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提出以“制度+科技”的方式来防范腐败风险。而以电子政务为载体,将信息技术更广地引入内控与反腐体系中,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监管困难的问题,从而使党政机关步入信息化监督轨道,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控和制约。目前,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依靠电子政务来防止腐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内控与反腐体系现状
电子政务有“实时化、全天候”的运行特点,作用空间遍及政务内网、外网和互联网,较之广播、电视、报纸等其他媒体拥有更广泛的受众。据调查,我国75.5%的人选择“网络曝光”这一渠道参与反腐,排在各种渠道首位。近年来诸多不合法现象遭网络曝光,最终引致获刑就是有力的例证,也显示出网络反腐败的巨大能量。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我国政府网站的第一大功能,在致力于网络问政、提高在线服务水平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十分重视政府网站投诉类栏目建设,将网上投诉与咨询作为腐败跟踪与预防的重要手段。例如,广东省开设了网上监察系统,政府网上的政务咨询、行政投诉、在线访谈、政务论坛等互动类栏目的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监察系统进行全程监控。河南省洛阳市为建立快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了《网民反映问题办理情况周报》制度。网络举报已经成为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最佳途径,在咨询投诉方面,近7成部委网站、9成省级政府网站和6成多的地市级政府网站开通了意见征集和网上调查栏目,所有的部委网站和省级政府网站、85.9%的地市级网站建立了领导、部门信箱等咨询、投诉渠道。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党和政府加强反腐倡廉、促进惩防体系建设也已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93年以“金桥工程”、“金卡工程”和“金关工程”建设为起点,到200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加强电子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十二金”工程,在腐败较容易发生的领域防范制度漏洞,减少了人为干扰。管理部门通过电脑网络直接调阅公共数据中心,核查执法数据,从根本上预防腐败。如,深圳地铁二期建设时,及时在政府网站、地铁企业网站发布各类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物业租赁、员工招聘等相关信息,增加透明度,在历时近6年,政府投资800多亿元,累计完成招标采购1000多项,参与人员过万的大型建设项目中,没有发生一起腐败违纪案件。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二、以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内控与反腐体系中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公务员的观念有待提高。电子政务不仅是对传统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手段的极大创新,更是实现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摒弃“官本位、权力本位”的观念,树立并不断强化“公民本位、权利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势必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是一个考验。
(二)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信息化惩防水平整体偏低,表现在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弱;政府网站信息内容有限;不同部门信息系统与网站各自为政,网络重复建设、难以实现互联共享,造成资源浪费;IT人才短缺,流失严重;反腐败项目往往处于局部试点阶段等。由于电子政务建设过程涉及面广、平台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体制机制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三)电子政务反腐潜力有待挖掘。电子政务反腐潜力,是指电子政务建设中可能被开发的,或虽然功能已经开发和应用,但能量挖掘和效益发挥不足的反腐败能量。虽然这些反腐败能量需要依靠更加广泛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以及平台上建构的丰富应用的监控功能和动态共享的数据库等来实现,但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政治上的推动和行政上的支持来达成。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改革浪潮中,以政府行政职能的电子流程建设为例,就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与政府各项业务工作紧密联系的系统工程,包括政务公开、网上审批等一系列组成部分,各个部分必须紧密结合,协调部署,同步实施,才能互相促进,确保目标的实现。
为此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使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政府改革有效结合。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顽疾。自从实行大部制改革以来,该课题又面临新的影响因素。完善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可以从“咨询、决策、协调、管理、执行、监督”六个环节上去考虑,这六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闭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其中,第一、二、三个环节是针对国家层面的,需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第四个环节主要针对地方政府层面,需要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模式应按照信息化中“整合、协同、互联、共享、重构”为思路,走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发展道路。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围绕建章立制,加大力度抓源头预防。建起以电子政务运行为核心,集公开、教育、预防等平台于一体的监督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要继续加强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搞好廉政风险防控;二要深入推进“制度+科技”平台建设,将制度完善与电子政务惩防手段紧密结合;三要依据党政机关实际,分析权力清单特点,结合电子政务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防控机制;四要通过政府互联网站,打破政府和社会间信息壁垒,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利用行政职能寻租行为;五要在容易孳生腐败的环节,如政府采购、大型工程招投标等,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流程监控;六是通过畅通的网络系统,如网上信访、网上举报、网上通缉等方式有效遏制和惩治腐败行为。
3.以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建设为契机,推动反腐败功能开发利用。我国正在进行的网上行政审批建设主要是依托各级政府的政务大厅或行政服务中心进行的。结合这一契机,很好地利用网上行政审批建设中提供的政策、制度、资金、人才以及技术等资源,在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和收费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程招投标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领导公开电话系统以及政府新闻发布系统等一系列审批服务系统的过程中把内控与反腐败功能内嵌其中。同时,借助审批平台统一化、审批流程规范化、审批人员协同化、审批过程监控化和审批结果公示化等目标约束和过程规范来充分发挥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的“刚性化”优势,将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成各方反腐败的协同和联动效应。
4.电子政务建设呼唤政务云。电子政务在内控与反腐中的具体应用,将更加关注行政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突出政务公开,特别是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电子政务审批服务、办事服务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而随着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为电子政务建设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路径和解决方案。通过使用适合的政务云,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并提升内控及反腐水平。
5.在内控与反腐风险防控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融入各部门各单位业务工作,才能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发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应有的作用。如北京市崇文区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把风险防范理论和PDCA管理循环模型的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实践的尝试,并得到了香港廉政公署的肯定与学习。在廉政风险防控中引入质量管理制度,把质量管理作为破解风险防控工作难点的关键,通过实施过程控制、质量评估、认证管理,将切实提高风险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而在电子政务内控与反腐系统中导入ISO标准体系,将使施政理念由管理转向服务;行政方式由事前、事后管理转向过程管理;责任主体由比较模糊转向比较清晰;服务质量由间接改进转向持续改进;绩效考核由年终评估转向全程评估。
第二篇:党政机关信息化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厅、局领导对信息化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按照我局《关于加强全系统数字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建设规划,紧紧围绕局、所各项工作对信息化的实际需要,在年内开发使用防疫生活卫生软件,继续完善办公自动化软件,建立局机关及各防疫所内部网站,完成新办公楼局域网铺设,同时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在年内建成局所远程数据专线和网络电话、电视会议系统,为我省防疫工作实现“四个全国领先”的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一、工作目标
1、开发使用防疫生活卫生管理软件,实现防疫人员大账、体检就诊、伙食被服的计算机管理;
2、在实际使用中继续对办公自动化理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并落实好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
3、建立局机关及各防疫所内部网站,实现局所信息的网上发布与交流;
4、铺设局机关新办公楼计算机网络
5、争取建成局、所间远程数据专线,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网络电话系统和电视会议系统。
二、主要工作安排
(一)、开发生活卫生软件
生卫卫生软件是我局数字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软件在所政管理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拓展信息技术在管教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将有效规范大帐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生活卫生各项业务的处理效率。
我局生活卫生软件总体上分为防疫大账、体检就诊、伙食被服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如下:
① 防疫大账管理子系统:提供对防疫人员大账的录入、购物、零用钱发放、结账、报表打印、查询等功能,并且将和目前财务部门使用的“用友财务软件”做到数据互通。
② 体检就诊管理子系统:对防疫人员的体检、就诊信息进行登记管理,提供各种查询统计功能。
③ 伙食被服管理子系统:对食堂伙食账进行计算机管理,提供对防疫人员伙食标准的核查功能;对被服等防疫人员生活物质的入库、发放、领用、回收进行计算机登记汇总。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今年生活卫生软件开发将分“合同洽谈”、“软件编程”、“系统试运行”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合同洽谈阶段
时间安排:XX年2月—3月
阶段目标:对有关软件公司进行考察,审定开发方案,通过谈判签订开发合同。
主要工作:由局计财处、管理处、办公室、纪委等部门人员组成洽谈小组,对上海和为软件公司等开发商进行深入考察,审定开发方案,并向省财政厅申请对本项目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直接与厂商进行谈判。通过谈判,力争在3月25日前签订合作开发合同。
第二阶段:软件编程阶段
时间安排:XX年4月—8月
阶段目标:进行软件开发调研,编写程序,完成软件的测试版本。
主要工作:协助软件公司对生活卫生软件开发进行需求调查,调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全省普遍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所进行重点调查,整理形成软件需求分析书,经双方认可后,作为编程的主要依据。在软件公司编程期间,双方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反馈软件的开发进度和编程的详细情况,在8月底前形成软件测试版本,开始在基层试用。
第三阶段:系统试运行阶段
时间安排:XX年9月—11月
阶段目标:对软件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网络电话系统是在远程专线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增值应用,具有不产生长途电话费用,使用方便,安全保密性强等优点。所涉及设备主要有“网络电话中央交换机”和安装在各用户端的“网络电话终端”。按局机关和基层单位共120个终端计算,我局整个网络电话系统建设约需投资21万元。
电视会议系统通过远程专线将分布在全省各单位的分会场和局机关的中心会场连为一体,能够节省会议费用,提高工作时效性,其主要由中央控制设备、会场终端、显示制备、摄制设备四部分组成,按我局一个主会场加五个分会场的建设规模计算,整个系统建成约需投资100万元。(详见《省监狱局远程网络应用统考察报告》第五部分表格)
在工作进度上,根据我局实际情况,整个远程应用系统建设将分“考察筹备”、“招标采购”、“施工建设”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考察筹备阶段
时间安排:XX年1月—4月
工作安排:按照我局的实际需求,就广域网建设及电视会议等有关应用进行调研,论证项目可行性,明确具体建设目标,与有关公司进行初步接触,形成具体建设方案。
第二阶段:谈判招标阶段
时间安排:XX年5月—6月
工作安排:在条件成熟时,与电信、联通、铁通等公司就租赁专线展开谈判,可考虑与厅机关远程网络建设合并进行,以扩大规模,降低有关费用。配合省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网络电话系统、电视会议系统的承建商。
第三阶段:施工建设阶段
时间安排:XX年7月—11月
工作安排:与基层单位相互配合,在8月底前完成局所远程专线建设,9月底前完成网络电话系统建设,11月底前完成电视会议系统建设。
第三篇:电子政务构建的阻力
电子政务构建的阻力
推荐阅读:电子政务建设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注定是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矛盾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个21世纪最伟大的变革。
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曾经指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应该说,在电子政务实施这一环节上,技术层面讲,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体制上。
一、资金上的困难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于欠发达和贫困地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期间,有政府代表提出疑问,电子政务建设不是增加两台电脑,增加两个人手就能解决问题的,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从基础设施,硬件配置、配套软件到网络运转和后期的维护,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讲,资金从何而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以经济作为后盾的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很不平衡,数字鸿沟呈现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报告显示,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区的网站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九成,网站数量排在前四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这四个省市的网站数量占全国网站总数的56.8%,并且域名数量占了全国域名总数的50.6%。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困扰一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头等难题。
二、观念上的陈旧
这里说的“观念”有两方面:一是传统行政观念的障碍;二是重“电子”轻“政务”观念。人浮于事,互相推诿,以公权谋私利、玩弄法外之权,官大于民,部门分割,由于受到封建社会官僚观念的影响,这些传统的行政观念长期存在于我国部分政府机关人员头脑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官老爷”始终处在高高在上的位子,办事效率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给我国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各项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另外,皮毛关系倒置,重“电子”轻“政务”现象严重。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的采购额中硬件支出高达80%以上,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即是明证。由于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知半解,加之受到“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概念的影响,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政府形象工程”,导致部分巨资购来的硬件设施成为摆设,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硬件设施相对软件设施更为直观,更加显而易见,相反,软件设施的价值是难以用肉眼来判断的。另一方面,部分人员敷衍了事,本身并不情愿接收新的行政方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购置部分硬件,或者就是简单地购置一两套信息化软件。由此导致“电子”大于“政务”的后果。实际上,信息化改造要对政府部门管理方式和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肌体再造,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这样才能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的初衷。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组通字〔2003〕1号《关于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的通知》,通知规定,“开展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的重点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要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各级转自http://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进修班,要把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三个月以上的班次,学习时间不少于5天;三个月以下的班次,学习时间不少于3天。”
四、体制的不合理
党的十六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推动中国电子政务,不只是用电子手段履行政府的现存功能,而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一次政府深入的本质性的变革。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力争取得比较扎实的成效。部门分割,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大多数部门建立的信息网络没有互联互通,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之间,难以在网络上直接沟通与交流。这给未来留下了成本隐患。
据统计,中国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着3000多个数据库、80%的社会信息资源。而能够互相连接的数据库不到30%,投入巨大资金的信息化工程往往只是方便了本单位、本系统的员工。由于各部门信息化资金由本部门支付,建设自上而下的网络,并没有考虑其他相关部门,重复建设相当厉害。未来的城市乡村要全面实现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每向前走一步,需要的都是巨资。另外,统一规划也存在诸多的难点,信息化将建立的是一个高效的协作体,只有配合机构改革,如公务员及部门精简等才能得以实施,现阶段机构改革本身就是难点,要统一规划信息化网络更是阻力重重。
广东省,信息化指数居全国前列,但全省的信息网络要实现互联互通可能还需要3~5年的时间,要与其他省市及中央进行互通,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
由于中国信息化走的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各单位大多采取的是“先上再改”、“摸石头过河”的方式,加上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的薄弱,未来也许要重建一套系统,或者需要大量的二次开发,或者等待智能化新技术出现,这些都涉及大量的成本,现行的建设也许只是一场预演。
五、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法规滞后,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尚未完全解决,新的矛盾层出不穷,这必然引起部分人士对法律法规建设的质疑。由于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难以解决现阶段各种矛盾,直接导致新生事物遭遇层层阻挠,同时现有的法律法规在犹豫不决中步履维艰,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在我国社会的转型阶段,这是一种必然现象。电子政
务的出现亦是如此,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束手无策,而屡遭挫折的电子政务建设带来的各种假象也使得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踌躇徘徊。
六、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曲折性
首先,东西差距,西部地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虽然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时至今日,电子政务在西部部分贫困地区建设成果几乎为零。包括部分省级网站,直至2004年8月份,有的刚开始建设或改造,服务性和高效性更是遥遥无期,部分地区、县级城市网站,几年来没有更新过,网上写的领导名单和电话,电话打过去都是空号,领导有的早就退休或调离了。一方面是管理者的问题,但就使用者而言,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50%的人表示根本没想过在网上发条信息就“把事给办了”,互联网环境的落后也给西部地区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电子政务建设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注定是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矛盾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个21世纪最伟大的变革。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同样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部分有条件的先“富裕”起来,带动贫困地区,落后地区;贫困地区也要向先进地区借鉴成功经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篇:2009信息化(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2009年伊宁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2009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在伊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根据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及任务,我们积极加强合作,不断完善建设与管理的机制,使我市的信息化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现将2009年我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作好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工作
1、我市政务门户网站自开通运行以来,经过不断的升级、改版、完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已发展成为继电视、报纸、广播之后伊宁市的第四大新闻媒体,是实行政务公开,进行信息查询,开展便民服务的主渠道。它以新颖、明快、热烈的版面风格,图文并茂的信息传递方式,及时、全面、准确的向公众提供政务类、新闻类、办事类、咨询类、史料类和公共服务类等六大类信息,在突出政府服务功能,宣传政府重大举措,报道伊宁市重要活动,介绍伊宁市特色资源、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开展招商引资,展示伊宁市经济文化风貌,以及带动部门网站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2、涵盖伊宁市四套班子以及七十余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运行平稳。截至2009年11月,已有503个OA系统用户在进行日常应用,产生一万余
条工作流程进行审批与传输。伊宁市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以伊宁市委、市政府为核心,以各直属行政事业机关、下属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的电子信息化的现代办公环境,通过数据和公文的网络化传递和电子检索,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
3、伊宁市社区信息化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截止目前,社区信息化系统纳入相关局级单位11个,街道10个,社区82个,共103家单位,已录入各类信息150000多条。通过街道社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市民和市政府以及所有下属机关及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应用需求,实现基层社区民政、社保、卫生、综治、精神文明等具体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为促进伊宁政务信息化建设和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推动了伊宁市数字化建设的应用和普及。
4、为更加有效的发挥伊宁市电子政务系统的作用,积极克服乌鲁木齐“7•5”事件的不利影响,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于日前,组织全市市直机关和各乡镇街道的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培训,参与培训的各单位人员共计47人,培训的内容包括:伊宁协同办公平台的使用,伊宁政务子站的维护与更新以及伊宁政务邮件系统和RTX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等四部分,经过此次培训,各单位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了我市电子政务工作深入发
展。
二、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1、健全信息公开相关制度,开展宣传培训。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按照自治区、自治州文件的相关要求,确保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信息化办公室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及编制规范。成立了由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对伊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2、扩大信息公开的知晓率。为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方便广大群众获取政府公开信息。信息化办公室在政府网站上开辟了信息公开子站,供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访问查询政府公开信息,举办了政府信息公开软件操作的培训,目前信息公开子站公开的信息达4000余条。在市政府、档案局、信访局接待室、合作区联合审批大厅、伊宁市社保大厅等社会公共场所设立政府信息公开触摸查询一体机,方便社会公众免费查阅政府公开信息。
5月20日,伊宁市市民王莉向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正式递交了一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希望相关部门公开伊宁市经济农作物种类以及主要分布区域,伊宁市农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等信息。据了解,此申请是自《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伊犁州第一例以个人名义向行政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例,是我市公民行使个人知情权的开创性举措。
根据“依申请公开”程序,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依法接受了该申请,并于5月28日由农林局对申请给予了详细的答复。市民王莉对回复意见表示满意。
三、全面安排落实电子政务安全保障工作
1、采取措施确保政务外网安全。为加强伊宁市政务网络安全,强化安全责任,确保外网各系统安全、有序运行,信息化办公室8月在外网服务器局端部署了一台SSL VPN网关安全认证设备。同时给各单位授权并配发了USB-KEY,今后,凡是需要登录政务网站群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系统以及维文政务网站后台进行管理、维护的人员必须通过硬件方式的二次认证加密手段才能进入系统。通过该安全手段的启用,有效地阻隔非认证网络对系统后台的非法访问请求,进一步保证了我市政务外网系统安全。
2、为提高处置市政府系统网络(网站)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信息安全。信息化办公室制定了《伊宁市政府系统网络(网站)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试行)》,预案对政府网站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了等级并提出了详细的处置方式及流程。
四、今后电子政务工作的方向及建议
电子政务的推行,为政府职能管理提供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促进了政府加强、改革和创新工作,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要求,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手段,以提高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为目的,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电子政务培训力度。1)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分期分批对机关干部进行信息化基础培训,提高机关干部计算机操作能力,推进党政机关信息化应用水平,力争人人会用计算机,事事能用计算机;2)对从事电子政务具体工作的人员开设应用程序的针对性培训,使工作人员全面熟悉应用系统的操作要领,提高人员对系统的驾驭能力;3)在加大信息化基础和专业应用技能培训力度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和条件,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需要与电子政务培训结合起来,使培训切实收到效果。
2、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硬件建设是电子政务的根本基础,资金投入是电子政务的重要保证。电子政务的建设、维护和发展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建立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市财政按编制预算,确保电子政务建设能够持续推进和正常运转,满足未来应用系统功能的提升和更新换代的需求。
3、打破壁垒统一信息化平台。每个城市的民政、社保、公安、计生、文化、环卫等部门一般都有自成体系的业务应用系统延伸到基层,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建设重复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估体系,加强对政府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从立项、审批、建设到应用,符合科学、规范、高效、合理的原则。这样就能基本杜绝信息化建设起点低、功能重复的矛盾,避免各职能单位自行其是、盲目建设。这样,电子政务才能走上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电子政务建设才能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伊宁市信息化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第五篇:18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2018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2007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2010-06-27 23:13:2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2007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2007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2007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2007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心和支持下。州信息化办公室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17大精神,以“服务党政机关、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作为创新管理方式、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努力为实现“地大势强、富饶秀美、平安和谐”的目标服务。现将2007年我州信息化与
电子政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办好两个窗口,推进政务公开,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007年,州信息化办公室将“办好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电子大屏幕两个窗口,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州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
一是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州政府门户网站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将州人民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会议精神、人事任免、公开招考、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发布。对自治州八次党代会、十五届乌洽会参展、自治区电子政务会议等重大事件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全年共制作48个专题栏目。
二是网站栏目设置贴近群众,界面设计更具亲和力。2007年我们对州政府
网站进行了较大改版,注重开辟领导关心、公众关注、内容权威的栏目,从网站构架、栏目内容、信息发布、界面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力求实现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等功能。今年网站新开设了“热点导读”、“人事任免”、“为民服务”、“交通旅游”等栏目,对“巴州视频”、“领导之窗”等栏目进行了改进,做到静态内容权威准确,动态内容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群众。
三是继续坚持抓好“州长信箱”名牌栏目建设。“州长信箱”作为政府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的便捷渠道,备受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本着政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建立了“州长信箱”办理通报制度,抽调专人负责信件办理工作,承办部门信件答复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一年来答复群众来信977封(其中公开答复914封),办复率达95,事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构建和
谐巴州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启动了州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的通知》和《自治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管理规范和要求》文件,建立以州政府网站为门户的网站群,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建立政务公开网站和网页,整合和发布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实现政务公开。在网站群建设过程中,针对部分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和人员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信息化办公室为各部门提供网站平台、数据库开发和网页制作等支持,到各单位、各部门走访调研,向部门领导通报网站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各单位网站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抽调各单位网站制作人员到信息化办公室以干代培的形式完成本单位网站建设,对已建立网站的县市和部门,定期调研和检查,督促完善网站栏目和内容,及时更新信息。到2007年底全州已开通的部门网站达38家,使州政府门户网
站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趋完善。
2007年,巴州政府网站累计发布各类信息一万余篇,点击达600余万人次,相当于前五年的访问量之和,日访问量突破2万人次。
(二)努力拓宽政务公开渠道,发挥政务公开电子大屏幕的作用
2007年初,在州长巴代、常务副州长张汉东的亲自协调下,由博湖苇业和金特和钢共同出资在州党政办公楼前建设了96平方米的政务公开电子大屏幕。我办通过制定大屏幕的信息发布、日常运转、值班维护等工作制度,保证了电子大屏幕的正常运行。利用电视台和政府网站的信息资源,及时播出中央、新疆、巴州的重大新闻,发布巴州要闻、政务动态、经济信息等内容,公开州长信箱、办事指南、重大公告等内容,每日播出时间近5个小时,节假日也坚持播出。一年累计播放1350小时,播出各类信息7000余条,进一步推进了政务公开,拉近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距离,成为库尔勒城市一道亮丽 的风景线。
二、提升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一)启动、规划和推进了“数字巴州”项目建设
2007年,在州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视下,我州启动了利用芬兰政府贷款建设“数字巴州”项目。在州信息化办公室牵头组织下,由国内外数字城市建设方面专家与州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建设局、库尔勒市政府等共同规划编制了《数字巴州项目建议书》,明确了项目建设内容、期限、投资规模、建设方案,并通过了自治区发改委专家评审。项目建设包括巴州基