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呼唤真情
作文教学呼唤真情
叶圣陶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显然,一切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显然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一、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精心呵护”的不易,我组织学生进行 “护生鸡蛋”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带一只生鸡蛋到学校,从上学到放学都要带着鸡蛋。并想办法保护好鸡蛋,保护期为一天,使它完好无损,蛋破即为护蛋失败。学生们热情高涨、欣喜万分之余忐忑不安,心乱如麻,体验各不相同。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到:
今天,我和鸡蛋形影不离。上课时,我把它放在抽屉里,还时不时地偷偷摸着它,看它有没有碎。下课时,除了上厕所,我一步也没有踏出班级,守护着我的鸡蛋宝宝。突然,不知谁大叫一声:“林乐文的蛋破了!”我心里一阵不安,赶紧从抽屉拿出自己的蛋看了一眼,完好无损,我松了一口气„„一个小小的鸡蛋,要保护它不受伤害,是多么艰难啊!父母把我们抚养到这么大,经历了多少苦,我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多么敏锐、细微的体悟呀,多好的孩子呀,他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体会到了父母的爱,体会到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他不仅学会了“写文章”,还学会了“做人”。
二、游戏习作,人人有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学生若对习作不畏不惧,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平时,我挖空心思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我经常带着学生玩游戏,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觉得习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不是一件苦差事。如指导学生写《拔河比赛》时,告诉学生要重在写比赛过程,写双方的你争我夺,顽强的较量。(即要抓住双方刚才比赛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写。)实践证明,这样,集游戏与习作是成功的。指导也是很直观,很有效的。比完赛后,因为很多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如李四把比赛过程写得热火朝天:“一、二、三”裁判员一声令下,那声音牵动着同学们的心。同学们立即进入紧张的比赛中。只见我们班的同学(三年级)个个涨红了脸,像喝醉了酒似的,眼睛睁得圆圆的。而四年级的同学也咬紧了牙关,双方都不甘示弱。绳子中间的黄绸子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那绸子动一下,同学生们的心也跟着揪起来。拉拉啦队也急了,有的喊破了喉咙,有的急得跳起来„„就连张强也开天辟地头一回我手写我心,真真正正地写自己的文章。(该学生这学期刚转学来,前两篇文章全是抄袭的,令我很反感,一直强调自己写。都无法扭转局面。而这次的游戏习作让他改变习作方式。)因此,我加大力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游戏活动,如举行《贴鼻子游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再让学生习作,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四、呵护童心,深化情感
童年用无邪的眼睛观察世界,用稚嫩的双手触摸世界,用天真的话语笑谈世界,用纯净的心灵感受世界。童年就像七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颜色;童年又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每一次经历都有一种味道。在童年的岁月里,养一只小狗,与它交朋友;种一棵小树,和它一起长大;做一些家务事,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自我推荐,参加班干部竞选,这些都充满着无限的乐趣。写一则成长的日记,叙一件有趣的小事,编一个美丽的童话,都是童年难忘的记忆。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呵护孩子的童真,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作文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做到了这一点,你也将体会到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热情鼓励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个性培养原则。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给予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为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经常创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如:片断练习、即兴作文、口头作文、活页作文等。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写作文。
五、艺术评价,升华感情
作文评语需要以艺术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丰富学生生命的内涵。特别是给佳作写总评时,力求做到文字精美而富有个性。如:“你的文字驾驭能力很强,整篇文章‘形散神聚’,一气呵成,仿佛行云流水,给人明快舒畅的感觉!如果没有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怎么会笔下生花呢?‘十年磨一剑’,继续努力吧!相信你在今后的写作路上形成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线!”这样的评语给学生心智的启迪,愉悦的审美享受,进而对老师肃然起敬,发挥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在评语中来点幽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高雅,化刻薄为宽容。如,一位学生在《今天我当家》一文中写道:“„„我花了五元钱,买了两斤肉„„”显然是胡编滥造。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真能当家!下回买肉时,别忘了帮老师也捎上两斤。”这位学生一拿到作文本,就羞愧地对我说:“老师,下个星期天我当家。然后,再把当家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行吗?”我摸了摸他的头,笑了。充满艺术性的评语,让学生如沐春风,在惬意中接受了老师的批评。总而言之,作文评语应添一份鼓励,多一份幽默,传一份真情,留一份启发,增一份文采,多一份纵向比较,给予学生以信心
孩子们,只要你展露真我,吐露真情,用满腔的热情去感受生活,去“凝视”生活,生活就会给你丰厚的礼物。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定能催开智慧的花朵,写出动人心弦的美文。作文教学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用真情引领学生叩开习作之门。
第二篇: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作文,呼唤真情回归
商丘市民权县人和镇第一初级中学
王玉梅
内容提要:
一、给学生讲明作文的意义——言为心声
二、要说的话很多,要注意用真情这把尺子去选择。
三、教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四、结合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提高。关键词:
真实
真情
真话
记得叶圣陶先生给《学作文报》题词:“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老的这段话强调了作文的真实,可以说真实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真实就没有作文。可是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真情的失落业已成为很难治疗的顽症。特别是九年级学生的中招作文,出于应急之用,几乎很少有考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多为保险起见而不敢创新、不敢求异。说一些假话、空话、套话,记一些伪事,抒一点虚情。这样的作文怎么会得高分,他们的写作水平又将如何提高?在平时的记叙文写作中,有些学生凭自己的想象去编故事、造情节。结果脱离了实际,使本来取材真实的记叙文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故事。
我曾经布置一篇命题作文《父爱》,在批改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他们的爸爸送他们到外地求学,他们在车站伤
心的流下了眼泪。还有一篇写同学的命题作文,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自己的同学在上学的路上拾到钱包,等候失主的事。在课堂上总结作文时,我让那些在作文中写分别时父子抱头痛哭的同学说实话,结果90%的学生没有一个真正的痛苦过。可有的学生还振振有词:朱自清在《背影》中不也是哭过好几次吗?那都是真实吗?为了使同学们对这种虚假做法的不合理有更深的认识。我就把《背影》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并给同学们分析了当时作者哭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作者的这种哭真切、自然,毫无虚伪的造作之态,不是乔装打扮得来的。因此读来让人感动。同学们露出了信服的微笑。由此看来,文章要真挚动人,是以合情合理为基础的,不能凭想象去编造情节、夸大其词,这样不仅不能感动读者,反而让人觉得弄虚作假,产生厌恶之感。
由此可见,真情的回归是当今学生写作文的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写作应是真实情感自由的释放。对学生的写作自由应加以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对他们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因此,对于初涉文墨的孩子,要首先告诉他们作文应讲求率真、崇尚真诚。只有真情回归了,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我们学生的作文才会别出心裁、百花争艳,才会是另一番天地。那么作文中如何启发和指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做到真情的回归呢?
一、给学生讲明作文的意义——言为心声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和经验信息的一
种手段,一种需要。用叶老的话说就叫“作文就是说话,用笔说话”。他还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的实际作文,皆有感而发,如作书信,起草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诉新见,对敌斥其谬论,言各有的,辞不徒作。平时学生的作文是一种语文实践,一种“语文技能训练”,不是“完成任务”或是“准备考试”。古人说”言为心声”、“感人心者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自己心灵的表白、心声的呼唤,只有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的真情文章才能感人。
二、要说的话很多,要注意用真情这把尺子去选择。
生活是一部五彩缤纷的教材,当你用心去读这本书时,你才感觉你想说的话很多,写的事太多。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来选择作文题材,进行写作训练。在这方面,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真情:当你怀着喜悦的心情挎着书包迈进中学校园,当你和几十位素不相识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当你打开眼前这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本时,你难道心中没有真情的涌动,不想对老师说什么?对父母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于是他们说出了上中学后的真实的见闻感受,谈了入学前的由衷的打算,来到新校园的发自内心的感想。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些内容加以分析,能抒发真情的详写,没有真情实感的略写。总之,要使学生用真情选材,围绕真情选材,无关痛痒、不关真情的材料舍去。
三、教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留心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初中学生作文易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作文受小学模式影响,写的内容单
一、空洞、毫无感情。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应是发自内心的、想说的话。如《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做错的一件事》等,老师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注意自己身边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它蕴含的感情。如同样写《读书》,有的同学想到的是用知识武装头脑,将来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有的同学想到的是一个故事,表达出来一种求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的人想到的现在有些目光短浅的人不读书;有的想到的是贫困地区的孩子因贫困而不能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立意高、材料新,具有真情实感。
四、结合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提高。
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在活动中老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及学校实际,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如每周第一节语文课前15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既培养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认识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又为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还可以把作文课堂建立在春游、踏青、祭扫、参观等实际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实的感受。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
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有了真情,他们对生活原来不敏感的心就会变的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涌动起喜怒哀乐之情,精美华章自然会奔赴笔端。“文学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感情厚,我们一定能叫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老舍语),这样即使不去着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情真意切的迷人魅力。
第三篇:呼唤人间真情
呼唤人间的真情
——谈《我的叔叔于勒》作者的希冀
陈才银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的这篇短篇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次转变中,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篇小说里,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我” ——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若瑟夫对叔叔于勒的态度,借此表达出作者的希冀。
“我”接受了母亲的付款任务后,没有像父母那样的“暴怒”,走到叔叔面前时,彬彬有礼: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付您多少钱,先生?‛
到叔叔跟前,为什么不相认呢?因为有父母的暴怒。叔叔困苦不堪,但是我仍然尊重他,称他为“先生”,这与父母认为他是“贼”、“讨饭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问候后我认真注视叔叔于勒。小说中这样写道: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驻足认真看着叔叔,从他的手到他的脸,看得非常仔细,这过程中,若瑟夫该是怎样的难受啊,于是同情心油然而生。见到困苦不堪的叔叔,又想到父母视叔叔为陌路人,甚至是仇敌,也就有了这样的心理:
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心理中,反复倾吐着亲情,表达了我对叔叔的深切同情,又充满着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
我同情叔叔,从母亲给我的钱里拿出10个铜子作小费给了他。年轻的若瑟夫的心还没有被庸俗冷酷的小市民思想所染黑,内心还是充满着对贫困和弱者的怜悯,对亲情的渴望。
小说结尾写出了这样的环境: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环境描写,与其说是衬托父母沮丧失望的心情,不如说是“我”对父母的不满,对社会的不理解,对前途的茫然。
正是小说的这些描写,才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这篇小说,作者成功地批判了“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呼唤着人间真情。
作者单位:湖北省钟祥市兰台中学
邮编:431900 电话:***
E-mail:chency69@126.com
第四篇:呼唤真情
呼唤真情
呼唤真情,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一位历经风雨磨难,连走路都颤巍巍的老人,独自一人生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若干年后,她被一位陌生的拆房工人发现了,倒在自家的地板上,可已是一堆白骨。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在社会上也造成了轰动效应。当记者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发的那个社区时,遭遇地却是一个个冷漠的眼神,之后便是一个又一个急速离去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老人的儿女或亲戚自始至终都没有半点音讯。
我宁愿相信老太确实是一个孤寡老人。可又有一个问题从天而降,斩断了我安慰的思绪。若没有亲人,那邻居呢?这对一个日益垂暮的老人,实在是太残酷了!
社会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可人心并没有与此同步。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求外在的经济表现,常年不归,可却忽视了更重要更珍贵的东西。中华民族脊梁中已被注入千年的“仁”、“义”、“礼”、“智”、“信”渐行渐远。古老的中华民族啊,跪倒在老太的坟上哭泣。
广东江门新会区李文达中学初三:玥秋
第五篇:呼唤真情
呼唤真情
2011年,中国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件:一个老太太摔倒在路上,路人好心扶起,却被老太太反咬一口诬陷路人推倒她在地上。结果,一个出于好心扶老人的举动,使路人被告上法庭,赔了20多万!
这件事引起了一系列事件:一个老爷爷在路边摔倒,过往行人视若无睹;一个女大学生在扶起摔倒老人前,找了十多个证人为他作证,来证明不是她害老人摔倒„„这些事不得不让我们开始反思:中国人怎么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疏远起来。当今社会过快的发展速度使中国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越来越焦虑,我们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匆忙,匆忙到连摔倒老人的呻吟都无法使我们停下驻足。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心里还是柔软的,但当他们出于好心伸出善意的双手去扶起老人时,却被反咬一口,这无疑是令人心寒的。中国是个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的国家,再加上一些老人素质太低,倚老卖老。又打着尊老爱幼的旗号,碰瓷现象屡见不鲜。正如网友所说:“不是不扶,是不敢。”
心灵被黑暗笼罩太久,再火热也会变得冰冷似铁,阳光也会有达到不了的深处。这种碰瓷现象用法律无法制止,只能用道德来约束,用自己美好的品行去感化其他人。幸运的是中国14亿人,碰瓷老人却很少。真情虽然平时经常说,但实际做的人又有几个?真情流露不是靠看什么《感动中国》、《半边天》就能学来,要靠自己内心那最美好,最柔软,做火热的,天生的品质。
福建漳州云霄县元光初三: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