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7:0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

第一篇: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

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

南京市天景山小学 焦爱华

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倡学科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音乐学科综合的内涵应该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体的多学科的有机融合,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这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的做法。

一、音乐与舞蹈的综合

音乐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两者常常融为一体。比如伴随音乐的自发动作或律动;为感知音乐要素、体验和表达音乐情感的模仿动作,根据音乐内容与情绪即兴创编动作,为理解、体验音乐的舞蹈作品欣赏、载歌载舞的“乐舞”活动等等。虽然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但我们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以音乐为主线,融合舞蹈,通过舞蹈来加深学生对音乐体验的音乐综合课。

特定舞蹈的典型动作,体态及其动律,是与音乐的情绪、风格密切相关的。例如在上欣赏《月光下的风尾竹》一课时,开始让学生随着愉快的海南民歌《跳柴歌》的音乐一起舞蹈,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 的情绪与风格,再导入欣赏《月光下的风尾竹》,“如果用刚才的动作来配现在的音乐合适吗?”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引出傣族舞蹈的韵味应该是柔中带刚,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来体现舞姿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让学生随着音乐尝试体验傣族舞蹈,体会这首乐曲给人的感受和情境,再用肢体语言表达所体会的意境是怎样的?音乐与舞蹈的综合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对表现音乐的情感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助于学生用审美规范化了的动作来表现情感。在这里,舞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媒介,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和音乐能力的形成则是主要目标。

二、音乐与电影艺术的综合

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电影音乐、电影插曲往往成为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抽去音乐,电影的魅力无疑将大打折扣,甚至是观众不能接受的。作为音乐教学来讲,很多电影电视插曲成为教学的内容,反过来,通过观看电影、电视来学习音乐,成为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条件之下,不光是音乐成就了电影电视,电影电视也成为帮助完成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得音乐教育呈现出更加丰富的一面,学生的体验也更加丰富、深刻。例如在教三年级上册“爷爷故事多”这一单元时,有两首欣赏歌曲《映山红》和《红星歌》,先让学生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从影片中了解到潘佟子向往戴上闪闪的红星的意义与《映山红》歌曲在影片中几次出现象征了什么?再来听赏歌曲,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当年的小红军等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走进历史的时空,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音乐风格,也很自然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达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合乐者称为歌,现在统称为诗歌,许多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词,如《春晓》、《踏发寻梅》、《忆江南》等。在上《踏雪寻梅》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诗词,接着观看《踏雪寻梅》词的配乐PLASH动画及歌曲听听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对《踏雪寻梅》所描写的艺术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配乐诗朗诵,议一议,说一说“你如果是骑驴赏花的人,你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较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接下来的学唱,对歌曲的处理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了,课后拓展部分,让学生学着《踏雪寻梅》词曲的格式,自己创作一些多被人们赞颂松、竹、梅、菊品格的诗句,再好好地吟唱吟唱,下次课上展示给同学们。这节课把音乐融入了诗歌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去感受音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

四、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都属于艺术范畴,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和一致性,具有某些彼此相通的共同规律,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把音乐称为“流动的画面”,德国哲学家谢林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音乐与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算途径,二者的共同目标是通过教学和其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舒曼曾尽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例如:在上《美丽的田野》一课时,开始展现给同学们的是一幅美丽田野的画面,在音乐背景声中让学生把所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完整地欣赏《美丽的田野》这首歌,听完后回答:“歌曲中都描绘了哪些景致呢?”音、画的结合,加深学生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学唱歌曲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你想象中的田野,再把每个同学的作品都张贴在墙壁上,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田野中。音乐与美术的相互融合,促进听觉、视觉、言语、动手四大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同学不能把《美丽的田野》用歌声很好地表达出来,但他可以用画表现出来,相反有的画的不好可以用歌声来表达,音乐与美术的结合让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再例如听赏《森林水车》一课时,主要是感受独唱与重唱两种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先让学生观察书的两幅插图,一幅是单色彩线条图,一幅是多色彩线条图,比较它们在视觉上有何不同,再听听两个不同版本的演唱,比较它们在听觉上有何不同,说出它们的演唱形式,在这里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就体现了从视觉和听觉上,用色彩和线条表现音乐演唱形式的不同。

音乐新课程提出“综合”是音乐课改的发展与进步,在教学过程中,音乐学科的综合还必须以音乐为载体,其内容应围绕音乐的要素及相关文化展开,音乐的“综合”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表现,但其手段和方法都要为内容、为目标服务,音乐的“综合”是多元文化发展的一种体现,但文化多元性不等于忘却音乐之“本体”,也不等于丢失音乐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多元性。融多学科渗透理念和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为一体的新型音乐综合课,还应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加强对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和整合发展,对我们自身音乐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篇:浅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

摘要:根据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就目前了解和倡导音乐教学新型体制,是走向实施音乐中学科综合的正确基础目标。从而改变以往音乐教学中出现的“换汤不换药”,稍加不慎则误入歧途的现象出现,就提倡学科综合教学观念和意义,及实施策略几方面谈自身观点与做法。关键词:音乐教学;新型体制;课程改革;

音乐教学新型体制,最重要的实施战略就是要实行学科综合与融入,就是对音乐综合不同相关领域的求同存异,通过与其他相关艺术科,比如戏曲民谣,音律舞蹈之间的结合。现代流行乐与古典韵律的碰撞,这都将会给音乐教学带来良好的拓宽及发展空间。下面就音乐学科综合发展谈谈我的看法。

一、学科综合的观点与意见

1、多与其他相关艺术科结合与融入 1.1戏曲民谣与音律舞蹈之间的结合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戏曲民谣随着新时代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步伐,有些正在逐渐的消亡着有些甚至于已经无奈退出的历史舞台,那么借着教学新体制的综合改革之际,我们何不将这些还尚在弥留的艺术气息与现代音乐体系相结合,把戏曲民谣融入音律舞蹈,从而达到求同存异,既为音乐领域保留了珍贵的历史印记,也为现代艺术增添了活力。1.2现代流行乐与古典韵律之间的相互碰撞

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大多都喜欢一些爵士摇滚,或是其他的一些脱口秀之类的现代化产物,很少见像追捧摇滚乐一般去追寻古典音乐,那么难道我们真就要看着不受现代年轻人所迷恋追捧的古典音乐,放之不管随新时代的冲击渐而消失,当然不是我们应该尽我们自身最大的努力去挽救才是,应该找到转变的方式和方法让现代年轻人也能对古典音乐加之重视起来,可以采用一些老歌新唱,串烧组合的方式。相信现代流行乐与古典乐律之间一定能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2、可选择综合性较强的音乐素材

例如选择一首描绘草原风情的《草原赞歌》,那么就有很多可塑性教学材料,可以讲草原上牧民的风土人情,蒙古人特有的羊马奶,少数民族精致的民族服饰,还有那广袤辽阔的大草原,老师们可以不断地发觉它的音乐性并且把它有效的传达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们一边听着悠扬的歌曲,一边感受歌曲中描绘的游牧风情和令人心驰神往的大草原。再如选择一些带有亲情色彩的歌曲,拿大家耳熟能详的周杰伦的《时光里的妈妈》来说,众所周知这是一首描写母亲的歌曲,老师可以利用这首歌,来加深现代中学生对亲情的感知,在时间飞转即逝的现下,能多体谅父母的不易,多去带给他们一些问候和关怀,哪怕是在父母忙碌工作回到家后你提前备好的一杯温水,在课业不太繁重的周末为他们亲手准备的一顿晚饭,闲来饭后和他们聊聊你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唱一两句音乐课上老师教的歌曲,相信这些都可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对学科综合新型教育的赞誉不绝,而不是等到最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既然提倡学科的综合性,那就应该在教学时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灌输,而是要以学科知识的灌输从而提高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文、对科普的感知和热情,这才是有意义的学科综合教学。

3、根据特长实施学科综合教学自身

就如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是一样,既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人,那么个人爱好,自身特长当然也就不同,每一位教学者的自身专业学科能力和它的性格爱好、情感内涵也较之有所出入,故而他们会以完全不同的风格来教学,学科综合教学的提出无疑是给教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好比,有的老师对舞蹈爱之不已,那么就可以在课堂上一边给学生们上音乐课一边给他们教一些舞蹈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们积极性,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的老师则擅长绘画可以在上课期间给学生们灌输绘画知识,可以给他们将不同的画风和流派,讲那些著名的画家传奇的人生故事,告诉他们绘画历史的悠久与源远流长,还有在远古时代那个还没有创造出符号和文字的时候,绘画才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源头,有的老师颇爱乐器,可以在学习之余带学生们去乐器坊转转,多发掘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开拓他们的艺术细胞。又有的老师在古诗词风方面很有建树,闲来不妨和学生们多交流多切磋,不能因为现代生活的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就不重视几千年所积攒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随着学科综合发展的改革教学者们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发挥所长,由此组织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二、学科综合教学的实施方法

1、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

不管是在课堂上或是生活中,老师这个教育育人的职业都应当做好一个适当的引导者,与学生之间相互融入配合起来,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学生能自主学习探讨,配合老师的各项教学任务,这些都会有利于教学新型体制的实行。可以在课堂上偶而大胆的与学生互换角色,爱好表演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把讲台当成展示自我的舞台,以动作、眼神、等肢体语言,边唱边跳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以下,而老师这个时候就要充当一个鼓励者,给以相应的鼓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或者,在教一首难懂的歌曲时,这时候老师不妨可以给学生们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进行即兴表演,这样做不但能够加深对歌词的印象,也可以体会到音乐中所蕴含和表达的情感。释放孩子的天性,帮他们发觉自己的潜能,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一定会是学科综合教学实施的重要举措。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想要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艺术细胞,促进他们想象空间。利用多媒体课堂情色并茂的的优势来创设意境可谓是再好不过的了。例如:在教《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

[1]体信息技术出示丰富的画面与悠扬的歌曲,可以把学生们自己以及班集体活动的照片展示在屏幕上体现班级体的团结凝聚力,用他们自己的故事来感动分自己,像这样子的比较轻松又有新意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教学思路上,都更能吸引他们,也与他们活波的天性相符合,相信他们一定能被这视听的完美结合所感染到,积极地投入其中。这对加强音乐学科的发展趋势也同样能起到促进作用。

3、将音乐教学与生活相融入

不管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只是一味的闭门造车,要进行开拓性学习,音乐教学也是如此,要适当的走出课堂,感受外界及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视听感受,比如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春天的黄鹂,夏天的蝉鸣。这些都是最为纯粹的音乐,让你陶醉其中。现在大多数人都对电子乐器爱不释手,其实你还可以课生活之余去古乐器坊走动走动,那里有古筝、有笛子也有萧等等,多走入生活中去观察,去探索,你可能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知与发现,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学者应该随着时代的步伐思想也跟着不断的前进,可以平时忙碌的课生活之余多举办一些歌唱比赛、音乐文化节之类的,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与氛围,同时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情谊,这也是有益于学生们身心发展的,而这些也都将会与你所学的相互融合,会促进加深对你音乐学科的理解与提升。结束语

在现下,音乐学科综合教程正在热火朝天的改革中,而我们作为在音乐领域的一名教导者,要以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理解音乐学科的综合内涵,从而迎合课改学科综合教学的号召,努力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多方面综合教学,为现代社会培育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参考文献:

[3]

[2][1]许洪帅,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现状与基本对策[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7):106-113.[2]孙延霞,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具与现代多媒体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48.[3]华国榕,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 , 2015,(17):47.[4]周世斌,有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制与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学术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30-34 [5]艾文静,对音乐教学中音乐性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154-155

第三篇: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小学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1

一、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意义及现状................................1

二、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目标与地位................................2

三、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手段与方法................................3

(一)由浅入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3

1.对识谱过程进行准确的心理分析..............................3 2.为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4 3.视听结合,训练“音准”....................................4 4.运用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4 5.利用集中教学,克服识记困难................................5 6.把乐器引入课堂,强化识谱“音准”..........................5

(二)循序渐进,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5

1.通过强化听觉进行“听谱”教学..............................5 2.通过先学“节奏”进行识谱教学..............................6 3.利用先攻难点和分句、分段进行识谱教学......................7

(三)培养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7

1.采用游戏激发学生认识音符的兴趣............................7 2.运用适合乐谱以培养学生兴趣................................8 3.结合音乐与数学以培养学生兴趣..............................8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学

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摘要: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教学作为音乐的基本课目,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和教学地位,以及如何进行识谱教学等方面的阐述,提出应该重提识谱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应从各个方面研究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循序渐进,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培养兴趣以激发识谱教学潜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关键词:乐谱;识谱教学;唱名音程感

前言: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无论是鉴赏音乐、演奏乐器,还是歌唱练习或音乐创作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也是小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条件、重要基础。同时,识谱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音乐教学的奠基石,对于学习好音乐教学的各项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这样一个观念——学习音乐必须首先识读乐谱,不识读乐谱就无法进入音乐殿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乐谱几乎等同于学习音乐,掌握乐谱就等于掌握了创作音乐的利器。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观点是有其现实基础的,试想,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握乐谱,他就只能将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通过现场演(唱)奏传递给极有限的人群,而不能达到广泛流传的目的,影响力不强;如果没有乐谱,人们只能靠死记硬背,传心记来记录音响,难免挂一漏万,出现遗漏和错误,使得音乐的流传产生阻碍,像“茉莉花”这只名曲出现流变甚多的乐曲现象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没有乐谱,人类进行音乐审美活动还主要靠现场聆听演(唱)奏,离开了现场演(唱)奏的聆听,人们就无法享受音乐的美,这样也就大大制约了音乐的传播,无法跨越有限的时空,最终制约了音乐艺术的自身发展,使得音乐成为少数人才能从事的行业,也使得音乐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听懂的艺术。

由于有了乐谱,更多的人们不必直接在场,只要掌握一定的解谱技能就可以获得对音乐的体验;正因为有了乐谱,进行音乐表演实践就必须有充分的乐谱解读技能,把乐谱转化成可听的音乐音响,表演也因而获得更加专业化的发展;正因为有了乐谱,作曲才真正成为一门专业,成为一个独立的受人尊敬的艺术创造领域。可以说,乐谱的出现是音乐艺术向普通人敞开了大门,而识谱则是普通学习者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识谱能力的提高对音乐学习者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因此识谱教学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二十 1 小学

一世纪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精神也提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需的。同时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不但是为了有利于更好地实践音乐审美教育,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更是在现实意义上肯定识谱教学所具有的现实作用,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作为一项音乐教学基础课目,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其现实意义,教学目的概念模糊,教学地位低下等等现象导致识谱教学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这一情况也成为长期困扰众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因此,我认为应该重提识谱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清现实意义,廓清教学目的,端正教学地位,同时应从各个方面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力开拓其应用发展创新的前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二、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目标与地位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审美教育,普及教育,而艺术普及教育的目的之一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令其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所培养的人才并非全部从事专业工作,这一点与专业艺术教学的目的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区别。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员,承担着艺术审美教育的功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进行欣赏、歌唱、演奏的基本能力,为了使学生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工具——乐谱,因此识谱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内容。

要廓清识谱教学的目的,首先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普通的小学生,而不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些小学生来到学校是为了接受普通的义务教育,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人才,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因此,从宏观上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服务的;从微观上来说,小学音乐教育应当把识谱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绝不能把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识谱教学是一门为音乐教育服务的工具,我们要摆正识谱教学的位置,端正其教学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合理重视,又不能失之偏颇。首先要反对两种不恰当的观点:一种认为,“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学生应当首先掌握好乐谱才能谈得上学习好其他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否则其他教学无法开展,教学将变成“对牛弹琴”了;一种认为,音乐是一门感受的艺术,人们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主要是通过倾听,学习音乐应当强化对音乐本身的领悟,而不应当一片倒,强求每个人都学习乐谱,这样的话容易扼杀儿童对音乐的灵感,流于机械的技术层面。

这两种观点都低估或者高估识谱教学的地位了,应该取折中的为准。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恰恰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造诣很深的音乐家们,即使他们可以直接从乐谱中解读音乐,也是依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 2 小学

在“首要”位置,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造成一些只会“说谱”不能“唱谱”的音乐“高分低能”儿。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但是,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因此单单依靠音乐感受而完全放弃识谱来进行音乐教学又是不现实的。

怎样摆正识谱教学的地位呢,我认为,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进行顺带教学,即把识谱教学融入到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课大纲要求,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本人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理解大纲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对其技术层面进行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三、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在目前一些小学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感到困难,例如,有的学生竟然不能跟着教师唱准“do-re-mi” 三个音;在视唱能力测验中,没有几个学生能够用唱名唱准C大音阶(从do到高音do八个音)。显然,这些孩子不可能达到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的教学要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连音阶还唱不准呢?

不能简单地说学生都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他们在模仿唱流行歌曲时的音准都没有问题,连相当难的切分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孩子们都出现了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再熟悉的歌曲若让学生唱谱,他们也感到较困难等等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们没有在音乐课堂上将识谱一类的基础知识与自己的音乐能力结合起来,或者说,孩子们音乐学习与音乐爱好脱节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当努力思考根源,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对识谱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以及上面的观点:对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进行顺带教学,把识谱教学融入到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应该重点发掘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一)由浅入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对识谱过程进行准确的心理分析

如果从心理角度对识谱(视唱)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这三个过程密不可分:

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

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

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上述三个过程当中,视觉反应(第一个过程)基本上属于智力的范畴,与其它过程相比较,它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动作反应(第三个过程)的前提是听觉印象(第二个过程)是否已经熟练地建立起来,如果已经建立了“听觉的快速反应”,那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动作反应也并不太困难,那是属于对发声等器官的控制问题。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对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它要求对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并且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准确的音准观念。

小学

2.为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

在识谱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为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什么叫“唱名音程感”,它是指用“唱名表示音高”,也就是说用“唱名”的办法建立音的高低距离感。“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唱名音程感”的训练是识谱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实践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原因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在日本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求在识谱教学的初期(或准备阶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必须充分练习“唱名音程感”,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牢固掌握了“唱名音程感”。使学生获得“唱名音程感”的主要方法是:多唱唱名,也就是在歌唱教学中多唱歌谱。具体来说,就是在低年级教歌时的“唱名模唱”,各年级的“唱名背唱”和经常使用“唱名唱歌”(唱谱)。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在唱歌课中大量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应当在一、二年级音乐教学中将全部所学歌曲的歌谱进行“唱名背唱”。因为,牢固而熟练地掌握使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对学生在小学初级阶段以后的识谱教学十分有利。

3.视听结合,训练“音准”

识谱教学的重点在于视唱实践,教师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例如,在旋律视唱方面练习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除了视听结合,教师还应当训练学生的“音准”,即音高的准确性,强化识谱的“音准”。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唱歌或唱视唱音不准,跑调,或把握不住音高等等问题,征对这些问题,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当先进行音阶练习。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让其在学生的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楚的概念,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

其次,多进行旋律音程的练习。在视唱练习当中,旋律音程的练习是最有难度和最富技巧的练习。它涉猎范围最广,所包含的内容最多,难度最大,技巧性最强,一些较难的视唱曲,主要是难在它的音程跨度较大,因此,这段内容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视唱的准确程度和水平。对于该问题,万变不离其宗,可采用补充法,在练习时将两音之间的音按音阶走向补上,唱准之后可以再去掉补充音,也可以通过乐曲的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

4.运用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也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制造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即兴活动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和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和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或逆唱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歌曲《乃呦乃》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在学唱新歌之前,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倾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 4 小学

唱。这个方式是以听为先导,以创编为手段,让大家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利用集中教学,克服识记困难

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这一时期,仅仅用二到三个学期完成原来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学完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6.把乐器引入课堂,强化识谱“音准”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把乐器引进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演奏中学习识谱,通过乐器演奏来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欲望。

比如,竖笛是一种经济耐用的小型吹奏乐器,它有着固定的音高,只要气息控制好,指法正确,就可以在音高上做到准确无误,对学生的识谱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吹吹玩玩中学习识谱,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用竖笛来做“接龙”游戏。甲吹:1 1 1 1︱2—‖;乙吹:2 2 2 2︱3—‖;丙吹:3 3 3 3︱4 —‖……还可以做“曲调问答游戏”,甲问:1 1 2 ︱3 —‖;乙答:5 2 3 ︱1 —‖ ……

教师还可以在新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吹新歌的曲调,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哦,十分钟》这首歌曲的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节奏也较简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吹奏歌曲的曲调,然后再听歌曲的范唱,当学生听到自己吹奏的与歌曲的录音相同时,更增加了对竖笛的喜爱和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类乐器的吹奏,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还能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自己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二)循序渐进,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通过强化听觉进行“听谱”教学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识谱的基础也应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在教唱新歌前,都是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觉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例如,教师在学生进教室时就播放当天所要学的歌曲,尽管学生是无意中听到,但首先有了一个无意识印象。当学生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也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这方法也是许多教师曾提出过的,即先唱歌词再唱简谱,主要是为了避免学 5 小学

生分心,因而在让学生听的时候变化多种形式,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以往只要一说到识谱教学,马上就会人想到先让学生认识音符的唱名,往往出现一幕这样的场景——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认识“1”的唱名是“do”,“2”的唱名是“re”……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又厌烦又混淆,把音高都抛置脑后,结果“5”唱得比“1”低,“2”唱得比“6”还高,令人啼笑皆非。这种收效极差的做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纷纷认为“唱谱太难了,学了唱名后还要弄清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看到曲谱头就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坚持听谱教学,即教学生学会唱歌,再教学生听唱曲谱,背唱曲谱。坚持下来后,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多的效果,许多学生一学期下来不但能背唱好几首曲谱,也逐渐认识了音符的唱名,并能把唱名与音高很好地联系起来,而且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强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给他们,他们自然很快把握曲谱的节奏了,正如吴斌老师说的,一个一周岁的孩子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可他从来也不认识“爸爸、妈妈”这几个字呀,孩子们都是先会说话然后才识字的,而我们的识谱教学不正应该如此吗?

2.通过先学“节奏”进行识谱教学

要想准确地识谱,注意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节奏正确,又能准确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视唱是音乐的血液,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拍是音乐的心脏。它们是在人的大脑指挥下,通过脑、口、手、耳等同时反射活动来完成。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习的关键。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经常口唱与手打的节奏合不到一起,尤其面对多种节奏组成的视唱曲,常常产生各种节奏间切换不准和节奏混乱的错误。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视唱水平和视唱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了一些做法:

第一步,基本节奏型的归纳:首先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的时值及打法,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将其任意组合成练习曲进行练习。第二步,特殊节奏型的分析:对这些特殊节奏型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巩固基本的节奏型,也有利于掌握新的节奏型。在基本节奏组合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加入这些特殊节奏型进行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第三步,类似节奏型的比较:注意类似节奏型的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练习。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视唱练习时,注意先练习由基本音符或比较单一节奏型组成的视唱练习,再练习包含附点、三连音、切分音、各种记号比较丰富、速度较快的曲谱。视唱时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准确性,抓住不同节奏型所产生的不同节奏感。值得注意的是,乐句之间换气时切忌影响节奏进行。

具体来说,小学音乐课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节奏训练呢?

(1)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教师可在进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与节奏教学中采用游戏3《坐板凳》,此游戏方法如下,游戏前先学习一首儿歌:

(×—)二分音符块头大,一人要坐两条凳。(×)四分音符守本份,一人坐了一条凳。

()八分音符个子小,两人挤着一条凳。

然后,教师出一条节奏如|×|× ×|× ×|× — |让学生分小组按节奏坐板凳,看哪组坐的最快。也可让学生自由分组坐板凳,然后按照每组的位置各写出一条节 6 小学

奏。再如游戏《火车进站》,该游戏方法是:做几张大型节奏牌子,由二人一组拿着,作为火车站;另外由五人至八人为一列,搭成火车,2/4拍音乐开始,“火车”自由跑动,跑到“火车站”前集体按音乐节奏拍出“火车站”牌子上的节奏。

实用游戏的学习方法,符合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了轻松愉快的活动课,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各种熟悉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

这个方法是用学生自身熟悉的各种节奏来进行节奏训练,例如,“走过去,跑回来”这个游戏就是让小朋友用八个一拍“走”到规定的地点,又用十六个半拍“跑”回到原地。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对自己走步,跑步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这种活动既能训练了节奏,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3)让学生按节奏朗读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

朗读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对提高孩子们的节奏感非常有好处,如儿歌《拍皮球》2/4,《大雨和小雨》4/4,《小山羊过生日》形象鲜明,节奏明快,可以对学生训练五种基本节奏。

(4)利用儿童生活已有知识训练节奏

如果儿童很喜欢跳橡皮筋,教师可把他们跳橡皮筋时边跳边念的儿歌贯穿在节奏训练中,这样的好处是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进行节奏训练,学生易于掌握记得牢固,学得有趣。

3.利用先攻难点和分句、分段进行识谱教学

有时候,歌曲中的某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学习掌握,教师如果把这些部分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二册教材《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时,由于歌里有一个大跳音程(“6——6”)学生不好把握,先可将这一句曲谱的学唱设计成“叹气”的环节,提示学生唱时要叹一大口气。当指导学生唱会这一句后,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更容易,不会出现视唱“卡壳”,“冷场”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还有一种分句分段的方式也值得一试,这个方式是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即先学一个乐段后,当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后,再通过比较进行识谱学习。

(三)培养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获取知识,扩大视野,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的激发能力。在识谱教学中,兴趣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学生对识谱学习的积极态度。如何培养兴趣来激发识谱教学的潜力呢?

1.采用游戏激发学生认识音符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在识谱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那种一味灌输,硬塞知识给学生的做法,不断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例如游戏《音乐树》:教师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小学

2.运用适合乐谱以培养学生兴趣 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唱歌,而对识谱没兴趣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刚接触识谱时的台阶太高了,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认识到这一现象,在教学中采用乐谱应各有侧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进行选择。比如,低年级是识谱教学的准备阶段,就对之主要采用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同学使用的图形谱,图形谱以形象、具体、直观的点、线、实物、图形等符号体现旋律的走向与节奏的强弱,有着很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例如在演唱《闪烁的小星》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小星星,然后边演唱歌曲,边用小星星画旋律线,感受自己对音高的体会。例如,在聆听《狮王进行曲》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画一画听到的音乐,有的同学听到了狮王的走路声,画了一排高低不同的脚印;有的同学听到了狮王的吼声,也用线条画了出来。这样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乐符号,在乐声中“听音乐画音乐”或“唱音乐画音乐”,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至于中高年级,有时候,某些学生学习看谱唱歌时觉得台阶太高了,就采用图形谱、字母谱与简谱相结合的形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3.结合音乐与数学以培养学生兴趣

音乐与数学这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也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数学中的计算法来学习识谱,对小学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会觉得很有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爱唱歌跳舞,但是对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没接受特长训练甚至连简单的唱名、音名都不能认、唱的孩子们,为了将音乐与数学巧妙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直观运算中学会唱名、记住音符,采用数学的加减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七个基本音符的发音。例如1so)+2(re)=7(xi);7(xi)+4(fa)=3(mi);5(sol)-5(sol)=0(休止符)。随着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及音乐知识的增多,教师也可以适可增加难度。如:32+46=7i(xi do);

65-35=30(mi 休止符)。有时候还可以提前进入多位数的教学范围,如:235+233=46i(唱fa、la、do);2632+2222=4i54(唱fa、do、sol、do)

这些有趣的运算使得学生迅速掌握了七个音符的发音,并能顺唱、倒唱,提前学习了多位数加减法,为今后进一步学好数学也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课目,识谱教学不但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门为音乐教育服务的工具,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进行顺带教学,同时应当充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识谱教学应当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理性与感性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必要的识谱技能同时是学生终身独立学习音乐的阶石,学生只有逐步具备独立的识谱能力,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感受到音乐表现手段的丰富与多样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音乐的内涵,丰富他们的人生!因此,只有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

参考文献

[1]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 吴跃跃.实用音乐教育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3] 黄虎威.简谱入门[M].华乐出版社,2004.[4]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美国)罗杰·卡蔓.音乐课[M].海南出版社,2007.[6] 杨和平,关韶华.音乐理论与教学研究[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7] 董丽丽,邓小峰.读谱与乐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 邵春良.基本乐理一点通[M].蓝天出版社,2002.[9] 郁斌,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音乐入门[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11] 幼儿乐理[J].北京天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02.[12] 在音乐中成长[M].北京出版社,2002.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改总结

小学音乐课改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感到《音乐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价值理念的表述,课程总目标的建立:以及要求从“感知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四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和标准,是强调了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传统上以(学科知识)教材为中心的旧格局,上升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重视教学理念的渗透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音乐为动力,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的齐唱,对唱,领唱、小组唱、听录音机中的对歌曲不同处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围绕“听”(听觉的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这个音乐教学中心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学生就会有了学习歌曲的欲望。2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音乐课上老师关注不只是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拓展音乐综合文化视野,从而形成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审美的探索、创造的态度与方式。因此在这样的认识的前提下的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比以前爱上音乐课,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与学生走到一起,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对于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具有独特的看法,因为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尽量不结束真理。教师既是出色的导演又是忠实的观众,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接受。

3、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教师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学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师这下,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公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干的天堂,这节课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从中倾听、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借助小组活动,学生资源开发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各有高低,小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教材资源,运用了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总以为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自我表现的意识,对成功的体验,没有年龄小的学生强,孰不知,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喜欢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放手展现自我,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配合,达到了让学生兴趣音乐先让其喜欢上音乐课的目的。

二、课改存在的问题

培养时间短,对课改理念不透彻,无法将理念带入课堂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存在教师对课改缺乏热情、主动;

三、音乐教师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音乐教育教学优势,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人文特征。音乐教学的人文特征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是:在音乐要素的探知、音响感受以及歌唱、奏乐等表演活动中发现音乐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谐、优美、欢快、激昂并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美术学习不可替代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根据这样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尽量向学生传递优美、生动和多样式的音乐,如A老师的奏乐、歌唱、表演、语言都要力求准确、优美;B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入手考虑不好听,不好唱的音乐不要强调学生听和唱,或者学生会远离音乐课堂;C不要为了综合而削弱音乐丢失了音乐的个性的特质。

2、“综合”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课堂上和综合;二是课程的综合。音乐课堂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间以及相关文化间的综合,要自然、生动。总之,主和次要明确。而课程上的综合应该是分别由不同艺术学科的形成单独切入教学,构成的艺术综合课程。不要片面的把“综合”理解为在一堂课内多门艺术的拼凑和叠加。

音乐课堂不应该只关注音乐教学舞蹈、戏剧、电影也应适当的、有计划的进入音乐课堂,拓展我们和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品位。

3、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新理念,有的学科包括音乐教师实话这一理念后,提出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合作学习对于音乐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于音乐课堂中,关键是合作质量和效果。音乐课堂教学切实离不开合作(全班、小组)。那么,我们要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理论和方法,使之科学地运用音乐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与质量。

4、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样,不应该还是沿用传统习惯和教学模式,既:纯粹地围绕一个音乐作品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或者是歌曲和欣赏综合的教学。应该建立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如,主题下的音乐要素体验与探索的综合音乐感教学(节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创作、打击乐器等的教学。努力拓宽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学生感受更丰富的艺术文化获得更生动而多样的艺术养分。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技巧.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技巧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仅要和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进行综合,还要和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进行综合教学。结合新课标,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应该多方面的掌握知识。把音乐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体验感受音乐,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同时通过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创编节奏等。让我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样给学生真正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一、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我觉得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应紧密相连。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会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聆听《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的心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我的学生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出来,边听边用自己的动作把旋律表现了出来,有几个同学还为自己的作品作了首小诗,歌颂自己的老师平淡而伟大,无私的奉献.一时间,我的音乐课成了欣赏课,成了文学课,美术课,诗歌朗诵课等。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们和我一起陶醉在美妙的情景中。我们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刻,最后全班轻轻的哼唱起这首旋律,他们说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音乐离不开听,更离不开思考和投入,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这就注重了音乐与更多艺术的联系,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带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

二、音乐与语文的结合 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少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令无数中华儿女惊叹羡慕。自古以来,文学和艺术两者息息相关,文学用音乐去演绎,去升华。音乐让文学更耀眼,许多歌曲本来就是一首诗,如我们课本中的《春晓》,《我们的田野》等。当欣赏这些乐曲时,我让学生们先朗诵歌词,领会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让学生聆听并哼唱旋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我给学生讲时代背景,讲歌曲产生的年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当时创作的时代环境,讲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在这样一个类型的学科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课堂内的教学效果的优化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聆听欣赏时,我总是利用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作品,并能很快的投入到我的欣赏课堂中。

三、音乐与历史、地理的结合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多少音乐让全世界人民为之传唱。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在我的教学中,经常把历史、地理知识贯穿于其中。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各不相同,如在欣赏乐曲《红梅赞》时,我把学生带入解放前夕,给学生讲述我地下党员与国民党统治者作殊死斗争、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给学生讲述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我地下党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和敌人斗争的崇高品质。再欣赏乐曲,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最后让学生谈体会,谈感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或者用笔画下来。又如在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把学生带入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让学生体会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再让学生去体会富有民歌风,旋律起伏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对小英雄的绵绵哀思和深深叹息。又如在欣赏《过雪山草地》时,我大致介绍了我国的地形,介绍雪山的气候特点,如我国的阿坝 州,海拔高,气温低,干燥少雨等。我还制作了精美的这方面的课件,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更让学生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总是创设情景,让我的学生如身临其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这样,我的欣赏课成了学生喜欢的综合课,更有效的把历史和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四、音乐与现代教育信息的结合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更多的音乐知识。我利用很多的休息时间,制作了许多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精美动画和flas等,不仅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乐曲所创设的情景中。如在欣赏藤格尔演唱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我在网上找了许多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查找了草原人民的生活习惯,感受草原人的热情和草原人的好客。让学生感受成群的牛羊,奔驰的骏马,辽阔的草原以及草原骑士组成的美丽画面。学生们很快的进入了角色,我制作的课件的最后是一匹骏马载着牧民慢慢的消失在茫茫草原上。最后我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去表演,去发挥,去完善。拓展练习是孩子们回忆会唱哪些关于草原的歌,让一个小组同学表演。会跳哪个民族的舞蹈,让孩子们自己自由的去表演,哪些孩子会画草原的美景,用手中的笔、简单的勾勒出草原的轮廓。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欣赏课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得非常好,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这样的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我在我的教学中经常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课件,运用录象投影等使声像结合,来创设教学意境。对我的学生进行熏陶。其实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要运用语言、实物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课程,我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大胆的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这样就能逐步的让学生去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我们要和新课标紧密结合,大胆实践,更新观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为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小学音乐课改中的学科综合教学(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 明塘小学 潘文军 在小学音乐课中我经常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因为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论文摘要: 音乐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好的课堂艺术,本文是我在几年中的音乐教育中所体会、观察而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

    谈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谈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白华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思索与修正,将“学......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

    浅谈课改音乐课教学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音乐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原有的常规式传......

    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

    心理教育论文 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 摘要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呼声很高,各类教育杂志、报刊呼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但如何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如何发挥心理健......

    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

    小学音乐课学科特点(大全5篇)

    音乐课学科特点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誉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教材的各项内容,经过精心设计、编排,被合理、巧妙地分布到各个单......

    小学音乐课改总结(共5篇)

    篇一:小学音乐课改总结 小学音乐课改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感到《音乐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价值理念的表述,课程总目标的建立:以及要求从“感知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