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球藻培养方法!
微藻培养光照强度多少合适?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光照强度的概念。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简称照度,单位勒克斯(Lux或Lx)。常规培养品种,如小球藻、扁藻(绿藻),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lx之间,牟氏角毛藻(硅藻)的最适光照强度约在10000~15000lx。
那如何判断培养环境光照强度是多少呢?可以根据如下的常见情况进行推测:
夏日阳光下为100,000 lx;阴天室外为10000 lx;室内日光灯为100 lx;距60W台灯60CM桌面为300lx;电视台演播室为1000 lx;黄昏室内为10 lx;夜间路灯为0.1 lx;烛光(20CM远处)10~15 lx。
2、微藻培养是用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
很多人可能会问小球藻培养到底是用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好呢?根据微藻网培养经验这主要取决于培养处光照强度是否适合微藻的生长,如果室外光源符合培养要求,当然是室外好,即环保又节能,但要注意培养过程应避免长时间阳光直射,培养器放在自然光线好的地方,如:窗户边,有遮阴的平台,最好以阳光散射和人工光源为主。一般12小时光照就可以了。
第二篇:家庭培养小球藻轮虫的方法
海水小球藻的家庭简单培养方法(淡水同样适用):
1.找一电磁炉,一锅,把海水(自来水或鱼缸里的老水)加热消毒(不管用什么工具,只要把海水加热一下就行),海水可以用从鱼缸里换下来的剩水,因为换出来的水有一些营养物质小球藻是可以吸收的,海水用之前如果有污物最好用纱网过滤,加热到海水沸腾,由于海水中的一些对藻类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在高温时易遭破坏,所以加温时间不宜太长,除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藻类。
2.等到几个小时以后海水冷却,把海水倒进用开水烫过的容器里(开水烫一下是消毒,容器什么都行,玻璃的,塑料的,只要不是金属的就行,详细方法可见网店),当然也可以直接倒进容器,倒进去的的热水也会起到对容器的消毒作用,建议用玻璃缸,当然了有锥形瓶最好。
3.目测一下海水体积,如果是10L,用巴氏滴管吸取我们研制的小球藻A,B,C三种营养液各10ml。我们的营养液可扩大培养1000倍的小球藻,也就是说,培养一升海水的小球藻,分别加A,B,C三种营养液各1ml就ok了。把营养液滴入海水中,搅匀,加入藻种,摇匀(注意用的器具不要被污染)。加入藻种的量没有标准,加的多初始密度就大,达到最大密度的时间就短。但是刚开始繁殖最好不要扩大太大倍数,尤其是加热消毒不彻底,小球藻种密度太低,很可能让其他没有清理掉的藻类尤其是有害藻变为优势种,导致培养失败。培养时藻种与海水按1:5的比例混合就行。营养液最好低温保存,在冰箱内冷藏即可。培养时玻璃缸内最好有气石充气,充气使水动起来即可,没有必要开很大的气流,这样可以给小球藻补充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小球藻培养缸旁边最好用灯光照射,培养缸最好放在自然光线好的地方。接种的时间最好在上午的8~10时,这个时间是藻类细胞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培养时,缸口用保鲜膜封住,以免灰尘和其他东西污染,气管从保鲜膜中间伸入充气,如果气温低于15度,缸内最好放一个加热棒,调节温度到25度。培养条件:保种的条件最好保证在藻种的最适生长条件,要保证藻种不受轮虫,卤虫等生物污染。有鱼友认为可用鸟粪,或者蛋分里打出来的水喂养小球藻,我没有试过,但我认为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有时候我们认为的污物是可以被一些微小的生物利用的,但是鸟粪和蛋分水里的营养物质肯定不是平衡的,一些小球藻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有一些缺乏的,我认为可以养,但不会养到很大的密度,建议这些东西可以和我们的营养盐配合使用。其实还有一种很好的营养液就是人尿,但人尿中的一些毒素会积累在小球藻里。
4.培养温度保持在25 ~30 ℃。pH 保持在6~8。盐度正常海水,充中气。最好24小时光照。光照越强越好。
5.注意养小球藻的水一定不要被轮虫和其他生物污染。
6.当然了,感觉培养小球藻带麻烦的,可以用完了以后再来联系我们,绝对优惠。
海水轮虫的简单培养法:海水轮虫是广温、广盐、对环境适应性强的浮游动物。最适宜培养环境是:水温20℃-32℃,盐度7‰-20‰,最好15‰,pH值为6~8,氧气2mg/L以上,也就是微量充气就行了,最好24小时光照,光照越强越好。当轮虫到您的手中以后,把瓶口打开,放置在室温下,缓一下温度。找一个容器,玻璃缸,塑料整理箱都行,用开水烫一下消毒,把轮虫水倒进去,加一点小球藻,加一些向以上方法一样加热消毒冷却的海水,用小球藻养轮虫很简单。轮虫培养需要微弱的充气,如果温度低于15度也需要加热棒。定期向轮虫中加小球藻水就行了,加到养轮虫的水里水会变绿,当水恢复清澈时就说明小球藻已经被轮虫吃光了,继续加小球藻,如此往复,轮虫就会越来越多。建议最好找三个10L左右的玻璃缸。一个把小球藻养到最大密度待用,一天用一点,另一个玻璃缸培养小球藻,就是正在生长的小球藻,那么当密度最大的用完时,正在生长哪个密度也差不多可以用了。这样重复培养就行了。轮虫每天用一点,每天都要加小球藻,当轮虫剩下少时就继续加水培养,养小鱼也是直接加轮虫小球藻水就行了。繁殖时注意养轮虫的海水体积不用那么大,因为轮虫繁殖很快,如果养的轮虫太多小球藻就不够用了。轮虫在玻璃杯里放到灯光下很容易看到,而且可以清晰的看到轮虫的密度。
7.淡水小球藻和淡水轮虫的培养方法只是把以上的海水换为淡水即可,培养条件大体相同。
8.具体的培养心得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体会,我们的方法只是为您提供参考。
9.注:有什么问题可以旺旺联系,或电联***,或加qq1248099354.晨曦活铒
第三篇:污泥培养方法
61、生化池内应投加什么样的活性污泥?
所谓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生活污水厂的培菌过程较为简单,而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培菌有一定的难度,污泥驯化的时间也较长,一般来说对于工业污水,我们常采用干污泥培菌法,就是从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取脱水后的干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脱水时不能加药)作为菌种源进行培菌。为了让菌种能尽快地适应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最好选用同类型的、或相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厂中脱水后的干污泥作为菌种源。62、初次应往生化池内投加多少数量的污泥?
如采用干污泥培菌法,则我们必须保证生化池中的污泥浓度在3g/L左右,即3Kg/m,由于干污泥的含水率在80%,因此至少应向曝气池内投加干污泥的量为15Kg/m,即100m的池子中应投加干污泥1.5吨左右。
63、怎样在生化池内投加污泥?怎样挂膜?
如采用干污泥培菌法,首先在曝气池内放满清水或河水,并进行曝气,同时把准备好的干污泥慢慢投入曝气池内。全部投入后继续曝气2-4小时,曝气结束后静止2小时后放掉上清液,如此过程可重复2-3次,直至静沉后的上清液清澈透明,不混浊,这一过程称为污泥洗涤、污泥活化或污泥挂膜。污泥活化后,再用有营养的水或低浓度的废水开始进行驯化。64、怎样进行污泥的培养驯化?
生化培菌的周期取决于废水的水温和水质。水温高于15℃以上时,培菌的过程较快,水温低于15℃以下时则污泥驯化时间较长,因此污泥的培养驯化应尽量选择在5-11月期间(长江流域)进行。就废水的水质而言,无毒无害、易生物降解的废水,其生化培菌的时间一般在10-20天,而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废水,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约需30-60天,甚至更长。
在清水调试完成后,对于可生化性能较好的废水,可以直接用废水驯化微生物;对于化工废水或可生化性能比较差的废水则应采取分步培菌法,具体步骤如下:
(1)快速增殖。快速增殖的目的是使污泥迅速生长到填料上去。一般来说,采购来的污泥在脱水或运输过程中,微生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它们在新的环境中有一个恢复和生长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如果这时直接用化工废水驯化,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微生物大量死亡。因此第一阶段可用生活污水或葡萄糖或干面粉烧制的熟浆糊(初始3-5天内,每100m生化池容积可按投加5-10公斤干面粉的比例投放)来培菌,每天曝气两次,好氧池每次曝气8小时,使微生物快速恢复和生长繁殖,这种方法称为快速增殖法。快速增殖期间生化池内的废水可以通过污泥驯化管排放,放水前先停止曝气,待污泥沉降4-8小时后再放水。快速增殖期一般为7-10天。
生化池在运行过程中,当微生物一旦受到负荷冲击,COD去除率或SV突然下降时,也可以采用快速增殖法来帮助微生物恢复和生长。
(1)废水驯化。污泥生长到填料上去以后,每天在100m生化池内加入的干面粉可增加至20-30kg公斤,同时在生化池内泵入生化进水或废水。初始废水的进水量可按每100m生化池容积的1-2%的比例泵入,以后每二天按2%的比例逐步增中废水的泵入量,直至达到设计的废水进水量。随着废水泵入量的逐渐增加,葡萄糖或干面粉的投加量或生活污水的泵入量应相应减少直到停止投加,或者可按比例投加废酒精(1公斤废酒精按1.5公斤COD计)。
培菌驯化期间,必须每天测定COD,如发现COD去除率或SV突然下降,则应立即停止废水的递增进水量,直至COD去除率回升至50%以上和SV不再下降。
好氧池正常进废水时,COD去除率能保持在80%以上,处理出水COD浓度在200mg/L以下,则可以认为生化池已开始工作正常。
在污泥驯化期间切忌负荷(如大水量、高浓度)冲击,培菌完成以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运作。65、生化池内每天应投加多少尿素? 合理的营养比例是:碳:氮:磷=100:5:1
333
3按碳氮的100:5的比例折算(重量比),严格地说这里的碳是指BOD5。因此,若生化池内进水为每天240吨,BOD5浓度为250mg/L,则生化进水内每天BOD5重量应当为240吨×0.25公斤/吨=60公斤,每天的需氮量为60÷100×5=3(公斤),折合成尿素的投加量应当是:3×44÷14=9.4(公斤/天)。为计算方便,我们可按以下简化的公式计算。W=BOD5×Q×0.157÷1000 W=COD×B/C×Q×0.157÷1000 其中:
COD—为生化进水中的COD,单位为mg/L; BOD5—为生化进水中的BOD5,单位为mg/L; B/C—为无量纲;
Q—为生化进水水量,单位为吨/天; W—为尿素每天的投加量,单位为公斤/天;
由于************司的废水中本来就存在一定量的氮,因此在操作时不必投加尿素。66、生化池内的磷酸二氢钾应投加多少?
按碳磷的100:1的比例折算(重量比),严格地说这里的碳是指BOD5。因此,若生化池内进水为每天240吨,BOD5浓度为250mg/L,则生化进水内每天的BOD5重量应当为240×0.25公斤/吨=60公斤,每天的需磷量为60÷100=0.6(公斤),折合成磷酸二氢钾的投加量应当是:0.6×136÷31=2.6(公斤/天)。为计算方便,我们可按以下简化的公式计算。W=BOD5×Q×0.044÷1000 W=COD×B/C×Q×0.044÷1000 其中:
COD—为生化进水中的COD,单位为mg/L; BOD5—为生化进水中的BOD5,单位为mg/L; B/C—为无量纲;
Q—为生化进水水量,单位为吨/天;
W—为磷酸二氢钾每天的投加量,单位为公斤/天; 67、生化池出水中的溶解氧应当控制在怎样的水平?
活性污泥是在有氮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的方法。因此,溶解氧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这类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为了满足好氧微生物对溶解氧的需要,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率,必须向处理系统供氧。
虽然对好氧微生物来说,水体中溶解氧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越有利,但溶解氧过高,除了能耗增加外,高速气流使池内激烈搅动会打碎生物絮粒,并易使污泥老化。一般来说,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只要大于3mg/L已足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物处理要求,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最好控制在2mg/L左右较为适宜。其原因如下:
如果生化工艺是采用活性污泥法的话,那末活性污泥絮粒内部的溶解氧应保持在2.0mg/L以上。溶解氧过低会影响絮粒内部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影响生化处理效果。
如果生化工艺是采用接触氧化法的话,那末生物膜内的溶解氧也不能太低,以致影响处理效果。
68、污泥池中的污泥是怎样进行脱水?
污泥脱水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过滤法、压滤法、离心法和自然干化法。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一般达到80-85%。69、生化池在冬季怎样运作?
我们已知道,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为16-30℃,当温度低于10℃时,废水的净化效果将明显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那么在冬季,生化池又怎样运作呢?一种方法是在调节池内通入蒸汽,提高生化进水温度;另一种方法是在生化池内补加生物污泥,以提高污泥浓度和降低污泥负荷,如水温能维持在6-7℃,活性污泥仍能有效地发挥其净化功能。70、由于节假日或临时停产而没有生产废水时,生化池该如何运作?
我们可以在生化池内加入生活污水或泵入河水并投加用干面粉烧熟的浆糊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生化池内,可按每100m的容积投加5-10公斤干面粉的比例投放,或者按比例投加废酒精,每天曝气4-8小时。3
第四篇:培养班干部方法
怎样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做过班主任的人往往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管理了,老师的权威在逐渐下降,学生的唯我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不听话了。
其实,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主要是在班级管理中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导致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学生有一种受到压制,不被尊重的感觉,而他们又正处在逆反心理逐渐产生的年龄,自然就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从而以各种各样他们所能想到的方法表现出来,使班级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也就随之而生,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可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要想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首先要配备好班级干部队伍,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是引导班级走向辉煌的保证。小小班干部,看起来不起眼,所需的素质要求却很高,包括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身体素质,缺一都不能成为合格的班干部。班级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摇蓝,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既培养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又能让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省心、省力,还能培养出一批富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人才。担任班主任近二十五年,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培养、提高班干部管理班级能力的方法。
第一、当好伯乐,善于发现人才,选拔称职的班干部。
如果新接一个班级必然要了解学生情况,而选拔班干部就更需要了解哪些同学担任过什么样的职务,同学、老师评价如何等,而这第一手资料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动脑筋就能解决的,也不能慢慢地了解,必须主动出击,有了这手资料,选拔时方向就比较准确,可以少走些弯路。当然,情况不太了解的,就要靠老师在平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去分析、去发现哪些同学适合担任班干部。譬如,我班的班长就是一个曾经在一二三年级担任过班长,组织、管理能力强,并且胆大心细的学生,缺点是要求太高,学生总是不能配合。,我认为组织能力强,胆大心细这两个条件很重要,至于那些缺点在今后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引导改进的,于是我就确定了他担任班长。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在他的带领下,我班迅速由重新组班后的乱提高到很快步入正轨的高层次。
.第二、培养目标明确,着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首先、要管理好班级,班干部自身素质必须要高,也就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达到这个标准,班主任就须引导班干部主动接受各类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能够自觉的用《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较高的威信。
其次、班主任还要屏弃陈旧观念,如家长观念,要能考虑到每一个班干部的个人特长,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不要过多过细的干涉其工作,而班主任最好扮演一个知心朋友的角色,起帮助和监督作用就可以了。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领导班级不断迈向新的辉煌。譬如,在召开班委会时,我总是让班长去通知,会议议题也告诉班长,由班长担任主持人,这样
一、两次后,他们就能自行主持会议,以后,我只是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而已,班级的大小事务处理都由班长牵头其他班委具体负责,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体现班级管理自主性。
.第三、在学校安排的活动和班级自己组织的活动中,班主任要能够多听取意见,提出综合性、合理化建议,尽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不过班干部开展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能一帆风顺的,只要班主任能为他们掌好舵,再大的风浪也能挺过来。我经常跟他们说,我所要做的和所能做的是站在旁边欣赏你们的创造力,为你们前进的征程铲平道路。这样一来,班干部就既感受到肩上的压力,更敢于放手开展工作,而不用束手束脚,无所适从了。当然,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班主任的个别指导非常重要,譬如,文娱委员开展文娱活动,常常需要全班同学参加,在他召开全班会议时他的发言应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事先听取文娱委员的想法和说法,在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可以避免混乱。
.第四、每一个班干部的培养教育虽然凝结了班主任的许多心血,但我认为班干部最好还是不搞终生制,而应该创建一个优化的动态过程,让同学们感觉到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希望成为班干部,而每一个班干部都要有危机感:如果我不努力,将会有其他同学顶替我的位置。另外,我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尝试当班干部的滋味,实行了执日班长和执日卫生委员两日负责制,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参加班级的管理,都能感受到自己对集体有多么重要,又对集体承担着多大的责任,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显著。我们班的纪律、卫生、文体活动等各项工作都走在其他班级的前面,特别是劳动,别的班级总会有个别学生劳动态度消极,想方设法逃避,或是出工不出力,另班主任头疼,可是我们班却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躲懒,每个人都竭尽所能,生怕被同学指责或被人看不起。
.第五、班级管理正常化、制度化,创建群体管理模式。
在逐步实施培养目标的同时,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体系作出规定,如何管理,谁负责什么都必须分清楚,决不能造成彼此职责不清,遇事互相扯皮的现象。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如班长、副班长是班级管理体制的主管;学习委员、各科代表主管学习等等。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小干部在班级中管理中的作用。这样一来,班级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一项工作的管理者,同时自己也是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形成一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相互牵制,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良好机制,体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现代教育理念。这样的管理方式既有别于班主任一统天下的管理方式,又区别于随意性、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它可以说是在班主任的宏观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实施的班级管理制度,它的好处是能够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培养班干部自主管理班级的目的。..第六、关爱班干部,为他们的成长铺平道路。
班干部为班级的管理负出了很大代价,因此,必须保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涉及相关荣誉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班干部,让他们在班级中成为有头有脸的人,得到大家的尊重,有一种自豪感,这其实也体现了一种公平性,这也可以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积累经验,当然,这种照顾要适可而止,不能让他们产生骄傲心理,违背了初衷,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第五篇: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什么是创造力,它和我们日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搜索一下创造力,你会看到一堆堆的搜索结果。其实用一句话就能够概括:就是另辟蹊径解决问题的本事。如果你的创造力很好,那么在平时做事你会省很多力气。比如,考试前看书,觉得看书很慢,效率低,那么会想“有没有一种更好的读书复习方法”,然后就思考,实践。这是我在大学时候经常干的一件事。并且,每次考试之前发明的看书方法都不一样,哪怕是同一科目。再比如上班的时候,你有一大堆的数据要处理,看着同事在那里忙忙活活的,那么会想“有没有一种效率更高的方法呢”,然后想到一种方法,省时省力的把事情解决掉,等等。
网上搜到的创造力的培养,都是理论上的一大堆,很多人一看就头疼,适合自我的却找不到。其实,培养创造力其实很简单,没有必要弄那么一大段文字去吓唬人。
创造力的根源:真正的创造力,其实是一种习惯,其根源就是因为“懒”。懒得去麻烦的去做,就想找简单的方法。这就是创造力的根源。
具备创造力的关键:潜意识中要有一种自信,“我必须能找到方法”,并且对此确信不疑。是不是有这种自信,是创造力好坏的关键。这和性格有关,喜欢冒险,喜欢尝试新东西,喜欢日新月异的生活的人,比较容易培养创造力。喜欢墨守成规,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人,创造力一般很差。打个比方,我是练习大脑密码的,大脑密码软件升级到了5.0,训练方法无论从效率还是编排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我的尝试后感觉很好,可是和一部分人的交流中,却发现他们恰恰相反:就算以前练的不是很如意,也宁可去守着老版本练习。原因就是“新的版本用的不习惯”,对他们来说,换一个方法,心里就很没底,生怕失去什么。其实人都是这样,越是畏畏缩缩的患得患失,失去的就越多;反而不断的创新,不断探索的人,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多人整天爱抱怨“我怎样就没有****,怎样人家就有”什么什么的。我问他“你去做了吗?”,回答是“没有,我怕*****”。没做,你抱怨什么?自我向前看一眼就吓死了,怎样能和那些看到还要去征服的人相比呢?得不到,理所当然。不好意思,扯远了。
具体的方法:怎样创造出新的更简单的方法呢?我上学时候,喜欢的步骤是这样的:
1.确定好自我的问题,表述的越简单越好。如果能把问题浓缩成一个意念更好,因为能够在后面的步骤中方便导入。
2.让心静下来,尽可能的全身放松。
3.任由大脑思维,胡思乱想,不加任何干涉。
4.感觉大脑进入呼吸乱想,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状态后,把问题导入到大脑中。也就是把问题丢给大脑,然后就不管了,任由大脑处理。开始的时候,大脑会继续自我的胡思乱想,不理会这个问题。你自我不要丧失信心,继续任由大脑胡思乱想,可是脑中始终保留着这个问题。
5.灵光突现:大脑会忽然想到一种解决办法或者思路。此时能够评判一下,可行否。如果可行,任务完成。如果不可行,从第二步继续开始。
要想使自我的创造力很强,就要不断的去看书学习,扩大自我的知识面。并且,看书的时候必须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他说的到底对不对,对的话,就记住这个观点或者方法;如果不对,你认为错在哪里,如何改善。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