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科学大气层2(定稿)
第1节 大气层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重点、难点〗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对流层的特点,对流运动的规律。〖教学准备〗
水和空气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 师:地球是一个唯一有生命的地球,这得益于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但非常重要。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将会变得怎样?
学生回答:联想没有大气保护的月球,月球上很多的现象在地球上都会发生。看图: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大气照(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是一层层的)
一、大气的温度
举例:请游过黄山的同学谈一下感受,爬到黄山上面时,有什么感觉?(呼吸困难、很冷,带厚的棉衣等)说明大气的温度是会发生变化的。
读图: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说出它的规律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在—84℃~2500℃,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思考:哈勃望远镜大约在600千米的高空,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600千米高空的温度非常高)
二、大气的分层
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填表)实际上,大气分层是根据温度(主要)、密度和物质组成的特点,把大气分为5层,三、对流层
1、对流层的厚度在地球的不同位置,是不同的。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实验:观察对流的形成
1、烧杯里的水加热。(水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现象:烧杯中的水加热时是流动的。
2、点燃一段香,横插在橡皮泥上,置于倒扣的大烧杯的中央。现象:空气受热时也是流动的,与水类似。
得出:对流运动的规律:受热的空气或水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或水下沉。画出对流运动的规律的图示。
思考: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在上方?空调为什么装在房间的上方? 师:对流层的温度变化特点有利于形成对流运动。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对流层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第二篇: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6 浙教版
§ 2.1 大气层
【 教学目标 】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 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
[讨论]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补充] 大气的成分 [板书]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讨论] 读图2-1并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结合课件)。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板书]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规律(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思考] 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分组讨论]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你说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 小组讨论,4人一组,每组1个代表发言。
2、教师小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结合课件具体分析)
四、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板书](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探究实验] 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 Flash动画加以演示)
(1)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2)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
结论: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
[思考] 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3、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 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补充]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
用心
爱心
专心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大气层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大气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辅教导学》
课后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三篇: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大气层》教案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 大气层》教案(1)浙
教版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的特点,理解对流层的特点。[科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读图、文字说明、观察、合作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 初步了解大气层的分层规律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在与同学交流合作中形成相互接纳、相互欣赏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要点扫描 [课标解读] “大气层”这节课属于《科学课程标准》安排的五个学习领域中的“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领域。“大气层”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的使学生了解大气层温度的垂直变化、大气分层的规律及对流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大气层的知识是学习天气和气温的知识切入点。[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第三册教科书的第50-53页。本节先通过设计一个讨论活动,领悟大气层的重要性,再通过读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在掌握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再通过思考题,加深对高层大气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的理解。最后着重介绍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设计的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对流形成的机理。又通过思考感受生活中对冷空气下沉原理的应用。
教学重点是大气的垂直分布,读图并通过文字说明。教学难点是对流层的特点及对流的形成,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即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学情分析]
在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对地球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大气层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尤其是对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及对流层的特点的认识很模糊。通过图片、读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大气垂直分层规律,又通过探究活动形象认识对流层的特点。对大气层的重要性联系前面学过月球上因没有大气的现象,学生能很好的认识大气的重要性。[学法点拨]
(1)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努力创建一种科学的开放的教学氛围,通过小组讨论、读图、尝试对大气的分层和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乐趣。
(2)师生平等互助
这堂课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体现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教学文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大气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具准备:(1)学生实验:烧杯、橡皮泥、线香、针筒、塑料带。
(2)演示实验:对流管、红墨水、铁架台、酒精灯、火柴。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课前观看视频,回顾神七的发射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观看结束之后提问神七的表面为什么会出现烧蚀的痕迹,引入新课。
二、新课展开:
(一)大气的存在
【学生实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来证明大气的存在,回顾小学知识。
(二)大气的重要性
【讨论】小组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作用:(1)易受陨石的侵袭
(2)紫外线将直接进入地球(3)白天气温很高,晚上很低
(4)听不到任何声音,世界一片寂静(5)没有天气现象(风、霜、雨、雪等)(6)人和动物由于不能呼吸空气而无法生存(7)电风扇可以转动,但没有风(8)氢气球不能升空
(三)大气层的厚度
通过观看航天飞机上拍摄到的大气层照片,了解大气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内。并通过橙子的模拟,知道大气层相对于地球来说很薄。
(四)大气的温度
【讨论】小组讨论并总结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在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6、在85千米以上,气温不断上升。
【思考】神舟七号和三位航天员从地面进入太空(远地点高度约340千米)过程中,所经过的大气层的气温怎么变?
——先下降,然后上升,再下降,最后上升。
【思考】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说说神舟七号和宇航员穿的宇航服(远地点约高度340千米)为什么是银白色的?
——防高温,防辐射。
(五)大气的分层
【讨论】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
在科学上,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1)对流层(0-17千米)(2)平流层(17-50千米)(3)中间层(50-80千米)(4)暖层(80-500千米)
(5)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小组活动】观看视频之后,小组总结各层的特点,并重点讲解对流层的特点
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思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到约340千米的高度,依次要经过哪几层大气?在哪一层绕地球飞行?
——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并在暖层绕地球飞行。
【探究实验】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
1. 在对流管中加红墨水,学生观察红墨水的流动情况,并用箭头表示。2. 学生实验并观察烟的流动情况。
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小结】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六)大气污染
人类的各种行为正在污染大气,让学生谈谈我们能为保护大气做些什么。
三、课堂小结:谈谈你在这节课的收获。
第四篇: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8 浙教版
第1节 大气层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大气的重要性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作用: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
四、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探究实验】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
1. 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2. 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小结】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所以,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拓宽】冷空调应该怎样装?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课后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大气层》教案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节 大气层》教
案(2)浙教版
一、教学过程
出示幻灯1|、课前播放神七发射片段,进行情感教育.刚才我们播放的影片描述的是什么啊? 引入:神七的发射,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方,也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七回收舱的图片, 出示幻灯2.出示幻灯
2、神州七号返回舱表面怎么了?
为什么神州七号返回舱表面有被烧蚀的痕迹?
神七回收时与大气剧烈摩擦造成的.对,我们的地球被大气包围着,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有关大气层的知识。
过渡:同学们周围有存在大气吗?有,但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老师今天带来了两样宝贝,一支针筒(别紧张,不是给你们打针)和一只塑料袋,你能利用塑料袋或针筒来证明大气的存在吗?出示幻灯3。请学生上台演示。
出示幻灯
4、对于许多事物是可以这样做或那样做的,办法总会有的。比如照明,没有电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点油灯;没有油灯,我们可以点松明火把;连火把也没有,我们还可以静静地等待黑夜过去,白天的到来。而对于大气就不同了,如果没有大气层,(假设我们有还能生存,我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不同的景象。)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看看哪些同学说的最合情合理。出示幻灯4,学生讨论,完成任务单内容。(有道理,完全正确,这也想得到,太有才了,棒极了,对了)教师进行总结,出示幻灯5,大气是我们的保护伞,如果没有大气……大气是我们的保暖衣,如果没有大气……,大气是我们的保鲜膜,如果没有大气……。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是先回到现实中来吧!来做一下深呼吸,还好,大气还在。
出示幻灯
6、大气这么重要,我们的同学肯定认为大气很厚,真的是这样的吗?大家看图,出示幻灯6,这就是我们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大气层照片,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下1000千米高度内,如果把橘子肉比喻成地球,那橘子皮应该是大气层,所以说大气层很重要,但很薄。
出示幻灯
7、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欣赏一副美丽的图片,出示幻灯7,这坐是什么山啊?山脚和山顶出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那么老师想问,“越高气温越低”,整个大气层都是这样分布的吗?出示幻灯8。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乘座热气球,来了解一下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这是热气球上的温度计。要求旅行结束之后分组谈谈温度与高度的关系.出示幻灯
10、接下来我来考考大家,思考一下::神舟七号和三位航天员从地面进入太空(高度341公里)过程中,所经过的大气层的气温怎么变
思考:根据大气温度直分布特点,说说神舟7号和宇航员穿的宇航服(高度341公里)为什么是银白色的? ?
出示幻灯
12、现在如果让你当一回科学家,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把大气分成,你会分为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如下表。再请小组派代表汇报.。
出示幻灯
13、事实上科学家们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分成五层.(课件展示:大气分层图)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暧层,外层,接下来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每层的特征.要求看完视频的介绍,并结合这张图,分组谈谈你对大气层有那些新的认识(学生先谈,让其他组的同学补充,最后教师讲解).出示幻灯20、思考:神七飞天,由地表向上(高度341公里),依次经过了哪几层大气? 大气的五层中,那一层对人类的影响最大?那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呢?什么是对流运动呢? 那么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呢?出示幻灯20,进行水的对流实验.出示幻灯
21、热水会上升,冷水下降,那空气是不是也用同样的现象啊? 出示幻灯21,进行实验.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降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气温高,上面低,容易发生对流运动.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气,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边,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出示幻灯
2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对人类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人类的许多活动却对大气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大气在哭泣.出示幻灯21.请同学谈谈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出示幻灯
22、做为新世纪,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大气层,提出哪些建义呢?学生完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