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中的系统性思维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系统性思维训练
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鼓励、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 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思维能力作为智力的核心,它是以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和想象等为主要内容的,它需要并可以 通过阅读教学加以培养。高三语文复习的实践,使笔者深深感觉到,尽快地,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就决不能是孤立的、片面的。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当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阅读训 练的各个环节上,应体现出“系统性”。
一、体现在词语教学上
一般说,一个词就是一个概念,把每个词准确地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理解这个词的确切含义,适用范围,从而正确地运用概念,并逐步学会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
词语教学包括“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从总体上说,教授给学生的词要精心选择,科学安排,形式 多样,讲究实效。下面这些方法,可以逐步传授给学生。
1.由本及枝。词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词义有扩大、有缩小、有转移、有弱化,从感情色彩上讲还有褒贬之 分,因此,有些词语,教师要先讲清它的本义,再讲清它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意思,这样可以防止简单化和避 免发生误解。《高三语文总复习》“萧伯纳的幽默”一文中,写萧伯纳在笔会上所作的幽默演说有这样几句: “此刻演说不必要,因在座诸君均为著作家,我诚为班门弄斧,”这里的“班门弄斧”一词本义是在行家面前 显示本颂,带有贬的意味,用在这里,则很好地表现出萧伯纳谦逊的美好品德。可见,这个词在这样的语文环 境里,感情色彩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
2.比较对照。比较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对照,可以使学生具体领会到用词的精当、巧妙。如小说《守财奴》一文的结尾写葛朗台几小时地“盯”着桌上的金路易,“盯”是个普通的熟词,而用 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位置上,真是巧妙到极点,试用“瞅”“看”去取代它,都不如“盯”这个词更能生动、形 象地突出葛朗台爱财如命贪婪吝啬的本性。
3.讲清用法。有些词语,只限于讲清词义是远远不够的,在讲清词义的基础上还要讲清用法。诸如运用的 对象、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通常跟哪些词语搭配,常在句中作什么成分等。如“范畴”、“范围” 都有种类范围的意思,但“范畴”常用于理论等抽象的事物,而“范围”用于具体事物。再如“选择”、“抉 择”都有“挑选”的意思。“抉择”的词义要重一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应该通 过经常性的科学的词语教学,把词语运用的基本规律及解词方法交给学生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体现在句子教学上
句子教学,包括了辨析句子的正误,句式的变换、句子的组合、句子的理解、还原句子、调整句序等。结 合句法教学,可逐步训练学生对句群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高三语文总复习》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要求:下边这段文字,有的地方思路不清晰,请把它理顺,可在需要调整的语句底下画 横线,然后勾画到恰当的位置上。一切科学的研究,就其来源说是实践,就其功用说是指导实践。但是总的说来,还是要对指导实践起作用,如果科学研究离开了指导实践,它还有什么用呢?语言科学的研究最终也要归结到指导运用语言的实践上来。——当然,对于指导实践不能理解得太狭窄,有的研究课题在指导实践上不是那么直接,不是那么立竿见影。
很显然,这是一道要求还原句子的试题。还原型试题,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叫“勾画”,就是把一段文 字中错位的一、二句话找出来把它勾画到恰当的位置;另一种是“嵌入”,原文中抽出一个句子,要求嵌入到 适当的位置。将上面这段文字认真阅读几遍后,凭语感就会感觉到第二句与上文语意不连贯。从句中“但是总 的说来„„”这几个关键词语看,也会发现这句错位,把它归还到段尾,才能使前后文意贯通,这里用的就是 “勾画法”。“嵌入法”与“勾画法”只是形式上略有不同,解题方法与思路基本是一致的。
三、体现在段落教学上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教学实践表明,在讨论划分段落,归 纳段意的过程中,同学们会经常出现不同的“理解”和“归纳”,作为教师决不可简单地判定孰是孰非,而应 强调划分段落应遵循思维的同一律,又要注意思维的灵活性,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以有多种划分的方法。强调概括段意,要全面分析,合理综合,把最本质、最关键的内容抽象出来,用最准确、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
(高三语文总复习)有一段文字阅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的确,许多作家就是通过不同角度的比较观察认识事物的。比如,《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就是从小屋有 限的“领土”与无限的“领空”,花园有形的围墙与无形的围墙,小屋白天的明亮清晰与夜晚的朦胧缥纱等等 角度,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认识,并写出了这所山上家居小屋的特点。
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内容。我教的两个班,做题的结果只有一个同学概括段意是正确的,其余的全 把“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当做段意抽取了出来,没能理解这段引用乌申斯基的话是为了从中引出观 点,即从不同角度比较是观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所举的《我的空中楼阁》这个例子也无非是为了更好地证 明这一点,可见,同学们正是由于没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没有注意思维的准确性而导致答题的错误。
四、体现在整体与部分的教学上
实践证明,整体与部分的教学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整体与部分的意识清晰 与否,直接关系到答题效果。《高三语文总复习》有一篇题为“窗”的小说阅读。下设八个问题,我抽查了十 个同学的作业,其中一个同学答对六个,两个同学答对四个,五个同学答对三个,有两个同学只答对两个。
小说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病情都很重。这间病房十分窄 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两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第一个问题是:下面是对第一段有关病房的环境描写所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了病房的窄小,是为了揭示病人生活的单调乏味,借以衬托住在这里的病人的孤独感。
B.描写了病房的窄小,衬托出病人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孤独,借以揭示不靠窗病人心理变化的原因。C.描写了病房的窄小,与四、五段所写窗外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丰富多采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深刻揭示 了不靠窗病人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D.描写了病房的窄小简陋,既点明了两位病人身份和社会地位,也揭示了他们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孤独。
十个同学中只有一个同学选了A这个正确答案。
第二个问题是:下面是对四、五两段窗外景色的描绘所作的分析,要求选出正确的项,结果选对的只有两 人。
上述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题干都有着极明确的限制,一个限制在第一段上,一个限制在第四、五段上。同学们之所以答错的原因就在于没能搞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常说,答综合阅读题先要整体把握,在有整体意识的前提下再回答局部问题,应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一个思维模式。通过这次答题,发现了 同学们的致命弱点便是整体意识与部分意识相混淆,哪些问题需要从全局出发,哪些问题只需看局部的问题没 有搞清。单看小说第一段,根本看不出“揭示了不靠窗病人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一因素,致于说有这一因 素,那也是因为看了下文后,才不知不觉地把整体意识渗透到了局部问题里。B、C、D之所以错误,那是它的分 析都明显地脱离了第一段所写的内容。第二个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马上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小说写了两位病人,重点是写了哪一位?理由是什么?问 题一提出,同学们马上意识到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从全局出发,单看某个段落是不行的,必须揣摩好作者的 写作意图,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有计划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思维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思维的积极 性。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第二篇: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作者:贺彩莲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5期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拓展,通过高一年级的新课程教学,我深有体会。现就我在教学中关于类比思维的一点做法整理出来,与同行共勉。
一、问题分类
(一)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类比
1、在平面几何中有“已知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与平面几何相类比,平面内的三角形对应空间的四面体,边对应面,就可以拓展得到:在立体几何中“正四面体内的任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证明方法:分析原结论的证明方法——等面积法,可以大胆猜想——这里可以用等体积法证明。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青腰中学:欧征
“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知识能提高人的智商,让人做聪明人。那么,对于我们数学教师来说。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开拓思维,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践中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考方法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商、训练学生的思维? 第1,自主学习,理解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结论的得出。很多时候不是老师讲解例题就能让学生理解的,必须经过形象事例的堆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才能领悟与理解。
老师上课讲解例题后,很多学生只是对例题了解明白了。然而相同的题目,换了几个数字,换了一种说法,就能难倒一大片学生。这是为何?很多老师对这种现象都会很无奈的说天下怎么会有这么蠢的学生。
其实不能说这样被难倒的学生个个都蠢。绝大多数来说是没有理解数学思维。不知道来历,为什么要那样子做。所以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第2,巧设练习,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科学的有层次的设计练习,才能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教师在布置作业和练习时,要有意思的布置一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题目。
先是模仿练习,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是变式练习,让学生理解知识和发展思维。
最后是应用练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学生在综合应用学习的数学知识,但同时看不到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
第3,自主反思,领悟思想方法。
自主反思,这一过程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总结异同,总结经验教训。
以上三个步骤缺一不可。拿《数制之间的转换》一课来说。首先,教师要作三步走,一是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案。让学生在熟知的十进制的基础上
通过自学的方式,领悟进制的思维。
其次,教师要出示由简单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然后是变换练习,发散思维。
最后,还要留给学生自己反思的空间。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去总结。
总而言之,熟能生巧需要简单训练,但是完全的机械训练最终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的熟能生巧。随着课改的深入,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口号,是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教师只有真正领悟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在设计的练习中,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推动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发展并进一步自觉延伸。
第四篇:探古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人之所以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正日益加深。记得教育专家许汉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思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质量的评价,都必须抓住思维能力这个核心。由此可见,培养思维,发展智力是教学的核心。因此,思维的训练必须有始有终,时时刻刻贯穿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之中。
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证明,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是辨证统一的。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密切结合语言训练特点进行思维的训练。但在这一点上,老师们往往使出浑身解数,或是设计精妙的导语,或是进行优美的范读,也或是竭尽语言表述之能事作详尽透彻的分析,却往往收效甚微,事倍而功半。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呢?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直观感知 培养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运用直观形象和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思维都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形象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教学古诗《鹅》时,教师可先出示“鹅”的插图,让孩子说说鹅的样子,增加对鹅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诗意打下基础。在讲解诗句过程中又可采取图文对照的方法。为了帮助幼儿记住诗句,牢固记忆,教师可以让孩子依照插图或诗的内容进行绘画。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形象感知,孩子们就能深刻地牢记《鹅》中的诗句及诗中的意思,还发展了孩子的形象思维。
2、串解诗意 培养逻辑思维。古诗是古人写的,所使用的是古代文言,其中的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与用法和现代词语差别很大,只有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孩子才能弄懂各诗句乃至整首诗的意思。例如《夜宿山寺》中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的“危”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高”;“百尺”也不是指真有一百尺。实际意思都是说明楼高,而第三句“不敢高声语”中的“语”是指说话。其中的“高”的意思与第一句的“高”又有区别,在这里是指“大声”的意思。至于第二句与第四句的词语较第一、三句浅显,老师略为点拨,孩子就会明白。诗中的重点词语弄懂后,就可让孩子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必须说明的是,幼儿园的孩子毕竟还小,理解诗句意思有一定的难度,只要孩子围绕主要意思说通顺、说明白大概意思就行了,不能强求千篇一律。在串解诗句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实际上就是对孩子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
3、诱发想象 培养想象思维。想象,也是一种形象化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都知道,古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以逼真画面增强直观,感悟鲜明主题。古诗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仅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更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集中概括。一般地讲,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后,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征,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更具普遍性的思想意义。因此在引导孩子理解诗意后,诱导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而让孩子想象画面的方法是多样的,如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画面直接描绘出来,请一个孩子描绘画面,其他孩子闭上眼睛根据描绘想象画面,配置适应诗中情景气氛的音乐,老师朗诵古诗,孩子想象画面;让孩子出来表演当时情景等等。
4、讨论质疑 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思维。古诗教学中,这种思维的训练可在组织孩子讨论及质疑问难中得到落实。例如《舟夜书所见》这首诗,可设计这些问题让孩子讨论:(1)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诗人为什么要强调是没有月亮,漆黑一片的夜晚?有什么作用?(2)诗人为什么把那盏渔灯的光比作萤火虫的光?(3)“满河星”指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为什么有这种景象出现呢?围绕以上问题,孩子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发展思维。另外,大胆质疑问难是孩子主动、自觉参与学习的体现,同时也是训练孩子求异思维的好途径。长期鼓励孩子大胆质疑,解决疑难,必然能使他们更能积极主动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综上所述,以此类推,随着现代社会对用人质量的不断提高,思维训练较之传统教学的优越性日益明显。作为现代语言教学的一个新课题,思维训练的运用及作用还有待在实践中潜心研究,不断探索,为语言教学改革发挥其真正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言教学这块阵地上显示其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思维训练的重要性的认识,注意结合教材,孩子实际,在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各种类型的思维训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必定能得到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可得到落实。
第五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进行识字教学,既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还应该注意儿童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思维的观察不能称其 为观察。)又因为低年级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尚差,空间知觉的精确性 和分化性还不高,注意力还很不稳定,不会对字形主动进行集中深入的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都是由问 题而起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以使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起求知的愿望和要求,使识字教学在一种“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的氛围中进行,语文论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分享好文◆不仅能提高识字效果,还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充分发展。笔者教学生识字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观察该字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
2、是由几笔写成的?
3、某一笔(重、难点)是什么名称?
4、哪个地方最容易写错?
例如学生字“贯”。采用上述方法步骤会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感知、了解和掌握字形、笔顺,在此认知过 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抓住字的难点,这要比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能敏锐地发现字体的重点难点,加深了印象,强化了识记效果。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思 维训练,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其眼、脑、手多种感官并用,无论观察、思 考还是写画,学生的大脑均处于思维状态,长期下去其思维的敏捷性将被培养起来。
二、变换角度、扩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果说认真观察是学生掌握字形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以加深对生字(词)意思的理 解,则是学生掌握字义的必要延伸。尤其是可以抓住此环节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习“桌”字。如果仅让学生记住字形和了解其义,那么局限性就太强,也势必降低了识字教学的 效果,学生的知识得不到丰富,其思维也就相应地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为“思维是凭借一定的知识而进行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思维的领域就愈广阔。”因此,要想在生字教学中启发儿童的思维,首先要考虑开阔[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