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物理电路教案2
第七节
并联电路
教学目的:1.能区分一般实际线路中哪些是串联电路,哪些是并联电路。
2.能解释并联电路的两个基本特点。
3.能根椐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分析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电流强度和功率在各支路上的分配规律。
4.能综合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上节的串联电路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如图所示)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① 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U1=U2=U3=„=Un=U ② 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I1+I2+I3+„+In
并联电路的几个重要性质:
根据并联电路的基体特点和欧姆定律推导: ①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即用一个电阻代替并联电路中的几个电阻,而效果相同)
I=U/R I=I1+I2+I3+„+In U/R=U/R1+U/R2+U/R3+„+U/Rn 1/R=1/R1+1/R2+1/R3+„+1/Rn 故: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说明:如果n个阻值都是r的电阻并联,它的总电阻R=r/n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要比其中最小的电阻还要小。?请学生利用电阻定律说明以上结论的正确性。② 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
I1R1=I2R2=I3R3=„=InRn=U 故: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说明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③ 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P1R1=P2R2=P3R3=„=PnRn=U2 故: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例:把几个阻值不同的灯泡并联在照明电路里会发现电阻小的灯亮,表明它消耗的功率大;电阻大的灯泡暗,表明它消耗的功率小。
附: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由学生自已证明)
例题分析:
例1:高中物理课本P41例题。
课堂练习:
先由学生完成,再由老师讲评高中物理课本P44(1)~(4)
并联电路习题课:
例1:电阻R1和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强度是通过R2的n倍;则当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时,R1两端的电压U1和R2两端的电压U2之比(1:n)
例2:如图所示,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接在电路中,已知三个电阻的额定功率均为10W,则AB间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B)
A.10W B.15W
C.20W D.30W
例3:如图所示中,已知R1=R2=R3=R4=R5=R.求AB间的总电阻.例4:一个盒子里装有由导线和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组成的电路,盒外有4个接线柱,如图所示,已知接线柱13间的电阻是34间电阻的3倍,是14间电阻的1.5倍,接线柱24间没有明显电阻。画出盒内的电路图(用最少的电阻)
思考:《高中物理》课本P45(5)
作
业:
1:将分别标有“100欧,4W”和“12.5欧,8W”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则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10V),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强度为(0.9A),这一并联电路的额定功率为(9W)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电阻的阻值相等,电流表A1A2和A3的内阻均可不计,它们的读数分别为I1 I2和I3,则I1:I2:I3=(3:2:2)
第二篇:高二物理电路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教学反思
作者谭洋
工作单位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一、简述
本教学反思按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教学反馈进行分析和反思。首先将该课程标准实验版对高考理科物理要考查的主要能力解读如下: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对于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在高考的时候正好形成了一个版块中的一项主题即电学→电路。在电路这个主题中考查的内容为:
I级要求:电阻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电功率、焦耳定律。
II级要求:欧姆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对I、II级要求的含义:I.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II.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二、对电路高考考查内容结合教学反馈的详细分析
三个定律:电阻定律;欧姆定律(部分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
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基本达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由于解题习惯而导致的问题。问题: ①电阻定律中容易在同一导体被拉长后的电阻问题中出错(忽视这一变化中的隐含条件导体的体积不变)。②使用闭合欧姆定律研究电路中的动态变化问题(不按步骤分析出错,隐含条件的应用)。③焦耳定律中出现电功和电功率、热功、热功率之间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问题。解决方案: ①增强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加强学生练习的强度让学生在习题中体会这些问题。②讲解习题的时候的示范性和自身的规范性。
五种功率:电功率、热功率、电源的总功率、电源的输出功率、电源内消耗的电功
率
这部分问题比较简单,主要是学生由于知识的遗忘导致不知道应该使用哪个表达式进行计算。问题: ①电功率和热功率之间的区别 ②电源的几种功率的表达式的具体对应关系。解决方案: ①强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②加强学生这些问题的熟练解答。
两种图线: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U-I图象
这两个内容学生的理解深度不够导致问题的出现。问题: ①导体伏安特性曲线的应用和相关特点,特别是图象的斜率什么时候能够表示导体的电阻值。②电源的U-I图中短路电流和电源电动势在图中的表示的原因理解不透以及图象的斜率可以表示电源的内阻值的原因等导致做题的时候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①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多让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练习习题,且要足够典型的习题。
第三篇:高二物理电动势教案2
电动势
1.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巩固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 2.理解、掌握电动势的概念。
1.在物理方法上的要求:
初步培养从能量和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1.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和难点都是电动势的概念。2.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提问
在电场中(以匀强电场为例),一检验电荷从静止开始,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如何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什么力做功,能量如何转化?
欲使检验电荷逆着所受电场力的方向运动,需要什么条件?在运动过程中,什么力做功?能量如何转化?
目的:为引入非静电力做功和电动势的概念做铺垫。2.引入新课
有两个导体A和B,其电势分别为UA和UB,若UA>UB,当用一导线将A、B两导体相连接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为保持导线上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是:(1)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2)在导体两端有恒定的电势差。
下面我们就是要研究如何维持导体两端有恒定的电势差。3.主要教学过程
1.正电荷从电势高的导体A流向电势低的导体B,使得导体A正电荷减少,其电势降低;导体B的正电荷增加,其电势升高,导体A、B的电势差逐渐减少。此过程中是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减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欲使持导体A、B的电势差恒定,需想办法将从导体A流向导体B的正电荷从导体B不断地移回导体A,使导体A的电势UA不降低,导体B的电势UB不升高,即A、B两导体间的电势差UAB= UAUB保持恒定。
3.在上述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也就是说一定是某种力克服电场力做正功,这种力一定不是静电场中的电场力,我们将这种力称为非静电力。我们将具有这种性质的装置叫做电源。
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可以将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电势低处)移向电源的正极(电势高处),维持电源两极间有恒定的电势差。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由于有非静力做功,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4.为了定量地描述电源内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我们引入电动势的概念。
将电量为q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向电源的正极的过程中,电源的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非与被移送的电荷的电量q的比值W非/q叫做电源的电动势E,即 E= W非/q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动势的单位是焦/库,即伏特,与电势、电势差的单位相同。电动势是描写电源性质的一个物理量,它是描写电源内非静电力做功本领的物理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也可以说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内移动单位电荷时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多少。
5.不同类型的电源中,非静电力的来源不同。例如在化学电池中,非静电力是某种化学作用;在发电机中,非静电力是一种电磁作用。在化学电池中,非静电力做功,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在发电机中,非静电力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6.非静电力将正电荷从负极移向正极的过程中,在电源内部,电流牟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即从电势低处流向电势高处。在电源内有电流,电源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源内有电阻,叫做电源的内电阻r。电源的内阻r也是描写电源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1.课堂小结
1.电源是保持两极间有恒定电势差的装置,它的主要性质是电源内的非静电力做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2.描写电源的性质的物理量有电动势和内电阻。
3.在电源内部电流方向是从电势低处流向电势高处。
1.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略)
思考题:当电源不接外电路时(断路时),非静电力与电场力有什么关系?当电源接上外电路时,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的功W非与在外电路中电场力做的功W非有什么关系? 目的:为下节课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做铺垫。
第四篇:高二物理变压器的教案2
研讨课教案
课题:变压器
授课人:吴 霞
授课班级:高一(18)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使用变压器的目的,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知道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的区别
2、知道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变压器的变比关系
3、知道不同种类变压器的共性和个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 生物 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
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
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 物理 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
教学重点: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互感过程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多个副线圈的变压器,或铁芯“分叉”的变压器,变比关系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简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要求回答: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的关系。
二、引入课题
能够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叫变压器. 板书:
七、变压器
变压器的广泛应用:读课本第114页变压器的引言. 板书:
(一)变压器构造 教师在黑板上画单相变压器示意图及其在电路图中的符号(见图1),要求学生搞清图中所用字母和符号的意义.
板书:闭合铁心
原线圈(初级线圈,一次线圈)n1匝 副线圈(次级线圈,二次线圈)n2匝 U1:输入电压 U2:输出电压
说明:使用闭合铁心,使原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几乎全部集中在铁心中,因而变压器工作时能量损失很小.特别是大型变压器,能量传输效率可达97~99.5%,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人们常常不考虑其损失,这种变压器叫做理想变压器.
提问:变压器的副线圈与原线圈电路不通,试问副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是怎样产生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归纳为以下内容(板书).
(二)工作原理 电磁感应原理 电能→磁场能→电能 转入定量研究.
(三)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板书)
实验电路和记录表格见图2,记录表预先画在小黑板上.
说明:可用J2423型可拆变压器,匝数作为已知数,输入电压可在0—25V之间调节.副线圈一边接交流电压表,不要加其它负载. 分析实验数据时,在表格后面加“n1/n2”和“U1/U2”两项,得到变压比公式:
并联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体会之.
由(1)知:升压变压器n2>n1;降压变压器n2<n1;n2=n1叫隔离变压器,有其特殊用途.总之,高压线圈的圈数比低压线圈的圈数多.
提问:让学生观察一实际变压器,要求不作任何测量,找出区分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的方法.
讨论:数线圈的圈数不可行.启发学生认识:理想变压器工作不损失能量,即传输功率是不变的,则:
变压器在变压的同时,电流强度一定发生改变,故制造变压器时,通过电流较少的线圈就可以用较细的导线缠绕.
(四)理想变压器的变流规律(理论推导)
变压器工作时,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与匝数成反比,因而用细导线绕的是高压线圈. 板书:
(五)几种常用的变压器
1.自耦变压器.看课本图18-15,启发学生画出图18-14相应的电路图(见图3).
提问:自耦变压器能否作升压变压器使用?(回答:能.取线圈的一部分作为原线圈即可.)
2.互感器.利用变压器可以把高电压变为低电压、大电流变为小电流进行测量,既能保证测量人员的安全,同时解决了电表量程较小的矛盾.
看课本图18-16和18-17,讨论电路的工作原理;介绍电压互感器的变压比和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的含义,明确电压比和电流比是由匝数比所决定的;提出“电路中副线圈及外壳为什么要接地”进行讨论.展示实物,观察铭牌.
三、小结
1.变压器的结构、原理及变压器工作时的能转化情况.
2.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
3.理想变压器的功率传输规律及由此规律得出的变流规律.
四、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三(1)—(5).
讨论题:当图4所示变压器原线圈中通过的电流方向如图中I1所示,且I1在增大,判断此时A′与B′,哪端电势较高?
第五篇:高二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2
2011-2012学第一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备课组的工作围绕新课程教学重点展开,即立足课堂教
学,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本学期的会考工作做准备。备课组要充分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为组内教师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使组内老师能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次都做到有主讲人,明确备课内容,讨论交流教学方法,明确哪点该讲、哪点不该讲、哪点精讲,做到全组教学“三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练习);
2、组织好本学期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明确出题人(轮流出),组织好阅评卷工作;
3、组织学习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卷,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
4、作好会考复习: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整理好复习题。
附:教学进度
9月-10月:完成电场,恒定电流的教学工作准备期中考试
11月-12月:完成磁场的教学工作
12-1月末:完成3—2模块(电磁感应、交流电、传感器)教学工作
高二物理备课组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