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辑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辑一
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培训教师至关重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和形式途径等方面相应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制度。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的制约,多数中小学还没有开展起这项教育工作。
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推动和指导各地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于1999年8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任务、实施途径、基本原则、组织领导等提出了要求。明确提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委托部分地区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全面研究和实验。
当前,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培训工作,努力建立一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教师队伍。将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意见,指导师资培训工作。二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核心是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教育部将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规范基本的教育内容。四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各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条件不成熟,不要急于开展,避免一哄而起的形式主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区和学校,要避免片面性和医学化倾向,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采取谨慎的态度。go to top培训教师至关重要
在中小学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在家长,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在教师。
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问题是缺乏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甚至一些教师管理方法不当,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对此,专家建议,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这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傅安球指出,当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是一大问题,尽管一些中小学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因为缺少教师,工作难以开展。从事心理健康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班主任中抽调的,这项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被忽视了。目前,我国应用心理学的基础是很薄弱的,人才匮乏,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初始阶段,不仅要有热情,而且要有科学精神。
加强师资培训,改进培训的内容与方式
专家建议,在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应当加强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比重,课程要更加贴近中小学实际,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大学心理学专业应当增加应用心理学的内容。鼓励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采取专业教育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努力解决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问题。
基础教育网go to top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摘自中国
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教师要把系统的教育工程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使之成为日常性的心理启迪与心灵塑造工作。这就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连成密林,育人的长期功效是在点滴的培养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具有艺术的魅力。以心理理论作指导,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在社会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和同事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显的理论研究。
我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观随意滥施乱用,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可以自成系统的,这个系统既有灵活运用传统思想教育方法的继承性,又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的新颖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是赋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在心理理论指导下创造新的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教育的兼容性,可以与学校教育的各种方法相结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比如,可以结合学校德育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德育也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特别是要培养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动机、道德目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交叉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可以和德育相互促进的。又如,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活动,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与其它教育方法相通相联之外,也有独立操作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些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其方法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这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仅仅是我们的一些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心理指导法
二、心灵陶冶法
三、心理激励法
四、反马太效应的方法
五、心理控制法
六、面谈咨询法
七、电话咨询法
八、心理训练法
http://go to top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个体一方面能够调整完善自我,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简言之,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
广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人们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概念,使人们产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从而采取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并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寻求适当的帮助,达到提高全民族心理素质的目的。
狭义:心理健康教育专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3、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辅助和指导过程,其形式分为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以改正其不良行为、情绪情感和认知为目的的心理干预过程。
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采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6、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学习动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知(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等四个方面。
7、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8、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9、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就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示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精细加工策略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10、元认知策略: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的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11、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12、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和社会状况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是指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13、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1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之外的第二重要的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二纽带。亲子关系具有永久性,是不可选择和不可改变的。
15、情绪:情绪指由某些情景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成分组成。
16、情绪认知:情绪认知是指对自己或他人内在情绪状态的推测,它依赖于个体情绪认知线索的知识、情境和情绪表现之间的知识、预测情绪反应结果的知识、情绪自我控制策略的知识。
17、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生命、保护及发展生命和尊重及珍视生命。认识生命即了解生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保护及发展生命即学会基本的生存和求生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尊重及珍视生命即要求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8、网络成瘾:又称网络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是指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
19、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内部、外部因素的干扰或阻碍,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消极情绪反应。
20、休闲:是指个体在完成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后由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
21、休闲教育:休闲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休闲意识),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2、生涯辅导:指为协助个体,在其一生的任何阶段提供教育、培训、职业选择来管理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服务和活动。
23、通情:通情就是咨询师体会认同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通情。
24、无条件积极关注:指的是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不依据来访者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来访者,无条件的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对待来访者就像对待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人,有权在世界上占有一方之地生活的人,看重他、尊重他。
25、真诚:真诚就是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诚地对待来访者。真诚有两层涵义:一是咨询师真诚地展现自己;二是真诚地对待来访者。
26、面质:面质是指咨询师质疑来访者言行表达和行为方式中不一致的地方,进而促进来访者反思和成长的地方。
27、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是咨询师公开、开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等,与来访者共享。
28、解释:解释是咨询师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29、指导:指导就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说、如何做,指导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咨询技术之一。
30、心理适应:指个体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i,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过程。
31、心理游戏:指依据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定一系列游戏并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创新,使之系统化、逻辑化、形象化,达到改进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使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游戏。
32、沙盘游戏:P236框中
33、校园心理剧:P238
二、简答题
1、衡量心理健康的尺度
①医学尺度: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作为划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②社会尺度:社会尺度是以行为适应环境、符合社会规范与否作为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③统计学尺度: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正常行为的数值分布。
2、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适应性标准: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②发展性标准:根据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品质来确定,即以自我实现者共有的那些心理特点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①适应良好 ②无心理困扰 ③有较强的复原力
4、心理健康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 ②全体性原则 ③差异性原则 ④主体性原则 ⑤整体性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特点
知识性、基础性、活动性、主体性、系统性
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一方面,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进学习动机。学习本身就是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8、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应注意: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②使学生参与能所能及的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③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是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④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 在培养兴趣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习兴趣需注意: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趣味化;③课堂内容的新颖性、想象性和具体性;④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⑤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⑥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实施合作式学习。
9、反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反馈时:①反馈要及时; ② 反馈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内外作业和各种考试结果的反馈;③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④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目标还有多远;⑤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中发现其可取之处,并进行表扬。
评价时:①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尤其要正确对待考试和考试分数;
②评价要尽量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以正面表扬为主;
③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
10、如何科学使用惩罚
①偶尔使用
②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受惩罚
③给学生提供可选的方法以获得某种积极的强化
④强化学生与问题相反的行为,即有积极表现时应停止惩罚 ⑤避免使用体罚
⑥避免在非常愤怒和情绪不好时使用惩罚 ⑦在某个行为开始而不是结束时使用惩罚 ⑧惩罚应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11、成就动机训练与归因训练
成就动机训练:第一步,实施主题统觉测验,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第二步,阅读有关资料、观看录像片,识别高成就动机者的思想和行为特征;第三步,通过集体谈论个个别谈话,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动机倾向,了解成就动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意义;第四步,组织学生参加投环、掷镖等游戏,使学生确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五步,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经过他们努力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归因训练:团体发展法、观察学习法、强化矫正法
12、考试焦虑形成原因及调试方法
形成原因:①不正确的认知 ②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父母、老师、同学、自身
③过分要面子,过分苛求自己 ④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⑤应试技巧差 ⑥具有焦虑人格特征或患有某些心理疾病
调试方法:①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②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
③掌握和提高考试策略和技巧
④冷静处理“怯场”
13、中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①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
②有自我控制的愿望,但自制力水平不高
③自我监控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监控效果不理想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突变阶段,敏感又容易感受到压力
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能力渐渐成熟,但又时常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现象
14、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
自尊心:(1)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①引导他们积极的评价自己
②教育学生正确度带挫折和失败
③教育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2)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自尊:①尊重学生 ②信任学生
15、初中阶段后期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特点:①学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得到关心和抚慰
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绝对的权威
③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开始具有选择性
④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①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互动
②自我提升,注重师德礼仪
③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
16、西伯曼师生关系的类型划分
友好型 冷淡型 关怀型 拒绝型
17、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积极的情绪与心理健康:①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认知;②积极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③积极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健康:①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②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会形成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
18、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内在体验的发展:①情绪波动明显;②情绪心境化;③自尊感体验深刻
(2)情绪外在表现的发展:①情绪文饰现象增多;②表情更加成熟
19、怎样合理表达情绪
(1)有效的情绪表达:①觉察自己的情绪;②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③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④使用“我讯息”表达自己的情绪;⑤运用理性途径消除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改变情绪
(2)无效情绪表达:①使用模糊的语言;②惯用非语言动作;③依赖虚假的情绪语言;④无法拥有感受 20、情绪管理策略
(1)合理宣泄
(2)适当控制:理智、转移、幽默、升华、辩证、暗示、放松
21、如何提高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
(1)情感辨析技术
(2)情境体验法:①移情发 ②情绪表演
22、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①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②实施分享和体验教学
③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
23、常见心理挫折及挫折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常见挫折:成就挫折,人际挫折,情感挫折
途径与方法:(1)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①引导合理宣泄;②进行归因训练;③培养自我监控能力;④培养挫折容忍力;(2)优化整体性教育策略:①实施赏识教育;②实施多元教育
24、方案设计:P152
25、生涯辅导理论
①霍兰德的类型论 ②社会学系理论 ③毕生发展理论
26、个别心理咨询特点、阶段
特点: 心理性、职业性、人际性、成长性
阶段:A、进入与定向阶段B、问题——个人探索阶段C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D行动|转变阶段E评估|结束阶段
27、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建立关系的技术:通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
(2)常用技术:积极倾听、询问、观察、面质、自我暴露、解释、指导
28、个别心理咨询的伦理
(1)转介:①咨询内容与咨询师不匹配;②价值观念与咨询师不相容;③个性与咨询是比相容;④与咨询师有双重关系
(2)保密
29、团体心理咨询的功能、类型
(1)①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
②团体心理咨询的教育性功能
③团体心理咨询的预防性功能
④团体心理咨询的治疗性功能
(2)学业发展团体、自我成长团体、人际交往团体、情绪管理团体、生涯发展团体
30、人际交往活动方案设计(第四章)
31、入学适应常见的问题:
(1)学习适应问题:1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2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3学习自信心不足
(2)人际关系适应问题:1师生关系适应问题2同伴关系适应问题3亲子关系适应问题
第三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本刊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提倡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采取相应教育对策为己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分析与疏导,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教师要把系统的教育工程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使之成为日常性的心理启迪与心灵塑造工作。这就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连成密林,育人的长期功效是在点滴的培养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具有艺术的魅力。以心理理论作指导,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在社会心理咨询和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和同事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显的理论研究。我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观随意滥施乱用,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可以自成系统的,这个系统既有灵活运用传统思想教育方法的继承性,又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的新颖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是赋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在心理理论指导下创造新的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教育的兼容性,可以与学校教育的各种方法相结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比如,可以结合学校德育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德育也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特别是要培养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动机、道德目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交叉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可以和德育相互促进的。又如,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活动,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与其它教育方法相通相联之外,也有独立操作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些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其方法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这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仅仅是我们的一些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的方法
一、心理指导法
二、心灵陶冶法
三、心理激励法
四、反马太效应的方法
五、心理控制法
六、面谈咨询法
七、电话咨询法
八、心理训练法
第四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心理健康
2、催眠
3、心理发展
4、逆反心理
5、心理咨询
二、简答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技术。
3、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5、简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第五篇: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连南县金坑中心学校伍金照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孩子的影响,使青少年性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少年儿童随着自身个体的不断生长,进入青春期以后,不再是单纯的长高、变宽,而是有一些特殊的变化。如具有生殖能力或生育能力。这时少年儿童就进入到性成熟时期。因此,我们说性成熟是青春发育的主要标志。性成熟现象也引起了心理上的变化,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向成熟期过渡,他们不但关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极为看重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理想中的人。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渐趋成熟,因而引起了心理上一系列的重大变化,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对此产生兴趣,随之便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开始寻找异性朋友,如今年我担任七年级二班班主任时,就发现班上存在男女同学互传纸条或给邻班甚至高一级的女同学写信的现象;或者是有男同学摸女同学的脸、头发这类的现象等。这些都是青春期男女萌生性意识的心理表现。对青少年来说,异性爱往往和友谊分不开,青年早期的友谊主要表现在相互忠诚和信任,到了青年中期,友谊除了相互信任和志趣爱好相投外,异性爱的亲密感也有了发展。这种异性之间的亲密感是在两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交往接触,相互认识了解,相互信任爱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青少年的心理不 1
成熟,情绪不稳定,性格的可塑性强,渴望交友,因此他们的心理,尤其是性心理受环境、社会,风气以及朋友的影响很大。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大众传播工具,马路上、公园里男男女女的亲昵行为,往往会给少男少女们以很大的性心理刺激,这种刺激往往导致了少男少女们的模仿行为,这种模仿,又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波逐流,不知所以,可能模仿好的行为,也可能模仿坏的行为。例如,校园内就存在少部分学生模仿社会上的青年染发或是穿奇装异服的现象。最早模仿的就是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性问题上也是一样。如果在性问题上孩子模仿了不好的行为,还会形成“定向期”的某种性心理障碍,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理变化感到迷茫和思想混乱,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对待自己身体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是怀着不安、不悦、担心和害怕的心情的。当她乳房发育,体毛长出时,她有时会产生一些“我要变成大人了”的骄傲,但是基本上是一种不安和感到羞耻的心理。当然,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女孩子一直在成长,但是她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发育,身体似乎老是这个样,现在一下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真使她目瞪口呆。她往往以惊奇和憎恶相混杂的心情检视自己,对自己乳房的增大、体毛的长出感到恶心,尤其是月经初潮的到来,更使她们的心理发生复杂、微妙的变化。产生以上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性无知,少女对自己生理的变化严重缺乏心理准备。那么,为人父母、为人师者就应该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应该区分时间、区分内容、有分寸地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一般的做法是,当孩子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时,就及时向他们灌输性生理知识,过一两年再向他们逐步灌输性心理学知识,最后是灌输一些有关恋爱、婚姻的社会生活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与影
响孩子的。
由于性成熟,少男少女们认为这是自己接近成人的一种标志,所以产生一种成人感,进入了心理上的“断乳期”,又由于有了成人感,他们非常希望别人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们,不喜欢成人在他们面前摆“长辈”的架子,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多加干预,甚至把父母对他们的照顾也看成是“还把我当成小孩子”,由于独立意识的存在,这时的青少年十分希望自己有一个单独的小房间,如果家中没有这种条件,他们也希望给他们一个小角落、一个箱子或一个抽屉,以便能把自己贴身的东西或自己的“秘密物品”锁起来。他们还很愿意写日记,在日记中有时会写上自我评价、自我观察的内容,有情绪发泄,也有自己不想对人说的心里话,甚至寄托了许多幻想。另外,他们的情绪有着强烈、动摇、不稳定、不协调的特点,时而这样时而那样,时常出现冲动和幻想。除了把一些幻想记入日记以外,她们还有许多遐想,藉着梦幻,来逃避他们不尽满意的生活。她们的兴趣十分广泛,求知欲望大增,再加上精力充沛,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参加,还容易受电影、小说以及其他文艺作品的影响。
性早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的再一个方面是强烈的交往需要。因为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变化大,有许多问题要求得到解决。于是,交友就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要。他们紧紧相依,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特别是在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或情绪低落时,往往需要同龄知己朋友的同情和安慰,使自己从沉沦中振作起来。例如有一个青年这样说:当我在思想苦闷时,能和知心朋友在一起倾诉自己的心里话,思想上就有一种轻松感,就会忘记自己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有时,父母劝告、批评子女,效果不好,而叫孩子的同龄朋友来做这工作,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心境常常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即在顺境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一遇到逆境,就马上心灰意冷,郁闷颓废,这就是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两极性的心理表现,也是他们的心理不成熟的一个突出表现。
针对以上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我们应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保持和谐的人间关系;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注意学习中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善于独立思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全的情绪生活等,使性能量转化到社会有益的活动中去,使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保持性心理的健康、正常,从而在各方面茁壮成长,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00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