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申论提升30分计划——第三节归纳概括题(上)

时间:2019-05-15 08:4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申论提升30分计划——第三节归纳概括题(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申论提升30分计划——第三节归纳概括题(上)》。

第一篇:2015年申论提升30分计划——第三节归纳概括题(上)

第三节归纳概括题

从这节课起,我们要进入到五大题型的学习中。首先要攻克的题型是归纳概括题。归纳和概括的意思,相信同学们都能明白,我就不再赘述了。那我们怎么去识别归纳概括题,或者说我们应当以什么为依据来判断一道题是不是归纳概括题? 其实归纳概括题有两个典型特征:

第一,归纳概括题的题干中往往会出现如下字眼:简述、概述、概括、述要、整理、情况反映、报告、摘要。第二,在作答要求中提到“准确”两个字的一般也都是归纳概括题。同学们要把这些词牢牢印在脑子里,在题目中只要看到这些词,马上就得反应出——哦,这是归纳概括题!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示例一根据给定材料,简要概括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20分)要求:概括准确全面,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2014·北京·第一题)示例一要求“概括”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一道典型的归纳概括题。

关于概括题的要求,大家需要记住一点,就是“准确”这个关键词往往也是对归纳概括题的一个提示。

髓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2014·国家·省级·第二题)示例二题目里面没有概括的字眼,我们无从判断其是不是归纳概括题,只能接着看要求,发现有“准确”的字眼,是不是符合我们前面讲到的特征?貌似是。那它是不是归纳概括题?当然不是,本题属于词语阐释型综合分析题。

现在命题的方式越来越灵活,越来越不按常理出牌,咱们得不断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是按图索骥,按图索骥的结果就是最后找到的只能是一只癞蛤蟆。也许我讲的内容到了下一次考试就不适用了,命题组说中公的李永新讲了两点概括题的特征,我们就偏偏不这么出题,他讲的都作废了,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

李老师在这里只是想渗透一种理念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理念就是坚持“灵活申论”。要灵活应对申论的各种提问方式,从题干的作答任务提示和要求中体会题型特点。因为一种题型一定是有明确的作答任务和要求的,我们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握这些。

好,归纳概括题的特征大家都清楚了吧?那我们来看看归纳概括题有哪些内在要求。

(一)作答要求

关于作答归纳概括题的基本要求,大家要牢记8个字——全面、准确、客观、简洁。1.全面

所谓全面,就是不要遗漏要点。凡是题目要求概括的,而且资料中有的,考生就必须全部概括出来,不允许有所遗漏。2.准确

准确,是指不要随意放大或缩小材料中的观点。材料讲什么,答案就讲什么。比如2014年国考市级第二题,要求指出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那么我们就不能将问题范围扩大到青年人存在的问题,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是青年人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方面。3.客观

什么叫客观?就是要完全忠实于材料,不要求考生发挥主观想象,不需要对材料内容作推论。那么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们刚才都有推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家要明白推论并不是要你概括的时候去用,是理解材料时用的,归纳概括形成的答案里不能有推论。那推论什么时候用?做综合分析题以及后面的文章论述题的时候用。4.简洁

归纳概括题有明确的字数限制,一般都是200字左右,甚至更少。在如此少的字数里要包含所有的答案要点,就需要我们做到言简意赅,否则要点就很难写全。基本上这种题型都是按点给分,把关键词写上就0K了。(二)核心精神

归纳概括的核心理念,也就是作答归纳概括题需要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就是忠于材料和题目要求。

第一,百分之百忠于给定材料。也就是答案完全来源于给定材料,不需要考生引申发挥。举个例子,2013年山东申论A类第一题要求概括一些地区超限超载运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材料中有一句话“治超检测点布局明显滞后”,书写答案时就应当直接拿来用,尽量不使用其他表述方式。这就叫忠于给定材料。第二,忠于题目要求。这就是说你要好好审题,如果题目要求概括原因,你就不要另起炉灶,去概括一些跟原因没有关系的东西。

好,诸位,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归纳概括题的具体分类有哪些。按照考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归纳概括题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归纳概括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归纳概括部分内容。(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种类型是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也叫归纳概括主要信息。作答这一类型的试题需要概括材料内包含的全部要点,比如现状、问题、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原因、对策、启示(经验和教训)等等。典型提问方式有“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信息”“对主要内容进行汇总”等等。

在讲如何作答这类题型之前,同学们先拿出笔和本,记下这样一个公式:主要内容=现状(背景)+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经验

这是作答归纳主要内容题目的一般流程和内在逻辑。当然在做题时,同学们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材料里有什么就概括什么,切不可固守形式。好,我们应用一下这个公式,一起来看2013年上海申论A类第一题。

圃请概括“给定资料6~9”的主要内容。(10分)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2013·上海·A类·第一题)给定资料节选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下,强化政府官员的责任,建设责任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公共行政改革的趋势之一。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国际公共行政改革潮流的影响下,为了解决政府公务员内部出现的不协调和难以合作,严重影响政府的施政效果以及对民众回应性不够,忽视民意表达的诉求等问题,加快责任政府建设步伐,于2001年4月17日向立法会提出了高官问责方案,并于同年7月1日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行的问责制,为施政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使行政管理队伍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由于问责官员要承担责任,他们就要重视民意,更要体察民情和勇于面对市民公众,以政绩赢取市民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更能够及时回应市民诉求,建立更有民意基础的政府。二是通过问责制,主要官员权责界定更加清晰,加强了官员责任,为造就一个更加开放、负责和有效的政府奠定了基础。7.对香港公共行政改革和责任政府构建产生重要影响的问责制,于2003年非典时期在大陆逐步推开,包括前卫生部部长、前北京市市长两名省部级高官在内的几百名官员,因隐瞒疫情或防治不力而被查处,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在突发灾害事件中,短时间内就同一问题连续地、大范围地追究官员责任。非典危机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2004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官员因涉及“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等应引咎辞职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将引咎辞职明确引入问责制度,这其实是从中共中央文件的层面确立了问责制度,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8.2003年以来,地方的行政问责制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2003年8月15日,长沙市政府率先实施行政责制,颁布了《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对现任市政府领导,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直属机关、派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各区、县(市)政府行政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办法》实施以后在长沙市政界引起强烈反v向,有些官员感叹:“现在的官越来越不好当了!”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强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9.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权力运作基本原则,明确了授权者与被授权者之间的权力与责任问题,实现了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为民众保障自已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同时,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对中国传统“官本位”政治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增强了官员为官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加大了官员权力消极运作的政治成本,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责任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

材料看完后,我们首先来总结一下“给定资料6”讲了些什么“给定资料6”主要讲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全球公共行政浪潮下,加快责任政府建设.“于2001年4月17日向立法会提出了高官问责方案,并于同年7月1日实施”,材料中提到问责制给行政管理队伍带来的两个明显变化即为问责制实施的意义,即“能够及时回应市民诉求,建立更有民意基础的政府”、“加强了官员责任,为造就一个更加开放、负责和有效的政府奠定了基础”。

“给定资料7”介绍了我国推行问责制度的历程——“于2003年非典时期在大陆逐步推开”、“2004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将引咎辞职明确引入问责制,这其实是从中共中央文件的层面确立了问责制度”。

“给定资料8”说明了地方行政问责制建设的有效进展及意义。“2003年8月15日,长沙市政府率先实施行政问责制。”而后材料简单介绍了长沙市《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由此可看出长沙市在推进问责制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探索。材料最后提及问责制的重大意义,即“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强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最后我们来分析“给定资料9”。“给定资料9”重点描述了行政问责制“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及重要意义——“为民众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对中国传统‘官本位’政治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责任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

根据公式的作答流程,可将同类信息进行合并。由于本题作答要求的字数极少,必须大幅度地删繁就简,实现表述的极简化。而“层次要点清楚”则要求作答时对材料的内容按照属性进行划分,将内容有条理地呈现出来。就这四则材料的情况而言,可以有两种框架来设置要点:一种是时间框架,即按材料出现的先后、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组织要点,贯穿要点之中的是一条时间线;另一种是层级框架,按实施问责制的主体——政府层级来划分层次,在本级政府层次内部,再以时间为序组织要点。无论采用哪一种框架,都应是“总一分一总”结构,最后要加上意义总结,以符合材料的陈述顺序和内在概括逻辑。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答案。

参考答案21世纪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行问责制、构建责任政府迈出了步伐。中央政府层面,于2003年“非典”时期推行问责制、2004年实施《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促进了问责的制度化。地方政府层面,问责制对香港公共行政改革和责任政府构建产生重要影响,内地长沙市政府率先实施行政问责制,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为人民办实事。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有利于权责平衡、创造新的政治生态环境。

同学们,以后就按照这种方法来归纳概括主要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公式。当要概括的材料中包含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时,就需要用下面的公式: 主要内容=问题+正方观点(理由)+反方观点(理由)那么,这个公式应当怎样去运用呢?我们结合2008年国考的第一题来简单讲解一下。

示例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要求: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2008·国家·第一题)首先我们要找到问题是什么,从题干来看,这里的问题是指题干中的焦点。

那焦点又是什么?当年这个题目死亡率非常高,无数人就在这个地方阵亡了。因为很多人写的是:怒江水电是否应当开发是焦点。诸位,要不要开发是他们争议的内容,内容不等于焦点。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有A和B两个人在这里进行争论:A说,我支持死刑,因为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B说,我反对死刑,因为我认为死刑不是最严厉的惩罚,终生监禁、无期徒刑才是最严厉的刑罚。好,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是死刑是不是最严厉的刑罚,而不是要不要实行死刑。明白我的意思吧? 我们这道题目的焦点,在于当地政府提出的“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是否能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出现了分歧,所以才造成有的人支持开发,有的人反对开发,懂了吧? 我们组织答案时,就按照上面的公式来,先说争议的焦点是„„;主张开发的理由包括:一是„„二是„„三是„„;反对开发的理由有:一是„„二是„„三是„„。还要和大家强调一下,从材料里把开发和反对的理由找出来之后,能够合并的内容一定要合并一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就不讲正反理由是怎么从材料中找到的了,这个在真题讲解部分会带着大家一起去具体分析。(二)归纳概括主要问题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和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不同,概括主要内容要面面俱到,包括问题、影响、对策、原因等等,而主要问题就是对给定资料中消极的、负面的信息进行概括,说白了就是找到核心问题和问题的具体表现。这类题目一般会以“概括主要问题”、“指出隐患”、“概括问题现状”、“指出问题表现”等形式出现。来,同学们,再记个公式: 主要问题=核心问蠢+具体表现

我们一起来看个示例,运用一下这个公式:

示例“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2014·国家·市级·第二题)给定资料节选 4.某网站发表了题为《谈谈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署名文章: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即在由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

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中老年人,但是,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则造成了青年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知识量很少;在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传播方法,则是导致青年难以形成相关历史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类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等。尽管我们逐渐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社会行为,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有效交往最重要的心理机制,诚信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较高的诚信度,不仅是人们减少交往代价、提高活动效率的基础,而且也成为向更高级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易引发心理问题。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则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21%~32%;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

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出现。因此,增强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无疑成为需要各个方面给予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年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眼中,这种心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社会里通常能够比较顺利,因为传统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稳定性,而在现代社会则不可能顺利,因为现代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变迁性。因此,现代社会中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地确立自我并非易事。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有些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转型期的规范缺失。由于旧的标准或规范有些已经失效,新的标准或规范一时还不完备,而使一些青年心无所依: 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多重困境。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样化,往往造成一种相对化情境。于是,便会产生某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青年出现困惑感。所以,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题目要求指出“给定资料4”反映的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因此,只用从“给定资料4”中提炼问题表现要点即可。我们先来看这则资料都包含哪些内容,而后从中提炼要点。

现在,我们看一下这些要点,很明显,核心问题就是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那么具体表现可分为几个方面?从上述表格中,我们能够看出具体表现在金钱“焦虑”、历史意识欠缺、诚信素质低、心理承受力较弱、缺乏稳定的人格系统五个方面。将要点按照这五个方面进行归类、加工,可得出以下答案:

参考答案转型期青年人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一是青年需要与拥有的矛盾凸显,金钱“焦虑”成为青年阶段的现实心态;二是青年历史意识欠缺,对历史知识了解甚少,爱国精神弱-96;三是青年诚信意识缺失,失信现象频发;四是青年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心理疾患高发;五是青年缺乏稳定的人格系统,在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方面出现困惑。(三)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一般要求考生就给定材料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比如归纳概括现状、原因、影响、特征、观点意见、目的意义、方针政策、优点优势、经验做法、原则实质等等。有的同学问,概括主要问题算不算归纳部分内容?算!那为什么把它单独拿出来呢,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概括主要问题具体应该怎么回答,让大家的思路更清晰一些。2005年以来,归纳概括材料部分内容成为归纳概括题出题的主要趋势。示例根据给定材料,简要概括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20分)要求:概括准确全面,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2014·北京·第一题)概括部分内容这类题型没有什么太多需要注意的,大家只要记住“让概括什么就概括什么”就可以了。

同学们,上面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归纳概括题以及它的基本分类,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一下归纳概括题的一般作答技巧以及应用应答法则来解析真题。第一种:盯头瞄尾法(实用星级★★★★★)

盯头瞄尾法就是看材料的首句和尾句。写文章的时候我们知道,前面要有个综述,后面要有个总结,这是写文章最简单也最有效率的方法,容易让人抓住重点。申论的材料不就是文章节选吗?所以很多申论的材料都贯彻了这个文章写作的基本原理.这就为我们找到要点开了一个方便之门。但是材料的首句和尾句往往结合在一起才能说明这一段的内容,大家需要仔细体会,不要顾头不顾尾。看下面一段材料,这是2014年国家省级申论给定资料3第三段的节选内容。囝5月12日下午,第五届心理运动会拉开帷幕,活动精彩纷呈,创新无限。“漫天飞舞”项目要求参赛选手中女生蒙住眼睛抛毽子,而男生站在女生身后5米的圆圈内用篓子接毽子。规则看似简单,却要求女生恰到好处的抛毽力度和男生辨识毽子飞行方向的全神贯注。漫天飞舞的彩毽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飘扬在操场上空,其乐融融。“心灵感应”环节要求参赛者一人蒙住眼睛,背着另一位同学,在他的指引下绕过障碍。背者失去方向、小心探索道路的迷茫,被背同学指点迷津、化险为夷的喜悦,使得比赛充满刺激和快乐,全场气氛渐入高潮。“齐心协力”、“铁人三项”、“背对背拥抱”的比赛模式也都突破常规,不仅强调个人的体能展现,更考验团队的默契配合:参与的同学活力四射,乐在其中,观战的同学呐喊助威,激情澎湃,让整场活动都洋溢着喜悦和乐趣。

这段材料的第一句谈到S大学举办第五届心理运动会,基本概括了这段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后面的“漫天飞舞”项目、“心灵感应”环节等都是围绕这句展开的。但是首句涵盖不了最后一句,最后一句点明了开展心理运动会达到的效果。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此段完整的意思。

第二种:层层见骨法(实用星级★★★★★)

这个层层见骨法,就是让你当回“周扒皮”,把材料中一些非本质、非主要的部分剥离,只留下本质和主要的部分。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一些事例型材料上。现在申论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事例型材料越来越多,·什么都让你从事例中去找——从事例中发现问题、从事例中得到启示、从事例中提取对策措施。这样命题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增加难度,什么都直接告诉你那不都考上公务员了?示例根据材料6、7、8的内容,比较分析新、韩、美三国提升国民文明意识,强化文明行为的做法。(20分)要求:概括准确,分析合理,语言简练,文字不超过300字。(2009上半年·北京·第一题)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大家看一下题干,作答是不是要先概括三国各自的做法,然后再作比较分析啊?三个国家的做法是三个要点,分析是一个要点,我先带领大家概括一个国家的做法,然后大家自己举一反三,归纳出另外两个国家的做法。好,我们看材料。韩国现行《护照法》规定,如果国民在海外犯法并遭驱逐,将限制其在1~3年内出国,2005年4月,韩外交部出台政策,对有损韩国形象的“丑陋的韩国人”进行管制:韩政府决定扩大《护照法》的适用范围,只要收到有关韩国国民丑态和不法行为的通报,即使该国民未遭对方国家驱逐,也会限制其出国。外交部还同一些民间团体合作,开展“海外健康旅游运动”,利用城市中心和机场的大屏幕等进行宣传,忠告国民不要参加卖淫嫖娼、偷渡和贩卖毒品等活动,要善待当地雇员、遵守旅游目的地国法律、尊重当地文化等。外交部还联合其他7部委组成“泛政府对策促进工作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其中教育部将在教科书中增加“国际礼仪”等内容;劳动部对海外韩国企业进行防止侵犯劳动者人权等方面的教育;警察厅将向韩国政府驻外机构增派警力,全力改善韩国的国际形象。韩国政府出台上述综合对策后,媒体和民众基本上持欢迎态度。一些网民认为早就应该出台这样的政策,并呼吁韩国人“从我做起”。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认为外交部的做法限制了国民的基本权利,是对人权的侵犯。因为政府很难对“丑陋的韩国人”作出明确定义,也没有关于损害国家形象的客观标准。

大家看作答的字数要求,不超过300字,这300字的答案里要包括四个要点,即三国的做法和比较分析。这时大家心里就要有个大致的计划,每个要点最多为80字。这段材料将近500字。500字不能都写在答案里吧?都写在答案里还叫什么概括?我们需要压缩。怎么压缩呢?首先这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型材料,怎么阅读事例我们讲过了吧,大家回忆一下: 案例型材料=主体+处境+做法+结果+结论

主体:韩国政府、韩国外交部。处境:韩国人文明素质不过硬。做法:通过立法、政府行为等,改善国民素质。结果:媒体和民众基本上持欢迎态度,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结论:韩国的做法值得商榷。然后我们整理答案,先用一句话概括韩国的做法,即韩国主要通过立法和政府行为改善国民文明素质。具体表现:一是通过《护照法》对国民海外行为不检者进行出国管制;二是外交部等部门出台措施管制国民不文明行为。这个答案算上标点符号总共74个字,是把材料中的一些非重点的内容剔除掉,剩下“骨头”,既简练又全面,材料里有的要点也都包含其中了。这就是归纳概括的精髓——用最少的字讲最多的内容。

(一)概述

2012年安徽申论A类考试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考查形式,那就是内容提要。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又称“内容大要”、“内容摘要”、“内容简介”等,主要是图书内容和读者对象的简洁介绍。内容提要是原著的浓缩,对原著高度概括,具有书籍征订、宣传推广的作用。总编室编制图书目录,宣传科做新书广告,发行科向书店征订、向读者预订,都以内容提要为依据。内容提要主要考查的是大家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能力。示例假定题本给定资料是领导要求你编辑的内参资料,为方便领导阅读,请在给定资料前加1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5分)(2012·安徽·A类·第一题)(二)分类

那么,同学们,内容提要应该怎么写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图书类别不同,内容提要的写作侧重点也不同,大体可分为如下三类:

政治理论读物内容提要要反映出政治内容、中心思想、主要观点,可带有评论性。学术著作内容提要要反映出学术内容、创新之处、研究和实用价值,带有鉴定性。文艺作品,特别是小说,要反映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社会生活的典型意义,可带有悬念性。(三)难点

因为比较生疏,很多同学可能认为内容提要的写作很难,而实际上,它的难度并不大,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明确写作目的后即可下笔写作,但是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三个难点。1.抓实质 大家要注意,内容提要即是从大篇幅的资料中提取主要内容,也即归纳概括资料的主要内容,因此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资料的实质内容,准确地将各要素提取出来,前面讲过主要内容涵盖的各个要点,在此不再重复: 2.实事求是

刚讲过内容提要就是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变形,因此大家作答时要注意归纳概括一定要客观,根据资料实事求是地提炼要点,不要因为题目提到是给领导阅读的,就夸大取得的成绩或掩盖存在的问题。3.文字精炼

题目对内容提要的字数要求较少,大家一定要长活短说,用最简洁的语句将主要内容的各要素概括出来,这样答案才符合题目的特点及要求。(四)方法

由于内容提要是归纳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因此应用前面讲过的作答主要内容的公式作答即可。

既然对内容提要有了大体的认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2012年安徽申论A

公务员免费在线试题库http://wx.233.com/tiku/1 公务员免费资料http://wx.233.com/share/list/1

第二篇:2015年申论提升30分计划——第一节申论其实很简单

第一节申论其实很简单

同学们,大家好!本书将给大家讲述申论学习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从不了解申论、不会做申论题目,到熟练掌握申论作答的方法和技巧。

想要学好申论、掌握申论作答技巧,首先就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申论。

(一)申论是“问什么答什么”

“问什么答什么”是申论最基本的作答理念。申论其实很简单,需要同学们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只要看清楚试卷“问什么”,同学们再“答什么”就行了。但是,往往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被复杂化了。

曾经有个学生向我抱怨:“李老师,我准备了很长时间的申论,既参加过相关的辅导培训,也做了很多真题和模拟,结果国考只得了30分;我同寝室的一个舍友啥也没复习,直接裸考去了,却得了40多分。”

裸考比复习分数高、不学比学习效果好,这是当前公务员复习备考的一个怪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1+1=?谁知道?等于2吗?确定吗?假设申论是“1+1=?”的问题,一个裸考的学生一定会直接回答等于2。但是,一些参加过申论辅导班的同学,反而会受到个别老师的误导,认为“啊!怎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不可能吧!”,认为“1+1=200-198=?”。到底等于几呢?自己猜去吧!懂了吗? 为什么裸考会分数高?很简单,因为人家会非常直接地找到问题关键点回答问题。而遇到一些思想很落后、讲课很死板的老师,他就会把申论讲得很复杂——给你很多套路,很多特定表述,忽视了最核心的答案要点。而申论要的恰恰是直截了当,一剑封喉。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你们要清楚,申论要的就是简单、明了、直来直去。这其实体现了务实干练的行政作风。要弄清楚试卷在“问什么”,就要找出每道题目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一般会包含作答范围、作答对象或作答条件等重要信息,只有看懂这些关键词,才能把握住作答的正确方向。我们在读题时一定要挖掘出对作答至关重要的信息。比如提到“概括”的,作答时语言就要简练;要求“条理清晰”的,我们就不能简单罗列答案要点,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加工;限定题目的作文,我们就不可另拟标题。申论考试的前几道试题一般与材料联系紧密,作答字数多在150~500字,要求考生“概括”、“分析”某个现象或问题,“谈”启示、词句含义或者要求“提出”某些建议以及拟写公文。这类题目与我们初、高中所学的材料分析题相似,并没有什么难度,考生在作答时只需遵循一个原则:所有答案都蕴含在材料中。

这是作答申论前几题的基本思想,同学们要把握好。

申论最后一题会要求你写一篇文章,文章的核心是找到问题,而后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原则、方法、对策。假设材料反映的是大气污染问题,那现在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针对大气污染问题,站在政府角度应该怎么办?只要把你的观点阐述出来就行了。你认为政府应该建议出行的人们骑自行车、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倡导无车日,或是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出台政策规定、筹措资金,突出政府的整体运筹功能,都可以。总之,你只要找到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及其表现,然后阐述你对问题及其表现的理解和认识即可,这并不难吧?(二)申论的三大误区

当你们明白了申论到底是什么之后,你们会发现,其实申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如果摸透了它的规律,解答起来就会像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下面我结合同学们对申论的三种认识上的误区,谈谈申论到底是什么,申论到底考什么,以及同学们普遍比较关心的申论阅卷的问题。1.误区一:申论就是写作文

有很多同学认为申论就是写作文,在复习的时候仅仅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李老师告诉你,申论确实有作文题,而且作文题所占申论分值的比重很大,但是用“写作文”来概括申论的考试目的和考试形式是偏颇的、不全面的。其实,作文关注的是你的写作能力,重在考查“怎么写”;而申论更看重的是你“写什么”,即关注你表达的思想,分析的内容。从这一点看,申论考试取胜之道,思想能力第一,写作能力第二。

孔子曾经说过:“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今天我们就给申论“正名”,并真正去认清申论。

参加过申论考试的同学都知道,考试时会给每个人发一个试题本、一张答题纸。试题本上会有“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注意事项”上会明确说明需先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根据作答要求进行作答。

那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考试形式呢? 我们来看一下《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申论部分的表述: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同时,《大纲》还针对这两类不同职位工作需要设置了八项能力要求: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大纲的第一句话很重要,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句话再明确不过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申论考试是一个能力素质型考试。测查什么能力呢?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就是机关的行政管理能力。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机关工作都包括哪些?有的同学说是应酬。开玩笑,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还有吗?决策?那是领导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

好,我们大家想象一下,对于一个刚考上公务员的人来说,他的工作更多的是领导出门开会时,安排个车,然后送送领导,领导坐进车里以后还叮嘱一句:

“小刘,针对西南地区水资源的问题,就YF文件夹内的文档材料写一个讲话稿给我。不要太长,5000到8000字吧。”各位,那个YF文件夹里面有很多word文档,这些文档是什么?是不是就类似给定资料?你是不是要对这个给定资料进行一个分析概括,然后提炼加工出核心内容? 再比如说到年终的时候每个单位都要开个会吧?机关单位也不例外,开这个年终总结大会领导一定会讲话,讲话一定会对本单位本所有的工作进行总结,而且还要有一个下的工作计划,如果让你来承担这项工作,你怎么写?是不是要对本单位本所有部门报上来的材料做一个汇总和整理,然后形成一个整体的总结啊? 各位,这些材料就相当于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你所要做的就是按照领导的要求根据这些给定资料来做一些文案工作,或者向领导提出书面建议,或者总结要点供领导审阅。将来如果大家成为公务员,刚开始从事的最多的就是文案工作,而文案工作需要一种能力,什么能力?用大纲里的说法,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申论考试实际上是在模拟公务员的日常工作,是一种通过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这种形式,来测验大家的基本能力是否符合机关工作要求的考试。这其中当然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就是所谓的写作文,但是又不仅限于此。所以,学好申论,重在角色意识的转换——从一个有志青年到政府公务人员;重在体会独特的行政文化,在于思想能力、意志品质的锤炼。

2.误区二:背模板可以搞定申论考试

有的同学说,李老师,你给我一个答题模板吧!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只能说你们已经out了。我刚才讲过申论是一种能力素质型考试,这是申论考试的革命性变化。申论考试的目的在于为国选才,要从众多应试者中筛选出最具机关工作能力的人才,所以,申论考的是能力,背模板这种投机手法是与考试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是会被判卷老师强力“追杀”的。

如果你是判卷老师,当你看到第一份试卷写的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时,你的感觉可能是这个考生不错,有水平,有高度。当看到第二份试卷还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时,你的感觉可能变成了惊喜:现在的学生水平普遍都提高了啊!看到第三份试卷依然如此时,估计你就会皱眉头。等到第十份试卷还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时,你就倒足胃口了。所以我要求你们从今天起,脑子里一定要树立一个意识:把模板彻底丢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扔了模板,我们怎么办?要训练自己的作答思路!思路与模板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为什么?因为

模板是死的,思路是灵活的。

思路教的是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思路决定出路,模板没有出路!无思路不会答题,百模板只会是累赘。

大家最担心的可能还是思路这种东西太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思路就是思维的过程,是解题方法和流程的优化。这种优化体现为缩短作答时间、提高思考和答题的效率。我们的作答思路是通过不断地研究真题,总结规律,并回到真题中验证得出的,是货真价实的思考力!用一句俗话来讲就是理论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掌握了作答思路,你才能有效应对申论考试的不断变革。下一课我会给大家讲一个应答法则,这个就是中公教育提供给大家的思路,它既从哲学的高度看透申论,又有详尽的指南为大家引路。把这个作答思路与具体题型相结合,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通过一步步的思考,把作答要点从材料中找出来,形成规范的答案。就这么简单!3.误区三:申论是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 这里有两个情况需要和大家说明: 第一,申论是有标准答案的。申论是主观题不假,但是主观的东西也要用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价。这里告诉大家:申论考试,除作文题以外,都有明确的标准答案。

作文题之外的几道题,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观题中的客观题”,有标准的得分点。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道对策题满分15分,标准答案上有三条措施要点,分别是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快立法进程,那么每答上一条就有5分,没有答上就没有这条的分数。当然,全答上也不一定是满分,还需要考虑字数和错别字等因素。字数不符合要求或者出现错别字的,都会相应减去一定的分值。“要点分值”减去“字数扣分”减去“错别字扣分”就是你这道题最后的分数。因此,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采点”意识,这关乎到我们真金白银的“收获”。作文部分没有标准答案,但是申论材料的精神主旨和作文要求是硬指标,违背它,哪怕你写得惊天地泣鬼神,照样出局。另外,命题人会根据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语言、结构等因素把作文分成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四类文这几个档次。这些标准我们在后面会讲到。第二,申论阅卷是有基本规则的。

申论阅卷的基本规则,大家需要了解。其中对大家作答有帮助的主要有两条:

第一个叫无纸化阅卷。无纸化阅卷,顾名思义,即不是在纸上,而是在电脑上阅卷。这对各位提出的要求是,必须用考试规定的签字笔规范地书写在答题格子里,字迹要清楚,书写要整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答题纸上每小题的格子数目和题目中的字数要求是一致的。如果作答要求规定字数不超过200字,那么答题纸上就不会给你201个格子。作文题有时候会多给一些格子,但是如果你写错一段话,格子还是不够用的。有的同学写在反面,上面还加了一句话:亲爱的老师,请您一定要看反面,高抬贵手,我已经考了八年的公务员!这时判卷老师微微一笑:同学,我在电脑止阅卷子,你让我翻到下一页,我能翻吗?我怎么看反面?你还是回去准备一下。去考第九年吧。所以答案的书写一定要控制在字数规定的范围内,不要超出格子,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修改。

第二个就是阅卷人有规定的阅卷时间。我不说别的题目,.就说最后一道作文题。就国考而言,作文题要求字数一般是1000到1200字,1000多字的文章,大家知道阅卷时间是多长吗?一分钟?你太客气了,时间肯定不是以分钟来计算的,是以秒来计算的。我来告诉大家,大文章阅卷时间,熟练的判卷老师差不多12秒,新手也不会超过16秒,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秒杀”。所以在如此惊人的速度之下,他是很难发现你的细小错误的,明白了吗? 比方说你写错了一个字,这时候心理素质一定要好,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就深呼吸,然后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继续往后面写。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进行修改。如果必须要改怎么办?那我们就在旁边的格子里打一个小括号,然后在里面把这个字改过来就可以了。我上面讲了申论很简单,申论只需“问什么答什么”,有的同学就会疑惑了:

“那为什么申论分数还这么低呢?”这是由于考生对申论存在误解,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讲的三个“误区”。这个很好理解,试想一份文不对题、充满模板套路的试卷摆在你的眼前,你会对它手下留情吗? 但这还不是申论低分的根本原因。其本质原因在于:申论作为一个考试科目实际上具有一种非正常理解,即命题人和考牛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就明白了。同学们,谁知道“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大多数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杯水车薪是指力量很小解决不了问题。”

这是你的理解,却不等于是命题人的想法。“杯水车薪”什么意思?命题人就认为“杯水车薪”就是作为公务员每天上班喝一杯水,每月月底就能拿到可以买一辆车的薪水。申论如此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神秘的“魔咒”呀!这个例子说明:申论的奥秘在于,对很多概念的理解,考生和命题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而且还是本质性差别。作为一个考生,如果你不懂得命题人真正的意思,那么再怎么学也会有一层天花板,比如100分的卷子只能拿到45分,最高限也就是45分,无法再突破。所以,我们在搞明白申论是什么之后,还必须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理论政策功底,深刻解析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把试卷上的要求转化为正确的作答方向。

大家知道行测是区分题型的,那么申论是否存在题型的划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申论是一个整体,所有题目都是在考查大纲中提出的能力要求,有时一道题会考查到两种甚至三种不同的能力,只是不同的题目对能力的考查有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说在2014年国考大纲提到的几种能力中,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其实是基础性能力,无论哪一个题目,都会多多少少涉及这两种能力。大家想想,读不透材料、不能理解材料的内容怎么能做题?材料能读懂,思维很清晰,但是不能把这个思维过程体现在卷面上又怎么能让阅卷人看到?但是每道题目又确实有它考查的侧重点。比如说2014年国考省级申论试卷第二题要求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的含义,它就更加侧重于考查大纲中“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这一要求。如果你们仔细读题目就会发现,每个题目和大纲中提出的能力要求都会有一种对应关系,但是这种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有的时候是一对多。但是话又说回来,划分清楚题型对于大家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揣摩不同问法之间作答方式的不同,是大有好处的。

因此,中公教育研发团队将申论划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和文章论述题五种题型。这样的划分是考虑到题型是一个外在形式和内在逻辑的结合体,它的内在逻辑就是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它的外在形式主要是题干中的作答任务,就是说依据作答任务我们基本上就能判断出这道题是什么题型,八九不离十,每种题型的体貌特征,后面我们会一一讲到。需要指出的是:其实题型与题型之间,没有非常严格的界限划分,有的题目可以说是分析题,也可以说是概括题。有的一道题包含两种作答要求,比如说先要求

概括问题,再让你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它复合题型。

我们经常说简约而不简单,反过来说,复合的其实也并不复杂,只要我们把这些不同的作答要求分解开来,一个一个解决掉就可以了。

从专业意义讲,申论是一个机关T作能力的评测平台,题型对应着相关能力,也对应着机关工作的特定角色。换一个角度讲,同学们也可将申论看成一张“招贤榜”,是送给我们展示才华的空间和机会,珍惜这些机会吧!最后说一句,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作答可以遵守共通的规则,这也是我们在长期研究中总结的规律。但公考一直在创新,题型也在不断“进化”,目前的分类未必永远科学,我更希望的是同学们“得其神而忘其形”,而不是按图索骥,以免找到的不是千里马,而是癞蛤蟆。

申论到底应当怎样复习?申论复习应当搜集哪些备考资料?研究社会热点对申论考试有用吗?应该怎么复习时政热点?备考申论应该练真题还是模拟题? 这是广大考生们经常会问到的一些问题。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这儿引用这句话,是取其象征义。所谓“政策”是什么?“政策”就是大纲。而“对策”又是什么?“对策”就是怎么达到大纲的要求。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复习的策略,主要内容用三个字就可以概括:看、念、练。

有同学可能会问,“看”要看什么、怎么看呢?“看”什么接下来我会详细讲,“看”的任务就是把厚书读薄,“读薄”的目标是将数以百万计的文字读成数以十万计的文字,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地读到一块,以蜘蛛网、知识树的形式来记忆,最终做到对每个知识点都胸有成竹。而为什么要“念”呢?“念”的目的主要是培养语感,形成对于申论语言的语感。最后,“练”的任务呢,就是多做题目,技巧练中得,只有多做题,才有益于训练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答题习惯。下面具体来讲:(一)“看”时政热点

“看”这个环节牵涉到了时政热点的问题,对于该问题,很多同学在认识上都存在误区,在此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讲解一下时政热点该如何科学地复习。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时政热点,或者说时政热点包括哪些内容。大多数考生对很多内容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想要知其所以然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具体到何为时政热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分析“时政热点”这四个字来人手。“时”,有当下、现在的意思;“政”,也就是政治,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有公共影响力的活动;“热”,不用多说,就是说很火;“点”,注意是“点”而不是“面”,这个后面我还要提到,既然是“点”,就说明它是浓缩的、概括的而不是发散的。如此,将这四个字连起来,“时政热点”就是指当下发生的关乎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有公共影响力的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事件。例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就是热点。

“热点就是押宝”,这是对热点认识的最大误区。我先给大家讲清楚材料和申论考试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申论考试,从卷面上看只有两部分: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而我们又知道,符合作答要求的答案直接或间接地出自材料。由此可见,申论考试中的材料是考试的全部“谜团”,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破解谜团,获得答案。如果只是说到这一点,那李老师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重要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你破解材料的能力,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无论碰到什么材料,你都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好,这是材料和申论的关系,下面我要讲的是热点和材料的关系。我举个例子,2014年国考省级申论材料,从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着手,阐述了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材料谈到心理问题的涉及面十分广泛,不同群体和社会阶层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并列举了当前一系列“跟风”和浮躁的问题,如报班热、相亲热、买房热、集资热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2013年国考地市级申论材料出现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发展孔子学院等热点。而材料呢,就是这些事件的载体。热点是有限的,但是与热点有关的材料却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也就是说,热点是可以复习的,但是申论材料却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也没有预测的意义。而申论考试的根本恰恰是根据材料作答。

所以,热点复习完全是一种正常的考试内容复习,而不是一种投机性的押宝行为。

然后,来讲一下时政热点的复习方法。热点的复习和时政新闻杂志、各大网站及政府、领导人的报告的阅读是统一的,可以同时进行,所以我下面要讲的方法既是看热点杂志的方法,也是同学们进行热点复习的方法。既然是时政新闻杂志,那大家应该很清楚,它里面的内容肯定是对社会上发生的经典案例和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同学们在看这些文章时,第一步要先弄清它讲的是什么事件,并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你进行思维加工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全部的背景资料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第二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说,大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件本身的了解上,还要去深入地剖析它,反复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让你去解决你会如何做或者是政府应该怎么做。这一步骤表面上看属于申论考试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质上则是一个提高大家社会认知能力的过程,而这一能力正是申论考试要考查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第三步就是扫尾工作了。李老师希望大家在认真思考后,能把自己的所想所感用标准语言写出来。工作做到这还没有结束,大家还要多留意与此相关的政府政策或者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当然还包括一些相关的名言警句,然后将它们摘抄下来。为什么要这么做?首先,这些材料是你复习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其次,对一个热点进行透彻分析、记录和整理,它的作用和你做一套试题是一样的;最后,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啊? 其实,“看”时政热点,其根本主旨在于从说话方式、思考方式、心智模式全方位锤炼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机关工作要求,从这个意义来讲,你的机关工作生涯应从现在开始。

最后,我还要补充强调一点,热点的复习一定要与时俱进。这主要体现在了解最新政策的动向上,如果用旧政策来解决新问题,就犯原则性错误了。例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2008年某地方公务员考试,要求就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写一篇文章,如果我现在问你们该怎么写,保守估计,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同学第一反应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是,同学们,早在党的十七大的时候,我们的领导人就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公平问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已经过时了。而最新的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相比较,多方表述呈现新意,如将科学发展观列为指导思想之一,直接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特别强调文化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同学们,过时了的东西只有历史意义,没有现实价值。这就是李老师强调的“与时俱进”的意思,大家明白了吧?(二)“念”理论政策

我们为什么要念?“念”和“看”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分工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需要看的东西,往往是需要通过理解来掌握的;而念的东西,在理解上是没有难度的,念的目的往往是培养一种语感.这和学英语是一样的。语言上的好多规则是无法解释的,“约定俗成”,这一个成语便把你所有的疑问全挡回去了?多读一些东西,培养了语感,用的时候自然会水到渠成。申论考试同样需要这种“水到渠成”的境界。很多同学抱怨.写文章时要么没话说,要么写出来的东西总不像参考答案那样专业。其实,多数情况下,同学们脑子里想到的东西和参考答案意思上可能是一致的,但就是因为无法形成标准的表述形式,而在整体上上不了档次。你不要和我说“形式不重要,内容才是重点”,任何事情都有规矩在,“规矩”不是个贬义词,它不等于是“守旧”和“刻板”,我们通常所说的“打破规矩”,其目的是要建立更合理的规矩而不是没有规矩。

所以说,同学们,不要一看到申论文章就头疼,不要因为自己表达不出好的申论语言就把国家、社会连带命题人批评得一塌糊涂,这没有任何意义。你只有掌握了它,才有对它“说三道四”的权力。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念”理论来深刻体会机关工作的行政文化、行文风格。那我们究竟该怎样掌握申论语言呢?有人说,背两篇人民日报上的评论文章就可以写好申论文章,这有点儿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申论语言很好理解但不好掌握,因为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不常用到它们,而且要很好地掌握这种比较官方的语言表述方式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申论考试需要考生掌握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大家在短期内是可以把它解决掉的。解决的方法,除了要牢固掌握后面具体课程的内容外,还要学会“念”。“念”,可以让你快速熟悉申论的语言系统以及表述的习惯用法,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语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将申论语言灵活运用了。我们究竟应该念哪些内容呢? 首先,要念习近平、李克强的讲话。念他们的讲话主要是学两样东西:第一,学习、体会平实、锐利的文风;第二,学习理论政策,提升我们的理论政策水平。

细心体会本届政府的行文风格以及与上届的区别,从中揣摩本届政府为政之道。显然,过多的排比,将政策讲的像绕口令式的文风已经过时。

其次,要念名言警句、古诗词和有深刻哲理的民间俗语。体会一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语言韵味,这些都会为你的文章增色。

最后,念范文,但是不要全背。既然是“范文”,就肯定有它的优秀之处,我们要学的,更多是它的思想层面的东西。要学会博采众长,将好的东西拿来为己所用。看一篇范文,第一,要看它的切人点。看看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如何切人问题进行论述的。这点很重要,因为看得多了,想得多了,你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第二,还要看它的结构,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的先后顺序,怎样起承转合进行论述的,这也是可以借鉴的一个方面。第三,就是要从范文中摘取一些好的语句,念熟或者背会。什么是好的句子?它的标准包括:恰当的引用,标准的申论写作习惯用语,以及比较新颖独特的表述。要注意的是,本届政府文风体现出的风格应当是更平易、更务实、更精准,这一点,可以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仔细体会。

(三)“练”真题模拟

“看”也好,“念”也罢,都是积累的过程。积累效果的好坏,口说无凭,你必须拿出能看得见的东西进行证明才行。所以说,大家要找机会适时检验自己究竟积累到了什么程度,这个机会就是做题,也就是我说的“练”。

首先,要练真题。真题的价值就在于它“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所以,做真题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学们在做真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过早开始做真题。我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一段时间后再做真题。对于做真题,我们可以比作欣赏美人。美人最美在于“惊鸿一瞥”,两瞥、三瞥就没有那种激动人心的美感了,会出现“审美疲劳”。同样,要珍惜与申论真题的“初次相遇”。

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做真题,做得好或不好,都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反而会破坏以后做题的效果。李老师的建议是:第一,准备一段时间后再做真题,最好是在你掌握了申论基本理论和作答的基本技巧之后再做。这样你在做题的时候就有了知识的积累,作答也更有目的性。同时,对真题的把握也会更准确,可以说带着“研读”的性质。第二,做完一套真题一定要好好分析,包括分析材料、分析自己的答案以及分析参考答案。分析材料要细致,注意材料间的关系以及题目和答案在材料中的出处;把参考答案和自己的答案进行对照,看看自己遗漏了哪些采分点,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些遗漏的要点.以及学习参考答案的逻辑框架。通过分析,你等于把真题又仔仔细细地做了一遍。第三,真题的数量比较有限,而考生复习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大家要合理安排做真题的时间段,珍惜真题资源,让每一套真题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大家在做真题的时候可以重点做2005年之后,尤其是2007年以来的申论真题,这些真题在时间上比较近,参考价值也比较大:大家不要做那些时间过于久远的题目,最好是做最近一两年的,2007--2014年国考真题一共有十三套。

除此之外,大家如果觉得不够,还可以找一些与国考风格、难度比较接近的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真题。例如,山东、浙江、江苏、湖南、北京、上海申论真题都可以用来加以练习。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最近六年一些地方开始联合组织公务员考试,这些联考试卷也要练习,因为它可能是今后地方公务员考试的一个趋势。以一个星期做两套或者三套题的速度来计算,以上这些真题足够大家做几个月了。

当然,我还是建议大家先把国考真题做透、做精。

其次,要练模拟题:除了真题,同学们还需要做模拟题:做模拟题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调整考试状态.找到考试感觉。有时候,往年真题的考查形式可能会和当下不一样,比如说题目中可能少一道题,或者有一些最新的真题你在上辅导班的时候已经听老师讲解过了,导致你在做这些题目时,很难达到与真正考试相一致的效果,这时,做几套模拟题找找感觉就是一个很好的弥补方法,具体练习的时间最好是考前的二至三周。

说完了练什么,李老师最后再简单说说怎么练。其中一种方式是自己练习,即自练。自己可以找个时间,比如说下午两点到四点半或五点,到教室里面做一套题,这个最好能够与申论考试的时间相一致,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严格控制时间。还有一种方式是相互练习,即互练。比如说你和你的几个同学一起到教室里面做同样一套题,做完以后你给他看,他给你看。申论和行测是不一样的,行测可以自己对答案,而申论却不行,尤其是申论文章,有时候看自己的文章怎么看怎么好,但是看别人的文章,可能就会挑出很多毛病来。所以,互练这种方式效果也是不错的,大家可以参考。

公务员免费在线试题库http://wx.233.com/tiku/1 公务员免费资料http://wx.233.com/share/list/1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能力提升

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能力提升

申论材料是纷繁复杂,毫无顺序可言的,但是每一则材料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它们都是为了反映某个问题或现象而设置的。而归纳概括则是将这些材料共同反映的问题提炼、归纳出来,并加以简明的叙述。

在考试大纲中虽然没有对归纳概括能力的直接要求,但是从申论试题来看,培养这一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二、归纳概括的重要性

归纳概括能力是申论考试中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归纳概括类试题的作答,还关系到其他类型试题的作答。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时需要概括

申论给定资料的字数通常为6000字左右,且材料之间毫无逻辑顺序可言。篇幅长,缺乏逻辑性,很可能使考生读完一则材料就忘了上则材料讲了什么。因此,在阅读时对每一则材料的内容或是重点信息进行简单标记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时就需要用到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每段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使考生对材料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了解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论述的,同时,对捋顺材料的逻辑关系也有帮助,可以知道哪几则材料论述的是同一个问题。

(二)作答归纳概括题需要概括

在申论考试中,我们通常把要求考生归纳概括材料内容,材料反映的问题或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意义,能够借鉴的经验、教训,等等,带有或明显或浅显归纳概括要求的题型称为归纳概括题。通常在这种题型中都会出现概括、概述、归纳、整理等字样,提示考生此题意在考查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的老题型,从申论考试刚刚起步的三道题阶段,到现在考试日臻成熟、题型越来越丰富的四道题、五道题阶段,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从未停止过。只是随着考试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归纳概括类题型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从最初要求考生归纳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到现在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整理一份供领导参阅的汇报材料,可以看出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是在不断加强的。

(三)作答其他类型申论试题也需要概括

作答归纳概括题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作答其他类型申论试题同样需要考生具备这一能力,尤其是分析类试题,与归纳概括的联系非常紧密。通常都是既需要分析,又需要对给定资料进行归纳概括才能得出答案的。下面举例说明:

2010年湖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类)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分析湖北英模“群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不超过200字。(15分)

这道试题要求分析湖北产生英模“群星现象”的原因,即分析为什么会在湖北出现这种情况,而其他地方没有出现。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先天的原因和后天的原因。先天原因指的是湖北省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后天原因指的是湖北省一直在积极摸索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科学路径,这两个原因使得湖北省产生了英模“群星现象”。至于这两个原因下的具体原因就需要考生到材料中归纳概括了。

从上面这道题的题干可以看出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但是解答这道试题光凭分析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而是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概括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以下是与题目作答相关的给定资料,材料后面归纳概括出的材料内容即是先天原因与后天原因下的具体原因:

6.2009年10月25日,就在长江大学“10·24”英雄群体舍己救人的第二天,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就作出批示,要大力宣传表彰这一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2010年初“信义兄弟”事迹见诸媒体后,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迅速作出批示,要求以此为典型在全社会大力颂扬诚实守信美德。2010年7月23日在湖北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省委副书记杨松要求深入开展向严大平学习活动。汪金权的事迹被报道后,湖北省委号召各界向汪金权学习。

多年来,湖北省上下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典型示范推动各项工作,带全局,促发展,精心培育英模成长的“良田沃土”。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社会政治建设的一项常态工作。宣传部门从典型的选择、分级、申报到宣传程序、工作机制、组织领导等均有详细方案,媒体及相关职能部门同步互动,协力助推,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流程和长效机制,使典型宣传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心民力的强大武器。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

7.据2010年6月25日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课题组调研结果:湖北英模“群星现象”是核心价值体系这片“良田沃土”上孕育出的“灿烂百花”,它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湖北注重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统一,精心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湖北人民的整体形象,大大提高了典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注重从平常生活中寻找感人故事,从平凡人物身上发现可贵精神,以平民的眼光和欣赏习惯来表现先进典型,使广大群众增强了对先进典型的认同感;强调以人为本,力避那种“高大全”式的典型和精神生活无欲、家庭生活无情、物质生活无求的非人性化倾向,做到所选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体现人性特点、反映群众心声、得到群众认同。只有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夯实典型涌现的深厚民意基础,才能使学典型、追典型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湖北的典型宣传工作,力求把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新闻宣传的全过程,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实现树立先进典型与推广先进典型的有机统一。湖北注重整合多种力量,灵活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多管齐下,发动干部群众直接参与,使典型宣传成为舆论热点、社会焦点和群众关注点,引起社会广泛共鸣,进一步增强了典型宣传的渗透力。只有坚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协同作用,壮大典型宣传的积极影响,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广泛唱响。

材料内容概括:新闻宣传部门强力推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

湖北将先进典型的推荐由单纯依靠各级组织层层推荐调整为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媒体发现相结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基本做到典型学习宣传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湖北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从政治、工作、生活上关心英雄模范及其亲属;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指导和培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荣誉,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青团代表的选举过程中提供一定比例,对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予以提拔重用,进一步拓展了典型发挥作用的层面和空间。只有坚持不断创新典型选树的长效机制,健全典型培育的良好制度体系,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不断推进中得到贯彻落实。

材料内容概括:各行各业自觉谋划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工作。

9.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是一块无比神奇的土地。荆州城外的凤凰图腾、青山绵延的神农架,彰显着荆楚文化的美丽与传奇;辛亥革命的激荡神州、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张扬着荆楚儿女敢为人先的昂扬气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湖北省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武汉、黄石、十堰、襄樊等大中城市,文明创建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在全省广大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四进家”“一村一品”“文明湾落”“文明新村”等思想教育形式不断创新。在传统美德厚重的精神沃土之上,湖北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深得民心,先进典型人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有着英模辈出的丰厚精神沃土。

在千里大别山,在坦荡江汉平原,在鄂西北崇山峻岭,在蜿蜒清江两岸,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气壮山河;荆江分洪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长江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武汉钢铁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一个个国人引为骄傲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湖北人民手中次第建成,描画着神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华中粮仓湖北广大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我国特大城市武汉交通、流通改革先行起步,从来不甘人后的楚地率先展开中部崛起探索与实践,全省上下开拓奋进,蔚成风气。新中国建立60年的历程表明:自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湖北,有着敏锐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的不懈追求,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积极引领时代新风,争做时代进步的强者,奋力奏响时代前行的强音。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有着敏锐把握时代潮流的自觉追求。

今天,当人们来到革命老区红安,仍能感受到当年这里千百万人民心向英雄的满腔热情;在荆江大堤,巍然屹立的纪念碑留下英模名录共928人,供人们世代景仰;在社会加速转型、思想激烈碰撞的改革开放30年间,这种崇尚英雄、尊重先进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全省高举着积极向上的旗帜,张扬着公平正义的理想。年年岁岁,春夏秋冬,先进典型始终被社会厚待一分,被人们高看一眼。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有着崇尚英雄、尊重先进的社会氛围。

湖北深入挖掘这些体现民族精神的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积极传承具有湖北特色的近现代革命文化,着力培育体现时代精神的当代先进文化,使它们为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只有坚持大力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才能营造典型成长的浓厚氛围,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资源更加丰富。

湖北有着时代赋予的令人称羡的一系列特殊发展机遇:先是中央希望,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再是国家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继是国家宣布,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时地利人相催,湖北人民又一次有了大展身手、奉献聪明才智的历史机缘。可以展望: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不负时代期许的先进典型、英雄模范人物,将如春花般竞相开放。

材料内容概括:湖北有着与时俱进造就先进典型的崭新舞台。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归纳概括,我们可以轻松得出这道试题的答案:

一是因为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湖北有着英模辈出的丰厚精神沃土。

(2)湖北有着敏锐把握时代潮流的自觉追求。

(3)湖北有着崇尚英雄、尊重先进的社会氛围。

(4)湖北有着与时俱进造就先进典型的崭新舞台。

二是因为湖北积极摸索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科学路径: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工作。

(2)新闻宣传部门强力推进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

(3)各行各业自觉谋划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工作。第二节归纳概括的常见题型

随着考试的不断完善,归纳概括题也经历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考试之初的归纳概括题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如今则是题型丰富,种类多样。

第四篇:申论:归纳概括

申论:归纳概括答题“三步曲”

一、通览全文,确定中心。

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对于正确概括材料至关重要。如果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试者在第一遍泛读就能确定申论给定材料反映的中心内容,那么对于概括材料主要内容、主要问题的传统题型和诸如名词解释、情况综述等创新题型都是大有裨益的,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二、精读材料,分类归纳。

在第二遍精读材料时,可先概括总结出各自然段或各部分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概括出的各主要意思进行整合。

三、合情合景,落笔成文。

在做归纳概括时,如果题目设定了角色和身份,应试者就要按照虚拟角色的口吻来说话。如题目没有身份限制,则以应试者的身份进行概括总结。在具体概述时要注意语气的连贯和题目限定文体的特点,并注意字数要求。

第五篇:申论答题如何概括

申论答题如何概括

申论答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被广大学员公认为最难的科目。作为申论答题中的概括题是申论体系中的基础题型,申论的一切题型均在概括题的基础之上扩展而来。所以要答好申论题,学会概括是每个人必走的第一步。

申论试卷的概括通常是对某一段或者某几段材料的提炼,而申论的材料又是有两类构成,即理论性材料和事实性材料。所谓的理论性材料是对一些概念的总结性的语句,多见于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所谓事实性材料是申论材料中常见的案例、图表数据等,通常在其背后反映了某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早年的申论命题中,理论性材料居多,考生通常极易找到作答的信息点,也正是因此,早年的申论作答时直接抄原材料就可以拿一个高分。但是,随着公务员考试反培训倾向的越来越严重,申论在命题时已慢慢的减少了理论性材料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事实性材料。此时,对于还抱着超材料取得高分的考生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此时,需要的是考生对越来越多的事实性材料进行归类整合,形成概括答案。

那么,如何概括呢?很多考生反映看申论案例就像是在看故事会,看一看,笑一笑,最后什么也没发现。在对新型申论材料的概括时,我们通常走的路线是“留下主谓宾,去掉定状补”。此时,又会有不少学员问老师,什么是主谓宾,什么是定状补。往往很多时候问的老师措手不及,一个属于初中语文解决的问题,很多学员却不会。那么我们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解释是:在对事实性材料进行概括时,在材料中的主体身份不变,作为主语出现;其次对于主体所做的事情进行总结,作为宾语;再次,用一个动词作为连接,把主语和宾语连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主谓宾”的概括。而在课堂上又通常会对学员讲,去掉的定状补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些对主语或者是宾语的形容词、修饰词。

此外,在讲授概括时,老师还需说明所谓的概括一定是极尽简洁的,要避免作答时的重复作答,即同一个意思的多重多次表达。这就要求学员在作答概括题时,尽量去除自己答案中的数据和案例。概括本就来源于数据和案例,如果此时再把数据和案例抄上,就形成了同一个意思的多重多次表达,是不利于阅卷人采纳关键词的,最终会影响到学员的成绩。

只有打好了概括这个基础,后续课程中的分析和提对策的难度才会往下降,否则概括的根基不稳的话,分析对策和公文的高层建筑也会坍塌。概括题虽然是基础题型,较为简单,但也是失分最严重的题型,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讲授概括题时要冷静和耐心,帮学员把这个根基打牢,才能保证后续课程的开展,也有利于学员的进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下载2015年申论提升30分计划——第三节归纳概括题(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申论提升30分计划——第三节归纳概括题(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在大学生村官考试中,申论的题型分类关系到申论的答题的方法和内容,它是命题人思维逻辑的重要体现,切实关系到我们如何作答好一份申论试卷......

    1201概括的要求-申论

    今天继续介绍概括的要求。总体要求是,客观,简明,规范。一、客观。概括本身是对材料的复述。因为概括的所有内容都来源于材料,要在材料中找到依据,就不能脱离材料进行客观的描述,具......

    1203概括第三方面要求-申论

    昨天在编写概括第三方面要求未完成时错触发送键,被不完整的发送,今天补上。规范指的是,概括时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切忌使用生造怪癖,晦涩难懂,模棱两可的字眼,词句,或未被认......

    申论概括题得分要诀五篇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也即将拉开帷幕,凭借多年的经验,总结出申论考试“概括题”得分要诀,帮助考生取得申论考试的理想成绩。概括能力是公务员的基本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的必考......

    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注意事项

    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注意事项 归纳概括题是公务员必考的一个题型,归纳概括题的要求是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要求在寻取要点时要找的准,要找的全,最后呈现答案时要有条理。作为所......

    申论概括题的核心技巧

    申论概括题的核心技巧 什么是归纳概括题?归纳概括题主要是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所给的一则材料、语段或文字进行精要的“再表达”。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中,对考生概括......

    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

    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 按照阅读——思考——概括——定义——判断——比较——归纳——综合——复述的程序,作答概括类试题要经过逻辑概括与摘要复述两个环节。一、逻......

    申论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卷应试篇 第二章 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章 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几乎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它能够全面反映考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