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案

时间:2019-05-15 08:0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案》。

第一篇: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案

第十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与应对

Coping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历史上,无数突发的灾害和事故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引起了社会的动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突发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如何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减少损害,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案例】

“怪病”突袭四川省某市。2005年6月24日傍晚,一名急症病人被送到四川省某市第三人民医院,还没等医生展开救治,病人就已经死亡。死者为当地52岁的农民,当天早晨9时才发病。病人死因不明,死时面部、胸部有淤斑,全身发青,尤其上臂明显。这一病例并没有引起医生和医院的太多的注意。

6月26日上午9时,此院又收治了一名男性急症患者。发病表现为高热、皮下出血等,送到医院门诊部后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医院立即组织力量对病人实施抗休克治疗,但效果很差,当晚20时左右,病人死亡。

7月5日、7月9日、7月12日,该院又连续收治了3名病例,其中有2例死亡,以上5例病人的发病症状都非常相似。病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多为突起高热,肢体远端部位出现瘀点、瘀斑,早期多伴有胃肠道症状、休克,病情进展快,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衰等,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医院对此“怪病”进行调查和分析后,认为是一起不明原因的突发事件,迅速上报到本市的疾病控制中心。

7月15日当地的卫生部门得到疫情报告后,迅速组织各专业的专家组深入到疫点,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理。并向四川省卫生厅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进行汇报。四川省卫生厅专家组进行调查和分析后,明确将此次事件定性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将上报国家卫生部。7月16日起,发病明显增多,22日达到高峰,19~25日发病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此事件是2003“非典”后又一件突发事件,7月上旬传出某市等地出现死人的“怪病”后,群众出现较大的恐慌。更为严重的是,此次发病的患者都有接触病、死猪的经历,人们对猪退避三舍,很多人不敢吃猪肉,猪肉价格看跌,四川省的猪肉出口受阻,一时间此事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川省紧急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在国家及省专家组的指导与协助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组织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对疾病三间分布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主动监测和救治病人,采集病人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收集的资料初步提出控制措施;在实施控制措施的同时,积极寻找此次疾病的病因。

7月20日,卫生部和四川省卫生厅专家经过会诊讨论,将此病例暂命名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7月25日,卫生部、农业部联合发出通报,初步认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在明确此次可能是由于接触病死猪导致的人-猪链球菌感染综合症的爆发。各级政府迅速制定下发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核实程序》和《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实施。

7月28日发病开始下降,8月1日后,病例明显下降,8月4日以后,无新病例发生。截至8月4日12时,累计发生病例204例,死亡38例,已治愈出院146例,住院病例20例,病情稳定。此次事件共涉及到四川省12个市和37个县及临近的几个省份。【问题的提出】

一、什么样的事件称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什么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在某一短促时间内突然发生,造成众多伤亡或对人群的生命和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从而产生巨大的公共卫生影响,需要卫生机构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紧急采取救援行动和处理这些由各种自然或人为引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 1.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的,人们较难预测,有的甚至不可预测,由于人们对其病因、病原、传播途径、治疗方法、预防方法等一系列防治问题没有一个深刻地认识,常常使人措手不及,难以防范。

2.复杂性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时间紧迫,缺乏充分有效的信息,其现场抢救、控制和救治,原因的调查和善后处理涉及到多系统多部分,十分复杂。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在政府领导下综合协调处理。

3.公共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非仅仅影响少数人的健康,而是牵涉到广泛的社会群体。4.严重的社会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影响严重,涉及范围广,常导致大量伤亡和妨碍居民的身心健康,主要表现为发病人数较多,并且死亡率较高,并且在较长时间内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应如何应急与应对?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政府已意识到加快建设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制的重要作用,建立了一系列的应急和应对原则。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三、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病因未明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如何去探索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的原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产生的危害严重,可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暂时和长远的影响。因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尽快查明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迅速建立应急反应体系和制定援救措施。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侦察和核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初可能来自基层单位流行病学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和紧急报告,或来源于实验室、药房等。卫生部门接到信息后,必须进行仔细的核查。如果经确认,信息不真实,应立即向公众澄清事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一旦认定属实,需要立即组织人员和调动设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和应对。

此案例中某市CDC接到基层某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息后,各部门迅速组织各专业的专家到达现场,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从6月24日到7月21日该省某市几所医院陆续收治了20例不明原因疾病病人,病人发病初期均出现高热、乏力,伴恶心、呕吐;后出现皮下淤血、休克等症状。调查还发现,该地及周边地区在此之前已有多例类似病例发生,均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据群众反映,该地区有大量的病猪死亡。这些病例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都表现为多器官损害,确认突发事件的存在。

2.现场调查 在现场对病人的血、尿、粪便和咽拭子等标本进行了采集。并对所有发生的病例均按统一标准进行个案调查,主要内容有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情况,治疗情况,预后情况,近日饮食情况,饮水情况,与病死牲畜接触史,病家周围环境,病家周围类似病人发生情况,病家周围猪等动物的病、死情况等。紧接着对疾病的三间分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3资料分析(1)实验室诊断 对病人血、尿、粪便和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排除了炭疽、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疟疾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描述性流行病学资料信息,经专家会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2)三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 ①发病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四川资阳、内江等地,见图10-1-1。②疫情呈点状散发:调查表明,所有疫情均发生在农村、地处偏远、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动物疫情也只发生在散养户,且大都为养殖场地卫生条件差、圈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卫生条件相对较好的养殖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场未见疫情报告。③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疫点之间无直接相关性。据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感染病例均因私自宰杀、加工病死猪而得。大部分动物疫点所处区域相对独立,只有少数疫点靠近交通主干道,各疫点间相隔较远,彼此之间无直接流行病学相关性,说明疫点间相互传播的可能性不大。时间分布特征 调查表明,6~8月份疫情区域的气候属湿热多雨季节。其中疫情最严重的资阳、内江温度较去年同期高近2℃,湿度高约2~5个百分点。

人群间分布特征 病例均为男性农民,年龄在30~70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病人间无直接联系,无可疑饮食饮水史和外出史,但均有病死猪接触史,有明显的皮肤破损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人发病,没有发现人传染人的现象。

图13-1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中心疫区图

(3)主要临床特征 多数病例发病初期均出现高热,全身不适,眩晕。临床上起病急,多为突起高热,肢体远端部位出现瘀点、瘀斑,早期多伴有胃肠道症状、休克,病情进展快,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衰等,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脑膜炎型病例与“感染性中毒休克综合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一致,均有病死猪接触史,伴明显的皮肤破损。

四、面对流行病学现场收集来的大量数据,我们如何建立病因假设?

根据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结果,利用求同法、共变法、排除法等病因推理法则,得出病因假设--“来源于病死猪的能产生较强毒素的细菌感染”,其感染途径为直接接触。与病死猪密切接触的人群可能是该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有伤口或皮肤破损者更易感。

五、在积极寻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根据初步病因假设,在边调查病因的同时,边提出以严禁宰杀病死猪为主的综合性控制措施。1.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如村民发现病猪要及时向兽医报告;一旦猪患病死亡,要立即报告畜牧兽医部门;村民要做到不私自宰杀、贩运、销售、购买、食用病猪和死猪。宰杀、贩运、加工人员应穿长袖工作衣服,戴手套,穿高靴,加强个人防护,皮肤有伤者暂不要从事此工作。

2.主动进行传染源监测 疾病控制机构主动与当地畜牧兽医站联系,建立疫情通报机制;通过各种途径,随时随机收集猪病信息。3.主动病人监测报告 医院密切注视疑似就诊病人,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卫生局和CDC。在实施控制措施的同时,各专业专家积极寻找此次疾病的病因。在疫情初期,由于缺乏病原学结果,其诊断标准主要围绕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来制定。但随着实验室检测不断深入,病原学结果的线索逐步清晰。在排除了炭疽、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疟疾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的高度可疑菌——链球菌,从猪标本中分离培养到链球菌和巴斯德杆菌。病例的临床表现与国外90年代后报道的STSS相似。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1976~1982年间,四川省内江地区(现资阳市和内江市)、自贡、成都、绵阳等地生猪曾发生猪链球菌病,发病率为0.1%~0.4%。本次疫情严重的8个地市均为历史疫源地,病死猪占全部病死猪的98.3%。四川历史上未发生过疫情的地市此次均未发生疫情。6~8月份疫情区域的气候属湿热多雨季节。其中疫情最严重的资阳、内江温度较去年同期高近2℃,湿度高约2~5个百分点。本次疫情始于6月24日,集中发生在7月份,与1976年四川原内江地区疫情发生时间一致,与1998年江苏南通地区疫情发生的时间与气候特征也相似。

六、明确病因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在明确此次可能是由于接触病死猪导致的人-猪链球菌感染综合症的爆发。各级政府迅速制定下发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核实程序》和《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实施。1.建立应急工作体系 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建立完善、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制定好应急预案;准备好追踪、调查、消毒、处理、采样、化验的物资;成立应急组织:包括疫情搜集分析传递小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小组、现场消毒处理小组、采样化验小组和综合调配材料小组。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提高疫情预警预报和早期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制定和修订各种技术方案,指导防治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如制定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调方案、病例报告程序、疫情核实诊断流程和《猪链球菌Ⅱ型感染疫情调查与监测方案》,规范了监测及临床判定标准;二是动员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开展拉网式疫情普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人间和动物疫情。

2.疾病监测与生猪检疫 主动病人监测报告:疾病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要启动本机构应急预案;发现病人后立即开展追踪调查,并疫情分析,控制疫情的扩散。流行病学调查的重点是病人一周内的情况。

建立、健全生猪疫情报告制度,对病、死猪取其病灶部位、脓灶、血液、淋巴结和各组织脏器等进行压片镜检以及病原分离与鉴定。实行生猪集中屠宰制度,统一检疫,严禁屠宰病、死猪;同时加强上市猪肉的检疫与管理,禁售病、死猪肉。

3.临床病例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CDC1993年制订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STSS)诊断标准,并结合本起疾病的特点修正制订诊断标准。

4.疫点和疫源地处理 疾病控制机构对于追踪调查出的传染源存在的猪场,进行终末消毒。病死猪集中消毒后,在远离饮用水源50米以上的地方深埋(2米)。

对于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家庭,进行终末消毒。对发生链球菌病死猪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天,主要观察指标为:发热、皮疹、头痛、呕吐等其他生命指征。死亡病人的尸体要消毒后进行火化。5.落实综合措施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卫生、公安、工商等各级部门全面落实防治措施。

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由于养猪场地卫生条件差,圈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导致生猪感染了猪链球菌,人因私自宰杀,加工病死猪而感染发病。整个事件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寻找原因,启动应急机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

【扩展的知识】

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的背景

2003年春天,人们谁也没想到中国会出现一种叫做SARS的传染病,更没想到一个生气勃勃的中国被这种看上去仅仅像是咳嗽、发热的疾病搞得人心惶惶,甚至迅速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SARS 的出现和迅速传播,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建设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不健全;缺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援助。SARS疫情暴发后,建立国家级重大疾病、疫情和中毒等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2003年4月1日,吴仪副总理在视察中国CDC时,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建立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迫切性。此举被国外舆论评价为“公共卫生事业上的转折点”,是SARS肆虐的背景下,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被火速提到议事日程。国务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针对前一阶段“非典”的防治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适时制定了信息通畅,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分明、实用高效的中国第一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于2003年5月12日通过新华社全文播发。

尽管条例的出台与解决SARS密切相关,但其并非针对某一特殊的病例,而是适用于所有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条例为解决未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搭起了完整的法律框架,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条例的实施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有效应对当前或今后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都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史上的里程碑。

二、疾病的的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什么时间发病多、发病少,在什么地区发病多、发病少及在哪些人群中发病多或发病少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人群现象,即疾病的分布。它可通过了解疾病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特征来探索疾病的病因及预防疾病。疾病的分布是一个经常变化的动态过程,它可受到病因、环境及人群特征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每种疾病都有其各自特异的有一定规律的分布特征。

三、病因推断 1.病因的概念 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风险(risk)升高的因素,也意味着病因(暴露条件)与疾病呈相关。

2.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主要是归纳推理方法,它包括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消除归纳法),以及概率性推广的归纳统计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它的结论是把前提里的道理缩小范围再讲一次,因而前提真则结论必真。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它的结论是把前提里的道理扩大范围再讲一次,因而前提真则结论只是可能真。3.因果推断的标准

关联的时间顺序 如果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或防治效应)Y(X→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这就是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

关联的强度 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同弱关联相比,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将更强,因此这种混杂是容易被识别的。另一方面,弱的关联更可能是未识别的偏倚所致。

关联的可重复性 指关联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重复观察到,除非有明确的理由来解释不同的结果。

联的合理性 对于关联的解释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矛盾,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这相当于客观评价。研究者或评价者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支持因果假设的把握度,这相当于主观评价。

一个因果关系必须要具备到关联的时间顺序和关联的强度,关联的合理性和可重复性是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符合可使因果关联的可信度下降。

【后记】

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根据血清学反应,分为20个血清群。不同血清群对不同的动物宿主有不同的致病性。近年来国外报道了数起R群的猪链球菌II型感染人的事件,但每起报告病例数不多,一般为1-2例。人感染Ⅱ型猪链球菌通常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伴有耳聋、运动功能紊乱,严重的病例发生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导致多脏器衰竭及死亡。猪链球菌病多发生在屠夫、养殖厂工人、生肉加工和销售人员中,也有盗猎野猪者发病的报道。病人发病前均有猪和猪肉的密切接触史,因此,国外有学者认为人感染猪链球菌是人类的动物源性职业病。

一、传播途径

1.主要经过破损皮肤传播:屠宰、加工、饲养、贩运感染/病/死猪过程中,通过破损皮肤接触,感染猪2型链球菌。炎夏、潮湿、皮肤多有裸露,时有搔挠,造成皮肤抓痕,接触病猪后感染。

2.消化道辅助:食入没有煮烂熟透的病死猪肉感染尽管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但猪作为主要传染源,象其他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样,在缺乏有效干预下,疫情会不断扩散蔓延,病猪流向哪里,那里的人群就有可能暴露于猪链球菌中,在屠宰、加工、贩运、饲养等过程中,遇有皮肤破损或食入,即可发病因在感染过程中,猪带菌量大,细菌毒力强,感染人后发病凶险。

二、临床表现 1.猪发病的临床表现:

猪发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高达到42℃,四肢呈游泳状爬动,眼结膜充血,颈下、耳根、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斑,全身发抖,口吐白沫,并于1~2天内死亡。2.人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

从皮肤破损接触或食入病肉起到发病,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平均2-3天。(1)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STSS)

STSS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突起高热(占100%),最高体温达42℃;伴有头痛(占56.25%),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占68.75%);随后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占81.25%),瘀点主要分布于四肢与头面部,不高出皮肤,无溃疡等;迅速出现少尿、肾衰(占81.25%)及肝功能损伤等多种器官受损的表现,最终休克(占100%)而死亡(占81.25%)。

病例的潜伏期均在2日以内,STSS的潜伏期,最短者从接触病死猪到发病只有3个多小时。(2)脑膜炎型综合症

链球菌性脑膜炎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占100%),高热(占55.56%),均表现为脑膜刺激症状(占100%),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占71.43 %)和布氏征阳性(占42.86 %)等。但未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未见瘀点、瘀斑、休克、少尿等症状或体征。

链球菌脑膜炎型综合症病例潜伏期更短一点,均在1日内发病,最短者只有1小时。

第二篇: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

责任在肩,捍卫英雄城的安康

南昌市第九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

(参评公共卫生事业奖)

2003,“非典”肆虐侵袭。2005,禽流感疫情暴发。2009,“甲流”蔓延全球……在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九院人将其视为战役,医护人员就是一群拼杀在前的战士,在市卫生局领导统一指挥下,全院职工发扬白求恩的精神,奋勇前进。没有华丽的宣言,没有动人的词藻,有的只是一句对职责的承诺:捍卫英雄城的安康。

迅速、主动,得益于有效的应急机制

从容镇定,有条不紊,波澜不惊,高效运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下院,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市九院以有效的机制,科学的决策,用最精干的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3年,非典疫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蔓延肆虐,作为南昌市收治非典型性肺炎的定点医院,医院立即调整工作重心,把防治非典列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进行周密部署。第一时间,院领导班子成员同相关科室人员对各项筹备工作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也是在第一时间,医院专家组编写制定了《SARS病抢救治疗预案》、《消毒隔离预案》、《护理工作预案》、《后勤保障预案》以及《发热门诊工作制度》、《非典型肺炎定点医院规范》等相关规 1

章制度和措施并立即付诸实施。

非典,我们胜利了。市九院被评为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单位。陈家鸰主任被中组部、省、市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应淑梅被团中央授予抗击非典优秀团员称号;周兰惠、吴湛被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孔德忠书记被省卫生厅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吕定英等8人被南昌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陈宏义等9人被市卫生局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有了对艾滋病、鼠疫、霍乱、非典的实战经验,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中,医院的防治及应急处臵能力不断提高,应急机制也更为完善。从组建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信息跟踪研究小组,制定《新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技术研究信息跟踪策略》,及时跟踪国际、国内新发传染病流行状况及诊治信息,到相关防控知识的培训到实地应急演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医院已制定《南昌市第九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将来重大或新发传染病阻击中,医院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应对和处臵各种突发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细致、缜密,来自于崇高的敬业精神

每一场特殊战役,都需要一批特殊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一批英雄。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在甲型H1N1流感阻击战中,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力体现,党员、团员医务人员庄严地在请战书上签了名,全院干部

职工发扬了特别了能战斗、特别能吃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给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3年4月11日,南昌市第九医院被定为治疗非典的定点医院。非典先后在广东和北京疯狂肆虐;大批医务人员被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工作在主治传染病的第九医院医护人员,他们也许比一般人更能深切地体会“传染”二字意味着什么,然而,大家却在请战书上庄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非典病房护士高春兰,家公患鼻癌化疗刚出院,母亲患腰椎尖盘突出瘫痪在家,自己也是腰椎尖盘突出患者,每天在家还得自己做牵引。进入隔离区工作后,高春兰确实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她患病半年多的时间里,每天下班回家,丈夫都会为她作腿部按摩,或用吊带把脚吊在床上,用力牵引拉治,让她恢复得很快。然而,高春兰进入隔离区后,没有了丈夫每天的按摩,也不能做牵引,加上她的工作是消毒员,一天最少要拎七八次的消毒大桶,每桶都重达上百斤。劳累和病情使高春兰的病情加重,不得不躺下了。医生说,高春兰的病要动手术,否则会导致终身瘫痪。可高春兰无论如何不肯离开非典病房。她说:“即使有一千个离开的理由,现在也不是时候。病房如战场,退下来就和逃兵一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9年11月19日,甲型H1N1流感开始第二波大面积流行。为了能让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疫情最高峰,徐祥英坚持

24小时工作。因为病人蜂拥而至,徐祥英一天都没有顾得上喝口水,而一天的食物竟然是一个在微波炉转了2分钟的红薯。在发热门诊的当班医生徐祥英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她说她必须坚守岗位,作为一个医生,她不允许自己的病人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安全、有序,得益于科学的救治手段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医院一方面确保预防工作扎实到位,一方面确保其它传染病的正常收治工作的开展,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继续得到改善,床位使用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没有一例医患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医院采用科学的救治手段,确保了安全有序救治。

2003年4月,医院非典病房先后共收治5名“非典”可疑病人,医院专家组经过检查,迅速为患者制订出科学详细的诊疗方案,患者的病情得到高度关注和有效控制。医院多次邀请省、市专家组对患者进行会诊,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确保了患者的迅速康复。医院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先后调配了21名医师、医技人员和40名护理人员参加非典病房工作,确保了一线技术人员配臵需要。

为了科学救治,医院对全院职工进行了防非典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等等相关培训38次,培训人员达到1506人次;先后组织了6次实战演练,医院还组织专人每天数次深入病房和发热门诊,在消毒隔离方面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上把关。

医疗救治工作始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2009年,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市九院再次定为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定点收治医院。医院第一时间强化应急能力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科室培训、双卫网继续医学教育等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收治流程、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的训练,2009年,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先后组织10余次培训,开展3次应急演练,参与人员达200余人次。

面对全国稀缺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医院不等不靠,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甲流的优势,通过自制配方,研制出预防和治疗专用制剂,一线医务人员全部服用中药汤剂,使人体免疫力得到了提高。一线医务人员保持零感染,为甲型流感的救治提供了人力保障。据临床数据反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发热及其他感冒症状缓解更快,治疗过程比纯西医普遍缩短了1至2天。

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这是九院人的作风。严谨行医,仁爱护理。九医院,把爱给了病人,给了英雄城。沉着、镇定,来自于健全的防控体系

2003年非典“遭遇战”之后,南昌市第九医院总结了防治非典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强调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医院制定了《南昌市第九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着力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持续防控。

没有人会忘记,2003年医院受非典影响,收入锐减,但为了

确保防治“非典”工作需要的各种物资及时到位,全院职工发扬奉献,投入大量资金购臵急需设备。非典病房内独立设臵了实验室,医院为医护人员购臵了3400件隔离防护服,300付防护镜等一批防护用品。药品储备达60多个品种,做到品种齐全,专柜存放,专册登记。

还是在非典特殊时期,医院在病房紧缺的情况下,把经济效益较好的妇产科病房腾空,改造成非典病房。根据SARS病房特点,每间病房都配有排气扇、紫外线灯、喷雾器和回收筒。安装了分体空调,洗手设施及中心供氧系统。医院共设臵非典病房29间,其他用房23间,可接纳非典确诊病人38人或非典疑似病人11人。据统计医院用于防治非典工作专项资金已近500万元。

凭借着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在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来临前期,医院以最快速度腾空了一幢三层楼房,筹资300多万元,改建成60张病床的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房和全省一流的负压病房,配备了先进的危重症抢救设施、视频监控会诊系统,保障了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崇高的敬业精神,使九院人赢得了“大医精诚”的美誉,也为南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先机。正如九医院院长邹正宇说,实现零死亡、零感染,不仅是对南昌医疗水平和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检验,更是对我们整个防治工作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手段的检验。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大学生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摘要:公共卫生是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事业,旨在通过国家和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疾病与伤残,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预防保健与必要的医疗服务,培养公众健康素养,最终创建人人享有的健康社会。但是,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各种公共危机因素不断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频繁爆发。今天的世界,各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精英,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是近年来,H7N9型禽流感,含铬工业明胶药胶囊,双汇瘦肉精事件等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频爆发,极易使大学生产生恐惧,疑病,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从而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大学生该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本文试从大学生心理和人文角度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积极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持整个社会发展的和谐有序。

关键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大学生 应激管理 心理咨询

一、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

(1)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2)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报道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消息一出,我国肉制品行业又一次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同时也激增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更加不信任。尽管双汇产品已经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大规模撤柜,并开展一系列补救措施,然而品牌信誉度却难以挽回,双汇产品在全国遭遇销量前所未有的暴跌。

(3)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时,全国已确诊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等地。

(4)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5月7日公布,2013年第一季度,国家卫生计生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4起,中毒755人,其中死亡18人。

2,另一方面,从公共卫生角度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

(1)重大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医`学教育网整理;

(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4)新发传染性疾病;

(5)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6)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7)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核事故、放射性事故;

(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9)影响公共健康的自然灾害;

(10)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纵观所有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灾难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抗拒性,它们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经济的重大的损失,给人类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不可避免地同样遭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在校大学生,他们是一个年轻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方式和防御能力还不成熟,常常在一些大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前缺乏应对能力,一旦发生这类事件,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损害。比如2008年的“非典”和2009年的“甲流”,就给全世界乃至各国的高校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恐慌,瞬间打破了大学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从那时起,提高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心理应急的能力,减轻危害的压力,就已受到国家和高校的普遍关注。

大学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成熟,处在一个迅速变化的青春期,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力都比较弱,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他们会长期处在恐惧,紧张的状态下,导致他们作为学生的基本的心态的变化,然后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烦躁,抑郁等不正常的情绪,焦虑,抑郁的心理疾病又会造成学生身体上的疾病,如心脏病,神经病等,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常有序的大学学习进程。

三、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采取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当必要。大学生是蓄满知识和才华的社会发展栋梁,面对突发事件,心理应激水平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在一定水平上预示着其是否会拥有美好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进行系统研究,了解大学生心理应激基本状况,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人格因素,做到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是相当必要的。

高校必须建立应激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激管理机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离不开科学管理机制的建立,更何况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的社会。今天,突发事件已经给学校的大学生带来了诸多危害,学生们不能按时上课,不能与外界正常联系,学校的正常秩序被扰乱。学校要尽快理顺不正常的秩序,就急需构建相应的应激管理机制。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激管理已经被提到各高校议事日程。过去,各高校的领导者们习惯于常态管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仍然采用常态管理方式来解决问题,往往会错过应激和控制的最佳时机,使危机事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进而给学校造成更多危害,制约了高校教育的稳定和发展。现在,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高校的管理者们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校园,以确保高校稳定健康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外部环境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所以,对贫困大学生和农村学生应当有更多的经济支持。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贫困大学生不论是心理上的恐惧还是经济上的负担都会比一般学生要大得多,因此要加大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从心理上对其劝慰,在经济上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助,让他们在特殊的困难时期能安心地度过危机,不影响其正常的学业。加大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

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广大师生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忧患意识,普及卫生知识,了解预防食物中毒,环境污染,预防疾病等基本知识,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技能,提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加强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训。

比如,对于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主要对其进行语言上的疏导,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宣讲能力,从而帮助和带动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走出危机和恐慌。对于新闻系的学生,则应该着重培养他们对事实的判断能力,学会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客观看待问题,当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不要盲目地轻信一些社会上的不实谣言,否则会以讹传讹引发更大的心理危机,甚至会引起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而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则应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在野外暂避或者考察的话,他们就该是学生们的领路人了。

加强不同民族的情感交流和团结。

大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各个民族的学生。难免会有不同的处世观念,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学生们要抛开一切成见彼此团结亲如一家,携手并肩共同应对危机事件。此外,学校还应该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保护机制。

四、结束语

这是一个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时代,高校是一个人群集中且年龄结构特殊的场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单位,在校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提高学生应对外界影响的调适能力和提高处理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管理的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项重要管理活动。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和各方人士的殷切关注和多方努力,在校大学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定将取得不凡的成就!

参考文献:《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第07期 作者 于二曼,王重建,李文杰;孙锦峰,张卫东,张梅喜,胡东生高校大学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分析 万秋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03期高校突发卫生事件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谢念湘 佟玉英 赵金波 张微 《才智》2011年24期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探讨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作者:武文宏 2007-4-26

第四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区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2011年,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按照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部署,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努力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根据区党政办关于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安排意见,现将我局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预案,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

全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二、应对工作

2011年,我局按照《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一)卫生应急管理不断健全

我局始终把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应急办具体负责卫生应急日常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做到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保障了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事态蔓延。

(二)卫生应急预案不断完善

根据卫生应急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制度,按照《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我局先后组织修订完善了重大传染病、食品安全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形成。

(三)卫生应急队伍不断加强

我局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注重专群结合,通过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以基本形成了以卫生消杀防疫和医疗救治为主体的卫生应急小分队。为了有效提高应急队伍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采取分专业培训、外出学习考察、医疗

卫生人员的全员培训、分专业应急演练和多专业协同演练等方式进行实战演练,全年多次举行专门性应急培训和综合性演练。

(四)扎实抓好卫生应急信息监测预警

全区卫生系统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基础状况信息监测与搜集。我局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卫生应急预警信息,加强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全区卫生系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水平和快速应对能力。全区已形成了以我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

(五)科普教育方面

我局把卫生应急常识与食品安全知识结合起来,在开展卫生应急常识宣传的同时,有力的宣传了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了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经费和物资储备不足;二是基层应急工作人员有待进一步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系统有效的培训,基层应急处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社会公众危急意识不强,传染病防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区、乡、村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加对三级应急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健全信息保障和专家、专业队伍,对社会人群的健康适时监测,及时发现对人类可能造成生命、健康威胁的传染性疾病,并提供预警等决策依据。

(三)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应急队伍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物资的储备,提高物质保障能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区卫生局

2012年1月17日

第五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原则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原则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协

助有关部门开展调查,依法采取控制措施,并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一、学校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应对原则

1.在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学校传染病暴发的疫情处理任务后,卫生监督

机构应派员依法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查取证。

2.根据监督检查的情况,制作现场监督笔录,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依法出

具卫生监督意见书或控制决定,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行为依法立案调查。

二、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对原则

1.在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理任务后,卫生监督机

构应派员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查取证,依法对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管理情况及供水设施、水源的卫生安全防护、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及运行情况、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含消毒剂)和使用情况等影响水质卫生的因素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制作现场监督笔录。

2.学校饮用水水源被污染、水质异常,卫生监督机构应依法责令学校停止

使用;对因饮用水净化消毒或者卫生管理不规范导致水质不合格的,下达整改意见,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

3.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

管理办法》的行为依法立案调查。

4.属于工业污染造成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应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移交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涉嫌人为投毒的,应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公安司法机关。

三、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异常反应的应对原则

在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学校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异常反应处理任务

后,配合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单位对预防接种的组织实施单位、个人资质、接种疫苗的品名、批号、生产厂家、学生的异常反应症状及程度进行调查了解,制作现场监督笔录并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对于预防性服药异常反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协调药品监督管理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处理。

下载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

    20xx年街道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演练工作,强化属地职责,积极发动、宣传,联合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街道公共卫生保障团队,做好地区公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报告

    ××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报告 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在食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章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章制度1 1、设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防保站及计算机信息科等科室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组织领导和落实。2、防保站为本单位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维系着人群健康和生产力发展,深刻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为切实履行好学校各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 l、突发事件急处理要遵循预防为土、常备不懈的方针。贳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2、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讲义

    山阳县卫生局 关于《山阳县2010年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报告县政府应急办: 根据山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山政办发[2011]16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县卫生局牵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试题

    突发事件与医疗废物培训试卷 姓名 科室 一、填空题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 (4) 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事件的成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章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章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章制度1 1、设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防保站及计算机信息科等科室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组织领导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