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8:0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第一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作者:中小学教育网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59 更新时间:2007-5-28 23:51:07

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 李开祥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几年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育中薄弱的一环。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和实验条件缺乏之外,实验教学过程中忽视必要的严格的思维训练,也是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在具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之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

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为什么应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呢?

第一,这是掌握化学科学知识的需要。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又是掌握化学知识规律的入门的向导和手段。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建筑知识架构,非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由感性上升至理性不可。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

第二,这是学习活动的需要。

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思维。中学基础教育阶段思维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品质──独立性、整体性、逻辑性、精密性、发散性和敏捷性等的形成与锻炼上。而化学实验活动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多种思维品质的契机。化学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把握这些契机,是教学的严重失职。

第三,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笔者十分赞赏重庆市知名化学特级教师王作民先生把化学实验功能凝炼成“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十字概括,因为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也可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而它们的获取与提高,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事实是,由于“应试教育”飓风的吹袭,也由于不少师生对实验活动里思维训练的忽视,国内不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许多大家司空见惯却又不能容忍的现象: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只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之1、2、3、4„„,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而忽略了诱导学生把在实验观察时激发起来的兴奋中心,及时转移到透过现象认识变化的原理和实质上来;有的学生对于课堂曾观察过乃至自己动手做过的化学实验,在脑海里留下的仅是一片空白,毫无印象;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对付实验问题,往往“张冠李戴”;有的学生做实验时求应付,走过场,未曾动手,就已经按课本所述,先填好实验报告的“正确结论”„„。凡此种种,不正说明了实验教学欠缺思维训练的严重性么!

应当怎样克服上述不良现象,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的思维训练呢? 这先得全面了解一下化学实验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笔者认为,重点是——

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⑴实验原理;⑵装置原理;⑶操作原理。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

“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1.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

发生什么特征、属何类型的变化?得到什么结果?为何会得到此结果?

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体积、或微粒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

3.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

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

其次,是装置原理的思维训练。

“装置原理”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个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采用何种组合、联接方式的道理。可以围绕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1.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分离、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

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

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再次,是操作原理的思维训练。

“操作原理”指的是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的理由。可以围绕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1.操作步骤──为达某一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省略或调动某些步骤会有什么影响?

2.注意事项──实施某个实验步骤时应注意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原因何在?

3.安全措施──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事故?如何防范?万一出现事故应如何处置?依据何在?

应当说明的是:上列种种围绕“三大原理”引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角度,是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来阐述的,实际上,对于某一具体的化学实验活动,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需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准的实际出发,抓住某些侧重点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某些典型的实验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

那么,怎样围绕上述“三大原理”的教与学,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提出如下思维训练引导过程——:

其一,挖掘启发思维的因素。

现行化学教材对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一般都是采用操作步骤介绍性的叙述,缺乏对学生思考的激发和引导。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善于透过课本里叙述性的文字,将隐含在其中的“三大原理”的因素挖掘出来,设计层层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他们研讨探究。例如,即使象初中化学“用简易装置制氢气”这样的简单实验,也可以设计出系列启发学生分析原理的思考题,请看下表:

其二,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一般说来,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颇有兴趣,但往往只是好奇心驱使所致,由于观察实验时目的性不明确,不善于集中注意力于那些关键设备的主要现象,加之演示实验时仪器小而教室范围宽、学生多,所以他们观察实验并不准确。为此,在可能条件下,教师宜改演示实验成并进实验,或借助CAI软件或VCD光盘、录相带等播放实验录像,尽可能结合并进实验或录像播放,穿插围绕“三大原理”的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

其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中,为了避免学生先入为主,想当然,走过场,要提倡学生养成据实完成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即使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也要按的观察的实情填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然后及时分析失败或异常的原因,从分析原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例如,学生做“乙醛滴进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的实验,按理应当出现美丽的桔黄色最后呈砖红色沉淀,但有的学生却得到深棕色乃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强调学生据实填答沉淀颜色,并通过讨论分析原因:有的是滴加乙醛用量不足,有的是加乙醛没有摇匀,加热过猛造成乙醛挥发,结果氢氧化铜过量,稍高温度时便分解成黑色氧化铜,混杂在其中,掩盖了氧化亚铜的砖红色。于是学生从分析原因中得到了思维训练,也提高了对反应物适当用量和控制条件对实验成败影响的认识。

其四,运用典型实验导思。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效能,教师应当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来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宏观地把握大纲、教材的整体,作出不同年级将通过哪些典型实验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思维训练的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二是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将教材规定的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提出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三是选用一些“高考”或“中考”试卷的典型综合实验题,指导学生解题,乃至跟动手实验结合起来训练,中学教材和历届高、中考试题,不乏优秀的典型化学实验题型,如氢气、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乙烯等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作用。就以1997年全国高考化学试卷里制取二溴乙烷的28题来说,其实验、装置、操作原理,早在高二《化学(必修本)》第四章“乙烯”一节中就应当得到充分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制取乙烯及其性质检验,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⑴实验室制乙烯用什么试剂?通过什么类型的反应制得乙烯?

⑵实验室用制氯气的装置改为制乙烯气,有什么变动?为什么制乙烯气不需用分液漏斗而改用温度计?为什么反应器内要放一些碎瓷片或玻片?

⑶为什么反应要迅速升至170℃左右?加热一定时间后,反应液为何会变黑?

⑷将产生的气体经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洗涤,除去什么杂质气?这些杂质气是如何产生的?

⑸将乙烯分别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会褪色,两者原理有何不同?

⑹如果原料气产生乙烯通入溴水是为了制得二溴乙烷,结果发现所消耗原料试剂的用量大大超过所得产物,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⑺空气里点燃产生的乙烯气体与点燃甲烷气体,它们火焰的现象不同,原因何在?

如果上述问题早在进行乙烯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已通过思维训练逐步解决,那么,解答1997年高考化学试卷28题,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五,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中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素质、改造自然、服务社会,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活动也不例外。因此,除了课堂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外,还要倡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在课外日常生活中,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小实验和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例如对土壤成分的检测,对大气、水质成分的分析及污染、防治的调查,对钢铁锈蚀及保护的认识;对建筑、合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的了解„„。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结论十分明显: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容忽视,化学实验活动中的思维训练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第二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几年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育中薄弱的一环。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和实验条件缺乏之外,实验教学过程中忽视必要的严格的思维训练,也是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在具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之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

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为什么应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呢?

第一,这是掌握化学科学知识的需要。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又是掌握化学知识规律的入门的向导和手段。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建筑知识架构,非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由感性上升至理性不可。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

第二,这是学习活动的需要。

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思维。中学基础教育阶段思维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品质──独立性、整体性、逻辑性、精密性、发散性和敏捷性等的形成与锻炼上。而化学实验活动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多种思维品质的契机。化学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把握这些契机,是教学的严重失职。

第三,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笔者十分赞赏重庆市知名化学特级教师王作民先生把化学实验功能凝炼成“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十字概括,因为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也可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而它们的获取与提高,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事实是,由于“应试教育”飓风的吹袭,也由于不少师生对实验活动里思维训练的忽视,国内不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许多大家司空见惯却又不能容忍的现象: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只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之1、2、3、4„„,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而忽略了诱导学生把在实验观察时激发起来的兴奋中心,及时转移到透过现象认识变化的原理和实质上来;有的学生对于课堂曾观察过乃至自己动手做过的化学实验,在脑海里留下的仅是一片空白,毫无印象;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对付实验问题,往往“张冠李戴”;有的学生做实验时求应付,走过场,未曾动手,就已经按课本所述,先填好实验报告的“正确结论”„„。凡此种种,不正说明了实验教学欠缺思维训练的严重性么!

应当怎样克服上述不良现象,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的思维训练呢? 这先得全面了解一下化学实验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笔者认为,重点是——

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⑴实验原理;⑵装置原理;⑶操作原理。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1.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

发生什么特征、属何类型的变化?得到什么结果?为何会得到此结果?

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体积、或微粒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

3.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

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

其次,是装置原理的思维训练。

“装置原理”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个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采用何种组合、联接方式的道理。可以围绕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1.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分离、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

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

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再次,是操作原理的思维训练。

“操作原理”指的是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的理由。可以围绕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1.操作步骤──为达某一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省略或调动某些步骤会有什么影响?

2.注意事项──实施某个实验步骤时应注意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原因何在?

3.安全措施──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事故?如何防范?万一出现事故应如何处置?依据何在?

应当说明的是:上列种种围绕“三大原理”引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角度,是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来阐述的,实际上,对于某一具体的化学实验活动,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需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准的实际出发,抓住某些侧重点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某些典型的实验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

那么,怎样围绕上述“三大原理”的教与学,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提出如下思维训练引导过程——

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一,挖掘启发思维的因素。

现行化学教材对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一般都是采用操作步骤介绍性的叙述,缺乏对学生思考的激发和引导。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善于透过课本里叙述性的文字,将隐含在其中的“三大原理”的因素挖掘出来,设计层层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他们研讨探究。

其二,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一般说来,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颇有兴趣,但往往只是好奇心驱使所致,由于观察实验时目的性不明确,不善于集中注意力于那些关键设备的主要现象,加之演示实验时仪器小而教室范围宽、学生多,所以他们观察实验并不准确。为此,在可能条件下,教师宜改演示实验成并进实验,或借助CAI软件或VCD光盘、录相带等播放实验录像,尽可能结合并进实验或录像播放,穿插围绕“三大原理”的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展开思维训练活动。

其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中,为了避免学生先入为主,想当然,走过场,要提倡学生养成据实完成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即使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也要按的观察的实情填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然后及时分析失败或异常的原因,从分析原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例如,学生做“乙醛滴进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的实验,按理应当出现美丽的桔黄色最后呈砖红色沉淀,但有的学生却得到深棕色乃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强调学生据实填答沉淀颜色,并通过讨论分析原因:有的是滴加乙醛用量不足,有的是加乙醛没有摇匀,加热过猛造成乙醛挥发,结果氢氧化铜过量,稍高温度时便分解成黑色氧化铜,混杂在其中,掩盖了氧化亚铜的砖红色。于是学生从分析原因中得到了思维训练,也提高了对反应物适当用量和控制条件对实验成败影响的认识。

其四,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中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素质、改造自然、服务社会,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活动也不例外。因此,除了课堂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外,还要倡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在课外日常生活中,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小实验和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例如对土壤成分的检测,对大气、水质成分的分析及污染、防治的调查,对钢铁锈蚀及保护的认识;对建筑、合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的了解„„。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结论十分明显: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不容忽视,化学实验活动中的思维训练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第三篇:实验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技能训练

实验六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技能训练

(二)教学目的

1.提高学生对实验课教学作用的认识

2.初步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课的一般讲解方法

3.理解化学性质及制备气体实验讲解能力要求及对工艺流程叙述分析能力要求 4.掌握备课、讲课基本技能 5.学会评价一堂课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

1.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化学实验课教学 ⑴容量瓶的使用(5只50ml容量瓶)

⑵钠的取用(5瓶钠,5套盖玻片,5把小刀,5盒滤纸)⑶常见有机容器的识别及使用方法介绍(5套有机仪器或图片)2.形成化学概念化学实验课教学

⑴ 原电池(5组铜片, 5组锌片,10套鳄鱼夹,5个500ml烧杯,5组导线)⑵ 离子反应(5小瓶硫酸铜固体,5瓶氢氧化钠,5只小试管,5个玻璃棒)3.阐明化学原理化学实验课教学

⑴ 原电池原理(5组铜片, 5组锌片,10套鳄鱼夹,5个500ml烧杯,5组导线)要求

1.两人一组备课 2.教案选题

两人在3组教学内容中选两个不同选题共同设计成两个综合式教案片段。3.每个组派一人将其中一个教案片段用10分钟通过演示实验方法讲课。4.组长负责每个组教学顺序安排及每个组教学效果评价汇总 作业

1.填写教学效果评价表。

2.每个人将设计成的综合式教案片段写在稿纸上交。

第四篇: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何维军

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730726)

摘 要 中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教学生怎样进行实验操作、现象的分析,培养他们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关键词 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 安全教育

中央电视台一套《今日说法》节目曾播出了这样一个案例:徐州市某学校的一节化学课后,化学老师让一位学生帮他把实验器材及药品送回实验室,这位同学在去实验室途中私自偷拿了化学药品氯酸钾和硫磺。由于好奇心,回家后该同学把氯酸钾和硫磺混合在一起玩而发生爆炸,致使该同学一只手指被炸伤。之后,家长把学校告上法庭,从而引起法律纠纷。

类似的案例在我们的日常化学教学中不在少数。那么我们的平时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呢?怎样对学生有效进行安全教育呢?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教师的责任。教学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力求杜绝大小事故的发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轻者可以致残,重者危及人身安全,还对学生学习化学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凡是化学教师都知道,在化学实验中,要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试剂,不少化学试剂是危险性化学药品。如:浓酸、强碱,金属钾、钠,苯酚,白磷等。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常伴有各种气体、蒸汽、烟雾、粉尘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的是有毒,有的甚至是剧毒,实验中还会偶然发生烧伤,炸伤、烫伤、割伤等事故,所以在上化学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一些应急措施;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千方百计预防和清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这既是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的问题,也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要求。化学教师只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中学化学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教育

化学实验室中不少事故是由于学生无知,粗心大意、好奇、思想麻痹等造成的,因此,学校要制定必要的切实可行的实验安全守则,危险化学药品使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的科学态度来学习化学实验,充分了解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技巧,精心操作,勤于思考,严格药品用量。

(二)、加大实验改革力度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从我国现行化学教材来看,学生实验的编写一般是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等几部分组成。我认为应当适当增加安全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美国的化学实验教材《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该书所有实验的编写均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安全、步骤、处理方法、问题等几方面组成,例如:在“体积的测量和溶液”实验中,安全部分写道:“在实验中必须始终佩带护目镜。14mol/L NaOH溶液的腐蚀性很强,取用时要戴手套。溅出的任何化学药品要立即用水擦净。应该注意碱会腐蚀玻璃,要用大量的水彻底清洗玻璃仪器,以防止被腐蚀性物所腐蚀。”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编者详细的要求安全措施,如果我们的教材中也能补充这样的要求,再加以教师的引导,实验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更重要的一点是从该书的实验编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实验的思路,首先搞明原理、目的,在目的原理的前提下,选择实验用品,而后就要全面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才是步骤,回收处理。我们现在的实验教改方向是逐渐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过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而我们的思路一般是目的原理→实验用品→步骤→结论,而忽略了安全。在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时,可行性往往是以步骤设计能否满足目的原理为标准,我认为《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我们指出了这一思路中明显的漏洞,应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重视。

(三)、认真讲解原理

每一个基本操作都有其自身道理。如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前为什么要先预热;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为什么要从底往上套等。学生从原理上懂了以后,对理解在“操作中为什么这样做”大有裨益。

(四)、认真训练基本操作

任何一个复杂的实验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基本操作所组成,所以掌握每一个简单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近几年,教育部门给农村中小学配备了设施齐全的化学实验室,为化学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保证。因此化学老师就要有计划的让学生到实验室熟悉各种化学仪器,知道它们的功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在懂得原理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掌握。

(五)、共同分析实验

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有科学的操作步骤。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实验原理,明确每一个环节,做好预案,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地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做好每一个实验。

(六)、做好安全防范准备及演练

在实验室里认真准备好创可贴、药棉、纱布、碘酒、胶布、沙桶、灭火器等必备药品和器材。模拟事故情境,让学生练习如何应急处理,掌握自救的知识。

(七).教师应当“从我做起”言传身教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1、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2、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3、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可是化学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并不是一句耸人听闻之言,本文我就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谈了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以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只要熟悉操作规则,了解反应规律,做好课前预习,危险也能变为安全。反之,在实验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事故,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能危及师生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所以,奉劝广大师生要高度重视。

第五篇:大力改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四川贺伟 推荐

大力改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是全面实施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理论成绩总是居于优势,可实验成绩往往落后于其他国家。

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未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使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实验内容开设少

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数量明显低于国外。其中美国约65~115个,德国约375个,而我国仅有23~28个。从以上数据可知,我国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编入的学生实验的数目要比西方发达国家少得多。这里有受教育经费的制约的因素。我国目前广大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化学实验设施还不够完善,实验数量不足,装备也差,没条件做大量的学生实验。另外,我们的化学实验的教学仍受到传统的实验教法的影响,化学教材中学生实验增长幅度还有限。

二、实验手段落后,缺乏科学性

化学实验手段是指由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工具和设备等所组成的,为使化学实验者改革和控制化学实验对象而使用的实在特体的总和。我国化学实验所采用的仪器、实验装置等甚至是近百年没有什么变动的。这与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现状是极不相符的。另外,统编教材中对常规实验的操作,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等也规定得过于“规范”和“具体”。这些过于刻板的手段和做法既不利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沟通,也不利于培养开拓型,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如目前化学实验中,称取物质质量的仪器在中学阶段还是托盘天平,尽管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克,但我们在教学中仍规定“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而不可用手直接拿。”而现代化的各式电子秤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的工具仍在化学教材中难以推广。这种过多地循规蹈矩,过分强调使用纯化学器具和规范化操作的情况在我国化学实验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其结果无疑是给学生增添了又一道桎梏。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我国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约占实验总数量的90%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新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演示。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作概括和总结。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结论的认可,强化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其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做到丝毫不差。所以传统实验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化学学科主要的一些既成事实的原理、概念、定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传授给学生,并验证其正确无误,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形成运用这些知识解析题目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角度看,长期和单一地选用这种模式实施实验教学显然是 1 极不妥当的。

明确了我国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该如何予以改进呢?

一、更新观念,改进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 1.改变把化学实验技能与化学实验能力划上等号,把化学实验能力仅仅归结为实验操作活动的能力这些教学观念上的偏差;

2.化学实验能力应该包括选择和明确课题的能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能力;构思、选用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观察实验,收集有关事实、资料、数据的能力;分析、研究和处理事实、资料、数据,形成概念,作出判断、推理和发现规律的能力;表述实验及其结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杜威认为,“除了探索研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那种未确定的情境中的各种要素,使它们成为一个确定的情境,最后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时,经历这个过程的探究者就获得了知识。知识绝对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虑、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杜威的这种教育思想对我们改革化学教育有深刻的意义。

二、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教学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实验装备、设施将会越来越多地在化学实验及其教学中得到应用,这无疑也是中学化学实验发展的又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较全面地选用了精密电子天平、数字式测温仪、数字式pH计,不少重点中学还配置了红外光谱仪、紫外和可见光谱仪、气相色谱分析仪、质谱分析仪、溶解氧制定仪、COD测定仪、噪声统计分析仪、双气路大气采样仪等多种现代化、高性能的实验设备。同时,多媒体教育手段的发展也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日益现代化的外部条件。另外,耐高温的玻璃材料、耐强腐蚀的高分子材料、多功能的复合材料等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将会获得更多应用。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实验一讨论”法把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组织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方法和讨论方法为主,来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设计方法、实验活动、讨论实验结果、小结练习等5个环节。它不但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而且包含完整的实验过程,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教学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2. 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也是我国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过去我们在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时,往往把实验设计得非常“严肃”、“规范”,实验装置必须选用化学仪器、器皿来装配,瓶瓶罐罐的实验被视为不正规,不科学。实验试剂必须用化学试剂,食品等物质作为试剂则被视作小儿游戏,目前我国不少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也房间地使实验现象尽可能新奇、鲜明,以便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许多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已成为当今许多中学常见的演示或学生实验。因为无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趣味性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它是今后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因素。

3.实验向微型化、简约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环保。微型实验的仪器装置一般比常用的要缩小十倍至几十倍,所用试剂的量也为常规实验的几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实验试剂 的微量化使微型实验产生的尾气、尾料仅为常规实验的几十分之一至几百分之一。简约化实验就是指由专门工厂经过精心设计、组合加工的实验仪器,其中盛有相应的药品,是围绕某个特定的目的所设计的单元实验。它装置简单、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现象明显、结论明确,这种实验节约药品、节约师生的时间、成功率高、一次性使用且不产生污染。

4.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如用于错误操作危害的真实再现,如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使硫酸液体飞溅、用气普发生器制乙炔、氢气还原氧化铜先加热、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等;用于有剧毒物质参与的反应或教材未设计的危险实验,如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硫酸铜的反应,金属钠和硫磺混合研磨,氢气和氟气的反应等,用于细节重放,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酸碱中和滴定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操作细节的实验。

参考文献:《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反思及展望》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应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对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探讨》

《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三个动向》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尝试》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完善途径》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误区》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四川省简阳中学 黎 永 东 2008/1/5 3

下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文1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题目:在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对策 作者:通山县沙店中学 曹树晓 在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对策 【摘要】: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已全面实施,在实施新......

    黄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黄山中学 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2011年9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班级:化学1001班 姓名:代有来 学号:2010254030107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式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研......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手段。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不一定......

    中学化学趣味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中学化学趣味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二、教学重点......

    贫困地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1 前 言 1.1 目的 1998年全国高考化学科实验题的考查,反映出对学生实验能力、实验素质、实验意识的全方位考查,而我省考生解答严重失误(仅27题平均分为1.1分),我区考生在该题上......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榆中县麻家寺学校 朱存良 摘要: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能力,即思维能力。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如果抓住了思维能力培养这个核心,就抓住了阅......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洪东涯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批判性思维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生物实验教学为批判性思维创造了有利的教学条件,可以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