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大学生培养模式和方法

时间:2019-05-15 08:5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铁路大学生培养模式和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铁路大学生培养模式和方法》。

第一篇:浅谈铁路大学生培养模式和方法

浅谈铁路大学生培养模式和方法

作者:刘方刚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铁路企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铁路高技能人才作为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短缺现象则更为严重,在机务系统表现尤为明显。构成机务段的人才骨干主要来源于铁路专业大学毕业生。然而毕业大学生的业务能力、思想认知等与机务段当前发展现状和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需要一个恰当培养过程,使其得到质的转变,以适应机务段日常工作和发展需要。

本文通过结合自身经历发现分析新入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根据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自己对铁路新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关键词】大学生 人才培养 创新

一、当今铁路用工现状

近年来,我国铁路迅猛发展,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2013-2017年中国铁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研究显示:中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在54年突破5.1万公里,超越了原电气化铁路世界第一的俄罗斯,跃升为世界第一位。初步统计,2012年新开工电气化铁路约为1450公里,较上年上升了近80%。

然而,伴随着快速发展的步伐,带来的是人才匮乏弊端。由于我国铁路系统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未曾招收新的职工,致使现在铁路职工老龄化加重,就机务段来说,人员配置出现断层,后备人才匮乏。同时,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务系统中的火车司机一大部分进入到高铁行业,使得既有线乘务员人员紧张。2013年,铁道部实现了改革,组成了铁路总公司。铁路系统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尤其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上台,带来了铁路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人员储备的工作也列为工作重点。大学生作为铁路重要的人才来源,是未来铁路发展的主力军,将成为铁路技术开拓创新的引领者和管理创新的佼佼者。怎样搞好对这部分人才的培训培养,使之能够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掌握新设备、操控新速度的排头兵;成为新体制、新布局下的践行管理者,这既是铁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落实当前科学发展观中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新入路大学生自身现状

1、不合理的培养模式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

目前,大多数铁路专业院校仍在采用“以学科教育为主,专业联系职业;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铁路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滞后,不能满足铁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课程体系收学科体系的限制严重。(3)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大学生创新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到位。

(4)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中过分看重,动手实践能力较低。(5)实习实训条件、意识薄弱,不利于学生高技能的获得。2.眼高手低现象普遍存在

身在学校中的学生充满理想与抱负,在毕业季对未来所从事工作岗位期望值过高。然而,自身理论基础不足,知识面的狭窄,动手能力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在进入铁路行业后很难实现角色的转变。铁路部门多为熟练工种,岗位技术性相对偏低,现场锻炼不够,学习规章不够,很难胜任本职工作。

3.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不足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进行理论的学习,因而实践工作经验很缺乏。然而毕业后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对基层的工作不屑一顾,不能正确的看待问题。加上现场工作要进行轮班制,要上夜班。很多大学生就偏向与去办公室工作,安于在办公室打杂的现状,没有主动要求去现场学习,耽误了计划进程。

4.现实工作环境与自己理想中差距很大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不同站段、车间工作条件,生活环境都不同,特别是在小站实习,车站人数不多人与人的交流局限大;交通条件差,出行不方便。导致产生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矛盾。

三、针对大学生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1、营造良好的技能学习氛围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财富,教育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大计,铁路现代化建设既需要需要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和行业各个领域带头人,也需要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专门工作人才;既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铁路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作用,也要注重发挥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职业化、标准化人才队伍在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骨干作用。我国铁路技术人才发展落后于技术要求的第一原因是没有充足的高水平的从事设备操作、维护、改进和更新的生产技术人员,二是铁路行业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与一线高职业素质人才的结构不合理。三是长期工作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岗位知识和技能素质提升缓慢,他们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进行培养

每年路局招聘的生源,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铁路专业的毕业生;一类是非铁路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都是二十出头的年龄,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段,专业知识扎实、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是其显著的优点;实践能力弱、学习持久性差、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不少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弱点,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重提拔、轻管理;重引进,轻培训的机制。在立足铁路整体发展的前提下,长远考虑如何找到人才理想和专业发展的结合点,并规划出专业人才培养的蓝图。对非铁路专业的毕业生,应按照“专业相通、知识相近、兴趣相似”的原则来实施“回炉再造”,即参加相关铁路专业的培训,实现人生价值的新飞跃;对于铁路专业的大学生,倡导他们深入现场、更新思路,积极投身于铁路日新月异的技术岗位和科技装备上,使基层专业岗位成为大学生开阔眼界的“工厂”,成为认识设备、熟悉设备、适应设备的“根据地”,为他们以后研究、改进设备奠定基础,也为最大化的发挥人才潜能、最优化搞好人力资源配置,助力人力资源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3、以实作技能为基点 搭建平台提高时间能力

随着铁路大规模建设的有序推进和技术创新的不断增强,铁路不少岗位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对未来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铁路岗位的分工日趋细化,岗位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表现为由简单操作型向复杂智能型转化,由技术熟练型向创新知识型转化,出现了许多兼有智能型和复合型的职业技术岗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大学生群体的弱项,全力培养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我们应以实作技能为突破口,推动大学生由单一理论型向理论技能型的转变,推动大学生群体对专业技能的切身实践和深刻体会,转换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完善他们个人的知识结构,为以后他们在铁路发展中勇立潮头、敢当先锋,展示自我搭建一个平台。

4、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定位 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

有了正确的方向,才有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大学生定职后,铁路单位应根据他们自身条件和潜能,结合自己的愿望,细化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以此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由于是通过个人基础、专业发展作为起点,便于开展专业的科研工作和沟通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大学生对设备构造、工作原理、运行维护、技术软件等项目深入的钻研,提升大学生操控设备、管理设备的能力,同时铁路单位应建立信息库,将大学生的工作表现、业绩成果、培训学习、考核奖惩等纳入信息库,坚持定期分析、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具体专业岗位的培养措施和方向目标。

5、拓宽培训渠道 培养创新能力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要求应采取“因岗施教”“因人施教”等的锻炼方法,立足大学生的实际,结合专业岗位实施多角度的培训培养方法,比如,有的大学生可在施工现场、基础岗位多锻炼;有的可多轮换一些工作岗位;还可以采取横向交流、纵向交流、技术交流、管理交流等形式丰富大学生受锻炼的层次内容,加快大学生形成具有自己专业特点的各型人才。“四新”知识是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的集中表现,作为铁路单位,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可采取集中培训、观摩研讨、网络交流、课题讲座、技术攻关等方式手段,加快形成他们驾驭专业知识的能力,工作中要敢于向大学生压担子、提要求、下任务,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6、加强思想教育 培养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精神近年来,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需要补充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因此,铁路各级组织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培训培养,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措施、手段,有力地促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我们也应清晰地看到这些大学生多数是八〇后的独生子女,自身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思想上缺乏吃苦的准备,缺乏对基层岗位的角色溶入意识,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基层现场的工作环境;易放弃对更高层次技术岗位的要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躺着原有的知识和学历上“睡大觉”,难以深入钻研;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比较看中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所以我们应以坚持思想教育为主,增加与大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解除他们认识上的误区,鼓励他们对新知识无止境的追求和探索,及时调整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除给于必要的政策经济支持外,也应提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知识创新的精神,注意以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等形式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在不断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自律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构筑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结构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使大学生在铁路岗位上能够施展拳脚、展示作为、放飞理想,从而给铁路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澎湃动力。

当然,人才成长成才的根本内因是大学生个体,但是只要我们立足铁路发展的需要,立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深挖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资源优势,并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和实施必要的保障、措施,我们这个外因就能释放出强烈的催化作用,就必定会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会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开出一列列驶往春天的人才专列,为促进铁路又好又快的发展建立可靠的人才保障体系。

天津机务段客车运用车间

副司机 1502240112

第二篇: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把握健康自我意识的标准,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意识、途径、教育

自我意识作为人的心理调控系统,构成人格的核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大学生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他的人格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他的生活情态和人生成败将打上深刻的人格烙印。从自我意识来说,当一个大学生自认为是个正直的人时,他的生活中就会坚持真理,维护正义,见义勇为。而不去做那些他认为不正直的事。从自我体验来说,当一个大学生见到别人的不幸就感同身受般的感到痛苦时,他就会情不自禁的去帮助别人,而不会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从自我实现的意向来说,当一个大学生立志要做一个队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时,他就会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而不会见利忘义,去做违背祖国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引导主体按社会要求自觉地对客体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表现,是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1)全面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的、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准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够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因此,大学生只有打破自我封闭,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才能找到多种参考系,才能凭借参考系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做到不自卑也不过于自信,不骄傲也不过于谦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认识自我。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为前提的。大学生应积极主支地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正确地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自我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一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引起两方面的反应,一方面积极的接受别人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许认为别人的评价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因此评价者的特点,评价的性质将会影响到他们对评价的接受程度,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给予具体而有个性的评价,都有助于自我意识的提高。但应注意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公正性,不切合实际、片面的、不公正的评价,也可能导致自我认识的误区。当然,大学生应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而不应对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而耿耿于怀,更不应对自己的优点而沾沾自喜。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明白存在的问题,认识自己能力的高低,道德品质的好坏,追求目标是否恰当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时,要引导他们不仅与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比较,更要敢于与周围的强者比较。在通过比较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也可以从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认识自我。因此,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确立恰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跟自己过不去,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认识自我。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大学生在从事各方面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情感取向、意志特征和道德品质。通过活动认识自己,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检查自己。因此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兴趣爱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来认识自我 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能力,在自我意识的培养中,要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地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反思、分析,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批评自己,在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积极认可自我大学生如果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己,便会形成自尊,如果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便形成自卑。自卑者往往片面地夸大自身的缺点、短处,甚至否认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极大地阻碍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是促使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对自己的短处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护短,也不应因某些短处而灰心。一般来说人的短处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改变的,如不良习惯、脾气不好、缺乏毅力等,对此要有闻过则改的精神;另一种是无法补救的,如其貌不扬、身材矮小、四肢残疾等,对此要面对现实,有勇气接受自己的缺憾。同时注意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学问上狠下功夫,培养内在的心灵美,以“内秀”补偿“处丑”,相信“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道理。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要有勇气面对挫折,认真总结教训,树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因此,大学生应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从困境中走出来,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认可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3)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正确的理想自我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理想自我的确立寻找合适的人生坐标,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有限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绝不能固守自我,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当然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现实自我不断地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

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

总之,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

自我,努力完善自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淑曼,编著:《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 1996.6.【2】郑和钧:论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

第三篇:新时期铁路新入路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新时期铁路新入路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新体制、新布局、新设备、新速度”正成为时代赋予铁路运营管理的鲜明特征,集现代高速铁路的管理思想、服务理念和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中国铁路,需要与之适应的现代化人才队伍,而新入路的大学生正是推动铁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本文结合新入路大学生的特点和大学生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铁路;大学生;培养;探索

随着铁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铁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铁路发展的中坚力量、新鲜血液—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就成为了铁路基层站段人才培养的主要课题。如何使之成为新体制、新布局下的践行管理者,成为掌握新设备、操控新速度的排头兵,促进大学生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是铁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的一个基本要求。

一、新入路大学生的自然情况及特点

1、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但缺乏对成才之路的认知。新入路的大学生,多为80、90后,他们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活力,喜欢张扬个性,处处争强好胜,不拘泥于传统,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和心情,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部 分学生心里素质较差,一遇到挫折、困难和打击就灰心丧气,甚至一厥不振,对自己丧失信心。新入路大学生对铁路基层站段的认知比较浅薄,以为大学生就是坐办公室从事技术性或管理性工作,到现场锻炼只是走过场、摆样子,根本没有做好到现场的准备。到现场后,不能适应一线车间班组的工作环境,不是踏踏实实在现场认真学习,了解现场作业,夯实业务基础,而是讲报酬,讲得失,喊苦叫累,寻找便捷成长途径,脱离了铁路企业大学生成才的正确方向。

2、学生心态、个性较强,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他们或者过于自信,对同事和领导的观点习惯于否定,认为工作过于简单,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比企业运用的要先进很多。有的又非常自卑,一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时,就感觉无从下手,没有办法从自己现有的能力、经验和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完全否定自己,感觉一无是处。加之社会阅历较少,往往个性十足,给人不合群的感觉,在与其他同事共事时易造成误解,出现不和谐音符。

3、理论扎实、实作匮乏,对铁路企业缺乏感性认识。每年到铁路工作的大学生,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铁路专业的毕业生;一类是非铁路专业的毕业生。但无论是哪类毕业生,由于受到我国高等院校现有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缺乏对大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致使铁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现场实际离得 较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在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就很差。而非铁路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对铁路企业缺乏认知,实践能力也更弱。

4、有工作干劲和激情,但缺乏对职业的科学规划。刚入路的大学生工作热情很高,想干出一番事业,但往往又急于求成,对深层次的岗位技能,存在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现象,造成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屑去做的结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认真地进行规划,最后空有一番热情,不得其门而入。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基层现场的工作环境,怨天尤人,放弃了对更高层次技术岗位的追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躺在原有的知识和学历上“睡大觉”,难以深入钻研。更有甚者,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比较看中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人事部门应该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企业和未来将要面对的工作,通过交流的方式给予其一些心理暗示,让他们及时找准自我定位,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其确立工作后努力的方向,让其在潜意识中对企业建立起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他们工作过程中顺利的角色转换会有很大帮助。要创新培训模式,企业应重视对新入职大学生的培训,创新培训方法和模式,使企业和个人的目标一致。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不能机械地宣贯企业的文化和规章制度,要强调企业和员工需求的一致性,并适当进行物质激励,让他们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拓宽 培养途径,大学生入职后的培养非常重要,可以采取对新员工配备导师,通过“传帮带”的方法帮助大学生适应工作需要。人才加速储备库,对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可以使员工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效率和效果都能得到保证。

搭建自我展示平台,利用微博、QQ、座谈会等形式,积极与新入路大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组织青工进行风采展示大赛,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针对理论扎实的特点,制定 1.头脑不清醒,2.跟踪培养,提升能力。通过集中培训、交流借鉴等多种培养方式,提升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实施教育轮训。把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基层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技能培训班,重点培训农村工作业务知识、纠纷调解技巧、农村法律知识、公文写作等内容,提升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能力。二是安排学习锻炼。选派大学生村干部投身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县城新区、村落社区等经济建设主战场,学习锻炼其组织发动群众、协调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能力。三是相互交流借鉴。利用万安党建网、各类专刊等信息媒介,定期采编大学生村官工作信息,打造大学生村官的交流平台。每半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安排代表介 绍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3.强化保障,稳定队伍。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到村后能够安心工作,服务基层,在政策支持、措施保障和环境营造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服务保障。一是建立帮扶机制。县乡村三级安排人员结对帮扶,重点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是情绪不稳定,心态有待进一步调整。据调查,由于工作地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居住条件落后,经济报酬较低,个别大学生村官对现状流露出不满、埋怨的情绪。对工作安排、生活待遇、期满后的就业等问题的看法比较偏激,缺乏辩证和理智的思考。

3.健全培养机制,确保“用得上”。大学生村官尽管具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但社会实践较少。而农村工作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必须按照“补课”的思路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养。一是健全培训制度。构建岗前培训、定期常规培训与临时专题培训相结合,学习参观与实践互补,县乡双层的立体培训格局。二是健全传帮带工作机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以谈话谈心、镇村帮带、实践锻炼为主要方式的工作制度,确定传帮带的责任人和工作职责,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三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要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定期地举行座谈会、工作例会、谈话谈心活动,帮助建立QQ群,促进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及时为大学生村官答疑解惑,为他们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搭建有效平台。三要增进感情。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他们最需要的是帮助和指点。我们正是要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乡村干部和村民是最可亲可敬的人,在内心深处形成稳固深厚的情感认同,自觉地扎根农村,建设农村

要选择和确定好实践项目,以学生实践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带着思想上的疑问到现实中去找答案,带着理论学习的成果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使思想政治学员在社会调查和服务等实践活动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实现思想政治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的有效对接。社会实践是理论学习的落脚点,是个体体验深化发展的最有效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内化,是以其自身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切身体验为发端,并以满足需要为动力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紧抓不放。针对课堂教学和自学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又能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实 践

一、理清来源,明确特点,长远思考,实施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重提拔、轻管理;重引进,轻培训的机制。在立足铁路整体发展的前提下,长远考虑如何找到人才理想和专业发展的结合点,并规划出专业人才培养的蓝图,比如对非铁路专业的毕业生,应按照“专业相通、知识相近、兴趣相似”的原则来实施“回炉再造”,即参加相关铁路专业的培训,实现人生价值的新飞跃;对于铁路专业的大学生,倡导他们深入现场、更新思路,积极投身于铁路日新月异的技术岗位和科技装备上,使基层专业岗位成为大学生开阔眼界的“工厂”,成为认识设备、熟悉设备、适应设备的“根据地”,为他们以后研究、改进设备奠定基础,也为最大化的发挥人才潜能、最优化搞好人力资源配置,助力人力资源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二、以实作技能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大学生专业技能资格准入制度,完善知识结构层次,铺设复合型人才建设新通道。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劳动法》的要求,从事技术复杂、具有通用性、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在从业前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 业上岗。随着铁路大规模建设的有序推进和技术创新的不断增强,铁路不少岗位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对未来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铁路岗位的分工日趋细化,岗位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表现为由简单操作型向复杂智能型转化,由技术熟练型向创新知识型转化,出现了许多兼有智能型和复合型的职业技术岗位。刘志军部长在2008年全路会议上曾指出,我们现在急需能够熟悉掌握高速铁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对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实施有效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大学生群体的弱项,全力培养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我们应以实作技能为突破口,推动大学生由单一理论型向理论技能型的转变,推动大学生群体对专业技能的切身实践和深刻体会,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立健全专业技能制度上下功夫,保证通过相应等级专业操作技能的大学生可以享有一定的津贴待遇,从制度引导上大学生注重培养个人的动手能力,转换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完善他们个人的知识结构,为以后他们在铁路发展中勇立潮头、敢当先锋,展示自我搭建一个平台。

三、找准岗位目标和个人理想的重合点,科学制定实施铁路职业生涯设计,确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实现人才管理目标化。在大学生定职后,铁路单位应根据他们自身条件和潜能,结合自己的愿望,细化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此基 础上,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以此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由于是通过个人基础、专业发展作为起点,便于开展专业的科研工作和沟通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大学生对设备构造、工作原理、运行维护、技术软件等项目深入的钻研,提升大学生操控设备、管理设备的能力,同时铁路单位应建立信息库,将大学生的工作表现、业绩成果、培训学习、考核奖惩等纳入信息库,坚持定期分析、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具体专业岗位的培养措施和方向目标。

四、创新锻炼的方法形式,拓宽驾驭知识的培训培养渠道,激发大学生的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能力。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要求应采取“因岗施教”“因人施教”等的锻炼方法,立足大学生的实际,结合专业岗位实施多角度的培训培养方法,比如,有的大学生可在施工现场、基础岗位多锻炼;有的可多轮换一些工作岗位;还可以采取横向交流、纵向交流、技术交流、管理交流等形式丰富大学生受锻炼的层次内容,加快大学生形成具有自己专业特点的各型人才。“四新”知识是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的集中表现,作为铁路单位,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可采取集中培训、观摩研讨、网络交流、课题讲座、技术攻关等方式手段,加快形成他们驾驭专业知识的能力,工作中要敢于向大学生压担子、提要求、下 任务,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坚持思想教育持久化,价值教育针对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育人空间,努力为铁路的发展锻造出一流的人才支撑。根据大学生在不同的专业、岗位、培养方向和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设计过程中,还要把继续教育、拓展教育等纳入计划,把培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专业潜能作为重点。近年来,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需要补充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因此,铁路各级组织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培训培养,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措施、手段,有力地促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我们也应清晰地看到这些大学生多数是八〇后的独生子女,自身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思想上缺乏吃苦的准备,缺乏对基层岗位的角色溶入意识,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基层现场的工作环境;易放弃对更高层次技术岗位的要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躺着原有的知识和学历上“睡大觉”,难以深入钻研;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比较看中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所以我们应以坚持思想教育为主,增加与大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解除他们认识上的误区,鼓励他们对新知识无止境的追求和探索,及时调整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除给于必要的政策经济支持外,也应提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知识创新的精神,注意以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等形式营造宽松 的外部环境,在不断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自律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构筑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结构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使大学生在铁路岗位上能够施展拳脚、展示作为、放飞理想,从而给铁路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澎湃动力。

当然,人才成长成才的根本内因是大学生个体,但是只要我们立足铁路发展的需要,立足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深挖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资源优势,并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和实施必要的保障、措施,我们这个外因就能释放出强烈的催化作用,就必定会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会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开出一列列驶往春天的人才专列,为促进铁路又好又快的发展建立可靠的人才保障体系。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摘要] 国家的富强靠创新,民族的兴旺靠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考察人类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就会发现,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换言之,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颖性: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对事物的认识不停留在原有的认识范畴而是进行重新认识,一般会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

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 1

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

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思维在一个地方受到阻碍时,能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能用心寻找最优答案,保证问题的最佳解决。

从本质上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是一系列独特的人格特征,即好奇心、挑战性、想象力和冒险性,它反映了精神整体结构的独特性倾向。创新精神是创新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品质的综合。创新精神反映了个人的创新特质,同时也成为支配创新实践的动力因素。

二.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1.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创新精神。

2.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创新,总而言之,是对

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

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1、积极引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

1).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创新能力

从学生自身来看,一些学生因为对专业的不了解、不感兴趣而厌学的现象日益突出,表现在上课不注意听讲甚至经常旷课。因此,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强化时间观念,做好学习计划。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前提。

2).转变学生思维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学生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复制性的,即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以过去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选择自以为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法,而排除其他一切方法。这种复制性思维方法会使思想僵化。而运用创新性思维,则可能找到尽可能多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即使是在考虑到可能性最大的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可能性最小的方法,关键是刻意挖掘所有方法。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性思维模式,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认识到,教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它担负着把人类已创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任务。其次,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把科学家们的思维策略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永远按照惯常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永远是惯常的东西,只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才能最终抓住问题的实质。其三,要把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是一种科学的创新,瞎闯蛮干是不会成功的。要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必须以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生产活动中的难点、疑点,就是科研活动的重点;创新要注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成功的就坚持,失败的就改进。还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群众的经验,以利于作出科学的决策。

3).严肃校风校纪,完善教育机制

学校作为学生的学习场所,其学习氛围和环境明显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营造好的学习风气和条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学校应严肃校风校纪,创建并完善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机制。首先,课程设臵要做到科学、合理;其次,相应保障学生学习渠道的畅通,做到图书馆图书的及时补充与更新,再次,搭建切实可行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最后,建立竞争机制,开展各种竞赛,设立奖项,鼓励创新。

2、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改革实验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在此期间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

2).鼓励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堂中心”的局面。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真正参与科学研究工,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研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培养人才应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愉悦,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浅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浅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目前,由于受社会、家庭、教育条件的制约及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缺乏动机、强度不足、倾向偏差等问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关于高等教育的论述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高素质的人才是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不断求知欲望的人。

学习动机就是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动机缺乏、强度不足、倾向偏差等问题。学习动机本身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由期待因素、价值因素和情感因素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动机是可以大大促进学习的一个很有作用的因素。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活作用,即促使学习者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2)指向作用,使学习者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必要的学习课题上而远离其他事物,并能有效地抵制各种无关刺激的分心干扰;(3)增力作用,让学习者把饱满的热情倾注在学习活动上,使其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并且能维持一段足够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要性。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与中学学习相比,有其独特性:首先是学习的自主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中学主要是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学习,而大学则主要是自觉主动地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是学习的专业性,中学属于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而大学学习则带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实行专业教育,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课程设置,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 再次是学习的探索性,大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汲取知识。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对知识和课堂的期待。教学是师生的生活,课程是在这种生活中才成为活生生的事物的。教师乃至学生都不是两手空空走进课程的,他们带着什么走进课程也就以什么作用于课程。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解读方式、认知策略、欣赏态度等走进课程,并事实上成为活生生的课程的一部分。”作为学校培养目标的执行者,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师之前的准备状态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期待,对课堂的期待。梅贻琦校长曾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据了解,很多大学生只在自己有兴趣的科目或实用的课程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或基础理论性学科放任自流,学习动机多趋于主观性和实惠性等。

(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人们对某事物有兴趣,那么兴趣会促使其排除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的潜能。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具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成果展示。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合理运用竞赛及激励措施。

大学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竞赛或竞争情境:考试、评优、发放奖学金、有奖征文、各种知识竞赛、举办体育运动会等等。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斗志,鼓励人们积极上进,克服困难,获取优异成绩的措施之一。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竞赛与竞争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许多研究证实了竞赛有激发动机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竞赛的条件下,人们的成就动机和自尊的需要表现得十分强烈,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竞赛总要决定胜负优劣,这就为参赛者提供了结果的及时反馈,目标(即竞赛条件)明确也是竞赛的一个特征。

总之,正确的、积极的学习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自觉地进行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下载浅谈铁路大学生培养模式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铁路大学生培养模式和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和措施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和措施 公文 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都要聘任一些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精力充沛......

    铁路加强大学生早期培养的意见建议

    铁路加强大学生早期培养的意见建议 以培养为主线,坚持大学生培养“热启动”与“恒加温”相结合。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大学生工作中各项绩效指标的反馈,将培养贯穿......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知识丰富,观念新颖,思维敏锐,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和......

    骨干教师 培养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和措施

    骨干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中宁七小 王富贵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都要调入一些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为了让这......

    铁路售票模式分析

    铁路客运售票模式分析 一、铁路客运售票模式的概念 铁路客票销售模式是面对铁路客票销售的社会需求与过程控制,综合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服务过程等......

    铁路货物组织模式

    各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 摘要:铁路在我国货物运输的发展历程中,曾长期处于重要的骨干地位。随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过去相对薄弱的公路、水运尤其是海运等现......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精神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 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是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主......

    教学策略、模式、方法

    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它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教学策略包括五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