习《快乐小舞曲》的速度及质量。

5.学习《快乐小舞曲》歌谱的速度及积极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为《快乐小舞曲》伴奏。2.集体舞《快乐小舞曲》。教学目标:

1.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和“×”的认识。教学过程:

1.随录音复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2.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3.教师逐块出示节奏卡片,(1)×(2)× ×(3)×× × ×× × ×

× ×

× ×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

×

×

×

| ×

×

×

0 | ×

×

×

| ×

×

×

| 狮 子 睁 眼 看 我 们,真 好 玩 真 好 玩,狮 子 跳 舞 多 起 劲,真 好 玩 真 好 玩,五 色 小 鸟 吹 口 哨,真 好 玩 真 好 玩,动 物 园 里 动 物 多 真 好 玩 真 好 玩,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Z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下节课课上汇报。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是否掌握手拍节拍,口念节奏;节奏是否稳定。

3.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时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兽中之王——狮子。

12.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掌握歌曲《在动物园里》的熟练程度。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练习的效果。

4.三声部合奏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5.是否注意聆听音乐,能否随音乐表现狮子威严走路的神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反映的态度。

2.学唱歌曲《两只小象》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3.对比欣赏《大象》与《狮子》,能否区分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威严和活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初听乐曲:小鸟怎么叫?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现在很多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6.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7.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评价:

1.演唱《两只小象》掌握的熟练程度。

2.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情绪反应。

3.“为鸟儿设计家”是否积极投入。

4.欣赏《荫中鸟》时情感是否投入。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书中的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7.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及参与率。

2.学生随音乐游戏时,能否投入。

3.学生用语言编织的故事是否流畅?有没有发挥想象?

第五单元

动 画 城

一、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欣赏:《小机灵之歌》

3、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活动: 唐僧骑马咚得咚

4、欣赏:《劳动回家转》

5、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二)具体要求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第一段,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4.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5.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自制乐器如装沙或装豆子的易拉罐、大张挂历纸、铁棍、几块木板、铁盆、玻璃瓶、塑料纸、碗碟等。

2.录音带《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个师傅仁徒弟》《小机灵之歌》《劳动回家转》。

(二)文字、图片资料

《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三只小猪》的故事及动画片的相关介绍。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

本单元的难点:

1.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2.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人物名字。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 悟 空

跑 得 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 八 戒

鼻 子 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 僧 骑 马

拍手:合 右 合 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

学生:× × ×

唐 僧 骑马

咚 得 咚,(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3.学生能否对《一个师傅仨徒弟》两段情绪的差别作出反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三只小猪》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

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可将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

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用不同的语调朗读三只小猪的念白。

2.学生能否把《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唱熟。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

教学目标:

l.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前奏。

2.练习山谷回声(词语卡农)。

教学过程:

(一)听赏《劳动回家转》

1.初听歌曲《劳动回家转》。歌曲描写了七个小矮人从矿井劳动完之后回家的情景。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2.教师提问,一上课同学们就回到教室,同学们是怎么知道开始上课了。学生回答,上课铃响了。教师继续启发学生,火车开了,有什么声音?“发出‘呜——”的汽笛声;军人齐步走,听什么信号?“一二一”的口令;运动员比赛,听裁判的鸣枪声;门铃响了,有人来了等等。

生活中许多声音就是信号,传递消息,给我们提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呢?

3.复听《劳动回家转》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提醒大家劳动结束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

4.敲打击乐器

清学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模仿劳动结束的节奏。例如;

三角铁:

4个四分音符敲4下三角铁,十六分音符则用小金属棒在三角铁的两条对边滚奏。

5.第三次听音乐,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声,歌曲中还有哪些声音告诉我们劳动结束了?

例如,小矮人吹口哨的声音。人们常在轻松愉快时,吹口哨。

例如,歌曲结束时,小矮人歌声越来越弱,表明小矮人在行走的路途中,而且越走越远,歌声渐渐消失。介绍了歌曲背景的移动和变化。

再如,歌曲开始一声声“嗨嗬”再接一声声“嗨嗬”,仿佛小矮人行进在山谷中,高亢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给人以开阔深远的环境联想。

(二)词组卡农

1.山谷回声

听《劳动回家转》,说说山谷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声音还没完,第二个同样的声音又传来,第二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声音又传来。

请学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词,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练习,营造山谷回声的效果。例如:

学生A:嗨嗬————————————————————————————

学生B:

嗨嗬——————————————————————

学生C:

嗨嗬————————————————

2.用学过的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进行二声部卡农。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词语或歌谣,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简单的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例如:

(三)听音乐,走步

1.认识小矮人

请学生介绍七个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

2.带着表情做动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请学生各做一个劳动动作。例如,有挑担的、扛锄头的、推车的、抬筐的、铲矿的等。

跟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列队齐步走。

(四)分组表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敲前奏,一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乐渐弱时,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教学评价:

l.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击前奏时,节奏是否准确。

2.学生是否喜欢与其他同学合作练习词语卡农。

3.学生表演时是否能准确地踏在节拍点上。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机灵之歌》

2.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目标:

1.听赏《小机灵之歌》,学唱歌曲引子部分。

2.听音乐和节奏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头饰,听音乐

1.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每提到一部动画片,教师就放这部动画片的歌曲或音乐。如:学生提到动画片《西游记》,教师就放《一个师傅仨徒弟》音乐;提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提到《三只小猪》,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

教师播放《小机灵之歌》,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名称:《聪明的一休》。

2.请学生说出《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补充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睡榻榻米等。

(二)学唱《小机灵之歌》第一句

1.初听《小机灵之歌》,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片断。

2.复听歌曲,请学生说出上述几个最喜欢的音乐片断有哪些特点。

如,“啊,啊,开动脑筋啊”,表现了小一休什么形象。

再如,“格的格的”在歌曲的开始和结尾,表现了一体什么动作或形象?启发学生注意引子的音乐特点。

3.教师范唱歌曲引子部分,学生听唱几遍,然后完整地演唱。

4.跟着教师播放的录音带,学唱引子和尾声。

(三)敲打击乐器

用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听节奏,猜一猜

学生围成一个圈,请四个学生蒙着眼站在圈内,各自代表一部动画片。大圈里的学生戴着各自的头饰传球。音乐一停,手里拿球的学生必须把自己所代表的动画片的节奏,用任意一种方式,如拍手、敲打击乐器或走步表现出来。圈内的学生如果能听出来与自己是同一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就胜出了。被猜中的学生与蒙眼的学生相互交换位置。游戏继续下去。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参与音乐游戏。

2.学生能否分清四首歌曲。

3.学生能否过听《小机灵之歌》边按节奏敲打击乐器。

第六单元

迎 新 春

一、教学内容:

1、唱歌:《新年好》

2、欣赏:《狮子舞绣球》

3、唱歌:《过新年》

4、唱歌:《找春天》

5、欣赏:《柳树姑娘》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通过唱歌、欣赏与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新春来临的欢快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创造力。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演唱《新年好》《过新年》《找春天》,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姿势演唱歌曲。

2.背唱《新年好》。

3.听赏《狮子舞绣球》,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与所听音乐有关的风土人情;启发、培养学生对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产生兴趣。

4.在《柳树姑娘》的歌声中,用体态动作表现四三拍音乐优美、舒缓的韵律。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儿童打击乐器(三角铁、鼓、碰铃等)。

(二)文字资料

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国过新年的风俗、习惯的文字

(二)重点及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通过学唱歌曲《新年好》,表达过新年的愉快心情。要求背唱这首歌曲。

3.通过为歌曲填词、编配打击乐器伴奏、自编歌表演动作等音乐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本单元的难点:

1.相对本册教科书的前面五个单元,本单元所能给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比较单 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歌表演《柳树姑娘》,感受四三拍的韵律;教师应鼓励学生创编动作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3.根据歌曲情绪,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新年好》。

教学目标:

能背唱歌曲《新年好》,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可由教师提问:我国及世界各国在迎接新年到来时,有哪些风俗、习惯)。

2.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产生学唱的兴趣。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介接触过这首歌曲,所以,学唱起来不会感到困难)。

4.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自编歌词。

①可在歌词“祝贺大家”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试着填上新的歌词。如:“祝贺老师”、“祝贺李晓”“祝贺王芳”等,或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祝贺爸爸”、“祝贺妈妈”、“祝贺爷爷”、“祝贺奶奶”等。

②、“我们唱歌,我们跳舞”这一句,可填上“一束鲜花,一片真情”、“兄弟们呀,姐妹们呀”等歌词。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教师不作简单的评判,而由学生自己选择,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5.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6.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背唱歌曲《新年好》。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用正确的姿势唱歌。

2.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3.是否能背唱歌曲。

4.是否能积极参与歌词的改编。

5.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是否符合歌曲的情绪要求。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唱歌《找春天》。

2.欣赏《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听赏教学内容,感受春天的欢快气氛。

2.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唱歌《找春天》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景象。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歌曲《找春天》。

3.放录音或听教师演唱。

4.教师教唱,注意切分音的节奏;启发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二)欣赏《狮子舞绣球》

1.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导人新课。

2.教师介绍与过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全家团圆包饺子、汤圆,人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春联等活动)。

4.放录音听赏一遍;教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5.听赏几遍以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打击乐器伴奏;如条件较好,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6.启发学生回答本地过春节时,有哪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7.复习歌曲《新年好》。可启发学生自编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在钢琴伴奏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是否能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是否了解与春天有关的自然现象,有无观察世界的意识。

4.是否能分辨歌曲《狮子舞绣球》的情绪。

5.是否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初步掌握歌曲中强弱的对比。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1.先听两遍录音,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2.教师作简单说明,歌词中的“咚咚呛(qiāng),是模仿锣鼓点节奏的衬词。

3.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4.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

5.在有衬词的地方,按教科书上的要求,拍手。注意,此处的拍手,不是与节奏同步,而是有的小节一拍一下,有的小节只拍一下。但要注意,最后一句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休止。

6.歌曲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是由两个分别重复的分句组成,教师可在此处设计力度的对比。“鞭炮声声锣鼓响”力度稍强,“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唱歌跳舞多欢畅”力度稍强,而“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也可与此相反,让学生比较两种设计有何不同。

7.在教师帮助下,在歌曲过门处,用打击乐器模仿锣鼓点伴奏。

8.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按教材要求拍手。

2.是否能按要求唱出力度的变化。

3.为歌曲编配的伴奏,是否能表达歌曲的情绪。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表演《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柳树姑娘》。

2.通过歌表演,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教学过程:

1.由于歌曲旋律比较流畅,可随录音学唱几遍(不要求学生背唱,能跟录音哼唱即可)。

2.歌曲的情绪抒情、优美,但注意第三乐句与前后乐句在情绪上有对比。教师应启发学生注意情绪的变化,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现。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参与歌表演。

2.动作是否协调。

3.是否能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第二篇: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教学设计 荐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383 更新时间:2007-5-31 9:45:48

[摘要]在线教育网为您提供教育新闻 家庭教育 大学教育 成人教育 出国留学 英

语天地 教案中心 经典题库 论文格式 教育规章 课件下载,教学软件下载等栏目的内容,通过这些栏目希望能给广大网上朋友提供好的学习参考资料,感谢每一位来访者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下面进入文章正文>>>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教学设计

>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大雨和小雨》听听我创造的声音了解雨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在音乐厅里 ①《布娃娃弹琴》 ②《大鼓和小鼓》

随《布娃娃弹琴》律动 第三课时感受声音故事中不同声音的音色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与同学们共同参与音乐表演 第四课时感受声音故事中不同声音的音色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工)与同学们共同参与音乐表演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2.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具体要求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二)音响

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和创造力而编写的。小学生入学后第一节音乐课就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创造声音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 1.养成“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2.培养对各种声音的感受能力。3.模仿各种声音,进而能创造声音。

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对声音的探索,可以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声音材料,不仅可以创造出各种声音,还可以利用这些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场景。在此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强弱、长短、音色、高低。这些知识虽然没有直接讲授却已经渗透在有趣的创造活动之中。

唱歌教学仍然是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提倡创新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唱歌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歌曲感悟音乐仍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的三首歌曲都与声音有关。通过歌曲唱出不同的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模仿的兴趣,用听唱法学唱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上,从“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单元的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音乐材料分析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教材中分别例举了三组表现不同场景的声音和一首歌曲《大雨和小雨》。

三组声音分别是: 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飞机、火车。

森林中的声音:流水、小鸟、狮子、大象。

乡村中的声音:小鸭、小鸡、小狗、小猫、雷雨。

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 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在夜间的田野中经常会上演一部神奇而美妙的声音交响曲。

生活中还有其他场景的声音。如:拨电话、电话铃、电话不通、电话接通的声音;火车进站、出站、行进中、过山洞、过大桥、汽笛的声音;自来水滴水、开水龙头流水的声音;小溪流水、瀑布、海浪、海鸥的声音;小孩的哭声、笑声、掌声;集贸市场、嘈杂的大街、走路的声音;关门声、下楼声、脚步声;汽车发动声、行进声、刹车声;校园的铃声、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跳水的声音;厨房中的炒菜声、切菜声;风声、雷声、雨声;磨纱纸、揉纸的声音;各种动物、各种乐器的声音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倾听”更多的声音,为他们以后用声音编织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歌曲《大雨和小雨》只有两个乐句,每个乐句只有4小节,第二乐句的音乐素材蕴含第一乐句的部分材料。歌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2.在音乐厅里

“在音乐厅里”指在音乐厅里能听到的声音,主要是歌声和乐器演奏的声音。由生活中的声音扩展到音乐中的声音。除教材插图中所提示的声音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听辨其他乐器的声音。如长笛、竖琴、圆号、长号、扬琴、大提琴、手风琴、电子琴等,还可以听辨一些少数民族乐器如冬不拉、芦笙、马头琴、口笛等。但并不是要让学生都知道这些乐器名称,而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只例举了一些常见的乐器,学生会演奏什么乐器还可以在课堂演奏,既可以展现学生的特长,又可以使其他学生直接了解这种乐器的形状和声音特点。

《布娃娃弹琴》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曲,音域只有六度,2/4拍,节奏工整,富有韵律感。

全曲有4个乐句,每个乐句4小节,第三、四乐句与第一、二乐句基本相同,用变换重复手法写成,是儿童歌曲常用的方法。

歌曲中出现了四分休止符3 0 3 | 1--|,在教唱时教师要多做示范,用音响引导学生唱准。这两小节在演唱时要做到声断气连,第四乐句的5 6 6 |和第二句的5 — 6很相似,容易唱错,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学会歌曲后可边唱边律动,或是随着歌声晃动身体以感受音乐的优美情绪。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这部分内容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对和错,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创造,对发展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要和别人的不一样,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出自己的声音。

教材中所例举的声音有拍手、撕纸、敲碟子、吹树叶、喊叫声和敲打盛着水的瓶子。这几种声音是为学生提供几种例子,并不是要限制学生的创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如敲铅笔盒、刮暖气片、在塑料瓶中装上黄豆、敲击铁棍、敲门声等。在创造声音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两、三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像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

从创造单一的声音到创造有一定内容的声音是个提高的过程,学生中间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4.《大鼓和小鼓》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力度,所以教材中去掉了力度记号,但在演唱中可以渗透力度的表现,原歌曲的力度标记如下:

这首歌曲虽然只有8小节,但所包含的音乐要素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唱会,还要让学生感受这四种音乐要素的特点,使他们获得音乐的美感。

教材中出现的“脚”和“手”,既是力度强弱对比的体现,也使歌曲更有趣味性。在唱“擂起了”的时候,教师可先让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便于把歌曲唱准。5.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用声音编织故事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新内容,体现了培养创造能力的新的教育理念。

用声音编织故事是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于一体的音乐实践活动。由于它的材料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物体,表现的又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情,在表现中没有技术的难度,所以是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用声音编织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声音灵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开启了他们想象的闸门。

“用声音编织故事——小白兔盖新房”共有8幅图,描绘了8个情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个故事没有固定的模式,教科书中的插图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创造出更有新意更有特色的声音来表现这个故事。

根据教学进度,虽然还没有认识打击乐器,但可以把它当一种声音材料来选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掘情境进行表演,也可以适当缩减一些情景,如果不选用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其他的内容如《早晨》、《课间》、《妈妈的厨房》、《一个雨天》、《夜晚》等。

《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教学设计》一文由在线教育网收录整理。除署名文章外,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提供。为此特别声明如下:(1)凡本站署名文章,其版权属本站及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授权转载者须注明文章来源《在线教育网》及作者!(2)本站未署名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提供。均用于公益性传播,如有侵权请于两周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将其删除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教案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2.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具体要求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布谷》和《大鼓和小鼓》。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二)音响

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单元的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本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2.歌曲《大雨和小雨》。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听了这首歌的感受。

有节奏读歌词。(先找身边的小伙伴按节奏读,再请生来读,注意引导用悄悄话的声音读小雨的弱,用自然响亮的声音读大雨的强。)

4、安静地听范唱录音,第一遍,让小手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跳起来,第二遍,心里默唱,第三遍,跟伴奏轻唱。

5、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6、师生合作乐句接力唱——师生分角色唱——齐唱。

7、巩固歌曲。

a、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b、生用自己创造的强弱不同的声音为老师伴奏,再为音乐伴奏。

c、一个小朋友邀请他的好朋友一起唱,其余学生伴奏。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反思:

在歌曲处理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强(f)和弱(p)的对比,来表现出大雨和小雨在音响效果中的区别,并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如一种形式是:当唱到大雨时,让学生们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学生们放下手。另一种形式是: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使得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谷》《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二、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好,现在我就要带大家一起到音乐厅去走走,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

2、请学生在教材图中找一找,自己都认识哪些乐器?学生说出一种乐器,老师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还可以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老师再介绍其他的乐器。

3、请学生说说:还知道其他乐器吗?

4、让学生试着模仿自己认识的乐器声。

5、评价、鼓励。

三、学习歌曲《布谷》

1、引入:音乐厅里还有一位特别爱弹琴的布娃娃,听听她是怎样弹奏的?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的听。

2、老师范唱。

3、谈感受:说说我们的布娃娃是怎样弹奏的?(请学生说)

4、认识感受木琴的声音,带入歌词学习。

提问:你们都见过木琴吗?(生答)它是由一块块钢片组成,按不同的音高排练在一起,用小音锤轻轻的敲击出美妙的声音。来我们来试试(模拟演奏木琴的动作,并带上“叮叮咚,叮叮咚”的歌词)

5、体验感受:随音乐做弹奏的姿势。

6、提问:真投入,你们真是小小演奏家!谁来说说布娃娃弹木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7、学生回答,老师归结。

8、揭示课题。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歌曲:《布娃娃弹琴》,现在就让我们和布娃娃一起,共同怀着高兴的心情来演奏这首歌曲吧。

9、感受:听范唱,学生用动作再次感受音乐的情绪。

10、过程评价。

11、谈感受:这么好听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逐个请生回答)

12、请学生用温柔抒情的声音用“LA”哼唱旋律。

13、介绍“小红灯”——四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14、用“LA”再次哼唱歌曲第一句旋律,指导唱好有“小红灯”的地方(唱时用手势提醒)。

15、学习歌词:(1)老师带读。(2)学生自渎。(3)指导有感情的读。(4)有感情的带动作读。

16、学唱歌曲:(1)跟老师默唱。(2)跟老师轻声唱。(3)跟着琴声再唱。

(4)指导学生唱好有连线的部分,并继续唱好有“小红灯”的部分。(5)提示学生用正确的姿势有感情演唱。

17、表现歌曲

a、请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来演唱。

b、老师评价、鼓励。

c、老师和学生共同表演歌曲。(引领学生从表情、歌声、动作上更体现歌曲的情绪——甜美、温柔的)

d、请学生上台展示。

e、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对他人的鼓励。(方式:掌声、动作和语言)f、老师小结表演情况。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教学反思:

每次轮到一年级的音乐课时,心里总有一点点的慌张,孩子在课堂上太兴奋了。特别是唱歌的时候,孩子们的声音会特别响亮,像是在比谁的声音更大,不管老师怎样维持纪律都不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安静下来。并且学生很难安静下来细心的聆听歌曲而出现有些难点的地方没有掌握。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在静中“动”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如:

师:听《布娃娃弹琴》,小朋友也想唱的话,我们可以动小嘴巴,但不能发出声音,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到底唱的好不好听,好吗?

生按老师的要求聆听歌曲。

师再次范唱歌曲,指导生可以跟音乐演唱(动嘴巴不出声音)。

这个小小的方法就是在学唱的第一步“听”的环节中,让学生动嘴巴。即让学生听到了歌曲,又满足了学生爱动的心理,并且这样的方式易于学生发现歌曲的难点处,易于后面歌曲的更好学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2.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对比。3.随音乐用打击乐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律动进入教室,背景音乐《星光恰恰恰》)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让我们来听一听,他就藏在我们的音乐中。

(播放音乐《青蛙音乐会》)

提示学生静静聆听,可以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身体,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来欣赏。

(完成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1:小鸭子、小提琴、小青蛙、知了 师:一起来看看到底是谁?(师出示小青蛙的玩偶)

师模仿小青蛙的语气:„„我今天是来招募合唱队员的„„考考你?(引出节奏练习)

0 呱

呱 呱

呱 呱 |。。。。(节奏上,有小青蛙的图片,生动有趣。此处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了,十分巧妙

二、节奏分析

师:你发现了什么。。提问几分休止符 生1:四分休止符

生2:二分休止符(已经知道不是四分休止符了)生3:八分休止符

(2)问:唱几拍?(生:半拍),还发现了什么?(生:有呱字)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3)师加上小青蛙的动作念了一次,休止符的地方用摊手和“恩”来代替,(4)让学生试一次并提示空拍时手和嘴的动作

2、出示节奏

0 呱

呱 呱

呱 呱 | 呱 0

0

0 |(1)问:发现了什么?(生发现休止符上不同)(2)学生念一念2次

师示范2种不同的叫声(第一种:大声的)(第二种:稍微轻一点的),如果招募合唱队员,哪种好听?(生:第二种)此处的设计,让学生对比聆听,很有效地提示了学生声音的要求,使学生歌声美妙

(3)学生再念一次

三、欣赏音乐

(一)欣赏第一段音乐

1、第一次聆听

师问:小青蛙唱了几句?生的回答不准确,带领学生再听了一次(4句)师问:请问那一句是不一样的?(第四句,多了一个呱)出示节奏谱

0 呱

呱 呱

呱 呱 | 0 呱

呱 呱

呱 呱 | 0 呱

呱 呱

呱 呱 | 0 呱

呱 呱

呱 呱 | 呱 0

0

0 | 师生同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第二次聆听

师请学生听小青蛙的声音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渐强

请学生用渐强的方式念节奏一次(教师在此环节中,再次提示声音的优美性)

(二)欣赏第二段音乐

1、第一次聆听

小青蛙玩偶再次出示:小朋友们,你们表现得太好了!我想请你们到我家去?可是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里?你看到了哪些景色?(聆听)

生:池塘。

师:小青蛙在池塘干什么?(吃小虫)怎么吃的?紧张的?还是悠闲的?(悠闲的)谁告诉你的?(音乐)还有什么?(荷花、荷叶)荷花是怎么开的?(慢慢开放的)为什么是慢慢的?(音乐告诉我的)

2、第二次聆听

出示按照乐句节奏所作出的小青蛙的家的Flash 此时有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池塘里的水是黑色的?教师的应变能力很好,及时引出是晚上了,很安静的气氛

3、表演第二段音乐

(1)请学生创编荷叶、荷花、池塘水的动作,师唱旋律伴奏

学生创编动作后,教师及时让其他学生评价优点,提示了节奏和高低的变化,让其他学生一起模仿。学生对于旋律的感受就更加细腻了

荷叶:身体打开

荷花:双臂向上慢慢打开

池塘水 :双臂在身体两侧做波浪形的动作(2)老师带着学生跟音乐做一次

(3)学生自己站起来跟着音乐做一次(提示音乐性及音乐表情)学生在做的时候,师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4)分组表演

师演示课件进行分组:左边

表演左边的荷花、荷叶、池塘水

右边

表演右边的荷花、荷叶、池塘水

(三)欣赏第三段音乐

1、第一次聆听

师出示小青蛙的玩偶,并模仿小青蛙的声音:真能干!把我的家描绘得这么美。我家除了合唱队还有一只精湛的演奏队。听听看,接下来的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请你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演奏的方法(生:„„)

(2)师:主奏?(小提琴)

2、出示小提琴构成的图形谱,提问发现了什么? 生:高高低低(师提示:旋律线)

3、第二次聆听

(1)师:分几个乐句?(3个乐句)

(2)复听第一第二乐句,听听哪个音不一样,那个音低 师用Beng来范唱,并带领学生唱准旋律线

4、听第三乐句

提问哪个音最高?学习第三乐句 三乐句连起来唱,跟音乐唱,提示状态

5、律动第三音乐片段

(1)出示小提琴的图片,简单介绍演奏方法

(2)教师做镜子,带领学生练习“拉”小提琴的动作(3)跟音乐“拉”小提琴

(4)请学生个别上来示范,教师带领其他学生及时评价,肯定优点(5)教师随音乐演绎音乐的下半部分(6)师生合作完成第三片段的音乐小提琴律动

四、分析曲式

课件出示: A小青蛙唱歌出现了几次? B美丽的池塘出现了几次? C青蛙演奏出现了几次?

请学生聆听乐段分别出现了几次 ?(生:3次)(生:2次)(生:2次)

复听,请学生带上身体的律动来表演,同时请学生上来分别听乐段进行的顺序,在黑板上贴一贴乐段标记,(学生贴一贴ABCABCA,第一个A由老师来贴)

总结曲式结构

课件出示曲式结构分析图

五、小结

1、请生起立完整随音乐律动,教师拿相机拍下来

2、请学生给乐曲起名字

教师引出是青蛙音乐会,并简要介绍乐曲背景

出示小朋友画的青蛙简笔画

3、下课

第四篇: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教学案例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 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教学评价:

1.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dangdangdangdadadadadadadada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教学评价

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评价

1.能否正确地使用打击乐器并按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2.能否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舞表演。

3.能否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好朋友》

2、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认识乐器。

2、发乐器,让生仔细观察,探索各种不同的奏法、产生的不同声音,例如三角铁由于敲击的部位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还可以用棒在三角铁内转圆圈(滚奏),击出振音的效果等。

3、个组汇报各自的探索成果。

4、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好朋友》的教学,先听两遍录音。

5、师分句唱歌词,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把节奏打出来。

6、在听唱法教唱歌曲时。在小过门处拍手。

7、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分组伴奏和演唱。

9、小过门除了边唱边拍手外,作些变化,比如边唱“啦”边两两相对点头、握手、拍肩或做一个舞蹈动作等,这都由学生来设计,教师不作统一规定,甚至允许每组做出各不相同的动作,课堂气愤就更热烈了。

10、引导学生编写第二、第三段歌词(只变动第一、二句歌词),如“一起上学乐陶陶,一起学习静悄悄”等,可不要押韵。

11、将原歌词和新编的歌词连起来唱,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1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物体(如碟、罐、杯等)作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下节课带来。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学生在探索三种打击乐器演奏方法时的表现。

3、学生在设计小过门时所做动作及编写第二、三段歌词时的表现。

4、学生在设计小过门时所做动作及编写第二、三段歌词时的表现。

5、歌声和伴奏的整齐程度及从中表现出的合作协调精神。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好朋友》

教学内容:

1、歌曲《好朋友》。

2、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让学生认识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演示基本的演奏方法。

2、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发给上述三种打击乐器,让学生仔细观察,探索各种不同的奏法、产生的不同声音。

3、各组汇报各自的探索成果。

4、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好朋友》的教学,先听两遍录音。

5、教师作分句教唱,教师唱一句歌词,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敲出其节奏。

6、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在小过门处仍边唱谱边拍手。

7、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按教科书第20页的节奏谱分别用三角铁、双响筒、铃鼓为歌曲伴奏,先由一半学生唱,另一半伴奏,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边作伴奏。

9、引导学生编写第二、第三段歌词。

10、将原歌词和新编的歌词连起来唱,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11、启发学生利用各种物体作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

第二课时《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好朋友》。

三.教学过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能向大家介绍你的好朋友吗?(教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师:老师早就听说在座的小朋友各个都很棒,今天,老师来到这里特别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生:愿意)那就让我们手拉手从这一刻做个好朋友

师:好,不仅我们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校.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的心和你们是在一起的。

师:小朋友们,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剩下的55个民族叫少数民族,下面请小朋友听一听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听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师:各族唱到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在一起唱歌跳舞,非常开心。

师:带领学生按照节奏声情并茂边读词边做动作,朗读两遍歌词后用LU唱旋律。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范唱一次 师:采用听唱教学法分句教唱歌曲 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默唱

师:随琴伴奏全班一起齐唱歌曲。

师:56个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唱啊跳啊非常开心,所以他们把歌曲连唱了两遍,把最后一句处理了一下又特别强调了他们的欢乐心情,小朋友们在唱的时候要注意了。

师:下面我请全班小朋友再一起来唱一次《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你的身边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校同村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大家的好朋友,各民族小朋友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全世界的各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听,好朋友对我们有什么愿望呢? 再次播放配音:亲爱的好朋友们,希望你们和我们一样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后能够保卫我们的祖国。

第三课时《快乐小舞曲》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教学过程:

1、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上一节课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第一、三乐句伴奏。

3、师生共同为歌曲的第二、四乐句和结束句设计伴奏,教师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为歌曲伴奏。

4、请几个小组同时表演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然后随着《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伴奏边唱边舞。

5、综合歌声、伴奏、表演,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投入。

6、用四张图片引入《快乐小舞曲》的教学。

7、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8、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快乐小舞曲》。

9、用听唱法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为《快乐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X-”和“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随录音复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2、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3、教师逐条出示节奏卡片,要求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按谱演奏。

4、教师用铃鼓奏出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

5、将四张节奏卡片的节奏分配给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碰铃等四种打击乐器演奏,为《快乐小舞曲》伴奏,由学生决定各自打击乐器演奏的节奏。

6、一组学生歌唱,另一组学生伴奏。

7、学生在原位进行歌表演,动作由师生共同设计。

8、用《快乐小舞曲》的录音编排集体舞进行表演。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在动物园里》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歌曲《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的热爱和关心,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注意歌曲中的音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习

师生问候!

二、感受音的长短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到动物园里去看看,看看里面住着哪些可爱的动物呢?(教师出示课件)

师:森林里可热闹了,你们都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呀?

(学生涌跃回答,狮子、大象、猴子、老虎.小鸟„„)

师:小朋友观看得真仔细,动物园的动物这么多,你们看了高兴吗?

师:老师也非常高兴,我想请同学模仿狮子的叫声,请你说说狮子的声音是怎样的?(学生模仿、总结狮子的叫声特点:音长、低沉)

师: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看着卡片,边模仿动物的叫声,一边按节奏模仿动物动作

师:狮子怎么叫?

生:吼~~吼~~~

师:出示卡片二分音符 X-X-

师:小鸭子怎么叫?

生:嘎

师:出示卡片四分音符X X X X

师:小鸟怎么叫?

生:叽叽 叽叽

师:出示卡片八分音符XX XX XX XX

师:下面我们用“哒”来表示卡片上的节奏,请跟老师来念,哒 — 哒 —,(小手拍起来).师:下面请小朋友们看着卡片,边模仿动物的叫声,一边按节奏模仿动作.三、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师:下面老师唱一首歌曲给你们听,请同学们仔细听好了,歌中都唱了什么?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生:歌中唱了狮子睁眼看我们、猴子跳舞真起劲、美丽小鸟在唱歌„„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能不能加上动作,学学你喜欢的动物呢?(学生用动作模仿小动物,把歌词完整地说一遍)

师:好,下面请全班同学带有感情的,将歌词念一遍 学生边听音乐边跟着教师按节奏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来学唱这首歌(分句教2遍)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唱歌曲(老师伴奏)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下面请你们来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老师用钢琴为你们伴奏。

生:随琴伴奏唱歌曲(唱后,鼓励同学们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了,歌曲的第二句和最后一句音高是不同的,请听老师唱一遍,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是哪里不同呢?(师范唱,用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进行比赛,男孩子和女孩子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唱得比较好。

师:唱得真好,下面我们以接龙的形式演唱,老师唱上半句,同学们唱下半句(然后第2遍学生唱上半句,老师唱下半句,练习一次)。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掌声送给你们,我们还可以自己来创遍歌词吗?

生:能,我来„„老虎睁眼看我们,真好玩,真好玩,大象跳舞多起劲,真好玩真好玩``````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小动物这么的可爱,请小朋友们用动作来表演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要爱护、保护动物。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看了那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又学唱了歌曲《在动物园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吧?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去关心它、爱护它,使它们能够和我们一起快乐幸福的成长吧,下课。

第二课时:赏乐曲《狮王进行曲》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种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兽中之王——狮子。

13、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第三课时:《两只小象》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较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地向下弯曲或向上扬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1)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学生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师用琴范唱)

师:请听老师演唱的歌曲,听听歌曲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师先范唱一次)

师:老师弹琴,你们来唱词

(3)让学生跟琴来唱。

(4)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第四课时:《阴中鸟》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阴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阴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欣赏《阴中鸟》。请听听看:乐曲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听乐曲:小鸟怎么叫?

5、出示图片:《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

6、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请同学们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第五课时: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用图片导入: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了《鸭子拌嘴》,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大镲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镲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总结:请同学们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音乐中的动物》

一、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荫中鸟》

《龟兔赛跑》兔子主题

《狮王进行曲》主题

2、音乐表现:歌曲《在动物园里》

3、音乐创造: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通过歌曲的演唱与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四、教学准备:

森林背景图、动物卡片、打击乐器若干、线谱图、教室地面所拉的红蓝线谱。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今天是朱老师第一次和小朋友们见面,我们先来聊会儿天,好吗?

七天国庆长假刚过,在这七天里,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到哪儿去玩?

2、如有同学说到动物园,则顺势导入

如没有同学说到动物园,则老师自己介绍:

你们知道朱老师在国庆期间到哪儿去玩了吗?朱老师到上海动物园去了。动物园里可热闹了,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狮子、老虎,机敏活泼的小猴„„真是太有趣了!你们想不想也到动物园去开开眼界?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小朋友到音乐动物园去游览一番。

(二)听赏、感知、表现:

1、听《荫中鸟》片段

①师: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一听,动物园里是谁最先来欢迎我们?

②请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在森林背景图上贴上小鸟卡片

③师:你们能模仿小鸟的歌唱吗?

④师:你们知道刚才音乐中小鸟的歌唱声是用什么乐器发出的吗?

⑤出示竹笛,师简介并揭示乐曲名称。

2、听《龟兔赛跑》中兔子的主题音乐

①师:小鸟唱着欢乐的歌欢迎我们的到来,那就让我们继续前进吧!听,谁跑来了?

(放录音)

②说说乐曲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沉重的?

活泼、欢快、跳跃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呢?

③请学生贴上动物图片,师揭示乐曲名称。

④师出示演奏乐器单簧管并作一简介

⑤请学生在音源中找出合适的打击乐器模仿小兔蹦跳

⑥请学生听音乐模仿小兔蹦跳,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听《狮王进行曲》主题音乐

①师:小白兔把我们送到这儿就停止了,她说会有森林里的大人物来迎接我们,是谁呢?

(听音乐)

②请回答的小朋友贴上动物卡片

③师:你在其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模仿狮王的吼叫声吗?

④请学生在音源中找到合适的打击乐器模仿狮王行进

⑤请学生模仿狮王走一走,几名学生用鼓伴奏

三、演唱、律动、创造:

1、师:森林之王都来欢迎我们小朋友了,狮王一出来,森林里顿时热闹起来,小猴、小熊,小狐狸都来了。(边说边贴上图片)

动物园了真好玩,真好玩,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2、集体演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3、加声势节奏唱一唱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那真好玩、真好玩一句除了拍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4、律动游戏:跳格子

①师:歌曲生动又活泼,好听的旋律都是由高高底低的音符组成的(出示旋律线条谱)

②师:老师觉得光唱还不足以表达我们欢乐的情绪,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那就让我们跳起来吧!不过老师是有要求的,得看着旋律谱跳出音的高低来。

③师在地板的红蓝线上示范跳

④学生分组跳。、歌曲创作:

师:动物园里除了小鸟、小兔、狮王„„还有谁呢?谁来唱一唱,贴一贴呢?

(师先做示范,大象鼻子真正长,真好玩,真好玩)

四、结束教学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可惜时间过得太快了,老师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和大家告别了。17 你们下次想到哪儿去玩呢?

好,那我们下次游玩再见!

小学音乐第一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课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本共包括“有趣的声音世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各族小朋友在一起”、“音乐中的动物”、“动画城”、“迎新春”六个单元,包含的内容有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等,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教学的顺序和内容的组合。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虽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但歌唱技能、表演能力和读谱知识方面还是空白,因此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和加强学生的音乐常规训练。

教学内容:

一、课本中共设计了九首歌曲,这些歌曲充分体现了儿童天性,富有童趣,很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欣赏

包括感受和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演唱技能,提高唱游、律动的表演水平。

二、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的民间乐曲,使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音乐感受力、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三、通过综合训练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引用的要求。

教学措施:

本学期在教师教授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一些歌词生动、形象的歌曲唱游,让学生自己想象编排动作。一些简单的歌曲,主要采取听唱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雨和小雨》 2.歌曲《大鼓和小鼓》

3.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一)4.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二)教学要求: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2.难点: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两首歌曲都与声音有关,通过歌曲唱出不同的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模仿的兴趣,用听唱法学唱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用具:

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几种声音。

三、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课后小结: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中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4.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5.会唱《大鼓和小鼓》。

四、教学过程: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象,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两种乐器的印象。)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听一遍录音范唱。(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5.按节奏读歌词。

6.听唱法学唱歌曲。

7.分组演唱歌曲。

8.边走步边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设计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课后小结: 1.

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出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大鼓和小鼓。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一)。

二、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

1.教师看着书上的插图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声音,他们兴趣倍增。)

第一幅图:兔妈妈幸福的一家。

第二幅图:暴风雨来了,大风刮倒了房子。

第三幅图:小喜鹊在树上报信。

第四幅图:小松鼠、小猴、小狗、小熊从四面八方赶来。

第五幅图:小熊、小狗锯木头。

第六幅图:小松鼠、小猴钉钉子。

第七幅图:小白兔刷墙。

第八幅图:新房子盖好了,大家一起来唱歌跳舞。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声音的记忆。)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下课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课后小结:

1、能积极的参加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二)二、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由创编能力)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来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课后小结:

1.能积极的参与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课时

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用碰铃、响板为《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国旗国旗真美丽》。

2.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教学准备:

1.钢琴、碰铃、响板、VCD、录象带、录音机、幻灯机。

2.有关升国旗、奏国歌VCD、录象带或幻灯片、图片、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中国地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听赏童声合唱与铜管乐齐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与乐器音色的不同。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

难点:1 教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时,指导学生唱出三拍子歌曲的旋律。组织好表演,使之既有组织秩序,形式又生动、活泼、有趣,并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大方地表演。

教材分析: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明快。结构短小、精巧,音域在一个八度范围内。旋律平稳流畅,朗朗上口,歌词和曲调都容易记忆,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学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二、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三、教学过程:

(一)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的听赏一遍。(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VCD、录象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设计目的: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国歌的印象)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器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歌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组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主动参与的意识。)

课后小结:

1.部分同学能安静的听音乐。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认识常用的课题打击乐器碰铃、响板。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2.认识碰铃与响板,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并能为《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教学过程:

(一)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颜色、形状、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播发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二)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设计目的:让学生很快记住两种乐器的名称。)

2.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响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三)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是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碰铃

X — | X —|

响板

X X | X X| 26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设计目的: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6.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1.学生能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能有表情地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3.能用正确使用碰铃、响板并按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第三单元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欣赏《吹芦笙》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第三课时

欣赏《快乐小舞曲》

第四课时

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第五课时

复习第1、2、3单元的歌曲。

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彝家娃娃真幸福》《吹芦笙》和

〈快乐小舞曲〉。

2.能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谱。3.

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探宝〉,全面复习掌握前面三个单元的内容。

教学准备:

1.录音机、;录音带。

2.图片:“大青山和小溪”、“森林和小鸟”、“校园和学生”。

3.节奏卡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进一步激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合作精神。

3.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较为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难点:1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快乐小舞曲〉,由于字多腔少,吐清晰,学生演唱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2.〈快乐小舞曲〉作为集体舞,对于未上过幼儿园从未跳过舞的学生来说,随着歌声做动作会感到困难。

教材分析: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是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友爱的儿童歌曲,让学生从小就从多方面接受民主团结的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个方面。这首歌与第二单元的〈彝家娃娃真幸福〉相呼应,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题材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二、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三、教学过程:

1.介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村、同乡、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好朋 28 友,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的心胸就宽广了,唱歌时的感情才能更加真挚。

通过讨论,学生将加深对着首歌曲主题思想的了解,更加珍视兄弟民族的友谊。(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2.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

3.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4.教师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设计目的:部分带动全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课后小结:

1.学生的情绪很高涨。

2.学会了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2.听赏歌曲《吹芦笙》

二 教学要求:

1.能有兴趣的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三、教学过程:

(一)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熟悉乐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做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设计目的:提高学生音乐课的情绪。)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的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设计目的:巩固学过的集体舞,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听赏《芦笙曲》

1.教师播发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词。

4.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课后小结:

1.能主动大方的表演歌曲。

2.知道了歌曲〈吹芦笙〉是少数民族歌曲。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小舞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主动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二、教学过程:

1.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上一节课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伴奏。

3.师生共同为歌曲的第二、四乐句和结束句设计伴奏,教师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为歌曲伴奏。(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4.请几个小组同时表演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然后随着《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伴奏边唱边舞,各组尽量不要雷同,师生共同给予评价。(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5.综合歌声、伴奏与表演,做到人人参与,各个投入。

6.用四张图片引入《快乐小舞曲》的教学。(设计目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印象。)

7.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8.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快乐小舞曲》。

9.用听唱法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

10.课外作业是选择几种打击乐器为《快乐小舞曲》写出伴奏谱。如:X

— X —| X X X —|

X

X X X|X X X —|

X —X

X |X — X X |

课后小结:

1.学生能为歌曲设计伴奏节奏。

2.能主动参与歌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

1.为《快乐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一、教学目标:

1.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起、31 爱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3.进一步加深X—和X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

1.随录音复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和歌谱。

2.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3.教师逐块出示节奏卡片。

4.教师用铃鼓奏出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

5.将四张节奏卡片的节奏分配给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碰铃等四种打击乐器演奏,为《快乐小舞曲》伴奏,由学生决定各种打击乐器的节奏。(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创编节奏能力)

6.一组学生歌唱,一组学生伴奏,然后再调换过来练习数遍。

7.学生在原位进行歌表演,动作由师生共同设计。

8.如场地允许,用《快乐小舞曲》的录音进行集体舞,教师也参与其中,动作要尽量简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信地进行舞蹈。(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课后小结:

1.学生对节奏卡片反映很快。

2.学生在集体舞表演时感情很投入。一 单元总要求:

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二 具体要求: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感受和学习音乐。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 熟悉打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第一段,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4、模仿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5、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教学过程:

1、看动画片几个片段: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2、请学生讲《三个小猪》的故事。(可不同版本)

{WWW.Xueke.cc}

3、听《三只小猪》的音乐,体会情绪。

4、复听音乐,能分辨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5、教师演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6、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一)听唱歌谱,并能认识唱名的缩写。

(二)歌词教学,可以填上学生自己喜欢的歌词。

(三)必须有的一句: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四)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7、读儿歌:猪大姐、猪二姐、猪小弟

8、按节奏朗读后,自由地表演儿歌。

9、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10、集体演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体会不同的情绪。

11、,集体根据故事情节表演。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机灵之歌》

2、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目标:

1、听赏《小机灵之歌》,学唱歌曲引子部分。2、听音乐和节奏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头饰,听音乐

1、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A.《西游记》B《劳动回家转》C《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师播放《小机灵之歌》,拿出一休的头饰,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名称:《聪明的一休》。

2、请学生说出《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补充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睡榻榻米等。

(二)唱《小机灵之歌》第一句 1、初听《小机灵之歌》,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片断。

2、复听歌曲,请学生说出上述几个最喜欢的音乐片断有哪些特点。3、教师范唱歌曲引子部分,学生听唱几遍,然后完整地演唱。

4、跟着教师播放的录音带,学唱引子和尾声。

(三)敲打击乐器

用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4/4拍

│格的 格的格的 格的 │ 格的 0格 的│

双响筒│X X X X X X X X │ X X 0 X 0 │ {WWW.Xueke.cc} 响板 │X X X X │ X 0 X 0 │

碰铃 │X -

X -

│ X -

X 0 │

(四)做游戏:猜一猜

1、放音乐,猜一猜动画片

播放歌曲片断,学生能辨别各首歌曲出自哪部动画片,并准确地按节奏拍手。

2、听音乐,表演

要求学生按X X X X的节奏走步,并做与所戴头饰相符的人物的表情或动作。

3、节奏练习:

孙悟空的节奏: X X X X X X 白雪公主的节奏:X X X X 三只小猪的节奏:X -

聪明的一休的节奏:X X X X X X X X

4、听节奏,猜一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三徒弟》。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教学过程:

1、看插图,并播放《西游记》的片段,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

4、朗读儿歌《一个师傅三徒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唐僧 骑马 咚得 咚,孙悟 空 跑得 快

5、按节奏朗读儿歌:加上拍手;师生进行接口游戏。

6、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及白龙马的蹄声。

7、分组进行表演:一组念儿歌,一组表演。

8、完整地听赏歌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9、老师简介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的变化:如音高、情绪等。

10、复听乐曲,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劳动回家转》 教学目标:

1、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同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前奏。

2、练习山谷回声(词语卡农)。教学过程:

(一)听赏《劳动回家转》

1、初听歌曲《劳动回家转》。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 劳动一天事实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2、提问,火车开了,有什么声音?“发出‘呜――’”的汽笛声;军人齐步走,听什么信号?“一二一”的口令;运动员比赛,听裁判的鸣枪声;门铃声响了,有人来了等等。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呢?

3、复听《劳动回家转》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提醒大家劳动结束了呢?

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

X X │X X │ XXXX XXXX│XXXX XXXX │ X —│

4、敲打击乐器

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模仿劳动结束的节奏。X X │X X │ XXXX XXXX│XXXX XXXX │ X —│

5、第三次听音乐,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声,歌曲中还有哪些声音告诉我们劳动结束了? {WWW.Xueke.cc}

(二)词组卡农 1、山谷回声

听《劳动回家转》,说说山谷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同样的声音又传来,第三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声音又传来。

请学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词,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二部或三声部卡农练习,营造山谷回声的效果。

2、用学过的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进行二声部卡农。

(三)听音乐,走步 1、认识小矮人

请学生介绍七个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

2、带着表情做动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请学生各做一个劳动动作。例如,有挑担的、扛锄头的、推车的、抬筐的、铲矿的等。跟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列队齐步走。

(四)分组表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敲前奏,一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乐渐弱时,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目标:

听音乐和节奏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头饰,听音乐

1、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

A.《西游记》B《劳动回家转》C《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师播放《小机灵之歌》,拿出一休的头饰,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名称:《聪明的一休》。

2、请学生说出《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补充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睡榻榻米等。

(二)敲打击乐器

用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4/4拍

│格的 格的格的 格的 │ 格的 0格 的│ 双响筒│X X X X X X X X │ X X 0 X 0 │ 响板 │X X X X │ X 0 X 0 │

碰铃 │X -

X -

│ X -

X 0 │

(三)做游戏:猜一猜

1、放音乐,猜一猜动画片

播放歌曲片断,学生能辨别各首歌曲出自哪部动画片,并准确地按节奏拍手。

2、听音乐,表演

要求学生按X X X X的节奏走步,并做与所戴头饰相符的人物的表情或动作。

3、节奏练习:

{WWW.Xueke.cc}

孙悟空的节奏: X X X X X X 白雪公主的节奏:X X X X 三只小猪的节奏:X -

聪明的一休的节奏:X X X X X X X X

4、听节奏,猜一猜 {WWW.Xueke.cc}

教学小结

第五篇:第一单元《声音》知识要点

2021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根据发出声音的(物体)不同,声音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特点。其中,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还有音色的差别悦耳、刺耳等。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鹂鸟叫声);

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5.在“1、2、3”

这三个音节中,“1”的声音是最低的,“3”的声音是最高的。

do、re、mi

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3>2>1)

6.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7.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来描述声音。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某一路径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举例证明:(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4.(拨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是(空气)

振动发出声音。

6.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7.为什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答:因为一个巴掌无法受力而产生振动,也就不能发出声音。)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3.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5.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体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6.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

答: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7.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把声音传到耳朵里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

(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3.耳朵各部分的功能:

耳廓---------

收集声波

耳道---------传递声波

鼓膜---------把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传递振动

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听觉神经------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4.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

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5.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外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6.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

答:纸喇叭模拟的是耳郭,耳郭与纸喇叭能帮助更好的聚集声音,纸喇叭能使听到的声音更强。

听诊器头端的薄膜,能够感受振动并帮助聚集声音,胶管和听筒起到更好的传播声音的作用。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声音的强弱是怎样形成的?

答:声音的强弱是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形成的。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

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4.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会改变。

伸出(长),振动(慢),声音(低);伸出(短),振动(快),声音(高)。

第七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许多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比如(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2.影响弦乐器的弦的音高因素有(弦的松紧、弦的长短、弦的粗细)等。

(紧)的弦,(短)的弦,(细)的弦,振动频率(快),音高(高)。

(松)的弦,(长)的弦,(粗)的弦,振动频率(慢),音高(低)。

第八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1.我们可以用(碗、吸管、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小乐器。

2.用同样的力连续敲击杯壁,不断往杯里加水,声音会越来越(低)。

3.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管,发出的声音高的是(短铁管)。

4.制作完小乐器后,要在班级或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小乐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发现小乐器的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下载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趣的声音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

    第一单元 绚丽多彩的世界

    第一单元 绚丽多彩的世界 第一课 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1、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长江、黄河)、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印度(印度河、恒河)。 2、自然环......

    科学教案 有趣的声音

    文档仅供参考 有趣的声音 教学内容:科学——有趣的声音(小班) 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2、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准备:回形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 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 化......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踪迹)。 第一课 小草和大树 1、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班级:小组:姓名:(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卡内。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

    第一单元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

    第二单元 声音

    第二单元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