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的教学反思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tan2.
1求tan的值;
4sin22求sin2sincoscos21的值.
(一)公式的推导:本节内容是由和角公式推导出来的,前面已经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学生掌握较好的情况下,我并没有像常规教学一样先复习和角公式,而是一上课就给出课题,让学生猜测什么叫“二倍角”,并提问2的正弦、余弦、正切能否用的三角函数表示出来,能否用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推导出来?留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推导及讨论,可得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1)Sin2α=2Sinαcosα(2)cos2cossin(3)tan2222tanα 21tanα观察公式(2)提问,等式右边减号变加号是什么式子,公式(2)有其它表示形式吗?得出cos2另外两种表示形式。
cos22cos2112sin2
注意点:
①对“二倍角”的认识,如2是的二倍,4是2的二倍,是的二倍,15的二倍是30等等。理解二倍角是相对的。
②余弦二倍角公式有三种形式,要恰当地选择以便简化运算过程。③对二倍角公式要学会灵活应用(顺用、逆用、变用)。其次,在对二倍角公式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讲解例题:
(二)例题的挑选 1.已知sin0000 的二倍,30是1525,(,),求sin2,cos2,tan2 1322.求证1sin2cos2tan
1sin2cos223.求函数f(x)=cosx-sinxcosx,x∈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上内容共花2课时,例题与练习穿插使用,做到讲练结合,同时,补充书上的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种形式,即发挥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也顺带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这些题目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命题规律:函数解析式由简单变复杂,由一上来就能分参化最值洛必达到经过很好的转化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求解,变为构造小区间验证分类讨论的思想.17、(本小题满分12分)某城市10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度),以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260,280,280,300分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2.
1求直方图中x的值;
2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
3在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240,260,260,280,280,300的四组用户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1户居民,则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多少户?
四、课堂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指导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圆满完成了本节内容的教学任务。并且,在自己的努力下,课堂教学中有些环节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注重了教学设计与板书。但作为中年教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譬如:从自身的角度看,和学生的交流做的不够、讲与练时间控制的还有待加强,特别在督促学生动笔书写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较差,及计算能力也有待加强。总之,本节内容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不断总结、反思。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需要。
第二篇: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3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体会转化化归、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同学对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增强学生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三、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具有“二倍角”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它既是两角和与差的公式的特殊化,又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对这一节的学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
(一)情景引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见这样一个现象:对于一件商品,刚出现的时候,价格会非常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的价格会逐渐下降,甚至于出现打折的情况,反过来看其实就是原始价格是现在价格的多少倍。对于这个“倍”字,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乘法和除法,对于乘法我们知道就是加法的另外一种运算,例如:6=3+3=32。同样的角与角之间也有一个倍数关系,例如: 60度角是30度角的二倍,角2是角的二倍。而对于角都有三角函数值,那么角2的三角函数值怎样计算呢?由乘法我们可以知道2,那么对于角2就可以转换成角。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sincoscossin ; sin()sincoscossin cos()coscossinsin ;cos()coscossinsin
tan()tantantantan) ; tan(1tantan1tantan我们由此能否得到sin2,cos2,tan2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并说明过程)【设计意图】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选择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此情景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理解,而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只有先理解了,后面对于公式的记忆和应用才能信手拈来。
(二)公式推导: sin2sinsincoscossin2sincos;
cos2coscoscossinsincos2sin2;
tan2tan思考:
1、把上述关于cos2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或cos形式的式子呢?
tantan2tan.
1tantan1tan2cos2cos2sin21sin2sin212sin2;
cos2cos2sin2cos2(1cos2)2cos21.
2、把上述关于cos2,sin2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tan形式的式子呢?
3、二倍角公式中,“倍”字如何理解?(1)sin4(2)cos6(3)
2tan22(sincos)
(4)2221tan2【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二倍角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检验公式是否正确,从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
(三)例题讲解 例
1、已知sin
(四)巩固练习(1)sin15cos15(2)2cos(3)sin225,0<<,求sin2,cos2,tan2,sin的值.132281
8cos28
(4)8sin(5)cos(6)448cos48cos24cos12
2sin42
11
1tan1tan
(五)直击高考 已知函数f(x)23sinxcosx2cos2x,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学生在此题的基础上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
【设计意图】:对于例题的讲解以及练习巩固和延伸,例题和练习都很简单,直接利用公式就可以解决,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函数倍角本质特征;而对于延伸的一个题目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函数有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六)课堂小结:(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对公式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注意“倍”角是相对的
(七)课后作业:
1、教材123页 练习1 题2、4
2、思考:如何得到三倍角公式?
五、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放在二倍角三角函数的理解上。背景很简单,就是对乘法的理解,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有利学生的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课标》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其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 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直觉猜想、归纳抽象、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学过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篇:《二倍角公式》教学反思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反思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高效课堂走进职业教育的安排,我校近期组织相关教师开展了高效课堂在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上的尝试,作为高效课堂我校职业教育课堂的开始,我根据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在本班数学教学中展开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本节《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新授课,正是对高效课堂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近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识到高效课堂下的数学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模式应简单实用
教学中都是采用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然后再做全班展示汇报。做汇报的学生要讲出思路、讲出方法、讲步骤„„,汇报展示之后,台下的学生如果谁有疑问,谁就可以随时站起来进行质疑,主讲学生能释疑的就进行讲解,而老师则适时作出补充。这样的课很有效率,教师讲得很少,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低耗时高效率”的教学目的,老师教得不累、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并且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
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新的课堂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三、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
由于人数较多,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不齐,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外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本班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高效课堂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高效课堂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五、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
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八、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
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我所教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学习基础薄弱,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孟文磊同学身有残疾,平时不按时上交作业,但是该生课堂反应及时准确,我及时在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有好几个学生如杨邦栋、景瞳、姜妍数学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经过高效课堂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事实证明,小组互助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交流,而且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尖子生的培养都是一种有利的形式。
九、我认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方式做出了以下五方面的重要和深刻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据学情施教的模式。
(二)、教师工作方式的改革:改备课、上课、批作业为编制学案、查研学情、设计导引。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改学生先听讲后做练习的方式为学生先自主学习,再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方式。
(四)、改革教案作业要求方式:改教案编写为学案编写,改作业为课堂过关检测。
(五)、改革课堂布局模式:改过去人人面向黑板的座次布局为以六至八人为一组的小组同学围坐布局,实施有助于小组互助学习的课堂布局。
总之面对高效课堂,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角色,掌握方法,适应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规律,认真总结并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这样我们在高效课堂下的数学教学会更加流畅、更加有效,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第四篇: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八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二倍角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公式;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公式;
2、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三)、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公式,并能熟练应用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意境 设计意图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
1、探究发现任意角a 的终边与360°+a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a的终边和360°+a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a 与360°+a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问题变形
学生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过程的再现是深刻记忆的重要途径,在经历思考问题-观察发现-到一般化结论的探索过程,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深入脑中,此时以类同问题的提出,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重现了探索的整个过程,加深了知识的深刻记忆,对学生无形中鼓舞了气势,增强了自信,加大了挑战.而新知识点的自主探讨,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充满了极大的挑战.彼此相信,彼此信任,产生了师生的默契,师生共同进步.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给出本节课的课题 :三角函数公式。设计意图
标题的后出,让学生在经历整个探索过程后,还回味在探索,发现的成功喜悦中,猛然回头,哦,原来知识点已经轻松掌握,同时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小结.(五)、概括升华
设计意图 简便记忆公式
(六)、练习强化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
1、sin(-100°);
2、cos(-20400°)。设计意图
本练习的设置重点体现一题多解,让学生不仅学会灵活运用应用三角函数的公式,还能养成灵活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这里还要给学生指出课本中的“负角”化为“正角”是针对具体负角而言的。
设计意图
重点加强对三角函数的公式的综合应用。
(七)、小结
1、小结使用公式化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锐角的步骤;
2、体会数形结合、对称、化归的思想;
3、“学会”学习的习惯。
(八)、作业
1、课本P-27,第1,2,3小题;
2、附加课外题。(略)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公式的记忆及灵活应用,附加题的设置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学“更上一楼”。
第五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反思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反思
肥东县长临河中学赵治龙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节课,其中心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建立起计算一个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其终边上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意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反思。如,计算方法、定义域、值域、符号表示、有关结论(与点的位置的选取无关)后,首先提供“坐标系”作为脚手架,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坐标系下,如何研究一个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并以坐标系为平台,有层次的研究随角的变化,即第一象限下的锐角(认识研究方法的变化,以及符号表示的变化)——0~2π范围内的角(认识该范围内角的三角函数的表示方法,特别是值域的变化)——不同象限下终边相同的角(逐渐形成计算一个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操作过程)。
锐角三角函数概念教学时如果是先给一个锐角,再构造三角形,而不是象当前大多数教材中采用的直接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下,对学生概念的迁移会更有帮助。
“任意角和弧度制”,应该完成用弧度制表示一个角α及其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如何表示,会对本节课“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的教学更有意义。
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之一是让学生去体验新知识的发生过程,这节《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教案,主要围绕这一点来设计.到底应该怎样去合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让学生去辨证这个想法是否是科学的因为一个概念是严谨的,科学的,不能随心所欲地编造,必须去论证它的合理性,至少这种概念不能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所冲突.在这个立-破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可能是如何形成,在形成的过程中可以从哪些角度加以科学的辩思.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在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推广中,是如何将直角三角形这个“形”的问题,转换到直角坐标系下点的坐标这个“数”的过程的.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标准》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其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直觉猜想、归纳抽象、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教学反思《《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反思》。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学过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分析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了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